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疫情的感受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0月26日,名瑞新任掌舵人蔡中涵,攜龍鳳褂裙系列產品亮相中國國際時裝周。本次名瑞的大秀共分為兩個部分,除龍鳳褂秀的中國嫁衣系列作品外,繼續婚紗禮服作品。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以往婚紗禮服大蓬裙、大廓形的設計手法,名瑞本次的婚紗禮服系列在對蕾絲的使用上更加性感和輕松,這樣符合婚紗禮服未來的國際流行趨勢。
“富山杯”
2016中國3D數碼服裝設計大賽決賽揭曉
10月28日,“富山杯”2016中國3D數碼服裝設計大賽在北京751D?PARK79罐舉行。本次大賽以“莫奈花園”為主題。通過評委團篩選,來自北京服裝學院服裝藝術與工程學院姚瑤憑借作品《園中慢煮》斬獲金獎,蘇州大學藝術學院的薛依摘得銀獎,大連工業大學服裝學院的閻皓玉獲得銅獎。最佳人氣獎由江西服裝學院服裝設計與管理分院的熊歡獲得。
TOPBUYER
明星漾衣
偶像力量引領時尚生活
10月30日,751D?PARK YI HOUSE格瑞斯秀場內上演一場不一樣的會,保險行業傾力支持TOPBUYER明星漾衣,聯合明星汪蘇瀧、張瑤、包貝爾和包文婧夫婦了各自的潮牌系列。會從明星、生活方式與時尚潮流入手,用一種時髦、隨性的方式,詮釋了年輕潮流人士的生活態度。真正讓明星用另一種方式詮釋出自己的生活態度。
“富山杯”
2016中國3D數碼服裝設計大賽決賽揭曉
10月28日,“富山杯”2016中國3D數碼服裝設計大賽在北京751D?PARK79罐舉行。本次大賽以“莫奈花園”為主題。通過評委團篩選,來自北京服裝學院服裝藝術與工程學院姚瑤憑借作品《園中慢煮》斬獲金獎,蘇州大學藝術學院的薛依摘得銀獎,大連工業大學服裝學院的閻皓玉獲得銅獎。最佳人氣獎由江西服裝學院服裝設計與管理分院的熊歡獲得。
一、藝術創造的基本特征
藝術是人在生存實踐中所形成的社會性審美形態。藝術創造不僅反映了強烈的主體意識,同時也體現了人對自然法則和社會意識形態的體認。人與客觀存在互相制約、相互影響的互動關系,決定了藝術創造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主體性
人類在初進科技昌明之際,極少為科技理性所困擾,人們可以不假思索地認為“美不屬于物,而是屬于人的能動性,屬于人的精神活力”,“自然是美的,就因為人用了藝術家的眼光去靜觀它……假如沒有想象的幫助,自然本身就沒有哪一部分是美的”[1]。由此可見,藝術創造的本質是“人”作為主體對客體實踐體驗的精神把握。
縱觀人類藝術創造的歷史,藝術創造強烈地反映著人的主觀意識,藝術所呈現的對自然法則的體認也總是包含著主體的主觀意識。而主體的這種主觀意識,首先受到存在于其中的社會意識形態的影響,既包括政治、宗教等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也受個體的情感、氣質、品格、趣味等個性因素的影響。所以,藝術創造是對人類自身生存實踐的意識反映,藝術作品是人類內在精神與時代精神匯合的綜合體現。藝術創造是人將有限的自然力在自身精神意識中的延伸與拓展,使時代風貌、個人情感、宗教思想和社會意識統一在當下的審美取向之中,進而物化為某種形式的精神產品。因而每個時代的藝術創造,都具有其鮮明的時代特征,體現了那個時代的社會精神風貌。對人類來說,藝術與科學是兩種并行不悖且互不替代的人類創造性勞動成果,科學技術支撐著人類賴于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而藝術承載了人類追求與向往的精神情感,引領人類走向未來。
2.普遍性
就創造的角度而言,藝術情感是一種厚積薄發的心理直覺,即精神情感的意象再現。西方表現主義美學認為:“美不是事物的屬性,而是如同每一種其他價值一樣,僅僅作為精神活動的產物而存在”,“這種精神活動是那種在一座教堂、一出悲劇或一輪落日、一首曲調中感受到美的人所具有的審美經驗。一個人如果此類經驗豐富,他就富有完全現實化的藝術天性,這種罕見的氣質使他能夠不借助于一般的傳達刺激物而運用這種天性,即使他永遠緘默不語,終生默默無聞。一旦我創作了一首歌曲或一首詩,看見或想象出一片在每一細節上都是完整無缺的景色,我便完成了一部藝術作品,并獲得了一種作為藝術家的滿足”[2]。這種人內在豐富性的外在表現,即是個體在情感指引下從現象世界提煉精神體驗的審美能力。在這樣的前提下,即便個體一生從沒有將內在的審美意象外化為某種專門的藝術表現形式,他仍然可以被認為是一個藝術的體驗者和創造者。由此可以認為:藝術即直覺,是情感的表現。在現實生活中不僅僅藝術家具有藝術情感,那些擁有豐富精神生活的普通人,也會在內心完成種種未能訴諸物化形式的藝術表達;藝術情感的感知與表現不是專門從事藝術表現的人之專利,它也屬于普通人的情感體驗范疇。這種對藝術的寬泛理解,將藝術情感交還給了每一位審美直覺者,肯定了藝術對于人類的普遍社會價值。由此,藝術創造獲得了實在的社會價值和存在意義。假設藝術創造并不屬于普通人的情感范疇,那么藝術便無從擁有欣賞者,也就不存在藝術創造的理由。
3.引導性
再現生活的審美理論本質上是一種形而下的技巧論,美學理論歷來否認藝術創造僅限于反映和再現生活,一直主張只有表現情感才是藝術創造的真諦。如此否定“反映和再現”論的理由是顯而易見的,因為人類的生存活動本身就包含了“是怎樣”和“應如何”,前者是以認識的形式反映客觀存在的實體屬性,一切科學都屬于這種類型的反映形式;后者反映的是主客體之間的價值關系屬性,即客體對主體需要的滿足程度,它是以評價的方式來反映客體的,藝術審美便屬于這一種反映形式。顯然,藝術創造需要實現情感審美創造,它所要表達的情感不能僅僅是對現實情感的單純反映,更多的是對情感理想“應如何”的探尋與完善。因此可以認為,藝術情感來源于創造,藝術作品產生于創造者心中的精神向往。藝術情感創造的意義,正是創造主體把自己無意識的情感提升為自覺的藝術審美情感,從而使這樣的情感感染更多的人,以引導人們由“是怎樣”認識到“應如何”,進而去“怎樣做”。
二、藝術情感的創造
由于人類被賦予了普遍的藝術想象能力,因此,人類的藝術天賦僅有強弱的差異,并不存在本質的區別。每個個體都可能體驗到豐富的情感感受,都具有藝術創造的愿望與潛能,都能夠從事藝術審美,所不同的只是對于藝術敏感程度的強弱,天賦與后天環境共同造就了人類的審美情感與藝術創造力。于是,每個人都可能創造也都需要藝術美感,審美個體是以自己的藝術情感通過審美的方式與世界交流并體驗世界,進而建構審美意象并?⑵溲莼?為理想與典型的審美形式的。盡管人類審美的藝術感知力自有其情感創造的發生機理,但若不借助于某種恰當的藝術形式便無法感知與流傳。
1.藝術情感的創造過程
藝術感知力必定存在于藝術表現之前,沒有藝術感知力也就不會有藝術審美發生。羅丹說:“世界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發現美的眼睛。”由此可見,美是存在于人的意識之前的,是自然存在啟發了人們對美的感知。存在與意識的關系在我國傳統審美觀中被稱為“取象表意”,即藝術家由詩化物象而創構出藝術審美意象,并且物化這樣的情感創造,進而構造出一個體現審美理想的人造審美對象。這是詩歌、美術等純藝術作品創作的意識過程,也是產品形態和其他設計藝術的情感創造歷程,同時還是一條始終依據感性形態基礎的藝術情感創造途徑。藝術情感創造是人們將無限情感想象傾注于有限物象,使審美情感融入有限物象,從而產生無限審美可能,進而使接受者在審美中獲得高度的情感滿足。之所以有這樣的可能性,原因在于審美意境中感性物象的內在規律為藝術情感創造提供了附著的介質,藝術創造的成敗則取決于主體心靈情感意向與感性物態造化規律的有機融合程度。藝術創造的“取象表意”,既是人類自身情感表達的需要,也是自然萬物在人心靈中折射的體現,更是藝術情感的創造過程。
2.藝術情感的創造源泉
藝術情感的創造源泉是現實存在,即由存在中的物象感性特征感動人,人又以自己獨特的審美方式去表現并且強化這種感動,再通過富含藝術情感的作品形式感染更多的人。藝術情感創造的目的,在于使藝術審美成為人類自覺的情感活動,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生活質量。由此可見,藝術情感不僅限于認識與感知,它是以人為目的且為人所實踐的,藝術在現實生活中承擔著對人生存方式進行自我設定的任務。藝術之所以具有這樣的功效,就是因為藝術所反映的不是“是什么”,而是“應如何”。“應如何”總是帶有超驗性的,它反映著現實人生,因為藝術理想與愿望皆由人的生存實踐生發而來,它本身理應為人的生活所具有,之所以稱之為“藝術理想”,就是因為它在現實生活中常常缺失。從這層意義來看,藝術比一切“是什么”都更深刻地反映著現實需要:“是什么”僅反映現實存在,并且這種存在可能正趨消亡;而藝術創造所內含的“應如何”,是把那些蟄伏于人們心底、驅使人們走向行動的人生希望和夢想以藝術作品的形式反映出來,使人們的情感得到宣泄。由此可見,盡管藝術情感創造源發于感性的沖動,但它能夠透過現象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質。
純粹藝術的創造如此,設計藝術的創造也是如此。設計藝術創造同樣是以深刻體悟自然物象規律而實現的,中國傳統“師法自然”的藝術創造方式,就是來源于對自然物象與自然規律的自發體驗,將自然生命節律在藝術中具象為對稱、均衡、連續、反復、節奏等形式美感法則,從而賦予人造物象以豐富的象征意義而實現情感創造。這一創造法則亙古如此,在各類傳統工藝品中,既有對現實物象的摹仿,又有將美感與功能重組的想象:“作為炊煮器的陶?h是由陶鼎演變而來的,它以三條肥大中空的款足代替了鼎的實心足,擴大了用火加熱時受熱的面積。器頸部高拔,口前部有沖天鳥喙狀長流,宛如一只昂首挺胸的大鳥。”[3]可見,承載著藝術情感創造的各種藝術形態,集中表現了藝術創造者對自然節律的體認,體現了情感節律與自然法則的完美統一。由此而形成的美學法則經過繼承與創新,已成為全人類的文化遺產,并在當今的設計藝術中得到廣泛傳承與發展。
3.藝術情感創造的思維方式
藝術情感創造追求的是形象表現力,而抽象寫意的藝術手法較具象手法更易提煉較高的意境和表現更大的張力,這是人類藝術日趨抽象的原因所在。造型藝術總是因摹寫自然能力的提高而日趨具象,之后又因追求表達意境的完善而走向抽象。傳統造型藝術是由遠古的半抽象向逐步具象或抽象兩個方向發展的。也就是說,先民們出于表現的本能力圖惟妙惟肖的意圖,追求具象寫實;但受限于當時的表達力只能力求強化其象征的意味,由此派生出抽象寫意。抽象是人的一種內在能力,但對抽象的追求是后天生成的,它受文化因素的制約,抽象需要通過一定的想象與夸張方能實現。抽象寫意通常要通過對事物的感受形成意象,然后根據既成的意向將物象從自然生態中概括、抽象出來。這種概括、抽象的表達體現了藝術意境的完善,常常折射出人的藝術理想。抽象藝術往往更多地包含了人自身豐富的心靈意境。我國商代以前的藝術表現,由于受到當時人類藝術表達能力的限制,缺乏惟妙惟肖的描寫能力,經歷了由不自覺的變形抽象逐漸走向有意識抽象的過程。這樣一種藝術情感創造的發展歷程,使自然法則與主體情感由藝術創造逐漸走向相互融合,極大地豐富了藝術形象的情感表現力。事實上,藝術情感的創造思維方式在其形成過程中,經歷了在趨于抽象與偏于具象之間反復變換的過程,這種抽象與具象的交替偏重與互為影響,反映了人類審美取向演變的歷史軌跡,也反映了審美意識和藝術情感創造漸進突變的演化歷程。
4.藝術創造的情感價值
藝術理想與現實人生之間是一種互補關系。人創造了藝術,而藝術反過來又悄然改變著人的生活態度,藝術對于社會人生所具有的就是這樣一種自我評判與自我設定的制動功能。藝術向人們昭示了超越生活、令人向往的真、善、美,也成為對社會人生的某種評判標準和改造利器。通過藝術情感的創造與體驗,人類返觀自身的歡娛與哀愁、坎坷與順達,從而走出心靈的迷茫與困惑,憧憬未來美好的愿景。在藝術的發展歷程中,藝術情感創造的形式總處在不斷變遷之中,但其審美價值亙古不變。藝術情感創造所體現的是人類不斷追逐的理想之夢,藝術情感的不朽魅力將與人類相伴始終。只要人類生存環境永恒存在,只要人類生生不息地發展,人類就要尋求自身感性生命的擴張,人類對藝術情感的追求與創造也就永遠不會停息。
三、藝術情感的心理接受
綜上所述,審美活動自古以來便是人類宣泄情感、追求理想的重要方式。在人類的生命歷程中,人類正是通過藝術情感創造與審美想象來寄托內心的復雜情思,從而激發起心理共鳴,使審美主體獲得情感上的滿足。從這個意義上來?f,美感即是情感的滿足感。藝術情感與主體之間深層的心理照應,撫慰了人類的心靈需求;并且,藝術作為人類情感歷程的承載物,還通過對人類種種情感的典型表現,又讓人的精神獲得另一種替代性的滿足。因此,藝術情感作為全人類普遍的共同需求,其創造必須建立在審美主體普遍的心理通融和接受基礎之上。當然,這種得到普遍通融的藝術接受心理,還需要針對特定目標人群的共同情感與興趣,將這種共同情感興趣因素轉化為某種功能的物象,為既定的人群服務,在產品設計等藝術情感創造中尤其如此。就設計而言,美感是一種價值。美感的價值標準至少應該存在于兩個方面:一是這種美感是有用的;二是這種美感是容易被接受的。換句話說,美感的特征在于它的客觀性,這種客觀性即是這一特定的美感特征必須為特定接受者的審美經驗所接受。但藝術應用領域如產品設計中的審美意識,不同于純美學研究層面上的審美概念,產品設計中的審美意識是比較功利的,其物質與意識的接近程度比任何其他審美領域都更為密切。這種審美實用性的理由也非常簡單,因為美學到了應用層面的時候,一切美的原理和要素都必須最終實現物化,并被一切需要的人所接受,這種被接受的前提使其具有更多的功利性目的。因此,造型設計的藝術情感創造,尤其需要注意這種美感特征的客觀性,注意使其具有對于特定人群接受的針對性。
藝術設計師之所以能夠讓觀者感受到其所呈現的美感,這是因為能夠使觀者認同的那些美感確實存在于對象上,如它的結構、形態、顏色、比例、大小等。體現于實用形態中的美感審美功效在于:它可能在人的審美天性作用下,以其被感知形態美感的審美意象陶冶人的內心情操,使接受者向往形態美感所指向的審美情趣,從而體現出形態美感藝術情感的感召力。這里同時體現了人與物的雙向作用力,即發現形態美和被美熏陶。在現代社會中,藝術情感在很大程度上作用于日常生活,因此,藝術情感創造的作用力在設計藝術領域是層層遞進的:設計師發現美―在美的陶冶中,設計師構造出審美意境―審美意境被觀者接受―產生美感,影響人的內心情操。就現代設計藝術而言,藝術情感創造的終極目標正在于產生這種被人接受的美感作用力,而不僅僅局限于以美的形態愉悅人的感官。
“媽媽,為什么不能玩游戲?別的媽媽都讓的”
“這……不許!就是不許玩!媽媽皺著眉,無視我的反抗,“蠻橫”地把電腦關了。
“為什么,為什么??”
“……遲疑片刻,你似乎也解釋不清楚,“反正對你好就是了。”
“哼!你這就是不愛我!”
青春期的孩子就是這樣——你越不讓他干嘛,她就越是要這樣做。‘天龍壓不住地頭蛇’趁你不注意,我便玩上那么幾局,而你發現了便是無休止地管教,有時還打我那么幾下。可是這只能加劇我的叛逆心理,只是讓我漸漸淡忘、模糊你對我的愛。
敏感的心隨著視線的模糊也漸漸看不太分明了。
終于,我的世界也模糊起來。還好你發現及時,連忙放下干了幾天的工作,硬是把當時執拗的我給拖到了醫院配眼鏡。
“‘我不要戴眼鏡,戴上眼鏡丑死了!”
“不行,不戴上,你怎么學習,你以后怎么辦!”
我還在胡思亂想,卻忽略了你語氣里的焦慮。
最后,我極不情愿地戴上了我認為很俗的眼鏡。可是眼前的景象卻讓我驚訝起來:原來左邊掛著的是時鐘,而時針已經指到1了;原來我右前方那團白乎乎的東西是一個花瓶;原來陽光下的葉子泛著光澤。
帶上你,這幅我覺得有點俗的眼鏡,我竟然發現原來周圍的世界是這樣的,這樣細致,這樣豐富,這樣美麗。
“喂,怎么樣,看得清楚嗎,舒不舒服,合適不?
我皺眉,不耐煩地轉過身看去:媽媽站在我身后,她的眼睛下已有了一圈黑暈,她的皮膚早不似原先那樣白哲,她的眼角已有了細紋,幾絲枯黃的碎發在風中飛舞,使她顯得有些憔悴。她此時正一臉關切地望著我,眼里是那深深的愛意。
是的,我看清楚了,那愛意是那樣的清晰。心似乎被什么敲了一下,有些沉悶,有些難過,還有些羞愧。“還好,很清楚……那什么,謝謝媽媽了。”
手機和手機文化的浪潮奔涌,也日益劇烈地沖擊和影響著中小學學校教育,學生利用手機上網、看電子書、考試作弊等行為的負面影響日益突出,引起了學校、老師和家長的不安和恐慌,給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各個學校不得不制定相關制度采取相關措施,要求教師嚴防死守,發現學生攜帶手機立即沒收或摔壞,堅決杜絕手機進校園。
學校的制度一出臺,立即招致學生們的反對,社會反響也頗為強烈,人們議論紛紛,莫衷一是,學生到底該不該帶手機進校園?教師該不該動輒就摔壞學生的手機?
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農村中學,學生帶手機的現象極為普遍,學校對此也采取了禁絕的態度,經常出現一些老師特別是班主任老師摔壞學生手機或者把學生手機丟進污水桶的情況,導致教學矛盾突出師生關系緊張,給學校教育帶來了諸多困難和不利影響。那么,該如何處置學生帶手機和使用手機的行為呢?
我認為,學校和老師都不應該簡單粗暴的搞“一風吹”、“一刀切”,應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我們應當看到,信息化是當今社會的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學生使用手機是不可能靠打壓和禁絕的方式能夠阻擋的,因為學生確實也離不開手機。在農村,家長大多外出打工,學生就成了留守青少年,他們一年或者幾年當中才能和父母相聚一次,手機成了他們維系親情交流思想的唯一工具;學生在遇到突發事件如搶劫、車禍等時還可以通過手機報警、向老師學校求助;再者,我校的學生基本上都在校外借宿,宿主看護不到位,學生住處經常發生偷盜事件,把手機放在校外住處極不安全,前幾周我班上一女生還因為手機被偷,猜疑同院住宿學生打架事件:當然手機也可以用來上網查找資料,對學習也有幫助。
看來,學生的學習、生活的確離不開手機,我們武斷地禁絕學生使用機,甚至搜查學生身體檢查學生口袋,只要一發現學生手機就立刻摔在地上或者扔進污水桶的行為其實是有失偏頗的不理智的,只會讓學生反感和憤怒,是教學關系緊張。事實上,手機是學生的私人物品,《物權法》規定,公民的私有財產是受法律保護的,我們教師和學校是無權損毀的,而且把手機摔在地上或扔進污水桶,手機電池還會引發爆炸危機財產和人生安全。這樣做只能說明,我們的一些教育者缺乏法律意識和安全意識,缺乏教師應有的職業修養,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摔壞的不是手機,而是我們的職業修養,是我們師生關系。
對于學生帶手機進校園,學校和教師要進行疏導教育,讓學生在上課期間把手機關機或者調整到靜音狀態,只要學生上課期間不玩手機、不聊、不看電子書就不會影響學習,不會影響我們的課堂秩序。這樣既便于手機保管又不會挫傷學生的感情,才會達到“雙贏的”結果。
當然,讓學生帶手機進校園,我們決不能放任自流。教師課堂教學和班主任老師的日常管理,要勤于觀察了解學生狀況,對于學生在上課期間玩手機聊的行為要及時制止,堅持原則,嚴肅處理,以儆效尤,以理服人,樹立教師威信,贏得學生的尊重和信任。有一次,我在所教的高一(12)班上課時,發現一女生始終低著頭,不專心聽講,就躡手躡腳走到她跟前,把她的手機拿過來時,我發現她正在聊微信,話題里赫然有“老婆”、“老公”的親昵稱呼。學生上課期間微信聊天,怎么能不影響學習呢?我當即沒收了該女生的手機,下課以后對其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陳以利害,進行了耐心的說服教育。該生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表示今后上課期間再不玩手機,同意她的手機暫由我“保管”一個月后還給她。
上周的班會課上,我正言辭懇切的給班上學生進行心理引導和養成教育,突然第一排的座位上響起了手機聊天的消息提示音,我掃視了一下前排學生,發現其他同學的目光集中在了女生鄭某身上,我馬上意識到鄭某一定在玩手機!但我并沒有停止班會,一邊講一邊觀察鄭某。結果我發現,鄭某還在把手機放在課桌上的一摞書后面繼續玩,我只好走下講臺,把鄭某的手機拿了上來,然后繼續開班會。
班會結束,我并沒有立即處理鄭某玩手機的事,我想該給她一個自省的時間。
晚自習前,我把鄭某叫到了辦公室,給她講清了玩手機的危害和她的行為給班上帶來的惡劣影響,然后給了她兩個選擇,一是自己把手機摔壞,二是立刻叫來她的家長,把手機交給家長,讓她回家反省、接受家長教育!鄭某聽了當即淚流滿面,連連認錯,央求我不要通知家長,同意把手機摔壞,但她說自己不想在老師面前摔東西,讓我替她摔。我想,這畢竟是學生的東西,摔壞了就等于破壞了人家的財產,但我又不得不摔,上課玩手機,此風不可長,必須敲山震虎,嚴格班規。我決定摔了,但我留了個心眼,把手機后蓋朝下,橫著丟了下去,“啪”的一聲,手機的后蓋、電池、機體立刻分了家。手機摔了,鄭某的選擇有了結果,我便讓她回到了教室繼續上晚自習。鄭某走后,我撿起手機,裝好電池,發現手機完好無損,就放進辦公桌里。
晚自習結束前,我進教室給學生們通報了對鄭某玩手機事件的處理過程和結果,同學們都表示理解和接受,也表示這是他們的前車之鑒,一定會引以為戒的。然后我又把鄭某叫到了教室外,對鄭某進行了疏導和教育,并承諾,只要鄭某今后學習進步行為規范,學期末的時候我會還給她一個同樣的手機。鄭某情緒上放松了不少,表示今后一定好好學習遵守紀律,不辜負我的期望。
鄭某玩手機的事處理結束了,我終于出了一口長期,心頭輕松了不上,因為這樣的事處理不好,往往會給學生的情緒帶來極大波動,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
彭藝萱
大作家巴金曾經說過:“友情是生命中的一盞明燈,沒有了它,生命就沒有了光彩,沒有了它,生命就不會開花結果。”
正值秋天,體育老師帶我們到樹林中撿垃圾“義務奉獻”。小草依舊長得茂盛,秋風吹拂,只聽“啊”的一聲,寂寥的長空頓時被劃開了一道口子,我的手指也被草葉割了一道,鮮血直流。好朋友張宇航慌忙跑過來,“痛嗎?怎么劃破的?你看看自己,怎么這樣不小心?”在她的“責怪”聲中,我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幸福,暖流傳遍了全身,手指頭上的痛感也不怎么清晰了。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友情的美好。
友情如同火把,照亮你心中的陰影;友情如同良藥,化解心中的憂愁;友情如同航標燈,指引正確的方向。友情是朋友之間的互相幫助;友情是……
真正的友情,不是瘦子遇到狗熊丟棄朋友,不是山貓見利忘義昔日真情,而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情誼,是“與朋友交,言而有信的承諾”……
關鍵詞:感管理;高職院校;學生干部
在學校中,學生干部隊伍的人數往往占據了學生總人數的1/3之多,這表明了學生干部在高職院校中所占據的重要地位。校方也非常的注重對學生干部的培養,使學生干部在總體學生當中起到模仿帶頭的良性作用。隨著時代的進步,學校對學生干部的管理方式也要做到與時俱進,以學生心理入手,更加注重情感管理。情感管理在畜牧獸醫專業學生干部管理中也起到了一定的積極影響,這一良好的開端,使校方看到了情感管理在對畜牧獸醫專業學生干部的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情感管理的內涵
情感管理是以人的情感為基礎,以"以人為本"為管理理念,注重的是情感的溝通和交流。這就要求管理者需要有豐富的愛心和耐心,與被管理者進行深入的情感溝通,從而感受到彼此雙方內心的需求,營造良好的、融洽的管理氛圍。在調查中顯示,人的情感的豐富程度非常之高,同時也受周圍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管理者要充分認識到每一個個體的獨立性與唯一性,避免采用傳統集體強制的管理手段造成管理的混亂和排斥情況的發生。要做到與被管理者心靈的相互交流,有針對性的進行管理。我們將這樣的管理模式運用到對畜牧獸醫專業學生干部的管理當中,使學生干部的主觀能動性大大增強,工作的積極性也明顯提高。
二、情感管理在畜牧獸醫專業學生干部管理中的必要性
1、現行高職學生干部管理體制的弊端。
由于傳統的學生干部管理模式的根深蒂固,學生干部與校方存在著明顯的上下級關系。很多學生干部畏懼校方管理者,導致學生干部的工作被動,缺乏自主創新意識,并存在著一定的躲避心理。長此以往,這樣不利于校方對學生干部的管理與培養。在時代的推動下,學生的成長環境的改變,導致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的情緒變化速度加快,情感也變得豐富。傳統的管理方式容易增長學生干部的抵觸心理,不利于管理的實施同時也達不到管理的目的。而情感管理的模式更加適畜牧獸醫專業學生干部的管理運用。
2、"90后"學生干部的心理需求。
現在的高校學生大多都已經是"90后"了,"90后"的學生心理變化速度快,青春期中的情緒化比較明顯,個性強。強硬的管理手段很難使"90后"學生干部對管理制度的服從。首先,我們應該了解"90后"的個性特點以及情感需求。他們渴望被認可、被重視、被肯定,豐富的情感世界與強烈的自尊心使"90后"不甘于屈服。我們要從學生干部的總體特點為出發點,有針對性的對畜牧獸醫專業的學生干部進行情感干預,管理者與學生干部之間建立良好的管理氛圍,在滿足學生干部的自尊心與情感需求的同時,達到有效的管理目的。
3、當前畜牧獸醫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需求。
目前,高職院校普遍采取"2+1"人才培養模式,學生在校時間一般為2年或是2年半,這樣學生干部的培養期和任期都會縮短。怎樣讓學生干部在短期內適應環境,轉變角色,提高工作能力,成為擺在學生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難題。在學生干部管理過程中運用情感管理,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關心、關愛學生干部,學生管理者扮演"引導者"、"服務者"、"合作者"的角色,利用"皮格瑪利翁效應",增強學生的向師心理,"親其師,信其道",充分地調動學生干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他們的創新性,由"要我做"轉變為"我要做",促進學生管理工作的有效進行。
三、情感管理在畜牧獸醫專業學生干部中的幾點運用
1、了解、關心、尊重學生。
想要有效的對畜牧獸醫專業學生干部進行情感管理,首先要對當今社會下的學生狀態和學生心理有所研究和了解。想要真正的走進學生干部的內心,要對學生干部在生活以及學習當中進行關心,在接觸的同時通過彼此間的交流與溝通對他們進行了解。管理者也可以借助現代化的設備和軟件與學生干部談心、聊天,拉近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距離,了解學生干部的內心世界、興趣愛好、家庭情況等,從多個角度進行關心,讓學生干部從內心深處接受管理者,打破傳統管理模式中僵硬的上下級局面,才能夠對學生干部的管理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2、適度授權,滿足畜牧獸醫專業學生干部工作的成就感。
對于畜牧獸醫專業學生干部的情感管理,除了管理者對學生干部的關心還不夠的,在情感管理的過程中,我們還要滿足學生干部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在日常的管理工作當中,管理者要給予學生干部一定的權利或者交代一些任務,讓學生干部在不同于普通學生的優越感的前提下達成目標,更能夠激發學生干部的挑戰精神,也會在實踐的過程中鍛煉他們的組織能力和協作能力,學會擔當,有一定的責任感和存在感。這樣的管理方式,不僅會使學生干部自覺主動的接受管理,還能夠在任務完成后得到管理者以及校方的肯定,滿足內心的成就感。同時,校方也要對于表現突出的學生干部給予獎勵,這樣也能鼓舞其他的學生干部的工作熱情。所以說,在管理的同時適度放權,也是情感管理中的一個重要手段。
3、創造和諧環境,提升畜牧獸醫專業學生干部的歸屬感。
一個人對團隊的歸屬感會讓他對團隊產生較高的忠誠度,從而對團隊目標產生較高的認同感,會為了實現團隊目標而不斷地強化自我。所以,學生管理者應努力創造和諧的人際環境,適時關心學生干部的需要,切實地幫助學生干部解決學習、生活、感情等方面的困難,提升對團隊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4、身體力行,樹立情感威信。
作為情感管理的實踐者,學生管理者要身體力行,轉變態度和思維,多做換位思考。在學生干部面前樹立優良的品行榜樣。這就要求學生管理者要以身作則,從語言、行為、品格等方面為學生干部樹立榜樣。愛因斯坦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作為學生管理者,首先要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在學生干部的管理過程中,實施情感管理,培養與學生干部之間積極的情感,給予學生干部更多的關懷與信任,才能更好地去培養、教育學生干部,促進學生干部健康地成長。
【關鍵詞】 雌激素;,SR
關鍵詞】 雌激素;SRB(B族清道夫受體);可變剪接
0 引言
小鼠和人類血漿中高密度脂蛋白(HDL)膽固醇的水平與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的發病率呈顯著負相關[1]. 清道夫受體B族II型(SRBII)是SRBI的異構體,具有與SRBI不同的細胞定位與功能[2],SRBI和SRBⅡ的表達都可被雌激素調節[3]. 我們檢測不同類型雌激素對大鼠肝臟SRBI 和SRBⅡ表達水平的影響,并構建SRB微基因,旨在分析雌激素對可變剪接作用調節的分子機制.
1 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25日齡去卵巢SD大鼠麻醉后,無菌硅膠囊分別注入17β雌二醇(E2)或17α乙炔雌二醇(EE)后植入背部皮下,對照組植入空的無菌硅膠囊. 于0,3,7,10,14 d分別取肝臟組織,并抽取靜脈血,用于免疫印跡分析和雌激素水平測定. SRBI和SRBII抗體購自Novus Biologicals.
1.2方法
凍存肝組織在緩沖液中勻漿后,超速離心提取細胞膜進行SRBI/Ⅱ免疫印跡分析. SRB微基因的構建采用PCR擴增大鼠基因組DNA的SRB基因片段,PCR產物克隆至TA克隆載體并按順序連接外顯子11到外顯子13片斷. 其中內含子11和內含子12為部分缺失片斷. 最后將SRB微基因插入pSG5載體的EcoR I和Not I之間,用于細胞轉染和可變剪接的分析. 采用Titan One Tube RT PCR 試劑盒進行SRB微基因mRNA表達的RTPCR分析,引物為pSG5載體序列5′TAATACGACTCACTATAGGGC3′和5′GCTGCAAATAAAC AAGTTCTGC3′.
2 結果
植入膠囊后大鼠血清中E2和EE的水平均提高,其中前者明顯高于后者(10~20倍). 免疫印跡分析表明,EE和E2使內源性SRBI蛋白表達水平不同程度下調,EE引起的蛋白水平變化與E2相比更顯著. 同時,SRBI和SRBII均可檢測到糖基化和非糖基化兩種表型. 雌激素可以引起糖基化和非糖基化SRBI的表達下調和非糖基化SRBII表達的上調,但未見糖基化SRBII表達的變化. 構建的SRB微基因包含外顯子11~13,長1.5 kb,包括了連接位點和含有許多潛在剪接因子的必需區段. SRB微基因pSG5表達載體瞬時轉染HepG2細胞后,RTPCR擴增產物經瓊脂糖凝膠電泳鑒定,SRBI和SRBⅡ的剪接產物分別為486 bp和357 bp.
3 討論
我們的研究表明,雌激素調節SRBI和SRBII蛋白的表達水平,可能是雌激素調控血漿膽固醇水平的機制之一. 另外,非糖基化SRBⅡ在EE用藥時表達增加而糖基化SRBII沒有變化,表明雌激素可能在翻譯后水平調節SRB蛋白的表達. 在小鼠、大鼠和人類中,外顯子12(129 bp)跳躍可產生編碼SRBI C末端異構體SRBⅡ的mRNA[4]. 我們的結果顯示,細胞轉染后檢測到了兩種類型的異構體(SRBI 和SRBⅡ),表明成功構建了一種功能性SRB微基因,為進一步鑒定特異性的剪接因子并研究雌激素調節的可能機制提供了依據.
參考文獻
[1]Fluiter K, van Berkel TJ. Scavenger receptor B1 (SRB1) substrates inhibit the selective uptake of high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yl esters by rat parenchymal liver cells[J]. Biochem J, 1997, 326(Pt 2): 515-519.
[2]Webb NR, Connell PM, Graf GA, et al. SRBII, an isoform of the scavenger receptor BI containing an alternate cytoplasmic tail, mediates lipid transfer between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and cells [J]. J Biol Chem, 1998, 273(24): 15241-15248.
[關鍵詞] 腸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白細胞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α
[中圖分類號] R725.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24—0159—02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近年來,腸道病毒71型是我國重癥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EV71感染除了引起手足口病以外,還能夠引起無菌性腦膜炎、腦干腦炎和脊髓灰質炎樣的麻痹等多種與神經系統相關的疾病。手足口病的少數高危患兒,一旦發展為重癥,短期內能迅速發展為肺水腫、循環衰竭,各種救治措施無效,常常在短期內死亡。免疫活性細胞產生的炎性細胞因子如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等在機體抗感染、凝血、發熱、休克、惡病質等多種病理生理過程中的作用已越來越明顯,抗病毒及免疫調節作用也引起醫學界的廣泛關注。本研究對腸道病毒71型(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重癥患兒進行了血清中IL—6、TNF—α水平的測定,分析其水平的變化及探討其內在的臨床意義。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病例選自2011年6~12月在我科病房住院并確診的腸道病毒71型(EV71)感染的重癥手足口病患兒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齡11個月~5歲,平均(2.5±0.6)歲。診斷符合2010版《手足口病診療指南》重癥手足口病的診斷標準,大便EV71病毒檢測全部陽性。正常對照組共15例,男9例、女6例;年齡9個月~6歲,平均(2.9±0.5)歲,選自入托查體及健康查體患兒。
1.2 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均于入院次日空腹抽取靜脈血2 mL離心后置—20℃冰箱內保存待測,血清標本留取時間不超過24 h。IL—6、TNF—α測定采用德國西門子ADVIA Centaur全自動化學發光分析儀,采用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試劑由德國西門子公司提供,操作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
1.3 統計學處理
資料的錄入及分析均采用SAS9.0統計軟件,主要統計分析方法包括一般統計描述、成組比較的t檢驗,均采用雙側檢驗,顯著性水準α=0.05。
2 結果
重癥手足口病患兒血清中IL—6、TNF—α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1)。見表1。
3 討論
腸道病毒71型感染重癥多發生于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以下年齡組發病率最高。通常情況下,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在臨床癥狀等方面與柯薩奇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難以區別,但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很容易引起無菌性腦膜炎、腦干腦炎和脊髓灰質炎樣的麻痹等多種嚴重的神經系統癥狀。腸道病毒71型感染的少數高危患兒,一旦發展為重癥,短期內能迅速發展為肺水腫、循環衰竭,各種救治措施無效,常常在短期內死亡,使醫務人員措手不及,有時家長難以理解,甚至發生醫療糾紛,處于尷尬的境地。在腸道病毒71型感染的重癥患兒中,肺水腫是最為嚴重的并發癥,死亡率高,既往一直認為腦干損傷是發生肺水腫的重要原因[1,2],但在關于手足口病肺水腫機制的研究中發現,有腦干損傷的實驗猴中并未出現肺水腫[3],因此可能存在其他機制導致EV71相關肺水腫。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炎性細胞因子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的亢進與肺水腫的發生有關[4—6]。
IL—6作為細胞因子家族中的主要核心成員,可由多種細胞產生。IL—6所具有的多生物學功能,在抗感染、腫瘤、免疫性疾病及免疫調節等諸多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通常情況下正常人血清中含有微量IL—6,在炎癥、感染和某些腫瘤等情況下血清中IL—6的含量會有不同程度上升。在異常情況下,IL—6的升高可能會對機體產生不利影響,造成組織損害和加重病情發展。Kossmann等發現腦損傷患者血清和腦脊液中的IL—6水應性升高。有研究證實中樞星形膠質細胞、下丘腦和垂體前葉自分泌IL—6,在IL—1或TNF—α刺激下分泌能力明顯增強[4]。腸道病毒71型感染的重癥患兒發病過程中的高熱與IL—6對下丘腦體溫中樞的調節作用有關,IL—6極有可能同時參與患兒的腦損傷和局部炎癥。一直被認為受血腦屏障保護的“中樞特異免疫器官”也因細胞因子的進入而受累[4]。Lin等[6]研究發現,神經源性肺水腫(NPE)病例組血IL—6水平明顯增高,>70 pg/mL的靈敏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均達到100%。本研究中腸道病毒71型感染的重癥患兒血清IL—6水平增高與以上文獻相符,同時提示IL—6參與了重癥手足口病的病理生理過程。
TNF—α是一種由單核巨噬細胞分泌的具有多種生物活性的多肽調節因子,其生物學活性表現根據發揮作用的濃度高低而有所不同。正常情況下,它在機體內的濃度較低,具有調節免疫應答,抗感染、抗腫瘤、促進細胞增殖分化等多種生理功能,對機體具有保護作用。而高濃度的TNF—α不僅無助于抗感染,而且還是重要的炎癥遞質,可介導炎癥反應的許多病理生理過程,引起局部炎癥反應,使機體器官甚至多系統受損。目前實驗證明由TNF—α介導的炎性損傷過程可能是NPE發生的機制之一。TNF—α升高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腸道病毒71型感染的重癥患兒中樞神經系統受累后交感興奮,全身血管收縮,組織缺血缺氧,使單核—巨噬細胞被激活,釋放大量TNF—α。TNF—α介導NPE發生的機制主要是導致肺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同時還可直接促進花生四烯酸代謝產物和氧自由基的釋放。本研究表明腸道病毒71型感染的重癥患兒血清TNF—α明顯升高,其參與重癥手足口病的病理過程,與其誘生的IL—6協同參與整個腦組織的損傷,構成炎性細胞網絡破壞血腦屏障,由神經細胞自分泌的和血循環中的TNF—α共同引起重癥手足口病的一系列臨床癥狀。
綜上所述,腸道病毒71型感染的重癥患兒血清中IL—6、TNF—α水平的增高,表明其參與了重癥手足口病的病理過程,為臨床上早期使用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抗免疫治療可明顯改善本病的臨床療效及預后提供了理論依據。IL—6、TNF—α的測定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大量的研究已證明IL—6、TNF—α參與了許多疾病的病理生理過程,在疾病的發生、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為臨床診斷、療效觀察、預后判斷提供重要依據。因此,臨床上應針對IL—6、TNF—α的過度產生和釋放,加強研究相應細胞因子拮抗劑及免疫調節劑,以抑制上述細胞因子對機體組織的損傷和及早控制病情。
[參考文獻]
[1] McMinn P,Stratov I,Nagarajan L,et al. Neurological manifestation of enterovirus 71 infection in children during an outbreak of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in Western Australia[J]. Clin Infect Dis,2001,32(2):236—242.
[2] Wang SM,Liu CC,Tseng HW,et al. Clinical spectrum of enterovirus 71 infection in children in southern Taiwan, with an emphasis on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J]. Clin Infect Dis,1999,29(1):184—190.
[3] William Tong CY,Bible JM. Global epidemiology of enterovirus 71[J]. Future Virol,2009,4(5):501—510.
[4] Wang SM,Lei HY,Huang MC,et al. Modulation of cytokine production by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n patients with enterovirus 71—associated brainstem encephalitis[J]. J Clin Virol,2006,37(1):47—52.
[5] Chang LY,Hsiung CA,Lu CY,et al. Status of cellular rather than humoral immunity is correlated with clinical outcome of enterovirus 71[J]. Pediatr Res,2006,60(4):466—471.
答:關注。通過網絡、電視等新聞媒介實時關注。
2. 疫情期間你所在的社區進行了那些特殊的公共管理?
答:我所在的社區自大年初一迅速組織物業對小區實行了封閉管理,持單位證明對必須出行者進行放行,凡進入小區者必須先登記、測量體溫。物業對小區的公共區域進行了消毒處理。對外地回歸人員進行了詳細登記,對疫情高發地回歸人員進行了隔離并對該戶進行每天的跟蹤采集信息等登記。
3. 你認為這些公共管理有什么價值?
答:對小區實行封閉管理避免了人員聚集,將聚眾性的傳播降到最低;對來自高風險地區的人員隔離,并每日報告體溫,對掐斷傳染源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4. 疫情期間你是否加入或者看見一些志愿服務,對此你有什么感受?
答:疫情期間我在單位老宿舍院做了一名志愿者,老宿舍院住的大多是年齡偏大的老年人,疫情初期對小區封閉,非必要不進出等政策有抵觸情緒,通過我們志愿者對疫情形勢的宣講,老同志們由最初的抵觸到后來的支持,甚至有些老同志老黨員自動的加入到我們的志愿者隊伍,如果說我們抗疫是成功的那一定是得到了群眾的理解與支持。
5. 你是否為抗擊疫情貢獻自己的一份力?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答:作為單位的一名財務人員,我自大年初二就上崗了,與同事們一起為單位采購口罩、酒精、消毒液等衛生用品,然后和同事們一起把這些衛生用品發放的一線崗位上。疫情當前,大家放棄休假放棄家人團聚,沒有同事抱怨,年輕的、年老的,隨叫隨到,疫情當前單位的凝聚力讓大家空前團結,團結就是力量。
6. 疫情期間你的生活發生了哪些改變?
答:首先日常用品及菜蛋奶等生活必需品不能像以前那樣去菜市場去超市購買了;孩子不能按時返校讀書了;年邁的父母也不能像往常一樣去廣場跳廣場舞、打撲克了;工作中聚集性的會議取消了;電視電話會增多了。
7. 這些改變對你的生活產生了什么影響?
答:影響了孩子上學,半學期的網上授課對孩子視力有影響。老年人不能出門健身娛樂,對年邁父母的身體有些負面影響。
8. 疫情期間令你感觸最深的一點或一件事是什么?
答:疫情是突如其來的,在電視上看到有些偶然路過武漢的,被封閉在武漢了出來出不得,他們為了節約開支借宿到火車站,靠車站的熱水和方便面度過了那段難熬的日子。人們永遠也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個先來,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