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惠嶼島范文

        惠嶼島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惠嶼島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惠嶼島范文

        第2篇:惠嶼島范文

        先生認為,東方的孝道是一種宗教。強調孝道,是為了讓人們有所敬畏――你辦了壞事,不完備的法律懲罰不了你,但等你死了,你就愧對地下的先人,無顏跟他們見面。這種道德的約束(亦即威嚇)可以促進社會安定和發展。胡博士的解釋有一定的道理。但我認為,最初的孝道,更多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是為抵抗不安全感而設置的。蠻荒年代,自然條件惡劣,物質生產匱乏,人們在年輕時憑著一把子蠻力,尚能混個溫飽,而等他們老了,動不了了,就只能依靠自己的子女。但如何讓這種供養順理成章呢?當然是提倡孝道。在你小的時候,父母養育了你,是于你有恩,你不知不覺中已經欠了父母的債,等他們老了,你必須供養他們來報恩。古時候講究“養兒防老”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至于“多子多福”,不過為了將養老風險由更多的人承擔,以保證某個兒子出了意外,其他的兒子還可以接上,養老行為不致中斷。好在,人都有老的一天,當子女的為了自己將來老有所養,也愿意用這種方式來教育自己的子女。在此過程中,他們不斷以各種極端的例子進行強化,比如“王洋臥魚”、“郭巨埋兒”等“二十四孝”,再加以政治上的引導,比如“孝廉舉薦”等,人們以孝為美,以孝為榜樣,于是,一代一代傳承下來,孝道便成了一種傳統。

        孝道有效地解決了一個重大社會問題,父母在年輕時放出的“債”,可以保障自己的未來安全(因為當時的政府機制以及財力無法做到)。父母和子女之間,形成了良好的供養機制,使得局面和諧,人心安定,經濟有序發展。它顯然成了當時先進的生產關系中的重要一環。這樣看來,孝道是順應時代潮流的。那時候,我們這個東方古國一直屹立于世界前列,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而孝道作為儒家學說的根基,即使不是奠定了文明的基礎,起碼也是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時至今日,社會進步了,對老人的供養已經轉化成了社會任務。由于分工越來越細化,人們誰也無法做到完全的自給自足。一畝田兩頭牛,就可以滿足“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社會財富是集體創造出來的。表面看上去,人們只用掙來的錢養活了自己的孩子,實際上,他們的勞動卻惠及了數不清的下一代。更準確地說,是整個上一代,供養了整個下一代。同時,即使沒有孩子為他們養老,他們集體積累的財富也足以養活自己。因此,他們的養老問題就應該由社會(即政府和其他社會單位)來解決。社會養老保險、退休金、慈善基金、養老院等等,便是滿足這種需求的種種方式。

        這樣看來,完善的養老機制才能使人們真正盡孝。如果到今天老人們還在擔心后顧之憂,還在為養老問題發愁,這就不僅是他們子女的問題了,我們這個社會都該為此反省。一個文明的社會,必須有足夠的財富積累和相應制度來為老人們打包票。否則,就是不文明的,不人道的。客觀地說,相比西方一些發達國家來說,我們這個社會目前并沒有盡孝。盡管我們一直在為此而努力。

        第3篇:惠嶼島范文

        而這與她的生活軌跡多少有些關聯。1989年從清華大學電機系碩士畢業后,杜玉惠先去一所大學當教師,1990年辭職“下?!保用肆艘患褽DA巨頭Synopys品牌產品的香港公司,所做的工作是向電子工程師推薦EDA產品,由此進入EDA和集成電路行業。

        什么是“EDA”?所有電子設計的輔助軟件工具都可以稱為EDA,在集成電路領域,EDA就是向芯片商提出芯片頻率優化建議的軟件工具。由于較高的技術門檻以及國內在產業鏈布局、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存在明顯弊病,作為整個IC設計業的基礎工具,國內專注于EDA研發的企業寥寥無幾。

        那時候集成電路和EDA在中國都屬新生事物,志在技術的杜玉惠不甘心長期做,她先后跳槽到MIE公司和AMD公司,任芯片技術支持工程師。這讓她成為中國最早參與FPGA(現場可編程門列陣)和CPLD(復雜可編程邏輯器件)的少數幾人之一。

        然而,杜玉惠是一個坐不住的人。在AMD待了三年半之后,卻又辭職跳槽到一家EDA公司。高薪和福利待遇不能阻止她對技術的熱忱,她說在AMD無法學到真正的核心技術,與其消耗光陰還不如毅然離開。

        此后不久,杜玉惠所在的公司被美國Synopys收購,她成為Synopys(中國)的技術骨干之一。2002年中,她的朋友胡承敏籌劃創辦自己的第三家EDA公司,為節省成本,想把研發放在中國。胡力邀杜玉惠加盟為其打理中國業務,當時已經近40歲的杜玉惠幾經權衡后,加盟了初創企業華天中匯并出任副總經理。

        杜玉惠是一個喜歡嘗試的人,之所以加盟華天中匯,在她的潛意識中,這么一個新公司其實就是一個挑戰和施展才能的空間。盡管在起步時候舉步維艱,從一個人的公司開始,在清華大學一個教研室借來的辦公桌上開始了創業之旅。

        據了解,國內EDA銷售市場僅占國際市場的5%。華天中匯一起步就把目標投向廣闊的國際市場,“第一個客戶就是國際知名的S3公司。后來又和世界第五大的集成電路生產商合作,在高起點上逐步完善自身?!薄肮灸壳斑€沒有開始大規模的銷售,還處在與世界市場、與客戶磨合的階段?!倍庞窕菡f。

        品牌的樹立不僅有技術研發的挑戰,更有產業環境的挑戰。中國本土EDA企業和國外的技術差距至少20年。要在近乎壟斷的產業格局中虎口奪食,企業成長的每一步都馬虎不得。

        人才,就成了制勝的關鍵。EDA是需要綜合數學、計算機編程、電子、微電子等多方面專業知識于一體的學科。在華天中匯,大部分研究人員都是清華的畢業生。“企業和清華大學有著密切的合作。直接引進大學原始技術成果,縮短了從技術到產品的周期。另一方面,清華有些系和實驗室是專門做EDA研究的,公司需要這樣的人才”。

        第4篇:惠嶼島范文

         

        在如今的這個技術社會,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滲透于人類社會各個領域、影響整個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社會發展受到信息技術的形塑作用,變得越來越智能,人類步入“智慧時代”。最近幾年,在教育信息化領域中,一個新概念“智慧教育”(Smart Education)應運而生。然而,“智慧教育”究竟為何物?其所謂的“智慧”又有何意?這些問題的回答關系到對其本質的把握,也是重要的基礎性的學理問題。本文在技術哲學視角下,借用“道”與“器”這兩個中國哲學中的重要范疇對智慧教育概念進行理解與把握。

         

        一、何為“智慧”:基于技術哲學的視角

         

        在教育信息化的語境中,“智慧教育”是IBM公司所提出的“智慧地球”(Smart Planet)的衍生概念。該“智慧”指的是“把新一代的IT技術充分運用到各行各業中,即要把傳感器裝備到人們生活中的各種物體當中,并且連接起來,形成‘物聯網’,并通過超級計算機和云計算將‘物聯網’整合起來,實現網上數字地球與人類社會和物理系統的整合” [1 ]。新技術迅速影響到教育領域,從智慧地球推演而得的“智慧教育”成為教育信息化領域的熱議話題:智慧學習、智慧教室以及智慧校園等新名詞不斷撞擊著人們的眼球??傮w上說,該“智慧教育”不同于教育領域原有的老話題之智慧教育,它是教育信息化發展中出現的新事物,需要對其內涵正確把握。

         

        《新牛津英漢詞典》對技術的“智慧”(Amart)與人的“智慧”(Wisdom)兩個概念進行了解釋。該詞典Smart的解釋為“設備的獨立性和某種智能性的功能” [2 ],而Wisdom則是人的“一種基于經驗、知識和判斷的高級思維品質” [2 ]??梢?,兩個“智慧”存在截然不同的內涵,一個指向有智慧的技術或可稱為“智慧技術”,另一個直接指向人,技術所蘊含的智慧并非人所特有的那種高階思維能力。在很多關于智慧教育的文章中,將分別源于Smart和Wisdom的智慧不加區分,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智慧教育”認識的爭議??梢哉f,把技術的智能性表述為“智慧”,更似乎是一種“擬人”的修辭,實則有“智”無“慧”。

         

        我們也看到,“智慧技術”表現出強大的信息存儲、處理和傳播能力,為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構建了高度技術化和充滿信息的生存環境。人們可以利用各種智慧技術提供的海量信息,盡情地享受到個性化、多樣化與實時的信息服務,從而使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更加方便和舒適。同時,當今社會也是一個“數據為王”的時代,用數據“量化一切”是大數據時代的訴求?!熬拖裢h鏡讓我們能夠感受宇宙,顯微鏡讓我們能夠觀測微生物一樣,大數據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成為新發明和新服務的源泉?!?[3 ]透過數據及其之間的關系,我們可以發現和理解數據的載體內容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我們可以不僅認識事物的當前發展狀況,還能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向,而且“隨著系統接收到的數據越來越大,它們可以聰明到自動搜索最后的信號和模式,并自己改善自己” [3 ]。所以,作為一種先進的技術形態,大數據及相關的智慧技術不僅具有原初的工具意義,還具有較高的信息豐富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智能化的色彩。

         

        智慧技術的應用不僅拓展了人的實踐能力,還對人的思維過程和傳統的世界觀產生了重要影響。當代智能技術不僅能使得諸多人工物品實現數字化和網絡化,而且還能通過技術的“信息化”和“會聚”作用,使得信息世界與物質世界的界限得以消弭,“技術本身既是客體也是中介,而后還成為主體的一部分,使得主客體之間具有了流動變換性,一定意義上主體就是客體,客體就是主體” [4 ]。于是,人和技術的界限變得模糊,兩者相互融合于彼此之中。技術不僅是一種單純的工具,更構成了人的一種存在方式。對作為一般使用者來說,智慧技術的存在幾乎是一個自明的現象,人們習以為常地運用這些技術,而且似乎意識不到它們的存在,理所當然地生活在這個被技術構建的世界里。因此,因智慧技術推動的智慧教育的出現并非偶然,人們總是渴求各種“上手”的教育資源和“隨心所欲”的教學過程,并將這種希望寄托于各種新興技術之上,試圖借助技術之功效優化教育。而信息時代下的移動技術、傳感技術以及物聯網等新興智慧技術的廣泛應用,則為教育發展創設了技術化、智能化的環境,使教育過程更富有交互性和一定程度上的智能性。

         

        至此,智慧教育及其“智慧性”的涵義已經水落石出,這里所謂的智慧就在于教育環境的智能性和相關信息的豐富性,這是對教育環境的一種外在的描述。智慧教育實質就是在于通過利用物聯網技術、移動技術等智慧技術構造智能化教育環境和平臺,從而促使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和教育過程的優化,最終達到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遷與創新,實現技術促進教育變革的目的。作為一種高技術化的教育形態,智慧教育展現了一幅運用先進技術手段提高教育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的美好教育愿景。

         

        還需要指出,人的智慧是一種內在的高級的思維品質,它具有“內化于心,外顯于行”的品質。因此,當下所謂的“智慧教育”之“智慧”(Smart)并非等同于人的智慧(Wisdom),智慧技術的應用與人的智慧行為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關系,教育信息化領域的智慧教育也不同于傳統教育領域中所關注的“智慧教育” [5 ]或“教育智慧” [6 ]。

         

        二、智慧技術:智慧教育之器

         

        “道”與“器”是中國哲學中的兩個重要范疇,《易經》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暗馈笔浅橄蟮摹o形的,表現為超然于事物形體的內在的本質、規律、原則等;“器”是具體的、有形的,表現為事物形體的外在的具體的器物、工具、行為等?!暗馈本哂懈疽饬x,是“所以然”,“器”是“道”的衍生,是“然”。智慧教育作為一種高技術化的教育形態,智慧技術的教育應用是其存在的先決條件。因此,本文先從技術的層面對智慧教育之“器”進行討論。需要指出的是,技術不僅僅是一種實體性的工具,它還是一種意向性和關系性的存在。技術的工具價值最先進入人的視野,這是由其實體性功能所決定的。那么,對智慧技術的認識也是如此,首先認識智慧技術教育應用的工具性意義,然后探討智慧技術與人的存在關系。

         

        智慧技術是一種新型的、更具包容性的技術范式,通過“交叉、整合、融合從而協同發揮集群效應,產生出更大的價值和效用,形成單項或單類技術難以具備的影響和功能”,并“使得虛實兩界不再是截然分割的兩個世界,虛界可以取得實的效果,實在則可以通過技術手段虛化,并且被無限地復制” [4 ]。因此,智慧技術打破了以往物質性技術與信息性技術之間的界限,兼有物質形態和信息形態,構筑卓爾不同的智慧教育環境。

         

        智慧教育環境包括實體性的智能學習工具以及情境性的學習資源與教育社群,而云計算技術、物聯網技術以及網格計算等技術是智慧教育環境重要的技術支撐。借助這些智慧技術不僅能提供實體及環境資源,還能對物理教育環境和學習者行為進行感知,“在獲取環境信息和位置信息的同時,自動調節環境條件,從而創設智能的物理環境” [7 ]。而且,智慧技術能對學習過程、教育環境以及社會關系進行全面的感知和記錄,在獲取相關數據的同時,還能進行協同和實時的數據分析和處理,并利用各種智能學習工具、認知工具和豐富的教育資源,為學習者推送個性化的學習資源和服務。更進一步,智慧技術還能實現虛實結合教育環境的搭建。在智慧教育環境中,既能實現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又能實現物與物、人和物的交互問題,并能將從真實環境中獲取的學習信息與虛擬教育環境融為一體,這就促進了教師、學生與教育資源和環境的全方位互聯和智能化整合。

         

        智慧教育環境的構建還需要大數據技術的支持,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虛擬世界的數據量急劇增長,大數據成為反映人類現實世界的一種虛擬“鏡像”。大數據不僅是一種寶貴的資源,也催生了“數據密集型”的科學研究的新范式。而且,學習分析技術是大數據時代教育技術的新發展,引領了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新浪潮,也有力地推動了智慧教育的發展。

         

        大數據技術秉承“量化一切”的理念和全數據的思維模式,推動了學習分析技術的發展。以往的教學分析大多注重學生的學習結果和成績分析,而學習分析技術則可以全面、及時和客觀地挖掘整個教育過程的相關信息,并使得以往無法觀測的教育現象得以量化和分析。比如,可以對學習者內在的學習風格、行為特征以及學習情緒等心理因素,進行客觀的、精確的數據分析和預測??梢哉f,學習分析技術超越了傳統教學的經驗性教學模式,能更全面更科學地促進教育發展。首先,它能極大地提高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狀況的把握能力,幫助教師實施更有針對性的教學干預,而且還能根據學生學習數據的智能分析,主動推送合適的學習資源,進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實現名副其實的個性化教育。其次,學習分析技術也能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可以根據數據智能分析,進行自我評估與診斷,意識到自身的問題,并進行有目的的查缺補漏。因此,學習分析技術能根據個人需求和認知風格,有力地促進一種定制化的學習方式,進而凸顯學習過程的智能性。

         

        但是,對智慧技術的理解不能停留在純粹的工具意義上,還應該深入探討智慧技術蘊含的內在本質,揭示它與人之間的內在關系。智慧技術以其強大的功能,構筑了新的教育環境,塑造了新的教育存在方式。在智慧教育環境中,依據智能化服務以及身臨其境的感官刺激等,教師和學生可以無縫接入并沉浸于智慧技術之中,享受到智慧技術帶來的獨特教育體驗。而且,師生也對智慧技術產生了某種依賴感,如果沒有技術的支持,相關的教育活動便會受到影響。因此,技術成為師生教育活動的“天使”,并構成了教育的一種新“世界”,使師生“逗留”其中。甚至,師生在鼠標的指引下,沉浸于知識情境與學習體驗之中,而忽略了技術本身的存在,這就意味著技術與師生的關系進入原始的“上手”狀態 [8 ],如同長期戴眼鏡的人對鼻梁上的眼鏡渾然不覺。在這種情境中,智慧技術與師生的教育活動融為一體,不再成為一種外在于教育活動的技術實體,賦予教育更靈活、多樣的發展可能。

         

        智慧技術正是以這樣一種“透明”的方式在影響學生的學習,它先將師生帶入一個技術化世界,而后又悄然“抽身離去”。智慧技術所支持的教育更加注重個性化教育理念與教育方式,為有效呼喚教育的人文價值與人性的回歸提供了更有利的條件?;赝麄鹘y教育技術,在聲、光、電等物理功效的支持下,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學效率,擴大教學規模,推動教育的發展,但它是一種單一化的、凸顯自我的技術形態,它及其承載的工具理性的張揚,卻造成了技術與人的發展的對立,并打破了傳統的教育價值追求和人性目標。技術的運用反而對師生的成長起到某種“限定”和“強求”作用,使人成為“單向度的人”,教育也因此失去本應具有的個性化色彩,逐漸被加以功能化。因此,“人們對那種原始的、尚未破裂的、直接的存在之渴求就一再涌現出來。當越來越多的生命領域為技術所征服時,‘返回大自然’的呼聲也就愈漸強烈了” [9 ]。

         

        三、藝術化審美:智慧教育之“道”

         

        智慧教育作為教育信息化的現階段形式,不僅要關注其技術的應用,還應探討其獨特的存在之道?!暗馈钡脑馐恰暗缆贰?。在中國哲學范疇中,道是抽象的、無形的,表現為超然于事物形體的內在的本質、規律、原則等。《易經·系辭上》指出“道”屬于“形而上”的范疇,賦予了“道”的本體意義。老子也在哲學意義上對“道”做出深刻闡釋,他把“道”確立為天地萬物的本原,具有超感覺、超形象與無始無終的特征,并強調“道法自然”,也就是說“道”是體現在實際操作活動之中的無形的、合乎事物自然本性的途徑或方法 [10 ]。

         

        海德格爾對技術的發展進行了深刻論述。他認為,現代技術的本質是“座架” (Ge-stell),其根本特征就是“限定”和“強求”,從而使自然和人都進入非本真的危險狀態。但藝術卻能完成這種危險的救渡,藝術和技術本具有親緣關系,而且“藝術乃是一種唯一的、多重的解蔽” [11 ],人還應詩意地棲居在這片大地上。同時,馬克思也指出,人“懂得怎樣處處把內在的尺度運用到對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也就是說,人的技術實踐還具有審美超越性。可見,海德格爾和馬克思兩位哲學巨人的技術思想具有內在一致性,透過他們深邃的技術哲學思想,我們可以認為,藝術化是技術發展的內在要求。這對于飽受工具理蝕的現代技術而言,無異于一劑良藥,這為智慧技術的教育應用指明了前進的道路,智慧教育應踐行藝術化審美的發展之道。

         

        首先,智慧教育的審美之道在于重塑教育中的人與技術的關系。這是智慧教育的一個根本性問題,它涉及智慧教育的存在方式。在以往的技術教育應用過程中,人們曾一度盲目追求媒體技術的教育效率,極為重視技術硬件建設,并出現“見物不見人”的教育現象。這實質上是技術工具理性的膨脹導致了人與技術的分離,單一的技術圖景祛除了教育應有的人文關懷,遮蔽了教育的豐富意義。而智慧技術不僅可以將人工物品實現數字化、網絡化以及互聯互通,還具有人性化與藝術化等特征,如同手工技術一樣,充滿美學意味和個性色彩。因此,智慧技術呈現一種獨特的藝術美特征,有助于人們開啟人與技術完美交融的審美境界。

         

        在智慧教育環境中,教學媒體不單是一種被利用的教學工具,還能把教育建立在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雙重關系之中,進而創造一個極富有詩意的教育世界,人們可以通過各種“上手”技術享受到沉浸式的教育體驗。因此,技術不再是教育過程中的對象化存在,人與技術不再是彼此外在的關系,而是呈現出“我—你”的關系,兩者相互依存、相互建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智慧技術的教育運用,能創造一種人與技術“和合共生”的教育方式,從而擺脫技術對人和教育發展的束縛,重返“物我兩忘”的教育審美境界,實現人、技術與教育三者之間的良性互動。

         

        其次,智慧教育的藝術化審美在于克服工具理性的束縛,恪守“以人為本”的價值基準。在技術理性的推動下,教育媒體技術能提高教育效率,優化教育活動,教育的發展條件和存在空間也能得到有效改善。但工具理性的膨脹如果不能得到遏制,會導致其教育應用的“俗化”。當前信息化和智慧化教育的產品和服務可謂目不暇接,我們應該對此保持清醒的認識,雖然大多產品在表面上是利用技術促進教育的發展,但實質上是“新瓶裝舊酒”,許多高新尖的技術產品依然承載著原有的教育理念和價值取向,并成為知識灌輸和“統治”的教育新工具。

         

        智慧教育不能沉醉于技術功能上,應把技術的教育應用置于新的價值視角之中,其價值歸宿應指向自由、全面而又充分發展的人,人自身的發展才是技術教育應用的最終依據和根本目的。因此,智慧教育要順應人的感性和審美性質,尊重學生發展的自然本性,通過優化和提供人性化與個性化的教育過程和學習資源,促進學生的全面與個性化發展。同時,智慧教育還要面向詩意的技術交往,消除人與技術的隔閡,強調兩者的和諧“相遇”,藉技術之力重新“照亮”被工具理性遮蔽的教育本真存在,開啟教育發展的澄明之境,從而推動人和教育的完善發展。

         

        最后,智慧教育的藝術化最終指向人的自由。自由是人的“類本質”,也是教育的核心價值指向。技術的進步與人自由的發展存在密切關聯,智慧技術作為人的本質力量的一種外顯力量,能賦予智慧教育更豐富的表現形式和空間,再造了教育發展新模式和新時空觀念,不斷突破既有教育活動的界限和束縛,給予了學生更多的教育選擇和可能。

         

        同時,智慧教育擴展了學生的交往方式與空間,教師、學生與技術之間在智慧教育環境中能生成主體間的共生與平等關系,學生的學習不再是一種孤立的個體行為,而是充分地敞開各自的心靈世界、尋求主體間的共在與視域融合的過程。海德格爾認為,本真的共在有助于個體在共在中超越自身,而且個體與他人之間存在著自由的關系 [12 ]。而且,主體間性是對個體主體性的超越,也是個體一種應然的存在方式。因此,通過主體間的智慧教育活動,學生之間彼此相互理解,互相呈現,超越了現實主體的局限性,成為充分發展的個性形式,自由的意義也因此得以解蔽,并獲得澄明。因此,智慧教育能促進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并為學生通向自由之境搭建了一座更暢通的橋梁。

         

        四、“器”“道”融合:智慧教育的超越之路

         

        “器”與“道”是辯證統一的,所謂的“形而上”與“形而下”,只是邏輯意義上的“上”與“下”,并不是兩者地位的“上”“下”之分。朱熹曾說道:“道未嘗離乎器,道亦只是器之理?!?[13 ]也即是說道寓于器中,道與器彼此聯結,互為依托。同樣,作為智慧教育之“器”的技術,與其藝術化審美之“道”互為表里,相互融合。

         

        技術具有主觀社會屬性與客觀自然屬性二重性,不但表現為技術的硬件產品,還包含著“如何做”的方式與方法。而且,任何社會實踐中的技術都不是作為單一的要素發揮作用的,每一種技術都有其背后的社會因素,“技術不是簡單地‘發生’的,而是為造成特定結果而被選擇和設計的” [14 ]。智慧技術既具有強大的信息處理和傳輸能力,還蘊含著信息時代所具有的獨特的時代特征和教育意義。因此,智慧教育的發展需要適宜的教育生態系統,不僅要搭建性能卓越的技術環境,還應遵循相應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式,踐行藝術化發展之道。換言之,智慧教育需要協調技術運用和教育理念兩方面的同步發展,才能彰顯智慧技術的教育價值,滿足信息時代特定的教育訴求。

         

        因此,智慧教育要克服鼓吹技術的“唯技術論”和逃避技術的“浪漫主義”兩種論調。唯技術論者只強調技術的效率和功能,將技術應用和教育發展的關系簡化為一種因果關系,企圖利用強大的技術功能來影響和改變教育,卻忽視了技術運用和教育發展的其他因素,極易導致教育發展中的技術異化現象。比如,在我國教學課堂屢見不鮮的“黑板搬家”、“人灌變電灌”等現象就是其中的典型寫照,只是把先進的技術作為傳統教學手段的簡單代替,而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并未隨之得以更新。

         

        所以說,如果僅強調智慧技術高科技的一面,而忽視其所蘊含的社會價值和人文意義,那么,其承載的特有的教育意義勢必會喪失,并導致智慧教育變革意義的蛻化。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浪漫主義者則是沉迷于“田園式”的藝術化教學風格,刻意強化傳統教育方式和教學手段的作用,而否定了信息技術的教育價值。然而,技術是一個無法逃避的現實,“是人類社會生活關系的形成、存在和發展的根本力量和度量尺度” [15 ],承載著每個時代特定的社會關系和教育價值,技術能有效地優化教育的要素和過程,是促進教育發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因此,智慧教育應注重教育之“器”與“道”的融合,“技術并不是按一種內在的技術邏輯發展的,而是社會的產物,由創造和使用它的條件所規定” [14 ]。智慧教育能變革和重塑整個教育的未來,但它不只是教育工具的改變,還在于教育理念的全面更新。

         

        我國的智慧教育發展應充分考慮中國特有的技術和社會發展大背景。需要著重考慮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需要繼續提升我國教育的信息化水平,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新發展,急需信息化教育環境的建構和完善。總體看,我國智慧教育發展還處于探索階段,應充分利用、升級現有的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并進行智能化教育應用系統的深度互聯和全面融合,這是我國智慧教育發展的前提。而且,還可以將智慧教育納入“智慧城市”和 “三通兩平臺”建設的浪潮之中,整合運用物聯網、云計算以及通信網絡等新型信息技術,共建共享相關的智慧性公共基礎設施和相關的教育環境設施,從而促進教育信息化系統的智能化運行和發展。同時,智慧教育還應建設、共享海量的優質教育資源,實現教育資源與管理數據的整合運用與無縫共享,并促進各個教育系統之間的互聯互通和互操作,以促進智慧教育各個部門的協調運行,從而為師生提供可按需獲取的智慧性教育資源。

         

        其次,還要進一步強化堅實的學術基礎。信息技術的應用是當今世界教育發展的大勢所趨。在面向世界、追蹤教育信息化的最新發展方面,我國教育信息化領域已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但還缺乏深入研究。追蹤學術前沿不是盲目跟風,還需要相應的分析鑒別與批判;引進也不是簡單模仿,而是要為我所用,研究國外教育信息化最終是為了發展我國自身的教育信息化。同時,發展我國智慧教育必須具備足夠的文化自覺,吸收我國傳統的教育和文化思想精華,其中蘊涵著珍貴的教育理念和審美化的技術思想,這是我們進行智慧教育研究的源頭活水,脫離了我國的教育傳統和文化思想,所有的努力將會變成“空中樓閣”。“要想離開中國的傳統,一來是不可能的,二來也是不明智的。我們的生活塑造了我們,與其努力去擺脫它,不如實事求是地去迎接它,從這片土地上吸取營養?!?[16 ]因此,智慧教育發展還必須立足于我國自身的文化土壤,從而體現出智慧教育的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

         

        最后,智慧教育發展還應植根于我國的教育和社會發展需求,“技術與社會的需求越相吻合,就越有價值,就越是一種準確反映了社會需求的社會性產物” [14 ]。智慧教育只有與我國的教育發展現狀和需求相融合,才能彰顯出其獨有的價值和永久的活力。長久以來,以“知識為本”的教育理念在我國課堂教學中可謂根深蒂固,這種教育理念過于強調知識傳承,雖然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但卻極大地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和個性,忽視了信息化社會對創新人才的要求。而智慧教育卻為我國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機,它不僅能促進高效率的知識教育,還能通過藝術化審美的發展理念促進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提升我國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并能為學生提供最適宜的個性化學習支持和服務,進而促進學生的自由發展以及我國教育的變革。當然,這就不僅需要遠見卓識的理論自信與自覺,還需要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教育魄力,更需要對智慧教育的深刻理解和身體力行。

        第5篇:惠嶼島范文

        在多元開放和急遽變遷的現代社會,一方面基督宗教倫理道德觀與世俗倫理道德觀之間分離差異越來越明顯,另一方面兩者之間社會聯系與相互滲透程度越來越高,如何看待二者的相互關系,區分兩者異同之處的議題應運而生。在原始社會,宗教是至高無上、高深莫測和神圣無比的主宰力量,宗教倫理決定所有行為。基督教誕生后,特別是在其繁榮鼎盛的中世紀時代,基督宗教和神成為世間最高王,基督宗教倫理道德、價值規范也成為絕對、唯一、普及、規范和傳統的行為準則,神圣的宗教倫理道德與世俗的社會倫理道德熔為一體難以區分,宗教倫理等同社會倫理。但是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特別是工業化革命以來,歐美社會發生翻天覆地的結構變遷,宗教生活與世俗生活分離,圣神與人道區分,政府與教會分開?;阶诮虃惱淼赖屡c世俗人文主義倫理道德之間也出現分野,形成多種生活方式與倫理道德體系并存共生,相互影響和相互滲透的局面,公民文化價值與行為規范選擇的問題應運而生,多元文化和結構變遷導致倫理道德的混亂。如何整合基督宗教與人文主義的倫理教倫理觀與公民的社會生活密切關系,基督宗教價值觀念對人們行為模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影響也似乎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德國學者韋伯的名著《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是經典之作。簡言之,在工業化革命和社會現代化處境下,基督宗教倫理道德與世俗倫理道德之間的關系是世人不可回避的重大理論政策議題。

        基督宗教倫理觀與人本主義倫理觀是社會倫理體系兩大重要組成部分,二種倫理學體系并無本質區別,但各自規范的范圍與領域有所不同,是局部與局部關系?;阶诮虃惱淼赖乱幏度藗兊木裥睦砘顒樱浪兹吮局髁x倫理道德規范人們的社會行為,二者共同關注的基本道德問題是:我們應當做什么樣的人和應當建立什么樣的社會。這意味著基督宗教倫理觀與世俗社會倫理觀的總體目標是吻合一致的。而且兩種倫理學體系的主體均是人,內容都是有關人們行為的原則規范,兩者的功能作用與社會影響也基本一樣,只不過二者的適用場域(宗教世界與世俗生活)服務對象角色(教徒與民眾)倫理道德規則制訂者身份(上帝、牧師與哲學家、政治家)使用的理論語言(宗教用語與普通用語),宣講倫理道德形式與儀式(宗教儀式與社會教育)經典文獻與文本(圣經誡條與學術著作)等方面:人的生活通常由精神心理、靈性世界和物質生活、現實社會狀況兩部分組成。

        二、基督宗教倫理道德與歐美人道主義文化獄

        基督宗教倫理道德起源于古羅馬社會,決定和影響歐美的價值觀念、行為規范與社會態度,奠定歐美社會文化價值基礎與社會倫理體系。按照英國著名歷史學家吉本的說法,基督教徒的頑固宗教狂熱,關于來世生活的學說,原始基督教會的神奇力量,首批基督教徒純真、嚴謹的道德觀,基督教世界的內部團結和紀律,這是基督教迅猛發展,最終被羅馬帝國承認和成為歐洲近代國家主流宗教的基本原因?;阶诮瘫举|上是倫理道德體系,奠定歐美社會價值體系與行為規范的基礎,產生基督宗教信仰與西方倫理道德的關系議題。基督宗教倫理學是從基督信仰、人類理性角度探尋人生與社會目的應遵循的基本原則,主要分為基本倫理神學和特殊倫理神學兩部分?;緜惱砩駥W主要探究人生終極目的、良心和人之行為的倫理價值,也探討罪惡、悔改、皈依、德行和人如何完善。特殊倫理神學具體研究人的宗教責任與義務,研究友愛與公義之德、家庭和榮譽等議題:。在歐洲社會環境中,基督宗教倫理學涉及精神與社會生活所有領域,覆蓋最基本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關系公民個人、家庭、教會與國家的相互關系。因此,基督宗教倫理道德是西方文化的深厚歷史根源,基督宗教倫理道德與社會倫理道德體系合二為一,形成西方社會特色鮮明的基督宗教文化及其倫理道德規范。這意味著基督宗教倫理道德代表和反映歐洲社會文化,是基督宗教與社會生活互動關系的歷史產物。基督宗教倫理道德觀既構成西方文化價值的主體又奠定西方文化的基礎,是觀察理解歐美社會結構變遷軌跡,描述分析基督宗教和與世俗倫理道德關系的最佳理論視角。

        歐洲世俗社會文化的精髓是以人為本的人道主義,明確指出人類生活的首要目的是提高個人福利與社會福利,依靠理性科學、民主友愛等手段,謀求全人類的現世幸福。人既是倫理的行為主體和中心,人的生活狀況、境遇又是衡量道德正當性最主要的標準。古希臘文化核心是德謨克里特和亞里士多德首創的以人為中心的人道主義行,,和智者式“身心全面訓練”兩類,它們在早期基督教中有機融合在一起。在經院哲學和文藝復興的時代,人重新處于社會關注的中心人的本性、人的價值、人的尊嚴、人的需要、人的地位、人的情感、人的發展和人的幸福成為社會關注的中心議題,神、人成為有機統一整體。人道主義最高道德目標是謀求全人類的福利、進步及今生今世的幸福。人既是衡量萬物的尺度,又是幸福的主體。人道主義最大的功績是將人的生活區分為宗教與世俗兩大部分,指明靈修和塵世生活的關系。18世紀以來,斯賓諾莎、狄德羅和伏爾泰均繼續發展人道主義。19世紀以來,人道主義思想在約翰杜威實用主義、唯物主義和自然主義哲學中達到頂-現世的幸福、自由和福利分為倫理道德型精神和物質生活兩個層面。當代世界人道主義思想體系博大精深,主要分為科學、世俗、自然、民主和宗教人道主義,其中尤以基督教境遇倫理學影響最大以建立適應現代社會需要與生活規律的新道德體系。境遇倫理學家反對機械地照搬宗教教條和道德戒律,批判基督宗教倫理“道德的不道德性”?;阶诮叹秤鰝惱韺W主要理論是:一切事物正當與否完全取決于境遇;人是關注的中心,愛是惟一的最高原則;愛就是公正,社會公正是社會倫理學與基督宗教倫理學共同關注的主題。簡言之,人道主義是西方基督宗教倫理學與社會倫理學的交會點。

        三、基督宗教倫理道德與利他主義專業助人行為

        基督宗教倫理道德觀基本分為內部和外部利他主義兩種行為類型,為傳播福音、踐行基督使命、增進人們福利幸福和擴大基督宗教社會影響提供了基本途徑?;阶诮陶Q生之初,利他主義行為主要局限于飯依教徒的內部,以教會成員內部的互助為特色。古羅馬教會既是基督宗教徒具有宗教組織,又是內部慈善互助的宗教社團,每個教會都有自己的公共福利資金,發放補助、舉辦聚餐和安葬死者等,通過教徒的自愿捐贈和內部互助互愛,為需要的教徒提供物質幫助來實現基督博愛世人和追求幸福安寧美好生活的教義在基督宗教主宰一切的中世紀,基督宗教倫理道德成為全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念,教會也由基督教徒擴大為所有需要幫助的

        人,基督宗教倫理道德升華到更高層次的外部利他主義,所有社會成員都成為基督教的服務對象,基督宗教具有慈善服務與利他主義的濃厚色彩??傮w來說,中世紀基督宗教對世俗生活的影響和普通社會成員生活狀況的幫助是全面性的:基督教會為窮人提供直接的救濟,影響政府采取措施以保護貧窮之人;既直接看護病人,又推動政府采取施醫贈藥措施滿足醫療需要;對異邦人和外國人采取平等博愛、開放寬容態度與服務;提倡解放奴隸和農奴,救贖奴隸和廢除蓄奴風俗;提倡一妻主義限制離婚,革除殺害嬰兒的風俗,形成尊重婦女和保護婦女的騎士風尚;倡導農業,改良漁業,注重手工業,尊重和支持勞動,提倡勤謹和有用生產工藝;致力于會組織建設,促進國家政治統一;極力倡導廢除賽武審判、神力審判和行刑逼供傳統風俗;創立和平運動和休戰條例,以減少死亡傷殘。簡言之,基督教會外部利他主義的慈善服務既實踐基督教理念,又增進人們的社會福利狀況。

        工業化革命以來,基督教會外部利他主義慈善服務為專業社會服務體系形成奠定多方面基礎,社會工作、法律、教育和衛生等服務專業將基督教會慈善服務提升到社會性和職業性利他主義的更高層次,助人行為專業化與職業化。工業革命以來,歐美社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失業、貧困、工傷、疾病、天災人禍、流浪乞討等社會問題叢生,迫切需要專業服務?;浇虝诟@罩邪缪菰絹碓街匾慕巧?,它們在服務理念、目標、對象、內容、方式和服務組織等方面為助人專業的誕生奠定了堅實基礎,福利、教育、法律、醫療、住房和就業服務體系應運而生。社會工作專業服務與基督宗教慈善服務在所有層面上均有重大不同?;阶诮痰氖嵵異坜D為世俗的博愛世人和國家福利責任,基督宗教的天國平等轉為世俗的機會平等和人人平等,基督教會的教徒和有需要之人轉為公民和所有社會成員,基督宗教的扶貧濟困和社會保護轉為全方位的福利服務,基督宗教的慈善服務、NGO福利轉為世俗的社會福利和國家社會服務,基督教會單一非政府組織服務轉為國家、企業、NGO、家庭和公民個人并存共生。基督宗教倫理道德、組織體系、服務實踐和人員隊伍為職業社會服務奠定多方面基礎。專業化、職業化的助人服務創造社會性、職業性和利他主義的社會服務制度。

        四、中國社會結構轉型與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觀念

        中國社會處于史無前例和翻天覆地的社會結構轉型時期,世俗生活與基督宗教均面臨諸多關鍵性重大現實議題,文化交流、思想解放與價值觀念更新成為最佳視角。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結構變遷的廣度、深度、速度和社會影響范圍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新現象、新問題與新需要層出不窮。如何處理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與全球化之間的關系?如何確立國家、市場、社區之間的平衡關系?如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幸福美好生活?如何處理宗教與社會的關系?基督宗教應扮演什么角色,發揮什么作用?基督宗教價值觀與中國文化的關系如何?基督宗教博愛理念與中國社會服務實踐關系如何?這些既是迫切需要決策者與社會管理者回答的重大現實問題,又是中國社會轉型期面臨的嚴峻挑戰。更重要的是,所有社會成員既深受社會轉型影響,又面臨倫理道德選擇問題。在快速結構變遷社會中,價值觀念占據核心地位。而且社會發展水平越高,價值觀念與倫理道德在個人與社會生活中發揮作用越大。

        基督宗教與中國社會傳統倫理道德之間存在顯著差別,分別代表兩種文化思想體系,如何在文化融合與價值觀念更新基礎上創造全新的現代社會倫理道德,這既是確保社會順利轉型與社會現代化成功的社會價值基礎,又是中國文化建設的基本任務?;阶诮虄r值觀念起源于西方社會,是西方社會變遷與文化發展的歷史產物,典型反映歐美社會環境與制度安排?;仡櫥阶诮踢M入中國社會的歷史,不難發現基督宗教與中國社會之間存在激烈文化沖突,“西學為體中學為用”和“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發展策略都無法解決中國社會的現實問題,并且形成基督宗教與中國文化長期脫節、隔膜甚至人為對立的困局,中國文化的發展道路與價值觀念更新面臨重大歷史抉擇。中國文化變革亟待從全新認知方式與價值判斷層面突破:即從中國文化來迎接基督教的啟示,同時又透過基督教的啟示回到中國文化本身,這是重新建立基督宗教與中國文化內在關系的必由之路?;阶诮膛c中國文化交流融合、轉化更新的基本理由眾多,一是基督宗教倫理道德,特別是人道主義思想觀念符合人性,能夠較好滿足人類不斷變遷的基本需要;二是基督宗教價值觀念符合現代社會發展規律;三是現代社會生活中,宗教信仰與世俗生活,靈修生活與日常生活,宗教倫理與社會倫理之間邊界越來越模糊不清,相互交織程度越來越高,文化交流與更新轉變尤為迫切。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文化價值觀念發生重大變化,集體主義文化衰弱,日益趨同歐美的個人主義文化。例如,目前中國人價值觀念轉變的總體發展趨勢是由傳統向現代演變,價值取向由注重理想向強調現實方向發展,從注重義務向強調利益方向演變,從注重集體向強調個人方向轉化;社會心態上從封閉化走向開放化,從情感化走向理性化,從單一化走向多樣化。簡言之,社會現代化進程既為基督宗教與中國社會倫理道德融合更新創造更適宜的社會環境,又為建立現代社會倫理道德體系提供不竭動力源泉,還指明中國文化思想建設的基本方向。

        基督教會社會服務基本局限于教會內部,亟待建立立足教會、面向社會的社會服務體系。綜觀基督教會在中國的發展歷程,基督教會廣西國之學于中國,大力興辦教會學校,廣泛舉辦教會醫療、慈幼和救濟事業,曾產生廣泛深遠歷史影晌14](2?。1949年以后,基督教會慈善服務逐漸局限于教會內部,教會慈善服務與世俗社會生活之間出現嚴重隔〗膜教會缺乏傳播福音、服務社會、造福人群和融入社會的基本途徑。改革開放以來,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社會工作專業服務發展速度與質量均不盡人意,社會工作專業化、職業化程度普遍偏低,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發展和提高生活質量的需要[14。更為重要的是,在社會福利社會化政策處境下,基督教會的慈善服務仍然得不到合法身分,國家基本壟斷社會福利市場,市場與非政府組織福利提供較為缺乏,難以形成整合性與系統性社會福利體系,人們的生活狀況有待改善,生活質量仍有待提高。毫無疑問,基督宗教的慈善服務既是基督教會適應中國社會,謀求自身生存發展的基本途徑,又是基督教會傳播福音和培育基督宗教倫理道德的主要手段,還是基督教徒身體力行實踐基督教教義的必新、依賴和整合最佳途徑,也是破除基督宗教與社會倫理道德間界限的最有效方式。

        基督宗教倫理道德觀與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觀基本吻合一致,如何營造適合社會工作專業發展的宏觀文化環境,如何將基督宗教倫理道德價值觀轉變為世俗的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觀,這既是中國社會工作教育者面臨的主要議題,又是中心文化融合的核心議題??傮w來說,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觀與基督宗教倫理道德觀基本吻合一致,相互依賴程度較高。但在中國社會處境下,基督宗教如何與中國社會相融合,基督宗教倫理道德如何與中國文化相融合是個問題。目前,中國社會工作專業發展的最大困難是缺乏與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觀相匹配的社會價值,缺乏有關人性、人的尊嚴、人的需要、人的自主、人的權利、人的地位等基礎問題的假設。不言而喻,在非基督宗教倫理道德主導的社會環境中,如何發展人道主義和利他主義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觀并非易事。改革開放以來,社會工作專業恢復重建已走過近20年輝煌歷程,社會工作教育進入蓬勃發展時期。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3年底,全國已有150所院校開設社會工作專業教育。社會工作教育呈現異常迅猛發展態勢。盡管社會工作教育面臨諸如師資隊伍、教材建設、實習基地、圖書資料、學生分配等議題,但是筆者認為,專業價值觀教育是中國社會工作者面臨的最大問題與挑戰。社會問題叢生與社會急劇變遷環境迫切需要發展社會工作專業服務,迫切需要一支適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專業社會工作者隊伍,更需要具有社會工作專業價值理念的社會工作者。換言之,社會工作專業價值教育與助人技巧教育的優先次序,這是社會轉型期中國社會工作教育發展中面臨的重要課題。

        培育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觀的行動策略多種多樣,主要分為宏觀、中觀、微觀和個人四個層面,有助于從宏觀與微觀,思想與行動,倫理道德與行為模式相結合的角度培育博愛文化。首先,無私奉獻、關心他人、珍愛生命、博愛世人、服務社會和人道主義價值觀念的培養,需要相應宏觀的社會文化環境,需要社會制度安排、國家政策取向與社會結構功能體系變化。國家應改變限制基督宗教社會服務發展的政策,將基督通過社會服務的環節傳播和擴散到普通百姓的社會生活與日常生活之中,使基督宗教倫理道德、行為規范轉變為世俗的社會倫理道德、行為規范,二者合一。其次,改變基督教會、社會工作教育與社區組織的組織文化與行動邏輯確立不同社區組織體系之間平等互惠制度關系,這是中觀層面上培育利他主義價值觀的基本行動策略?;浇虝趥鞑ジR襞c培育無私奉獻價值觀上扮演舉足輕重角色。高等學校應重新確定大學教育使命與教育政策目標。教育問題的本質與精髓是培養什么樣的人,培養人的靈魂是按照什么樣的價值觀培養人?;仡欀袊浇探逃龤v史發展,培養什么人和怎樣培養人的問題始終是核心議題。在社會組織社區化與地方化背景下,基層社區組織文化更新是培育利他主義文化的重中之重,是最基礎性的工作。第三,大力發展家庭教育,特別注重兒童社會化工作,營造良好的家庭生活環境,從小培養孩子關心他人,幫助弱者、扶危濟困和尊老愛幼的價值觀念,這是微觀層面上的家庭環境。改革開放以來,基督宗教信徒急劇增加,家庭教會與禮拜日趨普及,這為培養人道主義倫理道德與利他主義價值觀念,創造了更加適宜的微觀環境。最后,加強個人道德修養,養成關愛他人、無私奉獻和服務社會理念,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國家關系,這是個人層面上培育利他主義價值觀的基本行動策略與指導原則。公民個人道德修養既是個人社會責任,又是社會義務。如果每個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充滿愛意;如果每個人都提高道德修養水平,社會將會和諧美好。我們生活在相互依賴的世界之中。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個人道德修養既是檢驗社會倫理道德水平的試金石,又是文化建設的最終目標。

        五、簡要討論與基本結論

        基督宗教倫理道德與社會倫理道的相互關系和異同之處是個事關全局的基礎議題,既關系宏觀社會環境、文化模式、社會結構、制度安排與政策取向,又牽涉個人行為模式。長期以來,宗教與文化,教會與社會,教會與國家關系是個國際前沿課題,牽涉面廣,影響深遠。從世界歷史發展進程角度看,基督宗教與西方國家文化模思想、利他主義文化與博愛世人社會服務的文化價值基礎。總體來說,神圣的基督宗教倫理道德、價值觀念與世俗的倫理道德、價值觀念是一體兩面,只不過二者適用的服務對象與活動領域規范的行為模式,調整社會關系的范圍有所不同,并無本質性區別,功能都是規范人類的行為模式。綜觀古今中外社會變遷與歷史發展進程,宗教信仰、宗教生活對社會生活、社會倫理道德具有重大影響,這意味宗教倫理決定世俗倫理道德與價值觀念??傮w來說,歐美國家主流宗教信仰是基督宗教,相對應的文化模式與價值觀念是個人主義、人道主義和利他主義,而且基督宗教與利他主義的文化模式為福利國家體制誕生奠定基礎。令人欣慰的是,歐美國家基督宗教價值觀念與倫理道德同世俗的價值觀念與社會倫理道德已基本熔為一體二者相互滲透和相互影響,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交織狀態。這種基督宗教倫理道德與社會倫理道德基本上吻合一致的狀況,恰恰是中國社會所缺乏的。

        第6篇:惠嶼島范文

        一、街居聯動,延伸健全老體協工作組織

        去年,街道成立街道老年人體育協會。協會成立后,對老體協年度工作進行全面計劃、組織、協調、指導和服務。今年上半年,老體協工作組織又再次延伸,各社區也陸續成立老年人體育分會,并按要求每個社居委配備了一名專(兼)職人員聯系老體協工作,組織轄區單位、體育團隊,開展健身活動,進行全民健身宣傳教育。隨著街道、社區兩級老年人體育協會的建立,街道老體協工作網絡體系更加健全。目前,街居兩級都建立了老年人體育工作例會制度、社區活動場所開放制度、社區體育設施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老年人健身工作的規章制度,促進街道老體協工作走向規范,形成良性的工作機制。

        二、加強活動陣地建設,整合轄區資源,構建更多更好的老年人健身平臺

        1、加強活動陣地建設?;顒雨嚨氐慕ㄔO是開展街道老年人體育活動的根本,轄區雖然科教文體資源富集,駐地單位眾多,但由于多數單位的活動場所不對外開放(目前只有送變電、省委黨校、鐵四局等13處活動室對外開放,面積7500平方米左右),諸多室外活動場所存在設備老化、設施短缺等問題。針對這種現狀,今年上半年,街道充分利用健身路徑、示范晨練點申報等機會,積極為省水泥研究設計院、省送變電家園、科大花園三個小區,爭取民生工程扶持資金和項目,逐步建成完善更多更好的老年人健身平臺。

        2、加強培訓指導,倡導老年人科學健身。今年上半年,街道老體協進一步普及科學健身。利用街道赤闌橋百家談講座平臺開展了一次老年人體育健身講座。同時,進一步壯大江南新里程的太極拳(劍)教學隊伍,將鍛煉場地拓展到創景花園和曙宏新村,吸引更多老年朋友參與體育活動,倡導建立科學、健康、文明的老年生活方式。

        3、發揮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帶頭作用。社會體育指導員是街居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的得力助手,是轄區老年人科學健身的義務指導員、宣傳員。上半年,街道推薦等14名優秀體育工作者參加了二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同時等4人獲得省“群眾最喜愛的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殊榮。今后,街道老體協將發揮他們的積極作用,做好宣傳、推薦表彰,同時做好新的社會指導員的培訓升級工作。

        三、精心準備,認真組織參加區老體協系列活動

        新年伊始,街道就組織40余人參加了市五十三屆元旦越野跑活動,部分老年人參加并堅持跑完全程,接著又陸續組隊參加市區象棋、“區濱湖世紀杯”老年人健身球、柔力球、市健身球、柔力球、區健身氣功等一系列賽事,均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值得一提的是街道省歌舞團晨練點太極24劍還獲得了首屆演武大會的團體冠軍。豐富的賽事,活躍了老年人的生活,提高了老年人參與積極性,獲得老年人廣泛好評。

        四、充分利用各類活動打造精品隊伍與作品

        我們還利用大型廣場文藝匯演、各社區小區表演、單位各類慶典紀念演出等多種平臺,以及“我們的節日”、“愛國歌曲大家唱”“快樂周末”等文藝活動演出的載體和舞臺,選拔優秀文體團隊和節目,上臺展示,扎實推廣太極劍、太極拳、健身秧歌等各類健身活動,在使群眾演出水平與欣賞水平得以提升的同時,切實起到鍛煉隊伍、壯大隊伍的效果。

        今年上半年,街道老體協做了一些體育實踐工作,但還存在不少不足。下半年中,我們還將圍繞老年體育工作,加強思考、深化總結,爭取取得更好的成果。街道下半年老體協工作打算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街道充分利用鐵四局門球場的資源優勢,在重陽節期間舉辦街道第四屆門球賽。

        二、積極組織老年體育隊伍,參加市區老體協在下半年度主辦的全面健身日展示、門球賽、氣排球賽等各類賽事。

        第7篇:惠嶼島范文

        給力汕頭教育新發展

         

        各位領導、代表們:

        汕頭市教育學會換屆大會,是在我市教育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整個汕頭大力打造“幸福汕頭”背景下召開的一次會議。這次換屆選舉大會,在市教育局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經過各位代表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圓滿完成了各項議程。在此,我代表市教育局,向新一屆理事會成員和全體會員表示熱烈的祝賀,并通過你們,向多年來為汕頭教育事業發展辛勤耕耘的廣大教育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借此機會,我談幾點意見。

        一、明確定位,進一步認識學會工作的價值

        汕頭市教育學會是我市教育系統最大的群眾性學術團體,擁有最豐富的人才資源和智力資源,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在推動我市教育改革和發展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上一屆理事會圍繞服務汕頭教育事業發展、服務教師專業成長這一中心,在新課程改革、區域教育均衡發展、教師隊伍專業發展、教育理念研究與傳播、課堂教學優化、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發展學前教育等領域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教育熱點、焦點、難點的研究和破解上發出了汕頭教育獨特的聲音,為我市教育事業的發展、潮汕教育的特色傳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二、改革創新,進一步給力汕頭教育事業發展

        新一屆教育會學理事會要傳承、發揚學會的優良傳統,認真學習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廣東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和我市的有關教育政策,堅持育人為本,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促進公平為起點,以提高質量為核心,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瞄準我市教育在新時期遇到的新問題,強化研究,積極尋求破解之策,推動我市教育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現新的突破和發展。

        一要體現改革精神。在“十二五”期間,如何進一步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促進我市教育事業穩健發展;如何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促進教育優質均衡公平發展;如何加強教育文化建設,改進學校德育工作,實現跨越式發展,提高師生道德水平;如何進一步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切實為學生“減負”,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如何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如何進一步加快發展高中教育、職業教育、民辦教育、學前教育等。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廣大會員和教師發揮聰明才智,獻計獻策。教育要發展,根本靠改革。教育學會作為群眾性學術團體,成員大多來自教育教學和教育管理的第一線,你們的根深深地親吻著教育這片熱土,教育的缺失、問題你們最清楚、了解得也最真切。貼近真實的改革是最富有成效的改革,貼近細節的改革是最成功的改革。希望你們發揮自身的優勢,解放思想,深入研究,潛心工作,改革創新,對教育發展中的中心問題作長遠、系統和深層次的科學研究,提出有價值的策略,為破解我市教育事業發展的難題提出好的建議和意見。

        二要秉持科學精神。優質的教育一定是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教育學會在研究工作過程中一定要時時刻刻體現求真、務實、理性、嚴謹的科學精神,自覺抵制學術造假和學術腐敗。從教育教學實際出發,從社會、學校、教師、學生實際出發,找準切入口,研究真問題,提供好方法。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廣泛開展群眾性科學研究、教育教學改革試驗和學術交流活動,普及教育科學。要把學會辦成推動教育改革、進行學術交流的平臺,弘揚先進文化的陣地;辦成我市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文化之家、精神樂園。要根據課程改革發展的需要和教師專業成長的實際需求,發揮學會的特點和優勢,多渠道、多層次地舉辦一些有影響、講實效的學術報告會,組織會員就教育的一些重大理論問題和熱點、難點問題進行研討,努力為廣大會員提供學術交流研討的機會。要進一步加強學會對外的交流與協作,當好政府與教育工作者之間的橋梁紐帶,真正把教育學會及各學科分會,辦成教育工作者展現才能的舞臺,交流思想的空間,開展科學研究的圣地。

        三要樹立服務意識。一是要服務于社會,科學研究,廣泛調研,為教育決策提供科學分析、信息反饋和咨詢意見;二要服務于學校,組織專家、學者、教師對學校的發展進行評價診斷,出謀獻策;搭建橋梁,促進學校之間的相互溝通、學習、交流和借鑒;三要服務于教師,加強教師培訓,介紹國內外教育科學研究動向、優秀成果和教育教學改革經驗,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組織好教育科研活動的開展,組織好科研成果的鑒定、推廣,辦好《汕頭教育》雜志,為廣大教師提供發展和展示的平臺;四要服務于學生,通過教學研究和成果推廣,通過組織學會成員走進學校、走近學生,發揮各自專長開設講座、論壇等,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總之,希望新一屆理事會在我市各級各類教育已經由量的擴張進入注重內涵建設、提高質量的新階段,進一步凝聚和團結有志于教育的廣大群眾,充分發揮在行業規范、專業引領、科學研究、學術交流方面的作用,研究和解決教育理論與實際問題,為促進我市教育改革和發展服務,為繁榮教育科學服務,為基層學校和廣大教師、學生、家長服務,給力汕頭教育新發展。

        第8篇:惠嶼島范文

        一、現代會計的內涵及特點

        會計是以憑證為依據、以貨幣為主要量度,連續、系統、全面、綜合地反映、控制在生產過程的資金運動,旨在提高經濟效益,以提供會計信息為主的經濟信息系統和價值管理活動。會計既是以提供會計信息為主的經濟信息系統,又是一種進行價值管理的經濟管理活動。它必須遵循真實性、一致性、連續性、系統性和全面性的原則:

        1.真實性。在經濟業務發生時,會計要進行核算,取得和填制憑證,經審核后,以合法的憑證為依據,按經濟業務發生的先后順序在帳薄上進行登記和反映,以保證提供真實的正確的會計信息。

        2.統一性。作為經濟管理工作的會計,主要是進行價值管理,管理其中能夠用貨幣表現的方面。以實物量度作為貨幣量度的基礎,有貨幣作為統一計量尺度,把各種性質相同或不同的經濟業務加以綜合,對社會再生產過程進行“觀念總結”。

        3.連續性。連續性是指會計對發生的經濟業務,要按照其發生時間的先后順序不間斷地進行記錄。

        4.系統性。它是指會計對發生的各種經濟業務,首先要進行科學的分類和匯總,然后進行系統地加工處理,以便提供各種有關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等方面的信息。

        5.全面性。它是指會計對發生的每一項經濟業務,都要全面反映其來龍去脈,加以記錄,同時,所屬會計應當反映的經濟業務,都必須全部加以記錄,不允許遺漏。

        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近年來,會計工作發展變化很迅速,呈現了一些新的特征,主要為:

        1.內涵的變化。由于會計的地位、作用增強和對會計的要求日益提高,從而使會計的具體任務和工作重點發生了三個明顯的轉變,即由原來主要對外編送報表、報告財務狀況轉向對內加強管理;由原來主要是事后核算轉向事前預測、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同時進行;由原來的主要是反映情況、提供信息,轉向綜合提供并運用信息,干預生產、推動經營和參與決策。

        2.會計方法發展。在成本核算中出現一些新的核算方法,如標準成本、變動成本、彈性預算等。同時為了滿足分析、預測、決策等方面的需要,會計方法中還增加充分運用高等數學、運籌學等數學工具和分析方法,進行預測決策工作。

        3.會計工作組織變化。改變過去那種單純按管理職能建立起全面綜合管理體制,主要圍繞投資、利潤、成本三項目標建立起的各級責任中心來組建會計工作,以實現其全面經濟核算的功能。

        4.現代新技術的運用。由于會計任務、方法、工作組織發生了變化,對會計數據處理工作量成倍增加;其次,在數據提供的及時性、數據運算的精確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程序也更加復雜化。因此,電子計算機一問世,就很快被應用于會計數據處理工作中,出現了會計電算化,并在進一步完善。

        二、我國會計工作的現狀

        會計工作是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礎。我國一直重視會計工作,自1985年制定會計法以來,對我國會計工作發揮了積極作用,促進了我國會計現代化進程。中國會計現代化從本質上講是會計的國際化與國家化結合的問題。會計的國際化,要求中國應當走向世界,與國際慣例接軌,融于統一的國際會計體系中去;會計的國家化要求中國會計立足于自身的社會經濟環境,體現中國特色,繼承和發揚中國會計的優秀成果。

        實現中國現代化,首先要會計現代化。會計觀念是受其所在的客觀環境制約的,并受管理的對象及要素、手段的影響。在傳統的經濟體制下,會計觀念是以計劃經濟為主的觀念體系。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傳統會計觀念只有受到時代的、客觀條件的沖擊而逐漸形成以市場經濟為主的新的觀念體系,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其次要實現中國會計現代化,要求會計理論現代化。會計理論現代化其主要功能在于預測和解釋,通過對經驗事實的觀察、積累和分析,準確科學地描述對象的現實狀態,從而科學、合符邏輯地預測未來。第三,中國會計的現代化要求會計研究角度的現代化。它要求我們改變過去的參照系統,由過去縱向比較轉變為縱向與橫向比較,并將兩者有機結合,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通過歷史與現實的比較,以及國內與國外的比較,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會計工作,并與國際會計制度接軌,為實現三個面向作出應有的貢獻。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會計工作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對會計工作提出了許多新的更高要求。1999年10月31日新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要求在會計工作中準確地反映經濟活動的狀況,為經濟管理決策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明確規定必需依法辦理會計事務,同時,又加大了對會計工作中弄虛作假的懲治力度。要求單位負責人必須保證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并給予法律保護,不得授意、指使、強令會計人員違法辦理會計事項,嚴禁對他們進行打擊報復。應當建立健全內部會計監督制度,加強有關部門的監督職能,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監督。這些規范是提高會計工作質量、推動會計工作規范化的有力保障,必將進一步加速我國會計現代化的進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完善會計法律制度,規范會計行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有效發揮會計在經濟建設中的作用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過程中,在新日制度交替并存情況下,因法制的不尚完善,監督機制的不完善,會計工作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會計秩序比較混亂。

        1.條線管理之弱化。法律和制度出于條而行于塊,也就是說,出臺的法不能說少,著書立學的學者也挺多,但批“作業”的老師卻有限。內部的監督部門受制于企業領導,外部監督部門聽命于地方政府,塊強線弱。

        2.執法檢查之彈性化。執法程度因人而異、因環境、關系等各種因素而不同。例如,檢查中發現一企業有意偷漏稅X萬元,處理結果:鑒于被查單位態度良好,考慮到企業實際困難,免去罰款而補交較少的款數等。

        3.執業保護不善。會計專業實行持證上崗已有多年,但仍有一些無證、無學歷人員占著崗位,其中有些人往往財經政策和財會知識缺乏,影響會計工作的知識性、嚴肅性,影響了會計工作質量。

        4.會計工作業績宣傳上有偏差。會計工作的任務,不僅要守法和聚財,還要向內部和外部負責??扇缃裨谳浾搶蛏蠀s重效益輕執法。在介紹企業財務人員先進事跡時,有關企業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報道比比皆是,而在維護法紀、頂住壓力、如實反映事實的報道卻少得可憐,財會人員若主動暴露了存在的問題,不但會在內部受到非議和排擠,更可悲的是外部也得不到應有的支持、保護。

        三、加強會計工作的幾點建議

        加強經濟管理,嚴格規范會計工作,保證會計信息質量,是我國經濟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為了更有效地發揮會計在經濟工作的作用,加強工作,建議如下:

        1.進一步深化會計改革。要繼續貫徹好各項財務制度和“會計法”,保證制度和法的真正落實。各級財政部門、主管會計工作人員,要深入一線,研究存在的各種問題及情況,指導和幫助企業執行好新制度;企業財務人員要充分運用新的核算方法,為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發揮應有的作用,進一步深化企業財務會計工作的改革。會計人員管理、會計電算化等方面的改革還尚未全面展開,政府部門對會計管理的職能、方式仍需進一步轉變。因此,必須積極創造條件,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新的會計管理體制。

        2.繼續加強會計法制建設。加強會計法制建設,不僅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規則的重要方面,也是轉變會計管理職能,保證會計規則秩序正常運轉的客觀要求。要不斷宣傳、學習、貫徹會計有關法規,采取切實措施,認真查處會計規則中的違法違紀行為,保證會計工作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究。在抓好已有法規制度貫徹實施的同時,積累經驗,使會計法的各項規定具體化,進一步完善以會計法為中心的會計法規體系。

        第9篇:惠嶼島范文

        從國庫“釣”走60萬

        2012年8月17日,河南省鎮平縣法院對該省內鄉縣原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縣財政局局長于千里案作出判決,于千里犯貪污罪、,數罪并罰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并處5萬元,對其違法所得人民幣24.51萬元予以追繳。該案曾經一波三折,這是鎮平縣法院對于千里作出的第二次判決。因為第一次同樣的判決后,于千里上訴至上級法院,二審終審后撤銷發回重審。但判決依然如故。

        現年54歲的于千里,有著研究生學歷,曾是內鄉縣的一個名人。2002年3月,經過多年拼搏的于千里當上了內鄉縣財政局局長,在不少人的眼里,成為手握大權的“財神爺”。據內鄉縣財政局內部人員透露,于千里原本是個極為本分、樸實勤勉、謹小慎微的好干部。這名原本樸實能干的官員最后卻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后,剩下的只有痛悔了:“自從那天手銬銬上我的雙手之時,我就知道,這一切都結束了,一旦鋃鐺入獄,我將一無所有。”

        但把時光倒回到7年前,于千里卻不是這樣的心態,他的生活顯得優哉游哉,權力的魔杖似乎讓他無所不能。

        于千里平時沒有什么愛好,除了看書之外,就是釣魚,人稱“釣魚局長”。2005年3月,于千里來到內鄉縣王店鎮的豐收水庫釣魚。但這次釣魚休閑活動讓于千里窩了一肚子火。原來,于千里釣到魚后,水庫承包者喻林的兒子卻不讓他把魚帶走,為此發生口角,喻林的妻子還將于千里罵了一頓。

        事后,于千里的司機韓慶對財政局農財股股長王閔說:“前幾天我和老板(指于千里)在豐收水庫釣魚,水庫老板喻林的兒子不讓把魚帶走。老板很生氣,想以王店鎮王店村主任何平的名義將水庫承包下來,叫何平管著,以后去玩方便?!?/p>

        過了幾天,王閔在于千里的辦公室匯報工作時,于千里突然問王閔:“你覺得何平這個人怎么樣?”王閩說:“于局長,你是不是想以何平的名義將水庫承包下來?”于千里聽后意味深長地笑了笑。

        豐收水庫位于內鄉縣王店鎮默河東岸,占地面積300畝,蓄水20多萬立方米,環境優美。

        2002年10月,王店鎮政府以提供水庫資源經營權30年為條件,與喻林簽訂了承包合同,同時享有水庫養魚和周圍植樹的受益權。合同簽訂后,喻林多方籌資,對該水庫進行了清淤、修復整理,耗資達67萬元。因資金不足,喻林向內鄉縣有關部門申請扶持資金,但縣財政局一直稱資金未到,工程被迫停工。

        到了2005年5月,韓慶、王閔讓何平找喻林商量轉包水庫的事情,因修建水庫負債累累,喻林無奈以53.2萬元的價格轉包給何平。

        8月,何平告訴王閔說,轉包水庫的價格談下來了,是50萬元,另外喻林剩的魚款還沒談成,大約還要兩、三萬元。

        但錢從哪里來?到了11月,王閔從財政局農財股會計處得知,喻林向內鄉縣有關部門申請扶持資金40萬元已經下撥到了王店財政所。原來,南陽市水利局、財政局聯合下撥給豐收水庫40萬元中央水利資金,要求用于水庫的滲水處理。于是,王閔趕緊向于千里匯報。在于千里的授意下,何平取走了這40萬元。

        2006年4月,于千里又一番協調運作,王店鎮財政所所長陳進以鎮政府的名義寫了個20萬元的申請報告,于千里簽字后,內鄉縣農財股會計就把農業綜合開發資金20萬元撥到了王店鎮財政所。隨后,何平從王店鎮財政所把這20萬元取走了。60萬財政資金到手,于千里等人“未雨綢繆”,讓陳進代表王店鎮鎮政府同何平簽訂了每年向政府上繳2000元承包費的協議。何平前后一共給了喻林53.2萬元。

        掙扎之后是悔悟

        然而,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于千里等人涉嫌貪污水利專項資金一事,被知情人告到了當地紀檢機關和檢察機關。

        2009年1月,南陽市紀委對于千里實施“兩規”,并對王閔、何平進行調查。此時,王閔由昔日的縣財政局農財股股長,被提拔為縣財政局副局長。于千里也已升遷至內鄉縣人大副主任并兼任縣財政局局長。

        2010年2月,于千里因涉嫌貪污罪被檢察機關批捕。南陽市人民檢察院指定該案由鎮平縣檢察院異地辦理。

        檢察機關在偵查于千里貪污案時,“意外”發現,從2003年至2007年,于千里在擔任內鄉縣財政局局長期間,還先后收受58人以拜年為名所送現金34萬元。案發前,于千里陸續向內鄉縣財政局上交現金9.5萬元,余款24.5萬元用于個人消費。

        2010年8月2日,鎮平縣人民檢察院對于千里涉嫌犯貪污、受賄一案向法院提起公訴。但在庭審中,于千里卻辯稱自己不構成貪污罪,他本人沒有承包經營權;對其所收“拜年錢”,是禮尚往來,不構成。

        2010年9月1日,鎮平縣人民法院一審判決于千里犯貪污罪、,決定執行有期徒刑15年,并處5萬元,對其違法所得24.51萬元予以追繳。2010年12月,因犯貪污罪,鎮平縣人民法院一審判處王閔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5年,判處何平有期徒刑3年,緩刑4年。此前,案發后何平將所貪污資金全部退回。

        于千里不服判決,向南陽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他認為沒有書面協議證據,沒有口頭合同、沒有股份份額證據、沒有自己從水庫上分得任何利益的證據證明自己貪污公款。2011年8月,南陽市中級法院作出終審裁定:撤銷原判,發回重審。但歷時1年后,鎮平縣法院對于千里案作出與上一次同樣的判決。因為王閔、何平等人的證言證明他們在于千里的指使下共同貪污犯罪的。

        接到的判決后,于千里傻了眼,開始反思悔悟,但此時已經晚了。他在獄中寫道:“人生最大的痛苦是失去自由,最難克制的是思念親人。我因為貪婪,落得個身敗名裂的可悲下場,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和笑料。誰讓我是罪犯呢!可是,我留給親人的卻是無盡的痛苦和災難。在位時,父母以我為驕傲,家族以我為榮耀。出事后,我的妻子整天以淚洗面,患上了嚴重的抑郁癥,精神幾乎失常。原本以我為驕傲的父母,身體每況愈下。我30多歲才生了一個兒子,還在上高中,他不但失去父愛還要經受著人們的指指點點。”

        在悔過書中,于千里最后寫道:“在位時,我享受副縣級待遇,有專車有司機,生活優裕,開會坐主席臺,每到一處人們無不恭敬奉承,高接遠送。我到醫院看病也是找最好的醫生,得到的是最好的服務,看病實報實銷,吃喝招待一切費用公家全部報銷,退休后也有保障。而我卻身在福中不知福,手握珍珠而不知珍惜?,F在我一無所有,只剩下一顆破碎的心?!?/p>

        編后:

        以為讓別人出面自己隱身其后,就可以掩蓋貪污罪行,

        于千里在法庭上的辯解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怡红院在线视频 | 亚洲人成中文电影 | 一级视频国产免费 | 亚洲黑白配在线观看 |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观 | 日本婬片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