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個人貸款申請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簡介
業務品種及相關介紹
房屋抵押貸款(30年、貸款額度可循環支用 額度1000萬)
房屋同名轉加按揭(分期房可二次抵押貸款)
二手房買賣按揭/轉按揭貸款(8成30年)
車房質押貸款(央產、分期無本、使用權、全款、分期、遠郊區縣均可辦理)
公司名下產權房抵押貸款(寫字樓、公寓、底商、別墅均可辦理)
中小企業無抵押貸款(無需任何抵押物)
個人信用貸款(無需任何抵押物)
具體收費標準
附件
各行收入證明
各行利率表
保險費率表
公司業務簡介:
中財潤物公司業務范圍包括房屋抵押貸款、助業貸款、二手房按揭貸款、二手房轉按揭貸款、同名轉加按貸款、中小企業貸款、車房質押貸款等貸款業務。
(二)具體業務品種及介紹如下:
一、房屋抵押貸款、助業貸款
1、借款人所具備的條件:
有北京市產權房、有穩定收入及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借款人可以為外地戶口);
借款人年齡為18-65周歲(抵押人年齡超過65周歲須委托他人做為借款人申請貸款)。
2、提供資料:
夫妻雙方身份證、戶口本、結婚證、收入證明;
抵押房房產證(如成本價房產提供原始購房合同)。
3、抵押房產范圍:北京市房產均可辦理。
4、抵押房產類型:商品房、成本價房、經濟適用房、公寓、別墅、底商、寫字樓、商鋪。
5、具體流程:
收客戶材料(收定金)家訪、評估、定貸款額報行到銀行簽合同審批做抵押登記客戶到我公司領款
6、貸款年限:抵押貸款1-30年 。
7、房產建成年代:78年以后房產均可辦理。
8、貸款額度: 1000萬。(貸款額度可循環支用) 一人名下可用多套房產同時做抵押
二、同名轉加按貸款
1、借款人所具備的條件:
有北京市產權房、有穩定收入及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借款人可以為外地戶口);
借款人年齡為18-65周歲(抵押人年齡超過65周歲須委托他人做為借款人申請貸款)。
2、提供資料:
借款人及配偶身份證(包括身份證、護照、軍官證、往來大陸通行證、臺胞證)
借款人及配偶戶口本
婚姻證明 (已婚的提供結婚證、離異的提供離婚證或離婚判決書,喪偶的提供死亡證明)
借款人是外地人的提供《暫住證》
借款人《房屋所有權證》產權在抵押當中的需貸款行提供《余額證明》(加蓋銀行業務章)
《原購房合同》及購房發票或收據《銀行抵押合同》、銀行打印月還款明細表
借款人及配偶收入證明;
以下材料如能提供請盡量提供,如不能提供也可以。
借款人資信證明材料(包括《汽車行駛證》、《房產證》、《存折》《存單》、《股權投資憑證》、《畢業及學位證書》、《職業資格證書》、《職稱證書》等;非必需提供,但提供有助于審批通過)
3、抵押房產范圍:北京市房產均可辦理。
4、貸款額度: 1000萬。(貸款額度可循環支用) 一人名下可用多套房產同時做抵押
5、具體流程:
收客戶材料(收定金)家訪、評估、定貸款額報行到銀行簽合同審批還款解押做抵押登記客戶到我公司結費放款
6、貸款年限:
在他行已貸過的年限+現申請貸款年限≤30年
房齡+貸款年限≤35年
7、房產建成年代:房齡不得超過25年
關鍵詞:個人消費信貸 風險種類 防范對策 誤區
中圖分類號:F830.58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0)07-192-03
近年來我國金融業發展較快,各級銀行機構遍布全國,人民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和地方性商業銀行及外國銀行構成了我國龐大的銀行體系,成為我國金融業務發展的堅實基礎。隨著社會醫療、養老、保險等制度的日益成熟,消費需求結構的變化和居民收入預期的提高,以原始積累的方式進行消費的傳統觀念正逐步被信貸消費理念所取代,越來越多的居民開始接受消費信貸服務,進行信貸消費。
目前,消費信貸已經成為中國商業銀行的一項重要業務,各家銀行紛紛將消費信貸業務從原來的信貸業務中獨立出來,設立了零售業務部、個人金融部、住房信貸部、銀行卡中心等,專門從事和管理各類消費信貸,借此提升自己在金融資源競爭中的地位。由于發達國家銀行消費信貸占貸款總額的比例通常在30%~40%,未來幾年中國的資本市場將為企業提供更多的直接融資,作為公司貸款業務減少的一種補償,中國銀行業必然會大力發展消費信貸。現在中國銀行業已全部成為股份制銀行,這種制度變遷有利于拓展消費信貸業務。以公司理財和個人理財為核心的個性化金融服務,將推動消費信貸產品的創新,細分行業、階層、性別、風險偏好的各具特色的產品將紛紛登臺。
個人消費信貸業務主要是指商業銀行將資金借貸給個人或家庭使用和消費,在約定時間內收回并按一定的利率計取利息的信貸業務。從1998年該業務開辦發展至今,一方面,業務范圍得到了較快的擴大,這些貸款業務主要建立在穩定合法的個人經濟收入與良好的個人社會信用基礎之上,主要包括個人住房消費貸款(含二手房貸款),個人住房裝修貸款、汽車消費貸款、個人存(保)單質押貸款、個人耐用消費品貸款、個人助學貸款、個人留學貸款、個人旅游貸款等業務。有的金融機構還開展了個人小額信用貸款、個人綜合授信額度貸款等業務。現階段我國個人信貸消費結構上,個人住房貸款和汽車消費貸款占了相當比重,房地產、汽車等消費熱點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消費信貸快速增長,在2008年就已分別占到了消費貸款增量的61.85%和19.64%。另一方面,在這樣的高速增長支撐下,消費信貸在銀行信貸資產中的比重不斷上升。1998年中國消費信貸余額占銀行信貸總額的比重僅為0.85%,2003年,該比重為9.9%,2008年,該比重上升為20%以上。
曾經被冠以“幾乎零風險”美譽的個人消費信貸,已成為國內商業銀行發展最快、競爭最激烈的新業務之一。但國家審計署有關審計報告顯示,在審計金融機構資產負債損益時,除了發現票據市場管理混亂、民營關聯企業騙貸突出、國有商業銀行重大經濟案件時有發生等廣為人知的通病,個人消費信貸正成為新的風險之源。
一、個人消費信貸風險的防范對策
(一)借款人的信用風險防范
1.要建立一個覆蓋全社會的個人信用體系,不斷完善個人信用檔案和信用記錄,建立專業的個人信用評估和調查機構。在任何一個消費信貸業務中,其核心競爭力全來自于對每一筆放貸交易的違約風險經濟而有效的控制。經濟而有效地管理違約風險需要匹配健全的法律系統、合適的組織結構和先進的科技。此項技術的關鍵部分在于收集消費者信息并進行準確而可靠的風險評估。在消費信貸最成功的發達國家里,特別是美國,先進的計算機信息技術功不可沒。現代的計算機信息技術不僅可以收集和儲存大量的關于每一個消費者的數據,而且可以將這些數據中包含的信息加工匯總,使其簡單精確、易于理解,實現智能化風險管理。這使得低成本、大規模的消費者信用評估成為可能。美國不僅擁有最大的消費信貸市場,而且擁有最為先進而復雜的消費者信用評估系統。美國消費信貸報告機構的存在使得貸款人能以合理的投入獲得真實的申請人信用資料。貸款人可以通過專門搜集和保管申請人信用資料的商業性信貸報告部門獲得申請人信用資料。
在我國可以在條件較好的城市為試點,逐步建立信貸報告機構,既減輕銀行系統的調查負擔,又保證調查的專業性和準確性。該體系的作用就是可以查驗自然人的資信情況,能夠監督、管理與保障個人的信用活動。這就需要設立專門的信用機構,商業銀行將信用消費者日常在金融機構和商業機構的信用支付情況連續地提供給信用機構,由信用機構將這些信息匯同來自司法、稅務等機構的公眾記錄加以整理、分析,記入該信用消費者的信用檔案,當銀行面對個人貸款申請時,可以從信用機構獲得申請人的信用報告,并據此做出貸款與否的決定。該體系的建立可以在全社會形成講求信用的良好社會風氣,并使那些信用記錄不良、意圖騙貸的不法分子無處躲藏。
另外,可以引入國外金融機構普遍采用的“5C個人信用評分模型”即: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city),資本(Capital),擔保品(Collateral)和行業背景(Condition of business),結合我國個人消費信貸業務中的實際情況,建立適合我國應用的個人資信評估模型,以更好的反映個人資信水平。2003年9月1日起實行的個人結算賬戶和儲蓄賬戶分開制度,將個人的信用情況更加準確地反映出來,無疑為信用體系的建設起到了一定的輔助作用。
2.制定相關貸款優惠政策與申請者資信掛鉤的辦法,并規范收費標準。對于資信較好的客戶,銀行可以賦予申請者更多的貸款優惠條件。例如賦予其更多的還款方式選擇權,無形中降低了申請者的貸款成本,并以優惠的政策鼓勵了申請者保持良好的信用記錄。
3.從卡業務入手,搜集整理個人客戶的信用資料。在中國信用體制還不是很健全的情況下,隨著卡業務的快速成長,可以考慮從各種銀行卡業務,特別是信用卡業務入手,來跟蹤消費者取款或消費記錄,以電子化生成日常交易的各類數據信息增補客戶資料,作為客戶信息資源逐步建立起客戶資料數據庫。再結合客戶開戶時錄入的基本資料,建立全面反映客戶資信情況以及客戶還款能力的數據庫。
4.重視個人信貸資料檔案管理的硬件設施建設,完善法律環境。科技上要完善基礎數據庫的接口技術,加快數據平臺建設,以擴大征信試點,互聯互通,盡快實現數據共享系統的建設和全國主要城市征信體系的建設。同時盡快制定全國統一的個人征信體系法律法規,在明確信息披露規則的同時保護商業秘密和消費者個人隱私,促進個人征信體系發展;保護債權人金融資產權益,明確信貸消費者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將消費者信貸中的違約行為與其他項日常交易行為掛鉤,在社會范圍內強化信貸消費者的責任意識。
由于信用機構的建立還有待時日,商業銀行為了化解信用風險,必須在其審批個人貸款的過程中扮演好信用機構的角色,將個人信用作為考查的重點,設立相關的個人信用檔案,這里最為關鍵的就是建立專業化、規范化、初具規模的個人信用數據庫,為信用管理打好基礎,對已有借款人以及貸款申請人違約的可能性做出預測,并建立信用缺失的預警機制,一旦發生信用危機,就可以立即采取補救措施。這也要求各商業銀行打破陳規,改變過去只有競爭沒有合作的局面,充分合作,把各自掌握的個人信用檔案共享,因為借款人可能同時在不同的銀行或者同一銀行設立在不同地區的營業網點申請個人貸款,信息的共享使銀行可以更加高效、準確地作出決策。
(二)假按揭的防范
針對當前央行的政策提高了對房地產業的貸款門檻,為了防止一部分的房地產商用“假按揭”的手段騙取銀行信貸資金。首先,商業銀行在與房地產開發商簽訂合作協議時就要進行嚴格的資信審查。要審查開發商是否合法成立、是否具有相應的開發房地產的資質、其資金是否充足、有無違約記錄等等,要選擇那些信譽好的、資金實力雄厚的開發商開展合作。其次,在貸款審查階段,銀行要加強對借款人的資信審查。要認真審查借款人的真實身份、家庭情況、工作單位、住址、聯系方式、收入水平等情況,最好到借款人住所、工作單位實地調查核實。改進對購房人還款能力的評估方式。不但要求購房人提供收入證明,還應該要求提供單位證明、個人職位、學歷、家庭收入等情況,更為客觀、準確地對購房人的整體信用進行評估。不僅要借款人提供由開發商出具的首付款收款收據,還要要求其提供銀行繳款憑證,以防開發商偽造。如果同一個單位的大量職工同時申請貸款購買同一樓盤的房屋,銀行就要提高警惕,防范假按揭的產生。如果一個樓盤價格遠高于同地段、同檔次的其他樓盤,而銷售又非常好的話同樣也要引起銀行的注意,這也是假按揭的一個顯著特征。最后,在貸款的貸后管理上要積極關注借款人的還款情況,借款人一期未還款就要引起重視,找出原因,制定措施防止更大的損失。
(三)銀行操作風險的防范
1.道德風險防范。要加強對經辦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業務素質教育,提高從業人員的政治素養、業務水平和風險意識。要經常組織一些與業務有關的金融、法律知識培訓,建立一支專家型的、高素質的個人住房貸款業務隊伍。
2.鑒于個人消費貸款業務具有客戶分散、數量眾多的特點,商業銀行各分支機構各自為政,分散經營的方式已不適應業務發展的要求,應該設立專門的機構來統一開展個人消費貸款業務。可以實現專業化、集約化的經營,可以把有限的信貸人力資源整合起來,集中辦理個人消費貸款的受理、調查、審批、發放、貸后管理等全過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實現了規模化經營。并且,通過集中開辦業務也可以使經辦人員積累大量經驗,可以更快的發現業務開展中的問題和風險,避免損失。
3.為了避免或減少貸款風險,提高銀行經濟效益,銀行不僅要掌握貸款風險管理的技術方法,同時也需要加強貸款過程的內部控制,通過建立和健全銀行內部貸款管理制度,防范貸款風險的發生。
為了確保貸款管理過程的科學化,銀行應當按照“審貸分離”的原則,將貸款管理各個環節劃分既相互獨立、又相互制約的管理崗位,建立權力制衡機制,明確各自的職責。調查核實貸款申請書中所列情況是否真實、準確;調查借款人的合法性,了解借款人是否具有貸款的資格和條件;調查借款人申請貸款的用途、原因;分析、預測借款人償還貸款的可能性;對貸款申請的貸與不貸、貸多貸少、期限長短、利率高低、貸款方式、貸款條件等提出審查意見。
另外,可以在個人住房貸款業務中引入保險公司和擔保公司,促進個人住房貸款風險的分散化。加大住房貸款保證保險制度的推廣力度,將貸款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這是國外住房金融發達國家通常的做法。同時,商業銀行應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以及客戶的資信水平,設計不同的產品,提供多元化貸款服務,推行多種還款手段。
此外,商業銀行還應該積極拓寬思路,學習國外先進經驗以減少個人住房貸款的風險,積極鼓勵商業銀行采取市場化的手段轉移風險,在一些發達國家,商業銀行通常將消費貸款打包出售或者進行證券化處理,將這些風險較高、流動性較差的資產在二級市場變現,較好地實現了資產負債、風險和收益的適當匹配。個人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經過30年的發展,個人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已經成為一種成熟的開發性金融產品。目前主要的發達國家和一些發展中國家都開展了這項業務。其中規模最大、體制最完善的仍然是美國。2003年底,個人住房抵押貸款債券總量已經達到2.4萬億美元,相當于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23%,是其金融市場上的第一大券種。它以抵押債權的未來現金受益為擔保發行證券,從證券市場吸引資金用以支付購買證券化資產的價款,以證券化資產產生的現金流向證券投資者支付本息。中國個人住宅融資的渠道以商業銀行中長期貸款為主,而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主要是短期存款,客觀上存在期限匹配不一致的問題。開展個人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可以調節商業銀行短存長貸的結構匹配,緩解商業銀行流動性壓力,增強商業銀行整體抗風險能力。
二、正確把握和控制個人消費貸款中的風險,必須防止三個方面的誤區
1.消費信貸和生產信貸的誤區。以汽車消費信貸為例,在開展汽車消費信貸以前,如果一家企業或者個人,要想在銀行得到一筆貸款,銀行對這個企業或個人的調查是相當仔細的。要查這個企業數月甚至一兩年的賬目,看是否有虧損的記錄或者有無誠信缺失的記錄。如果有,貸款是拿不到的。個人貸款更嚴格,要有項目,要經可行性論證。此外,還要由有關當局批準。而汽車消費貸款業務開展以來,貸款手續簡便了,特別是間客式的汽車消費貸款,由經銷商代辦,省去了貸款客戶的許多麻煩。客戶信譽度調查固然重要,但貸款用途、還貸來源的嚴格審查更具有現實意義。例如,前幾年我們有些行步入了拓展消費貸款業務的誤區,發放了不少諸如挖泥機、工程車抵押貸款,雖一度貸款余額大幅度攀升,但實踐證明,由于客戶經營狀況的極不穩定導致了還款來源的不確定,以致于這些行每月貸款逾期貸款和不良率居高不下,成為客戶經理們至今心中永遠的痛,并因此影響到新業務的拓展。
現在汽車消費信貸觀念的誤區在于生產資料的信貸與消費信貸的條件一樣,不加區別,脫離實際。產生的原因是間客式的模式,與銀行脫節所造成的。能消費得起汽車的人是有一定經濟實力和經濟基礎的。是代步工具,是為了辦事快捷,提升企業形象和個人形象,不會受臨時經濟環境變化而影響還本付息。貸款購買生產資料,其中的風險性較大,在生產過程中,不確定性的因素很多。這些人完全是靠掙的錢還本付息,原來設想的條件稍有變化就會影響還本付息,造成大面積的欠款。其根源就是忽略了消費這個前提。
2.有信與無信的誤區。個人消費信貸業務中,人們往往忽略一個“信”字。在目前我國個人信用評估機制尚未建立起來,即便是有些銀行或者說法院等機構和部門有一些人的信用記錄,也是零散的,不集中不系統,很難一此來評價一個人的信用等級。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搞消費信貸業務,很難有所依憑。因此,在操作起來就很容易進如誤區,即不分(也分不清)這個人信用程度的高低,只要申請消費貸款就幫助申請,這很容易形成不良貸款給銀行及經銷商帶來風險。實際上應該重點調查貸款人的信用程度,有信用就放貸款,無信用就不放貸款。我們知道,市場經濟本身就是信用經濟,一個人或一個企業的信用是他們的珍貴的無形資產,在西方,如果一個人在社會上失去了信用,他將寸步難行,再也無人與他有任何經濟往來,而且,政府機關將收回這個人或企業的營業執照。因此,我們在辦理消費信貸業務中,應當遵循有信則貸,無信就不貸的原則,保證消費信貸業務的健康發展。
3.資信調查與核實的誤區。個人消費貸款具體的操作人員一直把對貸款人資產與信用情況的調查了解說成是“核實”。所謂核實,就是對貸款人所報告的資產情況核對與查實,看這個人說得是不是真的。這個詞的惰性就在于:貸款人報告的資產情況我們查了,貸款人沒有報告的情況就無法查對。也就是說,貸款人說有一處房產,他領你去了一處房產,如何保證這處房產是不是貸款人的呢?盡管要貸款人的戶口簿,在農村里,有許多地方沒有房產證和門牌號碼,在這種情況下,連戶口簿都無法證明這處房產是不是貸款人的財產。用核實來統率人們的行動,從某種意義上說,有點被貸款人牽著鼻子走的意思,這就束縛了工作人員的主觀能動性。
要發展必須有創新,要創新必須勇于面對風險,發展與風險始終是一對矛盾共同體,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我們不能因為懼怕風險的產生而因噎廢食、固步自封,只要我們從以上幾個方面能正確認識、把握貸款風險,通過有效的措施來規避風險,就可以使風險降低到最小程度。
參考文獻:
1.劉建昌.個人消費信貸持續中國家庭債務比例超過美國.經濟觀察報,2004.10.31
2.羅彩云.關于建立銀行信息系統管理中心的設想.新金融,2002(12)
3.高峰.關于建立我國個人信用檔案制度的若干思考.檔案學通訊,2002(5)
4.仲莉紅.淺析房地產消費信貸現狀.建筑經濟,2003(10)
5.程虎.美國發展消費信貸的經驗及其啟示.新金融,2003
6.侯勇,黃黔.中美個人消費信用的比較分析.武漢金融,2003(8)
7.粟勤.消費信貸.中國審計出版社,2001
8.李曉程等.中國商業銀行消費信貸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3(3)
9.曹代福.中國消費信貸的制約因素及完善對策.南方金融,2003(6)
10.張興勝,李志彬.中國住房消費信貸發展中的問題與思考.中國金融,2003(8)
11.楊炬,吳菘巍.消費信貸所面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金融廣角,2003(9)
12.姚騫.中國消費信貸發展問題研究.前沿,2003(10)
13.何愛武,孫海波.商業銀行消費信貸風險分析及對策.中國金融,2003(15)
14.涂永紅.中國未來五年消費信貸發展趨勢.財經網,2003
15.王征宇.建立中國消費信貸體系.財經網,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