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統計分析的步驟范文

        統計分析的步驟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統計分析的步驟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統計分析的步驟

        第1篇:統計分析的步驟范文

        [關鍵詞] 心肺復蘇;心搏驟停;預后;病因分析

        [中圖分類號] R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5)06(c)-003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treatment effects of convention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and prolonged CPR on patients with cardiac arrest.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degrees of CPR, 393 patients with cardiac arrest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1 January to 2014 December were assigned into routine group(n=190) and super-long group(n=203), either receiving conventional CPR and prolonged CPR. The general data, such as sex, age, place of occurrence, the first witness and first heart rate, were collected in both groups. The treatment effect (time arrived at the scene, arrest time, recovery time, the dosage of epinephrine and the success rate), prognosis (survival rates at day 30 and hospital discharge) and etiolog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in both groups. Results The recovery time and dose of epinephrine in super-long group were (60.1±26.2) min and (16.3± 8.7) mg, higher than (25.1±8.2) min and (8.4±4.9) mg of routine group (P

        [Key words]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ardiac arrest; Prognosis; Etiological analysis

        心搏驟停是一種常見的危急重癥,也是急診科救治中的棘手問題[1]。心搏驟停者經心肺復蘇(CPR)后成功救治率和院存活率均較低,未能達到滿意的效果[2]。目前CPR的關注重點為影響CPR救治及預后的因素,當CPR持續時間超過30 min時即為超長CPR,通過超長CPR可成功挽救生命[3]。為提高CPR的救治效果,該研究2011年1月―2014年12月分析心搏驟停患者經常規CPR與超長CPR救治的預后情況,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病例來源于該院共救治的393例心搏驟停患者,根據CPR程度分為常規組(190例)和超長組(203例),兩組的性別比、年齡、心搏驟停發生地點、第一目擊者及首次心率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常規組:男性129例,女性61例,平均年齡為(65.5±18.4)歲;心搏驟停發生地點:院內75例,院外115例;第一目擊者:醫務人員78例,非醫務人員112例;首次心率:無脈電活動63例,心臟停搏108例,室性心動過速/心室纖顫19例。超長組:男性144例,女性59例,平均年齡為(65.1±16.5)歲;心搏驟停發生地點:院內66例,院外137例;第一目擊者:醫務人員60例,非醫務人員143例;首次心率:無脈電活動61例,心臟停搏118例,室性心動過速/心室纖顫24例。

        1.2 方法

        收集兩組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發生地點、第一目擊者及首次心率),回顧兩組的CPR救治情況(到達現場的時間、停搏時間、復蘇時間、腎上腺素用量及成功率)、預后(30 d存活率和出院存活率)及病因情況。

        1.3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6.0軟件包對數據進行處理。時間指標及腎上腺素用量等計量資料均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并行t檢驗,計數資料均以“率”表示并行χ2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CPR的救治情況

        兩組到達現場時間和停搏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超長組的復蘇時間、腎上腺素用量均多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的預后情況

        常規組救治成功的52例患者中出院存活14例、30 d存活12例,而超長組救治成功的20例患者中出院存活3例、30 d存活1例,超長組的出院存活率(1.5% vs. 7.4%, χ2=8.229,P=0.004)和30 d存活率(0.5% vs. 6.3%, χ2=10.287,P=0.001)均低于常規組,以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兩組的病因情況

        兩組的主要首要病因均為心血管疾病,常規組總體、成功救治及失敗救治者中分別有48.42%、57.69%和44.93%的病因為心血管疾病,而超長組總體、成功救治及失敗救治者中分別有60.59%、65.00%和60.11%的病因為心血管疾病,除個別病因為,其余均有分布,兩組病因分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CPR是常用的急救手段,盡管在多個方面上取得了較好發展,但總體臨床療效不理想。影響急診科CPR救治效果的因素較多,研究發現對部分心搏驟停者可通過適當增加CPR時間,達到救治效果[4]。該研究發現超長組的救治成功率較低,成功率為9.9%,與相關研究的結果一致,如李海林等[5]的研究顯示63例超長CPR的心搏驟停患者中僅9例救治成功。主要原因為接受超長CPR的患者腦組織、心肌組織長期處于缺血缺氧狀態,導致臟器發生不可逆性死亡[6]。雷淑芬等[7]的研究指出78例心搏驟停患者經超長CPR后的成功率為36.4%,高于該研究中的9.9%,考慮可能與其的復蘇時間短有關,如其平均復蘇時間為45 min,而該研究的平均復蘇時間為60.1 min。盡管持續有效的心臟按壓對復蘇成功率有明顯影響,但長時間的心臟按壓仍不能恢復心電機械活動,故隨著按壓時間的推移,CPR救治成功率降低[8]。故在進行超長CPR時應給予及時有效的CPR措施,同時在救治過程中配合人工心肺機或心肺復蘇機可提高CPR的救治效果[9]。

        該研究隨訪成功救治CRP患者的預后情況,發現超長組的出院存活率和30 d存活率分別為1.5%和0.5%,均低于常規組,提示盡管通過超長CPR救治成功的患者由于心腦等臟器受缺血缺氧影響的較大,此外某些患者存在較嚴重的基礎性心臟病變也是影響預后的關鍵因素[10]。對于心博驟停者的病因進行分析發現,無論常規組還是超長組,主要為心血管疾病。研究發現與創傷性心博驟停者相比,非創傷性的預后一般較差,但該研究中不同病因的分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能與納入患者例數較少有關。研究指出心博驟停地點及第一目擊均可影響CRP的效果[11],但該研究中兩組的心博驟停地點及第一目擊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此外,在超長CPR期間,需注意復蘇過程中用藥間隔不易過長,為提高藥物濃度,應通過中心靜脈通路給藥,在反復除顫無效時應及時加用胺碘酮,密切關注心搏驟停的病因,減少影響CPR效果的因素。

        綜上所述,超長CPR的復蘇時間長、腎上腺素用量多,但救治成功率較低且預后較差,可能與病情較嚴重有關,故應加強體檢及基礎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的日常治療。

        [參考文獻]

        [1] 王曉萍, 林慶明, 趙觶等.亞低溫治療心搏驟停患者的療效評價[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 2013, 22(6): 616-621.

        [2] 薛繼可, 冷巧云, 高玉芝, 等.急診科心搏驟停患者心肺復蘇預后的影響因素[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 2013, 22(1): 28-34.

        [3] 程友林, 馮恩民,張愛云,等.超長復蘇95分鐘搶救心搏驟停成功1例[J].中國現代醫生, 2012, 50(26): 124.

        [4] 葉愛華.Logistic回歸分析在心肺復蘇預后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 2011, 49(4):77-78.

        [5] 李海林,呂丹揚,許秀娟,等.超長心肺復蘇63例臨床分析[J].浙江醫學,2004,26(8):607-608.

        [6] 施琳.心跳呼吸驟停患者應用心肺復蘇機與徒手心肺復蘇療效比較[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 2013, 15(12):80-81.

        [7] 雷淑芬,洪溪屏,魏以新,等.超長心肺復蘇78例臨床分析[J].中國鄉村醫藥,2010,17(10):20-21.

        [8] 董燕妮, 侯水珍.心搏驟停患者心肺復蘇預后影響因素與護理[J].中國處方藥,2014,13(10):129-130.

        [9] 魯玉芬.院前心臟停搏患者心肺復蘇成功的相關因素研究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 2013, 22(2):82-83.

        [10] 邢幫榮,鐘新華,葉志強,等.超長心肺復蘇成功因素分析--附1例報道[J].中國急救醫學,2014,14(1):108-110.

        第2篇:統計分析的步驟范文

        [關鍵詞] 瑞舒伐他汀;頸動脈粥樣硬化;高血脂;頸動脈斑塊面積;頸內膜-中膜厚度

        [中圖分類號] R972+.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06(c)-0069-03頸動脈粥樣硬化多缺乏明顯自覺癥狀,且容易導致心腦血管意外的突然發生,往往造成重要臟器不可逆損害,臨床治療較為棘手,患者往往預后不良,遺留嚴重后遺癥,甚至危及生命[1],所以頸動脈粥樣硬化的預防極為關鍵,而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多合并高脂血癥,且高脂血癥也是導致頸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病因[2],所以在預防治療中控制血脂尤為重要。血管內皮功能紊亂是誘發早期頸動脈粥樣硬化發作和心血管病進展的主要因素之一[3]。瑞舒伐他汀是第三代他汀類藥物,其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方面較其他他汀類藥物療效更為明顯,且具有良好的調節血管內皮功能作用[4],本研究采用3種不同劑量瑞舒伐他汀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合并高血脂患者,研究其劑量與調脂以及調節血管內皮功能作用之間的關系,并分析其安全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2008年5月~2011年5月頸動脈粥樣硬化合并高血脂患者110例作為臨床研究資料,本組所有患者均經相關標準篩選,診斷符合頸動脈粥樣硬化且合并高脂血癥。將本組患者隨機抽樣分為3組,分別給予不同劑量瑞舒伐他汀治療,即5 mg組(A組)、10 mg組(B組)、20 mg組(C組)。A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齡48~73歲,平均(58.36±3.69)歲;B組36例,男23例,女13例,年齡47~75歲,平均(57.97±3.87)歲;C組39例,男25例,女14例,年齡46~72歲,平均(59.63±3.66)歲。所有患者治療前12周均未接受過他汀類或其他影響血脂的藥物治療,均未合并重要臟器功能障礙,無糖尿病、高血壓,無吸煙酗酒等不良嗜好。

        1.2 治療方法

        本研究3組患者分別給予不同劑量瑞舒伐他汀治療,A組給予5 mg,晚餐后頓服;B組給予10 mg,晚餐后頓服;C組給予20 mg,晚餐后頓服。6個月為1療程,所有患者接受的其他基礎治療相同。

        1.3 觀察指標

        3組患者治療前后均查血脂、頸動脈斑塊面積、頸內膜-中膜厚度并觀察記錄其治療前后變化,治療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以及不良反應。

        1.4 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對比采用 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所有數據經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3組患者血脂治療前后各指標比較

        不同劑量瑞舒伐他汀均可有效降低TC、TG、LDL-C水平,提高HDL-C水平(P < 0.05或P < 0.01),但總體療效C組優于B組;B組優于A組(P < 0.05或P < 0.01)。見表1。

        表1 3組患者血脂治療前后各指標比較(x±s,mmol/L)

        注:各組間相比,*P < 0.05,**P < 0.01;與A組相比,#P < 0.05,##P < 0.01;與B組相比,P < 0.05, P < 0.01

        2.2 3組患者血脂治療前后頸動脈斑塊面積、頸內膜-中膜厚度比較

        不同劑量瑞舒伐他汀均可有效降低頸動脈斑塊面積、頸內膜-中膜厚度(P < 0.05或P < 0.01),但總體療效C組優于B組;B組優于A組(P < 0.05或P < 0.01)。見表2。

        2.3 不良反應

        本研究所有患者治療過程中經過觀察,僅C組出現1例患者短期轉氨酶輕度升高,2周后復查好轉,3例患者出現消化道反應,對癥處理后好轉,未發現嚴重不良反應及毒副作用。

        3 討論

        頸動脈是動脈粥樣硬化最先累及的血管[5],頸動脈粥樣硬化是動脈粥樣硬化發病的標志,而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病情發展也反映了預防治療動脈粥樣硬化征的療效。高脂血癥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6],動脈硬化患者往往會合并高脂血癥,故而調節血脂對預防治療動脈粥樣硬化尤其關鍵,通過觀察血脂水平以及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面積及頸內膜-中膜厚度可以良好的反映預防和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療效[7]。另外高脂血癥還會導致動脈血管舒張功能受損,致使血壓升高,加劇高血壓靶器官損害,與心腦血管病的發生發展存在密切關系,調節血脂對于預防腦血管疾病以及防治高血壓靶器官損害意義重大[8]。

        瑞舒伐他汀是新一代他汀類降脂藥物,是全合成單一對映異構體化合物,有研究[9]證明其對HMG2CoA還原酶的抑制作用較同類藥物更強,另外瑞舒伐他汀對肝臟羥甲基戊二酰輔酶A還原酶的競爭抑制作用以及降脂作用均較其他現有他汀類藥物更強,可顯著提高患者降脂達標率[10],另外其還具有藥物相互作用小,選擇性高,不良反應少,年齡以及性別對藥代動力學無影響,半衰期長,只需每日1次,服用方便,患者依從性高等優點。

        本研究采用不用劑量瑞舒伐他汀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合并高血脂患者,并觀察其血脂指標以及頸動脈斑塊面積、頸內膜-中膜厚度,發現瑞舒伐他汀可以顯著降低TC、TG、LDL-C以及頸動脈斑塊面積、頸內膜-中膜厚度,可以有效升高HDL-C水平,且劑量越大療效越明顯,說明瑞舒伐他汀藥效存在一定的劑量依賴性,臨床用藥應該根據患者需要選擇合適劑量。3種劑量均未發現嚴重不良反應,不過在大劑量組患者治療過程中出現輕度的轉氨酶升高和消化道反應,說明大劑量治療時需要密切觀察,與低劑量組相比安全性較低,但不排除本研究受到樣本數量不夠大的制約而出現誤差,有待多中心、大樣本的隨機抽樣研究確定。

        綜上所述,不同劑量瑞舒伐他汀治療經動脈粥樣硬化合并高血脂患者療效存在一定的劑量依賴性,其調脂抗炎、抗動脈硬化作用等作用顯著,不同劑量治療均未發現嚴重不良反應,安全性良好,可以臨床推廣,但瑞舒伐他汀的劑量與療效相關曲線仍值得多中心、大樣本的隨機抽樣研究。

        [參考文獻]

        [1] 李國富. 老年心腦血管病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的關系[J]. 山東醫藥,2008,48(25):66-67.

        [2] 李玉靜,陳宏強. 高血壓合并高血脂對頸動脈粥樣硬化影響研究[J]. 亞太傳統醫藥,2011,7(1):110-111.

        [3] Johnson NP,Gould KL. Clinical evaluation of a new concept; resting myocardial perfusion heterogeneity quantified bymarkovion analysis of PET identifies 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 and early ath2 erosclerosis in 1 034 subjects[J]. J NuclMed,2005,46(9):1427-1437.

        [4] 牛甲民,尹杰. 不同劑量瑞舒伐他汀鈣對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J]. 哈爾濱醫藥,2010,30(2):19-21.

        [5] Cohn JN,Duprez DA,Grandits GA. Arterial elasticity as part of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of cardiovascular risk and drug treatment[J]. Hypertension,2005,46(1):217-220.

        [6] 丁紹祥. 脂質代謝失調作為慢性應激原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機制[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1):2154-2157.

        [7] Cannon CP,Braunwald E,McCabe,et al. Intensive versus modcrate lipid lomering with statioms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 N Engl J Med,2004,350(15):1495-1540.

        [8] 馬杰,徐新娟. 高血壓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研究進展[J]. 心血管病學進展,2009,30(1):55.

        [9] Nissen SE,Nicholls SJ,Sipahi I,et al. Effect of very high-intensity statin therapy on regression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the ASTEROID trial[J]. JAMA,2006,295(13):1556-4565.

        第3篇:統計分析的步驟范文

        關鍵詞 食品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實驗;教學改革;實踐

        中圖分類號 G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24-0327-01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n Experiment Course of Food Experiment Design and Statistics Analysis

        FU Xiao-ping FAN Jiang-ping LI Ling-fei HUANG Ai-xiang *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unmingYunnan 650201)

        Abstract Experimental i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experiment course of food experiment design and statistics analysis was introduced,in order to imbue students′ potentialities of studying,enhanc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and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food experiment design and statistics analysis;experiment;teaching reform;practice

        《食品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課程是高等院校食品專業本科生重要的專業課程之一,是指導生產實踐和開展科學研究必不可少的重要理論工具。在該課程的教學中,實驗課程對學生熟練掌握數據分析方法和原理至關重要。實驗課程主要是借助各種統計軟件如 SPSS、Excel、SAS等[1]來鞏固學生的理論知識,將理論與實踐融會貫通,培養學生進行數據處理與分析的能力,與理論課程相輔相成,是理論課程的重要補充部分,也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和檢驗。加強實驗課程建設對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2]。

        1 《食品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實驗課程的特點

        《食品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實驗課程的開設對學生綜合運用軟件來實現試驗設計和統計分析的思想和理論[3]在計算機中的運算和分析,從而解決實際生產科研問題的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同時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計算機基礎,是一門學習難度大、程序復雜偏應用的實驗課程。旨在讓學生通過實驗程序的操作和分析,進一步提高其學習理論課程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鞏固課堂教學內容,培養其對軟件操作的熟悉和對實驗結果的分析能力。

        2 《食品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實驗課程教學方法

        2.1 教學內容

        目前云南農業大學的教學大綱規定《食品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的理論教學為23學時,實驗教學為時,實驗學時較少。因此,在實驗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本校計算機機房實驗室現有條件,結合教學內容與生產科研應用需要,緊扣理論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食品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實驗教學中通常設計必做和選做實驗題目,其主要實驗題目如下:連續性變數資料的整理方法;假設檢驗;方差分析;正交實驗結果分析;線性回歸分析。

        2.2 教學安排

        首先,借助寬松的教學實驗環境,把教學重點轉移到實驗資料收集、統計方法原理與應用、結果分析和統計推斷的思維上[4],通過計算機操作實驗給學生足夠的思維空間和表現空間,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實驗,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運用統計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其次,選擇適宜的實驗內容,除將教材中的一些統計習題作為實驗內容外,還應將平時收集的實際數據作為實踐作業交給學生處理、分析。拓寬學生的實驗選題范圍,淡化實驗操作技能,重視過程體驗,以案例教學為主[5],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從分析問題、統計方法的選擇和優化、統計解讀等方面全程參與科學試驗研究步驟和程序[6-7];培養和啟發學生借助具體的統計分析方法原理來實現生產科研實際問題的解決。再次,通過完整的實驗報告撰寫實現訓練學生理清試驗目的、原理、內容和方法步驟、結果和結論等實驗環節,培養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為學生繼續科學研究打下堅實的科學態度基礎。

        2.3 課堂組織

        實驗教學中要避免出現學生在學習中只會編寫程序或點擊選項,解釋軟件的輸出結果,而對具體的統計原理和統計理論不熟悉的情況,要求學生要做到借助軟件能對數據輸入后采用的分析方法、結果的依據進行分析和思考,做到理論聯系實際,讓數據分析處理結果更具說服力。

        實驗過程中,教師通過參與小組討論和巡視檢查等方式,及時發現學生操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解答學生的操作和理論疑問[8],并引導學生根據實驗情況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討。

        2.4 成績評定

        為了更充分、更有效地發揮實驗課程成績評定的導向和激勵作用,建立科學的實驗考核機制,將《食品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實驗的成績以20%的權重計入期末考試的總成績。成績評定主要包括4個部分:原始數據錄入的正確性(10%)、程序步驟執行的正確性(20%)、實驗結果的正確性(30%)和實驗報告的完成情況(40%)。評定的目的就是要使學生實驗考核成為操作過程和結果分析的統一過程,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自我可持續發展能力。

        3 教學效果

        《食品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實驗課程既要重視統計軟件的使用,更要重視統計思維的培養。課程教學改革是永恒的主題,教師要不斷強化自身業務素質,刻苦鉆研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實驗課程在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邏輯推斷思維能力的重要功能,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轉變教學理念,為培養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而不斷努力。

        4 參考文獻

        [1] 楊潔,劉娟.《統計分析軟件應用》課程教學方法及教學實踐的探討[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1(2):257-259.

        [2] 孫曉祥,惠英杰.數理統計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統計思維的幾點認識[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13,22(1):80-82.

        [3] 周鑫斌,賴凡,劉峰.《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安徽農業科學,2010,38(28):16042-16043.

        [4] 李蘭會,周榮艷,李祥龍.強化生物統計課程實踐教學,培養綜合素質畜牧人才[J].2013,15(2):46-48.

        [5] 李杰勤,王麗華,詹秋文.《試驗統計方法》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13,27(1):97-99.

        [6] 董春玲,王銳,王曉宇.《統計原理》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09(29):18-20.

        第4篇:統計分析的步驟范文

        【關鍵詞】統計設計 資料收集 數據整理 統計分析 非系統誤差

        統計工作主要分為統計設計、資料收集、整理匯總、統計分析、信息反饋五個階段,統計工作的前四個階段均是容易產生統計誤差的階段,其中統計分析是統計工作中最關鍵的一步,對信息反饋階段的基礎,它是保證統計工作成果準確性的重要部分。因此,統計分析中的誤差控制顯得尤為重要。

        一、統計分析的基本步驟

        (一)樣本采集。樣本采集是進行統計分析的前提和基礎,是統計分析的數據來源。樣本采集有不同途徑,首先,通過實驗觀察和測量調查,來直接的獲取到信息的方法。二是通過文獻檢索,閱讀獲得間接信息。樣品采集過程中,除了要注意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而且還特別注意兩種不同類型的信息之間的區別:一個連續的數據,也稱為測量數據,是指通過實際測量獲得的數據;二是間歇性的數據,是指類的事情,也被稱為計數數據,等級等屬性點數獲得的計數數據。對不同的樣本數據,在樣本采集的初期就應該進行分別對待,保證后續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整理樣本數據。整理數據由統計設計標準的分類收集的數據匯總過程中。由于收集到的數據大部分是無序的,零散的,不系統的,統計進入所需的研究數據核查的目的和要求按照之前的計算,不包括其中的一部分不真實的,然后總結或列表,從而簡化了原數據可視化,系統化,并能反映在初次分配中的數據。

        (三)數據分析。分析數據是指整理數據的基礎上,相應的統計計算,獲得的數據分布的總體統計特征的統計結論的過程中,它是核心和關鍵的統計分析。數據分析通常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用來形容一種方法來計算的統計數據反映的集中趨勢,分散程度和相關的強度與外部代表性的指標,第二個層次是基于描述性統計,并與推論統計方法進行數據處理,以此來推斷總體樣本的信息,并進行分析和推測的整體特點和規律。

        二、統計工作過程中誤差控制

        (一)統計設計。統計設計是確定統計工作的主要目的、預期達到何種效果的統計流程、規則的重要步驟。統計設計方案要求考慮問題要全面,針對不同的統計目的確定樣本及樣本容量。樣本量的大小不取決于總體的多少,而取決于:1.研究對象的變化程度;2.所要求或允許的誤差大小(即精度要求);3.要求推斷的置信程度。當所研究的現象越復雜,差異越大時,樣本量要求越大;當要求的精度越高,可推斷性要求越高時,樣本量越大。因此,在統計設計階段,合理的確定樣本及樣本容量是減少統計分析誤差的根本條件。

        (二)樣本采集。樣本采集過程即統計資料搜集過程。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是確保統計工作順利進行以及統計分析、信息反饋的根本要素。樣本采集過程應注意一下問題:

        1.統計調查人員培訓。在進行統計調查之前,統計工作的設計者、組織者應該針對統計調查人員進行一次業務培訓。每一項統計調查都是為統計分析的最終目的服務,為更好的收集統計數據,應該讓統計調查人員透徹理解統計調查的具體規則、必需調查項目以及必須遵守的相應素質,以減少被調查者對統計調查的誤解與抗拒,以此確保統計調查數據的真實性與完整性。

        2.調查方式。統計調查有比較實用的調查方式,調查的方式有普查、重點調查、典型調查、抽樣調查、統計報表制度等。具體收集統計資料的調查方法有:訪問法、觀察法、報告法等。具體采用哪種方式,選取的原則就是結合統計調查目的,節省統計調查經費,選取最優的調查方式或多種調查方式相結合。

        3.數據完整。統計數據要求各項數據必須完整,如果某一樣本各項數據不完全,就決定該樣本才具失敗,該樣本必須被舍棄,因此,缺失數據項目太多會影響樣本的容量,最終會使得統計調查結果失真,失去統計調查意義。

        (三)數據整理。數據整理是對調查、觀察、實驗等研究活動中所搜集到的資料進行檢驗、歸類編碼和數字編碼的過程。它是數據統計分析的基礎。數據整理一般遵循以下流程:

        有上述流程可以看出,應該加強數據審查工作,在這一階段,很容易判斷出是否出現人工錄入失誤或數據缺失項等相關問題,減少非系統誤差出現。

        (四)數據分析。在統計分析階段,要求統計分析人員熟悉統計調查的目的、數據結構及構成等客觀因素,根據數據的匯總分類等預處理結果,合理地選擇擬合模型。在此階段,應該注意的就是正確看待每一種統計分析方法的假設條件以及擬合優度等理論要求。

        三、結束語

        在統計設計階段由于設計者不可能完全掌握統計調查對象的總體趨勢,在數據分析階段由于采用擬合模型分析,所以存在一定的系統誤差,而這些系統誤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通過統計專業人員的專業知識進行理論上的優化,降低系統誤差。在數據采集、數據整理階段,只有加強人員培訓、數據審查等辦法避免數據輸入等非系統誤差。同時,在避免非系統誤差的同時也應該審查被舍棄的樣本數據,避免遺漏正常的異常值,導致異常值丟失對調查對象的總體認識的影響。

        參考文獻:

        第5篇:統計分析的步驟范文

        關鍵詞: Genstat 12.0軟件 英語考試成績 統計分析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在教育科學研究中利用統計軟件進行考試成績的分析已經越來越普遍。統計軟件不僅為教師消除了大量數據處理的煩惱,同時可以促進其對統計理論和方法的深入理解,不斷提高人們應用統計學的能力。已有作者介紹過Excel、SPSS及Eviews等軟件在英語教學科研方面的應用。本文介紹另一款功能強大、操作靈活的統計軟件——Genstat 12.0,它屬于完全交互式系統,具有先進的圖形化工具和友好的用戶界面,還具有強大的統計編程功能。

        一、數據輸入

        使用GenStat進行數據處理前,需要建立數據文件。GenStat可以從計算機上各種形式的數據文件中存取數據。我們建議通過從Excel中導入數據來建立GenStat數據文件,這樣可以利用Excel軟件強大的編輯功能。

        以我校某年級4個班的英語期末成績為例,我們首先將數據輸入到Excel中,保存為Excel數據文件English_score.xls。在GenStat中調入Excel工作表的步驟為:在菜單欄上選擇File菜單中的Open,打開Select Input file菜單,再從其中標題為Files of type的下拉列表中選擇Other Spreadsheet Files。選擇文件English_score.xls,單擊Open,彈出一個從Excel文件中輸入數據的向導,選擇工作表Sheet1,單擊OK,將數據打開到GenStat電子表格里。建立的GenStat數據文件有4列:!Name(姓名),!Gender(性別),!Class(班級),!Score(分數)。與其他統計軟件不同,GenStat中的因子名稱前面要加感嘆號,這樣可以防止分析中常見的將因子作為變量分析的錯誤。

        二、描述統計分析

        統計數據具有一些個人數據所沒有的特性。一組觀察值形成一個分布,可以用描述性統計來組織或總結。描述性統計用數字、表格或圖形來描述分布的位置、離散程度和分布類型。

        GenStat的統計分析功能都集中在Stats菜單下。要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點擊該菜單,選擇Summary Statistics/Summarize Contents of Variates...彈出Summarize Contents of Variates對話窗口。窗口上部左邊的框里是待分析數據的變量列表,中間的框里是選中后將進行分析的變量,右邊的框里是分組變量。窗口中部是GenStat軟件可以計算的描述統計量:算術平均數(Arithmetic Mean)、中位數(Midian)、最大值(Maximum)、最小值(Minimum)、方差(Variance)、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等等。窗口下部是GenStat可以繪制的描述統計圖:直方圖(Histogram)、箱線圖(Boxplot)、莖葉圖(Stem and Leaf)、正態曲線(Normal Plot)。把要分析的變量拖入中間框,選中所要計算的統計量和要繪制的統計圖,點擊Run命令按鈕,程序就會在后臺服務器上進行相應的處理,并把結果輸出到Output窗口中。

        按上述方法對我校某年級4個班的英語期末成績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表1和圖1分別列出了得到的描述性統計量和統計分布的直方圖。從表1中可以看出,該年級英語考試的平均值和中位數比較接近,標準差較小,說明年級的成績分布是比較對稱的,成績相對整齊。圖1表明該次考試全年級的成績分布接近于正態分布,說明試題難度比較適中,沒有過難或過易的跡象。

        表1. 用GenStat 12.0得到的英語期末成績的描述性統計量

        圖1. 用GenStat 12.0得到的英語期末成績的直方圖

        三、兩個樣本的差異比較

        英語成績分析中經常牽涉到比較,其中最常用的比較是雙樣本的t檢驗。在GenStat 12.0中進行t檢驗的步驟為:單擊Stats菜單,選擇Statistical Tests,單擊One and two-sample t-tests,彈出T-Tests對話窗口。利用Test列表框選擇t檢驗的類型。假定我們想要分析我校某年級男女生之間英語期末成績的差異,則應該選擇兩樣本(未配對的)檢驗。通過選擇Type of test選項來控制檢驗的形式。可能的選擇包括One-sided (y1 < y2)、One-sided (y1 > y2)和Two-sided檢驗。在這個例子中我們選擇Two-sided檢驗。得到的輸出包括一個匯總(平均數、方差、標準差以及平均數的標準誤)、檢驗統計量、置信區間。該年級男生英語成績比女生平均高0.886分,但是由于顯著概率p = 0.537 > 0.05,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認為男女生之間的成績實質上并沒有顯著差異。

        四、多個樣本的差異比較

        GenStat 12.0具有非常全面的方差分析的工具。我們在成績分析中用得比較多的是單向方差分析。比如我們想要比較我校某年級4個班的英語期末成績的差異,就需要進行方差分析。步驟為:單擊菜單欄上的Stats,然后選擇Analysis of Variance,利用Design列表框選擇設計的類型,選擇One-way ANOVA(no Blocking)(單向方差分析,沒有區組),從Available Data窗口中選擇有關的設置,在我們的例子中,設置Y變量為Score,Treatments為Class。單擊OK,得到的結果如表2和表3所示。

        表2. 用GenStat 12.0得到的英語期末成績的方差分析表

        表3. 用GenStat 12.0得到的英語期末成績的多重比較

        這里的結果包括一個標準格式的方差分析表(表2),然后是不同處理(各班)的平均數以及不同處理平均數之間的多重比較(表3)。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各班英語成績的差異達到了統計上的極顯著水平(p < 0.001)。多重比較結果采用的是標記字母法,凡是具有相同字母的處理之間都沒有顯著差異。從表3中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4個班之間都有差異,只有4班的平均成績顯著高于1、2班,而1、2、3班之間以及3班和4班之間都沒有差別。

        五、結語

        英語考試成績對于學生而言只是個人數據,信息有限;對于教師而言,如果不進行統計分析,則只能獲取很少的信息(如及格率)。統計分析可以提供班級成績分布和整體水平差異等多方面的可靠信息,而統計軟件是進行這些分析的必不可少的工具。目前有很多人對統計軟件Excel、SPSS等在英語成績分析中的應用做了介紹。我們這里介紹的統計軟件GenStat 12.0具有與其他軟件不同的特點:程序設計語言的靈活性,菜單驅動的套裝軟件操作的簡單性。另外,該軟件提供的方法和結果輸出都是統計學教科書的標準格式,比如方差分析表和多重比較的標記字母法以及t檢驗中對單側和雙側檢驗的區分,這都是SPSS中沒有的。GenStat 12.0還有很多其他的統計功能。廣大英語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研究工作的需要加以進一步利用。

        參考文獻:

        [1] Payne R.著, 鄭可鋒譯. GenStat統計軟件用戶手冊[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

        第6篇:統計分析的步驟范文

        “田間試驗與生物統計”是高等農林職業技術學院農業類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筆者通過多年教學實踐認為,要做好本學科教學工作,就要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創新教學方法、強化實踐教學等入手,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

        田間試驗;生物統計;教學

        田間試驗與生物統計是高等農林職業院校農林類專業的一門基礎課,主要包括田間試驗和統計分析兩部分內容,是進行農業科學研究所不可或缺的。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可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試驗設計和統計分析方法,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以后的工作和科學研究打下基礎。但本課程理論性強、內容繁多、計算公式多且難記。而現在由于招生制度的改革,高等農林職業院校文理兼招,文科學生數學基礎較差,因此許多學生認為本課程是較難學習和掌握的一門課程。同時,由于學生缺乏實踐經驗,學習中困難很多,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較差,影響了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通過多年教學實踐,筆者發現,要提高本門課程的教學質量,應在充分認識本課程和掌握學生特點的基礎上,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該課程重要性的認識,讓他們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及技能,特別是要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以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

        一、課程特點和學生特點分析

        1.課程特點分析“田間試驗與生物統計”課程具有三個明顯的特點。一是理論性強,因為本課程是以數理統計為基礎的應用科學,與數學有非常密切的聯系,許多統計分析的理論來源于數理統計,如概率分布等,因此需要有較好的數學基礎。二是公式多且復雜難記憶,不論是特征數的計算,還是概率分布的計算,或是方差分析,都有很多公式需要加以理解和記憶,如果不能掌握計算公式,則不可能完成統計分析。三是有很強的實踐性,如田間試驗的設計與實施、試驗結果的統計分析等,必須通過實踐才能掌握和運用理論知識,因此必須加強實踐教學,以培養學生能力,實現教學目標。

        2.學生特點分析教學中要充分了解教學對象,因材施教是基本的教學原則。因此,在教學中應充分了解和掌握學生的特點,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現在的農林類高職學生,普遍存在學習基礎較差、能力不強、主動性不足等問題。此外,由于招生制度的改革,現在高等農林職業院校農林類專業都是文理兼招,學生數學基礎比較差,缺乏實際生產能力,對學習本課程是十分不利的。

        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科學巨匠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即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就會保持強烈的求知欲,從而積極主動地、心情愉快地進行學習。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上好緒論課,激起學生興趣;二是把握教學過程,培養興趣;三是在教學中突破重點難點,穩定學生學習興趣;四是開辟第二課堂,發展學生興趣。

        三、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1.突出教學重點難點(1)專業術語、理論分布和基本原理是重點。原理、概念、公式及計算方法是本課程的三個難點。“田間試驗與生物統計”課程中概念、名詞較多,如總體與樣本、回歸與相關、標準差與標準誤等。而二項分布、t分布、F分布等則是統計推斷的基礎。小概率原理、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又是假設檢驗的重要組成部分,故對這些理論分布和基本原理的闡述應屬重中之重,應在教學中采取恰當的教學方法突出重點難點。在教學中可通過恰當舉例,便于學生理解基本原理。對于計算公式,通過反復強調,增加印象,加強練習,強化記憶等手段和方法進行強化。采用啟發式教學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注重理解。通過實踐和課外輔導,解決學生學習困難。公式的運用是統計分析的關鍵,對計算公式正確合理的運用是要重點講解的內容,應使學生掌握各個公式的應用條件和適用范圍,以免錯用。

        2.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教學是藝術。教學中,筆者盡量改進教學方法,綜合采取啟發式、對比法、討論法、歸納法、演繹法等教學方法,利用圖表、PPT演示等增強直觀性,針對教學內容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如在講解統計假設的步驟、方差分析的步驟等內容時,先通過實例說明每一個步驟,最后推出基本步驟。講授直線回歸和相關時,通過對比說明其各自特征、區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在講授總體和樣本時,把一個班示作總體,將其中某幾個示作樣本等進行說明,使學生通過事例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

        四、強化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高等職業院校的培養目標和教學目標在于培養學生實踐技能。生物統計學是一門理論性強又十分強調實踐教學的學科,在加強理論的同時,應十分重視實踐教學。生物統計學中的各種設計方法、試驗方法和統計方法只有通過學生實踐才能被學生掌握,成為學生的知識和技能。

        1.開展田間試驗,提高學生能力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鼓勵學生自己選擇試驗課題、擬訂試驗計劃、實施試驗、統計分析試驗結果,從而使學生掌握試驗設計、統計分析的理論知識和技能。教師在學生實踐過程中應加強指導,幫助學生解決試驗中的問題,這既增強了學生進一步鉆研田間試驗和生物統計的興趣,又提高了學生的能力,也體現了高等職業院校教學的實踐性和實用性。

        2.參與科研,提高學生能力在教學中,筆者十分注重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在自己承擔的科研課題研究中吸收學生參與,使學生掌握科學研究的理論與方法,既提高了學生能力,又解決了實踐教學的不足。筆者這幾年主持的研究課題,如“彌渡縣燈盞花漂浮育苗病害防控研究”“大理州煙草漂浮育苗病害防治試驗”等都有學生參與,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3.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在生物統計學實踐教學中,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是十分重要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如計算機、多媒體教學等。現在的生物統計中各種統計方法在計算機中都有相應的程序可以應用,如Excel、SAS程序等。因此,通過運用計算機中相應程序的實踐教學,既讓學生掌握相關程序的使用方法,又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需要。借助多媒體教學,既能形象直觀地展現教學內容,又是進行實踐教學的重要途徑。通過多媒體展示,使學生更直觀地學習和掌握了理論知識。

        參考文獻:

        [1]湯趙云,田朋萍,張霞.《生物統計學》課程改革的實踐[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08,21(2):82-83.

        [2]杜瑞卿,楊建偉.生物統計學教學方法改革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1,(2):26-28.

        第7篇:統計分析的步驟范文

        關鍵詞:Excel VBA;測試系統;統計分析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4)34-8146-02

        1 問題提出

        伴隨著各種硬件設備的日新月異、軟件開發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計算機的普及,應用于師生中的在線測試系統層出不窮,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出卷、閱卷的壓力。但比較這些測試系統,加上教師的使用反饋,我認為大多數普遍存在以下弊病:

        第一,只是提供了在線測試、自動批閱和給出成績的功能,缺少對學生成績的統計分析。

        第二,對教師和學生來講,這些測試系統并不是大家平時熟練操作的軟件,所以使用上并不那么得心應手,甚至會出現抵觸情緒。

        第三,基本上都是B/S架構模式,使用具有局限性,即電腦必須始終與網絡保持連接,才能使用這些測試系統。

        第四,系統移植性差,需要管理員在特定的服務器上配置安裝好后才能使用。

        本文針對這些問題展開研究,借助Excel和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 )研制C/S架構模式的測試系統平臺。

        2 需求分析

        制作以Excel為平臺的測試系統移植性強。MicrosoftOffice是大家一直以來都在接觸使用的軟件,一般電腦都會安裝Office。只要安裝了Office的電腦,教師和學生都可以運行測試系統,而且操作起來會比較熟練。

        采用C/S架構模式,使用靈活,特別適用于自測練習。電腦無須連接網絡,學生便可自行實現抽題、自動閱卷和查看成績等。

        Excel本身具有強大的數據處理和統計分析功能,無須借助數據庫來存儲學生的基本信息和題庫資料。所以這給教師使用測試系統帶來了極大的方便:無須懂數據庫、編程和借助管理員,只須熟悉Excel,就可以自主修改題庫內容,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對學生的成績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

        實現題庫抽題。當此系統作為自測練習系統時,可以為學生隨機組合多套習題;作為考試系統使用時,隨機抽題組卷可以避免學生間作弊。

        學生測試完畢后,系統會自動存儲學生每次提交的試題,以備學生查閱和復習。

        3 系統實現

        Excel測試系統整體的設計思路是:后臺封裝好,抽題、生成試卷、成績批閱都由系統自動生成,簡化教師操作步驟,使教師無需懂編程即可運用自如。系統共分為六個模塊:

        題庫:可以為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等客觀題型建立各自的工作表,并調用隨機函數為每一題設置好隨機數,以便在考生試卷中實現隨機抽題。

        考生試卷:即學生考試界面。主要完成考生登陸驗證、抽題、交卷、自動批改、自動評分、考生試卷備份功能。

        考生試卷備份:一旦點擊“交卷”按鈕,系統會自動會將學生所考試卷復制到此工作表中,以備學生查閱糾錯。

        成績記錄:匯總學生每一個題型的得分以及最后的總分。學生交卷后,可在第一時間得知自己的成績。

        考生名單:記錄所有參加測試的學生的學號和姓名。確保考試界面中只有輸入符合考生名單的學號和姓名才能進行測試。

        成績統計分析:實現對學生成績的統計分析,如描述統計、直方圖分析、單因素方差分析等。

        那么對于教師來說具體如何操作這個Excel測試系統呢?只需簡單的四步驟:第一,在“題庫”模塊中,根據題型,將題目輸入到相應的工作表中;在“考生名單”模塊中輸入考生的學號和姓名;第二,隱藏與學生考試界面無關的模塊,如“題庫”、“學生名單”等;第三,以防學生作答時隨意修改試題,在“VBAProject工程”屬性中選中“查看時鎖定工程”,并設置好密碼。第四,將Excel測試系統分發給學生,或上傳至服務器,供學生下載。

        對于學生來說,首先要登陸考試界面,然后隨機抽題、答題,在考試時間結束前交卷。系統隨即就會對試卷進行評分,并給出最終考試成績。學生整個考試的操作過程如圖1所示。

        4 統計分析

        教師將學生提交上來的“Excel測試系統”都放置到“學生成績統計分析”工作簿所在的文件夾中,運行該工作簿中的“宏”,系統會自動提取每個學生的測試系統中的成績表,整合到“學生成績統計分析”工作簿中。接著教師根據系統提示,運用分析工具庫,可對成績數據區域進行統計分析。這里采用常用的三種方法分析:描述統計、直方圖、單因素方差分析。

        4.1 描述統計

        描述統計可以給出一組數據的許多常用統計量,如平均值、峰值、偏斜度、中值、模式等。因此利用描述統計,可以分析出試卷的難易程度和成績是否符合正態分布。圖2所示是《英語語法》課程某一次測試成績的分析結果,共35位學生。

        從描述統計圖中可以看到平均值(Mean)為80.6,中值(Median,居于中間的數)為82,模式(Mode,出現頻率最高的數值)為83,而峰值(Kurtosis)和偏斜度(Skewness)都接近于0,這個分析結果說明此課程成績分布比較正常,基本上服從正態分布。但如果偏斜度遠離0,并且中值和模式偏高如大于90,說明此課程的成績分布過于集中,成績偏高,可能存在試題難度偏低,反之亦然。

        4.2 直方圖

        通過直方圖可以給出成績的分布范圍,如圖3所示。統計的是0~59.9、60~69.9、70~79.9、80~89.9以及90~100區間的成績個數。在頻率(Frequency,每個區間的數據個數)系列中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不同區間的成績分布情況。

        4.3 單因素方差分析

        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可以檢驗不同的學習方法所達到的實際效果。如某英語教師將班里35位學生分成4組(每組學生的學習水平相近),分別采用不同的方法記憶英語單詞,經過一段時間后統一測驗記憶情況,考察記憶單詞的方法不同,對測驗得分有無顯著影響。圖4的分析結果,是根據每組學生的測驗得分,在假設顯著水平=0.05下,利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檢驗測驗分數的均值有無顯著差異。

        從分析結果中可知,F=0.0739030.05,所以可以認為這四種記憶方法無顯著性差異,學生可以根據個人的習慣興趣采用其中一種單詞記憶法。如果F檢驗的結果拒絕原假設,則表示平均值之間差異顯著,那就需要對這四組做進一步的兩兩比較分析。

        5 結論

        本項目開發的Excel測試系統適用于各專業的選擇題、判斷題等客觀題的測試和練習。既適合課堂測試使用,也適合學生課后自行練習復習。教師無需懂編程,只要在題庫表中修改題目,即可讓學生使用這個測試系統。另外,教師根據簡單的操作提示,就可實現對學生成績的統計分析。所以對于教師來講,有一個得心應手的測試系統,可以減少出卷和閱卷的時間,并能及時從學生做的試題中得到反饋,進行統計分析,適時調整教學策略,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學質量。同時教師也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致力于教學方法的研究和科學研究,達到雙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劉洪花.基于VBA的Excel考試系統的制作[J].電腦編程技巧與維護,2012(18).

        [2] Tianxiang ZHENG.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Computerized Examination System for Experimental Courses Based on Excel VBA [J]. Scientific Research, 978-1-935068-26-6 ? 2010 SciRes.

        [3] 唐衛國.基于WEB 的學生離線考試系統的研究[J].科技資訊,2009(6):160-161.

        第8篇:統計分析的步驟范文

        【關鍵詞】ArcGIS;地統計;土方量

        1.引言

        隨著地理信息技術在當今社會的飛快發展,以及人類對空間數據質量要求的提高,空間數據插值方法及其在實際中的應用越來越受到人類的重視。地統計學里面的克里格插值方法,由于其具有插值和預測兩方面的優勢,正在越來越多的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成為許多專業軟件、商業軟件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地統計的應用也體現在生活的大小方面,本文以工程施工中的土方計算為例子做出了詳細的地統計分析。

        2. 地質統計學基礎

        地質統計學,又名地統計,是統計學與地質學兩學科領域的交叉部分。經過不斷完善和改革,目前已成為具有扎實理論根基和實用價值的數學工具。地統計運用變異函數的理論,對自然現象進行深入研究。研究對象既具有隨機性又具有結構性,任何科學研究,凡是與空間數據的結構性、隨機性等有關,皆可應用地統計學的理論與方法。

        2.1 ArcGIS 軟件介紹。ArcGIS誕生于Esri公司,是該公司集近50年地理信息系統咨詢和研發經驗的產物,下分多個模塊,具有強大的地圖制作、空間分析能力,并且在空間信息整合、與共享方面有著十足的優勢。是一套完整的地理信息平臺產品。目前地理信息系統行業中,GIS是應用最為廣泛、性能最為豐富的軟件,并且支持對地理信息進行處理、歸類,從中提取生產所需的信息。

        2.2 克里格插值法。克里格插值(Kriging),一般可理解為包括普通克里格方法、協同克里格法等在內的眾多插值方法。其中,普通克里格應用最為普遍,它以未知的常數作為假定均值。隨著Kriging與其它研究領域的相互交叉發展,在自身應用發展的同時,也衍生了一些新的克里金方法。在克里格法的應用過程中,Kriging考慮了空間屬性的各向異性,插值精度較高,分析結果可靠,對數據處理后的成果偏離度微乎其微。

        3. ArcGIS地統計

        隨著地理信息學科的發展,近年來,GIS 與地統計學之間的生產發展迅速,地統計分析模塊中產生的新表面,可以繼而使用于GIS建模以及諸如空間分析和3D分析等ArcGIS擴展模塊的可視化當中。地統計分析的地表擬合包括三個關鍵步驟:探索性空間數據分析、結構分析(臨近點位空間屬性的計算與建模)、趨勢面預測和結果評價。運用這些基本的分析處理模塊,不僅可以高效地完成多種地統計分析問題,此外還可以創建形象的的專題地圖(表面預測)。

        3.1 探索性空間數據分析。探索性空間數據分析模塊是目前發展應用迅猛的一個領域,興起于20世紀后半葉是一種新的統計分析方法。在得到樣本點數據之后,首先我們需要做的是對樣本數據進行分析檢驗,從而分析數據的趨勢性。在ArcGIS中設立的探索性空間數據分析模塊,為操作者提供了一系列的工具來檢查數據,提高了解決問題的高效性。

        筆者采用了若干樣本高程點,并對其進行了樣本分析與擬合表面(詳見下圖),對數據的分布狀況進行詳細了解,不僅反應著工作的嚴謹程度,更關系著輸出結果的準確性,是運用地統計分析建立表面之前的重要工作。Arc GIS 中的數據分析模塊,槿嗣翹峁┝朔植賈狽酵擠ê駝態QQPlot 圖法兩種檢驗數據的方法。兩種方法在高程點擬合過程中均有著很好的表現。下圖為對研究區內的樣本高程點進行分析及擬合表面的情況。

        3.2 使用普通克里格法創建表面

        普通克里格方法進行表面內插的方法簡便,可分為兩步進行,分別是:

        (1)生成變異函數和協方差函數

        (2)預測未知點的值

        為了表達研究區域的原始地形,通過生成一個關于高程的克里格插值圖是最直觀的方法。如上兩步操作,便可以生成一幅基于Kriging里格插值法的地理信息預測圖。本文重點在于討論地統計在實際中的應用,在此不過多闡述。

        4. 土方量計算

        隨著工程建設以及社會各個領域的發展,地統計在施工建設、環境調查、土地管理、農業開發等等方面越來越凸顯出其影響。筆者以土方量計算為典型,介紹地統計在實際中的應用。土方量的計算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一個重要步驟,工程施工前的設計階段必須對土石方量進行估算, 方格網法、等高線法、DTM法和平均高程法等均為比較常用到的幾種計算土方量。ArcGIS計算土方量的原理簡單卻很嚴謹,整個流程是以 DEM 為基礎,先后分別通過建模分析、區域求差、統計單區域土方量、計算工程土方量來完成最終工程需求,此種流程方法已在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5. 結語

        計算土方量的方法非常之多,隨著工程施工技術的發展,無論在土方計算的精度還是效率方面都呈現逐步提高的形勢,然而,大量的實踐證明,基于 Arc GIS地統計分析模塊的計算方法,其計算與地形狀況無關,并且計算簡單、高效,可以適用于各種地形項目。在今后的施工建設或其他領域的發展中,筆者堅信地統計的應用范圍會越來越廣。

        參考文獻:

        [1]王艷妮,謝金梅,郭祥. ArcGIS中的地統計克里格插值法及其應用[J]. 軟件導刊,2008,12:36-38.

        [2]陳勇. 利用ArcGIS地統計分析進行土地平整土方量計算的研究[J]. 安徽農業科學,2007,01:70-71+103.

        第9篇:統計分析的步驟范文

        【關鍵詞】 醫院 統計

        一 引言

        現階段全國衛生系統正在組織開展 “以病人為中心,以提高醫療質量為主題”的醫院管理年活動。以此為契機,全國各級醫院都把深入貫徹“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擺上重要工作日程。 這就需要充分發揮醫院統計的重要作用,充分提高統計工作的整體功能,展示統計工作的魅力,從而實現衛生人才的合理利用和衛生技術水平的全面提高,不斷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

        二 醫院統計的三大功能

        與其他統計工作一樣,醫院統計也具有信息、咨詢、服務的功能,這三者是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三者缺一不可。科學合理地開展醫院統計工作,才能為醫院管理提供科學可靠的統計數據,這也是現代醫院可持續發展的致勝法寶。

        三 展示統計重要意義的方法

        (一)拓寬工作思路,強化統計服務意識 現代醫院管理中對統計信息的需求量較大,對統計數據的要求也較高,為此每一個統計信息工作者都應做到多角度、全方位地搜集信息資料,不斷開拓工作思路,對統計信息進行科學收集、整理和分析,為醫院決策管理服務。同時這也要求醫院統計工作必須以“為醫院的管理服務”為主要工作宗旨,圍繞為“全院中心工作服務”這一中心。積極配合醫院主要工作,收集大量信息資料,做好統計分析,及時進行信息反饋,從而為醫院發展規劃提供科學的、正確的決策。

        (二)注重統計調查,加強質量管理 根據醫院制定的總體發展規劃和年度管理目標,醫院統計工作首先要注重針對 “熱點”和“難點”開展有針對性地調查研究, 使統計原始資料的采集具有針對性和目標性,從而避免統計原始資料的分散和泛泛地采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為醫院管理提供及時、高效的專項服務。其次,注重建立院內統計信息網絡,完善信息管理的規章制度,擴大信息傳播渠道,為醫院各層面人員提供綜合的、配套的信息服務。第三,改變傳統的統計資料單獨編報,單獨分析的做法,把醫療質量、效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統計等資料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信息資源共享,資料綜合利用,為醫院發展獻計獻策。第四,對各項業務指標進行動態分析,及時、準確地反映業務發展的新動態,強化統計信息的分析,用客觀的數據資料反映出當前醫院的業務狀況、市場環境、服務質量和經營水平。

        (三)強化統計人員素質,提高統計專業水平 統計分析工作不是單獨、孤立地存在的而是與其他學科之間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一門綜合性學科。在現代醫院管理中要科學地運用統計分析和先進的技術來收集、整理和分析醫療統計信息,這就要求不斷強化統計人員的素質,提高統計專業水平,增強統計人員的要有緊迫感、使命感。要通過自學或參加繼續教育培訓等方式使廣大統計工作人員及時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主動參加各種業務學習的培訓,從而提高統計人員的業務素質。統計人員要做到經常深入臨床一線,把醫院統計工作做到實際,服務做到位。醫院也要制定具體的培訓計劃,堅持以統計知識為主,有計劃有步驟地學習會計、經濟、法律、計算機等相關知識,培養出具有統計知識和現代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從而為醫院管理科學化夯實基礎。

        (四)開展統計分析,提供統計決策 醫院統計人員應根據平時所收集的統計資料,運用科學的方法,對統計資料進行科學整理,并結合醫院實際情況有步驟有計劃地進行統計分析,參與醫院決策:一是參與醫院各種計劃的制定和監督計劃執行情況,為管理者提供決策參考。如醫院各科的目標責任書(包括業務指標和經濟指標)的制定,依托于統計人員根據歷年各科的完成情況,比照其他同類醫院的定額,進行綜合比較,全面分析,以達到醫院的合理配置和最佳目標;二是進行專題研究,開展廣泛的調查分析,促進統計分析質量的科學性和實用性。為領導及時調整經營決策,合理利用和科學地安排醫院各項工作,提高醫療技術水平,滿足廣大患者的需要。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在线免费观看二区三区 | 香蕉亚洲欧洲在线一区 | 亚洲综合五月天国产AV | 日本久久综合视频 | 香蕉伊蕉伊中文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v亚洲日本在电影 亚洲片中文字幕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