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社會勞動教育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摘要:探討了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現狀與對策?;诟呗氃盒趧咏逃嬖诘膯栴},分析產生勞動教育問題的原因。論述了新時代高職院校加強勞動教育的作用,表現在有利于人才培養,有利于院校辦學。提出了新時代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提升對策:做好教育管理,拓展勞動教育途徑;優化課程設置,提升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勞動意識,發展學生勞動技能;完善評價機制,保障評價的科學性;建設勞動文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高職院校當前應充分認識勞動教育的作用,在結合院校特色、學生需求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提升勞動教育的新對策,提升勞動教育水平,提高學生的勞動能力及勞動意識。
關鍵詞:新時代;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現狀;對策
勞動是促進學生實現全面發展的關鍵途徑,現代教育非常重視勞動教育的作用。在教育體系的構建中,國家提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重要要求,為高職教育明確了發展方向。在職業院校中,應將全面貫徹落實發展德智體美勞這一教育方針,結合實訓實習使勞動教育得到強化,在教育教學中融入勞動精神,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能夠積極參加勞動。
1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現狀
1.1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
第一,部分高職院校對勞動教育不夠重視。受職業院校的特點所影響,各院校更重視職業教育,勞動教育大多流于表面和形式,無法滲入高職教育中,影響了勞動教育的教學效果[1]。第二,在勞動教育中,還存在教學實踐沒有落實的問題。部分院校雖然會進行一定的勞動教育,但院校并未針對勞動教育建設完善的教育體系、課程體系,導致勞動教育的開展效果不好,只能在專業教育、職業教育中稍作滲透。第三,學生缺乏良好的勞動素養。在新時代背景下,青少年的勞動意識偏弱,部分學生在學校中不能積極參與宿舍、班級等安排的勞動活動,學生的勞動主動性不足,必然使勞動教育的開展受到阻礙。
1.2產生勞動教育問題的原因
摘要:高職院校肩負著培養新時代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勞動教育有助于提升學生主動勞動意識,加深職業認同感,形成正確勞動價值觀和完善自我職業素養。對此,高職院校需要結合當前勞動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分析當前勞動教育弱化和淡化的主要影響因素,準確把握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有效著力點,積極探索推進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高職院校;勞動教育;教育載體;推進路徑
引言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把育人導向作為勞動教育的首要原則。在此之前教育部也發布了《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職業院校要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確保勞動教育有時間保證,并緊密結合實際,強化實踐環節,依托實習實訓強化勞動教育。同時全面推行課程思政,將勞動素養、工匠精神融入專業教育教學中,讓勞動教育在學校人才培養體系中“落地生根”[1]。在此背景下,高職院校需要認真分析形勢,了解開展勞動教育所面臨的現實困境,牢牢把握勞動教育的方向,不斷拓展勞動教育的路徑,全面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勞動素養。
一、當前高職院校勞動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學生對勞動教育認識不充分
當前部分高職學生對勞動教育理解不深入,認同度較低。通過對796名高職學生調研分析發現,在校期間參加過社區服務的學生占32.2%,56.6%的學生表示偶爾參加公益活動,甚至有11.2%的學生表示從來沒參加過,而認為勞動教育用處不大的還占27.4%??梢姶蟛糠指呗殞W生只能看到勞動教育等淺層次的表面內容,對于勞動品質、勞動價值等深層次內容的認識則相對片面。勞動教育是新時代學生實現個人夢想的重要途徑[2],但是很多學生認識不到勞動的生活價值和職業需要,也未能牢固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沒有領會到幸福生活與辛勤勞動、艱苦奮斗之間的關系,甚至很多學生本身就不熱愛勞動,對于一些工作環境差、經濟收入低、社會地位不高的勞動崗位抱有嚴重的抵觸情緒,更不要說對吃苦耐勞的優良作風進行傳承和發揚,這對于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相關項目的開展是非常不利的。
摘要:勞動教育研學旅行課程開發具有可行性,但存在對勞動教育形式認識不清、對勞動教育內涵把握不準、課程內容形式化、課程目標設計不恰當等困境。本文提出遵循勞動教育等相關政策,準確把握勞動教育內涵,滲透勞動教育內涵分類分層設計課程,以勞動素養指導課程設計等思路。本文以建寧縣為例,實踐探索滲透勞動精神與勞動技術開發生存體驗類研學旅行課程,滲透勞動“五育”功能開發軍事訓練、科學探究、革命傳統教育類研學旅行課程。
關鍵詞:勞動教育;研學旅行;課程;困境;實踐
勞動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是學生成長的必要途徑。[1]中小學校要充分利用當地特色資源,開發勞動實踐類拓展課程,要將勞動教育與研學實踐無縫對接。[2]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3]將勞動教育與研學旅行相結合,從個人發展看是增長見識、培養個人能力的良好方式,從區域發展看是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的良好途徑。[4]在研學旅行中精心設計富有特色的勞動課程項目,讓學生投身到不同類型的勞動中去,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真正實現“研”與“學”相輔。[5]在分析勞動教育研學旅行課程開發可行性、開發困境的基礎上,提出課程開發的思路,并以建寧縣為例開展實踐探索。
一、勞動教育研學旅行課程開發的可行性
1.勞動教育與研學旅行相互促進
勞動教育研學旅行課程開發有助于豐富研學旅行課程內容、拓展研學旅行市場份額、提高研學旅行認可度。隨著勞動教育被納入中小學國家課程方案、列為必修課,其為研學旅行行業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研學旅行因成為勞動教育的良好實踐載體而備受歡迎?!皠趧咏逃?研學旅行”能實現勞動教育和研學旅行雙必修,一舉兩得,有望達到相互促進的效果。
2.研學旅行基地(營地)提供豐富的勞動教育資源
摘要:新時代中學勞動教育是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抓手。文章簡述中學勞動教育的內涵,提出中學勞動教育的實施困境,分析造成困境的原因,探討中學勞動教育的實現路徑。要強化師資力量,提升教師專業水平,獨立開設勞動教育課程,開展多樣化的勞動教育實施方式,充分發揮勞動素養評價功能。
關鍵詞:新時代;中學勞動教育;內涵;路徑;核心素養
勞動教育對于當代中學生來說至關重要,實施勞動教育是開展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實施勞動教育也是培養高中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中學勞動教育發展至新時代,其育人功能逐漸增強,然而目前中學勞動教育實踐仍存在發展受阻的現實困境。本文通過明確新時代中學勞動教育的內涵,對新時代中學勞動教育的實現路徑進行探索
一、新時代中學勞動教育的內涵
1.從靜態到感知:勞動教育的新目標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變遷,勞動教育的目標也在不斷變化。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勞動教育的目標由最初的在勞動中進行教育到勞動服務于社會再到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勞動教育從靜態的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走向了致力于感知勞動精神、樹立勞動價值觀、培養勞動技能的道路。2020年7月9日教育部頒布了《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新時代中學勞動教育的核心目標是引導中學生樹立正確勞動觀念,弘揚勞動精神,培養勞動能力,傳承勞動品德,養成良好勞動習慣。要使中學生積極學習勞動理論知識,并對勞動充滿熱忱,對勞動工作者衷心敬佩,對他人的勞動成果精心維護,培養中學生基本的勞動技能,讓中學生在勞動實踐中感受勞動人民的偉大,養成勤儉節約的品德。
2.從孤島到整合:勞動教育的新內容
摘要:農村中小學勞動教育是培養數以萬計的優秀勞動者,為未來鄉村振興提供重要人才后備軍的基礎工程。通過調查發現,農村中小學勞動教育主要存在思想認識重視不夠、課程開設落實不力、條件保障配備不強、考核評價機制不全等現實困境。需要通過優化頂層設計、完善課程體系、增加教育投入、強化督導評價等路徑,促使黨和國家有關勞動教育的方針政策在農村中小學落到實處。
關鍵詞:勞動教育;農村中小學;現實困境;教學改革
廣大農村中小學如何從自身實際出發,認真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精神和教育部印發的《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要求,科學構建勞動教育體系、切實加強勞動教育實踐,培養數以萬計的優秀勞動者,為未來鄉村振興提供重要人才后備軍,是一個亟需進行調查研究和實踐探索的現實問題。筆者所在課題組借助現場調查形式,通過對邵陽縣本地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學校進行抽樣調查與個別訪談,深入了解農村中小學生在勞動價值、勞動態度、勞動精神和創新勞動等方面的認識與實踐現狀,全面掌握他們在學校教育、家庭環境以及社會生活中所接受的勞動教育情況。然后通過調查數據的統計分析,準確把握農村中小學勞動教育的現狀、問題及其原因,并為勞動教育在農村中小學的有效實施提出切實可行的實踐途徑。
1勞動教育在農村中小學實施中的現實困境
長期以來,廣大農村中小學結合自身實際,在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應看到,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時代的變化,農村中小學校的勞動教育已逐漸被淡化、弱化,農村中小學生中同樣存在不珍惜勞動成果、不想勞動、不會勞動的現象,個別學生甚至出現了輕視、鄙視勞動的傾向。通過調查發現,農村中小學勞動教育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困境。
1.1在思想認識上重視不夠。與過去相比,隨著農業生產技術的發展,廣大農民的勞動形式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實際生活中,農村學生參與勞動的機會也愈來愈少。個別訪談中,有不少老師和家長認為,在農村中小學沒有必要進行專門的勞動教育。有的認為相對于文化課程來說,勞動教育課程在升學招生和上級部門考核考評中沒有太多體現,抓了也白抓,效果不明顯;有的認為校內勞動與體罰的界限容易被混淆,應主要由家長在家庭生活中進行勞動教育;有的家長認為,農村留守兒童居多,他們只有認真學習,通過優秀成績走出農村到城市發展才是人生大事,勞動教育以后再搞也可以。各種各樣的思想觀點錯綜復雜,導致勞動教育在農村中小學中被普遍忽視。
1.2在課程開設上落實不力。毫無疑問,學校是對農村中小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的主陣地。但是調查發現,不少農村學校在課程開設方面都存在落實不力的問題,并沒有按教育部門的明確要求,開足勞動教育必修課時,也沒有安排集體勞動周(月)活動。究其原因,主要是很多學校本身師資不足,勞動技術這種“雜課”往往由其他科目教師甚至后勤人員兼任,造成勞動教育往往呈現過場化、淺表化。還有一些小學并沒有開設勞動教育課程,他們把定期開展的學校大掃除等同于勞動教育,也有不少學校的勞動教育是讓學生假日在家中完成的。有的農村學校雖然有自己的勞動實踐基地,但往往由教職員工來打理,并沒有讓學生去親歷勞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