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水資源現狀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近20年來,“水資源”名詞在我國廣泛流行,但對其內涵,卻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尚無公認的定論。但在國外,“水資源”很早就有不同的認識。
1894年,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設立了水資源處(陳家琦,1994),其主要業務范圍是對地表河川徑流和地下水的觀測。
1963年,英國通過了水資源法,在該法中將水資源定義為“具有足夠數量的可用水源”。 在《英國大百科全書》中,水資源被定義為“全部自然界任何形態的水,包括氣態水、液態水和固態水”。此定義被廣泛引用,這與英國大百科全書權威性有很大關系。
1965年,美國通過了水資源規劃法案,同時成立了water resources council(水資源理事會),此時水資源具有濃厚的行業內涵。
關鍵詞:水資源現狀;補償機制;市場調節;綜述
引言:水資源關乎國計民生,不僅僅是自然資源,更是戰略性資源。但是近年來,由于以犧牲環境而帶來的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水資源狀況不容樂觀,水質在持續下降,水污染狀況日趨嚴重。這不僅危害自然環境,也加劇了資源的短缺, 2012年1月我國了《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明確規定了水資源管理的“三條紅線”,全面開展水資源保護。
一.中國水資源及水保護的現狀
(一) 中國水資源的現狀
我國水資源特點如下:①降水量小。中國的年平均降水量約為6*1012 m3,平均降水深648毫米,小于世界平均降水深度798毫米和亞洲平均降水深度741毫米。②人均水資源量小。全國現人均水資源量只有2100m3,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28% ③區域分布不均衡,城市分布的水資源量呈現由東向西逐漸縮小,由南向北遞減的趨勢。南部地區占全國水資源總量的14%以上,而北部地區的水資源總量僅占全國的約80%。④明顯的季節性變化。由于季風氣候的影響,年內徑流量和降水量分布不均勻,夏多冬少的現象非常普遍。
1河流污染嚴重
隨著工業的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不斷擴大。在中國水資源量面臨嚴峻挑戰。目前,有1 / 3的工業廢水和9 / 10的污水未處理之前排入河流,湖泊和水庫。46.5%的河流被污染。目前全國工業和城市污水排放量每年可達445×108m3 不包括在縣和鄉鎮企業污水,約80%是不經處理直接排入水域,造成高水污染導致水環境惡化。在國家七個流域,太湖,黃河,淮河流域超過百分之七十的河流污染。海河流域的污染,松遼流域也相當嚴重,占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河流。
水的使用價值在不斷損失。根據七條主要河流和內河的110條重點河流的統計資料,符合《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一、二級標準的河流占到了32%,第Ⅲ類的比重為29%,IV、V類占比為39%。超過1/4的人口在中國的飲用水不符合衛生標準。
2地下水開采過度
由于水資源短缺,一些地方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維持工業和農業的正常運轉,導致地下水的嚴重開采。據統計,中國已形成區域地下水降落漏斗164,漏斗面積158000平方公里,其中礦區嚴重面積達67000平方公里。過度抽水造成海水對地下水的入侵,水污染等現象對水環境造成了嚴重危害。而對巖溶地下水過度開采引起的地面沉降、地裂縫等地質災害也給人類的正常生活造成了障礙。
3水土流失嚴重
此外,中國是一個世界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幾個國家之一。全國水土流失面積367萬平方公里,占全國國土面積的38%,每年有所記錄的土壤流失量50億噸。這不僅導致了土壤肥力的降低,而且導致了水資源生態結構的嚴重失衡,破壞了正常的水循環。同時,河流沖積物中含有的氮、磷等礦物質,是河流和湖泊等富營養化現象的主要污染源。
二,解決水資源問題的對策措施
嚴峻的水資源問題反映了中國在水資源管理方面的不足,而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的水資源管理一直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本文分析了水資源管理與發達國家保護的具體措施,在中國提供水資源管理現狀的管理經驗,提出了在中國水資源管理的改進建議。從發達國家利用市場經濟來調節水資源不難發現,水資源市場化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我們應該與時俱進,以最先進的方式保護水資源。
(1)補償機制的建立
資源管理問題主要是由于Y金短缺。日本采用水資源補償方式管理水資源。管理的最終目的是減少公共財產在經濟中的外部使用,因此建立補償制度可以籌集資金用于河道管理。其法律體系以“水資源開發促進法”為主導,主要包括《水資源開發促進法》、《工業水法》,《新水法》等水法和水資源生態效益補償的其他法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水資源生態效益補償體系。河道管理費原則由國家負擔,二級河道管理費原則上由各地州承擔。
我國于2008年2月28日出臺的《水污染防治法》第一次在財政轉移支付中明確表明要開展生態補償。這將為進一步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和制定實施措施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據。但與日本相比,在水資源補償方面,中國仍然缺乏綜合立法和專項立法。只有單項法律很難解決所有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中國缺乏相應的評價標準和補償機制。沒有統一協調的管理制度。因此,中國可以從日本的管理風格的學習,明確管理費的收取和使用,利用補償機制提高流域管理基金。
(2)建立水資源保護市場經濟機制
為了更加合理地管理水資源,美國水利工程的投資來源日趨多樣化。通過借鑒美國的經驗,建議在我國建立一些試點地區,逐步實現水權管理。最后在我國建立水銀行機制合理管理水資源。
(3)建立以流域為單位水資源管理機構
大江大河流域作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非常有必要進行統一的水資源管理。法國共有六大流域, 其主要流域管理機構為水議會與流域水管理局。水議會是流域水資源管理的最高決策機構, 它由三部分構成,代表國家利益的政府官員和專家代表、地方行政當局的代表、企業與農民利益的用戶代表,各占 1/3。 流域委員會負責審議和批準流域水管理局董事會提交的年度工作計劃及其他計劃。 經流域委員會通過的行動計劃和政策綱要必須得到執行。流域水管理局是一個獨立于地區和其他行政轄區的流域性公共管理機構。在管理權限和財務方面完全自治, 同時在流域內還必須執行流域委員會的指令。同理,我國有七大流域,也可以建立相應的水資源管理機構,對流域進行協調管理。
(4)建立有效的公眾參與制度
國外發達國家的流域管理都是在公眾參與的前提下建立實施的,如澳大利亞的全流域管理模式,荷蘭的理事會模式,法國的水務局模式等。他們都專門設有宣傳的部門,主要負責宣傳水資源保護相關知識,進而提高公眾參與意識。讓公眾主動,自覺地參與水資源保護與恢復行動在此基礎上,這些模式都有十分完善的監督協調機構,并明確執行機構和監管機構和的具體職責。因此,我國也可以賦予相關單位權力,通過各種途徑, 開展關于水法律意識,水憂患意識的宣傳教育,,建立健全監督機制,做到人人節水護水。
參考文獻:
[1]王媛,盛連喜等,中國水資源現狀分析與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J]2008,19(3):10-13
[2]張利平,夏軍,胡志芳,中國資源狀況與水資源安全問題分析.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J]2009,18(2):116-119
[3]譚梅蘭.談如何提高水利管理水平[J].科技創新與應用, 2013(06):23.
[4] 吳維,吳明,鄭賢來,張詩洋.論中國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與利用[J].農村經濟與科技,2009,227(8):3-4.
摘要從氣溫、降水量、蒸發量、地下水位等方面分析了突泉縣氣候變化規律,闡述了突泉縣水資源概況,提出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的措施,以減少經濟社會發展對水量的需求,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
關鍵詞水資源現狀;節水措施;內蒙古突泉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用水量成倍增加,而氣候變暖導致蒸發量增加,降水量減少,致使水資源匱乏的狀況變得愈來愈嚴重,合理用水保護地下水資源已成為當前重中之重。
1氣候變化規律
1.1氣溫
以10年為1個周期,分析突泉縣氣溫的變化規律。1961~1970年年平均氣溫為4.8℃,1971~1980年年平均氣溫為5.0℃,1981~1990年年平均氣溫為5.4℃,1991~2000年年平均氣溫為5.7℃,2001~2009年年平均氣溫為6.1℃。20世紀80年代起升溫速度加快,尤其是2007年年平均氣溫高達7.5℃,目前是建站以來氣溫最高時期。年平均氣溫每10年上升0.2~0.4℃。
1.2降水量
降水量是突泉縣水資源主要來源之一。據30年(1971~2000年)資料可知,突泉縣年平均降水量為415.0mm。1961~2009年的降水量以10年為1個周期,年降水量變化不是十分明顯,但近20年來出現大旱大澇現象非常頻繁,同時降水的時空分布極不均勻。1991年、1993年、1998年降水量都在600mm以上,1995年、1997年、2004年、2006年、2009年降水量只有約200mm,尤其2009年7月降水量只有24.3 mm,是建站以來的最小值,這種時空分布極易形成氣象災害,旱災和局地洪澇發生次數明顯增多。
1.3蒸發量
據30年資料可知,突泉縣年蒸發量為1 950.1mm,為降水量415.0mm的4.7倍。采用降水量減去同期蒸發量[1]的方法,從水分平衡的角度來分析突泉縣水分盈虧狀況,差值為正,表示水分為盈,反之為虧。突泉縣歷年降水量415.0 mm與蒸發量1 950.1mm的差值為-1 535.1mm,年蒸發量遠遠大于降水量,一年四季均處在虧缺狀態,其中春季虧缺最為嚴重。進入2000年以來,氣溫明顯偏高,降水量偏少,蒸發量增加,使水分虧缺嚴重。
1.4地下水位
從改革開放以后,農民實行,為了各自的利益,挖井取水,盲目爭奪地下水資源。礦山為了經濟效益,擴大生產規模,無節制地利用地下水資源,使地下水位埋深由20世紀80年初的4.09m下降至5.19m(2009年底水利局公布的數據)。
2水資源情況
突泉縣境內較大的河流有5條,即蛟流河、大額木特河、小額木特河、他克吐河、水泉旱河;人均占有水資源量1 267 m3,地下水總儲量為40 700萬m3,可利用水資源總量39 266萬m3,地下水可開采量為15 398萬m3,多年平均徑流量11 200萬m3,多年地下水位深度(指的是埋深)5.19m,工業用水2 831萬m3,農業用水18 309萬m3,生活用水736萬m3,其他用水127萬m3(各用水量為2009年底水利局公布的數據)。
3節水措施
突泉縣是農業大縣,全縣有耕作面積18萬hm2,水澆田5.33萬hm2。從2009年水利局公布的工業用水、農業用水、生活用水和其他用水數據可知,農業用水量最多,因此推廣節水灌溉非常必要。
3.1噴灌技術
噴灌是利用專門的設備把水加壓[2],或利用水的自然落差將有壓水送到灌溉地段,通過噴灌器噴射到空中形成水滴,像下雨一樣噴灑到作物上和田間的灌水方法。此方法可人為控制灌水量,對作物進行適時適量灌溉。不產生地表徑流和深層滲漏,與地面灌溉相比可節水30%~50%,增產20%~30%,而且灌溉均勻、質量高,有利于作物生長發育、減少占地,能擴大播種面積10%~30%。并且能夠調節田間小氣候,提高農產品質以及對某些作物病蟲害起防治作用,有利于實現噴灌機械化、自動化。
以大型噴灌和半移動式噴灌為例:低壓管灌種植玉米用水2 700~4 200m3/hm2,用大型噴灌用水1 650~2 400m3/hm2,節水1 050~1 800m3/hm2,且增產1 200~7 500kg/hm2,純增收2 400~7 500元/hm2;用半移動式噴灌用水1 800~2 700m3/hm2,節水900~1 800m3/hm2,增產600~4 500kg/hm2,純增收1 200~3 900元/hm2。由此可見,無論是大型噴灌還是半移動式噴灌都比傳統的低壓管灌要節水,并且增收。如果全縣水澆全部使用半移動式噴灌灌溉,按下限計算可節約用水5 600萬m3。
3.2微灌技術
微灌技術是一種新型的節水灌溉技術,包括滴灌、微噴灌、脈沖微噴灌、滲灌等。滴灌是將輸水管中的有壓水流通過消能滴頭[3]。以水滴的形式,一滴一滴地滴入土壤的灌溉方法。滴灌的效果與地面灌溉或噴灌不同,只是濕潤作物根系附近的局部土壤。常用于果樹灌溉,其灌水所濕潤土壤面積的濕潤比只有15%~30%。因此,滴灌非常省水。由于滴灌是緩慢給水,灌水流量小,管內水的工作壓力和摩擦損失都小,所以其能耗很低、均勻度較高。
3.3地面灌溉田間節水技術
傳統的地面灌溉方法(如畦灌、溝灌、塊灌、漫灌),灌溉效率較低,灌水不均勻,造成嚴重的深層滲漏和無效排水。突泉縣推行的節水措施有:在地勢平坦的土地上,大畦改小畦、長溝改短溝、平整土地,實行田園化建設,每次灌水量可控制在11 250m3/hm2以內,棉花、玉米、高粱等中耕作物可采用溝灌和隔溝灌。改進溝畦技術簡單易于操作,只需一定的勞動力投入,可在我國廣泛推廣應用。
4結語
近些年氣溫逐漸升高,降水量明顯減少,蒸發量增加,地下水位下降。氣溫升高使降水量減少蒸發量增加,降水量減少蒸發量增加又迫使氣溫升高,因此高溫-少雨、少雨-高溫已形成惡性循環。突泉縣是農業大縣,每年的4~9月是農業用水的高峰,搞好農業節水是保證突泉縣水資源持續開發利用的重點,應合理利用現有水資源,在全縣內大范圍推廣節水灌溉,保護地下水資源[4]。
5參考文獻
[1] 程維新,胡朝炳,張興權.農業蒸發與作物耗水量研究[M].北京:氣象出版社,1994.
[2] 姜開鵬.節水灌溉工程實用手冊[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5.
中國的水貧窮到什么地步呢?聯合國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全球現有12億人面臨中度到高度缺水的壓力,80個國家水源不足,20億人的飲水得不到保證。預計到2025年,形勢將會進一步惡化,缺水人口將達到28億~33億。世界銀行的官員預測,在未來的5年內“水將像石油一樣在全世界運轉”。
我國屬于缺水國之列,人均淡水資源僅為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中國已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資源13個貧水國家之一。而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資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資源只有南方水資源的1/4。據統計,全國600多個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為嚴重。目前我國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為主,或者兩種水源混合使用,有些城市因地下水過度開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幾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數十公里。由于工業廢水的肆意排放,導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
專家們警告:“20年后中國將找不到可飲用的水資源”。美國民間有影響的智囊機構———世界觀察研究所發表的一份報告中稱:“由于中國城市地區和工業地區對水需求量迅速增大,中國將長期陷入缺水狀況。”中國的黃河在過去的10多年年年斷流,其中1997年斷流226天。流經中國一些人口稠密集地區的淮河去年也斷流了90天。根據衛星拍攝的照片,數百個湖泊正在干涸,一些地方性的河流也在消失。目前全國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嚴重缺水的有108個。其中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為全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1/13,連一些干旱的阿拉伯國家都不如。
關鍵字:水資源;現狀;應對方案
水資源是人類生產生活的最關鍵資源,可是如今,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水體污染嚴重,水資源的保護和水污染的治理成為現代社會最關注的問題,我國現在水資源的現狀大體表現為水資源短缺、水污染嚴重 、水土流失嚴重 、水價嚴重偏低、水資源浪費嚴重等。
1 我國水資源基本現狀
1.1 水資源短缺
我國水資源總量雖比較可觀,但人均占有量少,整體來看,仍然是嚴重的干旱缺水國家。我國目前的水資源人均可利用水資源量為900立方米,相對于總量約為2.8x1012立方米,約占全球水資源的6%淡水總量來說,的確是非常少的,與其他大國相比,我們仍是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業、工業等各個物質生產部門及基礎單位對水資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這就給本就不多的水資源更蒙上一層陰影,而且,隨著我國水利建設和誰能開發利用的范圍和深度不斷加大,開發的難度也在不斷的提升,全國實際可利用水資源量已接近合理利用水量上限,在很難改變擁有量的現狀情況下,要充分利用水資源,節約用水,從而緩解資源短缺的影響。
1.2 水資源供需矛盾仍十分突出
在水資源量短缺的基礎上,很容易引發供需平衡矛盾問題。一方面,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對水量的需求也持續增長;另一方面,一些容易被開發的水資源大部分已經開發完成,開發新水源的難度將越來越大,開發成本也越來越高,同時水利工程對移民安置以及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的處理等問題也越來越困難,致使供水工程建設受到越來越多因素的限制,進而導致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
1.3 水資源時間和空間上分布不均勻
總體來說,我國水資源南方比北方多,夏季比冬季充沛,而且隨著環境的不斷惡化,這樣的差別還在不斷的加大。這個現狀不僅制約了有限水資源的可利用性,而且也給開發利用帶來很多不便。夏季時,大部分地區降水集中,河水上漲速度快,容易造成洪澇災害,不僅會危及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而且,大量寶貴的淡水資源白白流入大海得不到充分利用;冬春季則降水少,大部分河流進入枯水期,北方的一些河流甚至干涸見底,會造成嚴重的干旱缺水,也給國民經濟的發展帶來許多不確定性,我國水資源南多北少,南方水資源占全國的80%以上,北方僅占20%不到,特別是華北和西北地區,缺水最為嚴重。
1.4 水體污染嚴重
雖然人們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意識在不斷的增強,但我國現在的水質情況仍不容樂觀,大量的工業廢水、生活污水、農業廢水等仍然在源源不斷的排入河流,有些甚至已經危及到地下水源,例如山東濰坊,利用深水井將工業廢水灌入地下,給我們最后一點純凈度呃水源以沉重的打擊,而且,水體污染有從支流向干流、從城市向農村、從內陸向海域延伸的趨勢,這些不僅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的問題,而且也直接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健康和社會的穩定與發展。
1.5 洪澇災害及水土流失仍十分頻繁
近幾年,隨著水利工程的不斷建設,我國基本已形成防洪、排澇、灌溉、供水。發電等工程體系,洪澇災害雖有所改善,但仍然十分嚴重,危害之大,破壞之大仍是人們對水控制過程的一大難題,而且,隨著今年城鄉建設的不斷進步,城市洪澇災害成為了熱議問題。而且,暴雨引發的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問題也十分突出,嚴重的水土流失導致了土地退化、沙漠化和生態惡化,引發河道淤積堵塞,從而進一步擴大了洪澇災害的影響,是其進入惡性循環狀態。
2 應對方案
2.1 應對水資源短缺問題
針對我國出現的各類水資源短缺現象,我們可以從兩方面出發,一是提高本地水資源的利用程度和利用率,二是從水資源豐富的地區調用外水來滿足本地區的需要。例如,對于農業生產,我們可以大力發展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對于工業生產,我們可以提高生產工藝和設備、促進廢污水的技術研究,而且,可以協調各用水部門關系,增強有限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同時我們還可以通過各種調水工程進行水資源的相互補給和最優調配,例如南水北調、引灤入津、引灤入唐等調水工程。
2.2 加強水資源保護
這是一項長久,而且需要全民參加的措施。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重點要保護好與人民生活和重要生產密切相關的飲用水源,合理劃定生活飲用水源保護區并嚴格管理。并加強流域機構水污染防治工作和河道排污口管理,對各個生產部門的污染物排放實行總量控制制度,堅決貫徹"誰污染、誰承擔責任,誰受損,誰得補償"的保護原則,從源頭抓起,從過程抓起。要加強面上的生態綜合治理,搞好水土保持。
2.3 其他應對方案
加強水資源統一管理,要繼續不斷深化取水許可制度,健全水資源管理和保護制度,增強人們節水保水的觀念,逐步推行水資源開發利用評價制度,同時還要加強對地下水管理,建立并完善地下水監測系統,建立相應的干旱期水資源應急響應預案,并結合取水規模和方式,計劃用水途徑并予以監督實施,還要不斷依靠科技進步,縮小我國在治水和水利開發上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思想,結合我國的國情,因地制宜地積極研究、開發、推廣水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管理設備和技術,努力趕上國際先進水平。
3 結語
在進行水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我們必須充分深刻的認識我國水資源的現狀,研究解決方案,在開發過程中不斷優化,尋求新的解決途徑,不斷為我國的水資源開發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左其亭.水文學及水資源
[2] 彭玉懷,楊兆軍,王少龍. 用于規劃目的的水資源評價方法討論[J]. 安徽地質. 2000(02)
關鍵詞水資源;現狀;綜合利用措施;遼寧省
遼寧省地處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境內主要江河有遼河、渾河、太子河、大遼河、繞陽河、大凌河和鴨綠江。全省水資源總量(點降水形成的地表、地下產水量,即地表徑流量與降水入滲補給量之和)多年平均值342億m3,人均占有水資源總量僅為全國的1/3,是北方嚴重缺水省份之一。全年降雨分布不均。降雨在空間上呈東部多、西部少的特點,因此遼寧省的水資源開發利用是一個嚴峻的課題。
1遼寧省水資源現狀
建國后隨著大伙房水庫的建成,遼寧省境內相繼建成25座大型水庫,總興利庫容達83億m3(其中省屬水庫興利庫容60.52億m3,占72.9%),主要流域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以省屬水庫為龍頭的供水體系,在遼寧省的經濟建設中做出了極大貢獻。
1.1中西部水資源現狀
目前水資源的缺乏是遼寧省中部城市持續發展的一個關鍵性的因素。利用遼寧東部山區降雨量大、水資源豐富的特點,遼寧省實施了東水西調的大伙房水庫引水工程,以保證大中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目前一期工程已經完工,二期工程也將完工。工程能夠在一段時期內緩解遼寧省中部城市群供水緊張局勢。而地處遼西的錦州、朝陽、阜新幾座城市多年平均降雨量分別為563、482、481 mm,受水資源缺乏的困擾更為嚴重。各大中城市都有長期穩定的可靠水源是遼寧中西部地區經濟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利用工程措施將其他地區豐富的水資源調配到遼西,將會給遼寧省整個經濟結構帶來改變,為遼西人民帶來福祉。
1.2沿海地區水資源狀況
大連是遼寧省淡水資源最為貧乏的城市,引碧入連、引黃入連是大連幾代人的不懈努力的成果。但從大連市發展的趨勢衡量,仍不能滿足其未來的需求。因此,要變換思維方式,大連淡水缺,但海水不缺。目前,我國的海水淡化和綜合利用的技術難關已完全攻克,并且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已有成功的先例。據2008年《遼寧省水資源公報》顯示,全省海水淡化量僅300萬m3,如果遼寧省能夠在海水利用量上有大的突破,必將緩解沿海城市供水緊張的局面,促進遼寧省五點一線經濟帶的快速發展。
1.3污水治理現狀
由于污水治理工作嚴重滯后,有相當數量的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致使遼寧省境內的幾條主要河流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除遼河在流入遼寧之前受到嚴重污染外,其他河流大都是在流經遼寧省一些中等以上城市時受到的污染。污水如果直接排放到河里,不但造成二次污染,破壞生態環境,而且造成水資源的大量浪費。根據2008年《遼寧省水資源公報》統計,2008年全省入河(海)排污口廢污水排放總量為24.5億t,其中入河廢污水排放量為18.9億t,直接入海廢污水排放量為5.6億t。2008年全省入河(海)污染物排放總量為96.7萬t,其中入河污染物排放量為82.8萬t,直接入海污染物排放量為13.9萬t。主要入河污染物量為:化學需氧量29.0萬t,生化需氧量8.4萬t,氨氮2.9萬t,懸浮物31.9萬t,其他10.8萬t。2008年對全省30條河流的58個河段水質進行了監測,依據《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進行分析評價。全省枯水期評價河長為2 356.1 km,評價情況如下:Ⅰ類河長20.0 km,占0.8%;Ⅱ類河長645.5 km,占27.4%;Ⅲ類河長241.6 km,占10.3%;Ⅳ類河長239.0 km,占10.1%;Ⅴ類河長77.0 km,占3.3%;劣Ⅴ類河長1 133.0 km,占48.1%。全省豐水期評價河長為2 396.1 km,評價情況如下:Ⅰ類河長130.0 km,占5.4%;Ⅱ類河長469.0 km,占19.6%;Ⅲ類河長406.1 km,占16.9%;Ⅳ類河長610.0 km,占25.5%;Ⅴ類河長307.0 km,占12.8%;劣Ⅴ類河長474.0 km,占19.8%。
2水資源綜合利用措施
2.1污水治理利用
近年來,遼寧省在污水排放治理上投入相當大,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從上述數據分析,形勢不容樂觀。一是遼寧省目前各城市污水處理能力相對于排放量明顯不足,應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縣城的污水排放量已不容忽視,而污水處理的能力還沒有跟上發展的步伐。二是政府部門要積極創造條件,提倡一些在技術條件上允許的企業盡量采用循環用水;在城市新建小區實行飲用水和生活用水分流供給的辦法,優水優用,分質供水[1-2];老城區逐步進行改造,在條件成熟時也實行分質供水。僅后2項措施如能在全省14個中等以上城市全面推行,按每人少用30 L/d優質水計算,每年節約的優質水就相當于2座平均年調節能力為3~5億m3的大型水庫的供水量。
2.2以調整水價為杠桿,實現全民節水
水費應該從取水、引水、自來水處理、自來水輸送、污水收集、污水處理或再生利用的全部費用。水價改革應有利于節水,鼓勵利用處理后的中水,還必須能促進現有供水企業的自身改革。遼寧省應借鑒華北地區天津等省、市有關做(下轉第347頁)
(上接第345頁)
法,在全省中等以上城市首先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轉變人們的用水觀念,增加全民節水意識,提倡一水多用,注意節約每一滴水[3]。二是嚴格實行計劃用水管理,根據各城市不同情況制定用水定額,對超定額用水的實行加倍收費辦法,取締非法洗車等水源浪費嚴重的行業。三是運用經濟杠桿,合理規范水價。四是啟動污水再利用工程、工業循環水技術,使遼寧省走上科學節水路。
2.3 加大水土保持力度,發展節水灌溉的高效農業
一是加強水土保持。遼寧省水土流失也比較嚴重,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全省水土保持從單一分散治理轉向小流域綜合治理,從片面注重社會效益向社會、生態、經濟綜合效益發展轉變,截至目前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已超過500萬hm2。但全省尚有幾百萬公頃水土流失地區需要治理,尤其以遼西地區較為嚴重,必須加快水土保持速度。在工程治理的同時,要大量增加涵養林的面積,利用植物根部攔蓄一部分地表降水,同時減少蒸發量[4]。二是發展節水灌溉農業,合理利用水資源。目前遼寧省有近110處大中灌區,有效灌溉面積140 hm2,實際灌溉面積近130萬hm2。這100余處大中灌區建成于不同的年代,部分工程損壞比較嚴重。有的工程由于建設年代的技術水平有限,設計不合理,浪費水源比較嚴重,必須加以修繕改進,使有限的水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應大力推廣噴灌、滴灌、微灌等農業節水的有效途徑。三是實行農業用水定額管理,適當的提高農業用水價格。目前農業用水價格過低,農業供水定額不健全,為充分利用水資源,促使農業用水科學化、合理化,應該實行農業用水定額管理,適當提高農業用水價格。
3參考文獻
[1] 白福林.對水資源應有強烈的憂患意識[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3(6):37.
[2] 阿妮婭.進一步推動水資源綜合管理[J].中國水利,2009(20):19.
關鍵詞:鄭州市;水資源污染;生活用水;水資源現狀;污染防治
一、 鄭州市地理位置及水資源分布
鄭州位于東經112°42′-114°14′ ,北緯34°16′-34°58′,總面積約為7446.2平方公里,山地面積約2377平方公里,水面面積約11.4平方公里。隨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實施,鄭州市生態水系工程水域面積將會不斷增加。鄭州市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晴朗日照長 ,冬季寒冷少雨。
鄭州境內的河流分屬于黃河和淮河兩大水系,共有大小河流124條,黃河是鄭州市主要的生活用水水源地,黃河水從邙山干渠流入西流湖,經過柿園水廠的提灌站,將水提升至尖崗水庫。鄭州市屬于半濕潤地帶,年平均降雨量為635.6mm,折合水體為47.33億m3。鄭州市按流域分為6個流域水資源四級分區。其中淮河流域3個區,黃河流域3個區,分別為沙潁河平原區、沙潁河山區、渦河區、伊洛河區、小浪底-花園口干流區和花園口以下干流區[1]。
二、鄭州市水資源現狀
1、水資源使用情況
鄭州市水資源的用途主要有:
⑴、農業灌溉用水。農業灌溉用水主要受降水量多少和降水量年內分配影響。它占農村供水量的90%左右,占總供水量的55%。年平均供水定額在380.5 m3/畝?年。
⑵、農村生活用水。農村生活用水年均0.83億m3,主要反映人畜數量增加和農村生活條件的變化。它占農村總供水量10%左右,占總供水量的6%。
⑶、工業用水。工業用水量年均4.41億m3,占城鎮供水量的72%,占總供水量的27%。按工業產價計算,每萬元產值平均需水94.6 m3,呈逐年下降趨勢。
⑷、城鎮生活用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數量的增加,城鎮生活用水呈增長趨勢,年均供水量1.71億m3,占城鎮供水量的28%,占總供水量的12%。年平均供水定額為91 m3/人[2]。
2、水資源開發利用情況
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⑴、淺層地下水開發利用。鄭州市平水年淺層地下水資源量為6.52億m3,允許開采量為4.60億m3。偏枯年淺層地下水資源量為5.65億m3,允許開采量為3.95億m3。
⑵、超深層地下水(地熱水)開發利用。鄭州市屬沉降隆起區,有利于地下熱水聚集,當含水層埋深超過800米時,單井出水量0.2~4.5 m3/小時,水溫40℃~52℃,鍶和偏硅酸含量較高,為珍貴的地熱礦泉水資源。據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對鄭州市五區2000年調查分析,其允許開采量為130.75萬m3[3]。
二、鄭州市面臨的主要水問題
通過對鄭州市水資源分布及開發利用情況進行分析得出,鄭州市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勻。目前環境污染、煤礦開采以及地下水超采對鄭州市飲水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威脅。鄭州市正面臨著各種水問題,主要表現在:①生活和工業污水的隨意排放造成的污染;②自然條件差,并且水資源浪費現象嚴重,加劇了供需矛盾;③地下水源的無序開采,導致地下水儲量減少,飲水質量下降;④水資源管理制度欠缺,輸水、排水系統不夠完善 。
三、鄭州市水問題根源
造成鄭州市水問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三個:
⑴、人口增長速度過快以及社會的飛速發展,使水資源利用量增加,同時也造成了嚴重的浪費,加劇了水資源的供需矛盾。截止到2010年,鄭州市人口數量已達到1082萬人,平均年供水額僅為91 m3/人。與全國人均水資源約2300 m3相比,相差甚遠[4],屬于水資源極度缺乏區。
⑵、工業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入河道內,造成了水體污染。某些企業和民眾為了方便和減少花費,就將生活和生產過程中的污水不加以處理直接排放,這部分污水中可能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質,既對水資源造成了污染,又有可能引起河道及其兩側生態環境的破壞,給國家和社會帶來極大的損失[5]。
⑶、由于水資源的污染以及地下水的不合理的開發利用,導致水體凈化能力降低,引起水資源短缺。生活中由于地表水被污染,一些企業和個人就開采深層地下水,但因開采過度,造成了地下水位下降,取水更加困難。使得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循環遭到破壞,導致水體凈化能力降低。
四、水問題解決措施及建議
⑴、盡快修改《水污染防治法》等相關法律
水是人類以及自然界其他生物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作為水利部門,要明確自己的職責以及權利。不僅要保障水資源的供給,也要保障水資源的質量。要對水資源進行實時監測,對被污染地區要積極治理,以防止水體質量的下降。因此要修改相關法律以明確水利部門的管理權限。
⑵、加強流域水資源保護機構的管理,切實有效地保護好水資源
由于鄭州市用水效率較低,所以必須要加強相關部門的管理,強化其職能。即要水利部門能切實高效的完成相關工作,對污染進行監督、檢查;調查處理重大水污染事故;協調解決省際間水污染糾紛;統籌考慮流域水污染防治等。
⑶、對生活及工業污水處理后再排放,循環利用水資源
對生活中的一些污水,如果不含有毒、有害物質,可以用來沖廁所等。對于那些可能會帶來重大污染的企業,國家可以讓其關閉或為其提供污水處理技術及設備等,使他們能自覺的處理污水以減少對河道內水資源的污染,以及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等。
⑷、尋求新的方法來獲取干凈的水資源
在生活中我們可以采用一些技術手段回收、凈化雨水及污水等,以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對于那些缺水地區,我們同樣可以利用科學技術方法將水從水量較豐富的地區調配過去,以彌補水資源在時空以及地區上分布不均衡,從而減少水資源短缺帶來的負面影響。
五、結語
人口的不斷增加及城市化的加快給鄭州市水資源的供應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使得我們正面臨著日益嚴峻的水資源短缺問題。而本文通過對鄭州市水資源現狀進行調查研究,提出了一些解決水資源問題的措施和建議。但鄭州市的水問題最終還是要靠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才能得到改善和解決的。我們要認清形勢,了解水資源短缺帶來的影響,增強個人節省和環保意識,減少污染,保護生態環境,以期能構建一個更加和諧的水環境。(作者單位:鄭州大學水利與環境學院)
參考文獻:
[1] 李軍校.鄭州市水資源狀況及保護對策[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09(08).
[2] 陳玲.淺談鄭州市水資源狀況與城市發展[J],河南水利,2004(02).
[3] 李紅斌.關注鄭州市地下水[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06(07).
關鍵詞:陽谷縣 水資源 開發利用
陽谷縣地處山東西部,江北水城聊城市南端,黃河北岸,是武松打虎的故鄉。總面積1065平方公里,耕地67111公頃,是全國千億斤糧食和山東省糧食生產“十連增”先進縣、小農水建設重點縣和高效節水灌溉試點縣。縣域分屬黃河、海河兩大水系。黃河流經縣域3公里,境內有趙王河、小運河、金線河等河流縱橫交織。近年,黃河、海河及境內河渠流域水量嚴重不足,受歷史黃河沖積形成地形地貌等自然條件的影響,水資源分布極不均勻,直接制約工農業生產和經濟發展。因此,調研水資源開發利用,探討發展措施十分重要。
全縣水資源自然概況
1、自然降雨及河渠徑流量
陽谷縣屬于暖溫帶半干旱大陸性氣候,多年平均降雨量712mm,降雨和河渠徑流量地域分布極不均勻。西南部區域水多地少,多年平均降水量達800mm,逐步向東北水少地多區域遞減,僅為500mm。降雨中心多在黃河北岸區域和大中型水庫、沉沙池附近。年度分布也不均勻,降雨量最多年達1247.5mm(1966年),而干旱年(2006年)僅369mm。年度降雨量最大與最小值的比為3.4,年內降水量多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73%;多年平均降水量折合年均降水總量138750萬m3,多年平均徑流深285.6mm,徑流總量16985萬m3,年徑流量最大與最小值之比為8.5。
2、地表水資源
縣境內地表水源主要有黃河、海河、徒駭河、小運河、金線河等攔蓄引水源和大、中、小水庫。多年來隨著上游地區用水量不斷增加,黃河水限引時間不斷延長,受小浪底水源調控運行,多年調水調沙。河床降低,黃河水徑流量明顯減少,引黃渠首閘前黃河水位日漸明顯降低,水量較小。其它河流常出現可供水資源嚴重不足。地表水平均年水資源總量為33349萬m3。
3、地下水資源
全縣現有新打機井和配套機井共943眼,含水砂層厚度20m左右,地下水礦化度一般小于2g/L,水質適宜農業灌溉和城鄉生產生活用水,單井出水量為40-60m3/h。由于近年工農業、造紙業、農產品加工、養殖業等用水量逐漸增加,地下水超標采用,導致水位下降。干旱季節部分機井水量明顯減少,單井出水量在30m3以下,有時甚至抽不出水。地下水年均水資源總量170022萬m3。
4、其它水資源
2010年-2013年,陽谷縣投資1.02億元。其中國家財政資金4700萬元,省級財政1700萬元,市級財政350萬元,縣級財政2161萬元,農民投勞折資1193萬元,新建提水灌溉泵站36座和配套變頻供水設備36臺套,新挖、疏浚河渠105.592公里,配套橋涵閘渠系建筑物27座,建成鋪設UPVC管道687.96公里,建成高效節水灌溉面積涉及七個鄉鎮19.25萬畝。隨著國家南水北調工程在陽谷段的修建,進一步攔蓄河渠上游段的洪水,年均增加可利用水資源4000萬m3。
目前全縣共建成污水處理廠5處,日處理污水能力18.6萬m3。另有企業自建污水、廢水處理廠,日處理污水約8萬m3,中水日排施量24萬噸左右,企業直接利用每日3萬m3,排入河道用于灌溉約2.6萬m3/d,直接排放中水14.5萬m3/d。
全縣現狀供需水資源分析
1、現狀供水分析
據各水文站、雨量站歷年觀測的降水量、蒸發量、徑流量和各流域多年水文調查資料分析計算,按50%、75%、95%的保證率,全縣現狀地表攔蓄水工程,引提水工程,雨水可供水量分別為27452萬m3、15551萬m3、9280萬m3,多年平均為33349萬m3。按上述保證率,地下水可利用量分別為16160萬m3、14079萬m3、8720萬m3,多年平均為17022萬m3。按地表、地下各項合計,按50%、75%、95%的保證率,全縣可供水總量分別為40415萬m3、26808萬m3、16240萬m3,多年平均為47122萬m3。另有污水處理回收利用量5.6萬m3,雨水、洪水利用2萬m3。
2、現狀需水分析
目前全縣年實際用水量29861萬m3。其中農業灌溉需水量19082萬m3,占64%;林、牧、漁業需水1005萬m3,占3.3%;城鎮工業需水3789萬m3,占12.7%;農村工業用水1900萬m3,占6.4%;城鎮生活用水800萬m3,占2.00%;農村生活用水1940萬m3,占6.5%;生態環境用水1345萬m3,占4.5%;城市生活用水4174萬m3,占14%。年總需水量為34035萬m3。
根據現狀,年國民經濟各部門經濟指標和用水定額預算,平衡分析結果顯示:P=50%時,缺水3580萬m3,缺水率為10.7%;P=75%時,缺水8649萬m3,缺水率為24.7%;P=95%時,缺水18024萬m3,缺水率為46.3%。
水資源開發利用措施
1、強化節約用水管理機制
陽谷縣農業灌溉用水占總水資源量的64%,應因地制宜,設計推廣小畦灌溉,管道節水灌溉,大田噴灌技術,大棚蔬菜瓜果滴灌技術。廢棄傳統的“農田大水漫灌”方式,改革創新灌溉制度和科學合理的節水耕作方法,減少單位面積用水定額。加強河、渠、溝的襯砌率及工程質量,防止水渠滲漏跑水造成的水資源大量損失。宣傳教育群眾提高節水意識。林牧漁業,城鄉工企業、群眾生活及生態環境等用水,要大力開發推廣使用節水設施和器具。新建、擴建的公共和民用的大型建筑,要設中水處理系統。改造城鄉供水管網,防止管損。
改造和建設農田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組建鄉鎮、村級用水戶協會,制定切實可行的節約用水規章制度等,全縣可節水1059萬m3。
城市和工業用水,要結合缺水情況,由物價、審計、水務部門合理提高水價,如北京近幾年大幅提升城市綜合水價超過5元一方,促進了節水和中水利用。
水是生命的資源,水是農業的命脈,水利工程是現代工農業和其它行業的重要基礎設施。近年陽谷縣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城鄉生產生活用水,水污染防治、防洪排澇、水電、水土保持、環境等方面用水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要保障用水,就必須強化節水管理機制,在城鄉水利規劃時做好水資源配置,分配水量水權;完善市場運行,加強區域性水利管理,提高水利用效率;還要研究增加水資源和洪水、污水、廢水、云水(雨水或人工增雨)資源化開發力度,提高節水效益,解決水資源不足等問題。
2、加強治污節水措施
全縣水污染主要有大型電纜廠、銅冶煉廠、造紙廠、化工廠等工業、企業和城鎮居民生產生活廢水、垃圾污染、廢棄物污染等。應實行開源節流防污并舉的措施節水治污,嚴格監督排放標準,增加再生水利用,實現節水和中水利用。按照“誰污染、誰治理、誰付費”的原則,收取污水處理費的市場運作措施,強化治污管理。根據《陽谷縣水污染防治規劃》到2015年全縣污水處理合格率達到95%以上,不斷加大污水處理規模,使污水、廢水處理回用率達到60%-70%,可增加污水處理回用量達到每日20.5 m3。從而使污水、廢水實現無害化處理。
3、繼續完善現狀水利工程的維修、改造和配套
陽谷縣目前部分水利工程老化、退化、損壞。部分干渠襯砌段運行多年,總體工程雖然運行安全,但也存在許多隱患。2013年5月經實地查看,發現冰凍期平均溫度在10℃上下3個月左右,部分襯砌段超出防凍脹設計標準。在持續長期負溫下襯砌段最底兩層凍脹破壞嚴重。渠床基土凍脹變形,襯砌板從齒墻中拱出隆起。春季基土融化時與上部襯砌板縫逐漸拉開斷裂,造成渠坡滑塌和渠道襯砌嚴重損壞。因此,要根據實情,定期對工程進行除險、加固、改造、配套。充分提高地表水攔蓄和節水能力。
4、規劃開辟新水源
根據全縣水源不足和地形地貌的特點,今后將在金堤河上游興建中型水庫1座。壩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18.2km2,總庫容量1270萬m3,50%、75%、95%的保證率,可供水量分別為435萬m3、390萬m3、280萬m3。再興建小二型水庫1座,塘壩160座,攔河閘壩30處,風力提水85處,在50%、75%、95%保證率的條件下,新增可供水量分別為2502萬m3、1360萬m3、375萬m3。
黃河在縣域流經3公里,可在沉砂池開展河水養殖和引提黃河水,經技術處理改造,增加工企業等其它行業的水資源利用。
5、加強政府對水資源的統籌管理
鄉、鎮應健全法人管理機構和配套的管理職責及制度。嚴格執行水利法律法規,及時發現解決水資源供需問題,處理好水資源應用與近期利益的關系,城市與農村的關系以及人與自然水利開發利用的關系,保障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和發展。
結語
通過對陽谷縣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城鄉水資源供需的平衡分析,結合水文地質資料、地形地貌、水資源分布、廢污水處理利用等,提出全縣水資源開發利用措施。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與管理經驗,不斷促進全縣水資源開發利用的持續發展。踐行黨的群眾路線,促進全縣經濟、資源、生態環境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孫浩,蘇冠魯,朱逢春. 臨沂市城鎮化發展幾個水利問題的探討[J].山東水利,2010.(9):33-35.
[2]林旭鈿. 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促進廣東經濟轉型升級 [J].中國水利,2014.(1):8-9.
[3]程曉冰,齊兵法. 對強化水資源論證工作的思考[J].中國水利,2010.(19).
[關鍵詞]細河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水資源承載能力
水資源是維護生態與環境健康的重要因素,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水資源短缺、水污染嚴重及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1]。由于本溪市的氣候、地理和水文水資源條件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決定了水資源在本溪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戰略地位尤為顯著。通過開展細河流域的水資源承載能力分析和研究工作,分析細河流域水資源的質和量、水資源量的開發利用程度、存在的問題及提高水資源承載力的途徑,可以為今后一定時期內細河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和管理提供重要依據,為本溪市總體規劃提供重要參考。
1研究區概況
細河流域地處遼寧省本溪市,總面積1047km2。主要氣候特點:四季分明,雨熱同季,降水集中。細河流域河流眾多,大小河流共21條,其中流域面積超過1000km2的有一條,為細河;超過100km2的有三條,分別為北溝河、下馬塘河、三道河。
2細河流域的水資源質量
2.1細河流域地表水水質現狀
地表水水質評價數據采用本溪市水環境監測中心的水質監測成果,評價標準采用《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2],評價項目選擇《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規定的24項基本項目,評價水期選擇豐、平、枯三個水期。評價方法采用分類法,超標污染物以超過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Ⅲ類為準進行描述。流經細河流域的河流主要是細河干流和三道河,監測斷面為連山關水庫入口、連山關水庫、下馬塘、戴家堡子、二道河子。依據《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采用單指標評價法進行分析評價,評價結果如下:細河干流評價河長78km,涉及4個水質監測站點,連山關水庫入口、連山關水庫、下馬塘、二道河子。其中細河源頭—連山關水庫入口、連山關水庫入口—連山關水庫、連山關水庫—下馬塘、下馬塘—三道河入河口河段因處于細河流域上游,主要為農業區,經濟欠發達,因此汛期、非汛期水質均達到或優于Ⅱ類水質;三道河入河口—細河入太子河河口,此段細河流經本溪市區,河段內排污口較多,因此汛期為Ⅳ類水質,非汛期為劣Ⅴ類水質。細河支流三道河評價河長33km,涉及戴家堡子水質監測站點,三道河源頭—三道河入細河河口汛期、非汛期水質均達到或優于Ⅱ類水質。
2.2細河流域地下水資源質量
地下水水質評價數據采用本溪水環境監測中心水質化驗成果,評價標準采用《地下水質量標準》[3],評價項目選擇pH值、總硬度、溶解性總固體、硫酸鹽、氯化物、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氨氮、揮發酚、氰化物、鎘、鉛、鋅等,評價方法采用單項組分評價和綜合評價兩種。主要對平山區橋頭街道地下水進行評價。經評價,該水源水質類別為Ⅳ類,主要超標項目為硝酸鹽氮。
3細河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研究
地表水資源開發利用率,指地表水源供水量占地表水資源量的比例;地下水開采率,指地下水實際開采量占地下水可開采量的比例[4]。
3.1地表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分析
細河流域1956~2010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為35919.16萬m3,地表水供水量為9294.75萬m3,地表水開發利用率為25.9%。其中下馬塘引細入湯工程為外調水工程,年調水量為4980萬m3。地表水開發利用程度較高的是下馬塘鎮、橋北園區,開發利用程度較低的是連山關鎮、草河口鎮、思山嶺鄉。地表水開發利用程度詳見表1。
3.2地下水開發利用程度分析
細河流域多年平均地下水可開采量為2004.44萬m3,地下水實際開采量為764.97萬m3,地下水開采率為38.2%。其中橋北園區已嚴重超采,開采率已達230%。地下水開采程度較低的為連山關鎮、下馬塘鎮、思山嶺鄉,分別為8.6%、5.9%、3.4%。地下水開發利用程度具體情況詳見表2。由上述可知,細河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較不均衡。主要表現在地表水開發利用程度較低(部分行政區開發率<2%)、地下水開采率過高(個別行政區開采率達230%);各行政區之間開發利用不均衡。總體來說細河流域水資源較為豐富,特別是地表水還有較大開發空間,但也有部分地區地下水存在超采的現象。
4水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提高水資源承載力的途徑
4.1水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細河流域各鄉鎮水資源分布不均,各鄉鎮水資源開發利用不盡合理,部分地區地表、地下水質狀況較差。橋北園區為本溪鋼鐵集團北營集團所在地,因工業用水大量開采地下水,開采率已達230%,且地表水開發利用程度也比較高,過度依賴客水;且由于引細入湯調水工程的存在,導致細河下游河道徑流量減少。
4.2提高水資源承載力的途徑
充分開發當地水資源的潛力,是提高水資源承載力的一種方法。細河流域地表水資源量為35919萬m3,現狀開發利用率為25.9%,未達到區域地表水開發利用的警戒線,其地表水資源有一定開發潛力,故應根據本溪市相關水利規劃,建設地表水源工程,提高地表水供水能力。把治污作為提高水資源承載力的最有效的途徑,從工業、農業、生活等多方面著手進行。在工業上增加中水回用量,提高污水處理能力,是提高細河流域水資源承載力的重要途徑和抓手。目前細河流域僅有一處污水處理工程,中水回用量為零。因此,細河流域迫切需要加大投資力度,修建污水處理廠建設中水回用工程,提高污水處理率,增加中水回用量;在農業上要控制化肥的使用量;在生活上,使用無磷洗衣粉,垃圾分類存貯,禁止將生活垃圾排入河道。
5結語
為了準確地判斷和評價的細河流域的水資源承載能力,本文對細河流域的地表和地下水資源現狀進行了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結論。(1)細河源頭—三道河入河口河段汛期和非汛期的水質均達到或優于Ⅱ類水水質;三道河入河口—細河入太子河河口汛期為Ⅳ類水水質,非汛期為劣Ⅴ類水水質。細河流域地下水源水質類別為Ⅳ類,主要超標項目為硝酸鹽氮。(2)細河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不均衡,主要表現在地表水開發利用程度較低(部分行政區開發率<2%)、地下水開采率過高(個別行政區開采率230%),各行政區之間開發利用不均衡。本研著重從節水、水資源管理等方面提出一些具體的對策和建議,可為今后一定時期內細河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和管理提供重要依據,為本溪市總體規劃提供重要參考。
參考文獻
[1]夏軍,翟金良,占車生.我國水資源研究與發展的若干思考[J].地球科學進展.2011,26(9):905-915.
[2]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S].GB3838,2002.
[3]國家技術監督局.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93,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