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生醫療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半年工作總結
(一)農村衛生工作
1、根據省衛生廳、省財政廳實施第二輪招聘執業醫師到鄉鎮衛生院工作的要求,我縣新招聘了6名執業醫師到鄉鎮衛生院工作。
2、今年爭取到第一批擴大內需鄉鎮衛生院污水處理及輔助設施建設項目2個,總投資100萬元,三匯鎮、涌興鎮中心衛生院各50萬元。
3、對**,**,**鎮,**鎮,**,**鎮,**鎮等七個衛生院擴大內需建設,總投資633萬元,預計八月底主體工程竣工。
(二)城市衛生工作
1、縣醫院外科大樓改建,系香港政府災后援建項目,待香港政府提交立法會通過后實施。
2、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不斷完善。**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按照**省城市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基本項目開展工作,在基線調查、慢病管理、疾病控制等方面均按規定的方案進行,先后派出15名醫護人員到省市培訓全科醫師、全科護士。
(三)公共衛生
1、加強了疾控中心和縣醫院傳染科的設備裝備,加快了縣婦幼保健院門診住院綜合樓建設。
2、進一步落實了突發性公共衛生應急預案工作制度和工作職責。先后印發了《**縣衛生系統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縣衛生系統衛生應急工作制度和崗位職責》、《**縣衛生應急物資儲備方案》、《**縣衛生應急工作培訓工作計劃》、《**縣甲型H1N1流感防控應對和疫情處置預案》、《**縣甲型H1N1流感醫療救治工作方案》、《甲型H1N1流感預檢分診會診轉診制度》、《**縣應對流感大流行準備計劃與應急預案》;修訂了《**縣食物中毒事件應急預案》,真正做到了有備無患,防患于未然。
3、加強了衛生應急隊伍建設,建立了醫療救護、救災防病處置等組236個,落實縣、鎮、鄉應急人員共340人,同時組建了衛生應急專家組數據庫共49人。對機關工作人員、縣屬醫療機構分管領導和應急辦主任以及各鄉鎮(中心)衛生院負責人或公衛科長共100余人,進行了突發性公共衛生應急工作培訓和考試。
(四)新農合醫療制度穩步完善
1、參合資金籌集。今年全縣參合110.97萬人,參合率為97.3%,籌集資金7609.88萬元。其中:農民個人繳納221.94萬元,縣財政補助440萬元,中央補助3597萬元,省財政補助3350.94萬元全部到位。
2、參合農民補償。今年1-5月累計受益人數325225人次,補償金額4468.4萬元。其中:門診288029人次,補償金額485.37萬元;特殊門診4661人次,補助金額98.42萬元,縣內住院補償27796人次,補償金額3043.46萬元,縣外住院4749人次,補償金額841.15萬元。
3、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認真解決“看病貴”問題,制定了《關于進一步規范全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機構管理的暫行規定》和《關于2009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償工作的通知》,切實解決人民群眾“看病貴”問題,收到較好效果。
(五)公共衛生和重大疾病防治措施有力
1、圓滿完成了與我省甲型H1N1流感確診病例,有密切接觸的,我縣公民閆勇和與其接觸的有關人員的醫學隔離觀察和居家觀察任務,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受到縣委、縣政府的好評。
2、加強了狂犬病防制。今年初,全縣有犬46484只;1至4月底共滅犬10467只(其中限養區犬只503只,傷人畜犬88只);現有犬只35726只(其中新增犬692只,觀賞犬164只,警衛守護犬72只)。在現有犬只中,免疫犬25584只,免疫率72%;辦證犬19491只;栓養犬20931只。犬傷暴露857人次,犬傷暴露后規范處置857人次,規范處置率100%;發生犬傷牲畜1例。處理違反《**省預防控制狂犬病條例》行為13起,實施行政處罰13人次,處罰款850元。
3、對結核病、艾滋病、霍亂等重點傳染病加強了宣傳、督導、檢查,進一步加強了管理,落實了責任。
(六)婦幼衛生工作成績顯著。
1、4月21日,在達州市婦幼衛生及社區工作會議上,我縣榮獲全市2008年度婦幼衛生信息統計工作及新生兒疾病篩查工作兩個一等獎。
2、新生兒疾病篩查2300例,篩查率達到42.15%;對縣屬醫療衛生單位婦幼醫生68人進行了婦幼衛生報表網絡直報培訓。
3、努力降低孕產婦、嬰兒死亡率。今年1—5月,住院分娩率為80.13%,高危孕產婦住院分娩率為99.86%;高危孕產婦按規定程序轉診率達98.5%;高危孕產婦管理695人,管理率達99.86%;產前檢查率92.88%,產后訪視率92.47%;系統管理建卡率92.38%,卡冊回收率99%;孕產婦系統管理率達91.75%;新法接生5078例,新法接生率99.98%,新生兒破傷風發生率0‰;孕產婦死亡1例,死亡率20/10萬;嬰兒死亡52例,死亡率10.4‰;新生兒建卡5010例,建卡率達98.64%;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90.01%,生長發育監測率99%。
(七)醫療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1、為提高鄉村醫生醫療技術水平和整體素質,今年對鄉村醫生業務知識進行了集中培訓、考試、考核,為全國首次鄉村醫生換證、注冊奠定了基礎。
2、加強醫院制度化建設,不斷提升醫院管理水平,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公開服務承諾,公示收費標準及藥品價格,加強醫患溝通與交流,盡可能地讓病人來則安心,走則高興。
3、抓繼續醫學教育。今年上半年已發放好醫生網卡563張。對鄉村醫生遠程教育學員進行了模擬考試,為畢業考試打下基礎。其他進修培訓工作正常進行。
(八)無償獻血工作有序開展
今年1—5月,全縣共計無償獻血892人次,獻血量達29.59萬毫升,滿足了臨床用血需求。
(九)衛生執法力度加大
1、對醫療市場進行了集中清理整治。成立了兩個清理整治組,分別由楊汝奇副局長和瞿海林副局長帶隊,對全縣醫療市場、娛樂場所進行了拉網式清理整治,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效。
2、加大衛生執法力度。在元旦、春節、清明、“五一”節假日期間出動衛生監督員210人次、車輛50臺次,按照《食品衛生法》、《公共場所管理條例》的要求,檢查餐飲業285家、超市4家、農家樂13家、酒店5家、娛樂場所10家、旅游景點2個,對存在的問題,責令單位及時整改,消除了安全隱患,確保了節假日居民食品衛生安全。
3、認真開展打擊餐飲消費環節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行動,出動衛生監督員138人次,監督檢查785家,監督乳制品49個樣、火鍋底料12個樣,樣品合格率100%.
4、對全縣123所學校的食品衛生、生活飲用水、傳染病防治進行了監督檢查,通過檢查學校食品衛生、生活飲用水衛生、傳染病防治工作,衛生許可證持證率100%,持有效健康合格證明上崗率達到97.7%,對個別學校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整改意見,把整改落到實處。:
5、加強了醫療機構、血液制品監督管理。出動衛生監督員319人次,車輛41臺次,檢查醫療機構216家,取締非法行醫4家,責令停業3家,警告12家,限期整改15家,沒收藥品73個品種,沒收器械20件,罰款5.34萬元。
(十)中醫工作不斷加強
1、開展**縣基層常見病、多發病中醫適宜技術推廣項目培訓,培訓師資60名,分批對全縣60個鄉、鎮(中心)衛生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57所村衛生站確定的師資力量進行培訓,目前,全縣各級醫療衛生單位正按照局安排推廣中醫適宜技術。
2、為全縣中醫藥在崗臨床人員100余名(50歲以下)溫習中醫四部經典著作培訓報名。
(十一)醫療行風明顯好轉
1、積極探索和建立健全黨風廉政建設的長效機制,印發了《2009年全縣衛生系統紀檢監察暨糾風工作要點》,與各單位主要負責人簽訂了《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
2、按照縣紀委要求,結合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扎實開展“學習王瑛同志先進事跡活動”和“衛生系統商業賄賂案例分析及警示教育活動”,筑牢黨員干部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
3、加強了對各醫療衛生單位醫療收費項目、標準、藥品價格公開情況的監督檢查,不斷提高收費透明度。嚴格執行《達州市醫療服務價格》規定。
4、實行首診責任制,醫務人員做到熱情接待,仔細診斷治療。醫生對不屬于責任范圍內的,引導病人到相關科室進行診治,無推諉患者現象發生。
5、醫務人員對病人實行因病施治,合理檢查,合理用藥,減少了大處方,濫檢查的做法。
(十二)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扎實開展
1、我局組織縣級醫療衛生單位正副職領導多次學習《**縣人民政府關于深入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的管理辦法(試行)》,《**縣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過錯責任追究辦法(試行)》、圍繞“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程,我該怎么辦?”開展了深入學習討論,明確了責任及過錯責任追究,每個職工自覺把責任落到實處,主動把責任區清掃得干干凈凈,辦公室設備存放得整整齊齊,窗明幾凈。
2、堅持每周五對責任片區進行集中清掃和日常衛生監督,保證了責任片區整潔、有序。在日常衛生監督時,我們把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目的、意義向廣大居民宣傳,提高廣大市民的文明意識、衛生意識、功德意識,引導廣大居民共同參與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程。
(十三)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成效顯著
3月27日,衛生局召開了縣級醫療衛生單位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動員大會,傳達貫徹了縣委、縣政府關于深入貫徹學習實踐科學發觀動員大會精神,同時結合衛生工作實際,印發了《**縣衛生局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實施方案》和《學習調研階段日程安排》,明確了工作目標、步驟、方法、要求。做到按規定動作進行。在開展學習實踐活動中,領導撰寫調研報告15篇,黨員干部寫學習心得300余篇,辦學習專欄8期,信息簡報36期,宣傳標語8條。全體干部職工理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全縣農村衛生基礎差,底子薄,診療水平普遍較低,衛生服務能力依然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亟待提高。
(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進一步鞏固和完善
1、農民醫療保障水平不斷提高。今年,我們繼續加大了新農合的調整力度,在保持農民籌資金額不變的基礎上,各級政府加大了財政投入,全區籌資標準提高到了112元。同時,分段提高住院費用的報銷比例,門診報銷比例提高到25%,實報封頂線達4.5萬元,擴大了補償受益面。今年全區應參保農民數為255392人,實際參保農民為253199人,參保率達到99.14%,其中9個鎮、街道參合率達到100%以上,參合水平創歷史新高。全年應籌資總額2835.83萬元,截止9月份底已籌資金2227.51萬元(中央、省、市財政撥款未到位),合作醫療基金支出1887.39萬元,住院與特殊門診結報6300人次,每人次平均報銷2912元,較去年同期增加了888元。普通門診區內人均補償14.*元,較去年有所增加,農民群眾醫療保障水平有效提升。
2、參合農民健康體檢有序推進。今年是第二輪參合農民健康體檢工作,體檢經費提高到每人30元,體檢內容增加了乙肝篩查項目,并實行多種體檢項目包自由選擇參檢的方式,確保每個參合人員享受到完整高效的體檢服務。同時,為落實全區婦女健康工程,增加了參合婦女常見婦科疾病檢查項目。為此,在上一輪體檢的成功基礎上,各鎮、街道加大工作力度,各醫療衛生單位協助合作,確保了參合農民健康體檢做到應檢盡檢。截止到10月底,全區已有56900名參合農民享受到健康體檢,已基本完成本年度體檢任務。在婦女病檢查方面,全區已有32894名已婚育齡婦女完成普查,婦科病人數達13346人,初步實現婦女健康促進的體檢效果。
3、新農合網絡報銷系統完成建設。在新農合信息化管理系統硬軟件設備配備齊全的基礎上,今年年初我區實現了區內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市區醫院的網絡報銷系統的聯網工作。5月份完成了全區參合農民網絡報銷醫療卡的基本數據錄入,并及時發放到參合農民手上,全區新農合“實時結報”系統正式啟動運行。同時,對全區新農合報銷管理人員全部進行專業操作技能培訓,使他們更好順利投入到網絡即時報銷的工作中,報銷效率進一步提高,農民報銷更加方便、及時,受到了農民群眾的普遍歡迎。
(二)城鄉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呈現良好態勢
1、社區衛生服務相關政策及時出臺落實。今年年初,區委區政府召開全區城鄉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大會,我區進一步加快建設步伐。上半年我區成立了由胡劍謹區長任組長、多部門分工合作的城鄉社區衛生服務工作領導小組,出臺了《關于加快城鄉社區衛生服務的實施辦法》、《*市*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規劃(20*—2010年)》等一系列文件,為體系建設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時,區編制委員會及時落實了全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總編制848名,分兩年(20*、2009年)下達到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區財政預算安排了20*年社區衛生服務發展經費1003萬元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專項經費226萬元,整體經費投入較往年有所提高,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正常開展。
2、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初具規模。按照全市社區衛生服務發展規劃,我區結合自身實際及時調整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規劃設置,明確出臺了《*市*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規劃(20*—2010年)》。目前,我區已擁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3家,社區衛生服務站55家,轄區覆蓋率分別達到100%和72.37%,社區衛生服務覆蓋網進一步擴大,人民群眾“小病不出社區”的就醫模式逐步形成。
3、標準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創建有序。今年我區需創建標準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家、服務站10家,到目前為止,*、*、*、*和*等5家中心均已實現標準化創建,南湖、金竹、白門、八社、玕嶼、東風、老竹、陳莊、梅嶼和黃橋等10家服務站也已全部完成標準化創建,現準備市級驗收階段。同時,我區衛生系統全面開展“社區衛生服務規范年”活動,各公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已全部實現了醫療設備“新六件”配置、科室設置到位、制度建設完善和臺帳管理規范,已有10家公立社區衛生服務站全部實行“六統一”管理,標準化建設初顯成效。10月23日,我區順利通過省級社區衛生服務先進區的復評檢查,各項工作均受到了省市領導的高度肯定,
4、社區衛生服務信息化建設正式啟動。今年,我區在*信息化建設試點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全面鋪開社區衛生服務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建設。按照全市統一部署,上半年通過了對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信息化建設方案的嚴格驗證后,下半年全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進行信息化系統的設備招標采購,到年底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信息化設備將陸續配備到位,屆時全區社區衛生服務信息化管理的硬件系統將建設完畢,為明年社區衛生信息化系統管理全面運行奠定了基礎。
(三)城鄉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有效落實
1、服務范圍進一步擴大。20*年,公共衛生服務進一步擴大了受益面,將城鎮居民以每人每年30元的補助方式納入公共衛生服務對象,服務內容享受農村居民同等待遇。就此,我區增加城鎮居民公共衛生服務對象7.28萬人,區級財政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專項補助增加91萬元,今年已完成該項目預算安排。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按照服務要求,全面鋪開對轄區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工作。
2、服務方式進一步規范。一年來,我局充分結合*區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實際,研究制定了責任醫生“六統一”的服務制度。我們在調整了責任醫生隊伍的基礎上,明確統一了責任醫生公示牌、責任醫生聯系卡、上門工作服務牌和服務對象花名冊等六個方面的內容,各責任醫生在此制度統一的基礎上,結合自身業務情況創新服務方式,提高服務頻度和效率,落實服務項目。今年以來責任醫生隊伍形象更加良好,服務方式更加規范,服務內容更加到位,群眾更加滿意。
3、免費服務項目落實到位。截止到10月底,全區共免費接種第一類疫苗30萬針次,“七苗”全程接種率達到98.5%;免費檢測艾滋病2.5萬人次,結核病項目規范管理率達83%,精神病人綜合管理率65%;孕產婦系統管理率達到96.9%,兒童系統管理率96%;農村飲用水監測率和糞便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100%和95.7%。全區已累計為社區居民建立家庭健康檔案81325份,建立個人健康檔案261938份,并逐步實現信息化健康管理,服務項目越來越受到人民群眾的喜愛。
4、績效考核進一步規范。今年年初我們按照省市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標準,對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年度的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工作開展考核,各中心對責任醫生開展考評,根據考核考評結果,及時兌現服務項目補助經費。20*年我區將根據區情狀況和衛生發展現狀,重新制定一套符合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準,從而提高責任醫生工作積極性,切實改善服務項目落實情況。
(四)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
1、做好常規和應急醫療救治服務。隨著社區衛生服務覆蓋網的擴大,醫療設施建設的完善和衛技人員整體素質的提高,我區基層醫療機構的業務量有所擴大,服務能力有所增強。截止到10月底,全區公立醫療單位共診療1037909人次,住院11519人次,就診量呈良性增長。在今年問題奶粉事件發生后,我區衛生系統立即開展了針對使用問題奶粉嬰幼兒的免費篩查工作,全區12個定點篩查點共免費B超篩查12155人。有效確保食用問題奶粉嬰幼兒得到及時診斷、治療。
2、開展醫療質量管理提升年活動。在年初,我區衛生系統全面開展了“醫療質量管理提升年”活動,通過督導和考核等強化作用,完善各單位的醫療質量管理的標準化建設,不斷健全醫療機構的規章制度體系,進一步規范醫療技術操作和常規,取得良好的效果。到今年11月份,全區共累計發生醫療事故爭議27起(含民營醫療機構),公立醫療機構24起,民辦醫療機構3起,經我局調解結案24起,其他方式調解3起,總經濟賠償109.27萬元,無發生因醫療糾紛引發的重大治安事件,醫療秩序整體穩定,醫患關系趨于和諧。
3、加快全區醫療急救體系建設。今年以來,我區各醫療機構加強院前急救能力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能力的建設,9月份*市急救中心入駐我區第二人民醫院,建立了*區二醫醫療急救站,并以此為中心建立了*西片醫療急救平臺,從而提高了我區醫療急救技術水平,擴大了全區醫療急救服務范圍,切實增強了*西片的醫療急救和衛生應急能力。同時,*南片急救中心(*急救站)正在按照規劃,進一步加快籌建,屆時全區醫療急救體系將趨于完善。
(五)衛生惠民便民服務積極有序開展
1、開展“衛生服務進社區”活動。在去年成功經驗的基礎上,今年我區繼續開展了“衛生服務進社區”惠民活動,通過召開社區群眾座談會、組織健康知識講座、開展義診咨詢活動、發放基本衛生常識手冊、走訪困難家庭、解決群眾反映突出的問題、抓好為民辦實事項目和做好集中隨訪服務等一系列惠民活動,誠心誠意為群眾健康出謀劃策,努力樹立起衛生部門新形象。到10月底,全區共組織衛生知識講座70次,開展義診咨詢活動26次,發放基本衛生常識手冊144835冊,集中隨訪服務24次,集中解決群眾反映突出的問題52件,走訪困難家庭295戶,并幫助解決一些困難家庭的醫療衛生等實際問題,受到了社區居民的一致好評。
2、健康宣教活動豐富多彩。今年,我局加強與教育、計生、公安、鹽業、農林漁業等部門協作,共同開展健康促進活動,結合各類健康宣傳日,深入社區、深入學校、深入企業,多形式、廣范圍的開展健康宣教活動,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截止到11月底,全區共開展大型衛生公益宣傳活動14次,制作發放宣傳資料45種40.96萬份,宣傳墻報18300份,發送健康短信30余萬條。在景山小學建立我區首家健康教育促進學校,在*街道南湖村建立首家健康教育示范村,健康促進活動進一步擴大范圍,切實提高了人民群眾的健康意識。
3、創新醫療衛生便民服務。今年以來,我區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積極創新各類醫療衛生服務的便民措施,通過信息化建設,改善服務環境和效率。目前,我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陸續在中心大廳內設置服務指南滾動屏、導醫觸摸屏等就診指示,兒童疫苗接種區實行計算機叫號接診服務,收費和藥房窗口安裝了服務滿意度評價器,使整個醫療服務流程處于信息化系統管理的有序運行中,工作效率有效提升了、就診秩序井然,群眾滿意度大大提高。
(六)疾病預防控制和婦幼保健工作扎實
1、傳染病防控工作成果顯著。20*年全區法定傳染病甲、乙、丙類病例報告總數6649例(包括流動人口,下同),與去年同期相比,甲、乙類傳染病發病數上升3.*%,年發病率為346.92/10萬。一是落實艾滋病免費監測。已經開展免費艾滋病病毒抗體篩查12340人,擴大艾滋病防治宣傳,大眾艾滋病基本知識知曉率達到75%以上;美沙酮維持門診繼續正常開展,進入門診治療人員保持穩定。二是肺結核病落實規范管理。全年共報告結核病11*例,其中登記管理項目病人818例,新涂陽病人199例,報告率、轉診率達90%、85%以上,追蹤到位率88.31%。同時,我區結核病門診在*區人民醫院正式開設,為我區結核病防治建立一個新平臺。三是做好手足口病、霍亂、麻疹(麻風)等重點傳染病防控。今年針對手足口病等疫情,各醫療單位分診規范管理,各項工作開展有序。全區共報告手足口病病例1381例,實驗室確診14例,均能做到認真診斷治療。
2、婦幼保健工作不斷規范。一是加強孕產婦和新生兒保健工作。我區已經連續9年未發生本地戶籍孕產婦死亡案例,今年本籍人口和流動人口也未發生孕產婦死亡個案,首次實現了全區孕產婦零死亡。今年全區共有產婦總數3399人,圍產兒活產數3417人,產前檢查建卡人數3397人,建卡率99.94%,住院分娩率達100%,孕產婦產前篩查共6419例,篩查率50.74%,新生兒疾病篩查12011例,篩查率94.94%,比去年同期增加5.93%,新生兒死亡18例,死亡率5.28‰,嬰兒死亡28例,死亡率8.19‰,各項健康指標均有所提高。二是兒童健康教育基地正式落成。今年,梧田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了兒童健康教育基地,開展育兒健康教育活動。上半年,基本完成了前期籌備和資源配備工作,六月正式啟動了兒童健康教育合作項目。為家長提供科學、系統的嬰幼兒喂養、早期教育、疾病預防等兒童保健知識,促進兒童良好生長發育和健康成長。
3、進一步強化兒童規劃免疫。今年,按照政策規定擴大了免疫規劃范圍,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由以前的9種增加到12種,并實行規范化管理。到目前為止,全區已接種免疫規劃疫苗353715針次,實現了包括流動兒童在內的“七苗”全程接種,全區已連續16年保持無脊灰狀態。針對今年形勢嚴峻的麻疹疫情,加強了麻疹疫苗的查漏補種,全年共完成查漏補種27018針次,完成麻疹強化免疫72*9針次,有效控制麻疹疫情。同時,做好預防接種門診的建設,以便民服務為宗旨,在接種門診中投入電子排隊叫號系統,截止10月底全區已有4家接種門診完成改擴建和叫號系統建設,規范化預防接種門診建設邁上一個新臺階。
4、做好公共衛生應急處置與抗震救災防疫工作。今年共報告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10起,其中食物中毒1起,傳染病疫情9起,均及時進行調查處置,全部疫情均得到有效控制,處置及時率達到100%。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后,我區衛生系統通過各種途徑支援四川災區,區疾控中心黃哲沖和區二醫黃蓓若同志分別前赴四川*縣和*縣,開展災后衛生防疫工作,為四川災區做出了積極貢獻,受到了各級政府的高度肯定。
(七)衛生監督執法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強
今年到10月底,共出動衛生執法人員7664人次,檢查生產、經營單位7213家次,查處違規單位888家,立案445件,結案356件,罰款162.80萬元。衛生許可審批受理4382件,辦結4248件,新增衛生許可證1720件。96301舉報電話受理群眾投訴舉報458件,已全部處理并反饋。
1、食品衛生安全監管有力。繼續做好了全區食品生產經營單位量化分級管理,*城區已全部實現量化分級的100%;以抓好節日期間、兩會期間和中高考期間的食品衛生監督檢查為重點,擴大常規監督執法的工作力度。截止到10月底,食品衛生監督處罰370家,罰款109.21萬元。今年,我區還按照市里統一部署,以新橋街道為試點,以創建金虹東街為“街道餐飲衛生示范街”為目標,開展對“十小行業”中“小餐飲”的專項整頓,到10月底,共累計檢查全區小餐飲單位224家,查處違規單位34家,取締無證小餐飲單位21家,對小餐飲單位食品從業人員進行健康培訓200人次,專項整治取得階段性成果。
2、無證非法行醫打擊有力。繼續以打擊無證行醫為重點,全面鋪開查處醫療機構聘用非衛生技術人員和小診所治理工作。截止到10月底,共出動衛生執法人員1647人次,檢查醫療單位7*家次,查處違規單位412家次,取締無證診所362家次,維護了正常的市場醫療秩序。同時,加強對醫療機構傳染病防治情況的督查,重點檢查腸道門診、傳染病疫情報告、消毒隔離、醫療廢物處置等情況,今年檢查結果良好,醫療結構無明顯傳染病防治松懈的不佳狀況。
3、職業病危害專項整治有力。繼續以制革、制鞋、電鍍、陶瓷等企業為重點,開展職業衛生專項整治活動,督促企業落實健康體檢,建立健康檔案,落實職業衛生管理等制度。今年,檢查單位194家,對13家違法企業進行立案查處,對201家重點職業病危害企業責任人開展職業病防治培訓,職業健康檢查人員2804人,發現職業禁忌人員245人,疑似職業病診治率達100%,職業禁忌人員調離率達100%,職業衛生意識逐步形成。
4、衛生許可審批制度進一步規范。今年,積極理順了衛生許可審批工作機制,率先實現了衛生行政審批的“兩集中,兩到位”。我局調整設立了疾控監督與行政審批科,將全區包括醫療機構的審批、醫師和護士職業注冊、母嬰保健專項技術服務許可等在內的12項衛生行政許可事項的審批職能全部集中到行政審批科,所有衛生行政許可事項全部集中到區審批服務中心衛生窗口,實現“兩集中”,并實現對窗口工作人員授權的“兩到位”制度。
(八)愛國衛生運動廣泛開展
1、深入開展第20個愛國衛生月活動。今年4月份,我區開展了以“清潔環境,保障健康,同迎奧運”為主題的第19個愛國衛生月活動,廣泛發動人民群眾和社會各方面力量,掀起了全民性的愛國衛生活動。愛國衛生月活動期間,全區消除小廣告37678條、整治大街小巷292、清理衛生死角2330處,農村環境衛生得到有效改善。
2、加快省、市級衛生村創建工作。今年,我區加快省、市級衛生村的創建工作。今年,區共申報衛生村和衛生先進單位21個,區愛衛辦通過嚴格審查,對合格的單位上報市愛衛辦。目前,我區通過省級衛生村驗收的3個,市級衛生村的14個,市級衛生先進單位3個,通過率達到87.5%。
3、開展以滅鼠為重點的除害防病工作。繼續開展了春秋兩季滅鼠活動,夏季滅蚊蠅及8月份滅蟑螂活動,除害防病工作成效顯著,各類害蟲密度均明顯降低。同時在除害防保工作前后,分別開展了害蟲密度調查和監測,制定相應整改方案,切實保證了工作效果。
(九)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加快步伐
1、加快全科醫學人才培養。今年3月份我局出臺了《*區衛生技術人員三年培訓規劃》,由市區兩級衛生局協調,依托市級醫學教育資源,分三年有計劃地組織社區各類衛技人員參加學歷教育、崗位培訓、規范化培訓等多種形式的全科醫學系列理論和實踐教育。今年,我區聘任了社區責任醫生227名,組織人員參加20*年全科醫師、社區護士的培訓累計98人。目前,我區從事社區衛生服務的衛技人員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和中級以上職稱人員共達30%以上。
2、進一步充實衛生技術人才隊伍。通過加大衛生經費投入,引進相關各類人才,加強衛生人才隊伍建設。今年,在社區衛生服務人員編制848名的保障前提下,我區已完成605名在編人員的入編考核工作。同時,為充實衛生隊伍力量,根據基層醫療衛生單位的需要,面向社會招考大中專衛生專業人才61人,選調中級職稱以上人才4人;區疾控中心公開考錄公共衛生相關專業畢業生5人,衛生人才隊伍不斷壯大。
3、建立人才培養技術協作機制。今年我區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繼續加強與省市級醫療機構的溝通交流,積極建立起雙向技術協作關系,充分利用他們的技術優勢,為我區醫療衛生單位提供技術支撐,實現雙向轉診。目前,我區已有6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附屬二醫等4家省市級醫院建立技術協作掛鉤關系,逐步實現雙向轉診和人才培養機制,為今后中高級人才的培養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十)衛生行風建設深入開展
1、衛生行業民主評議行風活動。根據省市統一部署,今年由區政府召集,聯合監察部門,開展了為期5個月的衛生行業民主評議行風活動。針對三家區級醫院,制定評議實施方案,相關部門積極組織行風監督員,深入各被評議單位,采取多種形式的調查了解,對衛生行業提出建設性意見,督促三家單位落實整改,有效改善了醫療衛生整體形象。
2、規范衛生服務行為。繼續堅持在醫療機構內部導入患者滿意管理體系,以群眾滿意為目標,以人大調研建議為重點,圍繞病人不方便、不放心、不滿意的環節進行了整改。通過不斷改善服務態度,轉變服務作風,簡化服務流程,完善便民措施,以滿足患者不同層次的需求。同時,加強對醫藥費用的控制和處方管理,積極促進合理檢查、合理用藥、合理治療,控制醫藥費用,切實減輕群眾經濟負擔。
3、加強行業內部紀律整治工作。我們堅持實行藥品、醫用設備、醫用耗材等統一招標采購方式,糾正醫藥購銷領域中的不正之風,堅持實行醫藥購銷領域商業賄賂的治理工作。同時暢通舉報渠道,做到有報必查、查實必究,對違規違紀的人和事公開曝光,落實監督舉報的公示公正原則。今年,我局共收到各類舉報、件36份,均得到及時、有效處理和答復。
一、在信息化建設及完善的工作中貢獻自己的力量
1、根據衛生部相關要求,對監督所全體監督員進行網絡教育教學相關知識、操作的培訓工作。按照規定完成了各項在線培訓工作,并獲得了2012年天津市監督員網絡培訓推動工作先進個人。
在國家信息化平臺2012版升級推廣、應用的工作中身兼數職,無視任務的艱巨,及時、完滿地完成了各項任務。
年內組織信息化相關全員培訓6次,相關答疑、技術指導、操作演示不計其數。與上級部門保持良好的溝通,及時了解信息化工作動向,結合所內實際工作狀況,向所領導提供有依據的參考意見,起到了及時調整工作重點的作用。
二、踏實工作,完美完成各項工作的交割任務。
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地完成各項日常工作。不急躁、無怨言,一切以工作為基本出發點。
從辦公室調出,完成了收入統計、日常消耗備品、行政值班表制作等工作的交接。從業務辦調出,完成公共場所、學校衛生及生活飲用水的日常監督信息化管理工作。作為系統管理員,協助新老質控員進行工作交割,并對新質控員進行相關的培訓和必要的幫助,使我所信息化工作平穩過渡。
完成各項工作的交接工作的同時,并協助相關領導對信息化業務成功按專業進行劃分,簡化審批步驟,提高工作效率。實現了按分管工作的類別分化信息業務工作的目的,從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我所網格化綜合執法與上級單位按專業劃分科室的沖突。
對華苑醫院衛生監督協管人員進行全員培訓一次,對衛生協管的任務、工作職責進行了講解,并根據自己在實際工作中積累的經驗,給予衛生協管員一些實際的工作建議。
三、全力投入醫療衛生執法工作
一、衛生工作回顧
(一)奪取了抗擊非典重大勝利。20*年春天,*遭遇非典疫情突然襲擊。面對驟然而來的重大災害,我市沉著應對,果斷決策,依靠科學,群防群治,從遭遇戰、主動戰、攻堅戰到持久戰,愈戰愈勇,取得了全國乃至全世界抗擊非典最高治愈率和最低病死率的優異成績。探索出“四早三合理”、密切接觸者以家庭為單位進行隔離醫學觀察等具有*特色的防治工作經驗,為國內外抗擊非典提供有益的借鑒。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作為抗非的主戰場,除了承擔全省8*非典病人的醫療救治任務外,還派出經驗豐富的醫療專家支援全國,為全國范圍內奪取抗擊非典全面勝利作出了貢獻。涌現出以*、*為代表的一大批抗非英雄。鑄造了臨危不懼、沉著應對,實事求是、尊重科學,無私奉獻、頑強拼搏,萬眾一心、敢于勝利的“抗非精神”,成為激勵不斷開創我市衛生工作新局面的強大動力。
(二)重大傳染病預防控制成效顯著。我市著力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提高疾病防控和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能力,鼠疫、脊髓灰質炎、絲蟲病、百日咳、白喉、黑熱病、炭疽等疾病繼續保持零病例狀態,基本消除碘缺乏病。有效地防止了人禽流感疫情擴散,迅速地控制了局部發生的登革熱、流腦、流感等疫情,及時落實處置蘇丹紅、豬鏈球菌病等全國性公共衛生事件的各項措施。
今年6月,我市部分地區發生登革熱疫情,截11月28日累計發病人數770例。面對重大疫情,全市廣大醫務工作者全力以赴抓好防控宣傳、布雷圖指數疫點監測、醫療診治等工作。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登革熱防控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沒有出現危重病例和死亡病例。
(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啟動了包括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市第八人民醫院、廣醫附一院二期工程等一大批省、市重點建設項目。市第一人民醫院外科大樓、廣醫附二院臨床教學樓、廣醫附三院住院大樓、市中醫院門(急)診樓、市胸科醫院住院樓和急性重大呼吸道傳染病樓等項目已經竣工。
各區、縣級市也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加強對所屬醫療衛生單位建設和改造。陸續啟動包括新建*中心醫院、*人民醫院,改造*人民醫院、*人民醫院和*第二人民醫院等一批建設項目。撥出專項資金,購置50輛新型救護車并配置了先進的急救設備,對“120”通訊指揮系統進行升級改造,進一步提高了急救醫療快速應急能力和院前救治能力。
繼續深入開展了醫院管理年活動,建立健全醫院的評價和巡查制度,開展針對醫療質量控制、院內感染、合理收費等內容的專項檢查。積極推動醫療責任保險工作,化解醫療風險,保障醫療安全,維護醫患雙方合法權益。選擇了市第一人民醫院等4所局屬醫院4*病種作為推行單病種總費用承諾制試點。通過加強管理,有效地促進了醫療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醫療機構穩步發展,醫療條件明顯改善,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0*年,我市無償獻血累計32.*人次,獻血總量64噸,實現了年度醫療臨床用血100來自本市無償獻血。
(四)城市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穩步發展。今年4月和5月,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分別到市衛生局調研,對社區衛生事業發展作出指示。市長辦公會專題研究了社區衛生工作,成立了由李卓彬副市長任組長、市政府1*部門負責人為成員單位的市社區衛生工作領導小組。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從20*年下半年開始,我局會同市政府有關部門草擬了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實施意見,以及與實施意見相配套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規劃、房屋建設資金安排方案、收支兩條線管理試點、提高社區公共衛生補助標準、藥品統一配送試點等1*文件。這些文件有的已經印發,有的在修改和完善。
啟動了大型綜合醫院定點幫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試點工作。組織省人民醫院等8所大型醫院與1*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對口幫扶關系。
投入專項資金對*區(縣級市)4*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標準化建設,建立了11*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9*社區衛生服務站,覆蓋城市居民約63*人。有18*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納入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范圍,占啟動醫療保險區域的95。推行了社區診斷工作,開展家庭病床服務400*人次,為3*居民建立了健康檔案。安排專項經費用于社區中醫和示范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荔
灣、海珠、*分別成為全國社區衛生服務示范區和候選示范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通過增強供給能力、改善就醫環境和服務態度,提供經濟、方便、綜合、連續的服務,逐步達到“大病進醫院,小病在社區”。
(五)農村衛生工作成效顯著,農村居民看病難問題初步得到緩解。20*年開始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市有169.*農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71.78。20*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了全市所有的鎮、村,參加的農民人數為2*.7*人,參合率達86.11。建立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組織領導機構、工作機構和監督機構,制定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辦法和各項管理規范,設立了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和保障救助基金,形成了以區(縣級市)統籌,以保住院和大病救助相結合具有*特色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20*年全市參合農民受惠人數為63,61*次,其中住院受惠人數為60,68*,全市農民報銷住院醫藥費用總額8087.6*元,平均每人次報銷費用為1332.7*。今年1-9月,全市參合農民住院補償人數為6876*次,住院補償總費用支出10072.9*元,占住院總費用的29.70,人均住院補償146*。有63*次獲得合作醫療保障救助基金的住院醫療救助,救助金額為2*.9*元。
支持有農村建制的區(縣級市)醫院、預防保健機構建設,加強鎮衛生院的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培養,以及村級衛生機構的規范化建設。安排專項資金建設中心鎮醫院,新建、改建22*村衛生站。組織了*流動醫院深入從化、增城、番禺,開展送醫送藥到農村活動。
(六)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不斷提升。召開了市建設中醫藥強市會議,啟動中醫藥強市建設項目。會同市有關部門起草了《*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建設中醫藥強省的決定〉實施意見》、《*中醫藥事業“十一五”規劃》等文件。
深入開展醫院管理年活動,圍繞“服務、質量、費用、安全”八個方面抓好工作落實,建立健全醫院的評價和巡查制度,開展針對醫療質量控制、院內感染、合理收費等內容的專項檢查,促進了醫療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選擇市一醫院等4所局屬醫院推行單病種總費用承諾試點,降低群眾看病門檻,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群眾看病貴。
(七)科技教育明顯進步。“十五”期間,獲得市以上科技成果獎勵近600項,其中國家級獎勵13項;承擔廳局級以上科研課題650*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0*項。建成國家重點學科1*,*重點學科5*;國家重點實驗室*,*重點實驗室2*,衛生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實驗室1*;*醫學重點專科1*,*醫學特色專科1*;國家中醫重點專科1*,*中醫重點專科3*。通過建設,各級醫院一批重點專科躍上了新臺階,進一步加強了適宜技術的推廣普及,全市的整體醫技水平有了較大提高。
人才培養工作穩步推進。制定并實施了《*醫療衛生機構重點專科和專項人才培養項目管理暫行規定》,加強重點專科骨干人才培養。實施市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項目,啟動鎮衛生院中醫臨床技術骨干培訓項目,推行全科醫學崗位培訓、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和鄉村醫生學歷教育項目,繼續醫學教育覆蓋率、學科專業覆蓋率均達到85以上。全市衛生技術人員綜合素質明顯提高,20*年,擁有碩士以上學歷人才409*、高級職稱人才564*。
(八)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穩步推進。推行疾病預防控制和衛生監督體制改革,撤銷防疫站,組建成立疾控中心和衛監所。到20*年,完成市、區(縣級市)兩級疾控中心和衛監所組建工作,疾病預防控制和衛生監督工作職能分工逐步理順。積極探索衛生事業單位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推行醫療衛生單位人員聘用制。通過采取調整規范崗位設置、加強醫院管理規章制度建設、落實崗位管理為核心的全員聘用制等舉措,進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在醫療服務體制和藥品流通改革方面,制定實施區域衛生規劃,著力加強宏觀管理,優化衛生資源配置;穩妥推進醫療機構分類管理,完成醫療機構分類登記;推行醫院后勤服務社會化,不斷降低醫院運行成本;實行藥品收支兩條線管理、藥品和醫療耗材集中招標采購,有效控制醫藥費用的不合理增長。
大家好!
現在我的耳旁還回響著同學們鏗鏘有力的口號,我的眼前還閃現著同學們矯健的身影。我們欣喜地看到,在四天的時間里,同學們圓滿地完成了軍訓的各項任務,取得了喜人的成績,這歸功于教官的悉心指導,所有工作人員認真負責以及同學們自身的努力。在此,請允許我向三中隊全體教官和七年級班主任表示衷心的感謝!
四天來,教官們盡職盡責,言傳身教,教得認真、細致、耐心,對每一個動作都一絲不茍地做好示范,不厭其煩地指導、糾正,與同學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受到了同學和老師們的稱贊和愛戴,成為全體新同學學習的榜樣。在此,我建議,讓我們把最最熱烈的掌聲獻給我們最可愛的教官們!
軍訓期間,同學們能以叔叔為榜樣,嚴格訓練,不畏烈日暴曬,任汗水打濕衣衫,對每一種軍姿都認真領會,反復訓練,做到隊伍行列整齊,步調一致。盡管期間有的同學身體不適,但他們仍然咬緊牙關,堅持訓練,保質保量地完成了軍訓任務。
論文百事通同學們在軍訓中的表現,初步展現了洼中學生的精神風貌,這是步入初中生活的一個良好的開端,我們相信,通過這次軍訓,對同學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為期四天的軍訓生活結束了,但它的影響是深遠的,會在以后三年的初中生活中,以致一生中發揮作用。希望同學們以這次軍訓為起點,牢記以下幾點:
一、站直了,別趴下。你們是經過軍訓的人,你們是洼中的學子,你們應該有鋼筋鐵骨,你們應該有頑強的品質和意志。優秀的軍人為你們作出了榜樣。從現在開始,你們就應該有面對各種困難的精神準備和戰勝困難的勇氣。新晨
二、把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就是偉大。嚴于律己,遵守《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同學之間禮讓謙和,言談舉止文明,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和校內外各項集體活動,樹立集體觀念,做文明學生,爭文明班級,建文明校園,讓洼中因你們而精彩!
三、耐得住寂寞,才能守住生命得黃金。要珍惜三年的學習生活,珍惜青春的黃金時期,努力拼博、奮發進取,在學習生活中鍛煉自己、塑造自己、展示自己,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名德才兼備的初中畢業生!
一、基本情況
綿竹市是隸屬于德陽市管轄的縣級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幅員面積1245.3平方公里,其中山區占54.63%,丘陵占12.48%,平原占32.89%,共有50.1萬人口,21個鄉鎮。九龍鎮位于綿竹市西北部,東靠武都鎮,南接遵道鎮,西臨金花鎮,北與天池鄉相鄰,有四個行政村和一個社區,69個村民小組,板房安置點1個,4729戶,人口11728人。九龍鎮衛生院現有職工13名,其中:執業醫師2名,執業助理醫師3名,執業護師2名,無專職防保人員,有兼職衛生監督員2名。村衛生室8個,鄉村醫生13名。個體中醫診所1個,執業醫師1名。全鎮共有食品生產經營單位60家,其中:單位食堂3家(其中學校食堂2家),餐館1家,小吃店(攤)3家,腌鹵攤點16家,副食品店(攤)24家,鮮肉攤13家,共有從業人員112名,有衛生許可證的單位2家,有健康證的從業人員5名。飲用水臨時集中式制水點1個(國際紅十字會援助),分散式供水點21個,村民自家井水20xx余口。公共場所單位5家,從業人員6名,均沒有衛生許可證和健康證。
在“512”地震中,九龍鎮衛生院遭受重創,職工死亡2人,門診、病房等房屋及各種設施、設備全部毀壞,衛生監督的各種資料也全部在地震中毀損,衛生監督工作基本處于癱瘓狀態。
二、工作開展情況
7月22日,××省第二批對口支援綿竹市醫療衛生總隊××分隊1名衛生監督員到達綿竹市九龍鎮后,立即與第一批隊員和衛生院的相關人員進行了工作對接,并迅速投入到了緊張的對口支援工作中。兩個月來,共出動人員500多人次,出動車輛100多車次,主要對全鎮食品、生活飲用水、醫療機構等單位進行監督培訓指導,建立衛生監督管理網絡,建立衛生監督檔案,對災民開展健康教育及井水消毒等衛生知識培訓,通過我們切實有效的工作,相關生產經營者和村民的衛生意識有了明顯提高,部分有條件的食品生產經營者根據我們的意見對不符合衛生要求的設施進行了整改,有些單位正在申請辦理衛生許可證和從業人員健康證。具體工作開展情況有以下四個方面:
1、對該鎮60家食品生產經營單位、10家醫療機構、1家臨時集中式制水點、2家學校、5家公共場所單位進行了摸底調查,逐家逐戶填寫調查登記表,收集詳細的相關信息,整理監督檢查執法文書和相關軟件資料,建立了比較完整詳實、分門別類的衛生監督檔案。
2、幫助建立了鎮、村兩級衛生管理網絡,鎮衛生監督員2名,村衛生協管員7名,均分別簽訂了“衛生監督協管責任書”,并明確了鎮、村兩級衛生監督管理人員的工作職責。另外,幫助鎮衛生院建立完善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和“板房集中安置區衛生防疫工作方案”。
3、深入到鎮村對所有餐館、小吃店(攤)、集體食堂、腌鹵攤、副食品店(攤)、鮮肉攤、臨時集中式制水點、學校等單位進行了5輪全覆蓋的衛生監督巡查,根據巡查中發現的問題,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對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從原料采購、生產加工過程、洗消、儲存等各個環節進行監督檢查指導,并提出相應的監督指導意見。新建的九龍學校板房食堂有近500名師生就餐,施工過程中,我們先后十多次前往學校施工現場,參與規劃設計,設計出詳細的布局分布圖,提出各功能間的衛生設施要求,將衛生監督的關口前移。學校開學后我們每天到學校監督檢查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情況,檢查相關記錄;幫助協調政府和相關部門,加大臨時集中式制水點對學校的供水量,以滿足學校師生生活飲用水的需要;親自參與學校晨檢工作,確保無呼吸道傳染病的暴發流行。對五桌以上的民間家宴進行全程跟蹤監督檢查指導。對臨時集中式制水點的出廠水每天進行一次余氯現場快速檢測,確保了無食物中毒、重大食源性疾患和介水腸道傳染病等事件的發生。兩個月來,共監督檢查食品、生活飲用水、學校等相關單位300余戶次,發放衛生安全告知書47份,發出監督意見書49份,監督覆蓋率達到500%以上。同時,對分散居住村民的飲用井水消毒情況進行了檢查指導,對各村組、社區、學校等單位環境消殺工作進行了監督檢查,對醫療機構傳染病防治及醫療廢棄物處置等工作進行監督檢查,共監督檢查相關單位(戶)300余次。
4、加強督導,開展了相關生產經營單位的管理人員、從業人員以及農村居民的宣傳培訓工作。對于從業人員的培訓,我們根據當地實際,針對小飲食店、小食品店、小鹵菜攤點等行業從業人員流動性大、文化水平低、很少接受衛生知識培訓等特點,采取了靈活多變的培訓方式,把從業人員培訓工作做到了監督檢查現場,結合被監督對象的經營、衛生狀況,有針對性地開展面對面、點對點的培訓,我們堅持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做到邊檢查監督,邊宣傳培訓,邊整改規范。8月15日下午,我們利用半天的時間,在九龍鎮衛生院帳篷內,對全鎮防保醫生、鄉村醫生、村組相關負責人和較大規模食品生產經營單位、臨時集中式制水點、學校等單位的近50名管理人員進行了食品衛生、環境衛生、飲用水衛生、傳染病防治以及健康教育等方面法律法規、業務知識的集中培訓,收到了非常好的培訓效果。另外,我們對社區、村組、學校等單位的環境消殺人員進行了消殺方法的現場培訓,對醫療機構的從業人員進行了傳染病防治及醫療廢棄物處置等方面業務知識的現場培訓。兩個月來,共培訓相關單位管理人員、從業人員200多人,發放宣傳培訓資料300余份,保質保量完成了相關單位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百分之百培訓率的工作任務。對分散居住村民的飲用井水消毒方法的現場培訓也在500人次以上。
三、存在問題
1、當地重醫輕防的思想觀念非常嚴重,衛生監督工作的基礎十分薄弱。該鎮無專職防保人員及衛生監督員,對轄區內的生產經營單位缺乏有效的管理,轄區內絕大多數單位存在無證經營狀況,從業人員的健康證持證率非常低。綿竹市衛生執法監督所對衛生院衛生監督工作的支持也不夠,無專項經費及專用物資的配發,對鎮、村的監督檢查力度不足,也是導致九龍鎮衛生監督工作得不到有效保障的原因之一。
2、農村居民的防病意識低下,特別是體現在飲用水方面,目前該鎮有21個臨時的分散式供水點(由國際紅十字會援助的臨時集中式制水點供水),大多數村民使用自家淺井水。震后,原有水質可能有所改變,但是村民衛生意識還有待繼續提高,因為消毒藥品使用后,殘留氯味的問題,不少村民仍在使用未經消毒的井水,有些村民未能掌握正確的飲用水消毒方法,水井周圍30米范圍內通常有垃圾堆、糞坑、畜圈等污染源,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另外,國際紅十字會援助的臨時集中式制水點即將撤回,原供水范圍內的單位和村民的生活飲用水將成為問題。作為板房區生活飲用水的鎮畜牧站的兩口水井目前由我們××分隊監督、疾控隊員負責消毒,××分隊撤回后,板房區的生活飲用水將無法保證持續有效的消毒效果。
3、由于地震影響,多數食品生產經營戶的衛生設施嚴重匱乏,特別是防蠅防塵、清洗消毒等設施,大多數餐飲、腌鹵制品加工單位餐用具洗消容器與粗加工洗滌容器混用,餐用具消毒不能正常開展。同時,衛生管理制度難以落實,許多工作流于形式,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索證工作未能正常開展,特別是當地腌鹵攤點比較多,熟食在常溫下銷售存放時間過長,造成安全隱患非常大。
四、下一步建議
1、加大對衛生監督工作的投入,特別是人員和經費的投入。在鄉鎮設立專職防保人員及衛生監督員,充實完善衛生監督檔案,對轄區內的單位實行長期動態管理。
2、加大監督檢查和檢測力度,逐步加大行政處罰力度,嚴把衛生行政許可準入關,做到邊檢查、邊指導、邊整改,逐步使相關生產經營單位走上正規,符合法律法規要求。對餐飲單位特別是學校食堂要盡快實行量化分級管理制度,用制度去管理單位,使餐飲單位對照標準,能找到整改的方向,激發他們自身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于生活飲用水的問題,要協調政府和水利等相關部門,盡快修復新建水廠的取水口,開始正常供水,以保證國際紅十字會援助的臨時集中式制水點和我們××醫療衛生分隊撤回后相關單位和村民的生活飲用水安全。
【關鍵詞】 多囊卵巢綜合征;中西醫結合療法;超聲波監測
Observation the effect of 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by combination treat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by ultrasonogram
ZHAO Yi-ling,LI Xian-hua,WEN Li-juan.Center of Gynecology and Pediatrics,the Affiliated Hongqi Hospital of Mudanjiang Medical College, Heilongjiang 15701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 treat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by ultrasonic detection.Methods 105 patients with PCO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50 patients in one group were treated by western medicine while 55 patients in another group were treated by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endometrium and ovarian follicles in the period of ovulation.B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fertile rate was notable.Conclusion Using combinative treat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had the effect of regulating the menstrual cycle and raising the fertile rate in treating PCOS.And the dynamic change of ovary and endometrium in patients with PCOS could be detected by ultrasonogram.
【Key words】 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Combinative treatment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Ultrasonic monitoring
多囊卵巢綜合征是育齡期婦女最常見的內分泌紊亂疾病,其發病率占生育年齡婦女的5%~10%[1],是引起不排卵性不孕的主要原因,是一個具有高度異質性、臨床表現多樣性的疾病。本病以持續性無排卵和雄激素過多為主要特點,伴隨黃體生成素(LH)水平升高、高胰島素、胰島素抵抗等。臨床表現為月經稀發、不孕、多毛、肥胖、痤瘡等,進一步出現2型糖尿病、高脂血癥、高血壓病和心血管病。其病因復雜,臨床表現多樣,治療根本方法是恢復排卵,首選克羅米芬,但克羅米芬促排卵存在排卵率高、妊娠率低的特點,同時會引起卵泡過度刺激癥,常致治療失敗。為探討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新方法,我院自2002年5月至2006年6月采用克羅米芬和調經促孕丸聯合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并同時應用超聲波監測其卵巢內卵泡發育及子宮內膜變化情況105例,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為因不孕、月經不調等癥狀來我院就診的患者,對其進行全身檢查,包括月經史、基礎體溫測定、超聲波檢查、性激素水平測定、輸卵管通液等檢查。檢測血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PRH)、T3、T4、促甲狀腺激素、血皮質醇及尿17-羥皮質類固醇、17-酮類固醇,結果均在正常范圍內,除外配偶和其他原因不孕。經臨床確診為PCOS的患者105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55例和對照組50例。治療組年齡25~36歲,其中31例患者月經稀發,周期45 d~2個半月,16例患者閉經3個月以上,肥胖20例,多毛18例,不孕時間2~7年,平均3.8年;對照組年齡24~34歲,其中29例患者月經稀發,周期45 d~2個半月,15例患者閉經3個月以上,肥胖21例,多毛22例,不孕時間2~8年,平均4.5年。兩組患者體溫、血壓、呼吸、脈搏等一般狀態良好,其年齡、病程、病情資料比較,經χ2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6個月內均未接受過任何激素治療。
1.2 診斷標準 臨床表現月經紊亂、稀發或閉經、多毛、肥胖、多年不孕;血清性激素檢查LH/FSH≥2或睪酮濃度增高≥2.5 mmol/L,雌酮增高,基礎體溫(BBT)單相,月經周期11~16 d,超聲波檢查卵巢增大、包膜增厚、間質回聲增強、卵巢有多個直徑<8mm的卵泡,每側卵巢卵泡數目多在10枚以上,多位于卵巢周邊,呈蜂窩或串珠樣改變[2]。
2 治療及觀察方法
2.1 治療組 治療組于月經第5天或孕酮撤退性出血第5天起開始口服克羅米芬50 mg,連服5 d同時加服調經促孕丸,2次/d,5 g/次,連服20 d,如無懷孕者于下1個月經周期繼續原療程,最多服用3個周期。
2.2 對照組 對照組也于月經第5天或孕酮撤退性出血第5天起開始口服克羅米芬50 mg,1次/d,連服5 d,如有排卵而未懷孕者,于下1個月經周期繼續原劑量口服,最多連用3個周期,如無排卵者,則從第2個周期起,遞增原劑量,每個周期增加1次,增加50 mg/次,最多可增至150 mg。兩組有排卵而連用3個周期未懷孕為失敗,觀察組克羅米芬增加至150 mg,仍無排卵也為失敗。
2.3 監測方法 檢查設備采用日本TOSHIBA SSH-140A型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3.75 MHz。由專人專機于月經第9~10天開始進行觀察,常規檢測子宮、卵巢及卵泡發育情況,隔日1次。卵泡直徑>10 mm為優勢卵泡,優勢卵泡的生長速度約為1~2 mm/d,近排卵前最大生長速度可達2~3 mm/d,當卵泡直徑≥15 mm時,改為每日連續觀察。成熟卵泡的聲像圖標準:卵泡大小17~24 mm,呈圓形或橢圓形,張力好、形狀飽滿、壁薄、境界清、透亮度好,15%~20%的成熟卵泡內壁可見突起的高回聲卵丘反射,可認為是排卵即將開始,是超聲觀察排卵的較為可靠的指標。子宮內膜的聲像圖改變:卵泡早期,內膜為增殖反應,較薄,厚度約3~6 mm,出現較均勻的相對高回聲,內膜分層結構不清;增殖中晚期(近排卵期)內膜增厚可達10~14 mm,回聲減低,可見內膜層的三條高回聲線(即子宮內膜與肌層以及2層子宮內膜組成的宮腔線);排卵后,內膜發生分泌反應,內膜厚度繼續增加,回聲增強,分層結構逐漸不清的均勻內膜層,尤其表現宮腔線不清晰,與肌層的分界清晰。
通過超聲監測判定并記錄是否排卵、是否懷孕以及懷孕后早期流產情況,并間接觀察藥物不良反應。
3 結果 見表1。
兩組成熟卵泡排卵和卵泡發育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子宮內膜厚度和妊娠率間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1=。
4 討論
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常表現為月經異常、多毛、肥胖、不孕等;超聲監測見卵巢增大,卵巢包膜增厚、髓質回聲增強,且無排卵。其發病機理目前尚不十分明確,一般認為與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調節功能紊亂有關,近年研究與高雄激素血癥、胰島素抵抗、腎上腺軸的功能活性等呈高相關性。雄激素增高抑制卵泡的成熟或引發卵泡閉鎖,不能形成優勢卵泡,導致雌激素正常分泌模式中斷;且過多的雄激素向雌激素轉化,故PCOS患者兼有雄性和雌性激素增高狀態[3],性激素代謝異常,導致持續性無排卵,從而發生不孕。無排卵型不孕癥患者中75%與此相關[4]。治療中最常用藥物為克羅米芬,因克羅米芬具有強抗雌激素作用,能與雌激素競爭位于下丘腦的負反饋作用,從而增加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而恢復排卵,是有生育要求的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的首選治療藥。但克羅米芬的抗雌激素作用會使宮頸粘液變稠密,影響受穿透,同時引起黃體功能不足,影響受精卵的種植[5]。另一方面,利用克羅米芬促排卵會引起卵泡過度刺激癥,卵泡未破裂黃素化發生率高,這種病癥從月經的情況、宮頸粘液評分、基礎體溫記錄、性激素水平檢查無法與正常排卵周期區別,只能由B超監測來區別。而調經促孕丸含有鹿茸、黃芪、菟絲子、羊藿、續斷、枸杞子等藥物成分,具有壯陽滋陰補腎,養經調血,調補沖任,攝精成孕[6]的功效;其次還有興奮卵巢,調節內分泌,降低雄激素水平,最大程度地促進卵泡發育及誘導排卵,同時可改善體內內分泌狀態,提高內源性雌激素水平,間接促進內膜生長,使宮頸粘液粘稠度降低,利于運行及受精,再加上丹參、覆盆子、茯苓、赤芍、仙茅等有健脾補腎、活血調經、雙調氣血、益腎助陽、益精養血等可降低流產率。
綜上,采用中西醫結合療法針對患者不同時期的病程特點,辨證施治,改善內膜的增長發育,調整月經周期,排卵率高,妊娠率也高,較單純西藥治療效果更好。超聲監測卵泡發育,不僅簡單、方便而且直觀,無痛苦,重復性好。在臨床治療中可直接對卵泡的個數、大小、卵泡生長發育、子宮內膜變化、以及觀察有無排卵、排卵后黃體情況作出判斷,指導臨床醫師合理用藥。
參考文獻
1 Dunaif A.Hyperandrogenic anovulation(PCOS):auniquic disorder of insulin action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non-insulin-dependent-diabetes meullitus.Am J Med,1995,98(suppl):33-39.
2 樂杰.婦產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376.
3 楊燕生.多囊卵巢綜合征.實用婦產科雜志,1991(7):83.
4 Costello M,Eden JA.A systemic review of the reproductive system effects of metformin in patients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Fertil Steril,2003,79:1-13.
5 Cohen J,et al.New development in invitrofertilizarion.Currprobl Obstet Gynecol Fertil,1986,9(5):231.
【關鍵詞】
腸易激綜合征;腹瀉;米雅
腸易激綜合征(IBS)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復雜,迄今尚未完全清楚,且其發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治療上尚無肯定的統一方案的藥物。我科近來采用微生態調節劑(米雅)治療腹瀉為主型IBS 24例,現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研究對象
我們隨機選擇2003年1月―2004年5月在我院門診就診的IBS患者,均符合羅馬Ⅱ標準(Gut 1999;45 suppl2:Ⅱ43~47),選以腹瀉為主型IBS患者46例作為治療對象,全部征得患者同意隨訪,進行隨機分組。治療組24例,男11例,女13例,年齡21~62歲,平均年齡(31±2.5)歲,病程1~22年,平均(8.6±3.1)年。對照組22例,男9例,女13例,年齡20~63歲,平均年齡(31±1.5)歲,病程1.2~21年,平均(8.4±2.8)年。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病情程度
輕度:便前腹痛,腹痛即瀉,瀉后緩解,粘液便、稀水樣便,次數<3次/天,基本不影響生活工作;中度:大便次數3~6次/天,癥狀較重,對日常生活工作有一定影響;重度:大便次數>6次/天,癥狀重,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兩組病例中,治療組輕度5例,中度16例,重度3例;對照組輕度4例,中度16例,重度2例。
1.3
給藥方法
兩組均給予復方苯乙哌啶1片,每天3次,多慮平25 mg,每天 3 次(對精神緊張、多慮、失眠重者給50 mg,每天3次);治療組除上述治療外加用米雅 2粒(40 mg),3次/天。療程均為1個月。停藥后隨訪3個月,隨訪期間囑患者病情反復時來診,不私自應用其他藥物。
1.4
療效評定標準
治愈:癥狀全部消失,隨訪3個月無復發;有效:癥狀明顯減輕,僅存1~2個輕微腹部癥狀,不影響正常工作生活或治療期間癥狀基本消失,隨訪期間有復發者;無效:未達到有效標準。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略)
2.2
副作用
治療組在治療期間無明顯副作用。
3
討論
腸易激綜合征(IBS)是一組病因未明,以腹痛、腹脹、排便習慣和大便性狀異常,持續存在或間歇發作而又缺乏形態學和生化學異常改變的癥候群。分以腹瀉為主型、以便秘為主型及混合型。侯曉華等[1]對34例腹瀉型IBS糞便中常見的9種厭氧、需氧菌進行定量分析,發現腹瀉型IBS存在菌群紊亂,類桿菌、雙歧桿菌、大腸桿菌明顯減少。Nobeak[2]通過結腸菌群分析,發現IBS病人存在結腸微生態異常,產氣菌群增多,口服活菌制劑后,不僅能糾正菌群失調,還能明顯減少腹痛、腹脹癥狀。米雅為微生態活菌制劑,2粒含有宮入菌40 mg(含1億個活性宮入菌),宮入菌又名酪酸菌。米雅片劑是以含有芽胞酪酸菌為主的活菌制劑,在腸內能與有效菌共存,并促進其增殖,補充正常有益菌及調整各種原因引起的腸道內正常菌群紊亂,抑制病源菌的生長和發育,抑制毒源性物質的產生。并能在腸道內產生維生素B族和酪酸,酪酸為腸上皮組織再生的主要能源之一。本試驗顯示微生態調節劑(米雅)治療以腹瀉為主型IBS,療效肯定,且沒有明顯副作用,值得臨床推廣。
參
考
文
獻
一、醫政工作
(一)認真貫徹《醫療機構管理條理》,針對我市醫療市場的需求,結合醫療機構設置實際,嚴把醫療機構準入關,1-6月份,全市新增醫療機構8個。積極配合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開展,批準18個醫療機構為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89個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
(三)認真貫徹落實《鄉村醫生管理條例》,根據省衛生廳《關于認真做好鄉村醫生注冊管理及證書發放工作的通知》,嚴格按照注冊條件,對77名鄉村醫生進行注冊。同時,為加強鄉村醫生從業管理,將我市持有鄉村醫生(士)資格證書的個體診所變更為村衛生室。
(五)加強醫療質量管理。按照省衛生廳皖衛醫[xx]51號文件精神,積極開展“醫院管理年,規范醫療服務行為”,結合我市實際,制定了“杭國市開展‘醫院管理年,規范醫療服務行為’方案”,并組織市直衛生單位中層以上干部及鄉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會辦醫機構主要領導專此召開會議,對活動實施進行了周密部署。同時,下發《關于進一步強化醫療質量安全管理的通知》,對醫療質量、安全工作作出進一步強調。
二、醫教工作
三、計劃生育工作
制定下發了計劃生育工作“考核標準”,繼續實行“一票否決制”。同時,與所屬單位簽定了目標管理責任書。與計生、藥監部門配合,開展人工終止妊娠及b超管理專項檢查。同時,督促各單位按時按質上報相關計生信息表。
四、疾病預防控制工作
(一)大力宣傳新的《傳染病防治法》。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以及培訓班、宣傳欄等多種形式廣泛開展對新的《傳染病防治法》的宣傳活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認真做好夏秋以霍亂為重點的腸道傳染病防治工作。5月1日起,全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開設腹瀉病門診,加強疫情報告和監測工作。
(四)廣泛開展健康教育,努力提高全民防病意識。“3·24結核病防治日”,“4·5全民查螺日”,“6·6愛眼日”等衛生日期間,組織市醫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市地方病防治站等醫療單位的相關醫務人員走上街頭,開展咨詢義診活動。各鄉鎮衛生院制作了淺顯易懂的宣傳材料,向廣大村民宣傳防病知識。
(五)積極做好救災防病工作。汛期來臨之際,我局提前部署,制定下發了《**市衛生系統救災防病預案》,切實做到防患于未然。
(六)肺結核病艾滋病防治工作。建立肺結核病艾滋病防治管理工作例會制度,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血防意識大大提高。簽定結防工作管理責任書、四方協議書;艾滋病防治項目正式啟動;既往有償供血人群艾滋病病毒抗體篩查工作圓滿結束。
(七)血吸蟲病防治工作。繼續做好螺情及病情監測,重點監測近年來反復出現殘存釘螺回升的有螺環境及周邊毗鄰和有水面相連的可疑環境,人群受檢率不低于90%。 省醫院消防工作總結
醫院院務公開工作總結
2009年醫院年終工作總結
2009年傳染科工作總結及次年計劃
藥品監督稽查工作總結
2009年醫院上半年工作總結
上半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