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老年護理論文范文

        老年護理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老年護理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老年護理論文

        第1篇:老年護理論文范文

        1.1宜春市人口老齡化現狀。隨著宜春市于2010年4月榮登“中國宜居城市榜”,并于2012年入選中國十大宜居城市以來,以生態宜居城市建設為目標的新的城市發展模式已顯成效。根據宜春市旅游局的介紹,宜春城區72平方公里的范圍就有15.7平方公里的山體和水面,其氧含量等標準遠遠高于國家標準,由于空氣好,含氧量高,生活節奏慢等特點,吸引眾多外來人口到此定居,其中又以65歲以上居多,宜春市統計局于2009年5月發表的《應對人口結構變化加快宜春市崛起步伐》表明,宜春市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宜春市總人口的8.17%,已進入老齡化社會。

        1.2宜春市老年護理現狀分析首先是老年護理專業人員缺乏。據統計,我國失能與半失能老年人已達3300多萬,占老年人口的19%。然而,目前我國醫學院校對老年護理專業人才培養嚴重缺乏,以宜春市為例,宜春學院和宜春職業技術學院兩所已設置了醫學專業的學校均無老年(醫學)護理專業,只是在課程設置方面增設了與老年護理相關的課程,但專業性不強,導致無法給老年人提供良好的專業護理,嚴重影響護理質量。其次是老齡人對醫療護理保健需求增加。醫療衛生保健、老有所醫是老年人最為突出和重要的需求,由于我國具有老年人口基數大、增長快、老齡化趨勢明顯的特點,龐大的老年人群所帶來的健康問題導致對衛生服務需求激增。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各個器官功能出現慢性、進行性、退行性的變化,易患多種慢性疾病,需要長期接受治療和護理服務,同時,老年人健康意識逐漸增強,老年護理不僅是單一的疾病護理與生活照顧,而是更深層次的掌握,以維持老年人最佳功能,使老年人無病長壽,身心健康,縮短老年人被照料的時間,提高生活質量。最后是社會養老服務供需矛盾突出。我國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推行獨生子女政策,這意味著在老齡化到來的同時存在另一個社會問題(家庭小型化),從而導致“空巢老人”現狀尤為突出,三代同堂家庭的減少、“421家庭”的增多,導致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難以繼續,養老服務更多依賴于社會。但社會衛生服務的發展仍相對滯后,不能滿足全部老年人的養老需要,例如一些僅需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進行治療的老年性疾病患者卻選擇在綜合性醫院就診,導致綜合醫院床位不足,加劇養老服務供需矛盾。

        2改進宜春市老年護理工作的三大對策

        2.1實施整體護理進入老年期,常常面臨社會角色的轉變、喪偶、疾病等突發事件,大量研究表明,老年人群的心理伴隨生理功能的衰退會出現老化現象。因此,老年護理工作者需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護理服務,樹立整體觀念,在老年護理工作中更注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統一,做到保健護理、生活照料、精神呵護同步到位,提高生命質量,實現健康老齡化,積極老齡化。

        2.2加強老年護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擴大護理教育規模,緩解護理人員缺乏狀態。專業老年護理人才市場空缺很大,醫學院校可根據就業趨勢開設相關老年護理專業,加快老年護理教育,突出人才培養建設,滿足社會市場需求。在專業課程設置方面,加重老年護理課程比例,突出老年護理特色,注意與老年人健康需求緊密結合,使老年人和老年患者的整體護理進入到醫學護理專業人才的常規教育中。

        2.3健全老年護理服務體系強化家庭護理,建立健全社區護理服務體系如特殊護理中心、老年人日托所等機構。積極推行主動服務模式,發展有中國特色的老年護理院,如敬老院、老年公寓等多層次的社會服務體系;建立居家養老的照料體系,比如社區老年公寓模式,這種模式綜合了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和老年公寓模式的優點,既方便,又減輕了老年人子女的負擔,還解決了醫療服務人員配備不全的問題。同時要利用現有資源發展老年護理機構,將閑置的場所等資源有效地轉化為社會化的老年護理機構,逐步形成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為老年人提供安全、優質、滿意護理服務。

        3老年護理在構建“宜居宜春”中的積極性作用

        3.1有利于促進“宜居宜春”和諧穩定老年人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老年護理工作,完善養老體系,倡導社會敬老、養老、助老的社會風尚,建立醫院、社區、家庭相結合的老年衛生保健系統,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才能充分享受豐富多彩的現代城市生活,將城市視為自己物質的家園和精神的歸宿,構建和諧穩定的社會。

        3.2有利于提高“宜居宜春”整體形象宜居城市不僅要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健全的社會秩序、覆蓋率高的社會福利,更要有舒適的居住條件和配套的完善的醫療衛生體系吸引人們前來定居。在“宜居宜春”建設中,做好老年護理工作,加快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普及老年護理知識積極推進養老服務社區化,不僅有利于社會整體文化素質的提高,還能使老年人維護自己的權利,發揮“余熱”。

        第2篇:老年護理論文范文

        1現有老年護理模式

        目前我國城市老年護理大致有居家護理、社區護理及機構護理3種模式。

        1.1居家護理

        居家護理主要是在老年人的家里由專業的護理人員、親人或者志愿者提供專業的護理服務和日常生活照料。居家護理的優點是符合我國老年人傳統的生活習慣;缺點是起步晚,發展速度慢,覆蓋的人群少,沒有形成完整的制度,不符合專業護理人員的護理習慣,居家護理缺少專業能力,醫療服務也無法得到保障。隨著中國“4+2+1”家庭的逐漸增加,社會競爭激烈化程度的提高,子女的負擔越來越重,獨居老人增多,單一的家庭護理無法滿足老年護理的需要。

        1.2社區護理

        社區護理是在居家護理的基礎上,以老人所居住的社區為服務實施主體,向老年人提供專業護理和精神文化需要。社區護理是以健康為中心,以社區人群為對象,以促進和維護社區人群健康為目標。社區護理的優點是既尊重老年人的傳統習慣,又能合理利用各方資源,符合老年人、政府、子女等方面的需要。缺點是社區老年護理醫療及護理專業人員缺少、服務素養不高;大部分針對孤寡老人養護,服務輻射面積小;老年護理資金缺乏,缺少老年人需要的場所、環境、設施等硬件條件。

        1.3機構護理

        機構護理是指由政府和社會力量出資建設的養老院、護理院、敬老院等集中養老機構提供的老年護理服務。機構護理的優點是在硬件設置、人員配套、服務項目等方面有較高的優勢。缺點向兩極化發展,由政府投資的福利性養老機構往往存在低端化狀態,盡管人員和設施較為全面,但多數僅僅處于保障性層面。由各類資本投資的私營機構,大多數處于高端消費層面,人員、環境、設施齊全,但收費較高。而且多數老人受傳統觀念影響,不愿意居住在護理機構中,機構護理無法滿足普遍的老年護理需求。

        2現有老年護理模式存在的問題

        2.1沒有形成整體老年護理體系

        居家、社區、機構這3種老年護理模式在現階段基本處于相對獨立狀態,盡管目前居家和社區護理有相互補充的發展趨勢,但實際上社區的護理補充還是存在服務面狹窄、醫療和護理服務無法與老年人實際狀態完全對接的缺點。目前老年護理模式的關鍵缺陷在于,3種護理模式沒有在根本上形成頂層設計、相互補充、資源共享、信息共有的養老體系。最合理的老年護理體系應該是呈金字塔狀:底部為接受上門關心照料的大部分老年人,中部為享受日托服務的中等數量老年人,頂部為進入養老機構的少數老年人。

        2.2養-護-醫缺少有效銜接

        養-護-醫“三位一體”的老年護理機制沒有有效建立,目前的護理模式的重點基本還在“養”的層面。居家護理的老年人缺少專業護理,醫療基本靠自己去醫院;社區的護理醫療水平和設施有限,不能滿足老人的需要;機構護理中老年醫療護理專業人員不能夠滿足需求。社區和機構在老年人護理時,不能很好地掌握老年人的患病史,護理沒有有效針對性。老年人在家、在社區、在護理機構的醫療和護理沒有一個有效的橋梁進行銜接。

        2.3受限于行政體制及制度

        目前養老和醫療服務分屬不同的行政部門管理。對老年人護理服務的形式、模式、制度等都各自為政,沒有形成整體的護理體制和制度。在整體老年護理事業上牽扯到諸多相關行政部門,由于各自的職權和利益問題,不能很好地解決老年護理中存在的協調問題,醫療和護理不能有效地銜接到老年護理中去。缺少衛生和醫保系統的參與,老年護理事業不能得到深入發展。

        二醫療集團老年護理體系

        組建醫療集團是新醫改中公立醫院改革的主要模式之一,醫療集團是將醫療機構進行整合,實施集團化運作。主旨在于優化資源配置,推動區域化醫療服務體系的重構,是新醫改的有效載體。目前主要的醫療集團模式是“3+2+1”模式,即三級醫院為龍頭,縱向聯合二級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集團化運作中,醫療集團推進管理一體化、分級診療、雙向轉診、資源共享、學科合作、信息聯網等。在醫療集團模式下,主要從包括護理服務的提供者、護理服務的層次、護理服務的提供方式、護理服務的接受者和護理服務內容5個方面來構建老年護理體系,從而建立起一個無縫銜接、資源共享、方便快捷的老年護理體系。

        1護理服務提供者的多元化

        醫療集團的老年護理服務由集團各級、各類醫療機構來完成,包括了公益性的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還有家庭、個人和各類組織。多元化的老年護理服務提供,體現了政府和市場的分工,在保證公平的時候能夠體現提供服務的效率。

        2護理服務的分層次

        醫療集團根據老年護理不同階段的特點可分為社區、急性、中期、長期和臨終5個層級。醫療集團結合老年護理的不同階段特點,充分發揮各級醫療機構的功能,實現老年護理的分級護理,分工協作。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慢性病、康復期的老年人護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務人員上門為家里患慢性病和康復期的老人,提供康復護理指導,包括營養指導、健康咨詢等和基礎護理技術支持,如換藥、導尿、測血壓、輸液等可在家庭實施的護理技術服務。二級醫療機構利用自身特色開展特色老年護理。三級醫療機構負責老年人的急診急救、老年綜合征、多臟器功能損害,急性期護理,以及心血管、神經系統、內分泌等慢性病的治療效果的評價與指導。民營醫療機構開展個性化老年護理,根據不同需求層次的老年人的需求開展個性化的服務。

        3護理服務內容的多樣化

        醫療集團的老年護理不僅是針對有生理問題的老年人護理,還開展健康教育與咨詢、心理疏導等預防和指導性護理。老年人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需要和條件,選擇不同的護理服務內容和護理方式。

        4護理服務提供方式的可選擇性

        老年護理不一定在醫療機構內,也可以在家和在社區進行,還可以通過網絡和電話進行咨詢。醫療集團的居家護理主要是通過“3+X”健康團隊來完成,實現網格化管理。機構護理主要是老年人在護理機構、養老院和醫院的老年科來完成。

        5護理服務接收者全覆蓋

        醫療機構的老年護理基本上實現了集團內的全覆蓋,在集團內只要是有護理需要的老年人,都能夠享受到自己所需要的老年護理服務。對行動不便又不愿意離開家的由志愿者團隊來護理,對想要個性化老年護理的,有老年護理院來滿足需要。

        三完善醫療集團老年護理體系的建議

        1健全老年護理機制

        各級政府部門要將構建老年護理服務體系作為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舉措,建立長效的老年護理服務機制。首先,要完善老年護理法律法規,老年護理服務的健康運行需要相關的制度和法律法規的支持,要在《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基礎上,盡快出臺與老年護理有關的法律法規,確保老年護理有序開展。其次,要增加老年護理的財政預算,建立起老年護理的整體預算制度,包括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機構運行經費補貼、困難老人服務補貼等。第三,要堅持老年護理公益性的發展方向,由政府主導、社會各方參與,大力開展老年護理服務項目。

        2建立老年護理資源整合體系

        以科學配置、合理共享、有效流動的原則對現有的老年護理體系進行資源整合。針對不同區域的衛生服務中心現狀,在集團內進行資源合理配置。第一,統籌醫療設施資源的配置及共享,在醫療集團化運作下,在集團區域內實現醫療設施資源的合理配置與共享,過剩設備資源實現平行或下行釋放。第二,人力資源共享,針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療護理人員專業化程度參差不齊的狀況,三級醫院及二級醫院對社區衛生服務提供人力資源共享。將醫療專家及護理人員進社區制度化。推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專家坐診;推進健康服務進家庭,讓醫生護士參與到社區服務團隊中;推進集團內會診制度,建立會診中心。這些措施極大地推動了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提高,使社區老年護理服務向優質化發展。第三,實行分級服務、雙向流動,根據老年人護理及醫療需求的不同程度,在醫療集團內實行分級服務。三級醫院、二級醫院及社區提供階梯化服務,同時針對老年人不同階段的身體狀況,實現向下及向上的服務轉移,保證老年人能得到最適合的醫療護理服務。

        3擴充專業人力資源隊伍

        推動我國養老事業的發展,彌補我國老年護理人才的缺口,必須重視當前養老機構從業人才隊伍的挖掘和培養。培養一批專業的老年護理服務隊伍。由醫療集團選派老年病醫護專業人員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員進行相關培訓。除了專業培訓外,強化繼續教育,促使從業人員更具專業化。同時,加大向社會進行老年護理人員招聘力度,按集團內人事聘任辦法給予相應編制及待遇,充實到老年護理工作中去。

        4構建老年護理信息化體系

        第3篇:老年護理論文范文

        隨著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衛生水平極大提高,世界人口平均壽命延長。來自聯合國經社部的報道指出,老年人口的保健和長期護理制度將面臨著挑戰,同時指出老年健康護理服務在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在低收入的發展中國家,因缺少合格醫護人員使得護理服務需求不能滿足。目前因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醫療衛生服務事業的改善,人口平均壽命增加,我國人口結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老年人逐年遞增,加上我國實行獨生子女政策,家庭結構為“四二一”尤為凸顯,從而使子女對老人的照顧能力減弱。根據第6次人口普查可知,以2010年11月1日零時為準,我國65歲及以上的人口已經突破1億人,預測到本世紀中葉,我國老年人口將達4億人。由于老年人口快速增加,慢性病及功能障礙老年人口急劇上升,醫療資源需要增加,加上我國人口眾多的基本國情,人口老齡化基數較大,退休人員急劇增加,用于護理費用支出大增,對醫療衛生資源需求會更大。新華社指出今后幾年,我國的養老護理行業對護理人才的需求,將會出現井噴式增長,人口老齡化的中國未來由誰來護理,就會成為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2護理專業人員從事老年護理的相關研究現狀

        2.1國外護理專業人才從事老年護理現況根據英國皇家護理學會(theRoyalCollegeofNursing)所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在過去3年中英國的社區護士人數下降了6%,衛生訪視員下降了0.4%。人口老齡化問題一方面體現在老人對國民護理和醫療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從而加大了護理行業的壓力,另一方面也體現在英國護士團隊內部。據統計,在2010年英國有2/3的注冊護士年齡在40歲以上,其中有73000名護士的年齡在50歲~55歲,這些護士很快就會退休。英國護士內部的老齡化問題很讓人擔憂,1990年以來30歲以下的英國護士人數減少了17%,從26%減少到9%。而55歲以上的護士人數則上升了6%,升至15%。2011年有28000個護士職位空缺(按3月空缺計算)。僅在英格蘭醫療機構的人員福利支出劇增到52900萬英鎊,但每年仍是有2萬多名護士離職。就地區而言,英格蘭東南部和大倫敦地區、北愛爾蘭和威爾士等地區護士較為缺乏。德國目前有超過78%的醫療機構反映缺乏專業及醫療護理人員。新西蘭從事老年護理行業的員工只有3091人,占醫療衛生保健工作者的8.9%,老年護理行業已成為新西蘭醫療保健和福利的最主要部分,由于新西蘭老年人口的不斷增長,新西蘭需要引進大量的護理工作者去應對日益嚴重的老年護理人才短缺危機。

        2.2國內護理專業人才從事老年護理現況目前我國醫院中護理人員配置匱乏。衛生部《2013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鑒》數據顯示,截止2011年我國各地區注冊護士數為2496599人,與全球每千人口注冊護士人數應有2.8人的平均水平仍有差距。目前國內養老護理人才需求缺口較大,情況如下。護士與床位比情況:據季曉穎等對上海地區的53家老年護理醫院的人力資源現狀的調查研究結果可知,其結果為護士/床位比為1.0:4.7,世界衛生組織對發展中國家的護士/床位比要求標準為1:2,供需矛盾較為突出,結果顯示該市老年護理人才缺口較大。在職稱情況方面,龍驊指出老年護理行業存在著醫護人員大多數未受過老年護理相關知識教育現象,其中執業護士高級、中級、初級職稱之比為1.0:5.5:10.5。有關養老護理人員的學歷情況,曹梅娟對養老機構從業人員的學歷層次調查結果顯示,年齡在40歲~49歲的人中學歷為高中或中專占33.64%,大專學歷占26.17%,本科學歷占6.54%;多數護理人員來自農村或城市的下崗職工群體。就持證率情況而言,張慧清等指出持有養老護理員執業資格證者僅為5.71%。在養老護理人才的工作環境、工作壓力、個人福利等方面,劉宇等對我國不同地區的養老機構的護理人員進行了大量調查研究,結果一致認為,工作環境比較差、工作壓力大、工資待遇低、在社會上不被人重視、沒有晉升的機會,多數人表示若其他行業的工作機會將不愿意從事該行業。

        3綜上所述

        第4篇:老年護理論文范文

        原發病的護理對減低并發癥發病幾率非常重要,所以在對這部分老年患者評估時,注重詢問身體狀況,了解疾病的性質、發展程度、重要器官狀態及營養狀況等。例如患有糖尿病的老年患者血糖的控制情況;一旦臥床,情緒低沉,焦慮緊張,會導致血壓升高,血糖就會有反彈,有時血糖值會居高不下。在遵醫囑用降糖藥的同時在飲食方面要不厭其煩的加以指導、監督和調整。又如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一旦摔傷臥床,除了本身的疾病會加重外,還會誘發應激性消化道潰瘍、出血,患者會表現為萎靡,甚至嗜睡、昏迷。而老年人自我感覺遲鈍,表達能力降低,回應傷痛能力進一步減弱,所以更要嚴密觀察原發病的進展情況,避免因未能及時發現病情變化延誤治療而導致嚴重后果。

        2、專科情況的對癥護理

        老人受傷后應及時盡可能的減輕老年患者的疼痛,因為劇烈的疼痛會使其難以入睡,休息不好而誘發心臟絞痛等病癥。在受傷的24h內局部要給予冷敷以降低痛覺神經的敏感程度而減輕腫痛;24h后局部熱敷減輕肌肉痙攣和關節骨骼的疼痛。受傷的肢體應固定,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根據病情使用抬高墊,以促進靜脈回流,減輕水腫。如有移動,動作要輕柔,對損傷部位重點托扶保護。維持循環功能,以減輕肢體水腫,并嚴密觀察肢端有無劇烈疼痛、麻木、皮膚溫度下降,蒼白或青紫等現象,有無肢端血液充盈時間延長,脈搏減弱或消失等動脈血液受阻現象。若有皮牽引,要每天檢查牽引裝置是否有效,包扎的松緊度是否適宜,每日測量兩側肢體的長度,避免過度牽引。對于石膏外固定要密切觀察有無血管神經的損傷。

        3、預防并發癥的護理

        老年人骨折臥床后,活動量減少,機體抵抗力下降,極易發生并發癥,主要并發癥的護理措施如下:墜積性肺炎:由于老年人抵抗力差,胸廓肌力降低,痰液排出不暢,極易發生墜積性肺炎。在護理上要囑老年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雙上肢經常做擴胸運動定時翻身,叩背,保持病室空氣清新,定時通風,溫濕度適宜;同時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富含礦物質的飲食,以供給足夠的營養,增強機體免疫力。預防尿路感染:老年人尿道松弛,尤其女性老年患者,尿路短、尿道括約肌松弛尤為明顯,所以要保持會清潔,每天用溫水清洗會陰;囑患者多飲溫開水,老年人會因為突然臥床而不會在床上大小便,又或怕因排尿頻繁會勞煩到兒女或他人而不肯多飲水,這就更要護理人員不厭其煩的宣教,指導其飲水,增加排尿次數,對尿道起到沖洗的作用。預防褥瘡:a.保持床鋪清潔、干燥、平整、無渣屑。b.每隔1~2h翻身按摩骨隆突處,特別是肩胛、肘、髖、骶尾、足跟等;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尤其是夏天,用溫水擦浴1~2次/d,特別是骶尾部、會,排尿排便后應及時清洗,以避免汗液或尿導致皮膚抵抗力降低、循環差,以至于發生褥瘡。c.可以幫助患者使用小形氣圈墊在骨隆突處,使骨隆突處懸空;使用小棉墊,便于更換和清洗、晾曬;還可以使用滾動式氣墊床,機械循環按摩,促進受壓部位血液循環,預防褥瘡。預防深靜脈血栓:手術、制動、血液高凝狀態是發病的高危因素。因此給予抗凝、祛聚藥物,鼓勵患者經常做四肢的主動運動和早期的離床活動是主要的預防措施。深靜脈血栓如果脫落進入肺動脈可引起肺栓塞,嚴重者可導致死亡。在深靜脈血栓的形成中,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最為常見,所以預防尤為重要。主要的預防措施就是鼓勵患者做股四頭肌等長收縮練習,在骨折固定允許的情況下及早主動進行踝關節的屈伸和足趾關節的活動;被動按摩,特別是小腿肌肉可稍用力,促進肌泵作用。也可被動遠端關節屈伸練習。病情允許的情況下整個下肢小腿抬高,以促進下肢靜脈回流;為防止血液呈高凝狀態,遵醫囑給予低分子肝素鈣5000U1次/d,皮下注射,以加強抗凝治療。

        4、老年骨折臥床患者的心理特點及護理

        第5篇:老年護理論文范文

        本組63例患者中,男53例,女10例,年齡75歲-92歲,平均年齡83.5歲。其中晚期腫瘤患者16例,腦梗死后遺癥伴有偏癱患者17例,老年癡呆患者伴生活不能自理12例,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10例,外傷致股骨頸骨折患者8例。褥瘡發生部位:骶尾部20例,內外踝、足跟部16例,枕骨粗隆、肩胛部13例,多處部位并存8例。通過對患者褥瘡的原因分析及積極的治療護理,本組患者中56例臨床愈合,7例患者因癌癥晚期,全身衰竭或重要臟器功能衰竭,搶救無效死亡。

        2引起褥瘡的相關因素

        2.1外部因素

        外力是造成褥瘡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力作用于身體的局部,包括垂直壓力、摩擦力、剪切力等。垂直壓力來自于自身重力和附加于身體的力,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并與壓力持續時間、壓力大小有關。摩擦力是機械力作用于上皮組織,主要來自皮膚與衣、褲或床單表面逆行的阻力摩擦,床鋪皺褶不平、渣屑或搬動時拖、拽、扯、拉患者時均可產生較大摩擦力。剪切力是兩物體相鄰表面間滑行時所產生的進行性相對移位而引起,與關系甚為密切,如仰臥時,床頭抬高,斜坐時或坐輪椅者身體后傾時骶部所受剪切力加大。不少患者在臀部上的瘡面,就是因為翻身時,家屬用力牽動臀部皮膚,造成骶尾部皮膚受到過度剪切力而引起的。

        2.2內部因素

        潮濕或不清潔對局部皮膚有嚴重刺激并容易感染是形成褥瘡的條件。當身體局部受壓過長時間,過強壓力而影響了血運時,再加上潮濕或不清潔的刺激,極易促成褥瘡形成。如:大小便失禁或出汗引起潮濕,不清潔刺激導致皮膚浸漬、松軟,而形成褥瘡。

        2.3全身因素

        2.3.1高齡

        本組患者大多為高齡患者。隨著年齡的增長,皮膚膠原纖維萎縮,彈性降低,皺褶增多,使皮膚容易干燥,再加上皮下脂肪和皮脂腺減少,汗腺萎縮,而皮膚的透過性增強,對外界的敏感性減弱,如涼、熱、濕等局部刺激的感覺不敏感,從而不易早期發現問題以致形成褥瘡。

        2.3.2長期臥床

        或全身營養狀態低急、危、重癥患者,機體處于應激狀態,產生強烈的應激反應,引起代謝紊亂,致使全身抵抗力明顯下降,嚴重影響皮膚破損的修復能力及抗感染能力,多發生體質虛弱,老年人伴慢性消耗性疾病時,若有低蛋白血癥、大小便失禁等更易發生。

        2.4護理不當

        除上述諸多因素外,護理人員、患者及其陪護對發生褥瘡危險因素的認識不足且導致的護理措施不到位,是預防產生褥瘡的主要障礙。

        3預見性護理

        針對上述引起褥瘡的相關因素,應采取的措施包括:

        3.1減輕皮膚受壓

        本組老年患者多為長期臥床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按時給患者更換,翻身間隔時間應根據病情及局部受壓情況而定,一般至少2h一次,如腦梗死后遺癥伴偏癱患者,極度消瘦、循環功能障礙者1~1.5h翻身1次為宜,翻身動作要輕柔,急性心腦血管發病初期、晚期癌癥患者可相應地減少活動,避免拖、拉、推的動作,翻身拍背后輕輕按摩受壓部位,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對于病情不穩定、不適用更換臥位者,如本組晚期腫瘤,惡液質患者應用氣墊床,利用充氣功能交替更換并按摩受壓部位,同時減輕受壓部位的剪力和受壓時間,也減輕了更換臥位時給患者帶來的痛苦。氣墊床上盡量不要鋪用一次性中單,避免皮膚悶熱不透氣,減少皮膚并發癥的發生,結合運用自制的棉墊、棉圈對于本組外傷致股骨頸骨折的患者,由于病情的需要制動,保持功能位,外踝、足跟等骨窿突處部位要加以防護,局部按摩改善血液循環的同時緩解該部位長期受壓而防止褥瘡的發生。

        3.2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增強皮膚局部抵抗力

        本組11例老年癡呆患者大多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可能隨意拔除身上各種管道,導致引流液的流出,另外患者的汗液,靜脈輸液的外漏,都會污染皮膚,使皮膚潮濕或不清潔而發生褥瘡,因此保持皮膚健康,是預防褥瘡的主要方法之一。對臥床患者應每日擦浴一次,可根據病情和身體情況做全身或部分擦洗,特別注意擦洗皺褶處,并用溫水沖洗會陰、泡手、泡腳等,注意每次大小便后都要溫水擦洗,避免糞便刺激皮膚,出汗多時及時擦干。擦浴過程中應注意觀察皮膚變化及全身反應,避免著涼。

        3.3營養支持

        老年人營養狀態普遍低于中青年,尤其是晚期腫瘤患者,長期臥床,疾病消耗加之營養攝入減少利用能力下降,使患者發生營養不良,導致患者出現低蛋白血癥,而往往低蛋白血癥易發生褥瘡。可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給予相應的營養支持,如病情允許盡量應用腸內營養,若腸內營養不能滿足需要時結合靜脈營養,必要時輸注血漿和白蛋白,全程營養支持,有利于提高機體的抵抗力,加強皮膚的屏障功能,預防褥瘡發生,在給足腸內營養過程中,加強對患者排便觀察,避免排便次數過多和失禁時糞便對皮膚的刺激。

        3.4加強患者的心理支持及健康教育

        老年患者情緒易激動,加上兒女工作比較繁忙,探視次數減少,易產生孤獨感,及時與患者溝通,了解其心理狀態,對存在心理問題的患者進行積極的心理疏導,對于拒絕翻身的患者,講解褥瘡預防的重要性,對患者及其陪護進行衛生宣教,加強皮膚護理的目的和意義,使患者及其陪護積極參與自我護理中來。

        3.5加強責任心,嚴格交接班制度

        我們護士要加強工作責任心,認真落實各項護理措施,并嚴格床頭交接班制度,定時翻身,仔細交接患者皮膚受壓的部位及護理情況。

        4小結

        第6篇:老年護理論文范文

        1.1對象

        以山東省老年公寓、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日間照料中心、社會福利中心、居家養老中心、家政有限公司等養老服務機構的從業人員為調查對象。

        1.2方法

        1.2.1調查工具

        在參考文獻的基礎上自行設計老年護理專業教育需求及課程設置調查問卷,主要內容包括養老機構從業人員基本情況、接受專業教育情況、老年護理專業教育需求情況、老年護理專業課程設置情況4個方面。問卷的信度和效度為0.86和0.76。

        1.2.2資料收集方法

        解釋調查目的,統一發放問卷,當場填寫,當場收回。調查者檢查問卷是否存在錯填或漏填現象,現場征詢意見并正確補填。共發放問卷62份,回收有效問卷57份,問卷有效回收率91.9%。

        1.2.3統計學分析

        采用Excel錄入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完成各主要指標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例數、百分比進行描述。

        2結果

        2.1從業人員一般資料

        被調查的57名從業人員中,女性39名(68.4%),男性18名(31.6%)。30~39歲和40~49歲兩個年齡段的人員占63.1%。工作年限不足5年的23人(40.4%),滿5年及以上的34人(59.6%)。從事老年護理工作年限不足5年的41人(71.9%),滿5年及以上的16人(28.1%)。初級職稱22名(38.6%),中級職稱23名(40.4%),高級職稱5名(8.8%),無職稱7名(12.2%)。養老機構工作人員52名(91.2%),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工作人員4名(7.0%),三級綜合醫院工作人員1名(1.8%)

        2.2接受專業教育情況

        被調查的57名從業人員中,57.9%在接受學歷教育期間接受過老年護理課程學習;50.9%在老年護理課程學習中堅持理論課和實踐課的比例為1∶1;43.9%已經參加過老年護理崗位培訓,31.6%正在參加老年護理崗位培訓;73.7%認為培訓場所應選擇在養老機構;認為培訓對目前工作非常有幫助者占61.4%;認為目前現有知識能夠勝任工作者占73.7%,不太能勝任工作者占10.5%;培訓方式多以全脫產培訓為主(52.6%);培訓時最主要的方式是理論授課、實踐操作、案例分析。

        2.3老年護理專業教育需求情況

        被調查的57名從業人員中,87.7%認為非常有必要設置老年護理專業;針對三年制專科學生,63.2%認為應該在第二年開辦該專業;42.1%認為最合適的學習期限為6個月;98.2%認為非常有必要培養老年護理從業人員;78.9%認為非常有必要讓老年護理從業人員接受更高層次的學歷教育。被調查者認為老年護理工作內容和需要掌握和強化的知識及需要具備的核心能力統計見表2~4。

        2.4老年護理課程設置需求

        被調查的57名從業人員中,85.9%認為有必要設置老年護理課程。課程的設置主要通過借鑒相關資料,并根據我院老年護理專業學生培養目標和能力要求修訂而成,力求體現老年護理人才服務的社會性、實踐性和服務意識性。主要包含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人文基礎課和實訓課。按照必要性等級排序,專業基礎課程得分前3位的分別為病理學基礎(75.4%)、藥物應用護理(75.4%)、生理學(73.6%)。專業核心課程得分前7位的分別為護理學基礎(100.0%)、急救護理學(100.0%)、老年護理學(98.3%)、精神護理學(98.2%)、老年居家護理(94.8%)、營養與膳食(94.8%)、老年保健學(94.7%)。人文基礎課程得分前3位的分別為人際溝通學(94.8%)、護理倫理與法規(91.3%)、中國養老傳統(91.2%)。實訓課程領域最必要的為老年人疾病護理指導(98.3%)。按照重要性等級綜合排序,專業基礎課程得分前3位的分別為生理學(73.7%)、藥物應用護理(70.1%)、病理學基礎(68.4%)。專業核心課程得分前8位的分別為護理學基礎(100.0%)、老年護理學(100.0%)、急救護理學(100.0%)、精神護理學(98.2%)、臨終護理學(96.5%)、康復護理學(94.8%)、老年居家護理(94.7%)、健康教育學(94.7%)。人文基礎課程得分前2位的分別為人際溝通學(94.8%)、中國養老傳統(91.2%)。實訓課程最重要的為老年人疾病護理指導(98.3%)。

        3討論

        3.1構建老年護理課程體系是培養老年護理人才的重要環節

        本次調查中,87.7%的被調查者認為非常有必要設置老年護理專業,98.2%的被調查者認為非常有必要培養老年護理從業人員,78.9%的被調查者認為非常有必要讓老年護理從業人員接受更高層次的學歷教育,由此說明,開辦老年護理專業并促進其更好更快發展勢在必行。近幾年來,一些高校開始培養老年護理專業研究生,畢業后主要從事研究、教育、管理等工作,并不能滿足老年人服務的需求。雖然目前已有不少院校意識到調整老年護理課程的重要性,應增添老年護理學及相關人文課程,但真正開辦老年護理專業課程的院校依然不多。《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指出:“到2015年,通過開展試點,探索建立針對老年人、慢性病、臨終關懷患者的長期醫療護理服務模式,大力發展老年護理、臨終關懷等服務。”所以,我們理應順應社會發展,逐步調整老年護理教育布局,努力提高人員學歷層次,以促進學科發展。

        3.2完善老年護理課程設置是培養老年護理人才的關鍵

        老年護理專業課程設置需要突出老年人群的特點,反映老年醫學、老年護理領域的新成就、新技術、新動向,體現多學科的相互融合和滲透。調查顯示,在專業基礎課程中,生理學、藥物應用護理、病理學基礎被認為是最有必要設置的3門課程,體現了這3門課程和老年護理專業間重要的關系。在專業核心課程中,護理學基礎、急救護理學、老年護理學被認為是最有必要設置的3門課程,老年人患病后的特點決定從業人員必須掌握老年人特色護理,必須具備扎實的急救技能和護理實踐操作技能。而健康評估排名比較靠后,與齊玉梅等調查不一致,這可能與本研究中被調查者大多在養老機構工作,本身比較偏重護理有關。在人文基礎課程中,人際溝通學被認為是最有必要設置的課程,說明一線人員已經認識到溝通的重要性。目前,大多數老年護理專業學生的課程設計、教學方法、考核評價體系方面并沒有體現其特殊性。老年護理是新興的專業,也是特別的專業,對于該專業學生的培養理應具備特殊性。所以在老年護理專業人才的教育中,要加強該專業的課程改革,重點提高學生的核心工作能力,而核心工作能力的培養或提高離不開反復的實踐練習。因此,應加大老年護理專業學生在仿真情境下的練習強度,同時適當提高人文基礎課程比例,努力將其培養成老年護理專業人才。

        3.3加強核心工作能力培養是培養老年護理人才的重要標準

        第7篇:老年護理論文范文

        對照組患者行常規護理干預:認真了解患者的病程、發病原因。為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療環境,對病房要經常通風換氣,保持適宜的濕度和溫度,以免病房過于干燥或潮濕,太冷或太熱;密切觀察患者的痰液的量、性、質等,對患者的水分流失情況進行評價,保證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足夠的水分攝入,利于順利排痰。向抽煙患者講解戒煙的重要性,囑患者戒煙。由于老年患者的免疫力及耐寒能力差,指導患者行適當的耐寒訓練及體育鍛煉,以提高其抗寒的能力,以免出現上呼吸道感染。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干預的基礎上行飲食護理、心理護理等綜合性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飲食護理:因為慢性支氣管炎具有病程較長,反復發作等特點,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會消耗大量能力,所以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開展飲食護理,向患者詳細講解膳食合理的重要性,指導其正確的熱量攝入方法,囑患者多食用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物,禁食高油脂食物,多食用新鮮的水果和蔬菜;適量攝入谷物類食物,做好粗、細糧的合理搭配。呼吸道護理:吸氧能夠顯著改善老年慢性支氣管患者的二氧化碳潴留及缺氧狀態,所以,對患者應注意進行低濃度、低流量、持續性吸氧治療。如果患者病情嚴重,則應適度提高氧氣濃度,也可直接以呼吸機、興奮劑等進行治療,以改善患者的通氣狀態。對于痰多患者可采用吸痰器吸出痰液,避免其由于痰液阻塞呼吸道而窒息。心理護理:患者的情緒及心理狀態對病情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護理人員應尊重患者的自尊心和隱私,主動關心患者,積極同患者進行交流溝通,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幫助其樹立康復的細心。

        2觀察指標

        以負性情緒量表對兩組患者的負性情緒進行評價,量表滿分50分,得分越高則負性情緒越重[4];以生存質量量表對患者的生存質量進行評價[5],量表內容主要有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活力、精神健康、社會功能、情感職能,量表滿分100分,得分越高則生存質量越好。統計方法對所得數據以SPSS22.0軟件進行處理分析,對計數資料以χ2進行檢驗,以例數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對計量資料以t進行檢驗,以(x±s)的形式表示。

        3結果

        3.1負性情緒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負性情緒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負性情緒評分均得到顯著改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的負面情緒積分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果如表1所示。

        3.2生存質量

        觀察組的生存質量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果如表2所示。

        4討論

        第8篇:老年護理論文范文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9年6月—2014年3月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94例,其中男52例,女42例;年齡62~84歲,平均(73.6±2.5)歲;其中股骨干骨折26例,股骨頸骨折31例,脛腓骨骨折22例,其他15例;合并癥:冠心病19例,糖尿病35例,高血壓40例。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46例,其中男25例,女21例;年齡62~84歲,平均(73.6±2.5)歲;脛腓骨骨折10例,股骨干骨折13例,股骨頸骨折15例,其他8例;合并癥:冠心病7例,糖尿病9例,高血壓19例。觀察組48例,其中男27例,女21例;年齡61~84歲,平均(73.4±2.4)歲;脛腓骨骨折11例,股骨干骨折14例,股骨頸骨折16例,其他7例。合并癥:冠心病9例,糖尿病8例,高血壓18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及合并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手術室護理,包括術前準備和術中配合護理;觀察組給予人性化手術室護理:(1)術前護理:術前1d展開術前訪視,詳細地掌握患者病情,針對老年人的心理特點介紹手術方法、預期效果、術中配合方法及注意事項等,使患者明確手術的重要性,增進對醫務人員的信任,提高患者的配合度。為患者講解手術室內環境與手術器械的相關知識,消除患者的陌生感,確保手術順利開展。(2)術中護理:手術當天,手術室護士熱情接待患者,并給予有效的心理支持,根據手術需要協助患者擺放適當的,最大限度的保護患者隱私,緩解患者焦慮及緊張心理,減少術中不必要部位的暴露。術前為患者講解操作主要步驟,給予有效鼓勵與安慰。觀察患者手術過程中的表情變化及病情,發生意外時需保持冷靜,配合醫師及時處理。(3)術后護理:術后仔細清潔患者的傷口并包扎,在患者病情穩定后,巡回護士與麻醉醫師共同送患者回病房進行交接,待患者清醒后告知其治療進展,并給予鼓勵和健康指導,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

        1.3觀察指標

        利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與抑郁自評量表(SDS)對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焦慮及抑郁情況進行比較,利用我院自制護理滿意率調查表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進行調查。滿意率=十分滿意率+基本滿意率。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焦慮及抑郁情緒比較

        兩組患者入院時SAS評分、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前和術后觀察組SAS評分、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2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80.4%)低于觀察組(95.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第9篇:老年護理論文范文

        1.1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1年至2012年在我院治療的60例老年哮喘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有20例女性患者,40例男性患者;患者的年齡處于60歲至90歲之間,且其平均年齡為(74.8士3.2)歲。在這些患者中,有12例患者因勞累所致,有8例患者因精神因素所致,有3例患者的致病原因為過敏,還剩2例原因不明的患者,這些患者的病程處于5至30年之間。

        1.2護理方法

        對患者進行臨床治療時,應當既對其進行基礎護理,又對其采用機械通氣護理與心理護理的方法,將患者診治后是否出現藥物不良反應記錄下來。

        2結果

        在此研究中觀察的6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放棄治療,剩余的58例患者治療后均為滿意,因此其護理的滿意度高達98.2%。

        3討論

        在所有的哮喘病患者之中,最為特殊的就是老年哮喘病患者,且其發病原因多為呼吸道感染。由于患者的呼吸道內分泌過多的分泌物,且不能及時將痰液排出體外,也使得氣道阻力的作用進一步加強。老年患者的發病狀況會隨著外界氣溫的改變而改變,所以說,就應當及時對患者利用臨床護理干預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點內容:

        3.1基礎護理

        患者的能夠直接影響其哮喘病的發生。當患者為仰臥姿勢的時候,會因氣流受阻而導致哮喘病的發生。醫護人員應當按照患者出現哮喘時的程度,使患者按照半坐位或者坐位進行調整,這樣可以降低患者膈肌,使其體內的消耗量有所降低,從而使其肺活量有所增加,致使其能夠調節均勻的呼吸。此外,醫護人員應當及時觀察患者的病癥,嚴格測量患者的血氧飽和程度、生命體征,當患者呼吸困難或者胸悶時,應當盡快的穩定患者的情緒,再對其進行醫療護理。利用干預法對患者進行治療,應當選擇氧氣濃度為25%至40%時,對患者進行吸氧治療。醫護人員應當對患者的吸氧程度進行觀察,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條件氧氣的流量,進而保證患者能夠安全輸氧。除此之外,醫護人員應當及時對室內進行通風處理,保證室內環境的干凈整潔,避免花粉、粉塵等可能的過敏物質與患者接觸。同時,依據所有患者的實際情況,應當指引患者在室外進行鍛煉、減少煙酒的吸食量,并使其能夠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使患者較少冷空氣的刺激,能夠減低老年患者哮喘病的發病概率。

        3.2觀察藥物不良的反應

        當老年患者哮喘病發時,為了減輕患者的病情,應當及時利用腎上腺皮制激素藥物對其進行診治。同時,患者可能會因為使用大量的藥物而出現程度不同的不良反應。在對患者治療時,應當利用超聲霧化吸人的方法,進而達到緩解患者哮喘癥狀,消炎祛痰、濕化氣道等目的。為防止患者出現腸胃道的吸入或者出現局部反應,應當在患者進行吸入霧化治療之后,立刻使其漱口。對于患有骨質疏松、肥胖、糖尿病的患者,應當仔細對其進行觀察。為了較少患者對于藥物的刺激,最好使其在飯后服用口服藥。

        3.3心理護理干預

        當患者的哮喘病發作時,可能會出現煩躁、恐懼、焦慮等情緒。因此,醫護人員應當根據老年哮喘病患者的實際情況,采用與之相對應的護理措施進行醫療護理工作。主要的護理工作包括:及時與患者交流,使患者的緊張感退卻,消除患者的情緒,使患者面對疾病的信心有所加強。除此之外,還要為患者增添家屬進行陪護,進而使得患者的緊張情緒有所消除,使其能夠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

        3.4機械通氣護理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一日本道久久久精品国产 |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 | 亚洲中文一二三 | 亚洲色婷婷久久久综合日本 | 一区二三区日韩精品 | 亚洲成在人线久久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