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配班老師實習工作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座談會上,各系領導、教師代表、學生代表踴躍發言、各抒己見。與會代表從教學管理、技能傳授、德育培養、實習就業、校企合作、創新實踐、教師發展、技能學習等方面,對“如何有效踐行工匠精神”進行了分享交流。同時,結合工作學習中的實例對“精益求精、嚴謹、一絲不茍、耐心專注、堅持不懈、專業敬業”等優秀工匠品質進行了佐證,進而從發展的角度探討職業教育的發展目標、教學方向、教學內容等,發現問題、找出問題并提出自己的見解。
劉岳院長充分肯定了師生們的發言,他認為工匠是看得見的,精神是無形的。只有先成為技能精湛、業務熟練的工匠,才能滲透出堅持、堅守、耐心、創業的工匠精神;也只有具備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能成長為真正的大國工匠。
劉岳院長指出,教師的言行是學生參照的基準,身為教師要堅守職業道德,將“職業技能+職業素養=優質就業”作為教育教學目標,率先成為踐行工匠精神的典范,要身體力行,通過每一堂課、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將工匠精神影響并傳遞給每一位學生,做到“用工匠精神弘揚和培養工匠精神”。
機電工程系主任王莉:工匠精神是一種情懷
我理解的工匠精神是一種情懷,是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理念;工匠精神是一種素養,是認真、敬業、執著、創新的職業追求。培養工匠精神,要注重職業院校的師資培養和專業教師隊伍建設。
首先,讓工匠精神扎根心中,提高教師們的思想認識和對職業教育事業的追求以及執著的堅守,自動成為工匠精神的傳播者;
其次,通過定期和不定期的優質課評比、技能比武、創新制作等形式,讓樂于和善于專業技能學習并在專業方面有一技優勢的教師脫穎而出,通過榜樣和引導作用,帶動師資技能不斷的提高,促進技能工匠的形成。
再次,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比賽,通過賽前專項培訓、賽事觀摩、賽事淬煉,促進教師將工匠精神應用到實踐中去。
最后,在教學上,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因用施教。可設立培優班,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因才培養,師生砥礪,讓工匠精神普惠更多人;設立興趣班,嘗試讓部分學生愿意學、喜歡學,讓工匠精神滲透到更多人;設立學期教學研討機制,實時、適時、及時根據教學、就業、專業實際,修改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讓工匠精神體現在更多人。
機電工程系教師皇甫志遠: “專、精”兼備的一技之長
“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一技之長并非普通意義上的技術技能,只有“專”與“精”兼備才能稱得上“長”。在世界技能大賽中,代表國家拿到金牌的,往往都是那些夠專注、能堅守、有耐心、敢創新,以及不斷突破自我的人。
我認為,要將學生培養成為大國工匠,首先,教師自身必須具備工匠精神,要夠專注、能堅守、有耐心、敢創新。教書育人、傳授技能是教師的本職工作,所以教師必須堅守在崗位上,專注做好本職工作,不被外物迷失本心。
其次,雖然職業院校的學生基礎差,個人行為規范不夠嚴謹,但教師一定要有耐心、不拋棄、不放棄,以身作則,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他們。
最后,在快速發展的今天,知識技能更新的非常快,作為專業教師,更應該不斷地接觸新興事物,不停的學習、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技能,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才能不被社會所淘汰,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好就業,不失業”。
機電工程系學生姚尚尚:工匠精神指引我成長
我以個人為例淺談對工匠精神的理解。在初高中階段,由于對文化課提不起興趣,經過慎重考慮打算選擇職業院校就讀,進入了鄭州商業技師學院機電一體化專業。
最初,由于對學習內容不了解,學習態度也不夠端正,總是認為“差不多”就可以,實操課上也得過且過,認為只要完成老師布置的課程任務就可以。以硬線配盤為例,我就想著能把線接上,不亂能通電就好,結果配出來的線歪歪扭扭,甚至有交叉,簡直就是一團亂麻。而老師配出來的線卻都工工整整、橫平豎直,完全不存在交叉。如此一來,老師就只能不厭其煩地一遍又一遍教我,這讓我發現自己不夠專注、不能堅持,也讓我看到老師的專業敬業和精益求精。
此后,我的學習態度開始改變,對自己的要求也在逐漸提高,意識到要干一行,愛一行,干一行,精一行,在將來才能有所建樹。雖然我現在還有所不足,但我相信在老師的精心指導下,在“精益求精、嚴謹、一絲不茍”的工匠精神的指引下,我一定會取得更好的成績,做一名合格的職業院校學生,做一名高技能技術人才,一名光榮的大國工匠,為實現“中國制造夢”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園林建筑系主任郭正恩:技能大賽是培養工匠精神的最佳載體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職業教育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與經濟發展對技能人才的需求還有相當距離。職業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它更注重技能人才的培養。市場需要要求職業院校畢業生能夠與工作崗位無縫對接,因此職業院校必須從學生在校時期就注重對其注入工匠精神的理念,使學生養成對學習、工作的高標準、嚴要求,讓每一個人能夠以敬畏的姿態對待自己的職業。技能人才恰恰是工匠精神的最佳傳承者,他們唯有腳踏實地、專注持久的鍛煉技術,方能在所處領域成為專家和品牌。
我認為技能大賽是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最佳載體。
首先,大賽的初衷就是激勵從業人員刻苦鉆研、勤練技能,以提高一線作業人員的技能水平。在各行業營造“崗位練兵、崗位成才”新風尚和“尊重技能人才、爭當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圍。
其次,每一個賽場都是學生們的專業技術課堂,評委都是來自各個行業的頂級“匠人”,充分實現“以賽促教、以賽促練、以賽促學”。
最后,賽前培訓更是培育工匠精神的有效方式。在培訓中的各項學習工作過程中做到精益求精,力求嚴謹,一絲不茍,耐心,專注,堅持,專業,正是工匠精神的實質所在。
園林建筑系老師張慶新:把工匠精神融入教學實訓
完美的產品需要一流的技工,而一流的技工必須具備高超的技能和優良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需要培育,技工院校是培養高級技工的主要陣地。我們在培養學生技能的同時,應強化以工匠精神為核心的職業素質培養,將工匠精神納入思想教育、各類主題活動、社團建設、實習實訓之中,融入職業素養課之中。同時,也要積極探索,鋪設強化工匠精神培養的有效路徑。
第一,教學是根本,改革教學是培養創造力的最堅實一步,“心靈手巧”是創新者最本質的寫照。為此,讓實踐教育貫穿中職教學中。
第二,將工匠精神文化有效融入校園文化,通過校園文化日積月累的熏陶,在學生身上積淀工匠精神的底蘊。
第三,將工匠精神充分地滲透到專業課程教學和實訓教學中,通過富有特色的專業教育,使學生具有成長為技能大師的理想和信念。
第四,將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作為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徑。通過實施深層次的產教融合工程,使學生在實際工作場景中體驗職業文化,鍛造工匠精神。
旅游烹飪系主任韓楓:樹立優秀典型,培養大國工匠
為培養更好的、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我認為職業院校要具備以下條件。
首先,作為職校教師應具備的工匠精神。敬業,熱愛本職工作,工作有主動性、有奉獻精神、全身心投入;精業,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知識、技能水平,精心準備每一堂課、每一次實習,做到準確、完美。
其次,培養學生要從興趣開始,培養出學生對職業的興趣,是培養優秀工匠的基礎。因學生質量參差不齊,整體培養有一定的難度,我們可以從少而精開始,以點帶面,以個別專業帶動全系。
最后,打破局限性,對現有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進行優化調整。給學生一些自由支配的時間,增加專業技能的學習訓練時間和場地,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但要匹配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相應考核辦法。如選拔優秀學生作為重點培養對象,開設技能大師小課堂,制定專業培養標準,并培養他們參加各類比賽、競賽活動,樹立學生典型,形成學院學習技能、實踐技能的良好氛圍,進而培養出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
旅游烹飪系老師李夢涵:愛崗敬業是工匠精神題中之意
弘揚工匠精神,離不開職業教育。我認為工匠精神尤其應該傳達給即將實習的學生。目前學校分配出去的實習學生,能夠完成實習階段任務的少之又少,尤其是實習的第一個月,是辭職的高峰期。
“水土不服,辭職;跟同事鬧矛盾,辭職;被經理指責,辭職;上班單位離住宿的地方遠,辭職;宿舍住的人太多,辭職;好朋友沒有分到一起工作,辭職……”這不僅給實習單位造成困擾,也會影響學校的品牌建設。這就是學生缺失工匠精神的現象級表現。
所以,對于即將實習的學生,應注重提升職業素養、提高工作質量,降低辭職率,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開設一門課程――崗前培訓,主要給學生傳達工匠精神,教育學生愛崗敬業。例如學習面試技巧、著裝禮儀;培養自我保護意識,學習社會生存常識;提前了解實習單位情況,做好思想準備等等。
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五大精神:熱愛祖國、熱愛企業、熱愛學校的崇高精神;積極樂觀的工作精神;謙虛好學勇攀高峰的追求精神;團結互助,互幫互愛的團隊精神;承擔責任,全力以赴地執著精神。
商業貿易系副主任趙凌:工匠精神是深入鉆研的務實精神
工匠精神是深入鉆研、務實的精神,從教學管理到具體教學實踐,從學院、教師到學生學習效果和教學成果轉化,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只有每個層面都發揮出這種鉆研、務實的精神,協同運作,教學效果才會更顯著。
首先,做好教學管理注重提高學生與教師兩個教學參與主體的內在驅動力,采取有力措施促進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工匠精神從來不是從外植入的,而是一個人的內在追求驅動。對教師而言,自我職業發展的需要以及有效的激勵措施,才能輔助教師提升自己的內在驅動力。鉆研教學、教研創新、教師隊伍的活力和創新發展能力是教學發展的原動力。學院應注重營造以教學質量提高為導向的工作環境和氛圍,增強對教師的人文關懷,減輕不必要的額外工作,把教師的精力收攏到務實教學、靜心教研,教學質量才會有質的提升;對于學生而言,教師深入備課、規范優質教學才能有效地收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其次,以就業為導向,做好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方向以及達成的技能等次的定位。技工院校培養的是職業化的基層勞動者,這是一個基本定位,各專業從人才就業需求入手,深度調研企業需求,倒推出技能培養的著力點;梳理課程體系,調整教學計劃,創立特色技工教育,與其他各層次的培訓、學歷教育區別開來;定位精準,動態調整,與行業更新和發展相適應,教師也在確定的課程體系下,精鉆2~3門課程,成為在某專業培養方向上的行家,定期入企業社會實踐,才能使教學與企業用工需求真正接軌,才能為企業輸送合格實用的勞動者。
商業貿易系教師黃銀生:多渠道共促學生培養工匠精神
我認為培養工匠精神,職業院校應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知曉學生學什么。具體來說,要先學做人,再學技能。要先培養學生的職業品質,引導他們對職業技能要有不懈追求和執著的堅守,對職業要敬畏、對作品要負責,多注重細節與品質。另外,在課程設置上應以行業當前的主流應用為基礎,進行改革,以培養企業急需的人才。
二是指導學生制定職業規劃,明確職業目標。職業院校學生大多正值15~16歲的年紀,對未來的概念較為模糊,畢業時又將面臨工作,所以在校期間,讓他們樹立清晰的人生目標,并有計劃、有步驟地去完成,是教師的必備課。要將本專業的社會發展現狀和前沿知識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幫助學生完善職業規劃,從專業前景及專業素質等方面給予學生指導,培養職業興趣,制定職業目標。
三是加強校企合作、改變教學模式,增強學生專項技能的培養。要能夠根據學生的興趣與特長,對他們進行針對性的培養。多與社會上的企業連接,研讀他們的人次培養體系,和教學實踐有效嫁接。
四是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校園文化活動,增強榮譽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培養艱苦奮斗和自強自立意識。創造平臺,打破專業壁壘,實現專業間的合作、校與校的合作與交流等,開闊學生的視野,營造出學技術、練技術的育人氛圍。
商業貿易系學生王朝陽:精益求精是成長為“大國工匠”的必備要求
我理解的工匠精神都是從班主任吉老師身上學來的。入校二年來,在吉老師的帶領下,我的專業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們班也拍出了很多優秀的作品,如《商院有個神奇牌》《影視男神女神嗨起來》《青春校園》《青春是什么》等一系列的作品。我們在創作中找到了學習的興趣,明確了專業的發展方向,在學習中勁頭越來越足。
通過拍攝作品,我發現一部好的作品,離不開很多專業設備的支持,更離不開對作品付出心血的多少與認真的態度。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工匠精神,對我們學生來講,就是在專業學習上克服苦難、用心鉆研。我清楚地記得,在做《青春校園》這部片子時,劇本不停地改,拍攝不停地做,音樂聽了不下千遍,剪輯點對了不下百遍,遇到很多困難,例如設備使用不當、學生演員不到位、資金困難等等,但班主任一直幫助我們解決問題,也身先士卒陪著我們熬夜、加班,并不斷鼓勵我們要做得更好。重于經過多日的不懈努力,片子終于做了出來,并且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通過這部片子,我收獲良多,也成長進步了很多,充分領悟了對待工作要一絲不茍,做起事情要滿懷激情、精益求精,我想這就是對工匠精神最好的詮釋。
數控車焊系副主任王志明:執著專注,精益求精
我認為工匠精神的內涵要素包含以下幾點。
一是精益求精。做技術的,要有鉆研和創新精神,不斷地學習才能用好技術。做服務的,要主動迎合用戶的心理需求,努力把服務精細化。對教學而言,每一步驟都要認真籌備、組織和實施;對教師而言,要刻苦鉆研、努力創新,以高標準要求自己,盡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讓學校、家長和學生都滿意。
二是細心之外還要有耐心、專注和堅持。身為教師要靜要穩,必須專注于教學和教育,然后全心全力地精雕細琢,不管什么艱難險阻,都要堅持下去,那才有成功的可能性。例如,對待一位問題學生或者是沒有班級管理經驗的新任班主任,我們不能輕易放棄,要有足夠的耐心,善于發現每個人身上的閃光點,發揮其特長。
三是專業和敬業。只有專業才能打造卓越的產品,只有敬業才會讓你出類拔萃。教師本職教書育人,不能僅滿足于普普通通的工作表現,而且要時刻以“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激勵自己,不斷在實踐教學中創新發展。特別是對于學生,除了培養其專業能力,更要加強德育教育和職業指導,培養他們的敬業精神,使家長滿意、企業滿意、社會滿意。
數控車焊系學生魯獻偉:技能大賽開啟“匠心”之門
2015年我參加了第一屆國家技能大賽,并獲得了優異成績,這個過程對我認知工匠精神的內涵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比賽前,我一直猶豫是否參加,在老師的鼓勵下,我果斷報名。每天下課后到車間找老師進行輔導,反復練習,找同學陪著我一起練,在加快速度的同時提高質量。那些天,我真正體會到,只有辛苦付出,才有真正收獲。那段時間是探索的過程、是付出的過程、是互助的過程、是快樂的過程,更是收獲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理論和實踐結合的重要性,了解團結互助的關鍵性,這會書本上沒有的專業技能,用到平時接觸不到的工具。我也發現即使你很出色,也不要認為自己每件事都比別人做得好。做事方法有多種,遇到困難不妨試試別人的建議。
我認為職業院校的學生,要有想法、有目標追求,有學好一門好手藝的工匠精神。對于職業學習來說,工匠精神除了要依靠職業教育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家長和學校要從小培養學生工匠精神,讓學生從小認識到堅持、細心、嚴謹的重要性,并身體力行實踐。只有這樣,在未來的職業教育中,學生才能更快地融入到“工匠”的角色中,更好地學習。
醫藥化工系主任王紅心:工匠精神之職業敬畏
工匠精神包含的內容很多,這里我想重點談談對職業的敬畏。敬畏職業,源于對生命的敬畏。古人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規,行有所止,遇有逾規,亦不出大格。”敬畏是一種態度,是對職業的一種信念。
首先,教師要對職業敬畏,要保持工作熱情,把關愛學生作為主要職責。從情感上打動從制度上約束用行為引導,將教育教學中的各類小事、細節做實做好,爭取在班級管理中行之有效。我認為不做好工作誓不罷休的精神就是源于對工作的敬畏,是應該在教師隊伍中倡導的工匠精神。
其次,學生要對學業敬畏。敬畏身份,學生認清自己的身份,在穿衣打扮上就會注意,就會少有上課睡覺、遲到等情況;敬畏紀律,紀律是學習的保障,班級內有一個或者幾個學生不遵守紀律,就會蔓延到整個班級;敬畏同學,尊重同學、互相學習,不會因為貧富、美丑而有差別,大家在人格上彼此平等,學會與同學和睦相處,學會用恰當的方式解決同學之間的沖突和糾紛;敬畏老師,和諧師生關系是教育的基礎。學生應該對教師保持應有的尊重,見到老師要問好,要信任老師,不能從思想上與老師對立。
醫藥化工系老師楊海科:教職工是踐行工匠精神的先行者
我認為,每一位教職工都要成為踐行工匠精神的先行者,要立足崗位,堅定理想信念、崇尚勞動、敬業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創新。作為一名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言傳身教,讓學生樹立自尊、自信、自愛;在掌握技術技能中,養成嚴謹、細致、專注、負責、誠實、創新等精益求精、鍥而不舍的工作態度,以及對工作的認同感、責任感、榮譽感、使命感、逐步成長為支撐“中國制造”走向“優質制造”“精品制造”的主力軍。
一是要讓工匠精神在學校扎根、開花、結果。比如,我們要搜集整理有關工匠精神、大國工匠等一系列宣傳材料作為新生入學教育的第一課,成為他們在學校教育階段自始至終的必修課。
二是在課程中,特別在德育、實操課中應加入工匠精神這方面內容,使工匠精神融入到學生的血液中,讓它成為職業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是工匠精神的核心是愛崗敬業。建議學校加大對立足本職,愛崗敬業、刻苦鉆研業務,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業績的教職工表彰和宣傳力度。
在教學、招生、培訓方面,一是學校要培養出具有高技能的人才和工匠,需加強對高級工、高級技師的重點培養,打造一支飽含工匠精神的領軍隊伍。
二是隨著新農村的建設,鄭州市郊幾個縣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失地農民的行列,還有一部分沒考上高中,又錯過技能教育的人,這部分人急需短期培訓、盡快就業,職業院校應給予培養平臺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