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英語教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如果教好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我們只有認真地反思我們的教育教學現狀和我們的教學實踐,才能不斷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因此,科學的、有效的教學反思可以減少遺憾。所以,好的教法是開展好教學活動的基本保證,在教學活動中善于總結,善于應用,才能不斷地推進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師要明確教學任務,熟悉教學內容,能夠做到承上啟下,準確授課。不僅備教材,還要備學生,為準確制定目標奠定基礎。該“會運用”,就要能當堂運用,不能人為地降低或提高要求。讓學生在上課時就明確學習目標,使其學習有方向,激發其學習動機,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從而促進學生在以后各個環節里主動地圍繞目標探索、追求。
案例片段(一)思考的問題:在單詞教學中如何變單一為多樣,變死板為生動?我在教授單詞的過程中十分注重單詞的使用語境,如在教授cook和cooker這兩個單詞的時候,我分別出示了幾張圖片(一些櫥具和兩位櫥師),讓學生通過對圖片的直觀感知,從第一印象開始就對他們有一個清晰而明確的認識,從而避免了對
這兩個詞匯的混淆。然后再通過“He is a good cook,he has a lot of cookers.”這樣的例句加深學生對他們的理解和運用。
教學反思:新目標(人教版)的教材詞匯量大,單詞長,生僻詞較多,自然也就增加了教學的難度,但我們又必須讓學生掌握,否則難以適應教材的要求。那么我
們該采取什么方式來教學單詞呢?美國學者埃克斯雷指出:“能夠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實踐證明,拼圖法,數字游戲,單詞接龍游戲,小歌訣,順口溜等傳統教學方法并不過時,教師再輔以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借助圖片,課件。動漫等手段,真正達到重情景,重趣味.重運用,使單詞具有語言的意義,使其在特定的語境中被引出,這樣既便于學生理解,印象也深刻,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在英語教學中適時地加入這些美味的“作料”,無疑是一種優化組合的創新,它不但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案例片段(二)思考的問題:如何把英語對話教學引入到生活中,達到學以致用?中國學生的英語學習現狀是往往學習了幾年。甚至是十幾年的英語,還不能開口說英語,而只能紙上談兵。我在教學中十分注重學生
對對話的理解和運用,但在實際的操作中效果并不理
想。如我在教授:
Sandra:Hi,Gina!
Gina:Hi,Sandra!How’s it going?
Sandra:I。m in France.Ifm calling to see how you are.
Gina:Oh。thanks!
Sandra:How’it going?
Gina:Pretty good!I'm just doing my homework.How
are you?
Sandra:Great!I'm with my pen pal.She’s from Paris.
We ale having lunch.
Gina:Cool!How’s the weather there?
Sandra:Great!Hot and sunny.How‘s the weather in
Shanghai?
Gina:Also hot.And really humid.
這個對話,在第二天提問時。學生的背誦情況很好,但當我要求他們重新組織一個對話時,效果不盡人意。要么兩人一組的搭配不合適,按照固定的座位進行操練,有的搭配過于懸殊。開展不了對話;要么只會運用近期的知識點,稍微久遠的就遺忘。
1.問題之源起
關鍵詞:教學觀念 合作學習 學案 導學
一、學案在初中英語教學的特點及作用
學案在初中英語中作用的發揮,關鍵在于其自身的引導作用和其運用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作用,而將學生定位為教學活動過程的“主動參與者”這一角色上。以教師對學習氛圍來進行相應的營造活動,從而創造充足的條件來對學生的熱情加以激發和回應,從而將“課堂的主人”這一位置進一步讓位于學生。使得后者可以形成對知識的主動構建過程,而并非被動接受,從而可以在學習內容逐步推進的過程中逐步對學習知識的的規律和方法。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采用學案的主要作用,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能夠有效地創設有生機、誘惑力的課堂教學氣氛,從而提升學生的興趣,并進一步增強其參與的熱情,從而很好地解決學生在學習的態度、習慣之類方面的問題,從而充分地提升教學質量,同時有效地“發展”學生在學習方面的能力。
第二,能夠從根本上“更新”教學結構。由于學案能夠使得學生在教師講課之前有一個自學的過程,學生能夠通過自身的“親身體驗”來對教材中的基礎知識有一個基本上的掌握,從而節省了教師在課堂上進行的無端“再講述”過程,以此來提升了課內工作的效率,最終,教師能夠獲取更多的空間和時間來對學生在英語方面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加以培養和開發。
第三,能夠幫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努力更新自身教育觀和學生觀。由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授予學生以“自”,從而將學生潛能以最大限度開發,將重點由“教”轉向了“學”,同時將教學指導思想也由“接受學習”變為“參與探究”,也將單向的師生交流轉變為整個教學雙方多個維度之間的一種互動。
二、從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學案“使用方法”上看其重要性
第一,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設計學案的辦法:作為整個學習過程中“課前預習”這一環節的最重要“依靠對象”,其一般情況下,內容應將學習目標、預習方法、預習內容、問題討論、預習檢測等環節包括在內。
第二,將全班學生分作若干小組:根據不同班級人數情況以及學生學習的“主要風格”乃至于每個個體的個性差異,按照4-6人一組的方式劃分,并以相關方式選出組長,對整個小組的學習活動起到主持作用。
第三,引導學生自學:整個初中英語教學中,應將學生定位于以學案作為引導的獨立學習活動的主要參與者,而教師作為其中的“主持人”,一般活動應為指導學生針對生詞查閱英文字典,或針對語音語法等問題查閱參考書,由此來培養學生通過不同的渠道來篩選有效信息的能力。
第四,成果的交流和展示:對成果的交流展示,實際上就是學生對所獲取的知識的鞏固、理解乃至創新的過程,也可以稱為是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表現欲這一方式來“順應”學生再學習,并從中獲取成就感的一種做法。在整個具體操作的過程中,能夠最大限度地將學生的學生的個性“揮發”出來。具體做法,則可以采取將小組作為基本單位來進行交流展示,其交流內容則一般應為預習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并將自己的“解決方案”向同學予以展示。
三、從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學案一般編寫方式上看其重要性
一般而言,學案可以體現初中英語教學內容的“四性”:
第一是體現探索性。由于編寫學案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最基本目的在于體現和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和意識,并借此來將學生的思維能力有一個切實的提升,從而使其獲得整個過程中的成就感。
第二是體現啟發性。由于學案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往往會設置為數不少的具備啟發性的問題,故而可以很大程度上調動思維,給學生機會以自主學習的方式領會其中的奧妙,并且在思維方面起到積極作用。
其三是體現靈活性。因為學生彼此之間基礎差異較大,故而編寫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學案有必要盡量令其形式豐富而靈活,同時也要在內容上最大程度上調動學生思維。
其四是體現創新性。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編寫的學案有必要強調內容創新,并以之為抓手,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四、基于學案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而應注意的問題
第一:轉變師生觀念。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運用學案,首先會造成學生的不適應,尤其是為數不少的學生會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也有學生本身就缺失課前預習這一習慣;就客觀而言,學生往往會面臨課業負擔過大的問題。第二則是教師的不適應,在此方面一般表現為學生由于前文所述的原因而不認同運用學案的“先學后教”方式;同時,由于初中英語教學中編寫學案這一活動的時間和精力耗費過大,很多教師存在抵觸心理。故而,有必要轉變師生的觀念。作為教師,應有效樹立自身的正確教學觀念和“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思想;更要幫助學生確立這樣的意識,以各種形式來鼓勵學生大膽追求知識。
第二:授予學生方法。對此而言,首先應指導學生對學案有一個掌握和運用,借助學案來最大限度發揮學習主動性,培養自學能力。其次應在初中英語的“聽、說、讀、寫”過程中有效率和有計劃地穿插學法的指導。如在詞匯教學過程中,可以指導學生借助音標,在識讀過程中劃分單詞音節,隨后在課程教導中指導學生在反復地聽音、模仿、練習過程中自我矯正,逐步培養一個有效的學習習慣體系。在此則是實時幫助學生對學習策略加以“調整和控制”,幫助學生創造和把握學習過程,并進而制訂有效的學習計劃,并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不斷總結、歸納,取得寶貴的經驗。
第三:體現合作探究。由于運用學案的教學往往將中心定位為“學”,從而在張揚學生個性特色的基礎上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機會,并由此來獲得體驗、獲得感悟、獲得知識。增強信心,使最大范圍內的學生能夠獲得提高。
五、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英語教學中學案的運用需要長期實踐方可形成其教學體系。而由于學案的制定和使用可以使得教學過程充滿創造性,針對不同的教學過程,都會有一種與眾不同的嘗試和探索,為此,應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充分發揮集體教研的力量,集眾多有效教學方法為一體,揚長避短,在學案的運用過程中充分體現其重要性和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倪其翠.初中英語語法教學誤區及應對策略[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6)
【關鍵詞】導學案 初中英語 運用
導學案是一種學生使用的引導性學習材料,教師利用它激發學生自主探究,主動學習的意識,在逐步的引導學習中讓學生主動發現知識的重難點。而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導學案重在幫助學生梳理英語知識的架構,使學生的英語思維形成一個整體,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在初中英語教學模式的不斷改革后,導學案的使用越來越廣泛,教師和學生都很認可這種新穎的教學模式,這就說明導學案的出現對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是有益的。
一、改變課堂模式,變被動為主動
導學案的使用最大的特點就是將原本的被動式教學轉變為主動式的體驗式教學,例如在牛津版七年級英語教材Unit One 中,主要的知識點即為讓學生掌握類似于以下幾個與人交流打招呼的語句:
What’s your name? My name’s Hobo.
I’m Amy.
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
Good night.
Welcome to Beijing Sunshine secondary School.
那么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僅僅讓學生對這幾句話死記硬背是不可能的,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導學案的引導,教師可以在導學案中設置1.基礎詞匯掌握;2.句式理解與變換;3.場景應用三個部分。首先讓學生掌握知識點里的基本單詞,包括單詞的變形使用等等,可以在第一部分結束的時候設置幾道簡單的單詞填空,讓學生區分系動詞is am are的區別,使學生在上課之前就對本節課所要掌握的知識點有一定的了解;其次,對于準備教授給學生學習的句式,教師要在導學案中掌握好學習深度,可以有適當變形,但不能脫離教材大綱;最后,關于場景應用這一部分,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當中去,可以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所學的對話語句編排一個小場景,在課堂的剩余時間進行展示,盡可能的讓每個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
二、開放思維,主動思考
導學案的設計不是要學生在上課之前就將要學的知識全部搞懂弄明白,而是讓學生在上課之前對要學的東西有一個印象,讓他們的思維提前進入上課狀態。那么,導學案的引導部分就顯得尤為重要。以牛津版八年級上冊英語教材中Unit One 關于球類運動的學習為例,導學案中如果不能對所要掌握的單詞做深入挖掘,那絕對達不到導學案用來啟發引導的目的,可以在導學案中設置單詞延伸模塊,讓學生在上課時主動的對這一單詞進行延伸,還可以讓會這門運動的同學進行簡單的演示;或者在導學案中設置一些題目,讓學生查資料了解常見體育項目的起源,發展等,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組分配一個運動項目,在課堂上分別進行介紹,這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更能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這樣看來,導學案的使用不單單能讓學生多學幾個單詞的問題,最主要的是讓學生主動的去沿著主線深入挖掘,觸類旁通,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一個成塊的知識體系,這是導學案在初中英語課堂上設立的最根本的目的。
三、因材施教,層次分明
導學案的另一大特點是可以讓教師因材施教,通過在導學案中設置不同難易程度的引導題目,可以使得不同類型的學生都能在導學案中有所收獲。例如在牛津版九年級下冊英語時態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導學案的設計就要注意對于知識的總結,時態的學習貫穿初中三年的英語學習課程,程度也是由淺入深,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知識點在學生腦海中已經不會像當初學習時那么清晰,這個時候教師導學案的制作就要由淺入深,要注重對于以前學過的基礎知識的總結,讓學生主動的去回憶復習學過的知識,接著對要學習的新的時態語法進行闡述,要注意進行前后對比,讓學生發現前后知識點的不同,在差別中找規律,那么教師可以利用表格的形式讓知識點的總結看起來更明了清晰,如下圖所示:
這是總結過后的時態表格,教師可以根據授課情況適當的進行修改,或者是讓學生自己去總結,自己來填這個表格。在習題的設置方面,一部分習題要作為針對練習,這也是基礎練習,為英語學習底子較薄弱的學生準備的,另一部分為提升練習,建議將多個時態進行結合考察,設置一或兩個重難點,這是為英語學習較好的學生準備的,通過設置不同等級的習題,讓學生既能熟練的掌握基礎知識,又能進行提高訓練。
總的來說,初中英語教學中導學案的使用是教學改革過程中的一大壯舉,它是更適應學生學習方式,教師教授方法的一種教學模式,對學生和教師來說都是極其有利的。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進步,導學案這種教學模式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實踐中不斷嘗試和完善,更好的健全導學案的體系架構。
關鍵詞:初中英語;口語教學;提高
提高初中英語口語教學的有效方案
1、培養學生聽說英語的良好習慣
英語口語強調的是對學生進行聽力和語言能力的訓練,因此,英語課堂中教師要堅持運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讓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盡量的感受到英語語言消息的刺激,從而幫助中學生養成運用英語交際的習慣,并讓作為教學主體的學生保持活躍。要做好一件事,首先就要打好基本功。英語口語教學同樣如此,首先要對學生進行音標的教學,對于一些特殊的讀音,教師應進行強調,通過對學生進行標準的音標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在口語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的方式,讓學生邊聽邊模仿。從英語教學的開始就培養學生說英語的興趣和習慣。
2、營造英語口語教學環境
英語口語要求學生能夠大膽的開口說出來,但是由于英語口語環境的限制,很多學生都羞于開口說英語,特別是一些農村中學里,學生們對英語口語的重要性意識不足,英語教學只停留在筆試和聽力兩個階段,學生的英語筆試成績較高,但說不出來。因此,教師要努力的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聽說環境,鼓勵學生們大膽的運用英語進行交流,培養聽說能力。課堂中教師積極的引導學生進行英語的口語學習,通過領讀、跟讀以及一些日常的基本會話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讓學生體會到英語口語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口語訓練時,內容要在學生詞匯量內,進行一些簡單的交流,同時,標準的發音也是口語教學的關鍵,教師要引起高度的重視,積極糾正學生口語中發音的錯誤,為學生良好的口語能力打下基礎。另一方面,教師要從所有學生的角度出發,調動全班學生開口說英語。特別是對于那些英語口語較差的同學,教師要給予更多的關懷和激勵。
3、運用多種方式進行口語教學
要提高英語口語的小學效率,就要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而朗讀是最基本的,在課堂上,教師要讓學生們大聲的將英語讀出來,培養他們的語感。另一方面,通過模仿、背誦、游戲等進行英語口語的教學,同樣能得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模仿就是給學生們一段英語錄音,通過播放器播放或老師朗讀之后,讓學生們一點一點的反復模仿至熟練說出為止。通過模仿,學生可以將其內容進行修改,從而將其使用到其它方面。背誦主要是對詞匯和句子結構的積累過程,通過背誦可以讓學生掌握發音和讀英語的方法,教師要選擇有標準錄音的材料給學生背誦,同時提醒學生注重朗讀的效果。游戲教學則是通過設計一些有趣的英語游戲,既符合了初中生愛玩的性格,又能在游戲中學習到知識,可以緩解學生們的學習壓力和對英語的厭惡感。開展英語口語競賽,進行英語口語大比拼,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初中英語的主要任務時教會學生運用英語進行日常的交流,因此,通過問答,讓兩個人或多個人進行相互問答訓練。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們展開討論,討論之前教師要定下目標,避免學生利用探討的機會進行一些與課題無關的討論。最后,教師通過設定一些現實中的情景讓學生們扮演不同的角色,用英語進行表演。通過多種口語教學方法的結合,提高學生對口語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也得到提高。
4、有效運用英語教材
英語教材是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工具,特別是近年來新課標的制定,英語教材的作用也更加顯著。就仁愛版初中英語教材而言,教材通過對英語口語由易到難,從七年級上冊的GettingtoKnowYou逐漸深入,到九年級的SurprisingScience,逐步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教材中穿插的各種問題和小資料也是學生練習口語能力的重要工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正確的運用英語教材,循序漸進,由淺到深的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最終讓學生的口語能力得到提高。對于教材中的某些拓展性問題,教師要讓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并用英語進行探討。引導學生全面的掌握教材所講內容,情景對話等進行熟練的運用,并用到生活中去。
5、加強口語課外練習
課堂的口語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因此,要提高英語口語教學質量,就要加強學生課外口語的練習。
結語:總之,英語口語是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教師要加強重視程度,積極的發現口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努力的改善教學狀況,提高學生英語的口語能力。
參考文獻:
[1]許楚燕.激勵學生主動說英語一一談初中英語口語教學(J).教學園地.2006(06)
一、牛津版初中英語教材與人教版教材語法內容的異同
牛津版初中英語教材在內容上更加貼近現實生活,在語法知識上也有所改變,增加了間接引語這一知識點。這就要求老師要對教材的語法知識進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準確把握語法重點和難點,找到最合適學生學習的方法,提升學生的英語語法學習興趣,使學生扎實掌握英語語法。
二、牛津版初中英語教材與人教版教材語法的具體差異
(一)牛津版教材更強調現在時語法
牛津版初中英語教材的“現在進行時”與“一般現在時”出現的先后順序有所調整,而且沒有“過去將來時”這一語法點。這一順序的調整不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較大影響,“過去將來時”可以在學生學習“過去完成時”時提出。“現在進行時”與“一般現在時”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區分助動詞形式:do/does/is/are;區分動詞形式:read/reads/reading。
(二)牛津版教材被動語態出現較早
被動語態出現的時間比較早,學生比較難以理解,例如學生對“English is spoken by lots of people in the world.”這句話的理解就容易產生困難。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就要使學生回顧過去學過的幾種基本時態,通過基本時態反過來理解被動語態,這樣就可以起到融匯貫通的作用。
(三)牛津版教材新增間接引語語法
間接引語是牛津版英語教材中新增的內容,學生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學生在學習時就會產生障礙,不容易理解。“He asked me if I had any paper.”這句話是如何體現間接引語的語法特征的以及如何將直接引語轉化為間接引語學生都是第一次接觸,教師在設計教案時要抓住賓語從句作為間接引語的教學重點。從賓語從句入手,講解間接引語的語法特點和直接引語轉化為間接引語的方法,深入淺出,這樣就會使學生更容易理解間接引語的語法特點,及時掌握間接引語的轉換方式,提升學生英語語法的基礎水平。
三、語法課教案設計措施
教案是教師開展教學的重要手段,教案好壞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合格的教案能最大程度地體現教師的教學水平,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短時間內有效地接受新知識。
(一) 教案要有針對性
教師在設計教案時要有針對性。一是要針對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身心發展的特點,掌握學生之間學習水平的差異,這樣就可以合理安排教學環節和教學進程。教師在設計教案時,要制定有層次性的學習目標,設置不同難度的問題,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設置提問環節,使學生都能夠在課堂上有所收獲,能夠體會到學習過程中的成就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語法教學質量。二是要針對教學內容準確把握各類語法的重難點,將重點知識傳授給學生,如在講間接引語時要著重講解賓語從句的語法特點。這樣就可以事半功倍,使學生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習活動,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英語成績。
(二)教案要有創新性
教師在設計教案時,要充分調動自身的能力,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剖析,對學生心理進行深入解讀。初中階段,學生的好奇心、好勝心較強,教師在設計教案時要充分尊重學生的這些特點。不斷創新教學形式,開展合作學習和探究式學習,引導學生進入到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中,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教案中最好設計小組競技教學活動內容,打破傳統灌輸式教育模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案中還要注意提問的技巧,提問要注重知識點的遷移,促使學生能夠積極思考。例如在提問被動語態的特點時,學生可能不太了解,這時教師就要先提問學生學過的基本語態的特點,從基本語態的特點反過來推敲被動語態的特點,使學生真正掌握被動語態的特征。
(三)教案要體現教學過程的反思
【關鍵詞】初中英語 學案導學 教學效率
“學案導學”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方法,主旨是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按照導學案的要求先自主學習部分知識,再將難以理解的疑問通過討論加以解決,使得課堂教學的效率得以提高。導學案具有引導學習、輔助閱讀、啟發思考、提高素質等良好的教學作用。英語教師一時難以讓學生掌握英語的思維模式和研究方法,如果教師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利用導學案的教學模式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體會到英語與其他科目的不同和英語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學生學習的興趣就會被提起來。因此,學案導學實施的重點是聯系教材知識點與學生的接受能力,讓學生一點一滴地逐漸增強對英語知識的理解,不能急于求成。導學案也只有從學生實際出發做啟發式教育,改變傳統的死記硬背、強行灌輸及題海戰術等方法,才能讓學生體會到英語與眾不同的魅力。
一、結合實際,設計學案
在準備英語教學課件和教案的時候,教師要提前發放導學案給學生,學生將拿到的導學案和相關的英語知識章節結合起來。教師先不要展示答案,而是引導學生根據學案提示先自主分析要學習的內容,在教師的提示下進行討論,并得出學習內容的重難點。如:翻譯句子He owns many cars in Beijing;His age is 14;Jack is reading a Chinese book.這樣的翻譯練習有助于學生建立英漢語言習慣的轉換思維,增強英語語感。
二、溝通協作,嘗試解決
學案導學并不是讓學生自己孤立無援地悶頭學習,缺乏與他人的溝通和交流也難以讓學生體會到同齡人之間的協作與競爭。相反,實施英語導學案教學應大力提倡團隊協作及同學之間的溝通和交流。畢竟,初中學生的知識儲備和系統性都還不夠,難以對所有知識作出正確的理解,在按照導學案學習時肯定會有這樣那樣的疑問。通過溝通和討論可以讓學生的思路更加開闊、學習的情緒和熱情更加高漲,教師只需要對討論的內容加以補充,減少上課勞動強度的同時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也會更加透徹。這樣的討論,也能讓學生樹立學習英語的信心,加強同學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讓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有的教師按照導學案設計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每組組員負責不同的任務,讓各個小組共同競爭完成課堂教學的疑問或難點。這種組內組外的競爭、組內的協作能夠激發學生積極思考與競爭協作的意識。
三、總結歸納,精講點撥
導學案的實施并不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梳理、匯總導學案中可能存在的疑問,思考導學是否還有改進之處。改善導學案應遵循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實際出發的教學思想。學生問題收集的來源主要是課堂教學時教師提問、同學討論及課后習題作業的完成情況等,針對這些情況,總結出學生疑問比較集中的知識點,在導學案中加以改進。同時,應注意學生的課后習題有一個適度的量,要覆蓋教材知識,又要具有系統性,不能搞題海戰術,讓導學案成為學生的另外一個負擔。可以在導學案中加入反饋矯正的部分,看學生對某個知識點是否已經掌握。例如,用給詞的正確形式填空,Li Ming runs ( ) than his classmates.A.fast;B.faster;C.fastest.通過類似的例子考查學生對英語詞的形式的掌握,認清英語與漢語表達的不同習慣。
四、公正評價,多予鼓勵
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中要定期對小組以及學生個人進行階段性的評價。將英語成績比較好的一個小組以及組員放到評比欄進行表揚,以示鼓勵,對于成績和表現一般的學生,教師也要進行口頭表揚,以增強他們學習英語的自信心。我們的英語教學課堂并非是一成不變、靜止不動的,初中學生在日常教育環節中常常會發生一些出乎意料的事情。因此,英語教師應該將英語課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進行英語教學。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提高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同時根據實際的問題來對學生的英語學習進行科學有效的輔導。如,教師八年級英語上冊《Unit 5》的導學案最后要求學生仿照page 90寫一封申請信,信的開頭部分已經寫好,要求學生繼續寫完整。教師要對學生完成的情況進行評價,鼓勵學生多用英語寫作。
Name: Jack E-mail:
QQ number: 564675897 School: Guangming junior middle school
Class: Class 3, Grade 8 Hobbies: Reading,Dancing
Free time: Sunday Reason: Make my English better
Dear Mr Li
總之,導學案教學是教育教學發展的需要,我們要充分利用好導學案進行課堂教學,爭取將英語教學提升到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關鍵詞:初中英語 導學案教學模式
導學案英語教學是翠綠的,積極、寬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是它的色彩,充滿朝氣和活力的交互對話活動是它的符號,其核心個性是讓課堂教學走向對話與合作,以學論教,先學精教,執著堅守“三不教”(學生已會的不教,學生自學能會的不教,學生間能教會的不教),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導學案”教學模式的能動流程
(一)師本對話,完成學案的編制
師本對話,這是課堂生命的開端。孩子們課堂生命的綠色起源于教師和教材之間的交流和碰撞,它由三步構成:第一步,看本,即照本看本、囫圇吞棗;第二步,悟本,即獨立思考、獨立批判、獨立創造,拒絕機械模仿、東施效顰、削足適履,將自身人格的嚴謹自然融化為課的嚴謹;第三步,慧本,即用心去感受、去觸摸、去體認文本中蘊含的每一個當下,并根據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刪減、補充、替換、擴展、調整,且將自悟融入所編的導學案中,進入師和案合一的境界。這種境界中的學導題設計應該要有梯度,要有針對性,要有一定的趣味性,這樣,生命起步的環境才似拂曉的微風,清新且沁人心脾,在這樣的土壤中起步的生命才能算是健康結實的。
(二)生案對話,完成文本的預習
生案對話,這是課堂生命的發芽,是課堂生命演繹的前奏,它為課堂生命的發展創設了師生互動的平臺,是上好課的前提和基礎。通過預習,解決基礎知識,培養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但在這個環節中有兩個因素將會制約生命奇跡的創造和發生。一個是來自于教師的預習方法指導,這種指導就是要求學生帶著學案上的問題閱讀課本知識,解決問題,這樣才可以有效地避免預習的盲目性;另一個是學生借助導學案這一生命成長的路線圖,完成與文本內容的對話(實際上這也是一種隱性的師生對話),收獲成果,提出質疑,完善體悟。
(三)師生、生生多邊交互對話,暴露并解決問題
多邊交互對話,這是課堂生命潤澤中的沖突。課堂對話是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最基本的手段,它是建立在人格平等基礎上,以對話交互為手段,在教師的主導下,通過師生或生生的相互啟發和討論,領會學習內容,激發求知欲望,開發學生創造潛能的教學活動;它也是以師生的生命發展為目標,合理協調師生、生生之間的關系,具有開放性、生成性和創造性的特征;它更是一種人性化的教學活動過程。
在這一過程中,師生的課堂生命活力得到了充分的張揚與體現,并最終實現師生課堂知識生命的轉讓。
二、“導學案”教學模式的課堂實例
以下面的一節公開課為例,內容是《牛津英語》7A Unit 5 Going Shopping中的Reading第一課時。本課時的主要任務是了解購物的基本表達方式并能在一定的情境中自如應用。
(一)師本對話,完成課堂生命的開端――學案
1.學習目標
(1)會讀、理解以下的四會單詞:
shopkeeper,cost,quite,expensive,minute,match,pretty,also,enough,mind,理解discount在情境中的含義。
(2)通讀書本第76頁的兩段對話,了解購物的基本表達方式,并在情境中恰當運用以下句型:
①Can I help you? What can I do for you?
②How much does it cost? It costs...
2.導學清單
(1)用熒光筆劃出第76頁的生詞,聽錄音并結合音標模仿讀音。
(2)跟錄音認真閱讀書本第76頁的兩段對話,用雙橫線劃出你認為難讀的句子,然后完成三個閱讀任務。
Task 1:完成書本第78頁Part C(1~6題)。
Task 2:找一找兩段對話中的同義句。
①Can I help you? ________
②How much are they? ________
③I'll buy them.________
Task 3:完成下面的表格。
教無定法,教師對文本的解讀也不例外,但導學案的編制,我們必須要遵循“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原則,即以學(這個學指學情)定案。購物是一個“老掉牙”的話題和情境,雖然很生活化,但很難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為了激活學生參與的熱情,本學案精心寫好了一個“導”字,它不貪大求全、面面俱到,它很好地關注了學案的三特性,即主體性、引導性和探索性,它也做到了三個“有利于”:有利于重點、難點的突破;有利于促進學生知識結構形成和基本能力的發展;有利于學生獨立發現問題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它雖形似練習,但不同于練習,它簡潔地向學生傳輸了教師對文本深入淺出的理解。
(二)生案對話,完成課堂生命的發芽――預習
三個Task引領學生實現了學生與學案、文本和教師的對話,這是生本、師生情情相融、心心相印的過程。Task 1是學生開啟自己生命,Task 2、3是學生用心去感受、去觸摸、去體認文本精華的過程,這三個任務的體驗是為后面的課堂展示而服務的。
(三)交互對話,完成課堂生命的成長――生成
多邊交互展示是課堂的靈魂,是整個課堂的主旋律,是暴露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師生共同體驗生命運動的過程。它具體包括預習展示環節、Reading解讀環節、課堂延伸環節以及當堂檢測環節。
一、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開展愉快教學法
現行的牛津版英語教材的特點是詞匯量大、信息量大、閱讀量大,如果教師只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對照教材內容照本宣科,要求學生死記硬背,那么,勢必使學生覺得英語學習過程“味如嚼蠟”,了無情趣,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教育學家J.布魯納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最好的刺激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因此,學習興趣的有無是影響學習效果好壞的直接因素,甚至是決定教學成敗的重要因素。鑒于此,教師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堅決摒棄傳統模式下的生硬刻板的授課方式,要積極開動腦筋,精心設計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英語教案,改變教學模式,改善授課方式,使英語課堂生動活潑,妙趣橫生。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英語單詞中的 “fat”時,可以不直接說出該英語單詞的漢語意思,而是利用多媒體教學輔助設備在投影板上呈現出肥胖得夸張的人物漫畫時,再讓同學們跟讀出英語單詞“fat”的英語發音和漢語意思,從而讓學生通過直觀生動的圖片對單詞加深理解和記憶。如果教師的“動作語言”或者肢體表達能力比較強,那么,教師可以直接利用自身的“體態表演”,幫助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學習和掌握英語單詞,即教師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表演才能”,雙手在身體兩側緩慢地擺動,雙腿非常費力地移動,一邊形象生動地演繹出因過度肥胖而走路吃力的動作,一邊面向學生言辭夸張地說:“I’m fat!”從而使學生在歡樂的笑聲中不僅理解該詞的含義,還掌握了該詞的用法。教師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充分挖掘英語教材中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在愉快的教學氛圍中學習英語知識,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開展愉快教學法
初中學生的心智尚不成熟,他們往往需要通過外界的肯定樹立自己的自信,往往需要通過外界的贊揚確立自己的自尊。因此,教師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向學生傳授英語知識,還要關心每一個學生、愛護每一個學生、鼓勵每一個學生、欣賞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細心地觀察和發現每一位學生在課堂表現中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他們熱情的鼓勵和肯定,給予他們真誠的表揚和贊美。“親其師,而信其道。”教師的真心付出,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而且還可以得到學生的信任和愛戴,使學生對于教師產生親近感,使學生發自內心地愿意聽從教師的“教誨”,并因此增強學好英語的強烈動機,從而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供了基礎。比如,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以高高在上的姿態照本宣科,那么,學生會覺得英語學習了無情趣,從而使英語教學效率受到一定的影響。但是,如果教師能夠主動“放下身段”,與學生打成一片,與學生互動交流,平等合作,那么,將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例如,教師在講授happy,sad,cry等英語單詞時,可以帶動學生一起利用生動的面部表情開展教學;又如,教師在講授hungry,full,tired,sleep和big,small等英語單詞時,可以與學生一起通過夸作的動作進行學習。實踐證明,和諧的師生關系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參與學習過程,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溫暖如春的英語課堂,使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能夠保持愉悅感,從而促進英語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為圓滿完成教學任務提供了保證。
三、建立愉悅的課堂環境,創設良好的學習狀態
一、關于內容的整合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這是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教師要善于結合實際教學需要,靈活地和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的內容、編排順序、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適當的取舍或調整。這一教學理念廣大英語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確實在落實與踐行,但也存在不少的問題。
【案例】有位教師在教學“In a new house”時,對教材內容進行拓展,整合美術的內容,要求學生設計理想的家,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在課堂上花了近10分鐘的時間來設計房間,他們忙于剪、貼、畫,忽略了語言的運用,導致后面的句型交流環節因為時間關系草草結束了。
【反思】這原本是不錯的創意,但目前這樣整合教材,看似活躍了學生的思維,但也因此沖淡了英語學習的內涵。課堂中學生花費了太多的時間忙于剪、貼、畫,脫離了本學科的教學目標。筆者認為這一環節可以作為創造性的作業在課后來完成,然后在下一節課上用所學句型來描述自己的設計以達到運用語言的目的。雖然新課程強調在教師教學中要努力體現學科之間的整合,但教師無論采用怎樣的方式開展教學都不能脫離教學目標——為英語教學服務,為學生的語言積累和語言運用服務,為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服務。英語學科的性質特點決定了不能把英語課上成美術課或其他課。
二、關于教學的導入
精彩的導入或引入,能抓住學生的注意,促使學生情緒高漲,調整到學習新知識的狀態。許多教師非常重視導入這個環節,幾乎所有的教師都會用各種方法導入新課。但在英語教學導入中卻存在導入指向性、簡潔性、有效性的問題。
【案例】有位教師的教學內容是time,該課時的教學目標是:1.能聽懂、會說日常交際用語——What’s the time? It’s ... o’clock. It’s time to ... It’s time for ... 并能靈活自如地運用于實際生活中。2.能聽懂、會說1-60的數字。
下面是具體的導入步驟。
1. Greeting.
2. Sing an English song Ten Little Indian Boys.
3. Play a game —Next number. 復習數字。
4. Say numbers in our life. 教師列舉了眾所周知的號碼,如:110、114、119、120等,還讓學生說說自己家里的電話號碼。
5. Game—Be a policeman. 通過觀看動畫迅速讀出汽車車牌上的數字.
【反思】顯然,教師想通過對數字的復習過渡到時間的表達,但這個導入用時超過10分鐘,教師組織了唱、玩、說等好幾個復習、熱身活動,而本課重點要學的句型還未呈現,那么,接下去這堂課能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嗎?這樣的導入是否冗長?如此耗時耗力的導入是否有必要?看起來這些活動雖然都與當天的教學內容有聯系,但在導入及熱身這個環節如果組織的活動過多,會影響到后面新授內容的進行。導入是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但它并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部分。在設計導入時,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教師一定要明確導入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處理好導入與新授內容之間的關系。有時,在一個簡短的warming up或相關的free talk之后,無須繞很多彎,就可以自然、直接地切入新課的主題。
三、關于活動的設計
“以活動促語言發展”是英語課堂教學的一個指導思想。教師在課堂上也力求讓學生在“動”中學,在“樂”中學,因此,每位英語教師幾乎都成了活動設計專家,在公開課上,學生唱唱跳跳,既有做游戲又有演節目,還有圖片、實物和多媒體來助陣,氣氛非常活躍,場面非常熱鬧。然而,活躍和熱鬧之后,學生到底掌握了些什么呢?特別是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方面到底學到了什么呢?
【案例】有位教師在學生學完國家和國籍的單詞后布置了一個學生之間互相詢問“Where are you from?”的調查任務。
【反思】這樣的學習任務還是停留在機械性的語言練習層面上,缺乏有意義的交流。調查是英語教學中的熱門活動之一,讓學生通過有目的的調查,獲取相關信息,在活動中進一步鞏固所學語言知識,提高其初步運用語言的能力。例如,在學完了有關數字的單詞后,教師完全可以利用句型“What’s your telephone number?” “My telephone number is ... ”調查本班同學的住宅電話號碼或手機號碼,并讓學生將信息填入預先設計好的表格中。這個具有信息差的活動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有意義的交流中獲得了信息,運用了語言,并提高了自身的語言技能。筆者認為,課堂上的一切活動設計都要考慮活動的目的性、高效性、層次性、趣味性以及快節奏和高密度,這樣的課堂活動才是有效的。
四、關于媒體的組合
現代教學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無疑給傳統的英語課堂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它將視頻和音頻融為一體,形象生動,信息量大,給學生創設了賞心悅目的英語學習環境。多媒體技術給課堂帶來巨大變化的同時也暴露了自身的不足——授課課件化、板書屏幕化等問題屢見不鮮。
【案例】有教師在執教“A trip to the zoo”這一課時,費勁心思,制作了精美的課件,還收集了動物玩具,墻上貼滿了動物圖片,教室儼然成了一個動物大觀園。精美的多媒體課件和圖片吸引著學生的眼球,學生雖然興致勃勃,但其注意力更多地被異彩紛呈的畫面和新奇有趣的教具所吸引,強烈的感官刺激反而弱化了語言信號的刺激。
【反思】濫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是有些英語觀摩課上的一大通病,異彩紛呈的畫面和精彩的視頻代替了樸實簡單的圖片或簡筆畫,有些完全可以通過直觀教具或體態語解決的問題也用多媒體,具有示范意義的板書也只是在電腦上一閃而過,是否有這個必要呢?在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時,教師應遵循適時、適度、適效的原則,而且對于教學基本功比較扎實的教師來說,寥寥幾筆的簡筆畫、幾件小道具、豐富的肢體語言以及有效的互動游戲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總之,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錦上添花, 卻不應該讓它喧賓奪主。
五、關于教學的細節
關注教學細節,能為有效課堂增色。教學細節指的是教學中的細小環節以及其中的教學活動,也可以說是教學過程中影響教學效果的細枝末節。透過課堂現場的一些教學細節,就能看出一個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經驗和教學智慧。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細節雖小,但成功的教學必定離不開精彩的它;細節雖小,但教學失敗的罪魁禍首有時也是它。
【案例】教師對答對問題的學生經常會說“You’re very good. Here’s a gift for you. Sit down, please”,而對答錯的學生則會說“Sit down! You must listen carefu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