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學習經驗小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語文,是我們的母語。它包括了很多知識。就像一個存儲卡一樣:剛開始里面什么也沒有,但通過自己的努力,使存儲卡里面有了一些金錢,最后越來越多。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小學生學習經驗分享總結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閱讀。
小學生學習經驗分享總結一
六年的小學語文學習,快要結束了。這六年來,我收獲了很多。
每一個階段,我都學到了不同的知識:擬人,排比,夸張,比喻,使我在作文中應用廣泛。
我覺得語文學習是酸酸的。這次,我中期考試語文考了90.5分,這對于我來說,無疑是一個打擊。我懊悔自己當時為什么沒有多檢查幾遍。其實,最大的原因是我對語文的了解不夠,見解也不是很深。這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學海無涯,永無止境。
我的學習方法,是從六年的學習經驗中總結出來的。在上課時,要隨時準備一只筆,以便記好筆記;坐姿端正,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作批注。上課時,不一定要積極回答問題,但必須把問題弄懂,要善于打破沙鍋問到底。
語文,是我們的母語。它包括了很多知識。就像一個存儲卡一樣:剛開始里面什么也沒有,但通過自己的努力,使存儲卡里面有了一些金錢,最后越來越多。當你在通過知識關卡時,這些金錢就有了巨大的作用。
我們要學習的還有很多,讓我們一起努力走下去吧!
小學生學習經驗分享總結二
漢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文化標志。作為一個中學生,我們應該要把語文學好,但是很多同學不知道該怎樣去學習語文,所以對學習語文的興趣日益下降。我認為要想學好語文,除了認真聽講,完成課后作業之外,最起碼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基礎知識。基礎知識考查的是對平常知識的積累掌握及其熟練程度。要想使自己的基礎知識更廣泛,就需要積累。在平常的學習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字,不明白意思的詞語及時查工具書。注意標點符號的用法,病句的類型。基礎知識的考察,也包括對要求背誦的課文的檢查。這種分是易得的也是易丟的。要想把不該丟得分保住,就要熟背,每天看一看,背一背,溫故而知新,以免由于時間的關系,沖淡了記憶。
在這里,我建議大家建立一個積累本,從平常記起,從點滴中積累。
二是閱讀。閱讀也是建立在積累上的。平常應該多讀。要用心去讀,讀的不是有趣,而是內容。在平常多讀的情況下,我們在考試時做閱讀題就會很好地抓住文章所要表現的感情。
做閱讀題,我建議先讀一下題目,有了目標后,讀一遍,就會留下一個對文章大體的感覺,然后再有選擇的做閱讀。先總體瀏覽一遍,在逐字逐句的看一遍,對拿不準的問題再看一遍。
在考試中,考分比例占的最大的就是作文了。
在發下試卷時,最好先看一下作文題目,然后再答題。這樣,在自己答題的過程中,就會有一個構思,也許,在答題的過程中,就會有靈感,在做作文就比較容易了。
要想寫好作文,還是靠積累。我們在平常時應該多讀一些“開卷有益”的書,吸取他們的思想,汲取他們的精華,剔除糟粕。記住好詞,好句。記住好的格式。把別人好的東西拿來,然后變為自己的。平常多寫,多練,逐步提升。
有的同學錯誤的認為寫好語文可以輕而易舉,其實不然,要想學好語文,是平常的積累而成的,不是一兩天就可以掌握的。
只要我們每個人都發現一套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相信我們會學好語文的。
小學生學習經驗分享總結三
小時,我的一些親戚們經常拉著我說著一些:“婉青要努力學習啊。”……諸如此類的一些話,小時的我根本沒拿這些當作一回事,還是馬馬虎虎地學習,當時,我的學習一般,并不出色。
直到三年級的一天,媽媽帶著我去親戚家里串門,親戚們滿懷希望地看著我:“婉青學習怎么樣?”“還好。”媽媽回答著,“婉青可要努力學習。”當時的我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感覺自己對不起他們的期望,從那天起,我幡然醒悟,開始努力,那時,我的學習已經進步,雖然不是最厲害的,但是還是比較好的。
到了四年級,我的學習更上一層樓之后,親戚們越來越關心我,也許在他們眼里,我學習很棒,他們經常要自己的子女學習我,拿我做榜樣,但我深知,我還不夠好。我更下定了決心,要繼續努力!
到了五年級,我更加努力,上課認真地聽講,有時還會發言,學到的知識一定要牢牢記住,時不時還鞏固一下。就這樣,我得到了我憧憬中的輝煌。但是,我知道,班上學習厲害的人海了去,如果我這時停住腳步的話,那就等于讓步,我繼續努力著……
六年級,也就是現在,我忽然形成了一種拖拉的習慣,作業一定要等到最后幾天來做完,什么事都拖拖拉拉,沒有速度,我有些著急,我努力改正這個壞習慣,雖然作業是講究質量的,但是沒有速度,那也是不行的。雖然我改正還沒有結果,但是我下了決心,我相信,以我的堅定決心一定能改正!
在學習中,我成長著;在學習中,我進步著;在學習中,我更獲得了我意想不到的收獲。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英語教育的目的應著重培養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研究性學習是近一兩年來教育理論與實踐領域提出的一個嶄新的研究課題,也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我通過借助網絡環境,進行了小學英語研究性學習的嘗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一、網絡環境下的英語研究性學習,培養了學生多項交互協作能力
網絡應用于小學英語研究性學習,不僅能實現學生與機器之間的交互,還能實現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多向交流。
(一)人機交互
網絡教育環境中學生研究性學習的過程往往是在"做中學"展開的,學生在計算機網絡環境中的學習,是學生通過與計算機之間的交互進行的。這種方式適應了兒童喜歡自主參與、探索體驗的心理特征。
例如,在《Holiday fun》這堂英語課中,教師精心設計了一個游戲網頁。在課堂上,學生可以登陸自由點擊,選擇合適的游戲來鞏固所學的英語知識。網頁中色彩鮮艷的卡通形象既能對學生的視覺與聽覺提供一次又一次的強烈剌激,又能讓學生積極地動腦筋,發揮想象力,有利于培養他們的英語思維能力,克服死記硬背英語單詞的單調乏味的教學方式。
(二)生生協作
在網絡教育環境下的學生研究性學習中,學生之間互動協作能力的培養,體現的尤為重要。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對于同一知識內容的接受水平有著不同。因此,通過網絡創設多種情景任務,然后由學生之間的協作配合完成,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在《Do you like?》這一網絡課,教師設計了很多需要小組合作完成的環節。例如,給小猴子涂上顏色,并口頭描述說一說,以及通過詢問伙伴對物品的喜好來拖動貨架上的物品完成對話。這樣的設計,不再是由教師問學生答的形式,而是通過學生自主尋找伙伴來學習,對語言交流有障礙的小朋友也可以通過自主尋找小老師,在相互交流中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通過網絡,小組互助,使教學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師生交流
在網絡環境下開展小學英語研究性學習,教師一定要想方設法為學生提供情感參與、思維參與和行為參與的機會,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真正達到動腦、動口和動手。同時,教師教師可以在學生自由操練時,通過實時監控以及下位交流,及時發現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以及各種教學的遺漏點,并及時選擇相應的教學方式彌補、糾正學生在學習中發生的問題。在計算機輔助教學下,學生獲得知識是在教師、同學的幫助下,通過獨立探索或者和同伴協作交流,進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進行的。學生可以充分感受學習的樂趣。
二、網絡環境下的英語研究性學習,激發了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古人云:好學不如善學,善學不如樂學。使用網絡是一種好方法。由于聲、光、形、色、圖的特殊作用,易集中學生的注意,激發他們對知識探究的欲望學生能滿懷熱情、積極、主動、愉快地完成任務。
(一)激發興趣
網絡英語研究性學習,通過形象化的藝術圖像、色彩、音調的藝術美來增強教學美,可以把抽象的、深奧的、無形的的科學理論同教學方法相結合,運用藝術手法來體現教學,運用音樂效果來進行藝術渲染,所以可使課堂變得更加具體、形象、生動、有趣。從而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保持著興奮的情緒,在振奮、愉快的環境中接受教育,獲得知識。
(二)容易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
心理學認為,無意注意是沒有預定目的,也無須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服從于活動任務的注意,所以對活動的重大意義理解得越清楚、越深刻,完成任務的愿望就越強烈。網絡環境下開展小學英語研究性學習,學生被精致的網頁所吸引,就能很快進入網頁創設的情境,認真的完成每一個交給的任務,輕松地達到教學效果。
三、網絡環境下的英語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語言和文化密不可分,網絡可培養學生對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在增加英語語感的同時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一)學習策略方面
通過網絡,學生可以獲得海量的知識,他們也可以通過網絡合作創造、作研究,他們的學習情況還可以通過網絡及時得到反饋,以幫助他們調控學習,并形成科學的學習策略。在《The King’s new clothes》一課中,學生還可以自己通過鏈接,上到互聯網中,古今中外的歷史,擴充了很多單純在課本上得不到的知識。在課后對學生的訪談中,學生們都說網絡是英語學習的一個新途徑好辦法,并表示要經常上網查資料,與外國小朋友用英語聊天和互發E-mail。
(二)文化策略方面
[關鍵詞] 本科院校;教學;科研;《管理會計》;途徑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Abstract: The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re two big indispensable functions, and their combination is educational success in the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teaching, it is necessary to do a good job in scientific research, which could enrich teaching contents; meanwhile, teaching could als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While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will have conflicts on manpower and material resources, the key is to continuously review and improve the way of combination. In the course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the ways of combination are teaching the students thinking wa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troducing the research content into classroom teaching, setting up the tutor system to promote the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creating the external atmosphere, and establishing incentive mechanism, so as to realize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mutual promotion.
Key words: the universities,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accounting, way
一、引言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本科院校數量不斷增多,規模也在不斷擴大,但本科院校在培養人才方面的問題卻日益顯露,其中最嚴峻的現實問題是高校本科畢業生在質量上尤其是實踐創新能力上遠遠不能滿足企業的用人要求。這種現象充分暴露出我國高校“黑板式”教學培養模式與社會對實踐創新型人才需求的脫節。因此,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格局,正確處理好高校教學與科研的關系,將教學中發現的問題轉化為科研素材,通過科研的探究來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使二者之間形成良性互動關系。因此,改革現有的單純以課堂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把科學研究引入教學過程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是當前高校教學改革的迫切需要。
二、本科院校教學與科研的關系
教學和科研是高校教學中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教學是把已知的知識傳授給學生,重在把已有的知識講解清楚和明白,使學生能做到學有所用;科研是引領學生對未知領域的探索,重在給學生提供一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下面以《管理會計》這門課程來分析兩者的關系。
(一)科研對教學的促進作用
1.科研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本科教學中每門課程都是按教材授課,教材中的內容理論性強,如果用傳統教學方法講授,學生學起來感覺很抽象。在課程的講授中,教師把一些先進的科研成果引入課堂會極大的充實教學內容。如在《管理會計》的“目標成本和目標利潤”部分的講解,如果單純解釋這兩個概念,會使學生感覺很難理解,但如果把當前的一些關于目標成本和目標利潤的先進成果和代表人物介紹給學生,并引導學生自發查閱相關資料來加深對這一內容的理解,就會充實教學內容,拓寬學生視野。
2.科研可以促進教學方法改進。科學研究重視思考和討論,這些方法對本科學生來講都是欠缺的,在傳統的教學中引入這些科研方法,會使學生對課堂知識易于理解和掌握。比如,利潤是否適合作為業績考核的指標?可以通過案例的引入,讓學生參與討論,并在老師的指導下使學生明白:財務會計中的產品成本包含固定性制造費,由于年初大量存貨本期都銷售出去了,這意味著本應由上一期負擔的固定性制造費用,隨著存貨結轉到本期,由本期負擔,進而使得本期的利潤大幅的下降。可見,利潤不適合作為業績考核指標。
(二)教學對科研的促進作用
教學可以促進教師科研能力的提高。很多教學內容都可為教師開展科學研究提供思路或素材。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從現實生活中尋找一些實例來例證要講的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常常給教師帶來課題研究的啟發。此外,在授課過程中,學生的一些新奇的想法,通過篩選、提煉,也會成為科研的素材。通過這樣不斷地積累、沉淀,必然會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
三、本科院校教學與科研結合的途徑
(一)培養學生科學研究的思維方式
高校經濟管理類課程知識更新速度快,要求專業任課教師必須跟上知識更新和變化的進度,不能照本宣科,而是要把科學研究的思維方法通過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互動傳授給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為了實現師生互動,教師要在備課中多設計能讓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內容。具體來說,在講授概念時,比如“變動成本”,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變動成本的實例,如直接材料費用、直接人工費用,按業務量計算的固定資產折舊費用等,讓學生根據實例歸納出這些概念的特點,最后在教師的引導之下總結出“變動成本”概念的關鍵詞;講解案例題時,教師先把主要知識點講解清楚,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討論,各組討論的結果請代表到講臺上闡述,教師對各組的討論結果做出總結和評價。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和積極思考,會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的科研思維方式。
(二)將科研內容引入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本科階段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教師對于學生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大部分都發生在課堂上。因此,應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及時將最新科研成果引入課堂教學,介紹新知識、科學前沿和科學研究方法;同時,將學術論文等科研成果作為參考材料給學生課后閱讀,引導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由此可見,課堂是教學和科研結合的很好的一個平臺,可以在課堂上進行課程內容的創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三)建立導師制度推進課外科技活動開展
通過設立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學校的創新基金項目及各種科技競賽項目,為學生開展科研活動創造條件。學生在剛開始接觸科研活動時會感覺生疏,無從下手,這就需要教師在這個過程中給予學生及時的、系統的、科學性的培訓和指導。可以在雙向選擇的原則下,推行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導師制”教學模式。導師要為學生提供明確的著作閱讀目錄,指導學生查閱文獻的技巧,為學生提供研究選題的建議,幫助學生設計研究方案,帶領學生親自經歷科研過程,讓學生在科研過程中承擔力所能及的工作來鍛煉學生的科研能力。本科生“導師制”的教學模式也為學生畢業后的研究生學習提供基礎,可以有效地避免研究生入學后因無科研基礎而在很長時間無法適應研究生生活的現象。同時,“導師制”教學模式還能加大師生之間的溝通和接觸,利于教師更深入了解學生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
(四)營造教學科研結合的外部氛圍
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至關重要。在高校教學過程中,要針對學生的課程內容,多開展一些相關的學術交流活動,并如讓學生積極參與,比如教師可以學術講座或報告的形式,把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學科發展動態介紹給學生,或把與課程內容相關的自己的科研活動及科研成果向學生做報告,使學生對教研融合有直觀感受。這樣,不僅可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開闊學生的眼界,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側向思維,激發學生的科學靈感。
(五)建立教學與科研激勵機制
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激勵機制是激發高校本科教學中從事教研結合教學模式的動力。在對教師的工作業績進行績效考核時,要注重教研結合教學模式的開展和應用。激勵機制要針對不同教師的特點和情況,加快建立和完善教學與科研分類評估政策,設計出相應的教師教學科研綜合激勵制度體系,并使制度形成常態化,保證教師在開展教研相結合的教學中有充分的利益保障機制,促進教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教師把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創新人才的作為首要任務愿積極投入精力。
四、結語
科學技術在不斷地發展,教學改革也要不斷地創新。高等院校要提高教學水平就必須搞好科學研究,科學研究可以不斷充實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水平,同時教學又促進科學研究的發展。雖然教學與科研工作在人力和物力上有時會產生矛盾,關鍵是不斷總結和提高教學與科研結合的途徑,通過傳授學生科學研究的思維方式、將科研內容引入課堂教學、建立導師制度推進課外科技活動開展、營造教學科研結合的外部氛圍、建立教學與科研激勵機制等方式來實現教學與科研的有機結合、互相促進。
[參 考 文 獻]
[1]林向陽.教學與科研結合提高本科教學質量[J].農產品加工?學刊,2009(12):89-92
[2]李作戰.工商管理學科領域中科研與教學的有機結合[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8,11(3):45-47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有效的創建良好的課堂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是促進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重要途徑,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不僅能夠使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還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從而提高學習動機,增強課堂的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一、小學數學課堂環境與學生問題解決能力之間的關系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諺語告訴我們,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很大的,在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也是如此. 小學生處在一個對世界充滿好奇的階段,在正確的引導下,會對知識產生極大的興趣,從而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熱情,這就需要老師在教學中盡可能的創設良好的課堂環境,在良好氛圍的影響下,帶動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引導學生去學習,在探尋知識的過程中提高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提高,反過來也會影響課堂的教學環境,在課堂上只有學生們積極的配合老師的教學,回答老師的問題,與老師一起對數學知識進行探索,那么,整個課堂也會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 課堂環境和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息息相關,相輔相成,共同促進雙方的發展,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小學數學課堂環境的創設與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是很多學校的選擇,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該教材將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與解決實際問題密切的結合,將幾個領域的教學內容交叉安排,盡量把數學知識和自然科學、社會生活緊密聯系,不僅有利于各領域教學活動的展開,還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能力. 同時,在教材的編寫中,該教材選擇了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情作為引入例題,富有極強的現實意義,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鑒于蘇教版教材的各大編排亮點,本文以該教材為例,探究了對小學數學課堂環境的創設和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之間的關系和路徑.
1. 展示學習情境,能夠有效的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 課堂的開始是需要通過老師創設一定的情境引入學生的注意力的,通過情境的創設,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在此過程中,老師需要注意對學生兩個方面的培養:① 找問題的方法. 提問的開始需要對問題進行一定的了解,老師可以創設一定的圖片,提出與生活相關的問題,在對問題的分析中,引導學生找到問題,或者創設與該問題相似的問題、同類的題目,通過對問題的分析,鼓勵學生對其進行進一步的探索. 例如,對于簡便運算:225 + 127 + 75 = 225 + 75 + 127,可讓學生探究為什么這樣計算的原因. ② 提問題的方法. 語言在數學教學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如何清楚的表達老師的意思,如何對學生進行清楚的提問,都是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這里可以采取追問法和類比法進行提問. 追問法中,在對某個問題得到學生肯定或否定的情況下,為了鞏固學生學到的知識,可以就問題的思路,設置相應的問題. 例如, = ,為什么可以這么計算. 運用類比法時,可創設與問題相似的情境,讓學生通過與問題情形進行聯系,在比較和類推中發現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法.
2. 開展相應活動,在實踐中提出和解決問題. 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時候,必須讓學生親自參與到整個教學活動中去,在老師精心設計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在得到老師傳遞的信息之后,必須在老師的帶領下再次通過老師設置的情境,獲取知識形成的過程,從本質上了解所學知識. 老師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不僅需要使用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例子,還需要讓這個例子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情境創設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各個器官,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對其感官進行多重的刺激,以增強其動手能力.
3. 拓展變化,增強學生對問題的應用意識. 老師在拓展學生能力時需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① 理論聯系實際. 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在接近真實的生活中,能夠對知識有更深一步的認識和理解,在理解透徹的前提下,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自然得到了提升. 例如,在學習完三角形特性之后,可讓學生找一個三角形對其進行實驗,看所得到的結果與課堂上學到的是否是一致的,鞏固所學知識. ② 在實際生活中學習知識. 理論源于實踐,很多數學理論知識都是從不斷的實踐中得來的,很多問題和結論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實例,比如,在式子“工作時間×工作效率=工作總量”中,對于工作效率這一概念理解的不夠,老師可以讓學生組織相關的一次實驗,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完老師布置的作業,在這項活動中,學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工作效率”這一概念了. 4. 促進學生反思概括,增強學生的問題創新意識. 對學生的培養不僅是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這不僅要求老師在創設相應的學習環境時要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進一步的探索,在探索的過程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更多的方法,還要求學生自身在課堂上積極配合老師的教學,跟隨老師的腳步,有意識的對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培養,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所謂多途徑節奏體驗即指:多種方法去展開節奏體驗教學,從視覺、聽覺去關注節奏,有利于有意聆聽音樂、激發了對音樂的理解,通過生活經驗、綜合活動去表現節奏等各種方式去嘗試節奏體教學。
(一) 關注歌曲節奏來透析作品
1.在觀察中剖析復雜節奏
在教學中,如碰到節奏難點的時候,老師一般都會反復的強調,筆者嘗試用節拍的方式將節奏剖析開來。例如:口琴曲《好月亮,你走得這樣靜悄悄》中,有一處55 | 6. 5 |這里老是吹成55 | 6 5 |,后來嘗試用∨\ /,讓學生自己邊劃拍邊唱唱,才解決這個難點。不光是吹奏樂器時出現節奏問題,很多學唱歌曲中,一旦出現節奏搞不清楚,就會影響學唱歌曲的進度。
2.在傾聽中尋找相同節奏
在音樂作品中,具有典型意義的節奏運用,有助于樂曲結構和音樂形象的確立,便于記憶。例如《拉庫卡拉查》,×× ×× ××|××―||和× ×× |× ×× ××|××―||兩個節奏貫穿全曲,第二個節奏樂句本來很簡單的,加上歌詞就變得復雜,筆者直接先按節奏念歌詞,然后讓學生找找這個節奏還出現在哪里,歌曲就變得簡單多了。讓學生找找相同的節奏樂句,既培養了學生的識譜能力,也培養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探索性。
3.在操作中提煉合適節奏
根據歌曲的情緒特點,提煉出合適的節奏跟著音樂拍一拍,既可渲染歌曲氣氛,又達到了熟悉歌曲和節奏訓練的目的。例如《我的家在日喀則》可提煉出X XX 的節奏,用X ― ―X XX X虻慕謐轡歌曲《柳樹姑娘》前面部分伴奏,能達到更好為學唱歌曲服務的目的。把表現音樂的要素提煉出來,直接告知學生這節奏是本歌曲中的重要性,學生就會去關注這個節奏。
(二) 理解歌曲節奏去感悟作品
1.吸引聆聽意愿
欣賞音樂作品方法很重要,沒有方法、目的不明確的聽音樂,筆者把它認為是無意聆聽,如何有意聆聽音樂,抓住主要節奏就是一個辦法。例如:《化妝舞會》欣賞曲子中A部分的主題1和主題2是這首曲子的旋律中出現次數最多的,讓學生分辨旋律時,抓住了最典型的節奏,讓學生先記住這個節奏再去熟悉旋律和分辨主題。吸引聆聽意愿可以抓住音樂元素展開,有時過于安靜的聽音樂會無意間產生無意聆聽的效果。
2.表現歌曲意境
節奏變化和旋律變化的有機結合,使音樂作品獲得內在的生命力。例如《紅河谷》筆者采用了和《拉庫卡拉查》的節奏做了對比,為什么要這樣去表現? “那是表現跳舞的。”“《紅河谷》平靜些感覺像是回憶、、、”我們不看歌詞,也能理解歌詞的意境。音樂作品的節奏也是作品的個性和風格的展現,學生可以從節奏元素去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
3.提升歌詞內涵
這首歌曲用怎樣的節奏都有他的目的的,有拖長、有鏗鏘有力,其目的就是為了表達內容的含義。例如《小黃鸝鳥》我問到:“為什么一開始的節奏這么平穩?”學生說:“在跟黃鸝鳥說話一樣”。又問:“那為什么“遼闊的草原”節奏忽然拉長,音忽然這么高?”“因為草原嘛,很遼闊,感覺大,后面的‘這就是’的‘這’表示強調的意思”。從講解節奏方式,來理解歌曲歌詞的內涵,來感悟音樂要素與歌曲內容的聯系。
(三)演繹生活經驗中的節奏
1.聽一聽稱呼節奏
在音樂課堂上,大家都是開動了腦經,想足了辦法,帶領學生學習各種節奏型。例如:新學切分節奏,讓學生一起唱響勞動號子“嘿 吆 吆”。我說“請叫我 倪 老 師”,用三種顏色的粉筆在黑板上畫上兩拍的時值,然后加入音符唱一唱。相信他們碰到切分節奏的音型一定記憶猶新。
2.念一念趣味節奏
將枯燥的知識傳授和抽象音樂符號變為生動形象的游戲教學,可以滿足學生好玩好動的特征。例如:聽過一節公開課,課前因為臨時停電,教師就把學生分為四組,每組代表一個水果的節奏,“葡萄、哈密瓜、、、”,學生念著自己的水果節奏,加上動作,成為了一個合奏。之后我在自己的課堂上也嘗試了一下,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的高。
3.玩一玩游戲節奏
關鍵詞:經皮穴位電刺激 全膝人工關節置換術 術后鎮痛藥物 術后不良反應
Analgesic effect of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stimulation o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Chen Yuliu Liang Peiwen Lin Xinxiao Wei Yifei Sun Weidong Cheng Ting
Wangjing Hospital, China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 on the use of analgesics and adverse reactions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Methods Seventy patients undergo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 in our department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o the control group, with 35 patients in each group.After surgery,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base analgesia, whil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 until the 7 th day after surgery.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and knee pain threshold after surgery, the time of the first use of remedial analgesics and amount of remedial analgesics after surgery, and postoperative adverse reactions such as nausea and vomiting were recorded respectively.Results On the 1 st day after surgery,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knee VAS score and pain threshold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0.05). On the 3 rd and 7 th day after surgery, knee VAS score was low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and the pain threshold was high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time of the first postoperative remedial analgesia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dosage of remediation analgesics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low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s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early pain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which can delay the time of the first use of remedial analgesics after operation and reduce the dosage of analgesics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adverse reactions.
Keyword: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postoperative analgesics; adverse reactions after surgery;
全膝人工關節置換術(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可以通過矯正患膝關節畸形、改善患膝關節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是目前解決膝骨關節炎末期最有效的治療方法。TKA術后,患膝局部由于受到傷害性刺激發生炎性反應,產生大量炎性因子,直接作用于外周感覺神經纖維使機體產生疼痛,嚴重影響患膝術后功能康復[1-3],降低手術療效。研究[4-5]表明, 經皮穴位電刺激能有效緩解術后早期疼痛,減少術后鎮痛藥物的使用量,降低術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且具有安全無創、操作簡便、花費少等優點,越來越多地被臨床醫師和患者選擇。本研究旨在評價經皮穴位電刺激對全膝人工關節置換術后鎮痛的療效及安全性, 為中醫治療TKA術后早期疼痛提供臨床思路。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9年8月至2020年2月于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骨關節二科行單側TKA手術患者70例按隨機數字法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35例,試驗組男性12例,女性18例,對照組男性10例,女性20例,2組比較沒有顯著差異(χ2=0.287,P=0.582)。經spss軟件統計分析,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術前患膝疼痛VAS評分和手術時間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 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2組患者術前基數的比較(xˉ±s;n=35)
1.2 納入標準
①符合美國風濕病學會提出的膝骨性關節炎診斷標準, 初次行單側TKA手術;②年齡55~75歲;③符合手術標準, 無重大內科病;④無精神疾病,智力正常,無溝通障礙,能配合醫生完成患膝關節功能運動鍛煉時VAS評分及痛閾, 同意并簽署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①吸毒,對酒精、嗎啡、非甾體抗炎藥或局部麻醉藥有過敏史者;②長期使用鎮靜藥品、阿片類藥品,有酒精濫用史者;③患有其他部位疼痛者;④依從性差, 不能遵醫囑者。
1.4 剔除標準
①試驗期間,出現其他病情或病情加重者;②中途退出實驗者;③發生感染影響本次試驗數據者。
1.5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完善相關檢查, 明確無明顯手術禁忌癥后,由同一手術醫生團隊在手術室完成手術操作,術中麻醉方式及麻醉用藥相同, 術后,予以對照組手術患者自控靜脈泵鎮痛至術后48 h, 術后1~5 d靜脈滴注10 mg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日1次。根據患者術后疼痛情況,酌情使用鹽酸布桂嗪注射液50 mg肌注并記錄首次使用時間及術后使用量。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鎮痛的基礎上,予患肢經皮穴位電刺激治療至術后7 d, 日3次,30 min/次。用韓式穴位神經刺激儀(南京濟生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型號HANS-200F)在患膝足三里、血海、梁丘、陰陵泉、陽陵泉、委中及雙側合谷、內關等穴位進行2/100 Hz交替電刺激,強度取患者感覺刺激部位有酸脹疼痛感為宜,一般約5 mA。
1.6 觀察指標
①VAS 評分法[6]:用數字0~10表示, 疼痛程度隨著數字的增大而加重。分別記錄患者術后第1,3,7天患膝疼痛VAS評分進行評估;②痛閾值:用低頻電子脈沖刺激儀(深圳市訊豐電子有限公司型號XFT-2001D)分別測得患者術后第1,3,7天患膝痛閾值進行評估;③鹽酸布桂嗪注射液首次使用時間及術后肌注藥量;④術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記錄術后出現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情況的人數進行評估。
1.7 統計方法
用SPSS 23.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ˉ±s)表示,正態分布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非正態分布資料采用非參數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采用χ2檢驗,當P<0.05時,組間具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術后VAS評分比較
術后第1 d 2組患者患膝疼痛VAS評分組間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第3 d、7 d, 試驗組患膝疼痛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術后VAS評分比較(xˉ±s;n=35)
2.2 術后患膝關節痛閾值的比較
2組患者術后第1、3、7天的患膝痛閾值,分別用t檢驗對2組患者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結果顯示,2組患膝痛閾在術后第1 d無統計學差異 (P>0.05);在術后第3、7 d試驗組痛閾均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3 2組患者術后患膝關節痛閾值的比較(xˉ±s;n=35)
2.3 術后首次使用鹽酸布桂嗪的時間、用量及術后不良反應的比較
試驗組術后首次使用鹽酸布桂嗪的時間明顯較對照組延后(P<0.05),而在鹽酸布桂嗪的使用量上,試驗組平均用量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首次使用鹽酸布桂嗪的時間及 用量的比較(xˉ±s;n=35)
術后試驗組惡心嘔吐2人,食欲減退8人,便秘3人,頭暈頭痛2人,對照組惡心嘔吐9人,食欲減退16人,便秘10人,頭暈頭痛8人,組間比較均具有統計學差異性(P<0.05);術后試驗組出現皮膚瘙癢皰疹1例,對照組出現0例,組間比較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2組術后不良反應的比較(n=35)
3 討論
TKA術后疼痛會使患者產生緊張情緒,降低患者術后早期功能鍛煉的積極性,影響術后患膝關節功能康復。因此,臨床工作者越來越重視術后疼痛問題的解決[8]。目前,雖然臨床有多種治療TKA術后疼痛的方式,如自控靜脈鎮痛、硬膜外鎮痛、連續外周股神經阻滯及靜脈注射等。但這些技術中主要還是以阿片類藥物鎮痛為主,患者使用后會出現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嚴重影響患者術后康復[9]。近年來,針刺鎮痛在臨床研究中得到肯定,且鮮有不良反應的報道。故本文探究了經皮穴位電刺激對全膝人工關節置換術后鎮痛藥物的使用及術后不良反應的影響。
經皮穴位電刺激由中國的傳統針灸演化而來,鎮痛效果與電針一樣,用于術后鎮痛,不僅能減少術后鎮痛藥物的使用量,還能降低術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10-13]。王建偉等[14]對比進行經皮穴位電刺激和不進行經皮穴位電刺激對全髖關節置換術后鎮痛的影響,結果觀察組患者術后早期疼痛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術后首次追加鎮痛藥物的時間晚于對照組(P<0.05),靜脈鎮痛藥物的用量少于對照組(P<0.05);術后不良反應(惡心嘔吐、頭暈、尿潴留)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王仙銳等[15]在中藥熏洗的基礎上結合TEAS輔助肛周常見疾病手術后鎮痛,結果試驗組疼痛評分、創緣水腫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現代研究認為針刺鎮痛與傳導通路、神經遞質、免疫學炎癥因子等多方面有關聯。目前,大家較為認可的是韓濟生院士提出的“閘門控制學說”和“神經化學學說”。前者認為針刺信號能夠抑制脊髓傳遞痛覺信號,產生鎮痛效果。后者認為機體受到針刺刺激后,能夠產生化學鎮痛物質,達到鎮痛效果[16]。至于減少術后不良反應的機制,筆者認為,一方面由于針刺本身具有養心安神,和胃止嘔的功效,減少了不良反應的發生,如邵雷等[17]發現,針刺內關穴和足三里穴能有效改善惡心、嘔吐的癥狀,促進腸蠕動;另一方面,由于針刺可以緩解患者疼痛程度,減少鎮痛類藥物的使用,從而降低了鎮痛藥物的副作用。
另外,研究指出針刺穴位具有相對特異性[18-21],選取患膝足三里、血海、梁丘、陰陵泉、陽陵泉、委中及雙側合谷、內關進行經皮穴位電刺激。合谷為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具有理氣活血、通經止痛之功效,對全身氣血運行都有調控作用,研究發現[22],針刺合谷穴可升高人體痛閾值;梁丘、血海、陰陵泉、陽陵泉、委中穴是治療膝骨關節局部常用穴,梁丘穴是足陽明胃經之郄穴,具有通利關節、活血止痛的作用。血海為足太陰脾經血液匯集之處,具有生血活血的作用;陰陵泉為足太陰脾經之合穴,具有健脾祛濕、益氣固本、消腫止痛的作用,陽陵泉屬于八會穴中的筋會穴,具有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的作用。委中穴為膀胱經氣血的匯合之處,是腰背下肢氣血的總開關,具有疏經調氣、活血止痛、強健腰膝的作用。TKA術后針刺局部諸穴可以促進患膝血液循環,改善患膝腫脹疼痛。內關穴為手厥陰心包經之絡穴,為臨床“止嘔第一穴”,具有養心安神、醒神開竅,和胃降濁之功效,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之合穴、可以起到補益脾胃、調補氣血的作用。二穴配伍具有養心安神、和胃止嘔的功效。諸穴配伍,既能通過舒經通絡、活血止痛的作用減輕TKA術后疼痛,又能通過養心安神、和胃止嘔的功效降低術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本研究結果顯示, 術后第1 d, 2組患者患膝疼痛VAS評分和痛閾值不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這可能與術后自控靜脈泵鎮痛有關,也可能由于樣本量不夠大所致;術后第3 d和第7 d, 試驗組患膝疼痛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痛閾值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經皮穴位電刺激干預術后鎮痛可有效改善術后疼痛情況;相對于對照組,試驗組術后使用補救鎮痛藥物的時間明顯延后,術后補救藥物使用量減少(P<0.05),同時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降低(P<0.05),說明TEAS可以輔助術后鎮痛,延后術后首次使用補救鎮痛藥物的時間,減少術后鎮痛藥物的使用量,降低術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本次試驗結果與以往研究結果相符[23-29],且整個治療過程,操作簡便、安全無創,值得臨床借鑒。另外,我們發現有1例患者在使用經皮穴位電刺激時,出現皮膚瘙癢皰疹的現象,這可能與刺激強度的選擇有關,臨床治療時可根據通過調節刺激參數改善患者不適情況。
綜上所述, 經皮穴位電刺激可以有效緩解TKA術后患者早期疼痛, 延后術后首次使用補救鎮痛的時間,減少鎮痛類藥物的使用;同時,還可降低術后惡心、嘔吐等相關不良反應的發生率。除此之外, 經皮穴位電刺激具有操作簡便、安全無創,相對安全等特點。
參考文獻
[1] GROSU I,LAVAND?HOMME P,THIENPONT E.Pain after knee arthroplasty:an unresolved issue[J].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2014,22(8):1744-58.
[2] CHAN EY,BLYTH FM,NAIRN L,et al.Acute postoperative pain following hospital discharge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J].Osteoarthritis Cartilage.2013 Sep;21(9):1257-63.
[3] 周宗科,翁習生,曲鐵兵,等.中國髖、膝關節置換術加速康復——圍術期管理策略專家共識[J].中華骨與關節外科雜志,2016,9(1):1-9.
[4] 萬有.針刺鎮痛與針麻鎮痛及其機制研究[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13,19(2):65.
[5] 韓濟生.針麻鎮痛研究[J].針刺研究,2016,41(5):377-387.
[6] 嚴廣斌.視覺模擬評分法[J].中華關節外科雜志(電子版),2014,8(7):273.
[7] GONZálEZ DELLA VALLE A,SHARROCK N,BARLOW M,et al.The modern,hybrid total hip arthroplasty for primary osteoarthritis at 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J].Bone Joint J.2016 ,98-B(1 Suppl A):54-59.
[8] 陳飄飄,謝文鵬,呂文學,等.經皮穴位電刺激改善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后疼痛臨床研究[J].世界中醫藥,2019,14(6):1586-1589.
[9] 王曉龍,王文波,張偉.針刺法用于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術后鎮痛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藥導報,2017,14(15):59-62.
[10] WNAG Y,YIN LM,XU YD,et al.The research of acupuncture effective biomolecules:retrospect and prospect[J].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2013;2013:608026.
[11] 李小梅.經皮穴位電刺激的臨床鎮痛進展[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14,20(11):826-829.
[12] 司俊麗,肖建斌,招偉賢.經皮穴位電刺激在針藥復合麻醉中的應用[J].廣東醫學,2009,30(7):1174-1175.
[13] 胡先華,謝亞寧,路志紅,等.經皮穴位電刺激輔助全身麻醉減少鎮痛藥及其副作用的隨機對照研究[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5,15(18):3478-3483.
[14] 王建偉,張文生,劉世平,等.經皮穴位電刺激在全髖關節置換術后鎮痛效果觀察[J].陜西中醫,2017,38(7):962-964.
[15] 王仙銳,李鎮.經皮穴位電刺激加中藥熏洗用于肛周疾病術后鎮痛50例臨床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4,23(17):37.
[16] 韓濟生.針麻鎮痛研究[J].針刺研究,2016,41(5):377-387.
[17] 邵雷.B超顯象觀察針刺足三里對胃蠕動的影響[J].上海針灸雜志,1991(1):13-14.
[18] 李忠仁.試驗針灸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171.
[19] 張吉.針灸鎮痛機制與臨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66.
[20] 陳以國.疼痛病機及針刺鎮痛機理[M].中國函授通訊,1997,16(1):13-14
[21] 張蓉,李峰,李珩,等.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針灸治療選穴特點及分析[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7,22(4):357-358.
[22] 王婧,田素領,吳嬌娟,等.合谷穴穴性剖析[J].中國針灸,2017,37(5):565-566.
[23] 周帥亮,岑玨,郭艷明,等.經皮穴位電刺激結合運動療法治療膝骨關節炎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20,28(2):15-18.
[24] 趙秋燕.術前經皮穴位電刺激改善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恢復質量[D].福州:福建醫科大學,2015.
[25] 周茂俊.經皮穴位電刺激對腹腔鏡手術患者鎮痛效果及應激反應的影響[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19.
[26] 王安平,陳新,岳新霞.經皮穴位電刺激復合靶控輸注對甲狀腺手術中的鎮痛效應及應激反應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26(23):2604-2606.
[27] 林玉芳,楊巍,李亞娟,等.穴位經皮電刺激對全麻肛腸手術患者鎮痛麻醉效應的機制研究[J].中國針灸,2017,37(7):747-752.
關鍵詞:初中數學;數學教學 ;課堂小結
隨著教學水平的提升和教學方法的升級,課堂小結在整個教學環節中的作用愈發凸顯,也受到了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在初中教學體系中,數學學科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在初中數學教育中,開展有效的課堂小結,對于提升課堂學習效率、總結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知識體系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時有效的課堂小結,也可以幫助學生及時反饋學習問題,強化學習薄弱點,夯實學習效果和基礎。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由于理論指導和實踐經驗的不足,很多數學教師在課堂小結方法和操作上,仍然存在著很大程度上的不足,這是現實教育的困局,同時也是本文論述的起點和緣由。本文在分析具體問題的基礎上,總結教學問題,闡釋作用意義,進而探討科學有效的初中數學課堂小結的方法。
一、課堂小結對初中數學教學的意義
數學學科在初中教學中,是一門邏輯性強、系統性強的學科,在各個知識結構中具有較大聯系。在數學學習中,最為關鍵的就是總結,學生應當學會對知識舉一反三,并掌握好知識的運用方式。在課堂小結教學中,能夠讓學生對學習到的知識進行梳理,并將其融入整體的知識結構,這樣不僅能提高整體的數學教學效果,還能發揮其重要的作用。
初中數學課堂中小結的學習,主要就是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分析,并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不管是教師的教學還是學生的學習,都存在著很多疏漏和盲點,進行有效的課堂總結,可以彌補學生學習的不足,強化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初中數學課堂上學習一元一次、一元二次方程時,在課堂小結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構建良好的數學模型,并在理論基礎上進行有效總結,可以讓學生對數學知識背后反映的規律產生一定的認知,對于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知識點、掌握知識內核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在對方程進行解題期間,課堂小結中能夠使學生清晰地明確數量之間的關系,并積累更多的學習經驗。如對消元、轉化等相關的問題進行解決,學生不僅能了解主要的數學邏輯體系,還能明確學科的整體脈絡。
二、初中數學課堂小結的教學目標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進行課堂小結要符合課程目標要求,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體現“生本理念”。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實行有針對性的課堂小結教學,不僅要提高學生對知識結構的認知與掌握程度,發揮課堂小結教學的有效性,還要保證學生的數學建構能力、解題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在課程設計之初,教師就要考慮到課程小結的重點所在。根據現代教育心理學的觀點,記憶存在著明顯的周期性,為了使學生的記憶力明顯增強,就要認識到記憶的主要規律,在對相關知識進行講解的同時,還需要做出知識總結,以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發揮課堂小結的作用。
舉例來說,在“不等式解法”的學習過程中,在階段學習過后,教師就要適時總結,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體系,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通過學習,大家能發現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嗎?”對于這個問題,先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思考和討論,隨后進行及時總結,其中包括聯系點就是在解題過程中,要利用去分母、去括號、化簡等方法學會轉換,并將其存在的未知數的系數化為1,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對不等式進行解題期間,要明確出不等號的正確方向。通過這樣的課程設計進行有效總結,可以很好地提升課堂學習效果。
三、課堂小結中的問題分析
在現代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普遍都認識到了課堂小結的作用,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課程指導,很多教師都沒有掌握科學的教學方法,因此在進行課堂小結的過程中,也產生了很多問題,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由于課堂小結一般都排在課堂教育的最后一個環節,因此很多教師由于缺乏經驗,課堂教學時間控制不好,課堂小結的時間也經常受到“擠壓”;第二,課堂小結效果不夠理想,在教學過程中,由于課堂小結的作用具有潛在性,教學效果并不像教授新的知識點那樣明顯,因此很多教師也就忽略了課堂小結過程,造成了課堂小結效果不夠理想;第三,重視程度存在不足,在很多教師的教學理念和課程目標設計中,課堂小結都沒有被擺到重要的位置,相比于導入新課和強化習題等教學環節,課程小結往往受到“冷遇”,@也造成了課堂小結教學效果不夠理想;第四,課堂小結形式單一、內容枯燥,由于很多教師在教學形式上思考不足,下的功夫不夠,在教學手段上缺乏創新,也就容易導致課堂小結形式的單一,甚至在很多時候流于形式,發揮不了真正總結知識、構建知識體系的作用。
四、初中數學課堂小結的方法探析
經過分析初中數學課堂小結的意義與作用、存在的問題后,就要深入探析行之有效的課堂小結方法。在現代教學體系中,課堂小結的實施存在多種方法,教師在教學期間,要根據學生的情況以及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并對整體的教學進行分析,不僅要選擇出合適的課堂小結方法,還需要在實踐教學中對一些有效的課堂小結方法進行研究,以保證數學教學的有效實施。
1.總結歸納小結法
在初中數學教學的眾多課堂小結方法中,總結歸納法是最常規、最常用,也是較為實用的一種方法。總結歸納法就是指在整節課最后,利用五到十分鐘的時間,將本節課講解的內容進行歸納匯總,在眾多實例和習題中,將知識理論進行有效地提升和歸納,通過表格、摘要等方式,將知識點進行濃縮展示,具有很強的系統性,是行之有效的總結辦法。
舉例來說,在學習“三角形全等”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列舉的方式,將三角形全等的條件通過表格的方式進行匯總羅列,學生看起來比較直觀,也具有一定的系統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2.知識延展小結法
在課堂小結教學中,最為主要的目的就是對學習的知識進行概括、總結、延伸,并保證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得到有效提升。這樣不僅能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還能擴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因為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對理論知識進行講解,還需要對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進行培養,并擴展其知識運用能力,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
比如,在學習“認識三角形”的時候,教師通過用A、B、C表示三角形的三個角,用a、b、c表示三條邊,進而引導學生對三角形構成和基本特征的思考和分析,并且結合生活實例,讓學生對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下位概念進行聯想,提升其數學思維能力。
3.靈活展示小結法
在初中數學課堂中,要進行課堂小結,還需要展示小結運用的多種方法。對于初中學生來說,他們在學習中具備一定的自主能力,但低年級的學生還不能完成效率化學習,還需要教師增加課堂小結的趣味性,并在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主動投入知識總結中去,這樣才能發揮其較為重要的作用。通過智力問答、小組合作總結等多種形式,都可以提升課堂小結的效果。
舉例來說,在看分析n條直線相交,最多有多少個交點的問題當中,教師就可以采用靈活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和帶入感,通過讓學生自主畫線來分析問題,這樣的方式具有較強的參與性和直觀性,通過發現線與線之間的關系,最終讓學生自己總結出n(n-1)/2的結論,強化學生印象,提高其數學學習能力。
4.差異比較小結法
在初中數學課堂小結中,可以利用比較法來實現,并利用橫向對比與縱向對比的方式來解決,實現知識體現的構建和貫通,通過對不同概念和知識點之間的比較,總結共同點和差異性,進而找出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提升學生對數學方法和體系的理解掌握能力。
舉例來說,在學習“菱形的性質及判定”一課的時候,在進行教學總結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入這一課堂小結的方法,將矩形引入其中,通過對這兩種相似圖形的比較,采取表格及圖示的方法,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辨認出判斷菱形的主要方法。一般情況下,菱形具有幾點特征,它的四條邊是對應平行且相等的,另外,兩條對角線互相是垂直且平分一組對角的。
五、結語
在“生本理念”指引下,強化課堂小結,對于提升課堂效率和教學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課堂小結是現代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在具體實施期間,要認真總結教學中積累的經驗,并對整個課程目標進行設計,以保證學生的學習水平能夠得到提升,促進課堂教學的高效實施。在教學實踐活動中,開展課堂小結是教師主要研究的重點,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所以,教師需要根據新課改下的具體要求,促進課堂小結的多樣性,并保證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學習水平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李佑武.初中數學教學中課堂小結常用的幾種方法[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z1):174-175.
[2]李 欣.初中數學教學中課堂小結常用的幾種方法[J].都市家教(下半月刊),2014(5):70.
[3]馬強利.談初中數學教學中進行課堂小結的必要性[J].南北橋,2013(11):26.
[4]陳建芳.初中笛Ы萄е鋅翁瞇〗岢S玫募鋼址椒ㄌ轎[J].才智,2014(23):24-24,26.
[5]王偉微.初中數學教學課堂小結方法的總結與應用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5(31):130-131.
[6]佟艷俠.課堂小結讓初中數學教學錦上添花[J].讀與寫(上,下旬刊),2014(23):244.
[7]王淑娟.初中數學教學中課堂小結常用的幾種方法[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版),2015(39):52.
[8]李 勇.初中數學教學課堂小結常用方法的總結回顧[J].科學導報, 2015(14):355.
【關鍵詞】創設引入 問題情境 新課程理念
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導致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主動參與,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活動及相應能力的培養和形成。高中數學課程應倡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等學習數學的方式。學生只有參與教學實踐,參與問題探究,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認知結構,才能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才能有所發現、有所創新。下面筆者就在數學教學實踐中如何設問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習效率,談一些做法,以期拋磚引玉。
1.創設引入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本身是一個建構的過程,無論是對知識的理解,還是知識的運用,都離不開知識產生的環境和適用的范圍。從數學學習的認知本質看,數學學習離不開情境。新課標強調讓學生在現實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學習和理解數學,"問題-情境"是數學課程標準倡導的教學模式。它包含兩層含義:首先是要有"問題",即當學生利用已有的認知還不能理解或者不能正確解答的數學問題,當然,問題的障礙性不能影響學生接受和產生興趣,否則,至少不能稱為好問題;其次是"情境",即數學知識產生或應用的具體環境,這種環境可以是真實的生活環境、虛擬的社會環境、經驗性的想象環境,也可以是抽象的數學環境等等。因此,在新課的引入過程中,教師要對教材內容進行二次開發,精心創設問題情境,通過教師的適當引導,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同時還要激活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探究新知識活動,讓學生在參與中感受成功的興奮和學習的樂趣,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注意把知識內容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精心設問。
2.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從數學課程及數學學習的特點看,情境化設計愈來愈顯示出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數學的現展表明,數學與社會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它滲透于人們生活的多個層面;其次,數學學習的核心是學會數學的思考,掌握數學的思想方法。數學情境化設計能生動地揭示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并引導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掌握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基于某種情境之中的數學問題,從而逐步體會數學的本質。第三,長期以來,特別是在完全以應試為目標的傳統教學中,數學教學走入一種定勢:過分依賴學科純形式化的邏輯結構和概念命題系統,知識的邏輯過程完全等同于課堂教學過程,學生所學的數學與現實分離開來。更為極端的做法是,即使是在學科系統內部的教學,也省去了一些必要的過程,僅就解題的技巧進行強化訓練,學生不知道數學知識從哪里來,又能到哪里去。這種狀況嚴重阻礙了學生數學素養的提高。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新知識的學習都是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進行的。因此,新知識的學習都必須通過主體的積極參與,才能將新知識納入已有的認知結構。在新知識教學中,為了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精心的設問是關鍵。在數學學習中,具體的解題方法非常多,各種方法都有其適用性和局限性,如果我們只是簡單地追求一題多解,那樣學生最了不起也只是一個"賣油翁"的境界──唯手熟爾。更何況,學生的在解決習題中的很多方法,雖然很多時候也成功了,但靠"碰"、靠"撞"的現象還是經常存在的,所以,我們還需對各種數學方法對比分析。
3.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范例教學是學生獲得新知的重要途徑,因此,在范例教學中,注重設問,挖掘問題本質,使學生在自覺、主動,深層次的參與過程中,以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結構,實現再現、理解、創造和應用,在學習中學會學習,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5.在課堂小結中設問,有助于課后的自主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小結在課堂教學中往往起著提綱契領,畫龍點睛的作用,它通常是本節課的基礎知識和思想方法及關鍵點。如果教師直接小結,哪怕“字字珠璣”,其結果往往是"平平淡淡"。因此,小結時,教師精心設問,有助于學生主動認清所學知識的本質,理清所學知識的脈絡,使知識系統化,同時,更有助于學生課后的主動學習;教師可提出一個或一系列的問題,以一種懸念性,有助于學生課后主動探討;當前后兩節知識內容聯系緊密,為了下節課的教學,可提出一些與后一節課有關的具有啟發性的問題,這些問題讓學生一方面鞏固本節課的知識,另一方面讓學生感到似乎是熟悉的,能解決的,但又不太清楚,不能立即解決,從而產生躍躍欲試的感覺。另外,也可以在小結時,將問題引向更深入的問題,有助于優生課后的自主學習。還有,我們更應當考慮教師不作小結,由學生來作小結,然后同學補充,最后由教師點評,甚至于還可以讓部分課堂根本就不要小結,而將小結這項工作留為學生課外作業,讓學生們各自課外獨立完成小結后,再由教師集中整理,留待后面的課堂中完成。
總之,設問的目的不是"灌水",而是為學生的思維"點火"。古希臘一位智者說過:"人腦不是一個可以灌注的容器,而是一只可以點燃的火把。"所以,課堂上的設問,應該是將現實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和能力、數學文化發展史中的史料、數學教材中的數學內容等多方面的數學素材的自然結合,讓學生們真切感受到數學"現實真理性"與"模式真理性"的雙重價值,這樣自然就能點燃學生的"智慧火種",從而為學生的自己學習提供生存環境。將精心設問貫穿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教師的知識傳授與學生的學習在疑問中開始,探索、論證、小結、發展,則學生的思維習慣得以養成,求知的熱忱得以激發,學習興趣得以培養,思維品質、能力得以全面發展。精心設問,刺激學生心智不斷向前追求,主動探索,自主學習,全面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關鍵詞】提高 數學課堂 教學效率 措施
一、鋪墊中獲得對接
在課堂教學中利用舊知識鋪墊有利于知識的承上啟下,同時鞏固和強化了舊知,并在新舊知識間架起了溝通的橋梁,便于發展新知識。因為學生獲得的新知識既是原有舊知識的引申和擴展。在引入新知識時要充分抓住新舊知識的連接點,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引發學生的積極思維,使他們產生新奇感,實現新舊知識的無縫對接,讓學生的新舊知識在無縫對接中形成系統的知識網絡,因而舊知識鋪墊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二、導入中獲得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說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導入是為了能有效地引起學生對新知識、新內容的強烈探求的興趣,教師利用3——5分鐘的數學課堂導入時間,采用新穎、有趣的故事或游戲,寓教于樂,使枯燥無味的數學知識鮮活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讓孩子們快速集中注意力,創造一個積極、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投入到新知識的探究學習中,從而達到預期的效果。
三、參與中獲得自信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以平等、尊重的態度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選擇適當的教學方式,因勢利導、適時調控、努力營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啟發學生共同探索,同時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有效地實施有差異的教學,用不同層次的問題或教學手段,引導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并在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積累基本經驗,幫助學生形成認真勤奮、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質疑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師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發現和成果,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不經意間埋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種子。
四、實踐中獲得新知
實踐出真知說明了實踐在教學中的地位。《新課標》指出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經驗出發,在課堂教學中,開展數學學習的實踐活動,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和問題,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同時創設使學生產生認知沖突、困惑、矛盾情緒體驗的情景,獲得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促使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不斷提高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了解博大精深的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逐步學會學習,因而在實踐中培養了興趣,獲取了知識,發展了能力,真正體會數學實踐帶來的成功和喜悅,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五、訓練中獲得鞏固
課堂訓練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挖掘創新潛能的重要手段,是教師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主要途徑,高質量的課堂教學必須有較高的練習質量作基礎。因此,課堂練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著特殊重要的地位,必須精心設計。練習是教師掌握教學情況,進行反饋調節的重要措施。針對性、多樣性、層次性課堂練習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在實踐中加以應用,檢驗自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給教師反饋信息,以便教師進行糾錯和指導,查缺補漏。數學教師對課堂練習的設計很重視,因為它是發現問題,檢驗學生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是檢驗課堂是否達標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歸宿。
六、反饋中獲得矯正
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把知識傳遞給學生,而學生通過的口頭或動手演示等反饋方式,把獲得的知識信息反饋給教師,這樣教師才能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情況有所掌握,因而課堂教學反饋是檢查教學效果、調整教學內容、組織后續教學的重要方法和主要依據。把握課堂教學反饋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在課堂教學中,數學課堂教學反饋貫穿于整個教學環節,能使教師及時、有效地掌握學生的真實情況,了解學生的切實需要,才能對癥下藥,及時糾正,進行查缺補漏,從而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相應的調整,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七、拓展中獲得發散
拓展知識要以《數學課程標準》為依據,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符合學生心理特點,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如數學拓展知識的設計分為遷移性、反問性、綜合性、實踐性、探索性、開放性等形式。拓展的知識內容要靈活機動、形式多樣才能開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拓展的知識內容既是檢驗學生學習情況的有效途徑,也是教師驗證教學方法的有效途徑。
八、小結中獲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