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幼兒園教師轉正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宣傳解讀政策,把握要領
為了強化年檢管理,落實工作責任,規范學分記分標準和操作程序,我們去年年底舉辦了一個全縣人事師訓專干培訓班,聘請了省市師訓主管部門領導對繼教年檢學分文件進行解讀,讓他們認識到位后,再熟悉相關政策規定和我縣的具體實施細則。然后,我們要求各單位師訓負責人對廣大教師進行進一步的宣傳發動,把我們印發的《衡東縣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學分管理辦法》送到每位教師手中,人手一冊,并組織學習,解讀宣傳,這樣就統一了全縣所有教師的思想。
今年3月,我們又舉辦了為期7天的學分年檢操作員培訓班,進行了全方位的培訓,做到了“全面準確把握學分政策,認真細心掌握操作要領,不厭其煩做好基礎工作,規范操作掌握松緊尺度”。三天學習培訓,四天年檢操作,先學習后操作,效果很好,年檢工作有序開展,有條不紊。
我們在政策層面對如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強化細化:
⒈學分管理對象
根據省市文件規定,凡取得教師資格,并正在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小學、中學教師和教師培訓機構、教研部門、儀器裝備部門、少年宮、素質教育基地教師及職業學校的基礎文化課教師都納入中小學教師培訓學分登記管理體系。衡東縣今年還只對全縣中小學教師、教師進修學校教師及職業中專基礎文化課教師納入學分登記管理系統,其他的以后逐年納入。
⒉學分計算辦法
⑴上級教育行政部門舉辦或經教育行政部門批準舉辦的各類培訓,憑結業證書每學時記1分,衡東縣自己舉辦的培訓班,統一在自印的證書上標明所記學分數。
⑵學校組織的校本培訓,由學校根據教育局下發的校本培訓規定負責考核和認定學分(五年120學分,每年不超過24學分)。
⑶參加學歷提升培訓,憑畢業證書,周期內記72學分,2011年拿到畢業證的記36學分。
⑷應聘擔任外單位(學校)舉辦的教師培訓項目教學或輔導工作的,按承擔任務的實際學時數每學時記1分,一年內多次承擔同一內容的不重復計分。
⑸由縣教育局安排的支邊支教教師,參加支教學校的校本研修,當年記72學分;產假、病假、經過批準的停薪留職或借調外單位人員、重癥病人,辦理免修手續后可免修學分。
⑹參加信息技術等級考試并取得合格證,記48分;參加普通話水平等級培訓與測試,取得二乙等級記30分,每提高一個測試等級加記6分。
⑺各類培訓的優秀學員,學分按記分標準上浮20%,申請免修的教師本年度教師培訓專題項目不再記學分。
⑻男教師55周歲,女教師50周歲,在完成校本研修24學分后,每年可免修36學分。
⑼新任教師須完成崗前適應性培訓150學分。我縣根據教育部及省市有關文件,確定這150學分由一次集中培訓、一次遠程培訓、一次單位實習(規定時間內須上交實踐論文)三部分構成,并且不計入周期內繼續教育學分。
⒊學分使用規定
⑴五年周期內360學分,可以拉通使用,即周期學分合格標準為:五年周期內工作年限乘以72學分。
⑵新教師未完成崗前適應性培訓150學分的,不轉正定級,修滿后再轉正定級。
⑶教師年度考核評優、職稱評聘、骨干教師選培、特級教師申報、學科帶頭人認定,年度學分必須合格。
二、做好基礎工作,規范操作
為了搞好繼續教育學分年檢,我們在縣教師進修學校配置了專門的繼教學分年檢辦公室,這里配置了全新的辦公桌與專用檔案柜,配有兩臺電腦、四臺專用打印機、一臺復印機,我們還統一為每位教師印制了《繼教學分年檢檔案袋》分發到各個學校。袋內應有“教師資格證書復印件、年度校本研修學分證明、各類培訓證書復印件、普通話和信息技術等級證書復印件、提高學歷畢業證書復印件”等,還根據上級要求重新換發了分學年檢證書。
衡東縣近年來成功地建立并運行了“三級師訓電子網絡”,我們建立了“衡東師訓”公共QQ,安裝了專門的電話,可以隨時通過這臺無線桌面機對每個師訓專干或年檢管理員免費發短信(飛信),他們可以隨時將修改好了的教師基本信息從網上傳輸到縣教師進修學校。
兩年前,我們花了五萬元收集整理好了全縣教師的基本信息,并建了《衡東縣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電子信息庫》與《電子照片庫存》。在建立《衡東縣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基本信息庫》時,我們沒有任何可借鑒的經驗,我們根據工作實際,邊思考邊實踐,盡量將教師的所有繼續教育信息收集完備,我們先后花費一年時間對全縣5000多名教師的信息作了五次大規模修改。基礎準備做好了,接下來的培訓就好做了,無論是面對面的培訓還是網上QQ交流,我們能隨時對各縣辦中學與鄉鎮中心校的年檢管理員進行有效的培訓。去年我們把《衡東縣中小學教師繼教基本信息庫》發到省中心,為他們提供了第一手資料。目前,我們已經修改完備自己的信息庫,導入省中心信息庫,以后,我們打算在我們的師訓網站與省中心繼教年檢庫進行友誼鏈接,讓全縣教師能在衡東縣師訓網站里查詢到他們自己的繼教學分情況,這樣一來,我們的網站既有政策性又具技術性,更具結果透明性與相互監督性。
在熟悉并掌握有關政策精神和具體實施細則后,關鍵是指導各單位學分年檢操作員如何進行技術操作。衡東縣的年檢操作程序如下:
第一步:分單位打印所有參檢教師的個人照片;
第二步:各單位自檢,各單位年檢管理員收集年度培訓證書原件并復印,并將情況錄入到年度培訓信息表內;
第三步:將所轄34個單位的師訓專干分成三組,輪換審核(不相互審核)己輸機的繼續教育學分與培訓證書原件,領導小組派出三個成員,每人負責一組,確保培訓項目名稱、培訓學時學分與輸機分數三項比照無誤;
第四步:縣年檢管理員將《年度培訓信息表》分單位導入到省繼教中心《年檢學分登記系統》內,并分單位打印出每個教師的繼教年檢學分;
第五步:將各單位教師的《年度培訓證書》的復印件分別建檔,保存在縣教師進修學校的專用檔案柜內;
第六步:按項目將所有培訓證書復印件名稱分單位編寫成幾本“目錄索引”以備查;
第七步:打印好所有參年檢教師的《年檢學分登記證書》。
三、困惑與問題,總結超越
在實際操作中,我們遇到了一些問題與困惑,主要是學分年檢的相關政策規定與培訓實踐之間的矛盾。
⒈校本研修學分問題
省里文件規定,五年周期內不超過120分,衡陽市的文件則進一步明確每年不超過24分。我們的理解應該是每年可得30分,也可得20分,只要五年周期內不超過120分就可以,因為省里的文件還規定,教師每年參加培訓所獲學分不得少于30分,這里的參加培訓應該包括校本培訓,要不然每個教師每年都要參加校本以外的培訓,而事實上是不可能的。市里的文件規定不能打破,省里的文件規定也要相符,這個問題的解決,我們是這樣做的,每個單位可以自主舉辦一個技能性或外出觀摩性的培訓活動,將實施方案上報縣師訓股審批,在同意的前提下認真組織實施,將參加人員考勤表、實施總結上報縣師訓股審核后可記8分。
⒉培訓的密度問題
十二五周期內的教師培訓,重點難點是教師的全員培訓。省里文件規定,凡當年有20%及以上的教師未完成72分的學校,原則上單位和校長不能評先評優,并且還要給予通報批評。這就意味著每個學校80%以上的教師每年都要參加除校本研修以外的培訓,而這無論是從時間、經費還是培訓的班次類別等方面看,都是不可能的。衡東縣是一個有5000多教師的中等縣,我們高密度、超強度地開展各級各類培訓,年培訓人數也很難達到3000人,教師每兩年能參加一次培訓就很不錯了。“十一五”培訓周期,要求教師至少要參加一次培訓,而“十二五”周期,要求教師至少參加一次遠程培訓和一次集中培訓,或參加某個方面的兩次以上,應該說也很不錯了。
⒊學歷提升培訓的學分問題
根據省里的文件,每學時計1分,由畢業學校提供學時證明,但實際上畢業學校只發文憑,不提供學時證明;市里的文件雖然也有這樣的規定,但同時又規定了一個不超過72分的上限,這個上限似乎與省里的文件精神有沖突。
⒋高中教師的培訓幾率問題
高中教師的培訓基本上是由市級以上單位組織,縣級教師培訓機構可組織的培訓項目不多,目前我們主要是組織高中班主任遠程培訓和部分中層教育行政干部的培訓,遠遠不能滿足高中學校的教師培訓需求,高中學校教師全員培訓更是個難題。
⒌相關管理機構人員的年檢問題
教育行政機關工作人員、部分鄉鎮教育行政干部及各學校的教輔人員,他們有教師資格證,但不在教學一線,他們中有些人不愿參與學分年檢,或沒有進行過任何繼續教育培訓,沒有獲得繼教學分。針對這一“特殊教師群體”,如何進行有效督促監管,目前衡東縣尚沒有明確的規定。
⒍民辦教育機構與幼兒園教師的年檢問題
衡東縣有96所民辦教育機構或幼兒園,衡東縣還沒有啟動對這些機構的教師的學分年檢,他們工作單位不固定,甚至有部分教師還沒有教師資格證,而且他們的主管部門又不是師訓部門,如何有效規范他們的繼續教育,繼教學分年檢如何進行還有待我們進行探索。
⒎學分年檢不合格或不參與年檢問題
政策有規定,執行有依據。但與客觀實際有差距,在落實過程中有諸多矛盾:一是不能在有限時間內給教師提供那么多的培訓機會;二是縣級財力有限,師訓經費無法承擔大量培訓;三是工學矛盾仍然突出,教師無法抽身參與培訓;四是由于以上客觀原因而使得部分教師的繼教年檢不合格,師訓管理部門能為他們做什么?五是周邊個別縣市尚未啟動學分年檢工作,會挫傷衡東縣繼教學分年檢工作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