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綠色化學實驗范文

        綠色化學實驗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綠色化學實驗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綠色化學實驗

        第1篇:綠色化學實驗范文

        實現化學實驗綠色化的一些方法探索

        1.綠色化學方法一:廢物回收。我們知道,廢物回收可以再生利用,在化學實驗中,我們更需要發揮這一優良傳統。無論是教師給學生進行教學演示,還是學生分組自行實驗,都必須做好實驗廢棄物的回收工作。在學生對化學藥品不了解的時候,教師在實驗中的引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廢棄物一般可分為液體、固體、重金屬鹽、有機物等幾類,教師要積極引導,在言傳身教的同時,也要加以督促并檢查,讓同學們早日養成廢棄物回收的好習慣。

        2.綠色化學方法二:具體實踐。我們需要通過實際的環境對比觀察實驗來驗證這一方法。對實驗后的廢棄物先進行觀察,如顏色、氣味、PH值等;其次,與正常的水體做比對;再次,將活的生物放入其中,完成存活實驗———金魚在實驗后的酸、堿、鹽回收液中只能存活十分鐘左右。通過這樣一步步逐漸深入的認識與了解,來達到了解廢棄物危害的目的。在高中的化學實驗中,所使用的如重鉻酸及重鉻酸鹽、氰類物質、苯、芳香烴、醛類物質等都是劇毒的。有實驗顯示:學生實驗中所使用的Hg(NO3)2就是對水體環境污染嚴重的物質,300克該物質就可以使1噸清水成為死水。

        3.綠色化學方法三:控制使用量。治理環境的最佳方法便是從源頭控制。首先,從藥品的用量著手。比如,AgNO3溶液與HCl溶液反應的實驗中,用1mol/L的藥品與用0.1mol/L的藥品其實驗現象無任何差異,藥品的用量卻減少了90%。做有劇毒苯酚與溴反應時,用1mol/L的苯酚與溴水反應其實驗效果同用0.01mol/L的苯酚進行實驗無多大差別,而苯酚的用量卻減少了近千倍。其次,使用小型號的化學實驗儀器也是源頭治理很重要的一個方案。學生實驗中盡量用小型號的實驗儀器或者人手一個微型化學實驗儀器不僅有利于節約藥品,降低藥品的使用量,同時還大大增強了學生的動手機會與能力,還可糾正部分學生在剛開始做實驗時貪圖取用大劑量藥品的不良習慣,一舉多得。

        變廢為寶,付諸于實

        (1)回收利用。一次,我們做完KClO3與MnO2經加熱制取O2的化學實驗后,讓學生同教師一起對實驗后的廢棄物進行分離處理,不僅又得到了MnO2,同時還得到了KCl;不僅減少了廢棄物的排放,也讓學生們體會到了廢棄物其實也是一種資源。用類似的方法,我們還回收過金屬和有機物,盡管量不多,但是學校的環境教學的目的卻功在千秋。

        (2)自身反應。某些化學藥品之間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放置之后,藥品的性質能相互反應,進行初步處理,如酸液與堿液之間能發生中和,藥品自身的沉降、稀釋、暴光、氧化還原。利用這些簡單易行的方法進行簡單處理,可以減少麻煩。

        (3)廢物做“好事”。我們可以用這些廢棄物的特有性質與作用進行處理。如實驗中回收的廢酸用于沖洗廁所,以減少廁所清洗劑的使用;廢酸可以用學校食堂所產生的雞蛋殼加以處理;鍋爐燃燒完產生的炭渣可以吸附有色、有毒物質。這些措施雖然很簡單,卻能產生很好的效果和影響。雖然如今我們掌握的知識與技術限制了我們處理實驗廢棄物,但是環境保護教育卻任重道遠。

        (4)裝瓶深埋處理實驗廢棄物。對于我們無法處理或者是實驗失效的藥品,我們都可以組織課外活動小組對其進行填埋處理。

        (5)焚燒處理廢棄物。對于燃燒不會對大氣造成重大污染的大多數有機物藥品都可以采用這一方法處理。在學校,就可以直接進鍋爐,不僅使廢棄物得到了處理,也再一次體現了它的價值。

        第2篇:綠色化學實驗范文

        關鍵詞:高校;化學實驗;綠色化學

        隨著新課程理念的不斷深入,綠色化學實驗成為了化學教學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新課程理念的全新目標。綠色化學又稱環境友好化學和清潔化學,主要是以綠色思想為指導,設計和研究對環境沒有或者^小負面作用的化學。所以,在進行化學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科學地、直觀地向學生展示出實驗所要達到的目的,同時還應該盡量地減少實驗過程中有毒試劑的用量,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一、綠色化學的含義分析

        綠色化學又被稱為環境無害化學、環境友好化學,利用化學原理和方法來研究和尋找的二次循環利用的無毒害原材料,最大程度上減少污染資源,以便于更好的實現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目標。簡單來說,綠色化學主要可以分為四個方面:第一,減量即省資源、少污染,減少三廢的產生與排放;第二,拒用即不使用一些無法替代、污染性較強的藥品原料,進而有效杜絕污染;第三,循環利用,如催化劑、載體,利用一些可循環的資源;第四,回收即回收未反應的試劑、非反應試劑、副產物,助溶劑等。可見,綠色化學主要就是強調利用一些可循環的資源,降低對環境污染量。

        二、高校化學實驗中綠色化學探究途徑

        綠色化學是化學實驗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其對促進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具有非常大的作用,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而且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操作能力。在化學教學中實施綠色化學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滲透綠色化學理念,優化教學結構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并沒有認識到綠色化學對化學教學發展的重要性,這一理念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態度。鑒于此,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綠色化學思想,并加強綠色環保意識的教育,要把保護環境的知識一點一點有效地滲透于整個化學實驗教學中,也應該有意識地把本地區環境污染的典型事例放在教學內容中,如化工廠氯氣的外溢,不僅會造成人呼吸困難,而且還會讓蔬菜變得枯萎,尤其是會損害人體健康。基于此,教師應該讓學生切身體驗到環境污染給人們帶來的污染,并通過多種教學途徑培養學生對環境保護的責任感,同時還應該把廢水、廢氣不經過處理會對人們造成的危害有多深,以及不合理處理,有可能會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告知學生,只有這樣才可以讓學生明白回收、做好相應的處理工作的重要性,還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室習慣。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多增設一些實驗后廢氣物無害化處理的教學環節,多引導學生妥善處理、回收實驗廢棄物,進行廢物利用。例如,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回收的廢酸(硫酸、鹽酸)來沖洗廁所,這樣做既能提高試劑的利用率、減少實驗污染,還能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使原本的廢氣材料變成寶貝,實現綠色化學教學目標。

        (二)安排綠色化的教學內容

        要想實現綠色化學實驗,教師的首要教學任務就是從源頭制止化學污染的生成。教材是教學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教學的載體。所以,為實現綠色化教學,教師應該盡量地挑選一些能夠反映出綠色教學內容的教材,如果教材中沒有特別介紹綠色化學教學內容,教師應該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將實驗內容整體化。然而,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過于忽視實驗過程對環境的污染。所以,為改善高校化學實驗教學現狀,教師應及時地調整實驗教學內容,選取合適有效的實驗題目,其內容應該圍繞基本原理、實驗操作開設大小型的污染實驗,如氣體摩爾質量的測定、醋酸標準解離常數和解離度的測定,才能從根本上去解決污染物。

        (三)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模擬化學仿真實驗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并沒有做到與時俱進,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如黑板,這種教學手段,并沒有真實反映出化學現象,還會消耗大量的藥品和水資源,尤其是容易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影響師生的身體健康。而多媒體技術是新課程理念下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其不僅可以將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用一種更加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給學生,還可以模擬化學仿真實驗,更可以減少藥品的損耗,實現安全方便快捷且污染的目的。所以,在進行化學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情況合理地利用多媒體技術,把實驗過程更加清晰地呈現給學生,然后教師再結合理論知識的講授,便于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可見,多媒體技術對開展綠色化學教學活動具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理應得到相關教育工作者的支持與重視,以便更好地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第3篇:綠色化學實驗范文

        【關鍵詞】高中化學 實驗教學 綠色化學

        在高中化學新課程標準中指出,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有利于學生形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實驗觀。綠色化學旨在減少化學用品在生產、使用及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染,是合理利用資源和能源的體現。本文我將從高中化學實驗教學出發,探究綠色化學在化學實驗中的應用策略。

        一、創新實驗設計

        要想避免或減少化學實驗過程中三廢的產生,我們必須堅持實驗設計的嚴謹性,實現實驗藥品劑量、催化劑使用的最佳配比。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總結,針對已有的化學實驗進行綠色化學的改造。在實驗設計階段,盡量選用無毒無害的原料與催化劑,盡可能減少實驗過程中藥品和儀器的浪費與損耗。

        例如,在乙烯制備的化學實驗教學中,教材中采用體積比為3:1的硫酸和無水乙醇進行制備實驗。無水乙醇與濃硫酸在加熱的條件下,乙醇會發生炭化,并產生黑色炭渣,導致實驗后的燒瓶難以清洗。同時,該實驗效率較低,往往需要消耗過量的乙醇,造成能源資源的浪費。對此,在長期的教學實踐探索過程中,我使用濃磷酸與濃硫酸的混合物來代替濃硫酸,通過反復的實驗對比和分析,得到了該實驗的最佳配合比:濃硫酸、濃磷酸、乙醇的體積比為2.3:0.7:1。當然,此類的創新設計需要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敢于突破傳統和思維限制,更需要大膽的革新。

        通過以上的優化設計,乙烯的制備實驗效率更高,實驗現象更加明顯,整個實驗更加節能環保。同時,學生們在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下,自身的創新意識和實驗態度也得到改善。

        二、改進實驗裝置

        隨著綠色化學理念在教學中的不斷推廣,很多教師在實驗裝置的改進上苦下功夫,提出了微型化驗、組合式實驗、封閉式實驗等綠色實驗方法。通過對實驗裝置的改進,原本那些實驗中產生的有毒有害物質得到無毒化處理,甚至可以為下一個實驗繼續使用,從而實現了綠色實驗的目標。

        例如,在氯氣的制備和性質探究實驗中,我將制備過程與性質探究過程進行了融合處理,實現了這兩者的一體化。首先,在氯氣的制取上,我們采用濃鹽酸與二氧化錳的加熱試驗。然后,將生成的氯氣依次通過濃硫酸干燥有色布條濕潤有色布條CCl4和KI溶液集氣瓶NaOH溶液。最后,在實驗裝置的連接上,必須實現檢驗其密封性,保證實驗裝置的可靠性。在連接順序的制定上,必須嚴格按照制備、性質探究、尾氣處理的順序實施。切忌為了一體化實驗而強加裝置,必須保證組合式實驗的可行性。甲中濃硫酸的設置是為了排除水分對氯氣的強氧化性質探究的影響、乙丙的干濕順序而是為了保證實驗的對比性、丁中CCl4和KI溶液則是為了探究氯氣置換碘的現象、戊則是起到搜集氯氣的作用、己則是為了進行尾氣處理工作,避免氯氣的泄漏。

        通過上述組合式實驗裝置的設計,既節省了實驗時間、藥品,實現了氯氣制備實驗的綠色環保性,還實現了化學實驗教學的系統性和層次性。若是在傳統的氯氣制備和性質探究實驗中,我們需要設計四到五個分步實驗,難免會產生氯氣的泄漏和資源的浪費。

        三、規范實驗操作

        規范實驗操作是實現綠色實驗的關鍵環節,是拒絕藥品浪費和實驗污染的有效措施。在傳統實驗教學中,無論是教師演示實驗還是學生自主實驗,操作都或多或少存在不規范。因此,要想實現綠色化學實驗,必須嚴把細節關,嚴格控制因為操作過程不當而引起的環境污染與資源損耗。

        例如,在酒精燈的使用上,必須使用外焰加熱。因為外焰溫度高,可以減少加熱時間、提高加熱效率。同時,還考慮到內焰加熱的不穩定性,容易導致玻璃儀器因為受熱不均而導致損壞。因此,在加熱寬底器皿時,需要妥善使用石棉網,必要時可以選擇采用水浴加熱的形式。在托盤天平的使用上,利用鑷子拿取砝碼,在天平的物盤事先鋪設濾紙,減少測量過程的損耗。在漏斗過濾液體的操作上,保證濾紙的“一貼、二低、三靠”,從而提高過濾效率。在氣體制備實驗中,必須實現檢驗裝置氣密性,保證實驗氣體不外泄。尤其是在高污染及有毒物質實驗中,務必保證裝置氣密性,并做好尾氣收集與處理工作。對化學實驗過程中的藥品劑量做到嚴格控制,既保證不浪費,又要保證實驗現象的明顯。在每次實驗結束后,務必將實驗產物倒入指定容器,對強酸強堿進行處理后再傾倒。如果有可能,盡量將實驗產物進行回收利用。

        高中化學實驗操作繁多,我們的操作規范性滲透必須堅持不懈,在嚴格要求學生的同時,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總之,在實驗教學中,綠色化學理念的滲透還需要我們一線教師的不懈努力。通過綠色化學理念的滲透,不僅可以實現化學知識的滲透教育,更可以培養學生的環保理念和綠色意識。

        【參考文獻】

        [1] 常東紅. 高中化學教學中滲透綠色化學思想分析[J]. 考試周刊,2013(96).

        第4篇:綠色化學實驗范文

        【關鍵詞】 化學實驗 綠色化 污染 措施

        化學是一門實驗性學科,其化學實驗是高校化工、生物、材料、師范類化學等專業的必修課程。化學實驗室在履行其實驗和試驗功能的同時也向環境排放著大量的污染物質,這就帶來了額外的化學環境問題,環境污染的加劇其因素之一是化學品引起的危害。因此,改善環境的迫切任務就使得“化學實驗綠色化”應運而生。化學實驗綠色化是以綠色化學的理念和方法為核心和基本原則對化學實驗進行改進,使得化學實驗過程達到綠色化的方法。

        1. 綠色化學的概念

        1984 年美國環保局( EPA ) 提出廢物最小化, 基本思想是通過減少生產廢物和回收利用廢物達到廢物最少, 這是綠色化學的最初思想。1989年美國環保局又提出了污染預防的概念, 它是指最大限度地減少生產場地產生的廢物, 包括減少使用有害物質和更有效地利用資源, 并以此來保護自然資源。至此, 綠色化學的思想初步形成。1990年美聯邦政府通過防止污染行動的法令, 第一次使用綠色化學一詞。1992 年美國環保局又了污染預防戰略。1995 年美國政府設立了總統綠色化學挑戰獎。1999 年英國皇家化學會創辦第一份國際性綠色化學雜志, 日本也制定了以環境無害制造技術等綠色化學為內容的新陽光計劃, 綠色化學很快成為國際化學科學的前沿。

        綠色化學( Green Chemistry) 又稱環境無害化學( Environmental Benign Chemistry), 是指從污染預防的基本思想出發, 在化學品生產的始端就采用預防的科學手段, 整個過程和終端均為零排放或零污染, 它研究的中心問題是使化學反應及其產物具有以下特點: (1) 采用無毒、無害的原料;(2) 在無毒、無害的反應條件( 催化劑、溶劑) 下進行; (3) 具有原子經濟性, 即反應具有高選擇性, 極少副產品, 甚至實現零排放; (4) 產品應是對環境友好的; (5) 滿足物美價廉的傳統標準。

        2. 大學化學實驗綠色化的主要內容

        化學實驗綠色化主要內容包括: (1) 化學試劑綠色化。應選擇無毒或毒性較小的試劑及利用可再生資源( 如生物質作試劑) 。(2) 溶劑綠色化。應盡量選擇水作溶劑, 避免有毒有害和揮發性有機溶劑的使用, 特別是鹵代烴類溶劑的使用。(3) 催化劑綠色化。應采用無毒無害無腐蝕性的物質作催化劑。(4) 反應條件綠色化。應選擇無有毒副產物生成或有毒副產物生成最小化的反應條件。(5) 化學反應綠色化。應選擇不產生“三廢”的原子經濟反應。(6) 反應產物綠色化。反應的生成物( 產物和副產物) 應無毒無害, 是環境友好產品。(7) 劑量綠色化。化學反應所需試劑、溶劑、催化劑的用量在保證實驗效果的前提下, 要達到實驗劑量最小化。( 8) 末端處理綠色化。對實驗產生的“三廢”進行無毒無害化處理,確保污染最小化。即化學反應全過程綠色化。

        3. 大學化學實驗綠色化的途徑

        3.1實驗項目的選擇

        本著從源頭制止污染, 而不是在末端治理污染的原則, 盡量選擇低毒、污染較小且后處理容易的具有環保型的實驗項目。在高校化學實驗中, 性質實驗是別人已設計好的驗證性實驗, 綜合操作技能的要求不如制備實驗要求高, 化學實驗過程中消耗化學試劑種類繁多, 成本較高, 每看完一個實驗現象, 就要棄去這批用過的試劑, 其中不乏一些有毒、有害物質, 這樣不僅造成大量的浪費, 而且對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這與綠色辦學理念相悖。因此提倡將性質實驗進行壓縮, 選取具有代表性的、低毒的性質實驗來鍛煉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選擇與環境保護密切相關的實驗, 如硫酸銅提純中產品的回收、水的總硬度的測定以及廢舊電池的回收和利用等, 讓學生了解有害物質對人體和環境的危害, 學習有害物質的鑒定、分離、提純和回收利用等方法, 這是培養學生環境保護意識和能力的重要手段。

        3.2分析方法的選擇

        測定同一物質含量的方法常常有多種, 可以選擇使用無毒或低毒、污染小的試劑方法來進行同一目的的實驗。

        3.3替代性試劑的尋找

        綠色化目標是將化學過程危害性降至最小。實驗中要盡可能不用或少用危險化學品, 如易燃、易爆、有毒、刺激或有腐蝕性的, 特別是劇毒物質。要研究取代危險化學品特別是劇毒化學品的方法,盡可能地選擇對人體和環境危害小的藥品, 做到低毒化。即使無危害物質也應盡可能減少使用, 因為任何化學物質過多時都會污染環境。通過化學實驗中用到的有毒、有害、易腐蝕藥品, 使人們明白這些藥品對環境、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感覺到有毒有害物質在人們身旁, 體會到保護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3.4密封儀器的使用

        用密封的成套儀器來完成有毒的化學實驗, 使儀器和藥品循環使用, 不存在污染毒害。

        3.5推廣微型化學實驗

        被譽為化學實驗的革命的微型化學實驗是近20年來發展很快的一種化學實驗方法、新技術。它是在微型化的儀器裝置中進行的化學實驗, 其試劑用量比相應的常規化學實驗節省90% 以上, 是公認的以盡可能少的試劑來獲取所需化學信息的實驗原理與技術。微型化學實驗室是綠色化學的組成部分, 它既能從源頭上節約原材料和時間, 減少污染, 又具有安全、便捷、高效等優點, 是化學實驗教學改革中的一個重要方面。

        3.6引進微波、超聲波技術

        微波作為一種新型能量形式, 其促進化學反應速度可比傳統的加熱技術快數倍及至數千倍,具有反應條件溫和、操作方便、時間短( 節能) 、產率高、產品易純化、減少用量或不用溶劑、加熱時微波設備本身幾乎不輻射能量, 可避免環境高溫, 改進工作環境, 對環境友好等優點。在化學實驗中引入微波、超聲波技術, 如微波輔助提取、微波消化、微波灼燒、超聲催化, 不但能減少環境污染, 節約能源,是實現化學實驗綠色化的一個重要方法。

        3.7研究對基礎化學實驗廢液的處理

        化學實驗要產生大量的廢棄物, 如做完實驗,把廢液往水池中一倒, 自來水一沖, 不及時處理隨意排放, 久而久之不僅對環境造成污染, 而且會淡化人們的環保意識, 養成不良的習慣。廢液絕不可以倒入下水道, 應該設有廢液缸, 作統一回收處理。

        放棄有污染的傳統化學實驗, 探索傳統化學實驗的綠色化改造, 是化學實驗工作的必然趨勢。實現大學化學實驗綠色化的途徑還很多。總之,全面實現化學實驗綠色化的道路還很漫長, 這期間, 不但需要對化學實驗教學進行綠色化改革, 更需要高校化學教育工作者對化學實驗綠色化的方法進行深入的研究與探索, 推動整個高等化學教育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朱清時. 綠色化學與可持續發展[J] . 中國科學院院刊, 1997( 6) : 415-420.

        第5篇:綠色化學實驗范文

        【關鍵詞】化學實驗;綠色化教學;環境保護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9C-0152-02

        【作者簡介】易靈紅(1983-),女,湖南婁底人,碩士研究生,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化學教學

        化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改造自然、創造人類物質文明和財富、推動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作出了重大貢獻,但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的化學污染物質。幾乎每個高校化學實驗室都已形成了一個小型的環境污染源,每天都有一些廢氣、廢液、廢渣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到環境中,破壞了人類賴以生存的大自然環境。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的進步,人們深刻認識到社會發展不能以污染環境、破壞生態平衡為代價。

        一、化學實驗造成污染原因分析

        (一)實驗源頭上的原因

        實驗所采用的教材在教學內容的設計與教學過程的安排上不合理,這是造成實驗污染的主要源頭。目前,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工業分析與檢驗、應用化工專業的學生所使用的教材在內容的編排上往往只考慮了各個實驗的獨立性,忽視了實驗的相關性,導致實驗試劑使用量大,污染物排放量也相應增大。另外教材內容在編寫上缺乏環保意識,往往只注重學生對實驗目的、步驟、結果等內容的掌握,忽視了化學試劑可能帶來的環境污染以及如何避免的問題。

        (二)實驗過程中的原因

        由于實驗經費方面的原因,實驗儀器設備陳舊,未能及時購買微型化學儀器開展微型化學實驗。實驗藥品在種類和數量的設計上也存在不合理性。另外,指導教師對實驗要求不熟悉,實驗過程中沒有按照實驗實際所需計量來配制標準溶液以及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不規范、不科學操作等,加大了試劑的浪費,從而增大了實驗對環境的污染。

        (三)實驗處理的原因

        對于實驗過程產生的一些可以重復利用的試劑,未能及時回收加以充分利用。對于一些不能回收重復利用的試劑,沒有嚴格按照國家要求的排放標準進行處理。學生每次實驗結束和每學期末,都有大量的實驗廢棄物和過期的試劑未經處理直接排入下水道,這是造成污染的最主要原因。

        (四)實驗監管的原因

        對試劑的使用和廢棄物的處理缺乏嚴格的管理制度。試劑溶液的配制原則上應要多少配多少,但是在實際操作中,部分學生不按實驗要求配制溶液,要么配錯,要么所配制的量遠遠超過所需要量,這樣大大增加了實驗試劑的浪費。另外,實驗室亂倒廢液,亂丟雜物等現象非常嚴重。學生實驗結束后,廢液沒有得到及時回收,部分學生直接將廢液傾倒在自來水水池中,導致試劑污染嚴重。對學生的以上行為缺乏相應的監督和處罰制度。

        二、化學實驗綠色化教學思路探討

        (一)增強環境保護意識,貫徹綠色化學觀

        增強環保意識和責任意識,首先應從教師開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教學過程中要認真貫徹和執行綠色化學觀。教師在向學生講授化學實驗原理的同時,還要講授實驗所用試劑及其產物的毒性,排放后可能對環境造成的危害以及處理有毒有害物質的原理和方法。讓學生知道學習化學不僅要掌握有關的化學原理、實驗技能,還要學會運用化學原理和實驗技能來保護環境、治理污染。

        (二)精選實驗內容,使用綠色化學試劑

        教師在實驗教學過程中,要精選實驗內容。對于每一個化學實驗的開設所需的試劑及試劑的使用是否對環境造成污染及污染程度等應了如指掌。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有針對性的開設一些零污染或少污染的化學實驗,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如在有機化學實驗中,用“肉桂酸”實驗代替“喹啉”實驗,可以避開苯胺、硝基苯等有毒致癌試劑的使用;用“溴乙烷”實驗代替“溴苯”實驗,可以避開苯、溴、吡啶等有毒、對空氣污染大的試劑的使用。

        (三)優化實驗安排,設計串聯實驗

        教師在精選實驗內容的基礎上,還要注重實驗的優化安排。把所開設的實驗設計成串聯實驗,使上一個實驗的產物成為下一個實驗的原料。這樣不僅可以縮短實驗時間,節約實驗開支,還能減少化學試劑對環境的污染。如分析化學實驗:①NaOH標準溶液的配制和標定可以與甲醛法測定銨鹽中N含量、食醋中總酸度的測定相組合;②HC1標準溶液的配制和標定可以與混合堿的分析(雙指示劑法)相組合;③EDTA標準溶液的配制和標定可以與復方氫氧化鋁片(胃舒平)中Al和Mg含量的測定以及自來水總硬度的測定相組合;④KMnO4標準溶液的配制和標定可以與高錳酸鉀法測定H2O2的含量相組合;⑤Na2S2O3標準溶液的配制和標定可以與銅合金中銅含量的測定相組合。⑥I2標準溶液的配制和標定可以與維生素C含量的測定(直接碘量法)相組合。對于無機化工實驗:二氧化碳分子量的測定可以與過氧化鈣的制備相結合,硫酸亞鐵銨的制備可以與三草酸合鐵(III)酸鉀的制備相結合。

        (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對化學實驗進行輔助教學

        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很多實驗可以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仿真實驗來完成。仿真實驗不僅可以模擬實驗裝置及其操作過程,而且通過文字、聲音、動畫等手段,讓學生對所做的實驗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例如有機化學中合成實驗,實驗過程所用試劑大都是有機有毒試劑,若能讓學生在計算機上通過仿真實驗來完成,這樣可以大大減少有機污染物的排放。對于綜合設計型實驗,可以先讓學生在計算機上預習,再到實驗室中去做,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實驗的成功率,降低實驗事故發生率,減少試劑的浪費和污染的排放。

        (五)化學實驗微型化

        微型化學實驗注重儀器的微型化和試劑的微量化,實驗的試劑用量為常規用量的1/1000~1/10,用量比對應的常規實驗節約90%左右,時間縮短1/3左右,是實現化學實驗綠色化的一個重要途徑。目前,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化學實驗的開設中,所采用的儀器還是常規儀器,如分析化學所用到的滴定管都是50mL的,有機化學實驗所用圓底燒瓶大多數都是500mL或250mL的。這樣導致實驗過程中化學試劑和溶液用量大,三廢排放量也大。因此,化學教學要繼續深化改革,加大對實驗經費的投入,購買成套的微型儀器,促進微型實驗的順利開展。

        (六)加強廢棄物重復利用,妥善處理實驗“三廢”

        加強廢棄物的回收及重復利用,不僅可以節省實驗經費,而且可以減少環境污染。對于實驗過程中產生的可以重復利用的試劑,都要最大程度的提高其使用率。教師及學生在實驗試劑溶液的配制過程中,要及時貼上標簽,注明溶液的濃度和配制日期,為剩余溶液的重復利用做好準備。有些試劑如HC1、NaOH等,若是低濃度的標準溶液,可以回收用來配制高濃度的標準溶液;若是高濃度的標準溶液,也可以經稀釋后當低濃度的標準溶液使用。有些試劑如KMnO4還可以當定性試劑使用,用于有機化學物質的鑒定實驗中。有些試劑進行相應處理后可以再度利用。如氯化物中Cl-含量的測定實驗,實驗廢液經過一系列的處理后又可以得到AgNO3溶液,可供下次實驗使用。對于實驗過程產生的一些不能回收重復利用的試劑,都應按照國家要求的排放標準進行處理。凡是實驗過程中會產生有毒、有害及腐蝕性氣體的實驗都應在通風櫥內進行,并采取中和、吸收等方法對尾氣進行相應處理。如CO2、SO2、H2S等酸性氣體可用水進行吸收處理,Cl2、Br2蒸氣等有害氣體,可將其導入NaOH溶液進行吸收處理。對于實驗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廢液、廢渣等污染物,應進行分類收集后統一處理。如:①稀酸、稀堿廢液。可進行相互中和處理;②含Cr6+廢液。酸性條件下用FeSO4將其還原為Cr3+后加入堿液使其生成氫氧化物沉淀處理;③含Ag+、As3+廢液。可采用Na2S沉淀處理;④含Cd2+、Hg2+、Pb2+等重金屬離子的廢液,可在堿性條件下使其生成氫氧化物沉淀處理;⑤含有苯胺、酚類的廢液。可在廢液中加入H2O2使其分解。總之,化學實驗教學中所帶來的污染問題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今后的實驗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應提高環境保護意識,認真貫徹并執行綠色化學理念,加大化學試劑的合理使用率,減少實驗廢棄物的任意排放,使實驗教學實現綠色化。

        【參考文獻】

        第6篇:綠色化學實驗范文

        關鍵詞:分析化學實驗;綠色化學;環境保護

        分析化學實驗是一門是以實驗操作為主的技能課程,是化工、環境、生物、農林、醫藥、食品科學等專業的基礎課程之一,其實驗內容覆蓋面廣泛,涉及到的試劑藥品種類繁多,且多數為常量實驗,有毒實驗約占50%以上。近十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和科學研究規模的不斷擴大,地方高校中與化學及化工相關的專業不斷增多,分析化學實驗的數量明顯增加,實驗室教學、畢業論文設計及高校教師的科研項目越來越多,學生及教師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有毒有害的污染物,地方高校分析化學實驗的安全與環境保護已經成為地方高校不能忽視的問題[1,2]。綠色化學是又被稱為友好化學,是一門利用化學技術與方法來降低或消除有害物質產生,從源頭阻止污染的化學,是可持續發展戰略在化學領域里的體現[3]。綠色化學實驗是在綠色化學思想指導下,在保留常規實驗的基礎上,開展對分析實驗綠色化的研究,內容從改進實驗內容、減少化學試劑用量、采用多媒體技術模擬實驗、妥善處理實驗廢液等方面進行考慮。

        1在綠色化學的原則下,優化實驗教材,合理安排實驗排序

        現在高校廣泛使用的傳統分析化學實驗教材,由于編著的時間較早,教材內容沒有體現綠色化學的原則,不能表現出時代性與創新性,學生長期使用這類教材不利于學生在課堂的學習中樹立綠色化學的意識,不利于為國家培養出新型的高端技術型人才。在熟悉綠色化學原則的基礎上,將綠色化學的理念融合進教學內容和教材改革之中,在教學大綱的規定下,以綠色化學為主線,結合分析化學實驗的學科特點,將符合綠色化學原則的實驗內容編入教材,在教材中添加綠色化學領域中的研究成果及實際應用,以及綠色化學相應的理論知識,介紹綠色化學的基本思想和技術,在分析化學實驗課的課堂上,逐漸引導和培養學生的綠色化學的意識,實現分析化學實驗的綠色化[4]。選擇實驗項目時,刪減對環境污染較大的實驗項目,用綠色分析化學實驗代替非綠色化學的實驗,選擇毒性小、危害小、污染少的實驗內容。如基礎實驗中銨鹽中氮含量的測定,此實驗是以甲醛法測定氮含量的方法,甲醛對人體有害,易揮發,教師及學生長時間吸入甲醛,對身體造成危害,損害了身體健康,根據綠色化學的原則,刪除此實驗;傳統的實驗教材中將苯酚的含量作為學習碘量法原理的實驗,長時間在暴露在含苯酚的環境中,苯酚對人體的危害較大,選擇碘量法測定葡萄糖的實驗代替。可以靈活采用串聯實驗的方法合理安排實驗順序,達到化學藥品的循環利用。通過調整實驗教學計劃,合理安排分析實驗的項目和次序,充分利用相關反應,盡可能使得上個實驗的產物能在下個實驗中被利用上,且最好可以循環使用。它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化學試劑對環境的污染,有利于環境保護[5]。例如,分析化學實驗的教學安排有“EDTA標準溶液的配制和標定”,及“鉛、鉍混合液中Pb2+、Bi3+的連續滴定”。兩個實驗都要用到EDTA,前一個實驗學生學習配制一定濃度的EDTA溶液后進行標定,而后一個實驗需要用EDTA溶液對鉛、鉍混合液進行滴定,在實驗安排上,就將EDTA標準溶液的配制和標定排在前面,這樣第一次實驗多配制的EDTA溶液正好可以用在第二個實驗上,這樣就避免倒掉和污染的問題了。通過對分析實驗內容的改革和實驗順序的優化安排,可以減少有毒害的化學物質使用及藥品循環重復利用,可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及危害,實現分析化學的綠色化[5]。

        2減少化學試劑用量,將半微量分析實驗代替常量實驗

        分析化學實驗以常量滴定分析為主,常量的分析滴定所用的玻璃儀器的規格一般都是50mL滴定管,25mL移液管,250mL錐形瓶等,因為玻璃儀器的規格較大,所用化學試劑的用量大,費用高,對環境的污染更大,為了從源頭上改變這種現象,在不能更換滴定儀器的條件下,為了做到綠色化就要在保證實驗效果的提前下降低化學試劑的濃度。例如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測定(莫爾法)是一個必做的實驗,教材中要求硝酸銀的濃度是0.1mol/L,由于硝酸銀的價格高,銀本身又屬于重金屬元素,不僅資源稀少而且大量的污水排放會造成環境污染。如果根據教材要求,硝酸銀的濃度高,消耗量較大,不僅造成環境污染,而且實驗的成本也不低。為了降低實驗成本和保護環境,將實驗中用到的硝酸銀濃度從0.1mol/L降低到0.05mol/L;碘量法測定葡萄糖含量的實驗中,教材中碘標準溶液的濃度要求是0.05mol/L,經過實驗教師的研究比較,將碘標準溶液的濃度降低到0.02mol/L,其他藥品用量相應的減少了,實驗同樣能達到精密度和準確度的要求。雖然半微量實驗測定結果的準確度低于常量分析實驗的準確度,但其測定結果的重現性較好,精密度高,終點變色敏銳,化學藥品試劑用量減少,不僅減少有毒試劑對環境的污染,又降低了實驗成本,符合綠色化學的基本原則,值得提倡[6,7]。

        3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模擬實驗,實現綠色化

        傳統的常規分析化學實驗需要耗費大量的化學試劑及純凈的水資源,其中一些實驗所涉及到的藥品價格昂貴或藥品的毒害性較大,還有某些實驗在實驗過程中會有產生一些有毒有害的氣體,這樣的實驗對學生及教師的身體造成較大的危害。根據綠色化學的原則,我們將這類在過程中易產生危害人體健康及污染環境的實驗或者需要加入大量有毒有害化學試劑且不易控制的傳統實驗,實驗教師通過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對實驗儀器及實驗過程進行仿真,從而有效地控制和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最后達到綠色化學的目的。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開發虛擬實驗,對傳統的驗證性實驗進行改進,利用3D化學實驗仿真實驗室及Flash等軟件,將虛擬實驗教學更廣泛的應用到實際教學中,對常規實驗的裝置、過程、現象及結果進行模擬,再輔助于動畫和視頻等多媒體技術,讓學生在實驗的課堂上更加直觀和全方位的感受到到實驗的動態過程,同樣可以達到教學的目的。計算機多媒體模擬實驗既可以讓學生學會實驗方法,又讓危害人體健康、污染環境、試劑價格高昂的實驗從根本上實現了綠色化[8]。

        4重視實驗室廢液的處理及回收利用

        分析化學實驗中產生的廢液較多,主要是分析實驗過程中剩余試劑、溶劑、潤洗玻璃儀器的試劑溶液及試劑瓶的洗滌水等。實驗室廢液按照污染程度可分為無污染、低濃度和高濃度。無污染性主要包括類似氯化鈉的鹽溶液和葡萄等非危險性質的試劑;低濃度地污染性的廢液主要包括實驗過程中所使用的低濃度低污染性的試劑、實驗用水和各種玻璃儀器或者其他器具的潤洗液和洗滌廢水等;高濃度高污染廢液主要是實驗中使用的濃度過于高、有毒或者危害性較大的試劑等。分析實驗中涉及到的廢液多數為無機性廢液,廢液中主要含有重金屬(鉛、鉍、銅、鉻等)及金屬的絡合物。長期以來,實驗室的廢液排放并沒有引起許多高校的重視,隨著環境污染的不斷加劇,學生隨意將實驗過程中產生的廢液和實驗完成后剩余的試劑直接倒入下水道中,這樣的現象應該杜絕。每次實驗結束后,應該要求學生將廢液進行處理后排放或者二次利用。根據廢液性質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處理方法:如酸、堿廢液可以集中收回并定期進行相互中和處理;含氯化銀的廢液可以先加入適量的稀硫酸,攪拌后加入過量的鐵屑,將氯化銀轉化為銀以后再回收;《鉛、鉍混合液中Pb2+、Bi3+的連續滴定》實驗中,廢液中含有大量的鉛、鉍離子,選擇硫化鈉作為沉淀劑將鉛、鉍離子回收后,達到廢液回收再利用的目的,既節約實驗成本,又降低了含的鉛、鉍的廢液直接排放后污染環境的影響,達到了實驗的綠色化目標[9]。實踐證明,通過以上四個方面的改革,有助于學生在分析化學實驗課的課堂中樹立綠色化學的理念,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實驗技能及綜合素質的提高,同時分析化學實驗的綠色化不僅可以節約實驗成本,而且減少分析化學實驗室對環境的污染與破壞,對環境保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吳曉瓊.分析化學實驗的綠色化[J]科技信息,2008,7,393.

        [2]殷馨,王海文.探索綠色化學之路改革化學實驗教學[J],化工高等教育,2014(1):64~66.

        [3]周淑晶.綠色化學[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4:1~60.

        [4]李杰.高級技工建筑專業化學教學中滲透綠色化學理念的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4,9:134.

        [5]高喜平,赫玉欣,姚大虎等.如何實現無機實驗的綠色化[J]化工時刊,2012,26(9):59~61.

        [6]王芬.半微量分析化學實驗研究與應用[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2003,34(3):217~218.

        [7]谷春秀,王曉蕾,李穎等.微型實驗的開發與研究—分析專業常規實驗微型化[J]生命科學儀器2012,10(6):1~8.

        [8]凌育趙,計算機在化學實驗綠色化的作用.[J]中山大學學報,2005,25(5):105~107.

        第7篇:綠色化學實驗范文

        長期以來,學校化學實驗側重較單一的教材知識和驗證性實驗,缺乏綜合性實驗,學生長期處于一種“實驗—污染—再實驗—再污染”的模式中,這容易使學生形成“環境保護就是治理污染”的錯誤思維方式。這就需要對化學課程進行改革,改進實驗內容,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化學理念,開展化學實驗綠色化就能很好的體現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

        一、新課程的理念與創新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課程改革,創新是教育制度改革的靈魂,教育制度創新的重點是課程創新。新課程與以往相比有著重大變化,它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努力培養學生健全的個性和完整的人格,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健康的審美情趣的形成以及科學和人文素養的培養等。化學科學尤其是化學實驗需要在實踐過程中融入新課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綠色化學概述

        綠色化學又稱環境無害化學、清潔化學、環境友好化學,是指設計沒有或者只有盡可能小的環境負作用,并在技術上和經濟上都有利的化學品和化學過程。

        綠色化學的提出是可持續發展對環境的挑戰。它是一門從源頭上防止污染的化學,其核心內涵是在反應過程和化工生產中,盡量減少或徹底消除使用和產生有毒物質,減少化學污染的生成。

        1. 綠色化學的特點

        綠色化學研究的中心問題是化學反應。化學工藝及其產物具有四方面特點:①化學反應的原料是無毒無害的;②反應條件如溶劑、催化劑是無毒無害的;③反應產物是對環境是友好的;④化學反應具有原子經濟性,廢物無污染。

        2. 綠色化學研究的內容

        一般來說,一個化學反應受四方面影響:①反應原料的性質;②反應條件;③反應產物的性質;④反應合成的路線。這四方面也是綠色化學研究的內容。

        當前綠色化學研究的重點是:①改進實驗,研究變換反應原料,設計對人類健康和環境保護的物質,這是綠色化學的關鍵部分;②改善反應條件,提高產率,減少廢物的生產和排放,降低危害;③選擇更安全、對環境更友好的合成路線。綠色化學著眼于安全、環保這兩個概念,不僅針對人類的健康,還包括整個生態環境的保護。

        三、化學實驗綠色化研究

        1. 化學實驗綠色化

        化學實驗綠色化是以綠色化學的理論和方法為核心和基本原則,對化學實驗進行改進,盡可能減少環境污染或無污染,使化學實驗過程達到綠色化的方法。

        化學實驗綠色化是新世紀化學實驗改革的重點方向和嶄新課題,是用預防化學污染的新思想和新技術對常規實驗進行改革而形成的化學實驗新方法。它的目標是選擇對環境無毒無害的反應原料來進行化學實驗,合理的設計實驗裝置,嚴格要求實驗過程,并妥善做好實驗后的處理工作,使整個化學實驗實現零污染。通過上述來實現綠色化學的要求和目的。轉貼于

        2. 實現化學實驗綠色化的方法和途徑

        (1)樹立綠色化學思想觀念,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在化學課堂教學和實驗過程中注重向學生灌輸“綠色化學”的理念,具體體現綠色化學的新概念、新方法和新技術。這不僅能夠使綠色化學的概念植入學生的頭腦中,還能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培養預防化學污染的新思想。

        (2)開展微型化學實驗

        在微型化的實驗裝置中進行的化學實驗稱為“微型化學實驗”。微型化學實驗著眼于環境安全和污染預防的需要,其試劑用量是常規實驗的十分之一,反應時間節約三分之一。由于反應的原材料大大減少,實驗設計時更安全,且污染小、效率高,更貼近綠色化學的要求。

        (3)改進對環境危害較大的實驗

        許多有機化學反應如溴苯的制備;具有放射性元素參與或生成的反應等,應該廢除或改進。這些化學實驗對人體健康和自然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和污染,應選擇無毒害的實驗或毒性很小的實驗來代替。

        (4)利用計算機輔助多媒體仿真實驗

        第8篇:綠色化學實驗范文

        關鍵詞:初中化學;實驗;綠色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化學在改善人們生活和生產質量上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同時,也給人類社會帶來了一定危害,濫用化學造成環境污染和人體健康受到影響等問題,也成為當今社會積極關注的問題。為了促進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綠色化學應運而生。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應該積極堅持綠色理念,推進學生養成綠色環保的思想意識。

        一、利用分析實驗設計融入綠色化學思想

        在初中化學實驗中,有很多關于綠色化學的內容,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分析實驗設計的意圖,挖掘綠色化學資源,對學生滲透綠色化學思想。例如,在測定空氣成分、硫在氧氣中燃燒、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等實驗中,都需要在集氣瓶中留有少量水,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思考水的作用是什么,當學生得知水的作用是降溫、吸收會造成環境污染的五氧化二磷及有毒氣體二氧化硫、防止生成物濺落炸裂集氣瓶這些的時候,學生就可以明白化學實驗應該在安全無害的情況下進行,要盡量避免對環境的污染,這也就培養了學生的綠色化學思想。

        二、利用改進實驗方案體現綠色化學思想

        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化學教材中融入了綠色化學的思想,可以集中體現在藥品用量、實驗裝置和實驗取材等方面。教師積極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還可以進一步改進實驗方案,全面促進實驗過程的綠色化,以更好地體現綠色化學思想。

        首先,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嚴格控制藥品用量。有些實驗藥品是無毒無害的,但對環境會造成影響,因此要嚴格控制藥品用量。綠色化學的重要途徑之一是嚴格控制藥品用量,需要教師將教材中不明確的藥品用量明確化,如少量高錳酸鉀制氧氣,這里的少量究竟是多少等。

        其次,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改進實驗裝置。初中化學中有些“綠色”實驗忽視了教學實際情況,這時需要教師積極改進實驗裝置,并向學生說明綠色化學思想。例如,在學習“紅磷、白磷的燃燒對比來探究燃燒的條件”這一實驗時,教材顯示在通風櫥中或抽風設備下進行,這顯然很難進行,這時教師可以對其進行改進,如用橡皮塞和一端系有氣球的帶導管的單孔塞等可以促進實驗進行,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提出改進方案,強化學生的綠色化學思想。

        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改進實驗材料,促進材料的清潔無污染,如用飲料吸管代替玻璃導管等,不僅可以順利完成實驗,還體現了綠色化學的思想,因而是值得提倡的。

        第9篇:綠色化學實驗范文

        一、微。“微”即在保證實驗現象明顯的前提下,減少實驗藥品的用量。它包含兩層意義:一是采用微型化學實驗,即在微型化的儀器中進行化學實驗,必須對實驗進行重新設計與探索。如Cu和濃、稀HNO3的反應。二是采用微量化學實驗,即采用常規的小量實驗儀器和設備。常規實驗的小量化是在不改變實驗的方法、不改變操作技術的前提下,采用常規的小容量儀器,藥品用量減量。如實驗1-4吸熱反應實驗,藥品用量減半;實驗3-1物質的量濃度溶液配制將500mL體積改為100mL;實驗6-4濃硫酸的脫水性實驗蔗糖的用量也減了一半;學生實驗均采用小試管進行有關的性質實驗。

        二、組。“組”就是將幾個實驗組合在一起,使本來存在幾次污染的實驗變為一次污染,甚至沒有污染,這樣既節約了時間又減小了污染。如氯氣的制備和性質實驗、鹵素間的置換反應、二氧化硫的制備和性質實驗、硫化氫的制備和性質實驗,都可以把它組合在一起進行。我們采用了三種不同的方案進行了這三個實驗:①在分叉管內膠帶上的濾紙中進行一系列的實驗;②在三通玻璃管中分別進行一系列的實驗;③在井穴板中(可以是購置的、也可以是代用品)進行一系列的實驗。

        三、封。就是使有毒氣體的制備和性質均在一個密閉的體系中進行。我們成功地應用了氣球、塑料注射器、三通管、分叉管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如用塑料注射器進行Cu和濃、稀HNO3的反應;用塑料注射器貯存少量有毒氣體;P、Cu、H2在Cl2中燃燒,白磷和紅磷相互轉化、氯水的漂白性等實驗均可用橡皮塞將其封閉起來,外接一個氣球。

        四、代。“代”也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借用多媒體手段代替做實驗。對一些污染比較嚴重的(如苯的溴代和硝化……)、操作比較復雜且需時較長的實驗(如石油的分餾、石油的裂化、煤的干餾……)均可用實驗錄像或者動畫模擬代替實驗,既能省時、省料、不污染,又能觀察到明顯的實驗現象,達到同樣的實驗效果。二是尋找代用品,降低實驗成本,但不影響實驗效果。如試液架就是讓學生自己動手將兩塊聚乙烯板用釘子把它組合起來,上層打幾個孔、或者用一塊泡沫塑料打上相應洞;儲液滴瓶就是由眼藥水瓶制成的;塑料洗瓶就是由廢藥水瓶制成的;井穴板用塑料藥片板代替;用吊針來代替酸式滴定管和堿式滴定管的滴頭;將眼藥水瓶去底代替漏斗使用;用雞蛋殼代替碳酸鈣制備二氧化碳;用廢電池上的石墨做電極、鋅制氫氣、二氧化錳制氯氣;生石灰和硫銨制氨氣……。充分利用廢物,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經濟意識,樹立綠色化的觀念。

        五、改。“改”即改進某些排放有害物質的實驗,也就是在原有的實驗方法上加以改進,使某些有害物質轉化為無害的物質,甚至是有益的物質;使某些實驗復雜操作變得簡單;提高實驗的成功率,減少藥品的用量。如銅和濃硫酸反應的實驗,按照書本實驗,操作不便,而且使用銅片會產生以下幾種不良現象:①加入銅片的量學生往往控制不當;②不能及時地終止反應,使產生的SO2量增大,環境污染加重;③易產生黑色的固體;④多余的銅片往往得不到很好的回收。若將銅片改為銅絲,通過抽提銅絲,使銅絲及時脫離反應體系,減少銅的消耗和SO2的生成量,避免黑色固體的產生,末反應的銅絲可反復使用,大大減少了銅的用量及實驗的準備工作。另外將產生的SO2通入品紅溶液改為將浸有品紅試液的濾紙直接放入Cu與濃H2SO4反應試管的中部,試管口塞一團浸有飽和Na2CO3溶液的棉花球,裝置簡單(省去了鐵架臺、鐵夾、帶塞的導管)操作方便(用試管夾夾住試管,試管移動方便)現象明顯,污染少。

        六、換。“換”即在不影響實驗效果的前提下,尋找一些無毒害的藥品來替換有毒害的藥品的使用,尋找一些對環境無影響或少影響的藥品來替換對環境影響較大的藥品使用。如溶液的導電性實驗,其中鹽酸和氯化鈉在通電時會產生有害的氯氣,可把它換為NaNO3和HNO3,這樣既達到了比較電解質溶液導電能力強弱的目的,又避免了氯氣的污染。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日韩亚洲电影aⅴ | 日韩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a级片视频中文字幕 | 久久精品国产字幕高潮 | 日韩A级亚洲A级欧美A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