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信用信息管理辦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計算機軟件 信息管理 辦法
目前,計算機軟件有關技術的應用已經遍及了各個領域之中,上到科學領域與研究方面的應用,下到個人生活中的應用以及辦公等等,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已經密不可分。因此,利用計算機軟件有關技術來培訓信息管理自然也得到了眾多企業管理者的重點關注,并逐漸變成了一種新型的企業培養員工的方式。
1 計算機軟件有關技術實施培訓信息管理的重要作用
能夠推動企業進行信息化管理,合理有效的提升企業實際的工作效率。利用計算機軟件有關技術實施培訓信息管理,是當今企業的必行之勢。其不但能夠促進人才考核體系的構建,同時也是在人才選拔方面的重要基礎。經過這種信息管理方式的應用,可以全面掌握所有企業員工具體的信息,方便實施動態性管理。除此之外,還可以為相關領導在決策以及人事調動等有關方面提供參考。
1.1 計算機軟件有關技術可以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
利用計算機軟件有關技術實施培新信息管理,可以有效的提升實際的工作效率。在傳統之中,對于計算機軟件有關技術的應用以及開發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培訓管理工作。它具備的實用性、系統性以及科學性,幫助人們從復雜繁瑣的管理工作之中解放了出來,從而把這部分富余出來的勞動力合理的安排到一些更重要、更有價值的有關工作之中,進而達到提升信息管理效率的目的。
1.2 計算機軟件有關技術可以使人才評測體系更加完善
憑借計算機軟件有關技術實施培訓方面的信息管理,可以對相關的信息材料進行科學的整理,從而方便對于人才信息的利用以及整合。在整個人才評測的有關工作之中,其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對于有關信息的應用以及搜索。從而可以合理的構建完全符合企業自身有關特征的、完善的人才評測體系,進而提升運作效率。
1.3 計算機軟件有關技術有利于培訓信息管理方面的儲存
目前,有很多企業對于相關員工開展幾次培訓之后,在培訓信息方面就會產生一些漏洞。對于這種情況來說,使用計算機軟件有關技術對于培訓的相關信息進行存儲,可以有效的避免出現這樣的問題。其不但可以及時的存儲這些培訓數據,同時又方便企業在人才培訓檔案方面的管理以及查找。這些內容都是目前人力資源需要進行開發的關鍵。妥善的掌握人才的資料以及信息,是如今在企業培訓的方面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企業對于相關員工進行培訓之后,應該第一時間把有關的培訓資料進行保存,同時構建一個對應有關資料的檔案,從而方便之后評測工作的進行。除此之外,企業還應該憑借計算機軟件方面的技術,強化對員工具體資料上的管理。
2 應用計算機軟件有關技術進行信息管理的方式與內容
2.1 對于相關管理信息的錄入和采集
對于信息的錄入工作來說,其最重要的就是對于培訓信息實施聯網輸入。其主要有培訓信息以及基本信息等雙方面的錄入。對于培訓信息具體的輸入內容有:培訓單位、員工工號、培訓時間、考核成績、內容以及證書編號等。將這些有關內容經過網絡傳輸到對應的服務器上面,或者是將其拷貝到有關的信息系統,之后再由相關的工作人員進行一定的整合,從而利用計算機軟件的相關技術輸入具體的內容。而基本信息方面需要輸入的內容有姓名、出生年月、性別、工號、身份證號以及籍貫等。對于工作的一些基本信息,比如有崗位名稱、崗位性質、工號、職務在聘情況以及編制等,在這里面還有個人的獲獎情況與學歷,也就是具體的畢業院校、學歷、榮譽、專業以及實際的獲獎日期等。
2.2 信息管理系統所具有的主要功能。
培訓信息系統可以使企業對于相關員工具體情況的查詢非常方便。利用這種系統輸入有關內容進行檢索,可以準確高效的找到對應人員的一些信息資料,大大減少了企業在信息管理方面的成本,切實提升了企業實際的工作效率。傳統上的管理工作都是利用紙質檔案進行管理,這不但增加了管理時間以及成本上的消耗,就算從資源方面的角度來看,也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因此,合理有效的進行信息系統管理,具有更高的效益以及作用。
2.3 重視對于信息庫的保護
對于信息海量化的今天來說,有很多電腦病毒也憑借著各種各樣的形式隱藏在這些信息之中,進而對于信息庫的安全產生威脅。一旦信息庫受到病毒的侵襲,那么就會導致大量重要的信息丟失或者是泄露,嚴重時甚至有可能會致使系統崩潰。應用合理且行之有效的一些保護措施,對于一些重要信息進行重點保護,這不但需要應用許多先進的防毒軟件,同時還要將這些關鍵的信息進行備份以及保存,從而構建一個完善、安全的有關培訓信息庫在管理方面的體系。
2.4 注重在管理權限方面的設置
對于管理權限的有關設置問題上,應該使用信息加密的有關技術,根據相關人員具體的職務對其訪問權限進行設置。由專業的人員對于有關這方面的培訓信息定時進行更新以及修改和管理,從而保證系統信息的安全以及完整。對于打印功能進行拓展,對于諸多已經錄入的相關培訓信息,不但能夠根據具體的需求打印某人所有的資料,同時還能夠任選其中的某一個有用的部分,或者是對于某個特定時間段之內的資料打印,這種功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企業對相關員工具體資料的需求。
3 結束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計算機軟件的有關技術也會不斷的進步更新,在有關信息管理的工作之中應用這項技術,不但能夠符合時代進步的需求,同時又可以積極的提高企業實際的工作效率,可以為各種人才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計算機軟件方面的技術還在進步與完善的過程當中。因此,相關人員一定要跟住時代的腳步,對其不斷優化、不斷提高,從而使信息管理方面的工作能夠得到穩步提升。
參考文獻
[1]白雪.淺論如何利用計算機軟件技術進行信息管理[J].科協論壇(下半月),2013(08).
[2]楊希成.如何實現計算機軟件技術在培訓信息管理中的合理應用[J].軟件,2013(10).
[3]李紅蘭.利用計算機軟件技術進行培訓信息管理的探討[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03).
關鍵詞:臨床藥師參與;心臟機械瓣膜置換術;華法林抗凝管理;作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R65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13-0079-02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pharmacists involved in mechanical heart valve replacement after th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the method of warfarin anticoagulation management and effect.Methods 66 for mechanical heart valve replacement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in February 2014~ February 2016 were followed in this group of patients to the hospita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rder of the averag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33 cases in each group be patient.Clinical pharmacists in warfarin anticoagulation management of patients for the experimental group,control group without the participation of clinical pharmacists in the patients,finally on anticoagulant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success rate of INR and INR before discharge complianc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INR for the first time,the standard time i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bleeding rate compared with the referenc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statistical significant.Conclusion When the patients underwent mechanical heart valve replacement,the clinical pharmacists participated in anticoagulation management,and the effect was ideal,and it has clinical value.
Key words:Clinical pharmacist participation;Cardiac mechanical valve replacement;Warfarin anticoagulant management;Role analysis
在心臟病疾病中,最為常見的為風濕性心臟病,該疾病會對心臟瓣膜造成影響,同時致使瓣膜功能出現異常[1]。從目前的治療方法來看,臨床常采用瓣膜修復法和人工瓣膜置換手術,雖然上述治療手段可以使患者的心功能得以改善,但是患者手術后較易出現血栓,因此,對于該類患者需要予以抗凝治療。從抗凝藥物來看,香豆素應用較為廣泛,近年來,華法林抗凝廣泛應用于臨床[2]。為此,本次研究為探究臨床藥師參與華法林抗凝的臨床效果,選擇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行心臟機械瓣膜置換術患者66例,現將研究結果進行如下敘述。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活動的調查對象選擇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行心臟機械瓣膜置換術患者66例,其后按照患者來院先后順序平均分為實驗和參照兩組,每組手術患者比例為33例。實驗組33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9例,年齡38~75歲,平均年齡(48.6±7.2)歲。參照組33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8例,年齡39~77歲,平均年齡(49.1±7.7)歲。統計學軟件分析兩組手術患者的基本資料,統計結果并無顯著性差異,可進一步分析。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抗凝治療,且待完成手術24 h或是48 h,給予患者華法林,首次使用┝課3.0 mg~4.5 mg,1次/d,第2 d使用該藥物時,利用凝固法對患者的PT-INR值進行檢測。而后依據低強度抗凝標準,對患者的生物瓣膜置換和主動脈瓣機械瓣置換的INR值控制在適宜的范圍內,即1.6~2.2,而患者的二尖瓣機械置換和主動脈瓣機械置換的INR控制在適宜的范圍內,即1.8~2.5。其后實驗組患者在抗凝治療中有臨床藥師參與,詳情內容包括:首先,臨床藥師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普及,并詳細講解抗凝治療的重要意義,尤其是監測指標和方法,華法林藥物的使用劑量,藥物和患者自身疾病對抗凝效果的影響,同時將治療期間的注意事項進行告知。其后,對患者進行集中培訓,并結合個體教育,為患者播放視頻,同時可以組織講座,在宣教期間,臨床藥師需為患者發放手冊,即華法林抗凝治療教育手冊,并對其知識進行簡單介紹,同時為患者發放記錄本,讓其進行詳細記錄,這樣一來,可以對患者INR監測進行充分了解,其使用情況也可以充分體現。參照組患者在治療期間臨床藥師未參與。
1.3指標觀察
對兩組患者的INR達標率、出院前INR達標率、INR首次達標時間以及出血情況進行統計。
1.4統計學分析
選擇軟件包(SPSS21.0)對兩組數據結果進行整理,INR達標率、出院前INR達標率和出血發生率以(%)表示,INR首次達標時間以(x±s)表示,組間統計分別選擇χ2和t檢驗,統計結果P
2 結果
實驗組INR達標率和出院前INR達標率較比參照組明顯較高,INR首次達標時間較比參照組明顯較短,出血率同參照組進行比對明顯較低,見表1。
3討論
患者行心臟瓣膜手術后,會提高血栓的發生幾率[3]。因此,對于該類患者而言,在手術完成后需要進行抗凝治療,從而為其臨床預后工作奠定良好基礎。據相關統計顯示,華法林若抗凝效果不佳,其出血發生率會較比術后發生率更高,且占比高達75%[4]。也有學者研究后指出,患者在抗凝期間,臨床藥師參與會使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得以明顯降低[5-7]。一般而言,使用華法林進行抗凝時,其影響因素相對較多,與此同時,患者對抗凝的認知以及依從性是否較好,對抗凝效果均有影響。近年來,臨床藥師對該類情況加以重視,并參與其中,且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
據相關文獻報道,華法林抗凝治療的要點主要包括:①抗凝指標的確定:一般臨床上在華法林抗凝效果測定時以INR標示的凝血酶原時間作為監測指標并將抗凝指標定為INR2.0~3.0,我院將出院患者的INR控制在1.5~2.5并將其作為我院參考標準,此項舉措可顯著減少患者出現栓塞以及出血的幾率;②華法林用藥劑量以及密切監測:首次給藥華法林鈉片時需將藥量控制在每天2.5 mg并在連續服用3 d后測量INR值,同時參考我院參考標準調整其用藥劑量,在整個住院期間需要給予患者隔天測INR值操作并在出院后2個月內給予患者隔2 w測INR值操作,在患者出院后3個月至4個月時給予患者隔2 w測INR值操作并按照加減四分之一片(0.625 mg)劑量給予患者用藥劑量調整,當患者出現加量后INR值偏高但是不加量INR值偏低的情況需要給予患者交替服藥,即交替維持原劑量以及加量四分之一片方法并在治療1 w后測患者INR值。以上操作較為復雜,部分醫師無法獨立完成,因此臨床上提出了將臨床藥師參與心臟機械瓣膜置換術后華法林抗凝治療管理的方法,經過大量實踐研究證明,臨床藥師在抗凝治療中作用較為重要,可為醫師提供相關藥學信息并為醫師提供藥學建議,臨床醫師還可以為患者提供相應的用藥教育和用藥指導,以口頭講解方法進行健康知識宣教以及利用發放出院材料、定期隨訪的方式有效改善患者預后。
結合本次實驗數據可以看出,實驗組患者在抗凝治療期間有臨床藥師參與,參照組患者在抗凝治療期間,臨床藥師未參與,對比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INR達標率和出院前INR達標率較比參照組明顯較高,INR首次達標時間較比參照組明顯較短,出血率同參照組進行比對明顯較低,組間統計后差異顯著。
綜上所述,心臟機械瓣膜置換術患者在抗凝治療期間,有臨床藥師參與,其效果理想,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余靚平,陳文嬋,宋洪濤,等.臨床藥師參與華法林抗凝治療的探討[J].海峽藥學,2014(7):175-177.
[2]沈為勤,劉俊.臨床藥師參與肝功能異常華法林個體化抗凝治療一例[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5,15(9):1358-1360.
[3]吳曉麗,周玲.1例心臟病術后患者華法林抗凝治療的用藥分析[J].藥學與臨床研究,2015(6):587-589.
[4]屈清榮,凡中霞,李穎穎,等.心臟機械瓣膜置換術后患者華法林抗凝并發癥的發生率及其影因素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4(6):518-521.
[5]屈清榮,凡中霞,李穎穎,等.心臟機械瓣膜置換術后患者早期華法林抗凝的并發癥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22):6274-6276.
總 則
為規范延邊農村商業銀行(以下簡稱我行)跨境人民幣業務管理,促進我行跨境人民幣業務健康發展,根據《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法》(中國人民銀行 財政部 商務部 海關總署 國家稅務總局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告〔2009〕第10號)、《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法實施細則》(銀發〔2009〕212號)和《吉林省農村信用社跨境人民幣業務管理辦法》等規定,結合我行實際,制定本實施細則。
我行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有兩種操作模式,即清算模式和模式。所謂清算模式(又稱境內結算行業務)主要是指我行作為匯款行或收款行通過境外參加行在境內行開立的人民幣賬戶進行的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而模式(又稱境內行業務),主要是指我行作為境內行,通過境外參加銀行在我行開設的人民幣賬戶進行的結算。
本辦法適用于在我行辦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進出口企業、境內結算銀行和境內銀行。
跨境人民幣境內結算行業務
我行作為境內結算銀行,在提供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服務前,應做好以下業務準備:
(一)建立必要的國際結算網絡,包括境外賬戶行和行。
(二)行內用于人民幣跨境結算的系統調試到位,并能向人民幣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統報送規定的信息數據。
從事大額支付業務的經辦人員(以下簡稱經辦員)應按照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規定,通過聯網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統或其他有效方式,對進出口企業的法定代表人或實際受益人等自然人身份信息進行核查。首次核查后,填制《企業基本信息情況表》。
對不能確認真實身份的進出口企業,境內結算銀行不得為其提供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服務。
經辦員應對辦理的每一筆跨境人民幣資金收付進行相應的貿易單證真實性、一致性審核,在未按規定完成相應的貿易單證真實性、一致性審核前,不得為進出口企業辦理人民幣資金收付。
經辦員應利用進出口企業提供的有關進出易信息、《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出口收款說明》或《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進口付款說明》、物流背景以及人民幣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統等,對企業貿易真實性、一致性進行審核。
對進出口企業預收、預付人民幣資金實行比例管理。由境內結算銀行按貿易合同規定的比例辦理收付,并將企業提供的預計出/進口時間和預收/預付比例等信息在向中國人民銀行報送的“人民幣跨境收付信息”中進行填報。
對進出口企業預收、預付人民幣資金,經辦員在向人民幣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統報送該筆信息時應當標明該筆資金的預收、預付性質及進出口企業提供的預計報關時間。
經辦員對進出口企業預收、預付人民幣對應貨物已報關或對應貨物無法按照預計時間報關的,應根據進出口企業通知的實際報關時間或調整后的預計報關時間向人民幣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統報送相關更新信息。
進出口企業預收、預付人民幣資金超過合同金額25%的,應當向我行提供貿易合同,經辦員應當將該合同的基本要素報送人民幣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統。
進出口企業來料加工貿易項下出口收取人民幣資金超過合同金額30%的,進出口企業應當自收到境外人民幣貨款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向我行補交下列資料及憑證:
(一)企業超比例情況說明。
(二)出口報關單(境內結算銀行審核原件后留存復印件)。
(三)進出口企業加工貿易合同或所在地商務部門出具的加工貿易業務批準證(境內結算銀行審核原件后留存復印件)。
對于未在規定時間內提交上述資料及憑證的進出口企業,我行不得為其繼續辦理超過合同金額30%的人民幣資金收付,情節嚴重的,暫停為該進出口企業提供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服務,并及時報告所在地人民銀行分支機構。
我行最遲應于每日日終通過人民幣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統向中國人民銀行報送以下數據信息:
(一)人民幣跨境收付信息以及真實性審核相關信息;無法及時獲得報關信息的人民幣跨境收付,境內結算銀行應在獲得報關信息后,以變更信息或新增進出口日期信息的方式報送。
(二)人民幣境外債權債務信息中的結算(信用證及托收等)及貿易融資項下的應收應付信息。
(三)人民幣跨境收支信息、進出口日期或報關單號和人民幣貿易融資信息。
(四)其他需要報送的相關信息。進出口企業來料加工貿易項下出口收取人民幣資金超過合同金額30%的,進出口企業應當自收到境外人民幣貨款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向我行補交下列資料及憑證:
(一)企業超比例情況說明。
(二)出口報關單(境內結算銀行審核原件后留存復印件)。
(三)進出口企業加工貿易合同或所在地商務部門出具的加工貿易業務批準證(境內結算銀行審核原件后留存復印件)。
對于未在規定時間內提交上述資料及憑證的進出口企業,經辦員不得為其繼續辦理超過合同金額30%的人民幣資金收付,情節嚴重的,暫停為該進出口企業提供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服務,并及時報告所在地人民銀行分支機構。
對于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項下涉及的國際收支交易,境內結算銀行應當按照《通過金融機構進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業務操作規程(試行)》及有關規定辦理國際收支統計間接申報,并按照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銀行業務系統數據接口規范的規定完善其接口程序。
跨境人民幣境內行業務
我行與境外參加銀行簽訂人民幣結算協議,為其開立人民幣同業往來賬戶,經辦員應按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法》、《吉林省農村信用社跨境人民幣業務管理辦法》規定境外參加銀行進行跨境貿易人民幣支付。
結算協議應約定雙方的權利義務、賬戶開立的條件、賬戶變更撤銷的處理手續、信息報送授權等內容。
我行在為境外參加銀行開立人民幣同業往來賬戶時,應當要求境外參加銀行提供其在本國或本地區的登記注冊文件或者本國監管部門批準其成立的證明、法定代表人或指定簽字人的有效身份證件等作為開戶證明文件,并對上述文件的真實性、完整性及合規性進行認真審查。
我行為境外參加銀行開立人民幣同業往來賬戶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應當填制《開立人民幣同業往來賬戶備案表》,連同人民幣結算協議復印件、境外參加銀行的開戶證明文件復印件及其他開戶資料報送所在地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備案。同時,通過人民幣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統向中國人民銀行報送開戶信息。
境外參加銀行開戶資料信息發生變更的,應當及時以書面方式通知我行,并按開戶時簽訂的結算協議辦理變更手續。我行接到變更通知后,應當及時辦理變更手續,并于2個工作日內通過人民幣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統向中國人民銀行報送變更信息。
因業務變化、機構撤并等原因,境外參加銀行需撤銷在境內銀行開立的人民幣同業往來賬戶的,應當向我行提出撤銷人民幣同業往來賬戶的書面申請。我行應與境外參加銀行終止人民幣結算協議,并為其辦理銷戶手續,同時于撤銷賬戶之日起2個工作日內通過人民幣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統向中國人民銀行報送銷戶信息。
我行可按照境外參加銀行的要求,在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限額以內為其辦理人民幣跨境購售業務。該業務實行年度人民幣購售日終累計凈額雙向規模管理,我行應在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規模限額以內辦理購售人民幣業務。
我行應當單獨建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項下的人民幣敞口頭寸臺賬,準確記錄為境外參加銀行辦理人民幣購售的情況。
我行可以根據相關規定對為境外參加銀行辦理人民幣購售而產生的人民幣敞口進行平盤。
我行在境外參加銀行與其他境內結算銀行人民幣跨境資金結(清)算業務時,應通過中國人民銀行的大額支付系統辦理,并隨附相應的跨境信息。
境外參加銀行在我行開立的人民幣同業往來賬戶可用于與全國其他地區境內結算銀行之間的人民幣跨境資金結算或清算業務。同一境外參加銀行在不同境內銀行開立的人民幣同業往來賬戶之間可以進行資金匯劃。
我行最遲應于每日日終通過人民幣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統向人民銀行報送以下信息:
(一)開立、變更、撤銷人民幣同業往來賬戶信息。
(二)人民幣同業往來賬戶收支和余額信息。
(三)境外參加銀行通過人民幣同業往來賬戶發生的資金互轉(清算)信息。
(四)人民幣同業往來賬戶的賬戶融資業務信息。
(五)與境外參加銀行發生的跨境人民幣購售業務信息。
(六)資金業務項下的人民幣境外債權債務信息。
(七)經批準的其他資金交易業務信息。
(八)其他需要報送的相關信息。
附則
本辦法由延邊農村商業銀行負責制定、解釋和修訂。
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建設全市企業信用體系,是市場經濟規律的內在要求,是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途徑,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要舉措,是構建和諧*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推進全市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有利于強化政府對企業的監督管理,增強服務社會的功能;有利于提升全市對外開放形象,擴大市內外企業的經濟合作;有利于金融機構深化對企業還貸能力的認識,加強對企業的信貸服務;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綜合管理水平,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建設全市企業信用體系的重要意義,按照政府的統一部署,切實履行自身職責,確保全市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各項工作順利推進。
二、明確建設企業信用體系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建設企業信用體系的指導思想是:以“堅持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為主題,以提高企業信用意識和信用水平為基礎,營造良好的信用環境,打造“誠信*”品牌,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建設全市企業信用體系的總體目標是:從20*年起,用三年時間建成較為完備的企業信用體系,促進絕大多數企業誠實守信、依法經營,使*企業的誠信品牌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同。一是設立設施先進、功能齊全、覆蓋全市各類企業的信用信息中心,建立實現信用信息聯合征集、權威和多方共享的社會化企業信用信息體系;二是加大對企業家及企業高級管理人員的培訓,不斷提高企業家對企業的管理水平,增強企業家的信用意識,努力培養一支誠實守信、善于經營的企業家隊伍;三是通過加大企業信用征集體系、標準體系、獎懲體系、服務體系等方面的建設,強化對企業的監管,進而規范市場,改善融資環境,逐步形成公平競爭、合理競爭的良好市場經濟秩序,推動企業在誠信中快速健康發展,促進“信用*”的建設。
三、明確建設企業信用體系的主要措施
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是我市從無到有具有開創性的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通盤考慮、整合力量、統籌實施。
(一)建立信用信息征集體系。成立全市企業信用信息管理中心,作為市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下設工作機構;制定《*市企業信用信息管理辦法》,著重對分布在工商、稅務、質監、社保、法制、環保、國土、房管、公安等部門、機構的現有企業信用信息資源進行整合,構建“*市企業信用信息中心數據庫”。各職能部門要及時、準確更新并向中心報送相關信息,中心將接收到的信息匯總、整理并按程序報批后,通過黨政網站、互聯網站等形式向社會公布。通過建立信用信息征集體系,實現信息的統一、規范管理,達到支持企業發展、共享信息資源的目的。
(二)建立信用標準體系。企業信用信息劃分為身份信息、業績信息、提示信息和警示信息,企業信用信息系統相應劃分為企業身份信息系統、企業業績信息系統、企業提示信息系統和企業警示信息系統。企業信用信息系統建成后,通過制定規范的企業信用評級方法、程序等,建立企業信用評價機制和等級標準制度。
(三)建立信用獎懲體系。一是建立企業信用公示制度。通過將企業信用情況進行內部通報和在公眾網、報刊上公示等多種形式,向社會公開企業信用狀況,積極宣傳表彰優秀誠信企業和企業經營者,通報缺信、失信的企業和企業經營者。二是建立企業信用獎懲制度。對每年評出的優秀守信企業,市政府給予授牌表彰獎勵,并在行政許可、行政審批等方面開辟“綠色通道”;在稅費減免、項目支持、土地征用、金融信貸等方面給予政策優惠,優先扶持其擴大生產規模,擴大市場;在評先、評優、評級等方面優先評定;減少或免予年度檢查,減少其產品的周期性檢驗、檢測。對有失信行為但愿意及時改正的企業,有關部門要予以幫助和教育,并可免予或減輕處罰,幫助企業增強信用意識,規范信用行為,提高信用等級。對失信、缺信的企業及其法人,取消其評先、評優、評級資格,降低資質等級,限制企業投資、貸款、融資及參與有關經濟活動,對因失信造成公眾利益受損的,責令其依法對受損者予以經濟賠償,同時向社會公布失信企業的失信情況,執法部門要加大對這些企業的檢查、監督力度。強化對中介機構的監管,提升中介機構執業的道德水準,提高服務水平,凡在中介服務中弄虛作假、提供虛假報告、謀取私利、損害國家、企業和公眾利益的,一經發現,一律停業整頓,情節嚴重的依法吊銷執照,直至追究法律責任。
(四)建立信用服務體系。有關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制定企業信用體系建設配套政策,做好服務工作,保護企業合法權益。市政府在中國中小企業網中建立*企業網站,各縣(市、區)要相應建立企業網站,實現國家、省、市、縣四級聯網。要在網站企業信用信息情況,并開展企業信用推介活動。確定每年九月第一個星期為*市“信用周”,開展“信用周”活動,著力營造“政府誠信、企業守信、人人講誠信”的信用環境;建立信用培訓制度,堅持每年至少2次對企業家及高管人員進行法律法規和市場、金融、WTO及專業技能、經營管理等知識培訓,提高企業家隊伍的整體素質;建立企業信用管理人才庫,形成企業經營者推薦選拔任用新機制;定期舉辦“信用論壇”,普及信用理念,傳播信用管理知識和技術。
(五)建立新型政銀企關系。建立金融聯席會、金融形勢分析會、政銀企座談會、優良項目推介會、優勢發展企業推介會、金融機構服務項目推介會、信貸資金供需洽談會制度,加強政銀企合作。凡政府召開工業經濟形勢分析會,邀請金融機構負責人參加;凡金融機構召開金融形勢分析會,邀請政府有關領導和部門負責人參加。市政府每年向金融機構推薦50—100戶有技術、有效益、有市場但缺發展資金的“三有一缺”企業,由政府和金融機構共同予以扶持。
(六)認真抓好金融安全發展試點。把企業信用體系建設與金融安全發展示范區建設相結合,在現有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市政府切實引導企業做好生產經營、財務管理和信用管理等工作,并每年向金融機構推薦試點企業;同時,將“十一五”期間擬重點培育上市的企業作為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市級重點指導企業,為企業上市打好基礎。
四、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全市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在市政府統一領導下組織實施。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級各部門、轄區內銀行業金融機構和企業要加強領導,落實責任,積極參與,確保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有序推進。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政府成立以市長為組長、分管副市長為副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市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市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市政府將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納入市政府年度綜合目標考核。各縣(市、區)政府要按照市政府統一部署,切實加強對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領導,推進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各項工作,確保如期完成目標任務。
(二)落實部門職責。全市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組織協調工作由市經委牽頭負責。市企業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加強對市企業信用信息管理中心的管理和領導,確保企業信用信息系統的建設、維護、更新和日常管理。市中小企業信用促進會要協助市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建立以中小企業為主體,以信用登記、信用評估、風險預警、風險管理等為主要環節的全市中小企業信用制度;協助有關部門建立中小企業信用獎懲機制;按照中小企業融資“政府+金融機構+擔保公司+信用促進會+企業”五方聯動促進辦法,配合市級有關部門,做好企業信用建設、信用監督、信用擔保和銀行貸款的推薦工作。市級有關部門要成立企業信用建設工作機構,落實主抓領導和工作人員,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強化監管,指導和幫助企業規范信用行為,提高企業信用水平。有企業信用信息征集任務的市級有關部門要按照《*市企業信用信息管理辦法》,負責確定需記入和公布的本系統有關企業信用信息的具體項目、范圍和標準,收集、整理本系統的信息,并按照統一規定及時、準確地向市企業信用信息管理中心提供真實、合法、完整的企業信用信息。市級有關部門對提供的有關情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以健全信用地方法規和標準體系、形成覆蓋全市的征信系統為基礎,以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為主要內容,以推進誠信文化建設、建立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為重點,以推進行業信用建設、信用服務市場發展為支撐,以提高全社會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改善經濟社會運行環境為目的,堅持以人為本,全力營造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濃厚氛圍,使誠實守信成為全民的自覺行為規范,為依法治市和社會文明創造有利條件。
二、工作目標
完善信用征信系統、小微企業和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信用監管體制基本健全,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初步確立;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司法公信建設取得進步,市場和社會滿意度進一步提高;誠信教育活動廣泛開展,全社會誠信意識進一步加強。
三、2018 年重點工作
(一)完善“誠信江油”服務窗口。完善統一對外服務窗口“江油誠信網”,進一步加強信用信息網絡建設,歸集整合信用信息,實現平臺網絡互連。(市發改局牽頭、相關單位配合)
(二)進一步完善征信系統、推進小微企業和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人行江油支行牽頭,相關單位配合)。
(三)推動重點領域的信用建設。各相關單位要按照《江油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江油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實施意見(2017-2020年)的通知》要求,深入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司法公信建設工作,全面提高全社會誠信意識和誠信水平。
(四)嚴格執行《綿陽市市場主體信用行為聯合獎懲暫行辦法》。運用征信系統成果,廣泛褒揚誠信行為,懲戒失信行為,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市發改局牽頭,相關單位配合)
(五)加強信用宣傳,增強社會的信用意識。逐步將各部門信用宣傳相關活動進行統一協調,科學安排,適當整合,放大效果。(市委宣傳部牽頭,相關單位配合)
(六)市級各有關部門依職能職責,牽頭組織本系統或指導
聯系行業開展信用培訓教育、信用專題活動。
(七)探索研究制定信用信息管理辦法,推動信用信息在行
政管理事項和重點領域的運用。(市政府辦牽頭,相關單位配合)
四、工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配套完善信用建設聯席會議機制。成立以市政府市長為組長、市政府分管發改和金融的領導為副組長、市級有關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并在市發改局設立領導小組辦公室(市社會信用管理辦公室),由市發改局、人行江油支行主要負責人任辦公室主任,抓好全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牽頭組織、指導協調、政策擬定和綜合管理工作;配套建立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聯席會議機制,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進一步加強對江油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指導、督促和檢查。
一、如何創建新形勢下的財務管理模式成為保險業新的課題
保險公司,特別是國有獨資保險公司,其規模一般較大,但管理較為粗放。從信息管理系統來看,不僅沒有建立成功的電子商務,利用銀行電子支付系統也不充分,而且現有的各營業網點之間、上下級之間尚不能進行網絡化管理,數據不能共享;基層公司的業務處理和財務處理沒有實行標準化、系統化的電子處理程序,業務、收付費、記賬、統計、分保等環節信息重復錄入、數據人為調節,結果造成信息傳輸慢,數據失真,甚至出現弄虛作假的情況。這種狀況不能適應保險市場上的競爭,更經不起入世后外資保險公司先進管理方式和運營方式的沖擊。外資保險公司進入我國之后,不可能建立很多機構和招聘很多人員,他們主要依靠先進的信息網絡和相應的營銷策略開展業務。如果我們的經營管理方式不加以改變,我們目前網點多的優勢不僅發揮不了作用,而且會成為成本高效率低的包袱。因而中資保險公司,特別是國有獨資保險公司必須加快信息技術建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造基層公司的業務和財務處理程序。應把現有營業網點的各種數據信息連接起來,形成先進的信息處理系統,實現通保通賠,統一管理,將網點多的傳統優勢發揮出來,然后在現有信息網絡的基礎上建立電子商務及電子支付系統,使中資保險公司向國際水平靠近。
二、保險公司資金管理應形成有效的資金調配、使用及運用系統
資金分散在各營業網點及各級公司,公司各機構之間、上下級之間缺乏科學的資金管理和調控手段。例如基層公司中已簽單但有多少保費沒有收回,多少保費滯留在保戶、外勤、人手中,基層公司內部未入賬或虛入賬的資金有多少,現有的資金管理系統不能對這些問題進行有效的監控。資金的收付缺乏有效的控制制度,資金管理不統一、不規范,“三假一私存”等現象時有發生,從而造成資金流失、浪費,甚至出現違法亂紀的情況。各網點及各級公司日常需要多少業務周轉資金缺乏科學的界定,存款普遍存在盲目性,而且各網點及上下級之間缺乏統一的支付手段,使資金的流動性大大降低,從而降低資金使用效率,增加資金管理成本。外資保險公司進入我國保險市場之后,隨著競爭的日趨激烈及保險市場的國際化,費率會逐步降低,賠付率將逐漸提高,資金運用取得的投資收益將成為保險公司利潤的重要來源。而我們目前的資金管理辦法無法適應保險業務的發展趨勢。因此,中資保險公司必須建立一套科學的適應現代信息技術和支付方法的資金管理、資金調控及資金運用系統。
保險業務中的絕大多數單證都涉及財務與資金,但基層公司單證的印制、領用、保管、使用、編號、銷號等制度既不統一又不規范,各種單證之間的銜接、制約不緊密,財務核算過程中單證的傳遞,會計憑證的附件等不規范,單證有意無意的流失情況經常發生。單證混亂往往造成數據失真,資金流失,因此必須加強單證的管理。此外,新的信息處理技術及新的支付手段的出現,對紙質原始單證及電腦生成的電子單證有了新的要求,單證管理也要系統化、科學化。
信息管理、資金管理和單證管理三者既相互獨立,又相輔相成,綜合成為保險公司統一的財務管理體系。
1.信息管理(數據處理電子化)系統。大型保險公司的營業網點遍布全國各地,保險業務面向各行各業,涉及千家萬戶。要充分發揮各個保險機構的職能和作用,就需要建立完善的電子化和網絡化信息管理系統,從業務處理(簽單、理賠),到收保費付賠款,再到財務核算及統計分析,在大范圍內(如地市、全省或全國范圍內)建立統一網絡,而且能與銀行的電子支付系統、因特網等外部信息系統連接,實現數據共享,網絡化管理,形成保險公司先進的開放性的信息管理系統。這樣既能方便保戶,提高競爭力,又能迅速處理所有財務信息,使公司各級管理者準確、快速、完整地得到相關的財務信息。
信息處理實現電子化、網絡化管理之后,業務處理中心和財務處理中心可以對公司的財務和業務信息集中處理。
在信息處理系統中,各險種的簽單、理賠等業務信息由相應的計算機軟件進行處理,形成業務處理系統。業務處理系統將信息傳送給收付費系統,收付費系統進行收付款業務的處理,并將收付款及應收應付信息反饋回業務處理系統。業務處理系統綜合保單信息及收付費信息生成基層報表,形成面向基層科室的各項業務資料及面向外部、內部員工的業績考核資料,用于基層公司的業務管理和調控。
運用電子商務后,電子商務系統直接聯系保戶并與業務處理系統連接,進行簽單并進行信息處理;運用銀行支付系統后,銀行支付系統與公司收付費系統連接,保戶可以利用電話、因特網等手段直接交費,公司也可直接劃撥賠款或儲金,并通過公司的收付費系統進行信息處理。各種信息均與公司的業務處理中心和財務處理中心連接,由中心進行核保核賠及賬務處理,并生成業務報表、財務報表和統計報表。
信息管理系統形成后,要統一內部業務流程和管理模式,統一各類分析數據和表格標準及格式,避免數據重復錄入、自由修改,基本實現數據共享、網絡化應用。系統還要有較強的查詢功能和各種報表的生成功能,以便各級管理人員根據權限隨時查詢各級、各類業務和財務統計資料,隨時對經營情況進行監控。
2.資金管理系統保險公司資金的收付遍布各營業網點,如果運用銀行支付系統,資金的收付更加分散。各收付點及公司上下級之間的資金調度,銀行賬戶的管理,現金的保管,銀行存款與現金的存取,資金的收付程序以及其他涉及資金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必須統一納入資金管理系統,進行嚴格有效的管理,既要保證資金的流動性,保證賠款支出及展業部門的業務支出,又要保證資金的安全性和增值性。貼于 中國資金管理系統包括管理資金的人員崗位職責和資金的流轉渠道。資金管理要保證管理人員職責到位并相互牽制,保證資金流轉暢通。
資金的管理必須從源頭管起,信用管理是資金管理的起點。信用管理員根據公司的信用管理制度對要求簽單并索要正式發票但尚未交付保費的保戶、業務外勤及代辦審批信用度和信用期,符合規定的開據保險單和正式發票。應收保費管理員對應收保費進行跟蹤清收,對信用期內未交費的保戶、業務外勤或代辦按制度進行處理,保證資金回收,或解除保險責任。收付員、核算員、主管出納和主管會計按照規定的程序對資金的收付進行管理。
資金的流轉系統要保證資金的流動性、安全性和資金使用效益。各支公司的保費收入存入收入基本戶,檢查未達賬及銀行退票等事項,并隨時將其余額轉入公共基本戶。各支公司或網點的賠款基本戶和費用戶核定最高限額,保證賠款和費用支出,定期或定額由公共基本戶補充。資金要集中到公共基本戶,公共基本戶在統籌全轄業務資金的條件下,按照資金運用的有關制度,將節余資金上劃或用于資金運用,以提高資金效益。
在資金流轉系統中,收款員將收到的支票和現金存入收入基本戶。核算員從賠款基本戶提取現金交與付款員,付款員從賠款基本戶開支票或用現金賠付,當日將結余現金退回核算員。核算員負責其他存款戶和費用戶的管理,并負責將收入基本戶的資金劃入公共基本戶。主管出納負責公共基本戶及全部資金調控;在應用銀行電話付費或因特網付費時,主管出納負責銀行支付系統資金與公共賬戶資金的劃撥,并及時補充各付款單位的賠款資金和費用資金。主管出納和主管會計要利用計算機網絡系統隨時監控所轄各賬戶的資金余額與流向,保證資金的流動性與安全性,同時,集中盡可能多的資金在國家允許范圍內或爭取國家政策進行穩妥的資金運用,提高資金效益。
如果采用更先進的信息處理技術和支付手段,也可以取消基層公司的收入基本戶和賠款基本戶,利用公共基本賬戶實行通保通賠。
單證管理系統中單證是連接資金管理與信息管理之間的紐帶。首先,公司的資金與數據不能孤立存在,二者必須通過單證相對應,彼此相互支持和制約;其次,資金的收付流轉,數據的錄入必須有單證及單證制度做依據;此外,資金的流失總是伴隨單證的流失而形成的,單證的管理是資金安全的重要保證。因而,單證的印制、保管、領用、流轉、以及根據單證進行資金收付及數據錄入等一系列程序和制度必須進行統一管理,形成單證管理系統。
保險經營活動中主要有兩種單證,一是業務單證,二是財務單證。業務單證有些與財務沒有直接關系,有些與財務有直接關系,是財務活動的依據。從財務管理角度講的單證包括財務單證和與財務有直接關系的業務單證。
單證管理系統的建立主要包括單證管理制度和單證流轉渠道。單證管理制度包括各種單證的管理權限以及單證的印刷、保管、領用、填制、傳遞等制度,單證流轉渠道指單證的流向及各種單證的正本、副本、各聯在使用中相互交織而形成的流轉網絡。在單證管理系統中,必須結合和適應信息管理和資金管理,合理設計單證的管理制度和流轉渠道,以保證信息的真實及資金的安全。
三、全面建立三位一體的財務管理體系
關鍵詞:企業;應付賬款;管理;風險防范
由于供應商有著對提高銷售增長率、擴大市場份額的競爭意識和偏好,所以其與金融機構相比,在于企業商業交易上面,有著更為慷慨和靈活的商業信用,這便形成了企業應付賬款的自然融資性。不過,如果企業不能夠按規定日期償還應付賬款,則其將會面臨企業信用危機,甚至可能會引起企業財務危機的產生,最終還有導致企業破產的可能性。因此,企業應付賬款的管理以及應付賬款的風險防范在企業管理中是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的。
一、企業應付賬款的成因
企業應付賬款的形成,主要是受到企業自身的資金管理和國家政策等因素的影響。具體來說,企業應付賬款的成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市場競爭形成的應付賬款
應付賬款主要表現是企業占用了其他企業資金,在企業的持續生產和經營過程中,其資金是有限的,往往不能以全部資金去支付購入款項。只有在受到產品銷售貨款之后,才能補償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應付賬款。在目前的買方市場經營條件下,由于企業資金支付能力有限,所以供應方一般采取的都是賒銷的手段。
2.企業個人行為造成的應付賬款
企業在經濟交往中,往往鼓勵采購人員采用掛帳采購的方法,相應形成應付賬款,減輕企業資金的緊張度。這樣一來,就有的人在采購的時候,在沒有產品升級、換代以及實際生產的需求的情況下,毫無采購計劃的過濫采購使得企業庫存出現嚴重積壓的現象。甚至有的采購工作人員不以企業利益為主,為了個人私利,在收取了他人的好處費之后,加大企業采購量,給企業帶來了過高的應付賬款。另外,有些企業還有一些不正確的應付賬款處理方式,例如賴賬、惡意拖欠等行為,這種行為帶來的結果就是應付賬款日益增加。
3.銀行信貸和應收賬款也會促使企業產生應付賬款
隨著企業生產規模的擴大,而企業的自有資金是有限的,周轉資金短缺的趨勢也會日益明顯,銀行信貸成了企業流動資金的一個重要來源。但是,目前很多銀行都在進行一些商業化的改革,改革后的銀行為了確保企業的貸款質量,在對企業放貸時,一般要通過大量的考察和多重環節的審批。因此,企業從銀行借款的難度增大了,為了持續生產經營,企業必須采用掛賬采購。企業在其生產經營過程中,也會經常遇到在產品售出后,遲遲收不到貨款的情況。由于資金收不回來,企業的有限資金過多的積壓在應收賬款上面,這給采購環節的資金投入帶來了很多的影響,為了不影響生產,企業必須進行賒賬采購,則相應形成了應付賬款。
二、企業應付賬款的管理
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企業產生正常的應付賬款能夠使得企業擁有更多的主動權,這對企業來說是有利無害的。但是,不正常應付賬款的產生,將會給企業和社會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因此企業應該加強對應付賬款的管理,加強企業應付賬款管理的對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
應付賬款是一項需要直接責任人、領導和工作人員共同協作的企業行為。這項工作需要主要領導對應付賬款工作的指導管理,分管領導對各有關部門的內部控制管理。為了完善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企業需要建立有制約、多層次的采購審批手續,例如制定庫存管理辦法、采購投標管理辦法、物資采購合同管理辦法、物資采購價格管理辦法、物資采購審計管理辦法、物資采購人員管理辦法等等審批手續。并且,通過對采購計劃、數量、架構、金額等的審批,使得企業的應付賬款控制在最佳水平上。
2.嚴格規范應付賬款的掛帳和庫存管理
企業應該嚴格的規范應付賬款的掛賬全過程的管理,不符合物資采購規定的堅決不掛帳。例如,無入庫或入庫檢驗合格標志、運費發票與物資采購發票不配比、增值稅發票不合格、價格、運輸方式或包裝物與合同不符、質量不合格等等不合規范的情況,都不允許掛賬,同時還要對其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企業采購的物資,經過質檢部門的質量檢查合格后,進入庫房存放。采購人員是需要憑借入庫點驗單、物資檢驗合格證和發票到企業的財務部門報銷,形成應付賬款的,因此,庫存管理對應付賬款來說非常重要。由于市場上產品的更新換代速度加快,庫存積壓過甚必然會引起被市場淘汰的風險;而庫存物資過少,在生產急需時又會給企業的正常生產造成不利影響。因此,企業必須確定合理的存貨資金金額和庫存水平,加強對庫存的管理,才能使得應付賬款有一個合理的穩定水平。
3.定期進行嚴格的審計
為了防止企業管理不嚴帶來的各種應付賬款問題,企業要對其應付賬款的發生和支付的全過程進行詳細的審查。例如在對物資采購價格進行審計的時候,對于增值稅專用發票上面物資價格、包裝費、保險費和運雜費,如有任何一項與合同上的價格不一致,則應該對其費用進行拒付。通過嚴格審計,可以查出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所存在的應付賬款管理問題,并得出妥善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定期的嚴格的審計能夠使得企業的資金周轉有一個良性的循環,這為企業在參與國內外的市場競爭中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條件。
三、企業應付賬款的風險防范
應付賬款的風險管理是與采購、生產、運輸、市場等部門的控制與運作息息相關的。企業在針對應付賬款的風險時,可以采取降低、回避和分擔風險等管理策略。
1.確定應付賬款控制庫存目標
應付賬款控制目標庫存的明確是應付賬款水平的一個直接影響因素。企業只有在確定了其庫存目標之后,合理的分配企業資金周轉,使現金的流出和流入相匹配,這樣一來才能企業在滿足生產和經營的情況下降低企業應付賬款的風險。企業在確定應付賬款控制目標,需要考慮到企業經營環境、市場物價走勢、企業的經營狀況等等因素。
2.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信息化管理是企業防范庫存波動風險的一個重要手段,是對企業各個部門能力進行整合的一個關鍵。企業的信息管理系統是一個為企業存貨的控制和周轉提供準確的信息,為企業各個部門的實時動態提供了信息交流的平臺。在企業管理中引入信息管理系統,應用倉庫管理信息系統、局域網、條形碼等信息管理技術可以降低庫存的波動性,提高存貨的周轉率。在企業應付賬款管理中,引入ERP 系統,可以把企業的財務管理、產品分銷、存貨周轉、生產和采購等各項業務集合在一起,將生產和流通中的庫存控制在最佳水平,為庫存管理節省了不少費用,降低了應付賬款的波動性風險。
3.讓供應商分擔風險
企業占用供應商資金只有在企業應收賬款周轉周期與存貨周轉周期之和小于應付賬款的周轉周期的情況下,才會對企業提高資金使用率有利。如果企業在其價值鏈中處于一個主導地位,則企業可以依賴其產品、技術和品牌的優勢讓供應商自愿接受企業制定的供貨、質量標準以及付款條件。讓供應商將存貨放在企業的倉庫,但不確認為應付賬款,在存貨進入流水環節的時候才正式確認應付賬款。這實質上就實現企業的“零庫存”管理,有效的將企業應付賬款風險轉移給了供應商,實現了讓供應商分擔風險的管理決策。
總而言之,通過完善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加強庫存管理、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合理轉移企業風險等管理策略可以有力的控制企業經營的穩定性和資金的安全性,并對企業的應付賬款風險有了一個很好的防范。這些管理策略的實施不僅能夠使得企業有效的降低、規避和分擔應付賬款風險,還能使得企業享受到應付賬款的低成本性和便利性。(作者單位:本鋼板材股份有限公司財務處 117000)
參考文獻:
[1]朱開悉.財務管理目標與企業財務核心能力[J].財經論叢;2001(05).
[2]智耕,王永華.從“應付賬款”中挖出問題[N].中國稅務報,2009年.
一、轄區信用社貸款定價機制的現狀
1.貸款定價機制建設情況及特點。2004年10月,銀行利率市場化改革實施后,為確保利率政策的貫徹落實到位,濰坊市聯社制定了《濰坊市農村信用社聯合社貸款利率浮動管理辦法》,指導各聯社進行貸款定價。2006年3月,根據人民銀行下發的農村信用社貸款定價模板,濰坊市聯社又對貸款利率定價管理辦法進行了修訂,各縣級聯社也依照市聯社的指導意見逐步完善自身貸款定價機制。但由于各縣級聯社的貸款利率定價管理辦法系在市聯社的統一指導下組織實施,具有高度的趨同性,各聯社之間的定價機制區別不大。
(1)貸款定價管理體系由聯社理事會、聯社審貸委員會、分社審貸小組、信貸員四級機構組成。
聯社理事會為聯社貸款定價的最高權力機構,負責審批本聯社審貸委員會制定的定價戰略、相關政策、轉授權方案和利率執行水平等,負責審定批準審貸委員會提出的貸款定價管理辦法。
聯社審貸委員會(以下簡稱審貸委)為貸款定價的日常決策機構,主任委員由分管副主任擔任,信貸管理部、資產管理部、財務會計部、稽核部等負責人組成。負責制定及修改貸款定價管理辦法、轉授權方案、審批超基層信用社授權貸款定價、組織執行貸款定價管理辦法等。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信貸管理部,具體負責貸款定價資料的審查審核等工作。
分社審貸小組、信貸員具體貫徹執行定價管理政策,在權限范圍內合理確定和執行貸款利率。
(2)定價方式簡單易行,可操作性強。由于目前信用社缺乏利率定價和利率風險管理的專業人才,利率風險管理、金融產品與服務定價等相關系統尚未完善,與利率相關的數據收集、整理、統計和分析工作缺乏有效的支持,目前轄內縣級聯社貸款定價仍實行法定貸款利率加點浮動的方法,公式為:貸款利率=法定貸款利率×(1+浮動幅度),利率浮動幅度=∑(浮動系數*權重)*100%。。從調查情況來看,大多數聯社的貸款定價方法比較直接,貸款定價的差異化較小。
(3)授信評級機制逐步健全。濰坊市聯社2003年開始建立客戶評級授信機制,經過幾年的充實和完善,目前已建立了較為完備的客戶信用評級制度。在實際貸款定價時結合信用評級結果等多方面因素進行定價,如對綜合回報率高,信用等級為AAA級的優質客戶,可以實行相對優惠的利率。貸款定價側重考慮信用等級、擔保方式等因素,據調查,絕大多數聯社企業貸款采取逐筆定價方法,利率浮動考慮因素主要是信用等級、擔保方式、入股情況、存貸款比例等,另外,貸款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存款歸社率、企業規模、市場競爭情況等也作為貸款定價的綜合考慮因素。而自然人貸款則以批量定價為主,利率浮動因素主要考慮是否為信用戶及信用等級,其它參考因素還有擔保能力、存款歸社率、是否為入股社員以及生產方式和市場競爭等。
(4)基礎數據庫建設逐步完善。濰坊市聯社統一要求各縣級聯社對客戶的基礎數據進行完善,對借款人的貸款使用、按期歸還以及存款歸社率等相關歷史數據進行積累,作為貸款利率定價的參考。部分聯社又對市聯社數據庫進行了推廣應用,主要包括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企業征信以及信貸與不良信息管理系統等,要求在辦理每筆信貸業務前均要進行查詢,對有不良信用記錄的不予辦理。
(5)利率定價堅持風險與效益相對稱的原則。各行社在貸款利率定價中本著“依法合規、讓利三農、風險覆蓋、等級差別、有力競爭”的原則,堅持“高風險高回報,低風險穩收益”,通過風險溢價覆蓋高風險貸款的損失和成本,在防范風險的前提下實現效益最大化。
2.貸款定價水平變化情況。通過分析轄區農村信用社人民幣貸款利率監測情況發現,06-09年上半年,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波動明顯,其中06年1季度到08年上半年貸款利率一直呈上升趨勢,季度加權平均利率由8.9%上升至10.82%,提高了1.92個百分點,但在同期,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也由5.58%上升到7.29%,提高了1.71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剔除基準利率上升因素,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僅上升0.21個百分點。在貫徹適度從緊貨幣政策、嚴格控制信貸規模的背景下,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并未出現較大幅度的上漲。08年下半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我國開始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隨基準利率的下調而迅速下探,特別是09年以來,貸款規模的不斷放大刺激貸款利率的進一步走低,09年2季度加權平均利率降至8.34%,較08年2季度下降2.48個百分點,若剔除基準利率下降因素則下降了0.5個百分點。
二、貸款利率上限放開后農村信用社貸款行為可能出現的變化
從調查情況來看,轄內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主要集中在基準利率1.3-2.0倍的區間內,對許多大型和優質企業甚至將貸款利率下浮10%,2006年以來沒有發放一筆利率超過基準利率2倍的貸款,最高上浮130%的貸款利率已完全能夠滿足轄內農村信用社的需要,可以說,放開農信社貸款利率上限的政治意義要遠大于實際意義。
1.大多數被調查對象對放開貸款利率上限持贊成態度。從調查情況看,農信社人員均贊成放開貸款利率上限,他們從自身利益的角度出發,認為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的加快,金融產品價格已成為金融機構競爭的關鍵因素。放開農信社貸款利率上限,為農信社創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是農信社進行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第一步,即使目前2.3倍的貸款利率上限足以滿足發放貸款的需要,但起碼可以為農信社今后的貸款定價創造一個更加靈活的操作空間。大多數貸款戶也認為上限放開對其貸款利率的影響不大,農信社的信貸資金仍然能夠較好的滿足其生產經營需要,僅有約20%左右的貸款戶擔心實際貸款利率會出現上升,在農信社信貸資金偏緊時貸款的難度會加大。
2.貸款利率上限放開對支農資金供應影響不大。長期以來,利率杠桿在較大程度上能夠影響支農資金的供應,但近年來隨著國有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和郵政部門逐步加大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農村信用社資金出現較大富余,農村金融市場上資金壟斷的價格體系將逐步被打破。支農資金的供應增加是市場競爭的結果,不是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上限放開的結局。隨著農村經濟市場化程度的提高,小額農戶貸款的低風險和高分散,有效引導了信用社資金向農村流動,增加了農戶資金的可獲得性,但過高的資金價格又抑制了部分需求。
3.市場競爭的壓力會抑制農貸利率進一步走高。調查發現,部分被調查者認為現行的貸款利率水平偏高。在目前的農村金融市場上,農村信用社仍處于壟斷地位,其各期限貸款利率平均比國有商業銀行高2個百分點左右,借款人普遍反映信用社利率較高,負擔較重,對種植業、養殖業等周期長、見效慢、利潤低的經營者來說,支付貸款利息后利潤已所剩無幾。即使貸款利率上限放開,受農村地區社會平均利潤率和農民承受能力的影響也不可能將貸款利率大幅提高;而在城市金融市場,由于競爭比較激烈,農村信用社本身的上浮幅度不大,只有30%左右,貸款利率上限放開后,如果貸款利率隨之上浮,將拉大與其他金融機構的利差,導致優質客戶流失,因此也不可能隨利率上限的放開而水漲船高。調查中多數被調查者認為放開上限后不會出現“一浮到頂”的情況,從各國有商業銀行放開貸款利率上限后并未導致貸款利率的大幅度上升也可以說明這一點。
4.農村信用社的貸款利率上限放開不會對經濟和金融發展產生大的影響。農村金融市場是多層次、全方位的市場。經濟主體的資金需求現狀,國有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郵政儲蓄機構和民間借貸主體的市場競爭都會對農信社信貸資金價格形成產生影響,農信社的貸款利率放開不會產生連鎖反應。近年來,濰坊轄區農信社為防范信貸風險,強化以支農營銷網絡建設為基礎的農村信用評定工作,建立了以農戶、個體工商戶聯保形式的信貸營銷模式,平均利率水平上浮60%左右。隨著國家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宏觀調控政策的不斷出臺,農信社在夯實信用評定體系的基礎上,牢牢把握農村經濟發展的脈絡,采取了更加靈活務實的利率政策,貸款利率水平的確定以信用記錄為依據,結合縣域農村金融市場的競爭實際,適應中小企業和農戶發展現狀,提出了貸款利率水平逐步降低的營銷策略。
三、當前農村信用社完善貸款定價機制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科學合理的貸款定價機制對于防范利率風險、穩步拓展信貸業務、增加盈利空間,具有積極的意義,但農村信用社在貸款定價機制的改進與完善方面進展緩慢,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1.主觀上重視程度不夠。近幾年來,隨著基層國有商業銀行在農村信貸功能的弱化,客觀上形成了農信社在縣域信貸資金供應上的主導和壟斷,加之縣域經濟發展融資需求的相對旺盛,使信用社在完善貸款定價方面缺少市場壓力和動力,導致對貸款定價認識存有偏差,重視不夠,組織開展不力。
2.客觀上缺乏相應的人才。從調查情況看,縣級農村信用社的發展己越來越受到人才資源的制約。人才的匱乏導致其在部分業務領域無“良將”可用,造成部分業務發展遲緩。如在利率管理方面,其所配備的利率管理人員,也僅僅能做一些統計數字、填制報表方面的工作,其對利率風險的認識、對利率風險量化分析的運用都難以適應當前的業務發展。
3.中小企業財務信息的不透明對信用社完善貸款定價機制形成一定的制約。完善的貸款定價機制需要綜合考慮企業(農戶)的信用等級、資產負債比率、資本充足率等指標。以中小企業為例,信用社考察貸款,需要對其評級授信,評級授信的主要依據是其產品的市場前景、經營收入、成本、負債、資產、權益等資料,但大多中小企業由于自身財務制度不規范、財務信息不透明,使信用社在對其信用等級評定中很難準確把握,造成評級結果的參考價值不大。如安丘市農村信用聯社在貸款利率管理辦法中盡管也制定了一定的定價模型,也設置了多項參數,但由于受中小企業信息不透明等因素的影響,最終流于形式,在貸款定價方面主要參照企業(農戶)入股金額的多少、對信用社貢獻度的大小等指標。
四、政策建議
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的加快,金融產品價格已成為金融機構競爭的關鍵因素。放開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上限,為農村信用社創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是農村信用社進行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第一步。利率市場化的最根本條件是:農村信用社是否產權明晰、法人治理結構是否完善、是否具備自我約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機制,是否具有完善的貸款利率定價機制和健全的利率風險管理體系,是否成為一個成熟的市場主體,監管體系是否健全和完善等等。具體到貸款利率上限放開,建議首先要達到以下幾點:
一是建立較為完善的貸款利率定價系統。該系統要有科學的定價模型,具有綜合貸款風險、成本收益、目標利潤、當地經濟承受能力等核算所需的必要數據和信息。
加快定價基礎支持系統建設。一是建立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做好歷史數據的有效積累,針對客戶的資信狀況、產業性質、預期經營效益、內在實質性擔保等因素做出客觀的風險評估,在綜合貸款風險、成本收益、目標利潤、當地經濟承受能力的技術上,逐步實現對客戶定價的因素所占權重由簡單向全面過渡;二是進一步完善客戶信用評級制度。對法人客戶,要利用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系統查驗貸款卡有無不良信用記錄,驗看資信等級及評信可靠度,特別要對法定代表人個人思想道德品質全面評價,調查有無違法亂紀等劣跡行為;對自然人客戶,要積極開辦農村個人征信體系建設,廣泛開展信用鄉(鎮)、信用村、信用戶信用評定工作,為農村信用社客觀評價貸戶資信狀況,并最終合理確定利率水平找到客觀合理的依據。對信用狀況良好,主觀償貸意愿強的客戶,實行優惠利率政策;對主觀償貸意愿較差的客戶,加大利率上浮幅度。
二是建立科學的分級授權和風險預案管理制度,用強大的制度保障和機制約束防控可能出現的各類利率風險。
三是組建利率管理部門,建立相應內控制度。一要根據自身實際,組建利率管理專、兼職部門,引進及配備專業人員,健全機構體系,為科學管理奠定堅實的內在基礎,以加強市場預測分析,增強抗風險能力。二要加快利率管理內控管理制度建設,不斷完善利率管理機制,達到用科學、嚴密的內部制度和行之有效的協調機制管理風險的目的,還要建立科學的分級授權和風險預案管理制度,用強大的制度保障和機制約束防控可能出現的各類風險。
四是資產質量進一步提高,不良貸款率、資本充足率均達到監管部門要求。
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極大地改變了企業傳統的經營方式和管理方式。在目前企業管理中出現了信息流、資金流、單證流的管理模式,特別是在日常財務管理方面,出現了以資金管理為中心,信息技術為手段,單證管理做保證的三位一體的財務管理體系,財務管理向著更注重效率和效益的方向發展。保險公司作為面向社會大眾的金融企業,其信息、資金及單證無論是規模還是在經營活動中的重要程度上都不亞于其他行業,因而更要注重信息、資金、單證三位一體的財務管理方法。
一、保險公司建立信息、資金、單證三位一體財務管理體系的必要性
保險公司,特別是國有獨資保險公司,其規模一般較大,但管理較為粗放。從信息管理系統來看,不僅沒有建立成功的電子商務,利用銀行電子支付系統也不充分,而且現有的各營業網點之間、上下級之間尚不能進行網絡化管理,數據不能共享;基層公司的業務處理和財務處理沒有實行標準化、系統化的電子處理程序,業務、收付費、記賬、統計、分保等環節信息重復錄入、數據人為調節,結果造成信息傳輸慢,數據失真,甚至出現弄虛作假的情況。這種狀況不能適應保險市場上的競爭,更經不起入世后外資保險公司先進管理方式和運營方式的沖擊。外資保險公司進入我國之后,不可能建立很多機構和招聘很多人員,他們主要依靠先進的信息網絡和相應的營銷策略開展業務。如果我們的經營管理方式不加以改變,我們目前網點多的優勢不僅發揮不了作用,而且會成為成本高效率低的包袱。因而中資保險公司,特別是國有獨資保險公司必須加快信息技術建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造基層公司的業務和財務處理程序。應把現有營業網點的各種數據信息連接起來,形成先進的信息處理系統,實現通保通賠,統一管理,將網點多的傳統優勢發揮出來,然后在現有信息網絡的基礎上建立電子商務及電子支付系統,使中資保險公司向國際水平靠近。
在資金管理方面,目前國內保險公司也未形成有效的資金調配、使用及運用系統。資金分散在各營業網點及各級公司,公司各機構之間、上下級之間缺乏科學的資金管理和調控手段。例如基層公司中已簽單但有多少保費沒有收回,多少保費滯留在保戶、外勤、人手中,基層公司內部未入賬或虛入賬的資金有多少,現有的資金管理系統不能對這些問題進行有效地監控。資金的收付缺乏有效的控制制度,資金管理不統一、不規范,“三假一私存”等現象時有發生,從而造成資金流失、浪費,甚至出現違法亂紀的情況。各網點及各級公司日常需要多少業務周轉資金缺乏科學的界定,存款普遍存在盲目性,而且各網點及上下級之間缺乏統一的支付手段,使資金的流動性大大降低,從而降低資金使用效率,增加資金管理成本。外資保險公司進入我國保險市場之后,隨著競爭的日趨激烈及保險市場的國際化,費率會逐步降低,賠付率將逐漸提高,資金運用取得的投資收益將成為保險公司利潤的重要來源。而我們目前的資金管理辦法無法適應保險業務的發展趨勢。因此,中資保險公司必須建立一套科學的適應現代信息技術和支付方法的資金管理、資金調控及資金運用系統。
保險業務中的絕大多數單證都涉及財務與資金,但基層公司單證的印制、領用、保管、使用、編號、銷號等制度既不統一又不規范,各種單證之間的銜接、制約不緊密,財務核算過程中單證的傳遞,會計憑證的附件等不規范,單證有意無意的流失情況經常發生。單證混亂往往造成數據失真,資金流失,因此必須加強單證的管理。此外,新的信息處理技術及新的支付手段的出現,對紙質原始單證及電腦生成的電子單證有了新的要求,單證管理也要系統化、科學化。
二、信息、資金、單證管理系統的內容、功能及相互關系
信息管理、資金管理和單證管理三者既相互獨立,又相輔相成,綜合成為保險公司統一的財務管理體系。
1.信息管理(數據處理電子化)系統
大型保險公司的營業網點遍布全國各地,保險業務面向各行各業,涉及千家萬戶。要充分發揮各個保險機構的職能和作用,就需要建立完善的電子化和網絡化信息管理系統,從業務處理(簽單、理賠),到收保費付賠款,再到財務核算及統計分析,在大范圍內(如地市、全省或全國范圍內)建立統一網絡,而且能與銀行的電子支付系統、因特網等外部信息系統連接,實現數據共享,網絡化管理,形成保險公司先進的開放性的信息管理系統。這樣既能方便保戶,提高競爭力,又能迅速處理所有財務信息,使公司各級管理者準確、快速、完整地得到相關的財務信息。
信息處理實現電子化、網絡化管理之后,業務處理中心和財務處理中心可以對公司的財務和業務信息集中處理。
在信息處理系統中,各險種的簽單、理賠等業務信息由相應的計算機軟件進行處理,形成業務處理系統。業務處理系統將信息傳送給收付費系統,收付費系統進行收付款業務的處理,并將收付款及應收應付信息反饋回業務處理系統。業務處理系統綜合保單信息及收付費信息生成基層報表,形成面向基層科室的各項業務資料及面向外部、內部員工的業績考核資料,用于基層公司的業務管理和調控。
運用電子商務后,電子商務系統直接聯系保戶并與業務處理系統連接,進行簽單并進行信息處理;運用銀行支付系統后,銀行支付系統與公司收付費系統連接,保戶可以利用電話、因特網等手段直接交費,公司也可直接劃撥賠款或儲金,并通過公司的收付費系統進行信息處理。各種信息均與公司的業務處理中心和財務處理中心連接,由中心進行核保核賠及賬務處理,并生成業務報表、財務報表和統計報表。
信息管理系統形成后,要統一內部業務流程和管理模式,統一各類分析數據和表格標準及格式,避免數據重復錄入、自由修改,基本實現數據共享、網絡化應用。系統還要有較強的查詢功能和各種報表的生成功能,以便各級管理人員根據權限隨時查詢各級、各類業務和財務統計資料,隨時對經營情況進行監控。
2.資金管理系統保險公司資金的收付遍布各營業網點,如果運用銀行支付系統,資金的收付更加分散。各收付點及公司上下級之間的資金調度,銀行帳戶的管理,現金的保管,銀行存款與現金的存取,資金的收付程序以及其他涉及資金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必須統一納入資金管理系統,進行嚴格有效的管理,既要保證資金的流動性,保證賠款支出及展業部門的業務支出,又要保證資金的安全性和增值性。
資金管理系統包括管理資金的人員崗位職責和資金的流轉渠道。資金管理要保證管理人員職責到位并相互牽制,保證資金流轉暢通。
資金的管理必須從源頭管起,信用管理是資金管理的起點。信用管理員根據公司的信用管理制度對要求簽單并索要正式發票但尚未交付保費的保戶、業務外勤及代辦審批信用度和信用期,符合
規定的開據保險單和正式發票。應收保費管理員對應收保費進行跟蹤清收,對信用期內未交費的保戶、業務外勤或代辦按制度進行處理,保證資金回收,或解除保險責任。收付員、核算員、主管出納和主管會計按照規定的程序對資金的收付進行管理。
資金的流轉系統要保證資金的流動性、安全性和資金使用效益。各支公司的保費收入存入收入基本戶,檢查未達賬及銀行退票等事項,并隨時將其余額轉入公共基本戶。各支公司或網點的賠款基本戶和費用戶核定最高限額,保證賠款和費用支出,定期或定額由公共基本戶補充。資金要集中到公共基本戶,公共基本戶在統籌全轄業務資金的條件下,按照資金運用的有關制度,將節余資金上劃或用于資金運用,以提高資金效益。
在資金流轉系統中,收款員將收到的支票和現金存入收入基本戶。核算員從賠款基本戶提取現金交與付款員,付款員從賠款基本戶開支票或用現金賠付,當日將結余現金退回核算員。核算員負責其他存款戶和費用戶的管理,并負責將收入基本戶的資金劃入公共基本戶。主管出納負責公共基本戶及全部資金調控;在應用銀行電話付費或因特網付費時,主管出納負責銀行支付系統資金與公共賬戶資金的劃撥,并及時補充各付款單位的賠款資金和費用資金。主管出納和主管會計要利用計算機網絡系統隨時監控所轄各賬戶的資金余額與流向,保證資金的流動性與安全性,同時,集中盡可能多的資金在國家允許范圍內或爭取國家政策進行穩妥的資金運用,提高資金效益。
如果采用更先進的信息處理技術和支付手段,也可以取消基層公司的收入基本戶和賠款基本戶,利用公共基本賬戶實行通保通賠。
3.單證管理系統單證是連接資金管理與信息管理之間的紐帶。首先,公司的資金與數據不能孤立存在,二者必須通過單證相對應,彼此相互支持和制約;其次,資金的收付流轉,數據的錄入必須有單證及單證制度做依據;此外,資金的流失總是伴隨單證的流失而形成的,單證的管理是資金安全的重要保證。因而,單證的印制、保管、領用、流轉、以及根據單證進行資金收付及數據錄入等一系列程序和制度必須進行統一管理,形成單證管理系統。
保險經營活動中主要有兩種單證,一是業務單證,二是財務單證。業務單證有些與財務沒有直接關系,有些與財務有直接關系,是財務活動的依據。從財務管理角度講的單證包括財務單證和與財務有直接關系的業務單證。
單證管理系統的建立主要包括單證管理制度和單證流轉渠道。單證管理制度包括各種單證的管理權限以及單證的印刷、保管、領用、填制、傳遞等制度,單證流轉渠道指單證的流向及各種單證的正本、副本、各聯在使用中相互交織而形成的流轉網絡。在單證管理系統中,必須結合和適應信息管理和資金管理,合理設計單證的管理制度和流轉渠道,以保證信息的真實及資金的安全。
三、全面建立三位一體的財務管理體系以信息管理系統、資金管理系統和單證管理系統為主要組成部分的財務核算和財務管理體系是現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企業經營管理條件下較為先進的財務管理方式。保險公司這樣的金融企業,其數據、資金和單證具有量大、面廣、分散、傳輸頻繁的特點,綜合建立三位一體的財務管理體系對其經營和發展更為重要。財務部門要積極參與公司的信息技術建設,制定財務管理體系的總體規劃,實施先進的財務信息、資金和單證的管理辦法,并制定縝密的公司內部控制制度,將信息、資金和單證的管理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三者相互協調、相互制約,成為有機的整體。
財務部門要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改革現行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體制,簡化核算層次,精減核算人員,準確高效地進行業務和財務數據的收集、整理、傳送、分析工作。在財務管理活動中還應對所轄各項管理指標和考核指標的制定、考核、調控納入信息管理系統,建立基于公司效益和員工貢獻度的激勵機制,對全轄范圍進行直接、及時的財務處理和財務控制,為公司領導提供準確、及時的財務信息,及時編制各類對內對外會計、統計報表。
在保險公司,貨幣資金是公司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資金形式,因此我們在財務管理系統中主要闡述的是貨幣資金的管理。實際上,固定資產、在建工程、辦公用品和低值易耗品、債權債務及其他無形資產和各項費用也完全可以按照資金管理的原理制定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納入財務管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