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病理學重點范文

        病理學重點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病理學重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病理學重點

        第1篇:病理學重點范文

        關鍵詞:典型病例教學法;循環系統疾病

        中圖分類號:G4

        心血管系統作為內科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一門病種繁多,涉及內容復雜,而且難度大的一門學科,也是內科學中比較難以入門的臨床課程。學生在學習時難以從書本獲得全面的感受和體會,為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尋找和探索良好教學方法尤為重要。現將我們以典型病例教學法在循環系統疾病教學中的應用情況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我校2010級的臨床醫學生120人,隨機分為觀察組(60例)和對照組(60例),均本科五年制臨床醫學生。觀察組中男生29 例, 女生31例;年齡19~23歲,平均年齡(21.6±2.1)歲。對照組中男生26例,女生34例;年齡18~23歲,平均年齡(21.4±2.4)歲。兩組學生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均衡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完成循環系統疾病教學任務, 即教師按教學大綱要求講授為主的教學法。觀察組采用典型病例教學法完成循環系統疾病教學任務,具體方式如下(1)課前教師根據教學大綱要求,選取典型病例,(2)授課前典型病例懸疑導入:首先,向學生展示典型病例,然后由易到難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并導入教學內容和目的,并提醒學生帶著疑問聽教師講授;(3)教師講授:教師就典型病例導入的內容根據教學目的進行講授,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有更深入的理解,(4)再次討論分析:教師講授后再次將前面的典型病例和問題展示給學生,讓學生依據聽課后掌握的知識補充回答相關問題,對仍有疑問的問題可繼續討論,(5)總結布置思考題:教師對學生的回答或不同看法進行點評,給出正確的思路和答案;最后布置課后思考題和作業,包括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另一些與課堂導入的典型病例相似有不同的病例分析題,也可布置學生們課后查閱該疾病的診治新進展,以加強學生的記憶和進一步提高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在下一課時或課外輔導時間進行點評,鞏固教學效果。在老師講解的過程中通過采用多媒體、錄像、圖片、模型等多種手段, 使講課內容更生動,將臨床實際病例與純理論內容相結合,增強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加深了學生的印象,改進教學效果。

        1.3 觀察項目

        觀察記錄兩組學生診斷學癥狀學的期末考試分數,考試總分為100 分,同時采用調查問卷統計學生對教學方法的滿意度狀況,問卷調查主要內容關于典型病例教學模式的優缺點、可接受程度、總結及推理能力等方面,了解學生對典型病例教學模式的評價。

        1.4 統計學分析

        研究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的期末考試分數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學生滿意度情況均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

        3 討論

        傳統教學模式存在著弊端,即教學與實踐脫節,理論知識與臨床疾病脫離,“灌輸式”“填鴨式”教學充斥課堂。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沒有給學生創造主動學習的機會。因此,進入臨床的醫學生缺乏自主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當前醫學模式的發展要求在臨床醫學教育過程中加強對醫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1],因此有必要在傳統的教學基礎上,建立創新型的醫學教學模式,進一步提高醫學教學質量。

        在循環系統疾病講授過程中引入典型病例教學法, 教師采集臨床實踐中的經典案例講解知識,更具有趣味性,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思考、并進行總結、歸納,使感性與理互作用、相互推動,知識掌握的更加扎實[2];并且通過案例講解,讓學生在案例的閱讀、思考、分析、討論中,建立起一套適合自己的完整而又嚴密的邏輯思維方法和思考問題的方式,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素質,進入臨床能更好地處理實際問題[3]

        心臟內科學是一門臨床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運用典型病例教學模式可拉近內科學抽象的理論知識與各種心臟疾病臨床診治的距離,提高學生臨床診斷能力。通過結合心臟各種疾病的臨床病例開展的小組討論, 學生不必再死記硬背, 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成為教學的主體, 這樣, 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提高學習的主動性,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團結協作精神; 在病例的研究中, 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問題能力、查閱和收集資料能力以及計算機應用能力都得到提高; 有效地縮短理論與實踐的距離, 使其能夠很快地由醫學生過渡到實習醫生。

        綜合本研究結果及以上所述可見,典型病例教學法在循環系統疾病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滿意,能夠明顯提高學生的成績,并且有效改善了學生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李澤生,冼利青.麥克瑪斯特大學“問題學習法”[J]. 復旦教育論壇,2005,1(5):85-88.

        [2]William F. Crittenden.A social learning theoryof cross -functional

        第2篇:病理學重點范文

        關鍵詞 破冰;電力拖動;職業學校

        中圖分類號:G718.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7)01-0102-02

        1 為何要給電力拖動教學破冰

        破冰,被普遍用來比喻在人際交往中打破沉默、疏遠、猜忌、懷疑的藩籬,就好像打破海上厚厚的冰層,幫助人們放松并變得樂于交往和相互學習,或者打破僵局,以幫助不熟識的人開始交流。總的來說,破冰作用就是消除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間隔,就是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上課時的當下,這樣就更容易被教師的潛在意識影響,離開懷疑、猜忌和疏遠,更好地接受學習的知識和技能。

        破冰方式需要多樣性,在實際使用過程中要根據不同的學生、不同的課程、不同的目的采用相對合理、合適的破冰方式。比如說最初的破冰方式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但是故事一定要條理清晰、引人入勝,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懸念!而團隊游戲則是慣用的破冰方式,通過游戲不但能觀察團隊和個體,而且可以減少教師的控場壓力,同時也是打破教師與學生之間隔閡的最佳方式。

        完整的破冰內容可以有領導講話、分享我的故事、前期分組、團隊組建呈現、建立學習開關、小組成員分工、介紹成績構成、宣布獎勵機制、小組成員起立握手問好、把手疊到一起、介紹課程目標、宣達課程要求、共同承諾紀律、播放視頻展、相互復習法、上課過程展等。

        2 實施步驟:破冰流程及實際效果

        職業學校整體的學習氛圍是基本固定的,也是絕大部分不會學習或者是不愿學習的學生組成的一個整體,要他們馬上進入學習狀態顯然是不實際的,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要學生在這樣的狀況下學習,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換個思路,從教學上來說,要每次課花大部分的時間來解決一個簡單的問題,可以是其中一個知識點、一個學習態度,甚至一個上課前的動作,由簡單到略微復雜,而且也只解決一個問題,天長日久,不僅讓學生認為這門課更簡單易學,而且能看到即時學習成果,促進學習積極性,為學好下節課建立信心和榜樣,而且能由簡單到復雜,甚至完成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這也是上課學習的原則之一。

        具體實施步驟可分為前期準備與課堂實施兩大部分。前期準備分別為領導講話(借領導式)、分享我的故事(拉近師生關系)、前期趣味分組(快樂尋找同伴)、團隊組建呈現(建立學習團隊)、建立學習開關(提升團隊氛圍)、小組成員分工(初識崗位職責)、介紹成績構成(了解努力方向)、宣布獎勵機制(激發學習熱情)、起立握手問好(互相加深情感)、把手疊到一起(彼此鼓勵加油)。每堂課上要求要做的是介紹課程目標(了解學習內容)、宣達課程要求(明確學習目標)、共同承諾紀律(建立行為規范)、播放視頻展(燃起心中熱火)、相互復習法(增強復習效果)、細化上課過程(增加學習內容)等。

        3 提高對電力拖動應用能力和認識程度:教學案例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困惑,特別是專業學習中學生的整體積極性不高,理論知識學習聽不進去;實習的時候因為理論的欠缺變得完全不會,或者只會依樣畫葫蘆。如果班級里大部分學生對這門課已經有了這樣的認知,并且已經形成這樣的局面,就是很糟糕的事。教師不要因此而灰心喪氣,或者形成固定思維,這樣只會使局面越來越糟糕。下面用一個實例來探討“破冰效應”在點動控制線路與技能訓練課堂中的運用。

        介紹課程目標和要求 具體目標:能夠正確畫出點動正轉控制線路的電路圖,能說出三相異步電動機點動正轉控制電路的工作過程,掌握點動控制電路的組成、動作原理及分析方法。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識讀和設計能力,提高學生互相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共同承諾紀律 遵守課堂紀律承諾書是為了維護班級組織紀律,保證每名學生安靜聽課的個人權利,確保教師授課能順利進行。每一個小組有責任和義務向全班同學、向教師、向自己做相關鄭重承諾,請同學和教師監督執行,如有違背,愿主詠郵苧校和教師按規定給予的相應處罰(也可以小組成員自己制定相關承諾內容)。

        相互復習法 學習是記憶的充分條件,理解是記憶的必要條件,但只有理解而沒有復習,還不能保證精確而牢固地記憶知識。經常復習是使學習知識技能長期保持在記憶中的一個基本方法。復習對機械記憶和理解記憶都是必要的,課后復習不僅能增強記憶,而且能促進理解。復習的整體效果雖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復習次數的制約,但并不單單機械地取決于復習的次數。要使復習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于復習方法的正確性。可以應用多種不同的形式來開展,從而達到效果上的最優化,如促膝長談法、拍肩傳遞法、小組交流法等。

        細化上課過程

        1)找圖紙:畫點動控制線路原理圖(A3紙上,每小組一張);一位學生負責找圖紙,一位學生負責畫,一位學生負責監督,一位學生負責檢查,一位學生負責講解,一位學生負責整理資料,一位學生負責找資料(每組有幾位學生,可以相應增加或減少相關項目);同時在旁邊空白處寫出點動控制的概念、應用場合及各元器件作用。

        2)找元器件:點動控制線路原理圖上需要用到的所有元器件放在一個統一的桌子上,所有元器件可以有好的、壞的,合適的、不合適的,初期可以適當簡單些,慢慢加大難度(PPT上可以放置元器件分部件圖片),讓學生進行相關選擇;同時可以讓小組來描述元器件作用,如組合開關QS,熔斷器FU1、FU2,啟動按鈕SB,接觸器KM。

        3)符號:元器件對應放置并標注相關符號(把剛才找到的元器件圖片對應放到A3紙畫好的原理圖上),同時敘述其工作原理。

        4)找一位學生講解(對應原理圖符號和圖片),可以在某些特殊情況找同學幫忙。

        5)布置圖,取另一張A3紙用圖片放出來(給予元器件圖片)。

        6)接線圖,直接在布置圖上用不同顏色筆來畫(因為是剛剛接觸低壓控制線路,所以可以先教師帶領畫一次,擦掉再讓學生畫一遍。前提是不告訴學生他們要畫,擦掉后再告訴學生要畫接線圖)。

        7)成品展示,可以每次的作品進行上墻展示,并對其進行對比,對比各種不同畫法、布局的優缺點。

        8)分組實施操作(每隊完成4塊成品),并對成品進行展示與講解。

        參考文獻

        [1]鄭濤.破冰[M].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2007.

        [2]杜曉軍.破冰[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15.

        [3]沈權,趙炎平.破冰船技術及幾種破冰方法[J].航海技術,2010(1):5-7.

        [4]李敬梅.電力拖動控制線路與技能訓練[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4.

        第3篇:病理學重點范文

        【關鍵詞】重癥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理特點;護理體會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8-0302-02

        1重癥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點

        1.1驚慌恐懼 患者多由于突發的意外因素刺激,使病情急劇變化而人院搶救治療,其中多數人對自己病情的發展、預后及危險性有一定的認識,但由于缺乏足夠的醫療科學知識,常會出現莫名的心慌、驚慌或恐懼。

        1.2焦慮急躁 重癥心血管病患者由于經常出現胸悶、氣短、心悸、乏力及呼吸困難等不適癥狀,造成不同程度的生理刺激,產生不良的心理狀態,引發焦急多慮和煩躁不安。同時由于病程較長,病情遷延不愈,患者常會對一些需要反復進行的護理措施感到厭煩和缺乏信心,不愿進行積極主動的配合,甚至會以生硬、粗暴的態度對待護理人員。

        1.3孤獨壓抑 重癥心血管疾病患者經常被安置在有心電監護功能的重癥監護室進行救治,各種急救儀器、設備放置于患者的身旁,為救治提供了有效保障,同時也給患者心理上帶來了一定的壓力。患者常常會由于身上安放了心電監護裝置而感到不適;會因為進人這種特殊的、與外界“隔絕”的病房而推測自己的病情十分嚴重;會因為親屬、朋友的陪護和探視受到嚴格限制而感到孤獨、憂郁、不安,產生消極壓抑的負面心理,此時如果再遭遇其他患者的逝去,更會對患者造成嚴重的不良心理刺激。

        1.4依賴性增強 重癥心血管疾病本身引起的心臟功能嚴重障礙,使得患者生活常不能自理,對許多事情都表現得力不從心,心理上明顯地表現出自信心不足,對他人的依賴性增強。還有一些老年患者像稚童一樣,處處想得到他人的同情和照顧,缺少戰勝疾病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這恰恰是患者康復的重要條件。部分老年患者甚至認為離開醫院等救治場所便無法生存,產生對治療的過度依賴。

        1.5猜疑心加重 在重癥監護室中治療的患者,由于其所處的特殊環境和床旁放置的儀器,造成心理上的巨大壓力,常會想當然地猜測自己的病情嚴重,并對病情的發展過度擔心。

        1.6自尊心增強 一些患者在患病前擔任一定的社會職務,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并具有多種家庭角色,人院進人新的人際群體后,常常會希望保持自己在原有人際結構中的地位,感到自己理應受到周圍人群和家庭成員的尊重。

        2重癥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護理體會

        心血管疾病常常是遺傳因素、生物因素、社會因素和心理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凡是可以引起焦慮、恐懼、憤怒、內疚和沮喪的心理刺激,都可成為誘發

        和加重的因素。筆者在臨床護理工作實踐中體會到,要對重癥心血管疾病患者進行良好的心理護理,應注意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2. 1樹立良好的護理人員形象 護理人員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同情心,言行舉止中要體現出良好的職業形象,處處表現出積極主動和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護理操作要規范熟練,處理問題要果斷鎮靜,觀察患者要細致人微,服務過程要熱情周到,要用微笑和真誠打動、溫暖患者,要通過良好的職業形象取得患者的信任。

        2.2做好床前護理教育工作 一是要引導患者正確對待疾病,教育、啟發、勸導患者正視現實,讓患者清楚自身的情緒、心理、信心對于疾病康復的重要性,消除悲哀、沮喪等不良情緒和對自身疾病的憂慮、恐懼心理,增強配合治療、護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二是要根據患者病情,有針對性地提出護理意見,告知患者相應的注意事項以及如何配合治療護理,讓患者清楚自己該做什么、該怎么做、什么不該做。三是要鼓勵患者保持穩定、樂觀的良好心態,讓患者了解不良情緒和心理對病情的危害,知道樂觀心態對康復的益處,指導患者主動控制、調節情緒,提高患者的心理應激能力,努力使患者的情緒保持輕松愉快,心態穩定,自信樂觀。

        2.3及時做好說服開導工作 患者人院后要多與其溝通,了解其性格特點和心理狀態,存在心理問題者要及時疏導。

        2.4避免負面刺激和影響 重癥心血管患者常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猜疑心加重,會造成心理上的過度敏感。醫護人員和親屬面對患者時不要愁眉苦臉,不要驚慌或緊張,切忌當患者的面竊竊私語,以防增加患者的思想壓力。

        2.5要善于忍讓和克制 了解患者心理失衡后的急躁和抗治心理后,在護理過程中對患者的過激言行必須忍讓和克制,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禁止與患者發生沖突。對患者的不良行為,應在耐心勸說的基礎上,采取適當的方式制止,千萬不可訓斥、責罵、嘲諷,防止矛盾進一步激化。護理工作中可采用的方式有:( 1)避其鋒芒,引導宣泄。(2)尋求幫助。(3)換人服務。

        第4篇:病理學重點范文

        [基金項目]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2009ZX09502030);中國中醫科學院基本科研業務費自主選題項目(ZZ0808016);中國中醫科學院博士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基金項目

        [通信作者]*謝雁鳴,研究員,研究方向為中醫臨床評價方法學,Tel:(010)64014411-3302,E-mail:

        [作者簡介]楊薇,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醫臨床評價方法學,Tel:(010)64014411-3316, E-mail:

        [摘要]缺血性中風病是高發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殘率的臨床常見病多發病,臨床實踐中大型綜合醫院治療缺血性中風病急性期時常同時使用多種中西藥物,依據生物學“模塊化理論”,不同特征的患者使用藥物也有所不同,同為治療該種疾病的藥物組合之間可能具有多種拓撲結構特征,即模塊(modular)。該研究提出在全國20家大型綜合醫院的電子醫療病例組成的數據庫中,建立缺血性中風病急性期藥物復雜網絡,采用復雜網絡分析及數據挖掘等方法,探索建立針對不同缺血性中風病患者人群的若干個中西藥物群組模塊,闡釋其結構與功能特點,探索適宜人群并評價藥物群組模塊在臨床使用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為優化缺血性中風病臨床治療方案提供方向,為聯合用藥研究提供新的方法,也為中西藥物聯合使用方案進入指南提供依據。

        [關鍵詞]缺血性中風病;藥物群組模塊;電子醫療病例;復雜網絡

        中風病是臨床常見多發病,具有高發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殘率的特點,對患者本人及家庭造成的損害及負擔極其嚴重。據流行病學調查統計[1],近年來我國中風病發病率、患病率成增高趨勢,常見發病年齡增高,地理分布呈現“北高南低”規律。缺血性中風病(又稱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腦梗死)占全部腦卒中的60%~80%,其急性期一般指發病后2周以內[2]。缺血性中風病患者入院后,尤其是在急性期進行治療時,患者可能會接受多種藥物干預,這些藥物同時應用于患者身上是否能夠提高療效?藥物作用是否存在互補?不同的藥物組合在何時以及何種患者群體中使用效果更好?藥物聯合使用是否存在安全性問題?

        針對這一系列臨床存在的實際問題,本研究希望基于來自全國多家醫院的電子醫療病例,采用復雜網絡分析方法,了解缺血性中風病患者常用聯合用藥組合,構建出不同時間與空間下的多個藥物群組模塊(modular),進而闡釋其結構與功能特點,探索適宜人群并評價藥物群組模塊在臨床使用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為缺血性中風病治療方案優化提供證據,為藥物聯合應用機制研究奠定基礎。

        1缺血性中風病患者臨床多采用中西藥物聯合治療

        缺血性中風病是指由于腦動脈閉塞、腦栓塞、彌漫性腦組織缺氧等原因引起腦供血血管閉塞、血流停止導致缺氧而發生的壞死,并由此產生血管供應區腦功能損害和神經癥狀的一組臨床綜合征[3]。從理論上講,缺血性中風病患者在中醫醫院治療應主要使用中藥,在西醫醫院治療應使用西藥,但是從臨床實際來講,無論西醫醫院還是中醫醫院,醫生在臨床診療過程中需要遵循臨床實踐指南[4],因此缺血性中風病患者急性期入院治療會使用西藥,此外中醫師會根據辨證給予患者相應的中藥或中成藥,西醫師雖然不會辨證使用中藥,但是會根據藥品說明書選擇相應的中成藥進行治療。也就是說,缺血性中風病患者急性期無論入住中醫醫院還是西醫醫院,都有可能同時接受中藥和西藥的聯合治療。

        目前許多研究對中西藥物聯合使用治療缺血性中風病的效果進行探討[5-9],但這些研究多為臨床試驗,例數較少,或研究條件限制嚴格,外推性不佳,有的研究[10]雖在真實世界中進行,但是分析僅處于用藥層面分析,所獲得的分析結果不能具有個性化。因此針對不同的患者提出具有個性化的聯合用藥方案成為新的研究方向。

        2基于生物“模塊化理論”的“藥物群組模塊”概念

        “模塊”(module)指可以自由組合和變換的標準單元,系統生物學認為生命體是多種分子相互作用形成的復雜網絡,生物系統中普遍存在的模塊性(modularity) 是復雜網絡非常重要的特性[11]。模塊根據其各自的功能有不同的定義,拓撲模塊(topological module)是指具有模塊內部的節點連接緊密,而模塊與模塊之間連接稀疏結構特點的模塊[12],即內聚度大于耦合度。其中具有一定功能的,在功能上和形態上相對獨立的實體稱為功能模塊(functional modules) [13]。在疾病網絡中,相同或表型相似的疾病,其致病基因通常存在于相同的功能模塊里[14-15]。

        基于“模塊化理論”(modular theory)[16],針對疾病所治療的藥物之間可能也存在模塊性,因此提出探索建立缺血性中風病“藥物群組模塊”概念,其中“藥物”指針對于缺血性中風病治療的中西藥物,“群組”指2種或多種藥物的組合。本研究的科學假說認為,缺血性中風病作為一種疾病來講,其致病基因在固定的功能模塊中,對于其治療有效的不同藥物可能共同作用于這一功能模塊,因此治療該種疾病的藥物之間可能相互密切關聯,即藥物與藥物之間關系緊密,而與其他藥物連接疏松,可具有拓撲模塊特征,從而構成缺血性中風病的藥物群組模塊。然而缺血性中風病發病時間的不同,患者特征不同,治療的藥物會有所變化,因此針對于缺血性中風病不同時期及不同患者,可能構成多個藥物群組模塊。每個藥物模塊藥物組成不同,功能也不盡相同,即具有不同功效的藥物拓撲模塊,藥物群組模塊是最小藥物單位,針對不同的疾病時期及患者病情可以進行自由組合。

        3基于電子醫療病例構建“藥物群組模塊”

        從理論上講“藥物群組模塊”是存在的,但是從實際操作層面講應該如何獲得呢?開展動物實驗探索費時費力,網絡藥理學[17]雖是目前網絡醫學研究的熱點內容,但是面對種類如此繁多的中西藥物及疾病網絡,開展也存在一定的困難,且研究結論尚需進行藥理學及臨床驗證,難以短期內應用于臨床,開展臨床試驗(如大規模的隊列研究)需要收集大量患者臨床試驗數據,不僅需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且研究周期長,很難在短時間獲得結果。從本研究的假說中可以看出研究數據應來自于臨床實際數據,醫院信息系統(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所存儲的大量電子醫療記錄(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EMR)是進行本研究最佳的數據來源。因電子醫療記錄為醫生在日常工作中生成的常規診療數據(routine data),這些數據記錄了臨床醫師治療疾病時的用藥信息,能夠真實反映臨床實際,而且數據量大,更容易發現規律[18]。利用其中的數據探索的藥物群組模塊,其構成藥物均為已經上市應用的藥物,無需再次進行上市前的臨床試驗,可節省大量人力物力,來源于臨床而用之于臨床,且研究結果的外推行較好。因此,基于大樣本的真實世界HIS數據探索“藥物群組模塊”存在可行性及極大的優勢。

        4“藥物群組模塊”發現方法

        藥物群組模塊探索方法的選擇也十分重要。復雜網絡[19](complex network)是近年來科學界開展大數據研究的熱點問題[20],是指具有自組織性、自相似性、小世界性、無尺度性、吸引子等全部或部分特性的網絡,簡言之就是結構呈現高度復雜性的網絡。HIS數據庫中的EMR數據量龐大中,同一患者可能患有多種疾病,在實際診療中會使用多種藥物,不同的患者患不同疾病也可能使用同種藥物,因此具備復雜網絡的特性。復雜網絡具有獨特的統計特性,即小世界[21](small world)、無尺度[22](scale-free)以及社團結構[23](community structure)。無尺度網絡(scale free network)[24-25]是具有節點度冪律分布現象的復雜網絡,周雪忠等[26]認為,無尺度網絡現象是網絡中各個節點的分類特征、網絡組織的角色需求和組織中元素的關系分類影響復雜網絡動態的自組織過程。社團結構是指一組相互之間有著比較大的相似性而與網絡中其他部分有很大不同的節點組成的群,社團發現正是這種結構重要的分析方法[27],是利用圖拓撲結構中蘊藏的信息從復雜網絡中解析出其模塊化的社團結構。高鑄燁等[28]利用復雜網絡分析冠心病的證候、治法與中藥之間的關系,發現冠心病臨床診療理法方藥相一致,對于清熱治法與解毒治法在冠心病中的應用可進一步研究。孟凡紅等[29]利用網絡探索古代止痛方劑的核心藥物、配伍藥對及用藥特點。在探索藥物群組模塊中,缺血性中風病急性期用藥可以看作一個復雜網絡,每種藥物可以看作一個節點,一種藥物與另一種藥物同時使用可以看作二者之間存在聯系而構成邊,因此在這樣一個復雜網絡中,使用復雜網絡分析方法可能會找到中成藥與西藥同時使用的關系,進而為形成缺血性中風病急性期藥物群組模塊提供備選素材。

        除進行復雜網絡分析外,還可基于該數據庫開展遺傳算法 [30](cluster analysis)、神經網絡 [31](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貝葉斯分析 [32](Bayesian analysis)、決策樹算法 [33](decision tree)等多種數據挖掘算法(data mining method)。

        5藥物群組模塊確認及安全性有效性評價

        利用以上分析方法獲得缺血性中風病藥物群組模塊后,選取臨床10位中醫或西醫神經內科專家進行訪談,獲得臨床專家認可,如臨床專家不認可則調整數據挖掘方法及分析條件重新進行挖掘,直到得到符合臨床實際的藥物群組模塊。進一步基于現有大樣本臨床數據可對其進行臨床有效性、安全性評價,從而驗證組合后的中醫及西醫臨床實踐指南用藥是否可降低缺血性中風病住院患者病死率,是否可減少患者住院期間并發癥。隨后向指南制定者推薦該模塊,為中成藥進入西醫指南提供證據,或為制定缺血性中風病中西醫結合臨床實踐指南提供依據。

        6研究設計

        6.1建立缺血性中風病藥物復雜網絡基于全國20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HIS中住院患者信息,以患者出院診斷為依據,選擇出院診斷中第一診斷為缺血性中風病(急性腦梗死)且年齡在35~80歲的患者,對患者藥物進行標準化,篩選出與缺血性中風病治療及合并癥治療密切的藥物,選取患者入院14 d內(急性期)使用的藥物,以藥物為節點,以藥物使用的頻率為邊構建藥物網絡。

        6.2復雜網絡分析根據藥物復雜網絡建立特點,嘗試采用社團發現等方法,結合患者年齡、入院病情、入院后急性期不同時間點(24 h以內、48 h以內、72 h以內、7 d以內、14 d以內)、入院證候、合并疾病等信息,在缺血性中風病的藥物復雜網絡中探索若干“藥物群組模塊”。

        6.3訪談神經內科專家選擇10位中醫與西醫神經內科專家進行訪談,以驗證通過復雜網絡分析及數據挖掘方法獲得的藥物群組模塊是否符合臨床。

        6.4藥物群組模塊臨床有效性、安全性評價有效性評價:① 以在缺血性中風病急性期使用藥物群組模塊的患者與單純使用西藥的患者進行比較,以死亡作為結局指標,利用生存分析[34]進行有效性評價,以評價缺血性中風病患者急性期使用藥物群組模塊是否能夠降低病死率;② 以在缺血性中風病急性期使用藥物群組模塊的患者與單純使用西藥的患者進行比較,以患者出院診斷中并發癥發生數量及種類作為結局指標,分析藥物群組模塊是否可減少患者并發癥發生概率。

        安全性評價:以使用藥物群組模塊≥3 d且肝腎功能發生異常變化的缺血性中風病作為病例組,以未使用藥物群組模塊≥3 d且肝腎功能未發生異常變化的患者作為對照組,以患者肝腎功能作為評價指標,評價使用藥物群組模塊是否可引起肝腎功能異常變化[35]。

        6.5技術路線技術路線圖見圖1。

        7小結

        本研究以缺血性中風病急性期使用中西藥物作為切入點,以“模塊化理論”作為指導,以復雜網絡分析作為手段,基于HIS數據庫中的大量EMR數據進行真實世界中成藥與西藥聯合應用探索,為藥物聯合應用分析提供新方法,為缺血性中風病優化臨床治療方案提供可靠信息,也為推薦中成藥進入指南提供依據。進一步研究可在藥物群組模塊基礎上,在基因、蛋白組學層面對其作用機制進行探討,為使其更好的應用于臨床提供基礎研究證據。

        [參考文獻]

        [1]王穎,齊曉飛. 我國各地腦卒中流行病學調查近況[J]. 包頭醫學,2010(1):1.

        [2]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血族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撰寫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0,43(2):146.

        [3]陳杰,李庚富,訾艷麗,等.腦梗死的病理生理改變及治療現狀[J]. 西南國防醫藥,2011(6):681.

        [4]Institute of Medicine.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directions for a new program[M]. Washington D 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1990.

        [5]王莉梅,王相峰,姚銘,等. 奧扎格雷鈉聯合丹紅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的Meta分析[J]. 中國藥物評價,2013(1):27.

        [6]沙洛林. 大株紅景天聯合依達拉奉治療急性腦梗死療效觀察[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43.

        [7]劉文榮,黃靖,蔣平麗,等. 低分子肝素聯合疏血通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觀察[J].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3(1):98.

        [8]張學紅. 阿替普酶聯合銀杏葉滴丸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和安全性[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2):64.

        [9]陳紹輝,李東航,賴漢齊. α-硫辛酸聯合疏血通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觀察[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4):12.

        [10]廖星,曾憲斌,謝雁鳴,等. 回顧分析真實世界中苦碟子注射液治療冠心病和腦梗死的聯合用藥[J]. 中國中藥雜志,2013,38(18):3110.

        [11]Lorenz D M,Jeng A,Deem M W. The emergence of modularity in biological systems[J]. Phys Life Rev,2011,8(2) : 129.

        [12]Tornow S,Mewes H W. Functional modules by relating 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 and gene expression[J]. Nucleic Acids Res,2003,31(21) : 6283.

        [13]Hartwell L H,Hopfield J J,Leibler S,et al. From molecular to modular cell biology[J]. Nature,1999,402(6761 Suppl) : C47.

        [14]Wu X B,Jiang R,Zhang M Q,et al. Network-based global inference of human disease genes[J]. Mol Syst Biol,2008(4): 189.

        [15]Zhong S L,Wu H,Yang M,et al. Identification of hub genes ofcardiac remodeling by 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J]. Chin Pharmacol Bull,2011,27(10) : 1358.

        [16]Taylor E W,Jaakkola J. A transposition of the reverse transcriptase gene reveals unexpected structural homology to E. coli DNA polymerase I[J]. Genetica,1991,84(2):77.

        [17]李梢. 網絡靶標:中藥方劑網絡藥理學研究的一個切入點[J]. 中國中藥雜志,2011,36(15): 2017.

        [18]楊薇,謝雁鳴,莊嚴. 基于HIS“真實世界”數據倉庫探索上市后中成藥安全性評價方法[J]. 中國中藥雜志,2011,36(20):2779.

        [19]Strogatz S H. Exploring complex networks[J]. Nature, 2001,410(6825): 268.

        [20]Newman M E J, Barabási A L, Watts D J. The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networks[M]. Princeton:Princeton Univ Press, 2006.

        [21]Watts D J, Strogatz S H. Collective dynamics of ″small-world″ networks[J]. Nature, 1998, 393(6684):440.

        [22]Faloutsos M, Faloutsos P, Faloutsos C. On power-law relationships of the internet topology [J]. Comput Commun Rev, 1999,29(4): 251.

        [23]Girvan M, Newman M E J. Community structure in social and biological networks[J]. Proc Nat Acad Sci, 2002,99(12): 7821.

        [24]Albert R, Jeong H, Barabasi A L. Diameter of the world-wideweb[J]. Nature,1999,401:130.

        [25]Barabási A L, Albert R, Jeong H. Mean-field theory for scale-free random networks[J]. Physica,1999,272:173.

        [26]周雪忠,劉保延,王映輝. 復方藥物配伍的復雜網絡方法研究[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8,15(11):98.

        [27]孫正. 基于藥物屬性的中藥方劑組網及藥物社團發現研究[D].南京:南京大學,2013.

        [28]高鑄燁,張京春,徐浩,等. 用復雜網絡挖掘分析冠心病證候-治法-中藥關系[J]. 中西醫結合學報,2010(3):238.

        [29]孟凡紅,李明,李敬華,等. 基于復雜網絡挖掘古代止痛方劑用藥規律[J]. 中醫雜志,2013(2):145.

        [30]Van der Borght K, Verbeke G, van Vlijmen H. Multi-model inference using mixed effects from a linear regression based genetic algorithm[J].BMC Bioinformatics,2014,15:88.

        [31]Huang S, Xu Y, Yue L,et al. Evaluating the risk of hypertension using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ethod in rural residents over the age of 35 years in a Chinese area[J]. Hypertens Res,2010,33(7):722.

        [32]Gopalakrishnan V, Lustgarten J L, Visweswaran S,et al. Bayesian rule learning for biomedical data mining[J]. Bioinformatics,2010,26(5):668.

        [33]Blower P E, Cross K P. Decision tree methods in pharmaceutical research[J]. Curr Topic Med Chem,2006,6(1):31.

        第5篇:病理學重點范文

        關鍵詞:撤點并校;預期目標偏離;反思與建議

        一、中國農村中小學“撤點并校”預期目標偏離的表現。

        (一)合理利用資源配置目標的偏離。

        2001年國務院頒布了《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規定由縣級政府進行財政撥款來舉辦和管理農村義務教育,加上農村地區學校規模小、質量低的問題,促使“撤點并校”這一政策實施的首要目的是重新配置教育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但是,隨著改革的深入,預期的合理利用資源配置的目標偏離了。

        首先,改革造成了大量教育資源閑置和浪費,撤并后,很多地方的學校所在地被廢棄擱置,國家投資購買的教學設備統一擱置在空蕩的教室內。其次,合并后的中心學校引發了教育資源分配的新問題,政府縮減教育經費的目的落入空口。并校后的城鎮中心學校人數大增,一些縣城甚至出現了人數上萬的學校。比如,“在寧夏回族自治區撤并南部山區學校,在城市建設幾所學生近萬人的中學,山西的學生都集中在這些學校就讀。”[1]。

        (二)提高教育質量目標的偏離。

        針對農村偏遠地區學校人數少、規模小、教學水平偏低的問題,政府撤除“麻雀學校”,合并成規模較大的城鎮中心學校。但是,規模大的學校真的能夠提高教育質量嗎?

        一是教師任務加重,影響正常教學。二是學生精力有限,難以充分理解接受到的課程知識。如果教師“教”是低效的,學生“學”也是低效的,那么就不可能提高教育質量。對教師而言,除了大班額的教學任務外,還要考慮學生的往返問題,住宿管理問題等,教師不能把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教授學生知識上,更不用提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對學生而言,上學路途遙遠而產生的交通問題以及學校環境的變化都會負面影響學生的學習,因此學生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二、中國農村中小學“撤點并校”政策目標偏離的歸因。

        (一)民主決策方式缺失。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指出:“成立教育咨詢委員會,為教育改革和發展提供咨詢論證,提高重大教育決策的科學性。”毋庸置疑,脫離群眾的決策方式必然導致并校決策缺乏科學性和可行性,決策失誤必然造成“并校改革”預期目標的偏離。

        “民主決策就是指按照科學的決策程序,通過可行性研究后,采取由決策者集體表決的方式而做出決策的方式。正確的決策是保證黨和國家各項事業順利開展的重要前提。”[3]然而,據華中師范大學課題組對山東、浙江、湖北、湖南等11個省進行相關調查研究顯示:“當孩子所在學校面臨撤并時,被征求過意見的家長僅占21.8%,75.3%的教師表示布局調整過程中沒有用征求過其意見。”[4]

        (二)政策執行中,實施者的決策能力和水平不足造成預期目標偏離。

        “變革主體綜合決策的能力和調整能力,對于變革能否實現具有決定性意義。”[5]并校改革的決策能力和水平是指實施者指對于一所學校撤并價值的分析能力和決策能力。“撤點并校”實施者對撤并學校價值分析不全面造成城鄉教育發展更加不均衡。分析一個學校撤并的價值,要從學校所在村落入手,全面分析學校狀況、當地人口分布、經濟狀況、交通狀況以及鄰近學校的狀況。根據該學校撤并的價值大小,最終民主決策該學校的“去留”。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并校實施者僅考慮到撤并學校狀況,如學校規模小、人數少等,忽視該校所在村落的各種客觀條件和鄰近學校的實際承載力,即獨斷該學校的“命運”——撤除。撤并后,學生“上學難”,教育質量降低,家長經濟負擔重,城鄉發展不均衡。實施者對學校撤并價值分析不全面造成決策缺乏科學性和準確性,最終拉大城鄉教育差距,不利于教育質量的提高。

        三、反思與建議,合理控制目標偏差。

        (一)民主決策,程序公正。

        我國并校改革民眾參與度低、并校程序不透明致使決策缺乏科學性和準確性,因此建立公平公正的撤并程序是合理控制預期目標偏離的必經之路和重要保障,提高民眾參與度、推行民主決策又是建立公平公正的撤并程序的必要前提。

        首先,要加大宣傳,公開程序。在可能撤并的學校所在村落召集村民開宣講大會,傳達政府并校改革的意圖,幫助村民分析理解并校改革后教育的轉變,同時,公開撤并程序和步驟,使撤并過程透明化和陽光化。其次要推行咨詢論證機制,既要參考相關專家的建議,也要聽取群眾的意見。最后,關鍵是轉變政府職能,梳理清楚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關系。地方政府受中央政府委托推行改革,因此當保證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事權與財權對應,避免地方政府僅僅關注上級考核問題而忽略提高教育質量和促進城鄉均衡發展的目標。

        (二)提高政策實施者的決策能力和水平。

        美國學者艾力斯說:“在實現政策目標的過程中,方案確定的功能只占10%,而其余的90%取決于政策的有效執行。”保證政策實施者具備較高的決策能力和水平是確保并校改革成功實施并達到預期目標的重要一環。

        首先,要選拔有能力官員,有經驗的官員能夠從宏觀上掌控并校改革推行的進程,同時可以靈活處理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因此選拔有能力的推行者是合理控制目標偏差的關鍵關節。其次,改革之前對推行者進行培訓,使改革者具備相應的理論知識。理論是實踐的先導,實施者對于教育規律有全面的了解,才可能在實踐中避免學生“上學難”的局面的出現。再次,改革監督評價制度,開設群眾匿名監督制度。

        【參考文獻】

        [1]萬明剛,白亮.“規模效益”抑或“公平正義”——農村學校布局調整中的“巨型學校”現象思考[J].教育研究

        [2]李強.中國村落學校的離土境遇與新路向[J].中國教育學刊

        第6篇:病理學重點范文

        >> 老年惡性腫瘤流行病學、病理特點及相關因素分析(本文以60歲以上惡性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32例肺惡性腫瘤患者醫院真菌感染流行病學調查分析 寧夏隆德縣惡性腫瘤死亡率流行病學特征分析 上海市寶山區2002—2009年惡性腫瘤流行病學分析 永平銅礦居民惡性腫瘤流行病調查分析 研究分析惡性腫瘤患者醫院感染相關因素及護理體會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惡性腫瘤患者臨床分析 老年惡性腫瘤患者延誤診斷的相關因素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惡性腫瘤類型及相關因素分析 高校45歲以上在職職工常見惡性腫瘤普查結果及分析 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生存質量評價及研究 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生存質量及相關因素調查分析 惡性腫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干預 惡性腫瘤患者的心理特點及護理 老年惡性腫瘤患者不同階段的心理特點及分階段護理對策 放化療對老年惡性腫瘤患者血液流變學及血小板計數的影響 老年腦惡性腫瘤67例臨床診療分析 惡性腫瘤致急性腸梗阻60例分析 社區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流行病學特征及相關因素分析 精神障礙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學特征及相關危險因素分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19] 萬永慧,周煒.老年惡性腫瘤患者生活取向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社會學雜志,2011,28(2):98-100.

        [20] 李娟,劉偉,徐琳.老年惡性腫瘤住院患者抑郁狀況調查[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07,17(4):270-271.

        [21] 梁立智,王曉燕,魯楊等.醫患關系調查中醫患信任問題的倫理探究[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8,21(5):98-100.

        [22] 鄒春華,田坤,周青春等.老年惡性腫瘤患者合并醫院內感染調查[J].實用老年醫學,2009,21(5):367-369.

        第7篇:病理學重點范文

        關鍵詞:高氟低碘;子代大鼠;甲狀腺;HE染色

        中圖分類號:R599.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39-8114(2014)08-1845-03

        Thyroid Histopathology in Offspring of Fluorosis Rat under Low Iodine

        LI Chong1,LOU Zheng-chi2,CHEN Ling-li1,KONG Ling-yun1,SUN Xiang-he1,HUANG Jing1,

        GUO Dong-guang1, NING Hong-mei1,WANG Xuan-nian1,3,GE Ya-ming1

        (1.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nxiang 453003, Henan,China; 2.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xiang Medical College, Xinxiang 453003,Henan,China; 3.Bio-technology Center, Xinxiang University, Xinxiang 453003,Henan,China)

        Abstract:The effects of high-fluoride and low-iodine on the thyroid of offspring rats were studied. Thirty-two health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female∶male=3∶1) and treated with water, high-fluoride(100mg NaF/L), low-iodine(0.085 8 μg/g) or both high-fluoride (100 mg/L NaF)and low-iodine (0.085 8 μg/g) for 3 months, respectively. The offspring rats were treated as same. The thyroid gland in 10-day, 20-day and 30-day old offspring rats were taken and stained by H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he thyroid glands in all three treated groups appeared different damage, but the mean values of thyroid weigh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 thyroid follicles in high fluoride group were not complete and contained cellular debris. The thyroid follicles in low iodine group had different sizes and some epithelial cells had high columnar. The thyroid follicles in high fluoride and low iodine group showed focal necrosis besides the characteristics in low iodine group. It is indicated that damage of thyroid gland caused from Fluorosis were much more serious under iodine deficiency.

        Key words: high fluoride and low iodine; offspring rats; thyroid; HE staining

        氟是人畜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適量的氟可以促進生長發育和繁殖,但當氟含量超過機體所需時,就會引起氟中毒,造成機體多系統的損傷[1-3]。研究表明,氟中毒時有過量的氟在甲狀腺聚積,從而發揮其細胞毒害作用,不僅損傷濾泡上皮細胞甚至造成細胞壞死,而且還影響甲狀腺的功能,導致甲狀腺對碘的攝取、吸收、合成和分泌均降低,同時對促甲狀腺激素(TSH)刺激的反應性也降低[4,5]。當機體內缺碘,甲狀腺將出現代償性增生腫大,以維持甲狀腺的功能。氟中毒和碘缺乏病分布廣泛,在中國出現兩者交叉流行的現象[6,7]。關于兩者的相互作用及其對甲狀腺的損傷機制研究仍不甚清楚。

        本試驗模擬自然高氟低碘環境,對低碘環境下氟中毒子代大鼠甲狀腺進行病理學觀察,旨在研究高氟與低碘對甲狀腺有無協同損害作用,為防治氟中毒提供理論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動物及飼料

        選擇32只體重為50 g左右的健康Wistar大鼠。低碘飼料是從低碘地區采購的小麥、玉米、大豆為原料所制成的大鼠飼料。采用硫氰酸鐵-亞硝酸催化動力學法和氟離子電極法測定飼料中的氟碘含量,結果氟含量為26.51 mg/kg,碘含量為0.085 8 μg/g;正常飼料氟含量為25.57 mg/kg,碘含量為0.3543 μg/g。

        1.2主要試劑及儀器

        氟化鈉(NaF,國產分析純),生理鹽水,20%烏拉坦溶液,多聚甲醛,氨水,乙醇,二甲苯,石蠟,蘇木精染色液,伊紅染色液。

        HH-4型數顯恒溫水浴鍋(金壇市杰瑞爾電器有限公司),YD-6D型智能生物組織包埋機(浙江省金華市益迪醫療設備廠),RM2235型石蠟切片機(德國Leica公司),YD-B型智能生物組織烤片機(浙江省金華市益迪醫療設備廠),DHG-9140A型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學儀器有限公司),DS-Fi2型熒光顯微鏡(NIKON公司),BS214D型精密電子天平(賽多利斯科學儀器有限公司)。

        1.3試驗方法

        1.3.1動物模型的建立健康Wistar大鼠32只,隨機分為4組(每組6只雌鼠,2只雄鼠):對照組、高氟組、低碘組和高氟低碘組。飼喂3個月后,收集大鼠尿液,測碘含量見表1。

        1.3.2子代大鼠的產生動物模型建立后,將雌雄大鼠合籠過夜,次日檢查陰道栓,確定其是否懷孕。將懷孕母鼠產出子代大鼠的當天記為第0天,仔鼠飼喂方法同母鼠飼喂。

        1.3.3甲狀腺組織HE染色分別在子代大鼠10、20、30日齡時,各組隨機取出6只,20%烏拉坦溶液腹腔注射麻醉,生理鹽水心臟灌流,甲醛固定至動物尸體僵硬為止。立即采集甲狀腺稱重后投入多聚甲醛中固定24 h,進行HE染色,中性樹膠封固后于顯微鏡下觀察。

        1.3.4試驗數據的統計分析采用SAS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處理對子代大鼠甲狀腺重量的影響

        由表2可知,與對照組相比,20、30日齡低碘組子代大鼠甲狀腺重與體重比值升高,在20日齡時差異顯著(P<0.05);10日齡高氟組大鼠甲狀腺與體重比值降低,隨后在20日齡和30日齡時比值升高;高氟低碘組的變化趨勢和高氟組一致。

        2.2子代大鼠甲狀腺的病理學變化

        對照組大鼠甲狀腺濾泡完整,濾泡腔內充滿膠質,濾泡上皮細胞呈立方狀,排列基本整齊(圖1-1、圖1-5、圖1-9);高氟組大鼠甲狀腺存在不完整的濾泡,其內含有脫落的上皮細胞以及變性壞死的上皮細胞碎片(圖1-2、圖1-6、圖1-10);低碘組大鼠甲狀腺組織濾泡大小不等,濾泡上皮細胞呈不規則高柱狀,間或有增生形成的突起突向濾泡腔(圖1-3、圖1-7、圖1-11);高氟低碘組大鼠甲狀腺組織濾泡大小不等,濾泡上皮細胞呈不規則高柱狀,間或有增生形成的突起突向濾泡腔,并且有局灶性細胞傷害(圖1-4、圖1-8、圖1-12)。

        3討論

        氟和碘常以化合物或絡合物的形式存在,溶于水后以離子態存在,這便決定了它們有共同的分布。氟中毒和碘缺乏在部分地區出現了雙重危害,對甲狀腺的形態功能有一定的協同作用[7,8]。有資料報道甲狀腺對氟較為敏感,過量的氟會在甲狀腺聚積[9]。關于氟與甲狀腺關系的觀點主要有:①氟對甲狀腺的結構和功能沒有影響;②氟只在低碘環境下才對甲狀腺的結構和功能有影響;③單純性氟中毒可直接影響甲狀腺的結構和功能[10,11];④氟中毒在低碘、適量碘或過量碘情況下均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甲狀腺的形態功能[12]。本試驗也支持第④種觀點。

        據貴州省碘缺乏地區的調查和監測顯示,部分地區出現患甲狀腺腫率高、鹽碘高和尿碘高“三高”現象[13]。李宏彬等[14]的研究顯示貴州省的甲狀腺腫大率高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即使在食鹽中補碘,但由于氟的影響,仍然出現了“三高”現象,表明氟與碘之間有一定的交互作用,對甲狀腺的結構功能有影響。

        本試驗在高氟低碘條件下觀察子代大鼠甲狀腺的形態結構。結果表明,試驗組間甲狀腺重與體重比值差異不顯著。氟中毒對甲狀腺的形態功能有損害作用;單純性碘缺乏使甲狀腺代償性增大;而低碘環境下,氟中毒對甲狀腺的結構與功能損傷更大,這說明碘缺乏與氟中毒對甲狀腺結構和功能的損害具有協同作用。

        參考文獻:

        [1] 李廣生,井玲,徐輝.地方性氟中毒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華病理學雜志,2005,34(10):632-634.

        [2] 朱緋,周良生,李術.氟中毒致貧血的研究進展[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09,40(1):133-137.

        [3] ZHOU Y J,ZHANG H L,HE J L,et al.Effects of sodium fluoride on reproductive function in female rats[J].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2013,56(4):297-303.

        [4] OLIVIER B,LAURA A M,LUZ MARIA D R.Molecular mechanisms of fluoride toxicity[J].Chemico-Biological Interactions,2010,188(2):319-333.

        [5] BANJI D,BANJI J F,GOURI P N,ANNAMALAI A R.Investigation on the role of spirulina platensis in ameliorating behavioural changes, thyroid dysfunc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offspring of pregnant rats exposed to fluoride[J]. Food Chemistry,2013,140(1-2):321-331.

        [6] SUSHEELA A K,BHATNAGAR M,VIG K,et al. Excess fluoride irrgestion and thyroid hormone ederang ements in children living in Delhi India[J].Fluoride,2005,38(2):98-108.

        [7] 洪富貴,曹衍祥,楊冬,等.氟在不同環境中對兒童智力發育影響的研究[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1,15(3):56-57.

        [8] 葛亞明,寧紅梅,安志興,等.氟中毒和碘缺乏病并發地區分布及流行病學概況[J].動物醫學進展,2009,30(10):104-107.

        [9] 劉國艷,柴春彥,康世良.氟對雞甲狀腺組織超微結構的影響[J].中國獸醫學報,2002,22(5):512-514.

        [10] 于燕妮,官志忠,劉家騮.慢性氟中毒對甲狀腺的影響[J].中華醫學雜志,1985,65(12):747-749.

        [11] 官志忠,莊宗杰,楊沛施,等.缺碘和氟中毒對大鼠甲狀腺的協同作用[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1989,5(3):158-162.

        [12] 趙文元,朱惠民,高優真,等.碘氟在試驗性甲狀腺腫和氟中毒發病中的聯合作用[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1992,7(1):16-18.

        第8篇:病理學重點范文

        關鍵詞:護理學病理學思考

        護理學專業的課程設置中專業課程分為護理基礎課與護理專業課。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學、藥理學、醫學微生物學等為基礎課;基礎護理學、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等為專業課。其中專業課自課程出現起就帶有明顯的護理學的特征是緊緊圍繞護理學的需求展開的,而其中的基礎課課程最開始都是起源于臨床醫學帶有明顯的臨床醫學的特征。所以在護理學教學過程中怎樣將帶有臨床特點的基礎課進行改革,更好的為護理實踐是護理專業教師一直在認真思索的一個問題。病理學是研究疾病發生、發展規律的科學,是連接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一門橋梁課,是護理專業中一門重要的基礎課。在國內外的護理學教育中,在不同層次的護理學教育中,都開設了病理學這一專業基礎課程。在我國2015年護士執照考試中更是加大了病理學的比重,凸顯出病理學這一學科在護理學專業教學中的重要性。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一下如何改進護理學專業中病理學教學。

        1教材方面

        如上文談到的,很多護理專業基礎課最開始都是為臨床醫學服務的,教材也是按照臨床專業的需求來編寫的,很長一段時間內護理專業病理學教學都是使用臨床醫學專業的教材,在教學中未突出護理專業的培養需求;在護理學實習中病理學與護理實踐脫節。因此想要改進護理學專業中病理學教學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對護理專業的病理學教學中所使用的教材進行改革,根據護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取舍及改編,突出護理專業的需求和特色。幫助學生利用所學的病理學知識,觀察及分析病情變化,推導病變可能會引起的身體反應和情緒變化,借此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使培養出來的學生在進入臨床后能夠更自覺地與醫師配合,指導和幫助患者恢復健康。在教材編寫中注意以下原則:①簡化病理變化的鏡下所見部分,突出大體表現;②簡化病因和發病機制,突出臨床與病理聯系,并相應增加與護理專業有關的內容;③強化教材內容的實用性和針對性,突出病理變化與護理實踐的聯系。

        2課程設置方面

        在護理教育改革中,護理人文等學科的比例提升,基礎醫學的比例下降,同時將病理學和病理生理學合并為1門課程,病理課課時大量縮減。改革以后出現了這樣一個問題:一方面現代護理模式要求專業知識更趨完善;另一方面要求增加新課程,削減原有課程學時。如何解決這對矛盾以滿足教學需要,是進行教學改革的當務之急。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我校重新設置和組織了課程,將病理學和病理生理學內容穿插安排,合理利用學時;在制定教學計劃時堅持一個原則——突出總論,精簡各論。總論部分介紹的內容是后面所有疾病學習的基礎,所以總論部分應多占課時重點講解。各論部分與后期開設的內科、外科的內容有一定重疊,可適度精簡。同時取消了部分實驗課,將有關內容利用錄像、多媒體教學等手段加以彌補。

        3教學內容方面——突出臨床病理聯系

        第9篇:病理學重點范文

        病理學(pathology)是一門通過研究人體疾病的病因、發生機制及患病機體的形態結構、功能與代謝的變化來揭示疾病產生的本質及其發生、發展規律的一門學科。它不僅是聯系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橋梁,還與人體學、生物化學、生理學等基礎學科關系緊密,并為內科學、外科學、兒科學等臨床學科在疾病診斷、治療和預防等方面提供重要依據,尤其是臨床疾病的診斷具有重要的意義[1]。它在當今的醫學研究與臨床實踐中所起到的作用越來越無可替代。病理學的學科內容比較繁雜,理解起來也比較抽象,學生記憶起來不容易,特別是對于底子比較薄、學習能力不強的中職學生而言,掌握起來尤其困難,甚至會有很多學生產生枯燥乏味的厭學情緒,嚴重影響其對病理學學科的學習。因此,教師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重視學生對病理學科的專業知識學習,提高課堂效果,努力幫助學生掌握該門課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各種技能。

        2當前職校病理學教學困境

        2.1學情分析不足。教師在病理學教學中往往只重視課堂教學本身,忽視對學生基本情況的分析:看不到中職衛生學校學生的文化基礎較差,問題學生較多;看到不到這些學生正處于人生成長的“叛逆期”,他們心理敏感、目標模糊、自制力較差、缺乏耐心,對書本知識缺乏應有的興趣,對自我缺乏長遠規劃;看不到這些學生還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在實際講課時,教師在備課時往往不能徹底“備透”學生,做到“知己知彼”,不能僅憑“一廂情愿”的滿堂灌,忽視了學生主體能動性。2.2理論與實踐脫節。實踐是最好的老師,但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受病理學學科內容特點的限制,教師在教授病理學課程時往往采用以往的授課模式,易導致教學理論與臨床實踐的脫節,出現了“重理論,輕臨床”的一只腳走路的現象,教學效果很差。病理學是一門臨床基礎科學,在平時教學時教師應該盡可能的結合臨床實踐,多選用一些經典的病例有助于學生理解學科中復雜而抽象的理論、原理和基本概念,不能單純的照本宣科,尤其是一些年輕的、缺乏教學經驗和臨床經驗的教師,上課時常常停留在簡單的說教,學生聽的非常吃力,這是導致中職病理學教學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2.3學生學習熱情不高。病理學對學生而言是一門理論性比較強的學科,內容深奧、抽象晦澀,學生學習起來往往容易感覺枯燥乏味、難懂、難學,甚至非常吃力。因此,學生對其學習往往缺乏應有的興趣,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得不到充分的調動,上課時候非常消極被動,對老師的提問、授課缺乏應有的響應,甚至產生抵觸的心理,作業、考試停留在應付的層面,這些因素嚴重影制約著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

        3提高病理學教學效果的模式

        3.1精心加工教材,合理組織教學內容。按照大綱規定,中職病理學課時大致50左右學時,面對龐大的病理學內容,需要精簡內容,講重點、難點,所以一個科學合理的內容編排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這就需要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特點和教學實際,深度加工教材,內容上科學取舍,合理編排[2]。如教師可以把全書的教學重點定在腫瘤、《炎癥》和傳染病等幾部分,這幾章是全書的重點,而且臨床表現上炎癥和腫瘤較為常見。對那些抽象描述的概念(含疾病的發生機制),如檳榔肝、巧克力囊腫、一些常見的疾病的演變和轉歸過程等教師要盡可能的結合臨床,采用案例教學法加深學生的理解,幫助學生掌握重點概念、理論和原理。教師在教學內容的編排時候要做到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結構到功能,按部就班展開,將前后交錯互相牽連而引起的混亂盡可能降到最低水平。3.2利用學科特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病理學的內容抽象而復雜,中職學生在學習期來感到非常吃力,長久下去,容易對這門學科產生厭學情緒。常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育心理學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可以使人集中注意,產生愉快緊張的心理狀態。對農村醫學專業的學生要突出病理變化及發病機制,嘗試引導學生用病理知識解釋疾病的臨床表現、指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對檢驗專業的學生,要充分強調顯微鏡下的病理變化,引導學生注意聯系相關的實驗室檢查,因為最早期的病變發生于分子水平,常有生物化學和酶類的改變。3.3堅持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多樣化。首先,教學過程中要堅持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原則,一堂課的學習效果好壞,某種程度上取決于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第一,啟發式、提問式教學。第二,對比、歸納式教學。這是一種要求前后內容聯系記憶的方法,比如在講到抗體的分類時,提示學生考慮抗原的分類,那么學生就很自然地可以根據抗原的分類列出抗體的分類,起到了舉一反三的作用。另外,教師要善于運用歸納式教學。第三,討論式教學[3]。病理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安排2-3次小組討論,每組15-20人。小組討論是幫助同學理解難點,理清頭緒,跨出誤區,鍛煉思維的較好的教學形式,這種方法可以培養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使他們慢慢地養成查閱、收集資料的習慣[4]。在實際教學實踐中,學生對小組討論的學習形式反映很好,認為“經過自己組織過的東西,理解深刻,記得牢固”[5]。為此,教師要精心準備課件,不僅包括教學大綱、教學課件、圖片庫、實驗操作庫、專業動態、專業詞匯庫、病理學成果介紹、交流信箱等內容。這樣方便學生隨時通過網絡瀏覽課件內容和鏈接相關病理學網站,了解病理學新動態,與課堂教學相得益彰。

        作者:胡東昊 單位:河南省焦作職工醫學院

        參考文獻

        [1]姚本先.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姚俊霞,張暉.針對不同專業及層次學生病理學教學的探討[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6,8(4):353-354.

        [3]夏啟德,脫中菲.高等教育知識觀的轉變與高校課程改革[J].現代教育科學,2004,(6).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在线人成精品免费视频 | 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图片 | 亚洲精品嫩草影院久久 | 五月综合网免费在线视频 | 日本一道久高清免费的视频 | 一级a爱做片观看免费久久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