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網絡安全等保條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隨著寬帶技術的普及與網絡安全技術的更新,以通過計算機網絡這一電子方式進行貿易或商務活動為特征的電子商務(ElectronicBusiness,ElectronicCommerce,或E-commerce)逐漸成為近年來在全球范圍內興起的一種新型商務模式。電子商務依托Internet、Intrane(t企業內部網)和Extrane(t企業外部網),將網絡用戶、外貿企業、供應商、商貿所需環節聯接到現有的信息技術系統上,傳統的貿易活動方式和手段得以徹底的改變,進一步加快我國外貿企業走出國門的步伐,并在國際貿易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給全球經濟帶來了飛躍性發展。有關部門統計結果表明:電子商務的經營模式比傳統的商業經營模式所能節省的資金大約是營業總額的5%~7%以上,國際貿易的電子商務甚至能超過15%。
2我國電子商務發展存在的困難與問題
我國現階段的電子商務技術發展尚未成熟,不能進行真正意義上的BtoC網絡貿易活動,處于初級階段的“在線瀏覽,離線交易”。就其發展的總體情況而言,還停留在健全中國電子商務應用技術安全、保密認證、法律等技術手段和標準規范體系平臺建設的討論上。
存在的問題有:
①網絡購物觀念正在逐漸被現在的年輕人所接受,但由于相關法律法規不到位,監督力度有待加強,導致公眾購物觀念落后于商務模式,形成不對等的情況。
②現有計算機信息網絡運行質量與日益發展的電子商務網絡技術之間差異仍在擴大。
③網絡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如服務器、網線等硬件設施技術發展緩慢,使得數據上傳下載的速度跟不上電子商務技術的要求。
④網絡信息覆蓋面低、網絡安保措施不足、電子商務發展相關的法律環境缺乏、社會化信用體系不健全等諸多問題,都制約著我國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
⑤我國外貿企業對電子商務概念的認識還比較模糊。我國絕大多數外貿企業對電子商務認識不強,一些中小型外貿企業沒有充分認識到知識經濟時代搶占網絡信息虛擬市場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仍把競爭核心定位于實體市場,競爭意識不強是我國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然而已經開展電子商務業務的企業,要真正、全面發揮電子商務的功效還有待時日。
3我國國際貿易應用電子商務的對策
為了進一步加快電子商務的發展速度,提升我國企業在國際貿易活動中的競爭實力,應該采取如下6條對策:
①宏觀引導,轉變傳統的觀念。應加大政府部門對部門主推,農業、科協、林業、衛生、環保、水利等部門聯動的協調機制,發揮相關部門參與的積極性,整合各部門的資源優勢,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市場經濟的宏觀引導力度,大力宣傳網絡與信息在信息時代競爭中的重要作用,政府有關部門提供的社會培訓,提升人民與企業負責人素質,促進人民和企業轉變觀念,提高對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
②加大投入,加快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建設。我國在網絡基礎設施投資和硬件基礎建設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網絡架構雛形已大體建成,但與國外發達國際的建設水平相比,我國在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投入不足、基礎薄弱。
③加強研究,掌握核心技術知識。電子商務技術是一門前沿科學,是各國發展電子商務貿易所面臨的共同課題,由于電子商務貿易在我國的起步時間較晚,技術研發力量、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薄弱,所以更迫切地希望解決這一問題。外貿企業開展電子商務貿易活動涉及外經外貿、外匯、銀行、信保、稅務、海關等諸多部門,各部門之間工作上應加強聯系、緊密合作、各方共同開發核心技術。
④注重創新,邁入國際貿易新時代。全球信息一體化下的國際貿易改變了以往貿易活動運作方式和內容,也對傳統的國際貿易理論、法規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電子商務環境下國際貿易應當轉變觀念、宏觀管理、政策修訂、運行機制、交易方式、營銷方式、運輸方式等創新活動。
⑤完善制度,出臺配套的政策條例和法規。我國現有的法規只適用于傳統國際貿易方式,電子商務配套法律體系尚未完善,帶來許多制約其發展的障礙。為解決政策法規修訂滯后于電子商務技術發展速度這一問題,應加快電子商務法律法規的修改步伐,建立健全配套的政策條例和法規,為電子商務事業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持。
⑥儲備人才,加強電子商務知識培訓和人才培養。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國際貿易涉及諸多行業與學科,這也就決定了對從業人員的素質有較高的要求。加強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培養,有利于形成一種電子商務良性發展的運行機制。
一、對各級各類應急預案進行全面修訂
(一)專項應急預案的修訂。專項應急預案主要是市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為應對某一類型或某幾種類型突發公共事件而修訂的涉及數個部門職責的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的修訂要突出抓好應急預案自身結構和內容的修訂,重點解決框架結構不完善、內容涵蓋不全面、各職能部門職責不規范、聯動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尤其是要理順應急處置指揮體系和應急管理工作體系的關系,使全市上下的應急指揮機構和工作機構相互銜接、相對統一。專項應急預案修訂后,報市政府批準后實施。
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由市農牧業局負責制定或修訂;防汛抗旱應急預案,由市林水局負責制定或修訂;處置森林草原火災應急預案,由市防火辦負責制定或修訂;通信保障應急預案,由市政府信息化辦公室負責制定或修訂;城市設施安全應急預案,由市建設局負責制定和修訂;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由市衛生局負責制定和修訂;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由市衛生局負責制定或修訂;大規模應急預案,由市公安局負責制定或修訂;特發公共事件新聞應急預案,由市新聞中心負責制定或修訂。
(二)部門應急預案的修訂。部門應急預案是有關部門根據總體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部門職責和盟直業務主管部門應急預案,為應對突發公共事件制定的預案。部門應急預案必須通過相互間的有效銜接,使其成為災害預防處置的整體。市直部門要認真研究,在完善自身預案應對機制的同時,及時與其他部門協調溝通,從而實現點線處置與輻射聯動的有機結合。部門預案修訂完善后,報政府應急辦備案。
市農牧業局制定或修訂草原火災、農牧業自然災害和重大動植物疫情、重大生物災害應急預案;市防火辦設立森林草原火災應急預案;市林業水務局制定或修訂城鄉旱澇災害應急預案;市環保局制定或修訂環境和生態安全應急預案;市安監局制定或修訂工礦企業、公共場所及機關企事業單位重大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市建設局制定或修訂建設工程、供水、供熱、供氣等城市設施安全應急預案;市政府信息辦公室制定或修訂通信安全和信息網絡安全應急預案;新聞中心制定或修訂通訊報道安全應急預案;市交通局制定或修訂公路運輸安全應急預案;錫林浩特機場公司制定或修訂航空運輸安全應急預案;市財政局制定或修訂金融安全應急預案;市供電局制定或修訂電力設施安全應急預案;市商務局制定或修訂糧食供應安全應急預案;市衛生局制定或修訂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疫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市公安局制定或修訂重大刑事案件、恐怖襲擊事件、涉外突發事件、規范較大的群眾性事件、爆炸物品、危險化學品和城市火災等突發社會安全事件應急預案;市科技局制定或修訂地震災害應急預案。
(三)企事業單位應急預案的修訂。企事業單位應急預案是整個應急預案體系的基礎,修訂重點是要切近實際,增強可操作性,切實把該類預案編制修訂成條例清晰、內容明了、便于記憶、易于執行的應急預案。
市發改局負責督導全市重點項目應急預案的編制修訂工作;市經濟局負責督導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的編制修訂工作;市商務局負責督導商貿行業企業的預案編制修訂工作;市建設局負責督導建筑行業的預案編制修訂工作;市安監局負責督導所監管企業的預案編制修訂工作;市教育局負責督導全市中小學、幼兒園的預案編制、審議和修訂工作;市衛生局負責督導全市醫療衛生機構的預案編制修訂工作;其他政府部門分別負責督導本系統下屬單位應急預案編制修訂工作。企事業單位應急預案編制工作完成后要報主管部門備案,主管部門將預案目錄及文號報市政府應急辦。
(四)地方農村牧區應急預案的修訂。農村牧區應急預案是(場)、(分場)和廣大農牧民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行動指南,需要農牧民充分熟悉和掌握。各(場)要積極開展農村牧區應急預案修訂工作,(分場)的應急預案要立足于實際措施的運用。(分場)、社區應急預案的編制和修訂工作,由各(場),各街道辦事處組織部署和督促檢查。(分場)、社區的應急預案編制完成后要報所屬的(場)和街道辦事處備案,主管部門將預案目錄及文號報市政府應急辦。
(五)重大活動單項應急預案的修訂。鑒于大型活動應急預案屬于“一對一”預案,且具有時間性,因此,要通過此次預案修訂工作規范預案編制程序,強化相關措施,使該類預案的編制能夠隨時滿足舉辦大型活動的需要。舉辦較大規模的集會、慶典、會展、文化體育等活動,要按照“誰承辦,誰負責”的原則制定相關應急預案并報市政府應急辦和政府法制辦備案。以市委、政府名義舉辦的活動由牽頭或承辦單位負責制定相關應急預案后報市政府應急辦和政府法制辦備案。
二、有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