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頂針對聯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頭胸導聯;常規導聯; 心電描記術;急性病;心肌梗死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0471647)
Comparison between headchest lead electrocardiogram and routine lead electrocardiogram in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nf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LI BenFu, ZHOU Xiang, YU DeKuang
Department of Pathophysiology, Basic Medicine College, Nanfang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15, China
【Abstract】 AIM:To observe whether there was difference between the headchest leads electrocardiogram (HCECG) and the routine leads electrocardiogram (RLECG) in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nf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AIMI). METHODS: HCECG and RLECG were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in 52 normal persons and 48 patients with AIMI, which had been confirmed by coronary angiography. Each HCECG and RLECG was analyzed by the same senior physician in clinical electrophysiology who was blind for the results. Then the diagnostic results of the HCECG and RLECG were compared with the true checking results. The accuraly rate and the false positivity rate of the HCECG and RLECG were calculatd. And the chisquare test was performed to observe if there wa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HCECG and RLECG in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IMI. RESULTS: The accuracy rate in diagnosis of AIMI was 93.7%(42/48)in RLECG, and 97.9%(44/48)in HCECG.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P>0.05). However, the false positivity rate in diagnosis of AIMI was 19.2% (10/52) in RLECG, and 0.070% (0/58) in HCECG.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P
Headchest lead system seems to be better than routine lead system in diagnosis of the patients with AIMI for its relative high specificity.
【Keywords】 headchest lead; routine lead; electrocardlography; acute disease; myocardial infarction
0引言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主要依靠常規下壁導聯II, III和aVF的心電圖改變進行定位診斷,但常規導聯常無法判斷III和aVF導聯異常寬/深Q波的臨床價值. 頭胸導聯心電圖作為國內新興的體表心電圖技術[1],在體表心電圖方面相對于常規導聯的優勢已逐漸為人們所注意,但其在下壁梗死定位診斷中的價值目前尚無報道. 我們通過收集參加頭胸導聯臨床驗證的全國12家綜合性大醫院的病例,觀察急性下壁梗死患者的心電圖表達方面,頭胸導聯與常規導聯相比較是否具有優勢.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
全國12家參與頭胸導聯臨床驗證的三級甲等醫院提供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病歷資料(附有冠狀動脈造影結果)共48(男30,女18)例,年齡45~72(56.3±3.2)歲;另外,再選取正常人52(男32,女20)例,年齡24~60(43.5±3.4)歲,構成一個100例的混合樣本.
1.2方法
1.2.1同步記錄選取同步記錄的正常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常規及頭胸導聯心電圖各1份. 頭胸導聯心電圖由ML2000系列全同步24道比較心電圖儀進行記錄,右前額部設頭電極與地電極作為全身電位的參比點,HV1~HV9的位置同常規導聯心電圖的V1~V9;HV3R~HV8R的位置同常規導聯心電圖的V3R~V8R;另有9個頭胸心電系統所獨有的導聯:第一肋間隙平面AL3(左腋前線)和AR3(右腋前線);第三肋間隙平面CL2(左鎖骨中線)、CL4(左腋中線)、CL6(左肩胛下角線);臍平面HL3(左腋前線)、HO(前正中線旁)、HR3(右腋前線)、HR7(后正中線旁).
1.2.2診斷標準頭胸導聯與常規導聯系統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心電圖診斷標準一致. 頭胸導聯系統的HL3, HR3, HO導聯、常規導聯系統的Ⅱ,Ⅲ,aVF導聯,記錄的心電圖出現病理性Q波、ST段弓背狀抬高伴T波倒置或高尖.
1.2.3分析比較觀察者匯齊所有心電圖資料后,將常規及頭胸導聯記錄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電圖和正常人心電圖交由兩位有經驗的電生理醫生同時進行分析. 根據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心電圖診斷標準,判讀常規導聯系統(Ⅱ,Ⅲ,aVF導聯)及頭胸導聯系統(HL3,HR3,HO導聯)記錄的心電圖,并作出心電圖診斷. 分別統計頭胸導聯心電圖和常規導聯心電圖診斷為急性下壁梗死和正常的例數,再由觀察者將此與冠脈造影結果和正常樣本相比較.
轉貼于
統計學處理: 計算常規導聯與頭胸導聯心電圖診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準確率和假陽性率,并分別對兩診斷方法間的差異進行配對χ2檢驗,以P
2結果
由冠狀動脈造影確診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48例中,常規下壁導聯(Ⅱ,Ⅲ,aVF)和頭胸導聯(HL3,HR3,HO)心電圖都記錄到明顯的病理性Q波和T波改變(圖1);心電圖診斷準確率,常規導聯為93.7%(42/48),頭胸導聯為97.9%(44/48). 后者的準確率雖高于前者,但經配對χ2檢驗,兩者無統計學差異(P>0.05). 正常52例中,常規下壁導聯(主要是Ⅲ,aVF)出現10例假性改變(寬/深Q波),而頭胸導聯無假性改變(圖2);被誤診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假陽性率,常規導聯為19.2%(10/52),頭胸導聯為0,經配對χ2檢驗,兩者有統計學差異(P
3討論
心電圖特征性改變(病理性Q波、ST段和T波改變)是心肌梗死定位診斷的重要依據[2]. 其中持續時間較長的病理性Q波對定位診斷更為重要[3].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常規導聯心電圖的特征性改變主要反映在Ⅱ,Ⅲ,aVF 導聯上,但III和aVF導聯對病理性Q波的反映程度較之II導聯更為顯著[4-5]. 我們發現,Ⅲ和aVF導聯心電圖的假性改變使常規導聯對某些急性下壁梗死的定位診斷出現困難.
頭胸導聯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定位診斷上相對于常規導聯的優勢,在于它可以排除心電圖假性改變,使正常與異常的心電表達具有明顯的區別. 因為,首先頭胸導聯的參比點優于常規導聯. 位于接近零電位的頭胸導聯參比點(右前額)[6],降低了對測試點信號的干擾,有利于測試點對心電活動的準確表達. 而肢體導聯(Ⅲ,aVF)的測試點在左下肢,參比電極分別位于左上肢和撤去了左上肢的中心電站. 左上肢電位可能高于左下肢,中心電站電位仍高于右上肢、右下肢、右胸等部位的電位,并非理論上的零值[7],致使正常本應正立的心電圖主波出現了低平、雙向甚至倒置的假性改變. 其次,頭胸導聯學說認為,環繞臍平面一周的心電位場呈PQRST波一致向外的擬球狀面分布[6],臍平面的3個導聯只在下壁膈面出現病理性改變時才能記錄到寬/深Q波;而常規心電理論認為,肢體導聯心電圖是額右面心電向量環在肢體導聯軸上的二次投影形成的[8]. 由于III和aVF導聯的正極均在左下肢,故其正極均在六軸系統下方,而負極卻位于上方. 所以,二次投影在III和aVF導聯軸上形成低平、雙向甚至倒置的心電圖波形是理所當然的.
總之,頭胸導聯因其參比點電位較低,記錄的心電圖假性改變顯著少于常規下壁導聯,所以對急性下壁梗死的診斷比常規胸導聯更具特異性.
【參考文獻】
[1]尹炳生,張緡.常規臨床心電圖學與頭胸導聯臨床心電圖學[J].中國循環雜志,1991,6(1):75-77.
[2]Wong TW, Huang XH, Liu W, et al. New electrocardiographic criteria for identifying the culprit artery in inferior wall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usefulness of Twave amplitude ratio in leads II/III and Twave polarity in the right V5 lead[J]. Am J Cardiol, 2004, 94(9): 1168-1171.
[3]Jim MH, Chan AO, Ko RL, et al.Electrocardi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inf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but angiographically normal coronary arteries[J]. Int J Cardiol, 2007, 42(7): 721-725.
[4]Rotondo N, Pollack ML, Chan TC, et al. Electrocardiographic manifestations: Acute inferior wall myocardial infarction[J]. J Emerg Med, 2004, 26(4):433-440.
[5]陳灝珠.心臟病學[M]. 5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0:119-132.
[6]尹炳生. 頭胸導聯臨床比較心電圖學[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96-100.
關鍵詞:擺振;起落架;穩定性;局部剛度
引言
起落架在飛機起飛或著陸滑跑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飛機的關鍵部件之一。飛機在地面滑跑過程中,有時可能會產生一種以起落架支柱側向運動與機輪繞支柱扭轉運動相互耦合的一種劇烈的自激振動,而這種振映莆擺振,擺振是一種有害的振動,嚴重危害飛機安全。中國多個飛機型號在使用中都遇到不同程度的擺振問題;美國的C-119,F7U-3,L-1011等飛機在研制與使用過程中也曾因擺振導致了前起落架失靈或者部件損壞事故。因此,針對擺振問題,國內外許多專家已經進行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研究。例如:文獻研究了考慮起落架支柱彈性對起落架擺振穩定性的影響;文獻從實驗和理論兩個方面研究了機體柔性對起落架擺振穩定性的影響;文獻研究了由于地面的不平順導致的從起落架傳遞到柔性機身的隨機振動問題,機身反過來又會影響起落架的擺振穩定性;文獻用描述函數法分析研究了起落架系統具有間隙、庫侖摩擦、速度平方阻尼等非線性因素時的擺振穩定性問題。可以看出,在以往的擺振理論研究中,研究者考慮的因素主要分為三大類:(1)起落架:包括起落架支柱彈性、結構問隙等;(2)飛機機體:包括剛性機體運動、機體振動模態等;(3)外部激勵:跑道不平順等。
隨著中國航空產業的蓬勃發展,通用飛機及無人機等輕型飛機以其體積小、使用方便、適應性強等優點,已經成為目前航空領域的一個熱門研究對象。然而,這類飛機相對一般飛機來說,起飛重量小、結構系數低、空間有限,尤其是起落架一般直接連接在機體框段立板上,而立板剛度相對起落架來說,要弱得多。從而使得輕型飛機起落架擺振問題更加復雜,更加突出。
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礎上,建立了考慮起落架與機體連接處局部剛度影響的擺振穩定性分析模型,并利用復特征值優化法對某輕型飛機前起落架進行了擺振穩定性分析,對比了不同局部剛度對前起落架擺振穩定性的影響。最后通過擺振試驗驗證了理論計算正確性。得出了一些對飛機防擺設計有益的結論。
1.輪胎力學模型
“閃腰”,是急性腰部扭傷的俗稱。老年人在負重活動或變換時,腰部的肌肉、韌帶、筋膜、滑膜等受到牽扯,當腰部扭轉或肌肉驟然收縮時,可使少數肌纖維被拉斷、小關節微動錯縫,即為急性腰部扭傷。
要預防閃腰的發生,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在進行體育活動及勞動時,注意力要集中,對所承擔的負荷和動作要有思想準備。
要充分做好準備活動,提高腰、腹肌的協調性、反應性。
彎腰搬運重物時,要把重物靠近身體,以減輕腰部負擔,同時屈髖、屈膝,不要直腿、彎腰提重物。
要加強腰、腹肌的力量,并多做伸展性訓練,以避免腰部的扭傷,同時保護脊柱。
老年人做跳起的動作時,腰肌要保持一定的緊張度,以免受到外力作用,損傷筋骨。
下面介紹幾種自療“閃腰”疼痛的方法:
按摩法
患者取俯臥姿勢,家人把雙手掌放在脊柱兩旁,從上往下邊揉邊壓,至臀部向下按摩到大腿下面、小腿后面的肌群,如此反復幾次即可。
墊軟枕
仰臥位,將高約10厘米的軟枕置于腰骶部或腰下疼痛的部位,但要調整到自己感覺舒適、滿意為宜。
熱敷法
將炒熱的粗鹽、粗沙包在布袋里,趁熱敷在患處,每次30分鐘,早晚各一次,注意不要燙傷皮膚。
藥物外敷法
取新鮮生姜,將內層挖空,把研細的雄黃放入生姜并蓋緊,再把生姜焙成老黃色,放冷,研細末,撒在傷濕膏上,貼患處,痛止去藥。 (孟振業)
走“螃蟹步”防腰酸腿痛
很多老年人走路時間一長,就會感到腰酸背痛。最近,一種被稱為“螃蟹步”的運動方式,在日本流行起來。所謂的“螃蟹步”,就是像螃蟹那樣橫著走,這種方法可以有效緩解老年人腰腿疼痛的癥狀。
據了解,在人體大腿的內側有一處肌肉群,約占大腿斷面面積的25%。如果這個肌肉群的機能出現衰退,就會引起腿部的各種問題。加之很多老年人走路姿勢不正確,膝蓋向外,腿分得很開,久而久之,就會引發由于腿部關節受力不均而導致的各種疼痛。但正常的走姿卻很難鍛煉到這個肌肉群。相比之下,模仿螃蟹橫著身子走,則可以使這一肌肉群不斷拉伸和收縮。堅持鍛煉,可以有效緩解腿部及關節酸痛的癥狀。同時,老年人在橫跨步時,還可借助扭動腰部舒展背部肌肉,緩解背痛。
“螃蟹步”看似簡單,做起來卻很有講究。行走前,雙腳的腳后跟應向外45度展開,同時慢慢吸氣,膝蓋也要向著腳尖方向慢慢扭動。然后一邊吐氣,一邊慢慢橫著邁步,邁一步所用的時間最好在5秒左右。老年人可根據實際情況來定每天的運動量,運動時要穿柔軟的運動鞋或布鞋,每次運動時間不要過長。
老年女性鍛煉一定要有針對性
哈佛大學醫學雜志刊登的研究表明,老年人,特別是老年女性,進行有針對性的鍛煉,好處多多。
超過55歲,一周3次中強度鍛煉,如30分鐘以上散步、慢跑或其他能顯著增加心率的運動,可使患老年癡呆的可能性減半。
超過60歲,每周快走5-6個小時,女性健健康康活到70歲的可能性會增加兩倍。
65-75歲的老年女性,參加低水平的力量練習,可使大腦思維和走路能力得到顯著改善。如舉舉啞鈴、拉拉單杠,做做下蹲起等。力量訓練一定要循序漸進,練習前要充分熱身,可以每天進行,也可隔日一次,或每周不少于兩次。
文/唐棣
頂針聯是將前一句或前一節奏的尾字,作為后一句或后一節奏的首字,使兩個音節或句子首尾相連,前后承接,產生上遞下接的效果。頂針聯亦稱“聯珠對”、“聯錦對”。
頂針的位置,可分為句中頂針、句間頂針和句句頂針。如:
天心閣,閣飛鴿,鴿飛閣未飛
水陸洲,洲停舟,舟流洲不流
此聯是湖南長沙廣為流傳的一副頂針聯,其中的“閣”、“鴿”、“洲”、“舟”即是頂針式的迭用。上聯“天心閣”末尾的“閣”字正好做了“閣-鴿-閣”的開頭,末尾“鴿”字又正好做了“鴿飛閣未飛”的開頭;下聯“洲-舟-洲”亦如此。且上下聯皆為同音字,巧用諧音、回環。新穎別致,手法巧妙。
頂針聯,按頂針單位分為字頂針、詞頂針等。如:
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
水牛下水,水沒水牛腰
這種制聯方法使相鄰的兩個詞語首尾相連,恰似串珠子。頂針可使句子結構整齊,語氣貫通,突出事物之間的環環相扣。
還有句句頂針對聯,如:
千古流,千古樓,千古樓上望千古流,流樓共千古
人月印,人月影,人月影里合人月印,印影同人月
此聯即在各斷句間頂針,妙趣隨著語音的跳躍盡內。使其語義交融、惟妙惟肖、自然灑脫。上下聯層層深入表達深邃的意境,令人回味無窮、拍手稱絕。
白果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