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臨床藥師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1入院時患者入院后,臨床藥師需要通過和醫生及患者、家屬的溝通來了解病情。每個患者都是獨立個體,有共性也有個性,存在個體的差異,如年齡、性別、職業、婚育史、既往病史、用藥禁忌等[2]。需要通過充分的溝通,了解患者的情況,以作為制定治療方案、制定藥學監護計劃和制定用藥指導計劃的依據。例如有1例口服小劑量阿司匹林的患者,出現黑便和糞隱血陽性,臨床醫生考慮服用阿司匹林導致的上消化道出血收入院,臨床藥師反復和患者溝通,仔細詢問并查看患者近期的服藥情況時,發現患者最近因貧血加用口服鐵劑,提醒醫生停止口服鐵劑,上述異常便隨即消失[3]。再比如對于近期有生育計劃的婦女,在制定治療方案時,要盡量避免使用影響妊娠或胎兒的藥物。
1.2住院中在對患者的治療過程中,要讓治療方案加以落實,要觀察療效和發現不良反應,要確認治療方案的執行情況,要檢查患者用藥依從性都需要臨床藥師與醫師、護士和患者的溝通。如及時了解患者用藥后的感受,介紹用藥注意事項,指導用藥方法等。臨床藥師也要和醫生加強溝通,如向醫生提供藥學文獻和藥學信息。對于醫囑審核中發現的問題,及時交流溝通,調整用藥,合理治療。例如1例使用伊曲康唑抗真菌治療的患者,加用多潘立酮后導致前者血藥濃度升高,出現肝功能損害[3],臨床藥師提醒醫生注意藥物相互作用,相應調整了治療方案。又如臨床藥師發現護士在配制腫瘤化療藥物時,在給藥的先后順序、滴注的速度等方面存在不合理之處,就通過學術講座,用藥學知識對護士解釋制定用藥方法的原則以及用藥方法對療效或不良反應的影響,并且將上述要求制成表格供護士配制藥物時參照。
1.3出院前通過與醫生的溝通,總結治療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討論出院帶藥和出院后的隨訪計劃。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要詳細告知出院所用藥物的目的,預期療效及影響療效的因素,可能出現的問題。指導藥物的保存方式,對于服用方式也要加以指導。對于藥物不良反應也要詳細說明,例如對于從事高危作業的人群(比如高空作業者、司機等),要特別告知哪些藥物具有嗜睡作用,服藥期間要避免高危作業。告知隨訪計劃,如何時門診復查,出院后應當做什么檢查等。
2臨床藥師溝通的對象
臨床藥師不同于傳統的醫院藥師,不能坐在藥房里,而是要深入臨床一線。所以不再是只和藥物打交道,而是還要和人打交道,主要是醫生、護士、患者及其家屬。
2.1與醫生溝通臨床藥師應參與醫生查房,參加藥物治療方案的討論,參與患者治療方案和藥學監護計劃的制定,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比如有一病例服用美多巴治療帕金森病,原方案為一日2次,每次1/2片,患者反映癥狀控制不好,后在臨床藥師的指導下,調整用藥,考慮到美多巴起效快,但維持血藥濃度的時間不長,故改為一日4次,每次1/4片,效果得到一定改善。臨床藥師還應參加臨床會診,會診中充分發揮藥學知識和藥學監測(如血藥濃度測定)的優勢。為提高醫生的藥學知識,可開展藥學講座,或和醫生一起學習相關文獻,傳播合理用藥的知識。
2.2與護士溝通護士是醫囑的執行者,臨床藥師指導護士給藥方法和注意事項,檢查護士對治療方案的執行情況,及時幫助解決執行治療方案中出現的問題。臨床藥師可定期為護士開設講座,提高護士的藥學知識。日常工作中也要耐心地接受護士的藥物咨詢。
2.3與患者及家屬溝通臨床藥師不僅要從醫生書寫的病歷上了解新入院患者的情況,還應主動詢問患者,尤其是用藥史、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作為制定治療方案的依據。臨床藥師可參與醫生的查房,也可在醫生查房后進行藥學查房,檢查患者用藥情況并作相應指導,詢問患者用藥后的療效,對產生的不良反應作好解釋工作,并反饋給醫生。比如,長期服用阿司匹林,要注意是否有飽脹感、泛酸、噯氣、胃痛等胃部不適感,必要時調整用藥,以免在用藥上顧此失彼,一病未愈、又添新癥。
3提高臨床藥師的溝通能力
3.1加強培訓臨床藥師的培養分為3個階段,即在校生的培養、畢業后規范化培養和繼續教育。臨床藥師的培養中既要注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也應加強人文方面知識和臨床技能的培養。在校培養階段,應多開設人文學科,比如醫師的職業規范、組織行為學、組織文化學、社交禮儀和溝通技巧等,學習團隊協作、與人溝通方面的知識。畢業后規范化培養階段,更可以結合實際工作,進行病例討論、案例分析、工作點評等[4],上級藥師和科室主任不但要關注年輕藥師的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也要關注其溝通交流能力,讓年輕藥師在實踐中不斷提高溝通能力。
3.2增加考核內容目前對于臨床藥學專業學生或臨床藥師的考核,往往只考核藥學專業知識,而對于其他能力的考核關注不多。應在考核中適當加入人文方面知識和溝通能力的考核,以引導臨床藥師重視這方面能力的培養,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在考核形式上,除進行書面考核外,可采用多種形式,比如目前在臨床醫學生中應用比較成熟的標準化患者考核方式[5],也可用于臨床藥師的考核。在考核過程中模擬患者應當關注考生人文方面的表現,增設此類評分內容,比如考生的服飾、談吐、姿態、表情、動作等,在交流中是否體現對患者的關心和尊重、是否使用禮貌用語等。
3.3提高自身的內涵和素養溝通體現的是內涵、素養,所以要提高溝通能力,首先要修煉自己的內涵和素養。通過學習人文方面的知識,借助實踐積累來提升自己的涵養。在溝通中營造平等、友好的氛圍,自然而不失莊重、嚴謹又充滿溫情;在溝通中恰到好處地傳達交談信息,體現人文精神;尊重對方,關注對方的心理和情緒的變化,適時引導話題,使交談更富有生氣和感染力,使溝通更富有成效;學會自我控制,遇到不愉快的事或人,能寬容大度。
4結語
1.1一般資料
從我院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辦公室歸檔資料中檢索2008年1月~2014年10月進行的藥物臨床試驗40項,受試者病歷1351例,門診病歷927例,住院病歷424例。
1.2方法
對藥物臨床試驗歸檔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記錄藥名、臨床試驗時間,分析各項目受試者招募方式、招募策略、招募完成率以及影響因素。對受試者尤其是脫落病例的資料進行總結,分析脫落的原因以及因受試者個人因素、治療環境、疾病、藥物因素等影響受試者依從和脫落的情況。
1.3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輸入SAS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國內與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招募情況比較
40項藥物臨床試驗中,34項為國內申辦方發起的臨床試驗,6項為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均完成預期的受試者招募計劃,而國內項目中有88.2%項目完成招募計劃,有11.8%項目延長招募期后仍未完成招募計劃。招募方式均以我院患者數據庫為主,除此之外,國際多中心均設計有招募廣告等其他招募方式,16.7%對招募策略進行了描述,而國內項目20.5%設計有其他招募方式,均未描述招募策略。國際多中心項目均委托國內合同研究組織(CRO)承接,且針對各項目配備專職的臨床研究協調員(CRC)。而國內項目只有38.2%委托CRO負責,只有17.6%項目配備CRC。
2.2受試者脫落原因分析
1351例受試者中,脫落受試者76例,總脫落率為5.63%。其中,國際多中心項目受試者152例,脫落9例,脫落率為5.92%;國內項目受試者1123例,脫落67例,脫落率為5.97%。對每例受試者的脫落原因進行分析,以失訪和療效欠佳為主要的脫落原因。
2.3受試者脫落影響
影響因素分析經分析發現,某些受試者個人因素、環境因素、疾病因素以及藥物因素均對受試者脫落產生影響。受試者個人因素中,年齡和地理因素是影響脫落的主要因素,其中,年齡>65歲者、外地受試者的脫落率高于其他受試者(P<0.05);環境因素中,門診受試者的脫落率高于住院受試者(P<0.05);疾病因素中,病情嚴重者的脫落率要高于病情較輕者(P<0.05);藥物因素中,口服藥物的脫落率高于注射和吸入藥物,發生不良反應受試者的脫落率高于其他受試者(P<0.05)。
3討論
3.1受試者招募管理影響因素及其對策
3.1.1受試者招募管理影響因素分析
受試者招募是臨床試驗開展的第一步,其效果直接影響整個臨床試驗的進度和質量。本次調研發現,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招募質量優于國內項目,可能與其委托CRO承接項目、配備CRC專職參與招募、設置多樣化招募方式等有關。CRO是通過合同研究形式對制藥企業在藥物研發過程中提供專業化服務的一種學術性或商業性的機構,CRO的參與可使臨床試驗專業化和高效率化。而國內臨床試驗基于經費等原因,大多數不委托CRO,申辦方本身對臨床試驗的專業度不夠,有些項目雖然設計了招募廣告,但缺乏招募策略,許多只流于形式,在受試者招募工作中并未真正發揮作用,這些均影響國內項目的招募質量。制訂并實施有針對性的受試者招募策略可提高招募效率及質量。具體步驟如下:第一步首先考慮適應證,預估目標適應證患者的招募難度。如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受試者招募相對比較容易;而發病率較低的危重、急性病的招募則相對比較困難。然后,應根據試驗特點及招募難度,選擇一種或多種招募方式以期招募到足夠數量的受試者。傳統的招募主要依靠本試驗機構研究者的患者資源,廣告或網絡等其他招募方式也可利用。不同的招募方式各有利弊。如招募廣告,具有較強針對性,但無法保證招募數量。而社區義診專家咨詢會,可在短時間內招募到大量患者,但針對性較弱。第三步,制訂招募策略,即針對不同的招募方式,確定招募人員、場地、招募流程以及注意事項等。第四步,招募的實施。受試者的招募工作主要包括招募受試者、篩選合格的受試者和獲得受試者的知情同意三個環節。研究者作為主要的招募人員,其與受試者的交流是招募成功的關鍵因素。
3.1.2受試者招募管理對策
為了提高受試者招募效率,針對招募管理的各個環節,我院采取了以下措施:
3.1.2.1優化試驗方案要求
主要研究者必須參加方案討論會并有相應的記錄,主要就是積極參與試驗方案的設計,對其科學性以及可操作性進行反復論證和必要的咨詢,優化方案,盡可能減少隨訪頻次,利于受試者的管理。如納入排除標準過于嚴格容易導致受試者招募困難。
3.1.2.2接待潛在受試者
各專業設置專門的藥物臨床試驗門診招募窗口,張貼及發放藥物臨床試驗的相關宣傳資料。專業門診處指定研究護士負責接待來訪受試者或感興趣的患者,由其引導至??崎T診室進行進一步的知情同意?;蛘呃脤>€電話對咨詢患者進行疑問解答。
3.1.2.3發展潛在受試者
各專業科室設置專業秘書1名,專業研究護士1名。①建立患者數據庫,對于臨床患者,記錄其病史、治療史等,定期進行電話隨訪,指導其治療,產生良好的醫患關系,從而培養潛在的受試者。②建立受試者檔案,對所有參加過臨床試驗的受試者建立專門數據庫,記錄受試者的一般信息、參與臨床試驗信息以及對臨床試驗的認同,對其參與的試驗依從性進行評估并記錄在案。一方面有助于研究者對受試者進行招募及篩選,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避免職業試藥人的納入。③發展社區醫院,各專業科室與有條件的社區醫院建立協作關系,定期到社區開展健康講座和義診活動,通過不斷的宣講和溝通,使患者逐漸從當初的不理解和抵觸轉變成了積極參與和宣傳。
3.1.2.4充分知情,提高招募質量及效率
啟動培訓時,應使研究者熟悉知情同意及納入排除標準,以保證招募質量。為研究者制作納入排除標準口袋卡,并配備專職的CRC,以協助研究者完成招募工作。
3.2受試者依從性管理影響因素及其對策
3.2.1受試者依從性管理影響因素
受試者的依從性是保證試驗方案用藥的關鍵因素,直接影響研究結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但受試者的依從性往往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如受試者本身的因素、環境因素、疾病因素以及藥物因素等。不依從或依從性差,常導致脫落的發生,從而引起結果偏倚。本次調研即以脫落病例為基礎,尋找影響受試者依從性的因素。①受試者個人因素中,年齡大和外地受試者可能由于記憶力差或距離遠而造成依從性低。但受試者文化程度和既往臨床試驗經歷未發現與脫落有關,與以往結果有所出入,可能是本次調研試驗項目數量有限,或者脫落與依從性差并不完全等同,有待以受試者的依從性為指標進行深入研究。②環境因素中,我院門診受試者脫落率高于住院患者,主要原因可能是醫護人員直接督導的缺失。③疾病因素中,病情較重的受試者脫落率較高,可能是患者對試驗藥物期望較大,若服藥后癥狀無立即緩解或癥狀加重,就會對試驗藥物產生懷疑,從而抵觸試驗。但病情較輕的受試者也容易依從性差,如某些患者常自覺已康復而拒絕繼續服藥或回訪。④藥物因素中,不良反應未及時處理,易造成受試者對服藥的抗拒心理,導致依從性差。另外,我院受試者中口服藥物的脫落率最高,可能與其多為門診受試者有關。
3.2.2受試者依從性管理對策
我院通過本次調研識別可能發生不依從的各種潛在因素,并對受試者進行了貫穿全過程的依從性管理,具體措施如下:
3.2.2.1重視試驗早期受試者依從性管理
①篩選時進行依從性預評估:研究者應熟悉受試者脫落的常見因素,根據受試者的年齡、住址等基本信息,對其依從性進行初步評估,盡量選擇依從性佳的受試者。②充分的知情同意:充分地獲得知情同意可以幫助受試者正確理解臨床試驗的意義和目的,了解整個試驗,增加受試者完成試驗的信心,為后續訪視的良好依從性提供保證。③入組后依從性教育跟進:對存在依從性高危因素的受試者,要重點加強受試者及其家屬的交流,使其加強對藥物和治療的理解,明確表明依從性的重要性及其益處,并發動家屬監督。
3.2.2.2重視試驗進展各階段的細節管理
①建立受試者聯絡表,登記固話、手機、住址等信息,確保與受試者建立有效的溝通方式,防止其因移居或更換手機造成的失訪與脫落。②建立受試者隨訪卡,以其入組時間為基線制訂訪視時間表,由研究護士或CRC提醒受試者按時回訪。對未按時隨訪者,及時電話追蹤。對老年受試者及易忘事者注意增加提醒頻次。③建立愛心貼,愛心貼上注明受試者參加試驗概況、禁忌藥物,以及研究者或CRC的聯絡方式,貼在受試者的常用病歷上,一方面便于受試者在外院就診時提醒醫生避免使用試驗禁用藥物;另一方面,在研究者與受試者之間建立良性信息反饋途徑,增強了受試者主動參與試驗的熱情,提高受試者依從性。④建立用藥日記卡,主要針對門診口服或吸入試驗藥物,以訪視期為單位,要求受試者自行記錄服藥時間、藥物劑量、不良反應和合并用藥等,實現受試者的自我管理及自我監督。⑤堅持持續督導,每次訪視時,與受試者一同點藥,檢查用藥日記卡,了解受試者服藥情況,既可檢查受試者的依從性,又可強化依從性教育。
3.2.2.3重視配套的健康教育及咨詢服務
①各專業利用壁報欄廣泛開展健康教育,定期發放健康教育手冊,普及疾病防護知識,向受試者及家屬進行疾病知識、用藥方法、注意事項和日常生活管理方面的宣教,提高受試者及家屬對疾病及治療的認知水平。針對特殊的用藥群體,如老年受試者或理解能力差的受試者,應作為用藥教育的重點。②提供咨詢服務,受試者對于病情、治療或試驗藥物存在的不理解或錯誤認識,研究者應及時解答,不僅可以在醫患之間形成一個良好的信息反饋體系,而且可掌握患者病情的動態變化,使受試者在試驗過程中感到安全、放心和被重視,預防不依從的發生。尤其是針對不良反應,研究者除了及時處理外,還必須詳細解釋,爭取受試者的理解與合作,可減少不依從的發生。
3.3結論
1中醫藥臨床試驗的同質性
1.1同質性較差是中醫循證評價的核心問題循證醫學系統評價的關鍵在于臨床試驗的同質性。中醫藥臨床試驗的同質性較差是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F階段的循證系統評價中,一類組方相似的中藥復方常常被認為相似的干預措施。嚴格意義上來說,中藥復方可隨證加減,即使方名是同一個,但某一味藥不同便不是同一個方子,按循證醫學的理念不能進行嚴格的系統評價。事實上,不同中藥復方的療效差異可能很大,即使藥物組成一樣的方劑,如果劑量有差異,療效亦不盡相同。如何在循證醫學的系統評價中體現中藥復方組方特點值得進一步研究。中醫藥臨床試驗中的辨證分型異質性問題更為普遍。如納入標準同為氣虛血瘀證,不同的研究者對癥狀、舌、脈等中醫辨證要素的選擇有所差異,甚至差異很大,將這些研究納入系統評價而得出結論的普適性有待商榷,這也是定量的系統評價在中醫研究中爭論不休的原因之一。此外,中藥的療效受諸多因素制約和影響,如中藥產地、種植方式、提取工藝、炮制方法等多方面因素。進行循證醫學的系統分析之前,納入臨床試驗中這些因素的一致性至關重要。故臨床試驗頂層設計方案應對有關中藥產地、種植方式、提取工藝、炮制方法等方面作出規范,使得臨床療效的評價以及系統評價的結論具有更好的可信度。
1.2從經方入手進行中醫臨床試驗現階段中醫臨床試驗中所選用的絕大部分為辨證論治的時方,對時方的系統評價勢必存在異質性大的問題。經方在中醫臨床中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張仲景《傷寒雜病論》是在繼承古代醫家醫籍精華的前提下,經過其本人大量臨證實踐,將辨證論治與方證理論融為一體,完成當時中醫臨床最佳證據的生成、實踐與評價,可以說《傷寒雜病論》成書過程具有循證理念,是古代循證研究的真實案例。為提高中醫循證醫學系統評價的科學性與可信性,最大程度減少同一系統評價臨床試驗間的異質性,中醫臨床試驗的選方用藥,可否從藥味較少的“經方”入手,對一組“癥候群”進行循證研究?比如《傷寒雜病論》中關于胸痹心痛的經典方瓜蔞薤白白酒湯主“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中醫臨床試驗是否可以從這個“癥候群”入手進行患者的納入和干預研究,將瓜蔞薤白白酒湯作為改善癥候群的基本方藥,多個高度相似的臨床試驗在同一個系統評價中有著良好的同質性,則結論的證據級別必然有所提高。
2中醫藥臨床試驗的方法學問題
隨機對照試驗越來越被流行病學家和統計學家所認可,被學術界廣泛接受,其設計本身的特點決定其有很多優勢:內在真實性較高、能夠證明因果關系以及提供未來研究方向。隨機臨床試驗特別是雙盲、安慰劑對照,是評價臨床療效的“金標準”,是中醫藥被全球廣泛接受的重要方法學之一。
2.1隨機方法以及方案隱藏國內大部分中醫藥臨床試驗未對隨機序列的產生、分配方案的隱藏進行描述,如只有“采用隨機分組”字樣,隨機方法不明確,大有“隨波逐流”之嫌,一些隨機方式可能為“隨意”分組。或者隨機分配方案沒有隱藏或隱藏不完善,使得研究人員為了達到某種目的破壞隨機性,導致夸大治療效果,從而導致在循證隨機風險評價時多數研究所存在的風險是不確定的,增加了結果偏倚風險。臨床試驗中,研究人員需要全程控制偏倚,隨機化是重要控制措施。簡單隨機或區組隨機等隨機方式應該十分具體,以便衡量臨床療效的可靠性;隨機方案的隱藏措施應該具體明確;設立隨機方案的專屬信封,隨機系統單獨管理并設立權限等。運用這些綜合措施最大程度避免偏倚,以期得到最接近真實的結論。
2.2盲法盲法是體現RCT臨床試驗科學性的又一有力依據,也是循證醫學的有力支撐。盲法要求申辦方、臨床監查員、醫生和患者以及數據統計人員等臨床試驗的各方面人員對臨床試驗隨機分組方案均不知曉。當前臨床試驗多以臨床醫生為研究主體,這些醫生絕大多數工作在臨床一線。繁重的醫療工作以外又從事臨床試驗研究,很容易造成一名臨床試驗研究者身兼數職,如既是方案設計者、主要研究者,又擔當數據統計人員等。這種做法勢必會造成盲法難以實施,造成研究者有意無意地選擇性偏倚,如將病情較輕的病人納入試驗組,造成試驗組的療效優于對照組的夸大效應。另外,中醫的很多干預措施很難做到盲法對照,比如一些關于針灸的臨床試驗的假針灸組較為牽強。盲法的質量控制對于臨床試驗的質量至關重要,盲法的低使用率,必然導致選擇性偏倚乃至安慰劑效應的產生。
2.3對照循證醫學的另外一個核心理念是對照。中藥臨床試驗和西藥中的化學藥物臨床試驗相比有其特殊性,即大多數的研究者或申辦方力求得到中藥的非劣效性或與陽性藥物的等效性的結論。對照試驗如果在非劣效性或等效性試驗中采用隨機且盲法的陽性對照藥物,研究者可能將療效處于臨界狀態的特殊病例歸于有效病例,造成結果偏倚,使得非劣效性或等效的可能性大大增大。安慰劑是臨床試驗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9]。臨床試驗的安慰劑對照具有良好的說服力,然而設立安慰劑的臨床隨機對照試驗的局限性主要在于倫理學方面:一些疾病具有臨床有效藥物治療,安慰劑對照有可能導致疾病難以治療或危及生命,選用安慰劑對照顯然存在倫理問題。另外,安慰劑的制作工藝有待提高,許多患者得知有可能服用安慰劑后,采用“望、聞、嚼”等手段,試圖分清陽性藥物和安慰劑?;颊呖紤]到安慰劑可能使病情惡化而中途退出臨床試驗,導致依從性較差,這對安慰劑的生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一些雙盲試驗應使試驗藥物及對照藥在劑型、外觀以及色、香、味等感官指標方面盡量一致。
2.4隨機對照試驗存在的其他問題由于中醫藥自身特點,中醫藥研究中有很多非隨機對照試驗以及臨床個案。循證醫學中隨機對照試驗的研究方法已經比較成熟,然而,循證的臨床試驗證據并不只有RCT。國內中醫藥臨床試驗存在一些低質量隨機對照研究,甚至假RCT,這些臨床試驗可信度低,論證強度弱,此時交叉試驗設計、Nof1(單病例隨機對照試驗設計)等臨床試驗方案是一個替代選擇,是實力較弱和資金較少的單位節約樣本和資金可以考慮的一些設計方法。逐步探索和挖掘對非隨機對照試驗結果進行定量綜合,將為中醫藥的循證評價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3中醫藥臨床試驗的統計學問題
3.1樣本量問題中醫藥臨床試驗的樣本數大部分在100例患者以下,這與國際多中心合作的臨床試驗的樣本數有較大差距。循證醫學尤其是系統評價的意義在于合并樣本量以提高研究結論的可靠性。循證評價結論基于大樣本人群的研究更有說服力,而目前中醫藥研究除了國家科研經費所支持的重點和重大項目(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73計劃、行業專項計劃、科技支撐計劃等),其他科學研究的樣本含量均偏少或過少。
3.2結論統計分析縱向數據模型、Cox比例風險模型以及Logistic模型、多層線性模型都是可以用于臨床療效評價的統計方法。而統計學分析的基礎---數據集合往往是結論科學與否的關鍵因素。嚴格意義上RCT試驗有全數據(FAS數據)、意向性治療數據(ITT分析數據)和“符合方案集”(perprotocol,簡稱PP)數據集合。為了提高臨床試驗結論的可靠性,應充分利用臨床試驗的所有數據信息,許多國內外學者主張在所有臨床試驗在統計分析時應采用ITT意向性分析和PP分析兩種方法,最大程度避免偏倚。許多中醫藥臨床試驗未介紹樣本失訪或干擾以及退出病例,僅僅將“有效病例”或“可評價病例”納入統計結果,幾乎均未提及全數據集。雖然有效病例的受試者對方案更有依從性,但是脫落或失訪的受試對象往往可能是試驗效果不理想或存在不良事件的證據之一。忽略了脫落或失訪病例的信息,不進行ITT分析會導致偏倚甚至嚴重偏倚,破壞原始隨機性以及由隨機分配而形成的基線一致性,甚至可能高估試驗效應,低估不良事件,從而影響研究結論的準確性。對臨床試驗的目標變量進行統計分析時,統計者應同時對ITT數據和PP數據進行分析。當ITT和PP數據兩種分析結論高度一致時,該臨床試驗受失訪、退出影響的偏倚較小,其結論較為可靠;當ITT和PP兩種集合結論不相符時,可認為該臨床試驗可能存在偏倚。
4臨床試驗的其他問題
現階段中醫藥循證醫學研究均局限于短期臨床療效的系統評價,鮮有療效的長期評價,這是因為循證系統評價的基礎---中醫藥臨床試驗忽略了長期療效的頂層設計,同時安全性評價也成為中醫藥臨床試驗的短板。
4.1臨床試驗的周期和長期隨訪中醫藥在慢性病的干預治療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大部分臨床試驗的觀察時間較短,遠期療效不得而知。長期隨訪在中醫藥臨床試驗中鮮有設計,患者的長期預后結論值得商榷,這也是對中醫臨床療效的質疑原因之一。
4.2安全性評價自古以來,中醫藥以動植物等天然藥物為主,療效肯定且副作用較小。隨著醫學研究水平的發展,近些年中藥的毒副作用引起醫藥學家的廣泛重視。中醫內治法或外治法并非無不良反應,相反有些中藥的肝毒性、腎毒性日益受到重視,一些中藥長期應用可能有嚴重不良反應。因此對中藥的安全性評價應作為常規觀察指標。
4.3中醫循證醫學的姓“中”與姓“西”中醫藥臨床試驗的結局指標多數局限于癥狀、理化指標等,而對中醫辨證論治、證的要素、證的演變等中醫藥相關特點的關鍵問題卻鮮有評價?,F階段應該根據中醫藥臨床自身的特點,以中醫藥基本理論為框架,借鑒循證醫學的理念和方法來發展具有中醫特色的循證醫學。
循證醫學的最終意義在于:醫學文獻的海洋之中有龐大的醫學信息,對同一問題許多研究結論卻并不一致,甚至相反,以致于研究者不知采信哪種結論。因此,需將針對同一類問題的研究綜合在一起,進行客觀分析得出結論,并隨新的臨床試驗結果的出現而隨時更新,最終為臨床治療實踐提供真實可靠的依據。目前中醫循證醫學正在面臨多重機遇和挑戰,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中醫現代化與循證醫學仍然處于起步階段。中西醫思維方式與診療體系不同,中醫認為同病可以異治,異病同樣可以同治,不同疾病可以出現同一證型,同一疾病也可以出現不同證型,這種與現代醫學迥異的思維方式給中醫循證帶來了諸多的不確定性。中醫藥臨床試驗在試驗的同質性、隨機對照方法學、整體質量控制、統計學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解決問題的關鍵是中醫藥臨床試驗和循證研究應該扎根于中醫藥理論框架。
摘要:進入九十年代后期,隨著新技術和新工藝的發展,胰島素非注射給藥系統的研究發展迅速,不少制劑現已進入了臨床試驗階段,有希望在最近一兩年內上市,從而將給長期蒙受注射痛苦的糖尿病人帶來福音。本文重點綜述了胰島素口服、肺部和口腔等非注射給藥系統的研究進展。
關鍵詞:胰島素;非注射給藥途徑;糖尿病治療
糖尿病是位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癥之后威脅人類健康的一大疾病。據1998美國糖尿病協會年度報告中指出,目前世界范圍內糖尿病患者約為1.35億人,到2025年,估計糖尿病患者將上升到3億人,其中發達國家由5100萬增加到7200萬,增加42%;而發展中國家由8400萬躍進到2.28億人,增幅達170%。在發達國家中,美國糖尿病患者接近1600萬,約占美國總人口的5.9%,為此美國每年在預防和治療糖尿病上約花費1000億美元左右。我國的糖尿病患病狀況也不容樂觀。1998年的統計表明,我國有2000多萬糖尿病患者,25歲至64歲的人群中發病率為2.5%。隨著我國人口的日益老齡化以及現代人生活方式的改變,預防和治療糖尿病已經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胰島素是I型和中重度II型糖尿病患者日常治療中不可缺少的藥物。目前市售胰島素制劑多數為注射劑,長期的注射會給病人帶來軀體痛苦和耐受性,這已經是臨床上治療糖尿病被長期困擾的問題。胰島素非注射給藥劑型的開發近二十年來一直在不斷地研制探索中,九十年代后期,隨著新技術和新工藝的發展,不少胰島素非注射給藥制劑進入了臨床試驗階段,從而使該類制劑的開發進入了一個嶄新時期。
1口服給藥
口服給藥是所有給藥途徑中最為方便的一種,其病人依從性最好。但由于胰島素作為一種蛋白質,在胃腸道內的吸收難以克服酸催化分解、蛋白酶降解以及粘膜穿透性差等屏障,具有生物利用度低下的缺點,因而提高該藥物的生物利用度是藥劑學家多年來一直在研究克服的難題。目前胰島素口服制劑的研究主要著重于如下幾方面:
1.1微球及毫微球制劑
Ramdas等制備了含有海藻酸的殼聚糖微球[1],包裹胰島素進行腸道給藥,利用海藻酸和殼聚糖的粘附能力增加藥物在吸收部位的滯留時間。Nagareya等[2]利用w/o/w方法制備出50μm左右的羥丙基甲基纖維素-醋酸琥珀酸酯(AS-HG)微球,含4%月桂酸和9%胰島素(包封率達90%),胰島素在pH1.2溶液中不釋放,而在pH6.8溶液中快速釋放。大鼠腸道給藥50u/kg,0.5小時后即出現明顯的降血糖作用。Purdue大學的Lowman等[3]將pH敏感性的聚甲基丙烯酸-g-乙二醇的親水凝膠制成微球,內含胰島素,在胃酸環境中凝膠并不膨脹,當到達中性或偏堿性環境的小腸后,凝膠微球開始膨脹,胰島素被釋放出來產生降血糖效果。在正常及糖尿病大鼠身上降血糖作用能持續8小時。
1997年Nature雜志發表了Mathlowitz等[4]制備的胰島素生物溶蝕性毫微球,平均粒徑96.7nm,載體材料為富馬酸-乙交酯-丙交酯的共聚物。該毫微球在腸道中具有較強的粘附力,能進入小腸吸收細胞,同時也能被Peyer結攝取而進入淋巴循環。毫微球能保護胰島素不受酶的降解,同時增加其在吸收部位的滯留時間。大鼠體內的口服糖耐量實驗表明,該制劑(20u給藥量)有效地抑制了口服高血糖的形成。
1988年法國學者Damge和Couvreur等人[5]首先將聚氰基丙烯酸烷基酯為材料制備胰島素毫微囊并獲得成功。給予大鼠口服12.5u/kg或50u/kg胰島素毫微囊,可分別降低血糖水平至50-60%達6-20天,在健康及糖尿病狗身上藥效上長達6-8天。關于該制劑長時間的藥效作用機理,最近清華大學的鄭昌學等[6]通過抗體捕捉實驗,認為胰島素是借助于共價鍵的作用被牢牢吸附于毫微囊表面,因而產生極慢的釋放作用。但是后來Couveur等人[7]卻認為在制備毫微囊的過程中,胰島素其實并沒有與氰基丙烯酸異丁酯產生相互作用,也沒有被共價結合到毫微囊的表面,而是被包裹在內核的油相。張強等[8]改進了毫微囊的制備方法,通過乳液聚合法制備出胰島素的氰基丙烯酸正丁基酯毫微球,藥物包封率達到75%左右。該胰島素毫微球降糖效果維持12小時,比毫微囊的作用要迅速得多,可見毫微囊和毫微球對胰島素的釋放控制有很大差異。
1.2胰島素脂質體
通過改變脂質體的成份來提高胰島素的生物利用度或作用時間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Muramatsu等[9]將二棕櫚酰磷酯酰膽堿(DPPC)和豆甾醇取代膽固醇制得脂質體,胰島素的包封率最高達到33%。以80u/kg的劑量口服給予正常大鼠,結果報道給藥21小時后以DPPC:豆甾醇(7:4)的組分制備的脂質體的降血糖作用最明顯,生物利用度可高達31.6%。Iwanaga等[10]將脂質體表面包裹PEG-2000或粘液素(mucin)。與未經表面處理的脂質體相比,PEG-2000包裹的胰島素脂質體在小腸內的駐留時間明顯延長,而經粘液素處理的脂質體在胃內駐留時間延長,在腸道內駐留時間沒有改變。
沈陽藥科大學最近研制了胰島素微粒劑。他們將胰島素與明膠形成復合物后,通過高速勻漿分散法制備成脂質體,經過冷凍干燥和過篩等處理得到微粒劑。糖尿病小鼠,大鼠,高血糖家兔的降糖實驗表明,小鼠灌胃8u/kg,降糖百分率為33%,4u/kg降糖百分率為21%;13u/kg的劑量使腎上腺素注射后家兔的一過性高血糖趨于正常水平。在正常狗身上,2.7u/kg的胰島素微粒劑即引起明顯的血糖下降(>20%)。此制劑不含蛋白酶抑制劑,輔料無毒,有較大的臨床應用前景。
1.3胰島素微乳及油制劑微乳作為口服胰島素載體具有粒徑細小和滲透能力強的特點,可保護胰島素在胃腸道中不受酸和酶的破壞,同時可模擬食物中乳糜微粒的成分被吸收進入淋巴系統,最終進入血液循環。Cortecs公司開發的胰島素微乳制劑在水相中含胰島素和蛋白酶抑制劑,油相中含膽固醇、磷酯和游離脂肪酸??诜笏幬锟杀簧掀ぜ毎?,按1u/kg劑量對3例IDDM病人給藥,血糖均見明顯下降。
1997年,Cortecs公司進一步開發了胰島素的油制劑。該方法[11]通過一種特殊工技術即通過兩親性表面活性劑的作用將親水性藥物如胰島素或降鈣素等增溶到弱極性的油中而形成了澄清透明的溶液,稱為MacrosolTM,胰島素在此系統中具有很高的物理穩定性。6個健康志愿者在灌胃口服該制劑后體內的葡萄糖水平比空白降低34%,胰島素水平升高31%,C-肽水平下降38%。大動物的降糖實驗結果與人體實驗相似。Cortecs公司在1997年宣布已經完成了該制劑的II期臨床試驗。
與Cortecs公司相似,國內也正在開發類似的胰島素油制劑,在糖尿病小鼠和大鼠身上已經顯示出穩定的降血糖效應,目前該項工作正在進一步研究中。
2肺部給藥
相對于蛋白多肽藥物的胃腸道吸收而言,肺部具有較多的優點,如巨大的肺泡表面積;極薄的肺泡細胞膜;豐富的毛細血管網;狹小的氣血通路;低酶活性;肺深處較慢的清除速率等。這些良好的生理環境為蛋白多肽的吸收提供了有利條件。
胰島素的毫微球及微球制劑的肺部給藥最近已經有人開始進行研究。Kawashima等[12]制備出粒徑約400nm的聚乳酸毫微球,藥物的包封率約為47%,通過超聲霧化器將此毫微球導入豚鼠氣管內,3.9u/kg的胰島素劑量下可使降血糖作用維持48小時。此外,沈贊聰等[13]制備并研究了胰島素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球在大鼠體內的降血糖效應。胰島素微球的研究很是矚目,1997年底Edwards等[14]在Science上報道了胰島素多孔微球的成功制備和長時間的降血糖作用。他們利用雙乳化溶劑揮發法制備出密度僅為0.1g/cm3,粒度大于5μm的聚乳酸微球。這種微球具有疏松的孔狀結構,質輕,很容易被吸入。實驗表明該多孔微球的肺部可呼吸率為50%,而非多孔微球的可呼吸率不足21%。經正常大鼠肺部吸入后其體內的降血糖作用能持續達96小時。相對皮下注射途徑,經吸入給藥的胰島素多孔微球的生物利用度達87.5%,而同樣條件下的非多孔微球的生物利用度僅為12%。該制劑在25℃RH33%條件下3個月內很穩定。
早在1987年上就有對糖尿病患兒進行胰島素吸入治療的臨床研究。1993年Laube等人[15]考察6例糖尿病人通過霧化吸入器吸入1u/kg的胰島素注射液的降血糖情況。6個病人中,平均最低血糖下降值為55%,最低能下降71%,表現出顯著的降血糖效果。1998年他們又在7名糖尿病患者[16]中考察了霧化吸入1u/kg的胰島素注射液相對皮下注射0.1u/kg后的藥物生物利用度,同時用同位素標記法求出胰島素在肺內的沉積分數。實驗表明胰島素的生物利用度為14.7%,如果考慮胰島素的沉積分數,生物利用度則為18.9%。同年他們又考察了7名糖尿病人[17]霧化吸入1.5u/kg胰島素注射液對餐后高血糖的調節作用Chakraborti[18]將吸入給藥劑量降低至10-20u/人。7名NIDDM病人被分為兩組,第一組5名病人早餐后4小時霧化吸入10u人胰島素注射液(Actrapid),15min后體內血糖開始下降,45min達最低。第二組2名病人則在午餐后2小時吸入10u人胰島素注射液,30min內未見血糖下降,此時再吸入10u人胰島素注射液后,病人血糖開始下降,情況與第一組5名病人相似。作者認為第一次給藥則是阻止了餐后的高血糖形成。
Aradigm公司開發了具有精確控制及監測給藥量等功能的霧化吸入裝置AERxTM。他們在7例健康志愿者和20例IDDM病人的試驗都肯定了與皮下相似的降血糖作用和較高的的可重復性。病人在使用時可通過裝置上的液晶顯示來調節正確的噴霧速率和呼吸深度。除了胰島素以外,此裝置還在嗎啡和芬太尼等鎮痛藥的吸入給藥上進行研究。
與Aradigm公司開發胰島素霧化吸入裝置的同時,Dura和Inhale公司開發了胰島素粉末吸入制劑。該制劑在16例NIDDM病人上考察給藥后餐后高血糖的抑制作用及在51例NIDDM病人3個月的長期給藥觀察,都獲得滿意的結果。邁阿密大學的Skyler博士等在70名IDDM病人身上比較Inhale公司的粉末吸入劑與皮下注射治療效果。他們將病人分為2組,半數病人仍維持常規的胰島素注射給藥治療,另外半數病人在每次餐前吸入1-2次胰島素粉末,晚上睡前注射1次長效胰島素注射劑。經2個月治療后,兩組病人的血糖水平幾乎相同,粉末吸入組沒有出現肺損害的情況。
胰島素肺部給藥制劑目前很引人注目,估計1-2年內有上市的可能,這對糖尿病人來說將是一個很大的福音。
3口腔給藥
在SanFrancisco舉行的2000年DrugDeliverySystem會議上,加拿大Generex公司報道的胰島素口腔噴霧劑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該制劑經口腔噴霧后,通過口腔頰側的粘膜吸收,10min內胰島素開始起效。目前該制劑正在美國和加拿大進行臨床試驗,下一步的臨床試驗擬于今年底在英國和意大利進行。該制劑雖尚未得到FDA的批準,但據稱已經收到FDA較有利的答復。Generex公司申報的商品名在美國將為Oralgen,在加拿大則為Oralin。
4其它給藥途徑
胰島素經鼻粘膜吸收被認為是效果確切的,其鼻腔給藥制劑包括鼻用氣霧劑,噴霧劑,滴鼻劑等均有報道。但由于鼻粘膜較為脆弱,長期給藥后易引起局部刺激和充血損傷。Kupila等[19]認為制劑中的吸收促進劑會大大降低病人的依從性,而不加促進劑條件下則無降血糖效果,因而胰島素經鼻吸收并不是最理想的途徑。
除此這外,胰島素的眼用制劑、栓劑以及透皮吸收貼劑等都在研究中,但研究較為局限,未能成為胰島素非注射給藥的熱點。
最近在Science2000年二月份雜志上Rivera等[20]報道了一種新型基因技術,該技術先將病人免疫上一種無害病毒,該病毒可將胰島素通過基因轉染到細胞內,并在內質網中形成聚集體。另外再合成一種小分子藥物,口服該藥物在體內可引起細胞內胰島素的解聚,從而出現胰島素的快速脈沖釋放。治療時病人在餐前僅需口服一粒含有該小分子藥物的藥片,就可以引起體內胰島素的脈沖釋放,引起血糖下降。體內胰島素釋放量取決于口服小分子藥物的劑量。這種基因治療法在蛋白多肽給藥中的新應用,目前已經在糖尿病小鼠身上得到非常滿意的預期效果。
住院藥房是醫院的一個直接面對病區及其醫護人員,同時間接面對患者的相對封閉的藥學服務窗口。藥學服務是藥學人員利用藥學專業知識和工具,向社會公眾(包括醫藥護人員、病人及其家屬、其他關心用藥的群體等)提供與藥物使用相關的各類服務。
我國藥學界在90年代初就接受了藥學服務的概念,并在一定的范圍內得到了發展。 隨著“三醫(醫療、醫藥、醫保)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家藥品監督體制的健全和完善,藥學人員的職責已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提高住院藥房管理水平,開展全面藥學服務即是臨床醫療工作的迫切需求,也是自身發展的內在需要。
1 我院住院藥房工作現狀
1.1 工作模式產生的問題:目前我院住院藥房采用的是創業中心藥房操作系統,基本模式為:醫生開醫囑,護士提交醫囑,藥師審核調配,護士核對發藥,這樣的模式下潛在著眾多的問題:醫生開具醫囑是否合理;護士提交醫囑是否正確無誤;藥師在片劑針劑分開調配,臨時長期醫囑同時調配的情況下能否確保每個病人所用藥物審核調配無誤,護士在核對后是否能以正確的方式保存藥物并以正確的方式給藥于患者;患者是否有良好的用藥依從性等等。
1.2 醫護患對藥學知識的需求:隨著藥學知識信息的不斷更新,醫生對可靠的新藥、老藥新用、新的藥物不良反應及相互作用等等了解不能及時準確;護士同樣對藥物間的相互作用,配伍禁忌不甚了解,而我院配置中心目前仍以護士加藥為主,藥師無法保證其輸液配置的質量;隨著全民用藥安全意識的提高,患者在用藥時也更加謹慎,對于住院藥房發出的拆零藥品,一方面實現了個體化給藥的方案,而另一方面也加之了患者對藥品質量的疑惑。
2 開展藥學服務方案
2.1 設立藥物咨詢室:藥師與醫護患之間建立一個雙向信息交流的平臺有利于臨床藥學尤其是藥物不良反應的開展,解決醫護患在當前工作模式下產生的用藥問題,提高患者依從性,促進患者合理用藥,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在住院藥房設立藥物咨詢室一方面是藥房工作進一步的拓展和完善,藥師需在“以病人為中心”的新形勢下轉變思想,苦練內功,促進專業知識積累和更新提高業務水平;另一方面是醫師醫療工作進一步的延伸和補充,臨床醫師可以更全面的了解藥物的最新進展情況,更好的為患者提供合適的藥物。
2.2 臨床藥師的拓展:隨著臨床藥學的興起,臨床藥師的工作也越來越被得到廣泛的重視和不斷的探索。臨床藥師直接面對病人提供全程化藥學技術服務是時代的呼喚,是患者的需要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我院目前臨床藥師緊缺的情況下拓展住院藥房臨床藥師是當前為之有效的方法。住院藥師可以更方便的深入臨床了解藥物應用情況,參與查房和會診根據病人用藥、飲食及臨床情況,設計修改個體化給藥方案。指導護士做好藥品請領、保管和正確使用工作。為醫護患提供有關藥物咨詢服務,宣傳合理用藥知識。
2.3 藥歷的建立:藥歷是患者在用藥過程中所記載的基本健康信息及用藥情況等的相關資訊。藥學服務應該是個性化的,可持續的服務,建立藥歷是提升藥學服務質量,推行個性化用藥指導的有效途徑之一。住院藥房藥師可以根據患者的基本健康信息及動態的用藥情況,針對患者病情制定更加準確合理的用藥方案,推薦更為合適的藥品。
3 討論
在傳統的醫療模式以及部分地重醫輕藥等觀念影響下使醫護患和社會對藥學服務工作缺少全面和準確的了解,臨床藥師深入臨床的阻力是顯而易見的。藥學服務不僅要求有一個合適的工作場所和工具以及信息技術的支持,還要求藥學人員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廣泛的知識、高超的交流能力以及豐富的實踐經驗。在培養上,除了有藥學專業的知識外,還應增加更多更全面的醫學專業知識。
如何處理好和醫護患的關系是關系到藥學服務工作能否順利展開,能否可持續發展,能否不斷深入的關鍵問題。在住院藥房開展藥學服務如何獲得醫院管理者的支持,如何獲得醫護患的信任和支持還需進一步的探討。
參考文獻
[1] 李真.住院藥房管理與藥學服務實踐;實用醫藥雜志;2009年03期
[2] 王海蓮,張建華,許銀慧,等.淺談住院藥房藥師如何為臨床開展藥學服務;中國藥房;2007年07期
[3] 黃麗麗,周暢.我國臨床藥學服務現狀和有關的幾點建議及展望.醫藥學論文.
關鍵詞:臨床藥學;量化考核;管理模式
臨床藥師走向臨床,參與臨床合理用藥工作,為臨床藥物治療工作提供相應的藥學技術服務是當前醫療工作與患者的需要。我國臨床藥師培訓已啟動多年,已有大批受過培訓的臨床藥師在臨床參與藥物治療工作,但目前臨床藥師的數量及工作水平還遠不能滿足臨床醫療工作的需求,對臨床藥學工作如何要求,如何管理,如何進行工作考評,如何加強培訓,如何提高教學水平與效率是當前亟待解決的課題〔1〕。少數學者對這些問題其中的幾個方面做了部分探討,劉琦瑛〔2〕報道了醫囑評價體系及績效考核,郭代紅〔3〕報道了量化考評用人的管理機制,有助于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李曉平〔4〕報道了應用層次分析法確定臨床藥學量化評估體系指標的權重,周鵬〔5〕報道了臨床藥師工作標準操作規程及量化考核體系,但評估指標在構建過程中受到很多主觀和客觀因素的限制,所以還只是一個初步的框架,尤其是關于指標的內涵和量化方面還有待進一步研究、細化和完善,為此,結合我院實際情況初步探索并建立臨床藥師工作規范和量化管理模式為促進醫院臨床藥學發展提供參考。
1構建臨床藥學信息平臺,引進臨床藥學人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使臨床藥師能及時準確收集并掌握豐富的臨床藥學相關信息,我院基于醫院信息系統,引進了大醫通臨床用藥決策支持軟件和藥物咨詢及用藥安全監測系統,以及自主研發的處方點評軟件系統〔6〕,同時在臨床藥師工作站安裝了病案檢索系統、化驗檢查查詢系統及門診處方查詢系統,方便臨床藥師隨時查詢患者門診及住院相關信息,為臨床藥師全方位開展臨床藥學工作構建了有力的信息平臺。我院更加重視臨床藥學人才,先后引進臨床藥學及相關藥學專業碩士5名,為建立一支高素質的臨床藥學專業人才隊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藥學人員培訓和繼續教育,培養人才隊伍
門診藥房調劑處方的人員素質、技術水平參差不齊,上班絕大多數時間忙于門診日常調劑工作,無閑暇時間學習了解藥學前沿及資訊,所以對藥學人員的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顯得尤為重要〔7〕。根據臨床藥師的特點,在參與臨床過程,通過長期與患者接觸,了解到他們所需要的藥學信息,做到立足臨床,善于思考,積極發現、分析、總結和歸類問題,達到能為住院患者提供優質的藥學服務,然后定期與門診調劑人員進行藥學信息交流學習,做到每月1次,通過相互交流提高門診藥學人員的整體業務水平,為患者提供更高水平的藥學服務,力求做到門診患者滿意。通過臨床藥師和門診藥學人員的相互交流學習,使所有到院就診的患者都能得到滿意的藥學服務,同時在此過程中,也培養了一批具有臨床藥學素質的人才,為醫院臨床藥學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制定工作規范,明確工作內容
根據原衛生部下發的《臨床藥師培訓試點工作方案》的法規文件,尤其是2011年《醫療機構藥事管理規定》中提出的“醫療機構應當根據本機構性質、任務、規模配備適當數量臨床藥師”,以相關文件對臨床藥師工作的要求為基礎〔5,8〕,結合上級醫院進修學習與我院開展臨床藥學工作的情況,通過制定臨床藥師工作規范,初步探索并建立適合我院臨床藥師工作管理的模式。根據我院臨床特點劃分臨床藥師常駐病區工作模式。臨床藥師工作內容分為查房、患者用藥教育、重點患者藥學監護、用藥咨詢服務、醫囑審核及用藥合理性分析、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疑難病例討論、藥歷書寫、合理用藥講座、科研設計、論文撰寫及藥訊編寫。具體情況(見表1)。3.1病區直接相關工作。參與臨床查房初期,主要是跟隨管床醫師和科主任查房,主要了解和熟悉常駐病區患者的疾病及藥物治療情況,隨著參與臨床查房的深入,密切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管床醫師的處理意見以及更換藥物治療的療效等情況,做到掌握所參與專科常見疾病診斷及藥物治療方案。在查房過程中,發現問題及疑問,及時與醫師進行溝通交流,不斷提升自己對疾病的認識,同時重點關注重癥及特殊患者,隨時密切關注應用藥物后有無不良反應的發生,建立藥歷,詳細記錄患者使用藥物情況更換藥物治療方案后的療效及安全性等藥學問題。當熟悉??萍膊『?,可適當完成藥學查房,在藥學查房過程中,有針對性的對患者進行用藥教育,內容主要包括:用藥依從性差,用藥品種偏多,特殊的用藥方法及需要血藥濃度監測的患者。對于當天出院的患者,及時做好出院的用藥教育。積極參與臨床患者疑難病例討論,了解及熟悉不同科室疾病特點及藥物治療情況。3.2藥學科室相關工作。臨床藥學本科室相關工作大部分都是文字記錄工作,涉及醫囑審核及用藥合理性分析、用藥咨詢、藥歷書寫、開展合理用藥專題講座、藥品不良反應收集上報、專題病例討論會、血藥濃度監測的開展、科研設計、論文撰寫及藥訊編寫等。我院重點關注合理用藥情況,因此臨床藥學全方位考察分析臨床用藥情況,工作內容包括:清潔手術不合理用藥情況,抗菌藥物金額排名前10位總結分析,特殊級抗菌藥物金額排名前10位總結分析,全院用藥金額排名前10位輔助藥物及能量補充劑的總結分析,腫瘤藥物的總結分析,激素類藥物的總結分析,血液制品的總結分析,臨床路徑用藥情況分析,細菌耐藥性報告分析,超說明書用藥分析,血藥濃度監測對異常值患者的用藥監護,臨床嚴重用藥錯誤用藥分析。從不同角度分析全院用藥情況,及時反饋用藥情況,力爭做到合理用藥的目的。臨床藥師同時做好來自醫、護、藥、患的合理用藥咨詢,及時記錄用藥咨詢情況,讓咨詢者得到較好的藥學服務。
4我院臨床藥學工作管理模式
基于臨床藥師工作的特殊性,臨床藥師工作的管理模式我們采用量化考核,責任到人的方式。對于臨床藥師參與的查房次數規定每周不少于3次,有時間盡量參與臨床查房。對于具體科室相關工作內容按常駐病區性質及工作量做到責任到人,在規范工作和指標篩選中,為保證臨床藥師常規工作量化考核目標的可行性、標準公平性、方法可操作性,依據臨床藥師的個人意見,做到意見統一,公平合理。
5結語
隨著衛生部不斷推進醫療機構藥事管理與合理用藥的措施,臨床藥學在全國各地醫院不同程度地開展起來,這對轉變傳統醫院藥學工作模式,提高醫療質量等方面發揮了良好的作用,但是對臨床藥師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不再是幾個臨床藥師的單打獨斗,而是需要完善的教學和培訓體系,需要規范的工作模式與績效考核體系,需要恰當的能力評估與資質認證體系,我院正努力通過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打造一支會學習,會思考,善于溝通,能力強,素質高,能夠理論聯系實際的專業技術隊伍,開展以合理用藥為核心的臨床藥學工作,提供更加專業的藥學技術服務,搭建醫藥溝通的橋梁,提高我院醫療質量。目前我們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要想得到患者及醫護人員的認可,還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過程。
作者:馮志平 王 芳 于思源 阮廣新 林卓輝 單位:廣東省江門市中心醫院藥學部
參考文獻
〔1〕袁鎖中,趙志剛.關于我國臨床藥學的思考〔J〕.藥學服務與研究,2008,8(3):166-170.
〔2〕劉琦瑛,李艷艷.臨床藥師工作績效化考核方法探討〔J〕.中國藥業,2013,22(7):44-45.
〔3〕郭代紅,等.設置崗位責任藥師,強化藥學服務團隊〔J〕.中國藥師,2011,14(10):1495-1497.
〔4〕李曉平,等.應用層次分析法確定臨床藥學量化評估體系指標的權重〔J〕.中國藥師,2008,11(8):958-960.
〔5〕周鵬,等.某院臨床藥師工作標準操作規程和量化考核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26):7-9.
〔6〕譚文明,等.某三甲醫院處方點評軟件系統的自主開發和使用〔J〕.醫藥前沿,2013,(30):390-392.
[關鍵詞] 臨床藥師;醫療質量;查房;經驗總結
[中圖分類號] R9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3)09-156-03
為了使用基層醫院臨床醫藥的快速發展,現階段基層醫院逐步開設了臨床藥師這一職位,并要求在對病房進行醫療質量檢查的時候要有臨床藥師參與其中,其中臨床藥師主要負責檢查臨床用藥是否合理、用藥后不良反應的檢測報告、藥品管理及使用等方面的問題。目前,我國基層醫院的臨床藥師的自身專業素質與地位都有顯著的提高,文章歸納了在對病房進行醫療質量檢查的時候要有臨床藥師參與其中的經驗,其方法如下。
1 臨床藥師在基層醫院中的作用得到凸顯
我國藥品衛生部、中藥管理局聯合頒布了《醫療機構藥品管理暫行規定》,其規定中明確提出各級醫療機構要逐步開設臨床藥師職位。我基層醫院開設臨床藥學已經有10余年時間,前后開設了藥品不良反應的監測、藥物治療監測、臨床藥師、藥品經濟學研究等工作,向醫生提供合理建議,幫助其解決藥物治療出現的問題。然而,從整體上來看,臨床藥師工作的難度系數比較大,產生這些困難的主要原因有:(1)在對患者進行診斷、治療時,臨床醫生從始至終起主要指引作用,但是藥師的職責主要是確保藥品的充足,根據醫生的處方抓藥,對于用何種藥以及用藥的劑量沒有決定權,更不能參加臨床病例研究;(2)臨床藥師在查看患者病歷時,一些醫生認為是在給他們找問題,一些醫生則認為臨床藥師收集病歷是為了當做論文案例,所以不想配合;(3)最關鍵的一點是,臨床藥師對藥品的檢測結果不能用適合的途徑展現出來,至多將檢測資料整理成文章在期刊論文上發表,不能使臨床藥師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通過對病房進行醫療質量檢查,以行政手段對臨床藥師的重要地位進行強調,使臨床藥師的地位受到重視,將檢查的結果進行統一歸納,及時和有關方面的醫療機構的領導和醫護人員溝通,將臨床藥師的想法正確表述出來。因為臨床藥師提出的問題有說服力、表達準確,讓人容易理解,臨床藥品使用不合理的問題將高效、快速的得到解決。
2 將臨床用藥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查處,提高臨床藥師合理使用藥品的意識
對病房進行醫療質量檢查時發現,在多數情況下,醫生都能夠根據患者的病情合理選擇藥物,用藥的劑量和使用方法均正確,同時還可以按照患者病情的不斷變化及時對用藥方案進行調整,特別是對一些抗生類藥物的使用,選擇正確,抗生類藥物的使用時間也正確,還可以根據患者病情的不斷變化及時停止用藥;在患者的病理記錄表中明確寫出藥品選用的依據,并且認真、細致的說明更換藥品的原因。針對中老年患者以及腎臟功能不健全的病患,在藥品的選用過程中要小心、謹慎,盡量減少對腎臟功能的進一步破壞。對于要求要求檢驗血液濃度的藥品可以做到檢測及時,同時按照檢測結果對臨床用藥計劃進行調整,減少出現藥品用藥不足、用藥過量或中毒等狀況的發生。
然而也出現一些普遍現象,如抗菌類藥物在使用時不合理,包含選擇、使用抗菌類藥物的方法;倘若將頭孢噻肪鈉這類短時間見效的β-內酰胺型藥品1 d的藥品用量一次性進行靜脈注射,或是不遵照醫囑上面的內容,實際操作中將每天抗菌類藥物在中午12點以前全部注射完成。經過了解,出現以上狀況主要是因為患者的依從性較差導致的,病人不同意每天進行2次靜脈注射。例如,一位75歲的老年患者,住院診斷后發現左眼角膜移植后眼角膜出現潰爛,通過檢測發現眼角膜前部積滿膿液,醫生開了一瓶氧氟沙星眼藥水等眼部藥品和一些潑尼松抗排異;并且,靜脈注射3 g頭孢噻肪鈉,連續使用30 d。這類患者使用的抗生類藥品時間太長,使用方法不正確,沒有按照藥物試敏實驗結果對藥品進行調整。到2010年為止,由臨床藥師上報的不良藥物反應例數共24例,到2011年上升為32例。
一些患者經常使用廣譜抗菌類藥物,引起真菌感染。例如一位患有右肺癌同時出現腦轉移、糖尿病等并發癥的患者,住院檢測后對血細胞進行分析,研究表明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都有所提高,先后注射頭孢噻肪鈉等抗感染類藥物,一直使用18 d后患者肺部出現真菌感染,從患者的痰液培養皿中發現有真菌生長,通過使用抗真菌類藥物進行質量后患者病情的到治愈。
不重視藥品之間互相作用的問題也經常遇到。例如一位老年病患,住院后檢出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已經出現感染,并伴有肺心病、高血壓、鼻炎。白內障等病發癥。住院檢查腎功能時發現,血清肌酐169 μmol/L(正常值的范圍是:0~159 μmol/L),尿素氮值為:13.9 mmol/L(正常值的范圍是:2.3~8.2 mmol/L)。醫生先后給患者開了100 g的口服氨茶堿片;0.125 mg的口服地高辛片,同時給患者開了一些雅施達、氫氧噻嗪等降壓利尿的藥品,以及頭孢噻肪鈉、洛美沙星德國抗菌類藥物?;颊呙刻旆玫乃幤范噙_16余種,極大可能會發生潛在的藥物相互使用不良作用,極易發生用藥不良現象。地高辛片主要以腎臟排泄為原型,極易發生藥物不良現象,使腎功能不好的患者極易發生積蓄,這位病患在治療時,沒有對地高辛片、茶堿的血液濃度進行及時檢查。有些患者的還將氨茶堿和紅霉素一起服用,并且沒有對茶堿的血藥濃度進行檢查,這會導致患者體內的茶堿血藥濃度有所提高,進而引發茶堿中毒。
一些藥品存在不同廠家、不同批號、相同規格的同一種藥物混放,藥品混放極易出現過期等現象。救護車上的小針劑一共有3個批號,但是最多可以放置的藥品只呢呢夠放兩個批號;一些藥品在保存時需要放在通風、避光處,例如去甲腎上腺素等藥品沒有按照要求進行存放。
臨床藥師通過對病房進行醫療質量檢查,將藥品出現的問題及時和臨床醫生進行有效共同,并獲得臨床醫生的認同,臨床醫生認為藥師提出的問題很充分,多數醫生會虛心采納。長此以往,合理使用藥品的能力獲得有效提高。如將原來短時間見效的β-內酰胺型藥品1 d的藥品用量1次改為tid靜脈注射;很多臨床醫生管理藥品的水平獲得有效提高;護理人員在調配抗腫瘤性等毒素較大的藥品時必須佩戴手套,注意保護自身;對于那些需要檢測血藥濃度的藥物及時進行檢測,可以盡量避免用藥使用量不足以及出現用藥中毒的現象。同時,在臨床藥師對病房進行醫療質量檢查時,臨床藥師針對藥品的使用問題和患者及時溝通,對于病患提出的問題及時、詳細的解決,延伸了藥品服務項目。
3 監督藥品不良反應報告的填寫,避免出現漏報現象
現階段,我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的填寫方式還處在自愿填寫階段,大多數臨床醫生對不良反應報告的填寫不夠積極,出現不愿報告的現象,所以開展這項工作具有一定難度。臨床藥師對病房進行醫療質量檢查時,我們要積極向醫生宣傳開展藥品不良反應報告的填寫重要意義、措施,對一些模糊性概念做澄清。例如,一些臨床醫生認為服用抗腫瘤性藥物產生的不良反應屬于正常反應而不屬于不良反應,一些醫生吧藥品的不良反應單純的理解為過敏反應,一些醫生不知道怎樣辨別藥物的生產時間進而不能立即上報等問題。通過宣傳開展藥品不良反應報告的填寫重要意義,讓醫生了解其重要性,使藥品不良反應的上報率和有效率得到提高。
4 提高了臨床藥師的自身素質
臨床藥師參與對病房進行醫療質量檢查時,很多藥品都是藥師熟悉的用藥。然而,在對病房進行醫療質量檢查的活動中,也會面臨很多問題,如對新上市的藥品不太熟悉,同一性質的藥物在不同的廠家中有不同的名稱,或是對于一些不良反應是通過哪些藥物引起的不甚了解。在對病房進行醫療質量檢查時,通過翻閱有關資料,從而掌握了藥品的相關知識,使臨床藥師的自身素質獲得提高。并且,在對病房進行醫療質量檢查時,臨床藥師可以從真正意義上參與到醫療活動中去,展現了臨床藥師存在的價值。
5 結果及結論
通過上述分析,臨床藥物極易產生一些不合理用藥,需要臨床藥師參與臨床藥物治療。臨床藥師在參與查房藥學監護時,對產生的問題做到及時干預,使藥物得到合理使用,從而使病患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
綜上所述,臨床藥師在對病房進行醫療質量檢查時,通過一些有益嘗試,對日后有效發展臨床藥師參加醫療質量查房、合理用藥、對藥品不良反應加強監測以及管理藥品等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熊磊,李罄,辛華雯,等.臨床藥師在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醫藥導報,2011,18(6):126-128.
[2] 陳從新,郭順明,劉波.糖皮質激素阻斷慢性乙型肝炎衰竭發生的臨床對照觀察[J].中華肝臟病雜志(上半刊),2003,6(1):297-299.
[3] 林雯雯,高永良.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類治療藥物研究進展[J].中國藥業,2010,15(1):824-826.
[4] 徐國華,李慶,李良露,等.臨床藥師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中國醫藥科技報,2011,8(21):351-354.
[5] 王茂義,單媛媛,董亞琳,等.臨床藥師查房、會診工作新思路[J].中國藥師,2011,14(9):214-217.
[6] 張春,張健.139份兒童腎臟內科臨床藥師查房用藥建議構成分析[J].兒科藥學雜志,2011,17(4):166-169.
[7] 王春梅,褚燕琦,賈建國,等.從醫師角度探討臨床藥師的培養[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1,25(1):132-135.
【關鍵詞】依諾沙星;藥學監護;合理用藥
【中圖分類號】R9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44-5511(2011)11-0524-01
一. 依諾沙星藥理作用
1.藥理作用:福建省閩東力捷迅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依諾沙星,具廣譜抗菌作用,尤其對革蘭氏陰性桿菌活性,對下列細菌也具有良好抗菌作用:腸桿菌科的大部分細菌,包括枸櫞酸桿菌屬、陰溝、產氣腸桿菌等腸桿菌屬、大腸埃希菌、克雷伯菌屬,變形桿菌屬、沙門菌屬、志賀菌屬、弧菌屬、耶爾森菌等。常對多重耐毒菌也具有抗菌活動。對青霉素耐藥的淋病奈瑟菌、產酶流感嗜血桿菌和莫拉菌屬均具有高度抗菌活性。對銅綠假單胞菌等假單胞菌屬的大多數菌株具抗菌作用。對金葡菌、鏈球菌及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均有抑菌作用;對甲氧西林敏感敏感葡萄球菌具抗菌活性。對沙眼衣原體,支原體、具良好抗微生物作用,對結合桿菌和非典型分支桿菌也具有抗菌活性。對厭氧菌的抗菌活性差。依諾沙星為殺菌劑,通過作用于DNA螺旋酶的A亞單位抑制DNA的合成和復制導致細菌死亡。
2毒理研究:未進行該項實驗且無可靠參獻文章。
3用法用量:將依諾沙星0.2克加入到100毫升5%葡萄糖注射液中,避光靜脈滴注,在1小時內滴完。成人一次0.2克,一日兩次,重癥患者最大劑量一日不超過0.6克。療程7―10日。但須注意十八歲以下合對本品過敏者,糖尿病者禁用。
二 藥學監護
藥學監護(Pharmaceutical Care)也稱藥學保健或藥療保健,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個藥學模式。它是藥學人員提供直接的責任與力捷迅依諾沙星治療有關的監護,以達到明確的治療目標,因此藥學監護是目前有效制約不合理用藥的手段和方法。我們醫院至從2010年,實行開展藥學監護工作以來,有效地制約了臨床醫生不合理用藥現象。下面就有關藥學監護工作的起步進行相關的探討
1 醫院藥學工作的職能轉變:(1)藥師的藥學監護與醫生的治療監護、護士的護理監護共同組成了全方位的“病人監護”過程。這個過程將是21世紀醫院發展的新格局。
2 藥學監護在醫院所起的作用:把醫療、藥學、護理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醫生、藥師、護士齊心協力,共同承擔醫療責任,既為病人個人服務,又為整個社會國民健康教育服務。 積極參與疾病的預防、檢測、治療和保健,指導、幫助病人和醫護人員合理用藥。 定期對藥物的使用和管理進行科學評估。根據藥學監護的上述內容,醫院藥師的工作方式將發生改變,他們不僅僅是調制藥品,而是要與醫生、護士一起直接面向臨床、面向病人。
3 醫院開展藥學監護的難點與對策:(1) 觀念上的障礙 超越藥師的傳統工作 實現由“對保障藥品質量和供應負責”向“對病人用藥結果負責的轉變”這一重大轉變藥師難以適應。特別是目前藥物治療決策是由醫生制定的,藥師不必承擔責任。(2) 醫院藥學資源方面的障礙 我院藥學人員編制不夠,日常工作只是忙于藥品供應、調配等等,藥師藥學技術力量有限,藥學人員大多無臨床知識課程,缺少提供藥學監護必備的臨床知識,使醫與藥二者之間脫節,無法能真正參與和開展藥學監護工作。(3) 信息資源方面的障礙 藥師更重要的是取得病人的醫療文件(既往病史、病程記錄、治療單等),但藥師往往不易得到這方面的信息,因此,開展藥學監護工作要解決醫療信息的共享問題。(4) 規范制度方面的障礙 藥師不能單槍匹馬開展藥學監護工作,必須與醫生護士及病人建立良好的協作關系。 在我國,“有病找醫生”已成為公眾的自覺行動,而“吃藥找藥師”似乎還是個“新概念”。 作為醫院藥師不僅有責任要使患者理解“吃藥找藥師”并不是簡單的提供藥品的過程,而是要保證整個用藥過程的安全、有效、經濟,是藥師發揮專業作用的過程,其內涵是豐富與復雜的,不僅涉及病人與藥師,還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所以說21世紀醫院要重視藥學監護。使得未來的藥師應該既懂藥又了解臨床,盡可能使每一位病人在接受藥物治療后能夠保持正常的機體功能和精神狀態,使醫院的藥學監護專業技能在新形式下更上一個新的臺階,提升整體醫療服務的平。
參考文獻
[1]陳秋潮.藥學監護是臨床藥學的重要內容. 中國醫院藥學雜志[J],2004, 16(9):393
[關鍵字] 基層;醫院藥師;現狀;發展趨勢;
藥學是醫院之醫、護、藥三大支柱之一,在臨床上是否能夠發揮藥學支柱的功能,與藥師的關系十分密切。伴隨著藥學學科自身的不斷發展以及患者對藥物治療需求的不斷提高,使得藥學服務逐漸成為基層醫院藥學發展的方向與重點,藥學服務理念正逐步滲透在整個醫療衛生保健市場的過程之中。醫院藥師負責患者的藥品調配和用藥指導,確?;颊哂盟幒侠怼踩⒂行А⒔洕鶾1]。在當今社會,基層醫院藥師主要工作包括藥品供應、發放、管理、調劑以及制劑等相關專業工作。在我國衛生體制改革的逐步建立基礎下,已難以適應時下的臨床需求。衛生部已于2002年頒布了《醫療機構藥事管理暫行規定》,該規定不但突出了臨床藥學工作,而且重點強調培養臨床藥師轉變工作性質,深入臨床以開展臨床藥學工作,進一步指導協助臨床合理用藥。由此可見,倘若要轉變藥師的職能,將必須透徹分析當前基層醫院藥師的工作現狀,以正確合理的使用藥師資源,以充分發揮其特長,要求藥師由保證治療到參與治療,突出其重要地位,由指導患者用藥到指導醫生用藥,實現合理使用藥物之目的筆者將就基層醫院藥師的工作現狀與其發展趨勢方向等問題提出了一些建議與意見。
1.基層醫院藥師的現狀
1.1專業水平及素質相對較低,缺乏必要的培訓與教育
就我國基層醫院藥師現狀而言,專業素質普遍較差,普遍為高中、中專水平,學歷普遍較低。由于長期不開展業務學習,極少參加大型學術會議,缺乏相關規范的專業培訓與繼續教育,進而導致業務荒廢,調劑人員逐漸形成只是照單發藥的習慣,制劑重點是幾種大輸液和少量外用制劑,品種十分單一。
1.2缺乏重視
目前基層醫院藥師的職能還停留在管藥、配藥、發藥等簡單重復性工作上,“重醫輕藥”的現象仍然存在[2],基層醫院藥師普遍未能得到領導的足夠重視。基層醫藥單位的領導多數較重視診療科室的發展與規劃,對藥劑科的相關投入則顯得相對不足,認為只要會數藥、發藥,就行勝任藥劑崗位,所以很多基層醫院藥房人員都是從其他崗位轉崗來的,面非專業的藥師。長久以來,一般情況則是藥劑科的培訓人員相對最少,設備更新最遲,工作環境較差,員工福利待遇較低,以上種種均造成基層醫院藥師工作人員的熱情減低,難以調動起積極性。近年來,有些藥房發生了購進偽劣藥品以及使用過期失效藥品的不良現象,有的甚至引起了醫療事故。這些都是長期重醫輕藥的必然結果,將直接嚴重影響到醫藥之間同步協調發展。
1.3基層醫院藥師制度尚不健全
我國國家衛生部、中醫藥管理局2002年所頒布的《醫療機構藥事管理暫行規定》中曾言:“藥學部門要建立以病人為中心的藥學管理工作模式,開展以合理用藥為核心的臨床藥學工作,參與臨床疾病診斷、治療,提供藥學技術服務,提高醫療質量”。與此同時,在當前基層醫院尚處于宣傳階段,仍然未曾落實完善規定的具體措施,更加缺少一套科學、客觀、合理的能夠為醫生和患者都接受的評價標準。再加上在傳統的服務性收費中,藥學服務屬于無償勞動的,缺乏對醫院藥師工作的激勵機制。
2.基層醫院藥師的發展趨勢與方向
2.1加強基層醫院藥師的規范培訓與繼續教育,提高專業素質水平
基層醫院應當加強對醫院藥房工作人員的專業規范培訓與繼續教育,對于已參加工作的中?;虼髮W歷的人員,年輕的要求在特定時間內達到大專或本科學歷;對于年齡偏大的則實施崗位在職繼續教育,以更新期知識層面,定期參加學習班或各類藥學專業的學術活動會議,鼓勵并要求報考執業藥師和從業藥師,并要求藥師每年必須撰寫專業論文,以督促藥師的業務學習。舉辦有關領導、有關人員參加的學習班,灌輸《藥品管理法》基本知識,加強執法人員和有關人員的廉政教育,提高自身素質。加強與公安、工商等部門的協作,不定期開展打假活動,取締游醫藥販,嚴格把握藥品生產、經營、個體開業等審查、審批關,確?!端幤饭芾矸ā返挠行嵤?。
2.2重視藥師工作,提升藥房服務,立藥師新形象
基層醫院的領導應重視藥師工作,藥房作為醫院直接面對患者的窗口,代表的是醫院的形象,也是醫院藥品供應和用藥安全的關鍵。改變當前現狀除了提升藥師自身業務水平外,院方也應結合當前醫學模式對藥房模式實施相應改變。對員工進行現代服務理念的培訓,藥房作為服務窗口應具有服務行業性質。現代服務理念核心便是交流與溝通。由此可見,藥房藥師需改進以往機械、被動的工作態度,為患者提供藥學知識上的幫助,以促進藥師與患者之間建立一種互信的關系,有助于提高藥師的認知度,進而提高藥師的社會影響力。
2.3基層藥師要轉變觀念,要走出醫院,深入社區
在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的生活理念在不斷的更新,對健康的要求從以前的治病型逐步向預防型、保健型轉變,基層醫院的藥師的職能也應該隨之轉變,要從以前單純的“數片機”、“發藥機”“藥品混合器”中解脫出來,要走出醫院,深入到社區,進入家庭,把藥事服務融入到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等六位一體的全過程中,要做健康專家。要從服務于治療性用藥,擴大到服務于預防性用藥、保健性用藥,要建立規范化、人性化、全程化、社會化的服務模式。
3.結束語
從目前的狀況來看,基層醫院藥師的狀況不容樂觀,前景模糊,但從長遠來看,藥學服務特別是基層社區藥學服務,正在被社會越來越重視,所以我們不能就此沉淪,要有遠見和接受挑戰的自信心,克服自餒和惰性,觀念轉變天地寬,我們要用我們全方位的服務、深厚的專業水平、廣泛的知識面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來證明自身存在的價值,為基層醫院藥師打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廣闊的天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