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幼兒急救處理方法范文

        幼兒急救處理方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幼兒急救處理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幼兒急救處理方法

        第1篇:幼兒急救處理方法范文

        【關鍵詞】胃腸炎;驚厥;臨床觀察;護理干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545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1-0450-01

        驚厥是指刺激大腦皮層功能引發的紊亂。導致神經元突然異常放電而致全身骨骼肌的不自主收縮[1]。臨床表現患兒突然意識喪失、呼吸節律紊亂或者出現呼吸暫停,出現皮膚青紫、雙眼瞼上翻且固定。全身癥狀表現為局部肌群強直性或陣發性抽動,常出現大小便失禁。良性驚厥若護理不當會出現持續驚厥,最終可引起腦功能暫時性的障礙,持續發作或者復發作會對小兒智力造成影響,為患兒及家庭帶來極大傷害。筆者現將輕度胃腸炎并嬰幼兒良性驚厥20例臨床觀察與護理體會匯報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科收治的輕度胃腸炎并良性驚厥的嬰幼兒20例進行分析討論,其中男性患兒12例,女性患兒8例,年齡在6個月-6歲,平均年齡在3.42±1.92歲。

        1.2護理方法

        1.2.1急救措施發現患兒出現驚厥時立即使患兒去枕平臥于病床,將頭偏向一側,將衣領褲袋解開,迅速清除呼吸道內的分泌物,以免發生誤吸而引起窒息,患兒出現痰液黏稠時給予霧化吸入,急救時進行吸痰。對于口腔內有牙齒的患兒,防止發生舌咬傷,于上、下齒之間放置牙墊。患兒驚厥時牙關緊閉切勿強行撬開.以免造成牙齒損傷[2]。

        1.2.2氧療給予患兒氧療,可以選擇合適患兒的用氧裝置:如鼻導管、頭罩或面罩進行氧療,氧療可以改善腦細胞耗氧,因良性驚厥時患兒對氧的需要量增加,提高患兒的血氧濃度.減輕腦細胞損傷及腦水腫發生。

        1.2.3循環功能的建立迅速建立靜脈通道遵醫囑給予鎮靜、止驚的藥物治療,如使用魯米那肌注,水合氯醛灌腸等措施。根據患兒的原發病給予抗感染、補液等對癥治療。高熱大量失水需要從靜脈進入藥物進行治療,補充患兒發病期間丟失的水分及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等治療,在輸液過程中注意為患兒進行補液應嚴格控制補液量和速度,控制滴速在10-15滴/min,有條件的最好使用輸液泵保持勻速滴入,以防止發生肺水腫和心衰。

        1.2.4生命體征的觀察密切觀察患兒良性驚厥時的病情變化,當驚厥反復發作出現時,可造成腦水腫和顱內壓增高癥狀,嚴重時甚至發生腦疝,因此注意觀察患兒的意識狀態、瞳孔的變化,如出現腦水腫應嚴格控制液體入量,并給予脫水劑進行處理[3]。

        1.2.5飲食的護理患兒由于上呼吸道感染的癥狀影響飲食,多數患兒表現不易進食,應保證患兒足夠的水分,囑其多喝水,給予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營養豐富的清淡飲食,必要時可以經過靜脈補液治療。

        1.2.6舒適護理加強口腔護理,保持口腔內清潔,對于咽部不適的患兒可以用溫鹽水或者是復方硼砂液漱口、含服潤喉片或者使用咽部噴霧劑。保持患兒的皮膚清潔干燥,為患兒創造舒適安靜的環境,室內溫濕度適宜,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刺激,讓患兒保證充足的休息。

        1.2.7出院指導向家長講解關于良性驚厥的知識,指導掌握止驚的措施及家庭物理降溫的方法。患兒出院后再次發作時能夠就地急救,在迅速送往醫院進行治療。注意患兒的衛生,應盡量減少到公共場所玩耍,禁止與患病人群接觸,適量加強體格鍛煉,合理增加輔食,增加機體抵抗力,積極預防原發病的發生。

        2結果

        顯效率是指經治療和護理后未再次出現驚厥且已退熱的病例;有效率是指經治療和護理后未再次出現驚厥但仍持續高熱的病例;無效率是指經治療和護理后再出現驚厥而且持續高熱的病例,此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3討論

        輕度胃腸炎并嬰幼兒良性驚厥發生于既往健康的嬰幼兒,一般高發年齡為1-2歲。為良性驚厥常發生在冬春兩季,主要的癥狀為腹瀉和非噴射性的嘔吐癥狀,患兒驚厥發作時常不發熱或伴有低熱,體溫正常低于38℃。發作表現為意識突然的喪失,雙眼凝視或斜視,持續大約10s[4]。主要是以全身強直陣攣性發作為主。常會出現伴有脫水或電解質紊亂現象,檢查鈣離子、鎂離子、血糖、腦電圖及腦脊液均為正常值,驚厥發生時,密切的配合醫生立即進行止驚,急救護理中做到忙而不亂、有條不紊的進行。另外,對于良性驚厥的患兒,認真做好患兒的宣教工作,告知家長此病的預后較好,減輕家長恐懼焦慮的心理,做好相關的護理工作,使患兒能夠早日康復。

        小兒良性驚厥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確,嬰幼兒時期的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善,其發病突然,進行急救時,護理人員應熟練掌握驚厥的急救程序,密切配合醫生進行急救。并向家長做好關于良性驚厥的健康宣教工作,密切觀察患兒病情變化及時有效的護理措施是確保小兒驚厥轉危為安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黃花新.小兒高熱驚厥的急救護理[J].廣西醫學,2007,29(12).

        [2]張換梅.小兒高熱驚厥病人的急救護理[J].護理研究,2010,24(15).

        第2篇:幼兒急救處理方法范文

        溫新華 ,北京急救中心急診醫學副主任醫師,北京急救醫療培訓中心急救導師。

        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兒童預防傷害技能,具體來說首先是心理預防和承受能力的培養。許多傷害并非具體的預防措施可以制止的應提倡針對孩子進行磨難訓練,加強心理教育,讓孩子及早體會到競爭與失敗,增強心理承受力。其次是培養孩子具體的技能,學會自我保護。

        日常生活如何預防

        A.我國內地的學齡兒童經常獨自在家,父母要教給他常發事故的預防和保護措施:教育孩子在家里不能隨便玩火。一旦需要用爐火或煤氣灶要按操作規程使用,具體方法要一步一步教給孩子。熱飯、燒水要及時去看,怕忘記最好上鬧鐘或定時器。家里應預備一些滅火器材,教孩子如何正確使用。

        B.幼兒以呵護為主。不要給幼兒玩紐扣、鉛筆、玻璃球、橡膠嘴及較小的玩具。幼兒不宜吃整粒的炒豆、瓜子、花生米、榛子、松子、蠶豆等食物,更不能把帶殼食物給孩子玩,吃前大人應剝皮去殼并將果實砸碎。教育兒童吃東西時不要說話和打鬧。

        C.兒童生病時,有的家長對拒服藥物的孩子,采取捏鼻子灌藥的辦法,這也是非常危險的。當捏住鼻子時,幼兒用嘴呼吸,極易將藥丸吸入氣道。

        D.孩子吃東西時不要跟孩子說話,更不要惹他哭、逗他笑,不要在吃飯時訓斥孩子,防止食物進入氣道造成窒息。

        預防兒童傷害小貼士

        ①兒童活動的室內應光線充足,地板不宜過于光滑,物品擺放有序,容易帶來傷害的物品要小心擺放。

        ②教育兒童走路時不要東張西望,運動時注意防護。

        ③定期檢查插座、家用電器,及時更換老化電器。

        ④對于家中的寵物要做好防疫工作,保持清潔,定期注射疫苗。

        ⑤對淘氣兒童要加強護理,認真照顧。

        ⑥買一份意外傷害保險,也是一種科學明智的風險防范方法。

        ⑦住高層建筑的家庭,在窗邊、涼臺邊不要放置桌椅和臺板,防止孩子登高時發生意外墜落。

        常見兒童傷害的現場急救

        流血的傷口處理

        A.在進行急救前后,救助者應用肥皂來洗凈雙手。在接觸傷口前,救助者最好戴上干凈的橡膠手套,防止接觸傷者的血液或體液。

        B.表面或輕微的傷口如擦傷等,可在清潔水下沖洗,清洗后用清潔物品擦干,再用敷料遮蓋。動物咬傷、在臟環境下受傷的污染的傷口一定要在現場用大量清水進行沖洗,然后送醫治療。出血速度快的傷口要先止血再包扎。眼睛受傷時不要揉眼睛,以免加重損傷。如果現場沒有水源,可讓血液流出不立即止血而起到自潔作用。

        C.當接觸到利器和尖銳物品如玻璃碎片時,應特別留心,避免手指受傷。處理異物(如刀、棍等)插入體內的傷口,不要拔出異物,固定好后送醫院去處理。

        D.用消毒的無菌紗布覆蓋已清潔的傷口。如沒有消毒紗布,使用替代物品應該是清潔、吸水、不粘的。

        E.傷口破損大,污染重、出血多,及時到醫院進行徹底清創處理并抗感染治療。傷者需要注射破傷風疫苗以預防破傷風感染。

        燒(燙)傷

        A.發生火災要馬上逃生,避免燒傷或煙氣導致窒息。逃生時用濕毛巾保護口鼻,盡量降低身體的高度。在火中不要大聲叫喊,防止熱煙氣灼傷氣道。防止燒傷,當衣服著火,采取5步救援:先站住不動、然后臥倒、打滾,降溫、呼救。冷水降溫適合任何情況下的火災。

        B.四肢燒燙傷后立即用清潔的冷水沖洗、浸泡幾分鐘,直至離開水不感到疼痛和灼熱為止。軀干或其他部位可用冷敷方法。燒傷的疼痛是很嚴重的,幼兒往往哭鬧不止,即使這樣,也要盡快沖洗降溫。兒童抵抗力弱,在冷敷時注意保暖,如身體發生微微顫抖,應及時停止冷敷。

        C.燒(燙)傷時穿著的衣服,要在冷水沖洗后脫除或使用剪刀剪開小心除去。

        D.用清水沖洗后,不要把水皰擠破,注意保護水皰處的皮膚。當水皰過大時可用縫衣針(75%酒精消毒后)刺破水皰,慢慢放出皰液,但切忌剪除表皮。

        E.燒傷創面上切忌使用紫藥水、甚至醬油等涂抹。

        F.強酸、強堿造成的化學燒傷一定要盡快在現場沖洗。尤其是眼睛的化學燒傷一定要及時徹底沖洗。

        G.兒童燙傷比成人后果嚴重,初步處理后應盡快送醫院救治。

        狗咬傷

        A.兒童身材矮小,在手拿食物喂狗時易受傷害。狗咬傷的傷口多不規則,深淺不一,還會流血,腫脹。被感染狂犬病的狗咬傷后可能傳染狂犬病,死亡率很高。傷口污染嚴重時,還易發生細菌感染。因此應及時清洗傷口,防止發生感染,預防狂犬病的發生。

        B.處理傷口應爭分奪秒進行。以最快的速度脫下或撕開傷處的衣服,用大量清水沖洗傷口,可用噴淋式或用盆往傷口上倒水沖洗,反復進行,務必在3~5分鐘內使傷口得到充分沖洗。傷口內可用碘酒消毒涂抹。盡可能早地注射狂犬病疫苗和抗狂犬病免疫血清。

        兒童摔(跌)傷

        A.預防摔傷的重點區是陽臺、窗戶、防護欄、樓梯。教育兒童不要在以上區域向外探身張望,不要在有護欄的區域附近追逐打鬧。

        第3篇:幼兒急救處理方法范文

        幼兒園的衛生保健工作是我們保教工作者的一項重要工作,是保健工作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內容,為了提高幼兒園衛生工作的質量,提高保育員人員的素質及業務水平。我們根據幼兒園總的工作的要求,緊緊圍繞幼兒園的實際工作、在新的起點上,把衛生保健工作再創新的成績

        認真貫徹落實《商丘市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實施細則》與《幼兒園工作規程》。加強我園的衛生、保健業務的規范化,以科研促保教,不斷提高我園保育隊伍的建設。一切以幼兒為主體、整合幼兒園、家庭、社會三方面資源,以培養現代公民為主體。

        二、目前保育員隊伍存在的不足之處:

        1、衛生工作不能堅持,特別是物品歸放、包干區、玻璃、死角等衛生做得不到位,經常會為一個大活動而加班加點地進行衛生工作的補差。

        2、新上崗保育員對幼兒生活護理專業知識欠缺。

        3、新上崗幼兒常見病保健知識欠缺,如對班內體弱兒的照顧和護理等。

        4、新上崗保育員對工作流程不熟悉。

        5、保育員安全防范意識不強,意外事故急救能力差。

        6、個別保育員責任意識、服務意識淡薄。

        7、參與輔助教學能力差。

        8、電腦操作能力差。

        三、培訓目標:

        1.認真學習《規程》、《細則》提高認識樹立良好地保育員隊伍形象。

        2.組織對保育員、保健醫進行有關衛生、保健、防病、營養等方面的學習、講座培訓。

        3.要求保育員積極參加高一層次的培訓,進一部優化保育員隊伍的達標率。

        四、培訓目的:

        樹立正確的衛生保健觀念,把衛生保健工作和素質教育緊密聯系起來。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科學定義是:不但沒有生理上的疾病,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適應社會的能力。根據這一定義,衡量一個幼兒是否健康,應從身體、心理和社會三個方面去理解,幼兒健康不僅包括幼兒的各個器官、各個組織的正常發育,沒有任何缺陷,而且還包括:良好的適應能力和自我意識,符合社會需要的健康人格、和諧的人際關系和開朗樂觀的性格。而對幼兒適應能力、自我意識、健康人格、和諧的人際關系、開朗和樂觀的性格等品質的培養都屬于素質教育的內容。因此,那種認為只要照顧孩子吃好吃飽、不生病、保證安全就是衛生保健工作好的觀念是十分錯誤的。我們將通過培訓學習提高認識、轉變觀念,確立幼兒園衛生保健與素質教育緊密結合的指導思想,制定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并重,共同促進素質教育的管理目標。

        五、培訓時間:

        1、每周四中午日常工作培訓。

        2、每周五中午新人培訓。

        3、周二下午放學后半小時電腦培訓。

        六、學習內容

        1.學習傳染病防病工作知識的隔離與措施,確保幼兒與教職員工的身體健康。

        2、每月對保育員進行相關知識的培訓和學習,不斷地優化服務質量。

        3、各種常見病護理常識。

        4、18種意外事故急救常識。

        5、32中生活中易發意外防范常識。

        6、解讀、討論幼兒園各類管理計劃、措施、方案。

        7、輔助教學的方法。

        8、電腦操作培訓。

        9、開展保育組長幫扶新人活動,快速提高其衛生保健工作的質量。

        10、每周對保育員進行一次理論培訓,每月一次階段性考核。

        11、對保育員的規范操作進行定期與不定期的檢查、抽查等,發現問題及時反饋與處理。

        四、每月安排

        三月份

        1、幼兒園意外事故案例分析

        2、組織保育員學習保育工作計劃。

        3、對保育員進行規范操作、工作流程的培訓。

        4、幼兒及保育員一日生活常規。 四月份

        1、進行意外事故現場急救的培訓。

        2、對保育員進行室內外環境、物品消毒方法培訓。

        3、學習食品衛生法:食物中毒事故處理辦法。

        五月份

        1、組織學習《食物中毒預防指南》。

        2、保育員練兵活動。

        六月份

        1、規范操作問答比賽。

        第4篇:幼兒急救處理方法范文

        【關鍵詞】 經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重癥肺炎;嬰幼兒;治療

        嬰幼兒重癥肺炎是目前我國臨床兒科重癥監護病房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危重病癥,該類患兒在病情發展過程中通常會合并有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消化道出血等疾病,病情表現非常兇險,是全球公認的導致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一個最為重要的原因[1]。本文對患有重癥肺炎的嬰幼兒應用經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方式治療的效果進行研究?,F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患有重癥肺炎的嬰幼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40例。對照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患兒年齡3~31個月,平均年齡(14.7±0.6)個月;肺炎發病時間1~8d,平均發病時間(3.1±0.8)d。治療組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患兒年齡3~32個月,平均年齡(14.5±0.7)個月;肺炎發病時間1~9d,平均發病時間(3.2±0.7)d。上述3項自然指標兩組研究對象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分析。

        1.2 診斷標準 ①患兒有明顯的中毒癥狀;②患兒有明顯的呼吸困難和缺氧表現,經過吸氧治療后仍然沒有緩解;③ 確定患有心力衰竭;④肺部有濕音和支氣管呼吸音,X線檢查結果顯示有彌漫性陰影存在[2]。

        1.3 納入標準 ①患兒年齡在3歲以下;②病情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③肺炎發病時間在10d以內;④患兒家長同意參與本次研究;⑤排除合并患有其他疾病的可能[3]。

        1.4 排除標準 ①患兒年齡在3歲以上;②病情不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③肺炎發病時間在10d以上;④患兒家長不同意參與本次研究;⑤合并患有其他疾病。

        1.5 治療方法 患兒入院后實施包括抗感染、鎮靜、營養支持、保持呼吸道通暢、糾正水電解質紊亂、臟器功能保護在內的常規綜合治療。對照組患兒接受鼻導管吸氧治療,每分鐘氧流量控制在0.5~1L,每分鐘頭罩吸氧流量控制在4~6L,治療6h左右,如果癥狀沒有緩解就改行NCPAP。治療組患兒入院后首先清除鼻腔分泌物,初始壓力控制在3~5cmH2O,吸入氣體氧的實際濃度在0.4~0.6,根據血氣分析結果進行調整。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治療采用具有空氧混合氣源、濕化加溫和持續氣流的新生兒CPAP裝置,根據患兒的實際體重和日齡對鼻塞型號進行選擇[4]。

        1.6 觀察指標 重癥肺炎病情治療效果、呼吸功能恢復正常時間、治療計劃實施總時間。

        1.7 治療效果評價方法 臨床治愈:重癥肺炎癥狀完全消失,呼吸功能基本或完全恢復正常,沒有對發育造成任何影響。有效:重癥肺炎癥狀明顯減輕,呼吸功能有顯著改善,發育沒有受到影響。無效:重癥肺炎癥狀沒有減輕,呼吸功能存在明顯異常[5]。

        1.8 數據處理 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均數加減標準差(x±s)表示,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實施χ2檢驗,P

        2 結 果

        2.1 呼吸功能恢復正常時間和治療計劃實施總時間 對照組經常規吸氧治療(7.45±1.56)d后,患兒的呼吸功能恢復正常,治療計劃共計實施(10.84±2.01)d;治療組經過經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治療(5.02±0.69)d后,患兒的呼吸功能恢復正常,治療計劃共計實施(7.30±1.09)d。兩項指標各項數據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

        2.2 重癥肺炎治療效果 詳見表1。

        3 討 論

        采用經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吸氧方式對患有重癥肺炎的嬰幼兒實施治療的主要目的是,使具有自主呼吸能力的患兒在整個呼吸周期中,均能夠接受高于標準大氣壓的氣體,以使肺的功能殘氣量明顯增加,進而防止呼氣的過程中肺泡發生萎陷,以使肺氧合得到改善,從而減少肺內分流。此外,該項技術可以使胸壁更加穩定,對膈肌功能進行改善,使腹脹引起的不協調呼吸運動現象明顯減少。應用該項技術實施治療后,患兒胸內壓水平明顯增加,左心室跨膜壓水平明顯下降,增加心肌每搏輸出量,同時可對缺氧狀態進行改善,使肺血管痙攣現象得到有效緩解,亦使右心室負荷減輕[6-8]。

        參考文獻

        [1] 莫武桂,黃戰,譚巧燕.鼻塞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治療重癥毛細支氣管炎的臨床研究[J].中國小兒急救醫學,2009,14(2):129.

        [2] 尹麗霞,梁愛萍. NCPAP在小兒重癥肺炎治療中的作用觀察[J].臨床肺科雜志,2010,15(4):549.

        [3] 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

        [4] 董聲煥.經鼻持續氣道正壓給氧多中心臨床試驗研究[J].中國小兒急救醫學,2011,15(3):224.

        [5] 杜立中.無創通氣在新生兒心肺疾病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1,22(12):889.

        [6] 閆愛霞.經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治療新生兒呼吸衰竭87例[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9,22(9):703.

        第5篇:幼兒急救處理方法范文

        王大爺今年75歲,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每天都要吃一大把藥。一天,吃完晚飯沒多久,王大爺像往常一樣準備吃藥。可正當王大爺把一大把藥吞下去時,隔壁張大媽走了進來,王大爺急忙跟張大媽打招呼:“張大……”,剛一張口,1粒藥片“溜”進了喉嚨,接著就是一陣劇烈嗆咳,原來藥片嗆入了氣管。只見王大爺臉面漲得通紅,咳得淚水直流,旁邊的張大媽拼命給他捶背,經過一陣劇烈的咳嗽后,一粒藥片終于被咳了出來。王大爺這才緩過氣來。

        口服藥片或藥水是常用的給藥途徑,廣泛用于老人、小孩。生活中常常發生在服用藥片或藥水時不小心嗆入氣管的事例,可引起劇烈嗆咳和呼吸困難,有些人因此不得不去醫院急診,有些人甚至因此窒息死亡。老人、小孩在服用藥片或藥水時,需要特別小心,以免發生意外。

        什么情況下險情最易發生?

        人體中,消化道和呼吸道各司其職,發揮著各自的功能。咽喉部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交叉通道,喉的上方附著一片形似槐樹葉狀的會厭軟骨。正常吞咽時,會厭軟骨關閉,以防止異物進入氣管,并讓食物進入食管;呼吸時,會厭軟骨開放,使空氣進入氣管。老年人由于保護性反射功能減退,若在服用藥片時注意力不集中、吞咽動作過快或邊說話邊服藥,會厭軟骨來不及關閉,藥片容易嗆入氣管,引起劇烈咳嗽。而小兒由于喉部保護性反射功能還未發育成熟,若小孩哭鬧、驚恐,被家長采用捏鼻硬灌服藥,這時小孩反復深吸氣,會厭軟骨來不及關閉,藥物、藥水容易嗆入氣管。

        在藥物進入氣管前,由于聲門的保護性作用,藥物被阻于聲門部,導致劇烈咳嗽。如果這時再接著一次深呼吸,藥物就會通過聲門進入氣管,立即產生嗆咳。更嚴重的是,嗆咳會使藥物不斷撞擊聲門和氣管,使聲門和氣管發生痙攣,造成呼吸道堵塞,引起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死亡。小兒由于氣道狹小,藥物嗆入氣管時更易發生氣道痙攣、堵塞,導致窒息。

        如何避免藥片嗆入氣管?

        為避免藥片嗆入氣管,老年人在服藥時要注意以下4點:

        1 服藥時。最好每片藥物分別吞服,每服一片藥都要用溫開水送服,千萬不要像王大爺那樣,把一大把藥片同時放入口中。

        2 服藥時要集中注意力_不要一心多用,特別不要邊吞藥片邊講話。

        3 藥片不要干吞,一定要用溫開水送服。

        4 有些藥片過大,老年人吞咽有困難,可咨詢醫生后,把藥片研碎沖服。

        給嬰幼兒服藥時,家長要掌握正確的方法:

        1 嬰幼兒還不會吞服片劑或丸劑時??蓪⑺幬镅屑毢笕苡谒?,制成湯藥給小兒喂服。可以加點糖或蜂蜜,用奶瓶或小湯勺喂藥。喂藥時,抱起小兒,讓小兒側身,將調好的藥物用勺從孩子的一側嘴角慢慢喂進,還可以用勺輕壓―下小兒的舌頭,以便于吞咽。

        2 稍懂事的兒童,最好要曉之以理,爭取主動配合。千萬不要采取捏鼻硬灌的方法,強行粗暴地把藥片送入小兒口內。在給小兒喂藥的過程中,如果出現嗆咳,應立即停止喂藥,以免藥物嗆入氣管。

        緊急救助家人能做什么?

        一旦在服藥時發生劇烈咳嗽,要立即停止服藥,緩慢呼吸,旁邊的人要用力拍打其背部,直至藥片被咳出,咳嗽緩解。嬰幼兒可以采取頭低腳高位,拍其背部。

        如病人由于劇烈嗆咳出現呼吸困難,吸氣時發出“吼吼……”聲,可能藥片粘在聲門,引發喉痙攣,此時可出現口唇、指甲青紫、面色青白等缺氧癥狀,病人情況危急,會在數分鐘內因窒息缺氧而死亡。這時旁邊的人應立即撥打120急救,并在等待急救車時立即進行現場急救。

        急救措施:

        第6篇:幼兒急救處理方法范文

        為了保障全園師生健康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促進幼兒園保教工作順利開展,防范各類事故發,降低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危害,依照上級有關文件要求和相關法律法規,從我園實際出發,按照“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原則,加強幼兒園安全工作,提高幼兒園應急速度,保證應急工作高效、有序的開展,確保意外事件發生后能夠統一指揮,有條不紊地開展好各項工作,特制定本應急預案。

        一、緊急預案的啟動 幼兒園在教育教育教學過程中下列事件一旦發生,應當即停止一切教學活動,并立即啟動各項事件的應急預案程序,應急領導小組成員和各相關責任人立即到位并按應急預案程序組織師生進行緊急撤離。

        A.幼兒園正常教學時,發生爆炸、火災、地震、等危害學生生命健康的重大自然災害及外部事件。

        B.防汛工作應急事件。

        C.校園暴力傷害事件。

        D.基礎設施故障校舍安全等事件。

        E.社會疫情等方面,國家所規定的重大師生在園內發生重大傷害事故及食物中毒事件疫情(鼠疫、霍亂、傷寒、非典等)。

        G. 以上未提及的危害師生安全的其他緊急事件。

        二、應急領導小組成員

        組 長:樊志琴 園長

        副組長:李慧榮

        后勤組:朱欣欣、劉莉莉、王琴

        保衛組:續婷婷、劉思濃、段勤勤

        信息員:李慧娟

        安全員:任敏、樊春蘚

        成員:魏村幼兒園全人員幼兒園

        幼兒園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在縣教育局指導和領導下,全面負責本園突發事件的處置工作;收集、分析有關信息,預測相關事件的發展趨勢,重大問題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研究確定應對突發事件的重大決策和指導意見,啟動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深入現場進行指揮;在處理突發事件工作中協調與其他部門的關系;當突發事件超出教育系統范圍時,及時向相關主管部門和單位通報情況,協調、協助有關單位開展應急處置工作。

        三、學校正常教學中發生火災、地震等突發自然災害事故應急處置預案

        (一)、預防措施:火災事故:

        1、定時改造修繕幼兒園老化電路,不亂拉亂接臨時線路;

        2、不違章使用電器造成;

        3、規范實驗操作,嚴格控制易燃易爆物品的使用及管理;

        4、不違章點燃明火造成;

        5、不亂扔煙蒂。

        6、開展火災自救逃生知識演習活動;

        7、按規定使用和管理好消防器材,落實幼兒園消防責任制度。

        地震事故:組織學生學習地震自救知識的演習活動。 暴雨、雷電、臺風等惡劣天氣事故:

        1、嚴格按局規定停止教學活動,按規定放學。

        2、教育學生安全行走、行車。

        3、請家長配合接送學生上下學。

        4、開展惡劣天氣自護逃生知識演習活動。

        (二)發生火災、地震等突發自然災害事故應急處理程序

        (1)發緊急撤離、集中信號(信號是警報聲)。

        (2)立即停止一切教學活動,所有在場教師參加救援和疏導。在上課時由各任課教師帶領幼兒按指定線路到指定地點集中,老師在確認沒有學生時最后一個撤離。

        (3)課任教師、班主任應按照平時消防演練逃生的路線有組織、迅速地疏散幼兒,地震、火災發生時等其他災害如安全通道被破壞無法安全撤離時要穩定幼兒情緒,并引導幼兒轉移到相對安全區等待救援。

        (4)緊急撤離時幼兒園應停止一切活動,不得攜帶書包,迅速離開現場,聽從老師指揮,互相照顧撤離。

        5)門衛聽到信號后就打開所有大門,總務處工作人員立即檢 查應急通道是否打開暢通。

        6)工作時間發生火災時,發現者除119、110報警外,迅速報告園領導,;園領導應立即指揮工作關閉電源

        (7)發生漏水現象危及學生安全的應立即切斷水源(消防用水源除外)。

        (8)在報警的同時園領導應立即到一線進行指揮,幼兒園應急領導小組迅速作出反映指揮成立疏散引導小組、通信聯絡小組、應急救護小組、后勤保障小組,各小組迅速到達指定位置。 疏散引導小組:引導幼兒安全撤離到安全的疏散集中地,并要安慰管理好孩子,不能使孩子走失、走散。 通信聯絡小組:將相關情況通知各有關方面,向區教辦和村領導匯報,聯系110等相關部門到場撲救,聯系醫療部門實施醫療救護。 應急救護小組:將受傷師生及時送往醫院救治或就地對傷員展開施救護,并就地取材開展,營救尚未脫險師生。 后勤保障小組:保障人、財、物及時到位,盡最大可能保證師生生命安全,使損失減少到最小。

        (10)除不可抗力的地震等自然災害外,人為引起的災害應保護好現場,協助公安、消防部門進行事故現場分析,查明原因。

        (11)協助相關部門作好善后處理

        四、為有效的做好防汛應急工作,本園特制定防汛工作應急預案如下:

        一、 防汛工作領導小組:魏村幼兒園 組 長:

        二、 加強防汛應急培訓工作: 防汛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防洪搶險培訓,每年汛前對全體員工進行防洪知識和自救知識的教育,增強員工的防汛意識和水患意識進行防汛知識的教育,重點講解汛前的任務要求。搶險措施和搶險注意事項。

        三、 做好防汛應急準備工作: 幼兒園全體教職工要加強重視防汛工作,堅決克服麻痹思想,明確防汛責任。準備好急救藥品,安排好全體師生,安置好貴重物品,疏掏排水設施,檢修防汛器材。一有災情、傷情出現馬上到達現場進行搶險與救護,主汛期間保證通訊暢通。

        四、 加強汛期巡查: 各班在汛期加強巡查,堅持雨前、雨中、雨后的三查制度保證排水通暢,萬無一失,確保生產、生活、工作正常進行。

        五、 急救應急措施: 一旦發生汛情(立即啟動應急預案) 1、組長,組員應立即報告組長各方面汛情。

        2. 組長:立即報告上級各防汛部門,警急時刻馬上打110、120報警。

        3. 全體組長、副組長、組員立即開展自救工作,在園長的統一指揮下,各班保護好各班幼兒,把幼兒疏散至安全地方,等待家長接走。

        4. 如有疫情發生,立即報告疾控中心,打110、120把患兒送往醫院。

        5. 保護好幼兒園,銜接好上級各個部門協助好一切事后善后工作。妥善安排好幼 兒園一切工作。

        五、 師生食物中毒事故應急處理預案及應急處理程序

        (一)、可能引發師生食物中毒的原因: 購入的食品存在質量問題;食堂工作人員因操作不當引起食物變質、不符合食用要求;及個別人的惡意下毒等原因造成食物中毒事故。

        (二)師生食物中毒事故的預防措施

        1、加強幼兒園食堂食品衛生工作的管理,嚴格執行幼兒園食品衛生安全管理制度,落實有效措施,責任到人,投入足量經費保障食堂衛生器具、消毒工具及其他設備的添置和更新。

        2、非食堂工作人員不得隨意進入廚房。加強對食堂工作人員的培訓、教育工作,嚴禁無健康證人員在學校食堂上崗工作。食堂 工作人員應按規定定期進行體格檢查,做到持證上崗。

        3、幼兒園食堂、食品供應部門嚴格把好食品質量關,杜絕不潔、變質及三無產品流入學校;規范食品加工、操作程序,做到燒熟煮透,加工好的食品及時放入密封間;嚴格生熟食品的管理,防止熟食二次污染;做好食物留樣工作,留樣食品必須按規定保留48小時;嚴格操作環節中的消毒工作,消毒方法得當、時間保證。

        4、保障師生飲用水源,師生飲用水要有專人管理,存放環境整潔,加強日常檢查,一旦發現變質,立即停用;飲水機要定期消毒,供水商要求證照齊全。

        5、積極開展對師生的食品衛生教育。教育師生不吃無證攤販的不潔食物,培養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

        六、食物中毒安全事故

        1、學校要加強食堂食品衛生和飲食,飲水管理,嚴防食物中毒事故發生。 2、若發生食物中毒事故,立即停止學校食堂的所有工作,及時向食品衛生監督所,疾控中心報告,及時報警110,120等部門請求援助。

        3、積極協助衛生機構救助病人。

        4、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可能導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和原料,工具,設備和現場。

        5、配合食品衛生監督所,疾控中心的調查,如實提供有關材料和樣品。

        6、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處理工作。

        師生食物中毒事故的應急處理程序

        1、立即將中毒師生送就近醫院救治。同時向區教辦及衛生監督部門報告。

        2、幼兒園安全領導小組立即介入事故的處理,并根據情況,制定工作方案,落實人員分工。

        3、幼兒園保健醫生做好食物中毒事件的專項登記工作,其內容包括:班級、人數、姓名、發病日期、主要癥狀、處理情況等,并積極協助衛生監督部門做好調查工作,以利于有關部門采取措施、組織搶救、調查分析中毒原則和預防方法。若懷疑為投毒事件,應立即向公安部門報案。

        4、積極做好中毒師生的就醫陪護工作,及時聯系幼兒家長,如實向幼兒家長闡述事故經過,并認真做好幼兒家長的工作,爭取家長的配合、諒解。

        5、保護現場、保留樣品。保護好現場和可疑食物,吃剩的食物不要急于倒掉,食品用工具、容器、餐具等不要急于沖洗,對病人的排泄物(嘔吐物、大便)要保留,以便衛生部門采樣檢驗,為確定食物中毒提供可靠的情況。 與保險公司取得聯系,認真做好理賠工作。

        6.在查明情況之前對可疑食物、水源應立即停止食用。查明情況后,對確定的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應按規定進行處理。

        7、聯系保險等部門及時做好事故的善后處理工作,對有關責任人按規定作出處理。

        七外來暴力侵害事故

        1、學校要加強門衛管理,嚴格門衛進出制度,對來校的陌生人員要進行盤問,及時學校領導取得聯系,不得隨意放行。

        2、學校外來未經允許而欲強行闖入校園者,學校門衛不得放行,應及時將其驅逐出校,同時向其發出警告,并向學校報告或報110請求援助。

        3、學校內發生不法分子襲擊,行兇等暴力侵害時,應先制止、制服,同時將其驅逐出校,向其發出警告,并向學校報告或報110請求援助。

        4、對受傷師生及時救治,并將有信息及時報教育主管部門。

        5、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處理工作。

        八 國家規定的重大疫情、傳染性疾病應急預案及應急處理程序

        一)、預防方法和措施

        1、加強衛生知識的普及工作。要經常性利用給家長一封信、網站、櫥窗、廣播等各種形式做好預防重大疫情、傳染性疾病知識的宣傳。

        2、教育家長、師生學會預防疾病知識,培養良好的個人衛生和生活習慣。

        2、由于幼兒園是人員高度聚集,室內活動較多,為進一步預防傳染病,應采取以下預防措施: (1)要求各班教室、公共教室及教師辦室經常性保持室內環境的通風換氣,30度以下不能開風調,開風調時必須在每天10:00-11:00三浴活動時開窗通風。

        (2)重大疫情、傳染性疾病發生時不組織師生到人群集中的地方去活動;

        (3)講究個人衛生,幼兒園的洗手池上要提供師生消毒用的洗手液等常見消毒物品,提供流動水源供師生洗手。教育師生在打噴嚏、咳嗽和清潔鼻子后要洗手。師生茶具、餐具專人專用。

        (4)教育師生注意增減衣物和均衡營養,加強戶外鍛煉,保證足夠休息,增強體質。

        (5)教育師生在發生發熱、咳嗽、乏力等癥狀時應及時就醫,37.5度要居家隔離,每班3人以上發生時要及時向衛生部門報告,并做好相關人員的陋離工作。 (6)幼兒園各室場及幼兒用品應按照本園各項消毒制度規定定 期消毒。

        (四)重大疫情、傳染性疾病發生時的應急處理程序

        1、以下情況發生時要立即啟動應急程序:經醫確診的個別傳染病病例或疑似病例的;短時間內出現群體發熱、咳嗽、腹瀉等不明病因的癥狀,且人員急驟增多的;其它需要報告的防疫情況。

        2、突發傳染病事件(如鼠疫、霍亂、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肺炭疽肝炎、細菌性痢疾、傷寒、出血熱、肺結核、手足口病、H1N1流感等)要按《傳染病防治法》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區教辦及疾病控制中心報告,報告疫情癥狀、發病時間、人數等情況。

        3、每天加強幼兒活動室的通風、消毒(紫外線)、幼兒玩具清洗消毒,每周把幼兒用品進行太陽曬或消毒水浸泡。

        4、傳染性疾病發生應積極組織學生到醫院就診,并落實患者的隔離工作,對密切接觸者的做好觀察工作以,做好環境、飲食、飲水的消毒工作,防止事件擴大。

        附則 .

        1、幼兒園應根據突發事件的變化與發展,及時調整應急處理措施,以提高突發事件處理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2、幼兒園結合本園實際情況,制定出此應急預案,并報上級主管部門突發事件應急處理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

        3、各相關應急預案的啟動、實施,由相關突發事件應急處Z領導小組組長決定。各領導小組成員應認真貫徹執行本預案,嚴格執行規定,遵守工作紀律,并確保通訊聯系的暢通、便捷。

        4、本預案由幼兒園制定并負責解釋,并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及時加以修訂和完善。

        第7篇:幼兒急救處理方法范文

        噎著

        易損害臟器功能

        日前,家在福州羅源縣的小朋友張肖輝,吃蘋果時恰巧咳嗽,把喉嚨邊的蘋果碎塊嗆到氣管里。小輝隨即倒在地上,開始抽搐,整個臉和身體都憋黑了。父母使勁拍打小輝后背,試圖把氣管里的蘋果摳出來,但是怎么使勁都沒用。

        情急下送往醫院,但由于氣管被堵一個小時,出現呼吸系統衰竭、心肌損害、酸中毒、吸入性肺炎、缺氧性腦病等癥狀。福州總醫院兒科專家予以急救,進行了氣管插管、吸氧處理,讓小輝借助呼吸機輔助呼吸,爾后進行了抗感染、強心、利尿、鎮靜、糾酸等治療措施。然而,蘋果碎片清除后,小輝由于此前出現機械性窒息,病癥依然在持續惡化,相繼出現急性腎功能不全、肝功能異常等多臟器功能損害,肺部也被感染了,并且始終處于淺昏迷狀態,住院一周才搶救過來。

        判斷

        依清醒程度急救

        首先撥打120;在等待救援的同時,要依據患兒的清醒程度進行急救。

        對于神志清楚的噎食患兒,要使其主動用力咳嗽,通過咳嗽產生的氣流,將堵塞呼吸通道的食物清除出來,或形成可以保持呼吸的空隙;同時要讓患兒坐著,上身前傾,救護者在患兒的背后兩肩胛之間,以手掌根部快速有力地拍擊四下;或者救護者以雙臂從患兒背后合抱其腰部,雙手在前合十,對準患兒上腹部,以拇指側快速向內上方沖擊四次,以便把氣道內或聲門處的食物排出,或造成空隙而恢復呼吸。

        對于神志不清的噎食患兒,讓患兒側臥,也可倒提患兒雙腳,然后斜抱住身體,救護者一面用一指壓下患兒的舌頭,一面在患兒的背后兩肩胛之間,以手掌根部快速有力地拍擊四下;或者讓患兒仰臥,頭后仰,救護者以一手掌根頂住患兒上腹,快速向內上方沖擊四次。

        對于進食黏稠食物的噎食患兒,如進食“湯圓”“年糕”等黏性比較大的食物所出現的噎食,除用上述介紹的辦法之外,可讓患兒取側臥位,家長以食指或食指及中指,沿喉嚨的內壁伸入喉嚨深處,掏出或夾出食物。

        用上述各種方法都未能解決問題的患兒,要積極進行“壓胸人工呼吸”,即讓患兒仰臥地上,家長跪姿握住患兒雙手,在患兒胸部推壓之后,立即舉其雙手至肩膀以上,反復施行。

        提醒

        幼兒少吃硬食物

        嬰幼兒后牙尚未長出,咀嚼功能差,經常吞咽整塊食物;經常喜歡將一些玩具和小物品含在口中;喝水、牛奶,吃面條時,多數是躺著進食。當哭笑、驚恐、吸氣和咳嗽時,會咽軟骨來不及將氣管上方蓋住,這些食物就很容易落在喉嚨氣管里,引發呼吸障礙,造成身體缺氧,甚至發生生命危險。

        第8篇:幼兒急救處理方法范文

        【關鍵詞】 高熱驚厥;抽搐;治療護理原則

        高熱驚厥又稱之熱性驚厥,是兒科臨床常見病癥,習慣生稱為:“小兒抽風”,各年齡均可發生,尤以嬰幼兒(6個月-3歲)較多見。病癥也是兒童中樞性器質性病變及功能行異常而產生為重后果的癥狀。臨床界定為體溫值標準為:體溫超過38、5度以上,發熱時,出現中樞興奮性增高,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全身抽搐,可診斷為小兒高熱驚厥。要快速診斷,早期治療,延誤治療時機,會可造成小兒驚厥時間過久,腦細胞缺氧性損害而危及生命,要給予積極組織搶救,同時給予護理干預尤為重要,現將我院兒科門診及治療室內出現的56例高熱驚厥患兒急救護理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56例驚厥患兒中,男患32例,女患兒24例,年齡6-7個月,其中年齡6個月-12個月30例,13個月——2歲15例,3歲-5歲11例。出現高熱驚厥患兒體溫在38.5-40℃,42例患兒出現四肢抽搐及不同程度的意識朦朧,發作時間5s-10min;14例患兒出現突然發作的意識喪失、全身或局部肌肉強直性或陣攣性抽動,口唇紫紺、牙關緊閉,發作時間4-13min,其中3例患兒伴小便失禁。第一次發生驚厥患者46例,有既往驚厥病史患者10例。56例患兒經控制驚厥等治療后均痊愈出。

        1.2 診斷標準 ①嬰幼兒期體溫驟然升高39-40℃以上并有驚厥發作,排除中樞神經系統感染;②起病年齡6個月-3歲多見,5歲以上少見,有遺傳史;③驚厥出現時間多在發熱開始后12h內,在體溫驟升時(38.5度)以上,突然出現短暫性的全身痙攣性發作,意識短暫喪失,多在10分鐘內緩解。緩解后意識清楚。少數人可持續半小時或更長時間。同一次患病發熱中抽一次,很少抽2次以上。

        2 急救護及救治原則

        驚厥急救處理的目的,是預防驚厥時間長引起顱內高壓,使腦細胞損傷,減少后遺癥。救治原則:及早明確診斷,治療原發疾病,采取適當的降溫措施,以防驚厥,減輕患兒病痛。

        2.1 保持呼吸暢通驚厥 發作時立即松解衣領及腰帶,清除口鼻部呼吸道分泌物,側位和平臥位,頭偏向一側。防止嘔吐物誤吸。備好急救用品,如開口器,吸痰機,氣管插管用具等,痰多時給予吸痰,并及時清除口腔分泌物以防窒息,痰多時給予吸痰,注意吸痰時動作輕柔,以免損傷呼吸道。應立即調節氧流量給予患兒吸氧,降低驚厥缺氧對腦細胞的損傷,以防止腦損傷的發生。

        2.2 控制驚厥 控制驚厥除針刺合谷、百會、內關、涌泉穴外,要快速建立靜脈通道,首選地西泮原液劑量為0.3-0.5mg/(kg次)最大劑量不可超過10mg,無效時10%水合氯醛保留灌腸。以上藥物可交替使用。對于由細菌或病毒引起的高熱驚厥可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2.3 降低體溫 退熱首選藥物適當配合物理降溫,使用藥物降溫,遵醫囑適當使用退熱劑,但6個月以下的嬰幼兒盡量不用退熱藥,以物理降溫為主。采取物理降溫,脫去患兒外衣外褲,讓患兒頭和背部睡在4-8℃的水枕上,四肢用熱水袋保暖,以免引起寒戰,體溫將于38℃以下撤下水枕,或用溫水或30-50%進行擦浴,擦浴中藥嚴密觀察患兒生命體征,降溫后30分鐘測量體溫。

        2.4 迅速止痙 控制痙攣是救治患兒的關鍵,快速建立靜脈,有效準確的使用鎮靜止驚劑,使患兒盡可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停止或減輕抽搐。要求護士提高穿刺技能,做到時穿刺準確率100%,并選擇粗直易固定的靜脈,以利于急救治療。

        2.5 脫水劑護理 患兒持續、發作驚厥頻率高,常并發腦水腫,護理人員應根據醫囑給降低顱內壓藥物,常用有速尿、高滲葡萄糖、20%甘露醇等,注意輸速,建議30min內滴完。使用中注意穿刺部位有無滲出,有滲漏者及時更換穿刺部位,必要時加用利尿劑。

        2.6 護理 患兒高熱期間,忌食高熱量食物,應以素食流質為主。病情好轉后,適當酌加富有營養的食品,如雞蛋、牛奶、藕粉等。根據季節變化,夏季時給予西瓜汁、番茄汁口舉汁,冬季可飲鮮橘水、蘋果泥。痰多時可予白蘿卜汁,或荸薺汁。并鼓勵多飲水、應給予清淡、易消化、富含維生素飲食補充營養。

        2.7 加強患兒生命體征的監護 密切觀察體生命體征,做好監測:如,體溫、脈搏、血壓,呼吸、意識狀態,特別是對于患兒抽搐的時間及相隔時間,并其特點及次數,做好病情記錄,特別要注意觀察驚厥后神志的恢復情況及嘔吐情況,采取有效急救措施的準備。

        3 結果

        經過及時有效地急救護理,嚴密觀察病情變化以及生命體征,及時控制抽搐及降溫、吸氧等護理,56例患兒進行病情觀察,給予一系列護理措施后,呼吸道通暢,末出現腦損害及后遺癥,治愈出院。

        4 討論

        患兒高熱驚厥屬于急發病癥,若出現反復高熱可轉化為小兒癲癇后遺癥,積極救治是控制疾病發展的重要環節。

        小兒高熱驚厥的主要急救措施:①快速控制驚厥;②控制高溫;③及時吸氧,保持呼吸道通暢。并針對高熱驚厥的發病原因有效治療,給予增強機體抗病能力藥物,從而預防呼吸道感染,及時有效的護理措施對救治小兒高熱驚厥患兒起著關鍵作用。

        小兒高熱驚厥,屬于兒科常見癥狀,發病率為3%-5%,復發率為40%-50%,發病急,常導致窒息而造成腦損害。因此護理人員及患兒家屬有預見性護理意識,無論是候診患兒和家庭患兒,每遇高熱患兒,要測量體溫,盡早降溫,鎮靜治療。如出現

        驚厥按壓人中、合谷穴進行緩解驚厥,避免高熱驚厥發作,在其急救程序中,迅速控制驚厥和高熱是關鍵,可提高疾病治愈率,減少后遺癥。

        參考文獻

        [1] 胡亞美,江載芳,主編.褚福棠實用兒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856.

        第9篇:幼兒急救處理方法范文

        總結國內外經驗,預防第一、搶救及時、處理正確是控制兒童意外傷害的三大環節。

        各國在預防兒童意外傷害方面的措施都有自己的特點,博采眾家之長,對開展我國兒童期意外傷害的預防大有裨益。例如:全社會每年開展幾次集中安全教育活動,從幼兒園到小學專設有關交通安全的游戲、課程等,使防患于未然的安全意識深深扎根于全體公民之中。又如,交通法規中要求,即使在綠燈放行時,只要有兒童或老人過街,所有車輛均應耐心等待;在接近人行橫道線時不許加速行駛。一些國家的交通管理規定,讓人行橫道線里的行人驚恐不安是社會道德決不允許的,有的甚至被視為流氓行為。這些在日常生活中體現常年文化修養的細節、道德教育和寧靜平和的心態,應當成為全民素質教育的內容之一,并形成世代積累的美德。

        再如,增設鮮明清晰的交通標志和繁忙、事故多發地點的警示標志,可以提醒家長手牽小孩過街,減少惡性事故的發生。國外一項研究表明,兒童的視覺運動發育尚不完善,在過街時雖然可以看見許多南來北往的車輛,但只能注意迎面向他駛來的車輛,而不能避免周圍其他車輛潛藏的危險因素。他們往往躲過了這輛,卻被那輛撞上。尤其需要引起家長重視的是,在兒童交通事故中,大約有55%是發生在兒童與成人同行時,所以,9歲以下的孩子過街時,家長必須手牽手領著。

        許多國家對日常生活用品的設計也動足腦筋,以防范兒童意外傷害發生。如:家用插銷、鎖眼的孔徑都比小孩手指的直徑小,這樣可以避免孩子手指插入后拔不出來而受傷;電源插座制成內外兩層,即使小孩摸玩也不會觸電。他們還十分注重產品質量,杜絕粗制濫造,一旦被發現質量有安全性問題,不僅被課以巨額罰款,還要吊銷執照,余生不得再經商。如果造成傷害還會被,負刑事責任。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婷婷中文字幕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精品国产官网 | 日本人妖一区视频 | 亚洲综合精品伊人久久 | 中文字字幕在线综合亚洲 | 中文字幕无线码永久免费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