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課堂教學得與失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翻轉課堂;學習興趣;動手操作;能力提高
引言
“軍用車輛構造”是我校汽車士官教育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性必修課程,大多數學員有駕駛經驗,對車輛有初步了解,對于構造課程的學習有較大的學習興趣,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課程難度的加大,部分學員的興趣逐漸減弱。隨著教育教學不斷改革,傳統枯燥的軍用車輛構造課程已激發不了學員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教員必須創新。“翻轉課堂”借助媒體為載體,使學員從被動的接受知識到主動參與課堂互動轉變,激發學員主動思考、探索、動手,使得學員真正將課堂所學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它不僅能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還能促進學員間相互交流,互相學習,能有效解決不同層次學員學習差距的問題。現以蚌埠汽車士官學校專業課教材《軍用車輛構造》及《實習指導書》的《噴油泵》實習拆裝一課為例,探討“翻轉課堂”在汽車士官教育教學中的應用。
1.本次課以柴油機直列柱塞式噴油泵的拆裝為教學內容。
1.1 課前準備
1.1.1 教員制作教學課件PPT、準備好攝像頭、拆裝注意事項明細表
根據理論課所講理論知識準備好教學課件PPT,內容包含本次課任務、目標、三維拆裝動畫、實操視頻、拆裝注意事項。并將拆裝步驟及注意事項明細印發紙質,每個學員人手一份,力求安全操作。由于學員較多,實習場地有限,當教員示范操作時,可以通過攝像頭將操作過程實時傳送到屏幕,使每一個學員都能清楚觀看到教員的示范過程。
紙質明細:直列柱塞式噴油泵拆裝注意事項及步驟
一、拆裝準備
準備好拆裝直列式柱塞泵所需工具:專用拆裝架、扳手、鑷子、鯉魚鉗、螺絲刀等。
二、拆裝注意事項
(1)拆裝噴油泵前必須熟悉其結構及各部分的功用;
(2)必須按照順序進行拆裝。注意使用專用和通用工具,不予許用鐵錘敲打,以免造成零件變形或損傷;
(3)分解前應放出噴油泵中的燃油、油;
(4)分解前應將噴油泵外部清洗干凈;
(5)拆裝噴油泵必須有一個清潔的工作場所,所有零件在安裝前必須經過清洗;
(6)柱塞偶件和出油閥偶件必須成對使用,不得互換;
(7)裝入柱塞偶件時,柱塞套肩位上的安裝記號應該對著窗口;
(8)出油閥接頭的擰緊力矩為25∽35N?M。過緊可能引起泵體開裂、柱塞咬死、齒桿阻滯等弊病;
(9)安裝結束后,齒桿應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滑動自如;
(10)凸輪軸的軸向間隙應在0.05∽0.10mm之間。
三、拆裝步驟
(1)拆下噴油泵側蓋;
(2)拆下彈簧下座;
(3)拆下高壓油管接頭
(4)取出減容體、出油閥彈簧、出油閥偶件、柱塞偶件;
(5)取出油量調節齒圈、柱塞彈簧;
(6)取出滾輪挺桿。
裝復步驟與拆卸步驟順序相反。
說明:具體操作對照實習指導書。
1.1.2 學員課前學習
課前教員將制作的課件上傳到校園網網盤,學員可以根據自己時間選擇去圖書館網站觀看學習上傳內容,將不懂得內容記錄下來,上傳到網盤,教員整理后在課堂上和學員一起探討。
學員課前復習噴油泵理論課內容,了解噴油泵的結構及工作原理;預習實習指導書,本次課實習內容,熟悉噴油泵拆裝流程及工具的使用。在學習過程中有疑問可以將問題記錄下來上傳到網盤課堂討論。
1.2 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地點在汽車技術中心構造車間,以班為單位,小班化教學,每班8人,每個輔講教員負責一個班。主講教員制定好課堂計劃,課堂教學分三個部分進行。第一部分,主講教員對整個區隊學員進行集中示范操作,輔講教員輔助操作,通過攝像頭將操作過程實時傳送到屏幕,以便學員 更清楚的看到操作內容。第二部分,區隊整隊散開分成班,每個班8人就疑難問題與輔講教員及同班學員進行交流探討,消化本堂課所學知識。同時,根據主講教員制定的課堂計劃找到拆裝噴油泵所需的工具,在輔講教員的指導下,小班成員討論決策出具體的操作流程,小班內成員明確各自的分工,包括工具的提供、部件的拆裝、流程的記錄等。在操作過程中,學員有任何有疑問的地方,可以及時向輔講教員提問。第三部分,小班合成區隊,主講教員對本堂課噴油泵拆裝內容進行總結,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對本堂課學員的表現進行講評并布置本堂課的課后實習作業,實習報告上有關噴油泵的拆裝步驟及拆裝注意事項。
1.3 課后小結
本堂課以學員自主學習和互動交流為主,教員輔助輔導為輔的模式讓學員獨立探索、相互合作完成噴油泵的拆裝這一實習內容,實習完成后每個小班之間可以通過實驗所拆噴油泵的工作情況對比,找出不足之處加以完善。這種教學模式可以讓學員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到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同時,課前將教學課件上傳網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攝像頭的運用、課后通過網盤交流所學知識等手段的運用都對教學效果有重要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封素敏等,《軍用車輛構造》[M].安徽:蚌埠汽車士官學校出版社,2015.
關鍵詞 語言 語音 小學英語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7-0088-02
語音是語言的本質,是語言運用能力的外衣。英語是拼音文字,學生語音能力的好壞直接影響其聽、說、讀的能力。正確的語音是打開英語之門的鑰匙。小學英語語音教學的任務不是讓小學生學些語音理論,而是教會掌握英語字母和單詞的基本發音,發展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培養英語的語感。那么,怎樣才能搞好小學英語語音教學呢?下面談談本人在小學英語語音教學實踐中的一些體會。
一、小學英語語音教學方法
1.唱歌曲學語音。歌曲具有優美的旋律和明快歡樂的節奏,是小學英語教學中一種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唱歌講究咬字、吐字清晰,以字帶聲,含有許多同一發音規律的單詞,通過吟唱,學生對字母或組合發音耳濡目染,記憶深刻。如在學習雙元音[ei]的發音時,可以運用歌曲《Rain Rain Go Away》:“Rain,rain, go away. Peter and Mary want to play. Rain,rain,go away. Come again the other day.”在英語啟蒙階段,通過唱歌曲學語音,有利于降低語言學習的難度,培養學生掌握語言的信心,幫助他們增強英語語感,提高學習信心。
2.念童謠學語音。童謠文字簡練,韻律鮮明,朗朗上口,充滿情趣是學生最喜愛的學習方式之一。通過念童謠可以幫助學生訓練語音語感。如在學習字母i,y在重讀開音節的發音[ai]時,可以設計下面這首短小的童謠來強化語音“My kite is high,Up in the sky. Do you see my kite?How high it can fly!”運用類似形象生動、易學易記的童謠學語音,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發音規律,使學生學起來趣味盎然、樂此不疲,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習興趣的培養。
3.繞口令學語音。經過適當編排的繞口令是一種目的明確、富有趣味而且很有效的語音練習材料。如在練習辨認元音[e]時,可以運用繞口令:“Good better best. Never let it rest. Till good is better,and better is best.”教師編寫繞口令時,要做到通俗易懂,盡量利用學生學過的詞匯。運用繞口令訓練語音,應要求學生在正確朗讀的基礎上加快速度,做到口齒清楚,發音準確,快速流暢,連成一氣。
4.聽故事學語音。利用小學生愛聽故事的特征,運用講故事的思路進行語音教學。如教學ea的發音時,筆者給學生講了一個故事:e和a是一對好兄妹,e是大哥,a是妹妹。大哥總喜歡帶著妹妹一起玩,妹妹總喜歡跟在哥哥后面。妹妹總是聽大哥的,大哥叫[i:],妹妹也叫[i:],于是e和a在一起,人們就叫它們[i:]。這個故事簡單有趣,不僅吸引了小學生的注意力,而且使語音教學變得生動有趣。聽完后,學生便掌握了ea的常見發音[i:],效果立竿見影。
5.做游戲學語音。恰當地運用游戲進行語音教學,符合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可以充分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快樂活動中掌握語音規律。如游戲“倫敦橋”:先預先準備元音音標卡片和輔音音標卡片放在講臺上。讓兩個學生各執一張輔音音標卡片,高舉胳膊搭起一座“倫敦橋”,讓一組拿著元音音標的學生鉆橋洞,全班同學一起唱:“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falling down…”,待歌曲唱完,“橋”垮了,扣住一個同學,這個同學就要舉起自己手里的元音音標卡片,架橋的兩個學生舉起輔音音標卡片,組成一個單詞,讓全班同學一起拼讀。如[f-i-t][b-i-g]……最后看誰拼得又快又準,并予以表揚。
二、小學英語語音學習策略
學習策略是學生成功學習的保證。幫助學生形成有效的英語語音學習策略,不僅有助于學生掌握正確的發音要領,養成正確的發音習慣,而且還有助于他們發展自主學習語言的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1.模仿練習。學習英語語音,最基本的方法是模仿,即教師給學生示范發音,讓學生注意觀察,認真模仿。模仿法可分為直接仿法和分析模仿法。直接模仿法就是W習者依靠聽覺和視覺的感受直接模仿,一般適合比較簡單的發音。對一些較難掌握的發音,則要采用分析模仿法,即在講解的基礎上,讓學生理解發音的部位和有關特點后再進行自覺模仿。模仿之后,必須經過多次的重復才能鞏固。因此,每學一個新的詞音,都要及時讓學生重復練習。通過練習,提高他們聽覺的感受性,培養良好的聽音、辨音和發音的能力。
直面課堂,探索教與學的方式變革
1.探索多種教學模式
為探索適應課程改革理念的教學模式,北京市以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為主導,依托“市―區縣―學校”三級教學研究網絡,采用多種方式,研究新課程實施中各學科教學模式存在的形態和操作方法,總結了4種主要的教學模式,即講授式、合作學習方式、體驗學習方式、探究學習方式。明確各種教學模式的特點及實施中注意的問題及建議,從而減少實施過程中出現問題。
2.開展優秀教學設計評選
設計為變革之始。課堂教學是教學設計的展開與實施,要進行課堂教學改革,需要在教學設計時就有創新的思路。為了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促進課堂教學的改革,北京市從市級層面開展優秀教學設計征集與評選活動。每次評選活動都有不同的主題,如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教學方式的實效性、學生自主學習等。截至2012年,近1500個教學設計獲得一等獎,出版了24本書籍,形成了7個系列。正是基于這樣的教學設計探索,才引發了實踐層面課堂教學的改革。
3.直面課堂教學的困難進行改革
課堂教學最大的優點是可以使教師同時面向全班學生進行同一內容的教學,從而在較短時間內培養較多人才,提高教學的效率。但是課堂教學本身具有局限性,如不能很好地照顧學生之間的差異等。面對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北京市做出了積極的探索:一是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參與度,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二是實施分層教學,在同一個班里,依據學生不同的層次,開展分層教學,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獲;三是關注師生之間的互動,提高互動的實效性,探索生成資源的利用策略;四是關注課堂教學的評價,積極研發學科教學評價標準,以體現學科特色的評價標準評價課堂教學的實效;五是構筑安全、多元、開放的課堂教學環境,打破僵化的課堂環境,探索不記名反饋、開放式、討論模式,建立開放有活力的學習場所。通過這些改革,使課堂教學聚焦學生的差異和生成資源,讓課堂教學充滿生命的活力。
4.變革學生的學習方式
如今的中小學生已經是“屏幕化認知”的一代,他們通過手機、電視、電腦等各種各樣的屏幕來認識世界,學習知識。根據這一代人的認知特點,北京市在一些學校開展“五位一體”云學習平臺的探索,創設了資源、平臺、技術、網絡、終端為一體的數字化課堂,設置了空間交流、資源應用、教學應用三大子平臺,至今已經有12個區縣的71所學校開展課堂實驗。這種學習方式不僅體現了即時交互的特點,而且鏈接了海量的相關信息,把過去難以理解的概念,通過可視化變得更為具象,同時,交互過程中記錄下的信息,成為可以利用的學習資源。這種數字化課堂,突破傳統課堂的時空限制,變革了學生學習的方式,更貼近學生的現實和未來的生活。
改革課堂,形成多種教學模式
在全市變革教學的理念與實踐的推動下,北京市各區縣也積極進行改革,探索課堂教學的變革,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呈現出以多種教學方式為基礎的教學模式。
1.東城區:史家小學的“為理解而教”
為了提升教學的實效,史家小學開展了“為理解而教”的教學設計研究,包含四個部分:啟發性論題,即圍繞重要的、有眾多資源的、能吸引學生的課題來確定教學內容;理解目標,即確立明確的理解目標并公布給學生;理解活動,即為學生提供多種機會,讓他們在活動中發展并展現他們的理解;持續性評價,即使用公開的、與理解目標密切掛鉤的標準評價學生的學習。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改進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的理解。
2.海淀區:十一學校的“愉快學習”教學模式
為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北京市十一學校開發了有利于學生愉快學習的教學模式:課前兩分鐘――做好室內環境的布置,如良好的通風、方便的飲水、舒適的課桌椅、充足的光線等;播放舒緩的音樂;課堂上――用優美的語言導入,并讓學生知道本節課的學習任務,把課堂分成2-3個時間段,安排學生隨音樂做健腦操,在課堂上體現師生互動,盡可能激發學生多感官活動;課堂最后幾分鐘――讓學生靜靜冥想,回憶所學內容;利用思維導圖,構建記憶網絡。通過這樣的課堂教學,減輕學生學習的壓力,促進學生輕松愉快學習。
3.大興區:第八小學的“前診后測”教學模式
為了使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大興八小開發了“前診后測”教學模式:研究課程標準,鉆研教材,確定每節課的教學任務――根據教學任務及教材內容,制定前診后測試題――前診后進行分析,深入了解學情――反思教學設計,根據學情進行調整――課堂教學實施,進行后測――分析后測,科學掌握教學效果――根據效果反思教學理念及教學策略,從“以學定教”的角度,轉變教學理念,提高教學能力,從而達到促進學生發展,促進學生提高的目標。
4.順義區:楊鎮中心小學的“優化問答鏈接”教學模式
為了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順義區楊鎮中心小學開展了“優化問答鏈接,提高學生思維水平的教學模式研究”,針對課堂教學中提問層次低,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和高級思維水平的培養的現狀,引導教師構建不同類別的問答鏈接,以不同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不僅提高了教師指導學生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學生的思維水平。
北京市課堂教學變革的成效
1.教師的觀念和行為發生了變化
在學生觀方面,多數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部分教師開始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在教材觀方面,教師開始嘗試拓展新的教學資源,不再把目光鎖定在教材和教參上,而是充分利用現實和網絡的各種資源進行教學。
在教學觀方面,以教學目標為導向,選擇多種適宜的教學模式。教學方式既不固守一種,也不追求花樣繁多,圍繞教學目標,切實發揮每一種教學模式的最大效果,將多種教學模式有機結合,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一、在數學的發展史中的找契機
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涉及到有關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在教學過程中把握時機,適時地講解數學史。讓學生了解數學史是數學家的奮斗拼搏史,展示著數學家為真理而獻身的偉大人格和崇高精神。數學每前進一步,都充滿艱難險阻,需要數學家們的膽識、勇氣和毅力,甚至甘冒生命的代價而百折不回。我們可以講解希帕薩斯因發現無理數而葬身大海的故事,阿基米德因醉心數學而被亂兵所殺的掌故,培養意志與毅力,提高抗挫能力。由數的起源發展,由結繩記事到正數,負數,有理數,無理數,虛數,實數,復數,四維數等等,是隨著社會的實踐與應用,為社會服務,提高認識的角度,啟發學生的創新精神。講圓周率時,講述圓周率,自西漢劉備、東漢張衡,三國時劉徽、直到南北朝祖沖之等多位數學家,為之進行艱苦探索,得出了當時世界上最為準確的圓周率。也不失時機地實施國情教育。現代的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教授發起、推廣的優選法,被廣泛地應用于生產和科學試驗,創造了很大的經濟價值。以此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科學思想和愛國情操,培養學生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也激勵起學生學習的進取精神和創新精神。
二、抓住學生在數學解題中出現的錯誤時的契機
許多學生對于數學計算,馬馬虎虎,不求甚解,滿足于會了就行,對錯誤不以為然。如果此時引入一個故事:當年前蘇聯航天飛機“聯盟一號”就是因為一個小數點的問題計算錯誤,不能返航而墜毀,導致災難性發生。警示學生數學的嚴謹性,一絲不茍。對于錯誤要敢于堅持真理。不迷信權威,不放過疑點,相信數學的科學性。同時,數學還是培養理性精神誠實、求是,是數學理性精神的本質特征。數學語言的精確性使得數學中的結論不會模棱兩可,數學中不存在偽科學,不允許有任何弄虛作假的行為存在。數學讓人不迷信權威,不屈服于權貴;數學讓人堅持原則,忠于真理。
三、利用解題思想方法中的契機
數學教師在講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的時候,往往要運用體現許多便進行辯證法的觀點。
1.“對立統一”的觀點。數的對立統一(正和負,整與分,有理與無理,實與虛)、運算法則的對立統一(加與減,乘與除,乘方與開方)都是對立統一規律的具體反映。在講授相應新課時,適時地、恰當地滲透些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刻理解和對數學方法的熟練掌握,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科學的世界觀。數學概念正數與負數、常量與變量等,都表現對立的形式,又各以它的對立而存在,解題思路的正向思維與逆向思維。在數學中要揭示這一關系,讓學生形成看待問題事物的全面性一分為二的看問題,既看到有利方面的,又看到弊端存在,掌握客觀的評價問題的思路觀點。
2.“轉化劃歸”的觀點。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化數為形,化形為數,化體(空間)為面(平面),化面為體,化函數為方程,化方程為函數。這些常見的解題思想在數學解體的過程中普遍的應用,無不體現了轉化與劃歸的思想觀點。學生能夠在生活中處理問題時,靈活的變通達到正確的目的。
3.滲透“運動變化”的辯證觀點。馬克思指出“世界是發展著的,變化的。”恩格斯也說過“數學是辯證的輔助工具和表現形式”。數學蘊含著極其豐富的辯證思想,它較其它學科更為具體和廣泛,這是數學學科的一大特點。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語言 語言藝術
語言作為知識傳遞的載體,在人們的情感交流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學語言又是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必須用到的工具,教學語言的運用好壞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一位優秀的語文教師,應該能用激勵性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用真情激起學生的心靈,能用風趣的語言引人入勝。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不少教師的課堂語言存在著程度不同的問題。教學語言有問題不僅不利于教學,而且有時候還會阻礙學生思維的發展。本文將會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討論,讓更多的教師對教學語言有新的認識。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語言的重要性
教育部對小學語文課程進行改革后,小學語文新教材的內容非常豐富,體裁也多式多樣,并且教材還收集了許多國內外作家的著名文章以及名句名言等,包含著多種多樣的情感在其中,一方面可以塑造出千差萬別、形形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還描繪出了瑰麗多姿的人文景觀及自然景觀,將每個時代的人情冷暖與社會百態都明顯地表現出來。小學語文教材內容的豐富及多樣化,就要求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不僅要對課本中的每個字句的真實含義進行準確把握及理解,而且在傳授的過程中要適當融入和課本內容所匹配的美感及情感,從而增強教學語言的吸引力及感染力,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使課堂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升。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語言的使用技巧
(一)教學語言規范準確
語言規范準確是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最起碼、最基本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求普通話水平必須達到二級甲等以上, 課堂教學上教師語言發音要規范,吐字要清楚,用詞要準確,要做到“標準化”,杜絕模棱兩可的講解,可以給小學生造成理解上的困惑或不必要的失誤。同時,課堂語言要力爭精煉,能用一句話表達的決不用兩句話。 有的小學語文教師上課時滔滔不絕,口若懸河,整節課說個不停,但我們認真梳理一下,就會發現他們所說的大多數是廢話。我們語文教師應該用最簡練的語言,傳達最大量的知識信息,課堂教學語言絕不拖泥帶水,絕不使用“嗯、啊”之類的口頭禪,以免給學生造成聽覺上的疲勞。 課堂教學中規范準確的教學語言能給小學生春風化雨般的示范和影響, 對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起著積極關鍵的作用。
(二)教學語言幽默風趣
幽默風趣的課堂教學語言更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正如調味劑中的雞精,它可以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迸發小學生智慧的火花,營造出一種和諧、活躍、輕松的課堂氛圍,使小學生處于一種興奮的學習狀態,能夠幫助小學生理解和掌握課堂所學的知識, 有助于語文教師更好地完成預設的教學目標。例如,有一次,我班有一位學生寫作文時 “文不加點”,他的標點一逗到底,我在講評這個作文時故意一口氣念到底,直念得我臉紅脖子粗,上氣不接下氣。 臺下的學生關心地對我說:“老師,停頓一下再念吧! ” 我則喘著粗氣笑著說:“可這個作文中并沒有標點符號呀!” 這時臺下的學生才體會到我的良苦用心,在善意的笑聲中受到了教育和啟迪。
(三)教學語言簡潔、精煉
課堂教學語言,不但應該規范清晰準確嚴密,而且應該符合學生的接受心理,能及時捕捉學生的靈感,恰如其分一語中的地加以引導肯定,從而激發興趣,更深入地感悟文本語言,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本。針對不同學生,不同文體、不同內容、不同風格的文章,要采用不同的語境語言。如對小學低年級學生,語文教學語言應形象、具體、親切、有趣味性;對高年級的學生,語文教學語言應深刻、明朗、雋永、有哲理性。朗讀課文,高興、激昂的時候,聲音就高一些;深沉悲哀的地方,聲音就低一些。這樣,不僅使得課堂教學富于變化,而且能啟發學生較好地把握課文。
(四)教學語言激勵、鼓舞
充滿激情的課堂語言來源于感彩,而感彩則來自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無限熱愛,以及師生間的美好情感。在課堂上,我們要善于運用具有激勵性的語言去表揚學生,喚起學生的求知欲。缺乏激情、枯燥無味的課堂語言往往會造成學生開小差兒、神游等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課堂上就很難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久而久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消失了。小學生喜歡聽到贊賞鼓勵的語言。因此,教師要在學生表現積極的時候給予表揚。如“同學們的發言真激烈!”當學生回答問題回答正確時,教師一定得充分認可。如“回答很好!真棒!”如此表揚能夠使學生增強自信心。對于回答問題回答得不太好的同學,教師切忌當場批評,他們更需要激勵。如“你一向很聰明,平時回答的也非常好,今天可能是有點兒馬虎了吧!先坐下,聽聽其他同學是怎樣回答的。”這樣就維護了學生的尊嚴。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師的一聲表揚、一句激勵性的話語不僅能夠喚起學生的求知欲,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語文教師的課堂語言是一門藝術,藝術的魅力遠不止這些,藝術的探索更是無止境的。筆者真心希望通過對教學語言的這些淺陋的探究和分析,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但是實踐與探索讓我確信:語文教師的語言就是語文教師的魅力之源。
參考文獻:
1.張小筱,蘇春景.小學語文有效課堂教學評價探究[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9(5).
2.韓玉.芻議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9(8).
3.費秀芬.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教師激情過度[J].當代教育科學,2009(14).
4.張毅.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9(8).
5.傅惠鈞.教師口語藝術[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
6.成霞.淺談小學語文教師的課堂語言.學周刊. 2012年第4期(總第144期)
【關 鍵 詞】 興趣;寬松;和諧;開放
小學科學強調以科學探究為核心,以自主、合作和探究為基本教學方式,注重培養學生在活動中獲取知識的能力。因而,在科學課堂教學中創設科學合理的問題情境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
小學科學課堂教學要求“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就是要關注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建立一種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師生關系,以形成寬松活躍、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在學生間創設一種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幫助的生生關系,在師生之間確立交往對話式關系,形成“師生互動,情感互動”的科學教學模式,以實現師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溝通與知識、經驗、智慧的“共享”。要實現上述要求,關鍵是要準確把握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角色”作用,現以三年級下冊《太陽的影子》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和學生共同合作扮演影子的游戲活動,先讓學生做小狗的手影游戲,教師配音,然后教師做小鳥的手影游戲,讓學生配音,使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對探究影子產生興趣,擺正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位置。
1.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創造性活動,教師應是組織協調人的角色,要根據教學要求,結合學生的實踐情況組織教學活動。如上課時,首先要設計好用什么樣的情緒塑造學習氛圍,引趣激學,組織學生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還可以組織猜想、假設、觀察、講故事、討論、游戲等活動,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感知問題,尋找問題,并提出問題,使課堂教學有條理地進行,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形成良好的民主和諧關系。
2.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合作者。教師作為教學活動中的普通一員,融入到學生之中,以“參與者”“合作者”的身份與學生共同探究問題。如在教學《太陽和影子》一課中,通過師生合做手影游戲“透明的卡通圖片的影子”后,學生發現了透明的物體沒有了影子,關閉光源,不能產生影子。因此在課堂上,讓教師真正地了解和掌握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以及他們如何探討問題的方法去欣賞他們、鼓勵他們,深刻理解學生的觀點,以建立一種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新型的伙伴型的師生關系。這樣既為學生創設了一種民主、平等、寬松、友好的學習環境,又使學生在探索科學知識的同時,經歷了豐富的情感體驗。
二、創設開放的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的“開放性”,是指在課堂教學中要減少“指令性”的問題,特別是科學這門學科,如其他學科大不相同,在課堂教學上,教師與學生相互平等的條件下提倡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索,多方面地探求和運用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才能,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得到較好的鍛煉,開放性的課堂是衡量教師教學理念、教學策略、教學水平的一把尺子。
1. 創設開放的教學環境。預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位學生都能夠得到充分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創設開放的教學環境,將課堂還給學生,把自還給學生。如倡導有錯必糾,包括教師、教材和權威的錯誤,有疑就問,鼓勵大膽質疑和提問,允許學生挑選他們自己喜歡的問題來回答。使課堂教學與學生的情感體驗、思維創新融合,讓學生們豐富多彩的個性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諧全面的發展,讓孩子們在猜測和想象中探索問題的美好空間,體現科學應用的成功,追求創新的價值。讓孩子們從創新的教育中走向創新的人生。
2. 設計開放探知的過程,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去猜測、去操作、去探索、去思考分析、去討論、去判斷、去驗證結論、去解決問題的過程。開放式探知過程能給每位學生提供更多的參與機會和成功機會,讓每位學生在主動探究中得到發展,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科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科學體驗。教學過程中,為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科學活動的機會,給學生主動探究的機會和更多的思維空間。如在學習《有趣的磁鐵》一課時,教師提示學生在你身邊給磁鐵找朋友,磁鐵能吸引鉛筆盒、小刀、鋼筆冒等鐵制品,不能吸引鉛筆、書本、塑料尺子等非鐵制品,還有的學生用各種不同形狀的磁鐵展開探索活動,有的活動小組用蹄形磁鐵吸引圖釘,發現磁鐵的兩端吸了許多圖釘,其中還有的學生用蹄形磁鐵隔著紙吸引曲別針在移動,還有的學生用細線把一條形磁鐵懸吊起來,讓它旋轉起來。這節課,把學生帶到了虛擬的現實生活之中,通過虛擬的實踐活動,學生從中發現了磁鐵的各種性質,了解了磁鐵在生活中的應用,但在基礎知識掌握上又達到了目標的要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因此,小學科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創新,讓學生感受到科學無處不在,科學就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進一步增強了學生學習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有機地將科學技術與社會生活進行密切的融合。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 李曉文,王瑩. 教學策略[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 鐘啟泉. 為了每一個孩子的成長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滄州職業技術學院河北滄州061001)
摘要:在課堂上,師生交流是教者與學者的互相合作,教師用眼神與學生交流可以洞察學生的學習狀況,用講究藝術性的課堂評語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保護學生自尊心的基礎上,講授學習內容,指正學生問題,有利于構建和諧、生動的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素質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 :課堂教學;學習興趣;師生情感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 2014) 02-0146-03
課堂上教師講課效果好體現在學生愿意聽、專心聽、聽課后遺忘率低三個方面。要收到這三個方面的效果,教師講課時除了要邏輯思維縝密細致、口齒清楚、表達準確外,還必須用心與學生交流。
無交流的課堂教學效果一定差
無交流的課堂有以下幾種:(1)死氣沉沉的課堂。來聽課的學生很少,空蕩蕩的教室內學生不敢坐到前三排。講課過程中,教師低著頭看著電腦上的課件講課,或者看著大屏幕上的投影講課,很少與學生的目光相遇:學生低著頭很安靜,似乎在看書,也有學生趴到課桌上,課堂氣氛壓抑。(2)亂哄哄的課堂。課堂上教師埋頭講課,講得津津有味,全然不管學生的表情:下面學生“嗡嗡”、“嗡嗡”聲壓過了教師的聲音,學生或在忙著自己想干的事情,或隨意地互相談論著,教師不管不顧地把課堂內容傳輸下去。(3)教師為主角的課堂。課堂上學生全神貫注、目不轉睛地聽教師講課,教師口若懸河、一氣呵成把兩個小時的課堂教學貫穿下來。一堂課下來學生沒有做和想,只有聽,聽懂與否教師不知道。(4)教師無作為的課堂。教師把課堂上要講授的內容概括起來傳授給學生,然后讓學生自己看書,最后出兩道習題讓學生做做,最后把答案給了學生,旋即下課,教師省勁了,學生有種失落感。
以上四種無交流的課堂幾乎在每個學校都存在,教學效果評價“及格”或“差”的教師的教學方法基本上能從上述四種情況中找到一種或兩種對號入座。上述四種不良的課堂狀況共同的弊端就是教師與學生缺乏交流。師生的交流可以是眼神交流、語言交流、手勢交流、行為交流。教師通過交流了解學生的思維、需求和狀態,才能對學生有的放矢地強化訓練,激發其學習興趣,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出現無交流教學的內在根源
首先,為什么會出現死氣沉沉的課堂?(1)學生方面的原因:學生的自信心太弱或自尊心太強是導致學生課堂沉默的兩個重要因素,害怕回答問題時出錯,會在課堂中出丑,干脆不回答。(2)教師方面的原因:教師比較強勢,把課堂教學時間安排得緊緊的,教師表情嚴肅,課堂氛圍緊張,學生沒有機會與教師互動,或者害怕教師,不敢在課堂上說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甚至有疑難也不敢找教師咨詢。
其次,為什么會出現亂哄哄的課堂?(1)學生對教學內容不感興趣。要么講課內容在學生大腦中不存在概念,想聽也聽不懂,要么學生對教師的尊重不夠。(2)教師講課缺乏感染力。教師對教學內容的引入、語言的感召力不夠,或者講課內容理論色彩太強,都是書本上已經陳列出的東西,學生不聽也罷。
再次,為什么會出現教師為主角的課堂和教師無作為的課堂?這兩種課堂現象是因為教師不講究教學藝術,只是應付式地講課,上完一堂課立刻離開課堂,目的就是匆匆完成當天的教學任務。
教師要用“心”與學生交流
在學期末統計學生對教師教學的測評情況時,學生對“教學效果優秀”的教師評語可以歸納出這么幾種:(1)老師的眼神激勵著我認真對待每一堂課。(2)老師像一位母親,喜愛而不縱容,關心中透露出不能違抗的嚴格。(3)老師講課認真,對我們很負責,生怕我們學不會:(4)老師很辛苦,雖然這門課很難,但我們非常努力地學習。
以上可以看出優秀教師教學時的用心良苦,當教師用心去講授課程,在心靈感召下試著與學生溝通時,學生非常配合。他們能體會到教師的辛勞,即使有時調皮,也會像孩子似地一旦看到教師一臉嚴肅,立刻會收斂起來。講課時教師的“心”到了,眼神也就表露出來了,再用幽默、歡快和鼓勵性質的語言委婉地教育學生,激發他們的思維,收到的教學效果自然會好。如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后,及時給學生一些激勵性評價:“你真聰明,如果你再深層思考一下,你的答案會更加完美。”“你的見解很獨特新穎,很有創造力。”“你進步很大了,再努力一點,你將會取得更好的成績。”“你的記憶力非常好,如果你注意了學習方法,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此激勵性的教師評語學生很樂意接受,聽了也很感動。學生會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會更有信心努力學習。
例如,在某班的課堂上.一名不停地與同學交頭接耳的學生被點名站起,教師沒有大發脾氣,只是說“課下到我辦公室”。在辦公室里,教師很認真地與學生談了些生活習俗方面的事情后,學生的懼怕、敵對情緒漸漸失去,教師最后說了一句話“我相信你的學習能力和你的自制力。”看似責備加命令的話語讓學生有了學習的自信,從此以后教師布置的作業學生都一絲不茍地完成.成績果然逐步提升。教師的一句誠懇而真摯的評語對學生的生活有著陽光沐浴般的功效,讓學生信心倍增,對學習興趣盎然。
教師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應起到引領的作用,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重要的影響。在教師與學生的交流過程中,教師用一顆誠摯的心對待學生,以鼓勵、表揚作為評價學生的主要方式,堅持與學生交流、溝通,有的放矢地教育學生,解決問題,收到的效果一定好。而貶低學生的教育方法是一種錯誤的教育方法,只能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扭曲學生的人格,限制學生的正常思維。所以每一位教師都要潛心研究師生交流、互動的方式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學的成效。
促進師生交流的幾個方面
(一)應加強師生情感的交融
豐富的師生情感可以改變教育的效果。要培養師生情感,教師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從心里接納學生只有從心里接納學生,學生才有可能敞開自己的心扉,否則會焦慮、反抗,從而導致師生交流受阻。比如,有一個高職高專的學生,入學之初,總是用鄙夷的態度對待身邊的每一位同學,總是炫耀自己的家境.顯擺自己入學時高出別人一大截的高考分數等。結果因為一點小事與班長發生了口角,并打了班長.年輕的輔導員沒有對這個學生從心理上加以引導,而是就事論事地把該學生批評一頓,并責令他向班長道歉。此后,這個學生處處與教師作對,曠課、上網,從此沉淪下去,上課只選擇自己喜歡的教師的課程,對不喜歡的教師的課程就撒謊有病不去上課。在這個例子中,這名學生太過張揚的言行給教師留下了不良的印象,教師在處理他與班長的矛盾時,對他不夠耐心,并且沒有從根源上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同時,該生對教師也產生了誤解,認為教師偏袒班長,從此師生感情封閉,無法正常交流。其實如果教師對學生的缺點采取寬容的態度,同他敞開心思暢談,就會發現這名學生本質不壞,就是太幼稚,在家里受到了太多的嬌慣。如能注意發揮他的興趣和特長,同他多交心,收到的效果應該好得多。
尊重學生師生在人格上是絕對平等的,學生和教師一樣都是獨立的個體。所以一位賢明的教師對學生講話語氣要平緩,要注意保護學生的人格,言辭應有理有據,能讓學生口服心服。比如,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學生不交作業。下面是對這類學生兩種不同的處理態度:教師A:“不做作業是你的老毛病了,就是太懶,不好好讀書,撒謊倒是學得挺快,你這樣下去一輩子也不會有出息的。”教師B:悄悄把學生叫到一旁,拍拍他的腦袋,葉巴作業抓緊補上,有什么問題找我。”教師A最大的問題是詆毀了學生的品性和人格,給學生下定論“永遠也不會有出息”,對學生的人格不夠重視和尊重。教師A的這種評價學生的品性,給學生“貼標簽”、“下定論”的方法不僅起不到教育學生的作用,反而會傷害學生。
教師與學生心貼心這就是心理學上的換位思考。對任何事物的看法,教師與學生都不可能完全一致,但是教師不能“以上壓下”,這樣會忽略學生的感覺,容易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學生自然會疏遠教師,甚至拒絕、討厭教師。所以教師要設身處地地從學生的角度觀察和分析學生的心情,找出與學生產生不同看法的原因,讓學生感到教師是理解自己的,這樣學生就會接受教師,溝通才能有效繼續。
(二)應加強課堂上師生的互動
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就是指在課堂教學這一時空內,師生之間發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響,既指師生間交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方式和過程.也指師生間通過信息交換和行為交換所導致的相互間心理上、行為上的改變。師生互動的方式和技巧如下。
教師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靈感 學生的動是以教師的啟發為基礎的。教師在講授之前應選用合適的素材設置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的應用方法,探索知識的真諦,同時留給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空間。例如,講授“計算機文化基礎”的多媒體部分時,對多媒體的組成、設備、技術指標、相關文件格式等理論內容直接給學生講,學生感覺非常深奧。教師可以設計一段視頻和音樂內容讓學生聽,從上課開始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目標的確立,通過“我應當學會什么”、“我想學會什么”引導學生參與確立學習目標:上課過程中組織必要的討論,對重點、難點進行適當點撥,進行學法指導,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引導學生將注意力和思維活動指向問題求解的過程,在反復中加強學生的理解力和記憶力:在學完一課之后帶領學生回顧反思,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總結,比如可以問學生這樣的問題:通過這一堂課你知道了什么?請把你知道的告訴你的好朋友或同桌好嗎?學生開始暢所欲言,談出自己豐富的感受。
向學生下發學習任務,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任務是逐級加深的,通過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可集中學生的思維,強化講授過的教學內容。學生通過完成學習任務,可以開動大腦,啟迪智慧,提出自己的觀點,并渴望從教師那里得到正確與否的判定。教師對學生在課堂上的整體表現應給與評價,及時指出學生活動的亮點和不足,對學生的互動熱情與探討精神進行鼓勵和贊許。要將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結合起來,使學生意識到互動的最大收獲不僅僅在于結果的正確與否,更重要的是在學習過程中參與了多少、是否認真思考過、自身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教師的適時點評特別關鍵,對學生接下來的參與會起到極大的鼓舞作用,否則得不到回應的學生將失去繼續參與的興趣。
關鍵詞:學與練;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狀
前言
在新課程標準改革的刺激之下,小學數學的教學思想與教學方法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逐漸被重視起來。在這樣的教學現狀中,如何處理好學與練的關系,使二者共同促進、共同發展已經成為教育教學工作者所關注的重要問題。目前,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學與練的關系還存在一定的矛盾,比如練習的目標不明確,不具有針對性,量大而無用等等。因此,加強課堂教學中學與練教學模式的研究是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提高的必要環節,本文以此為研究對象是有一定的社會現實意義的。
1小學數學教學中學與練模式矛盾分析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學與練模式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下面,我們就來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學與練模式的矛盾與問題進行分析:
1.1盲目重視練習的量
通過對小學生的調查,許多學生表示教師會安排他們一遍又一遍地進行練習,這樣的練習十分單調,不利用學生通過練習進行學習效率的提高。另外,教師過于注重練習的量,使學生盲目地進行雜亂無章的練習,這對于學生數學知識結構的建立是無用的,還占用了學生大量的課下時間。
1.2盲目重視書面練習
隨著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更新,小學數學的練習形式也在增多,而一些小學數學教師一味地引導學生進行書面練習,忽視學生動手與動口能力的培養。這使得學生的數學思維的形成與數學能力的培養十分困難。
1.3封閉性練習過多
要對學生的數學能力進行開發,就要對學生的思維進行開闊,使學生面對更多類型的練習。可是在小學數學課堂之上,學生所接觸到的練習都是條件明晰與思路簡單的練習題,結論具有固定性。對于那些條件不明確,思想多維的練習進行得很少。
1.4一刀切練習過多
班級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方式,這就使得學生的數學能力個體差異被忽略。每一位學生的數學基礎不同,學習能力不同,數學興趣點不同,為學生安排同樣的練習不能保證每一位學生的發展。一刀切的練習使得學生的學習需求不能被滿足。
2課堂教學中學與練教學模式加強對策
加強學與練模式的應用,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與練相互促進、相互提高,要不斷規范教學方法與練習方法。下面,我們就來對課堂教學中學與練教學模式加強對策進行分析:
2.1肯定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要將學與練作為重要的教學模式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當中去,就一定要加強對學生主體地位的肯定,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真正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去思考問題,也只有這樣,教師的教學活動才能促進學生學習成效的提高。肯定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會從學生的角度去看待練習,提高練習的質量,使數學練習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關注每一位學生成長。
2.2注重課本基礎
小學數學是數學學科的基礎階段,加強小學生數學基礎知識的學習,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點。因此,筆者認為,在對小學生進行練習任務的布置之時,要以小學數學的基礎性知識為準。不僅要引導學生對數學的概念與基礎原理、公式等進行全面的認識,更要督促學生進行基礎性練習,采用多種練習方法,提高學生做數學練習的興趣,加強學與練教學模式的成效。
2.3加強練習的針對性
練習的針對性,不僅僅是明確練習與數學學習內容間的關系,更要處理好練習與班級內學生學習能力與學習需求的關系。每一個班級的整體學習能力是不同的,一個班級內每一位學生的數學接受能力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將學習與練習結合起來之時,要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分析,依據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對其進行分層。對于學習能力較高的學生要設置難度較高的練習,促進其開發思維。對于學習能力中等的學生,要為其設置難度高于一般水平的提高,加強其學習動力的開發。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要安排基礎性的練習,使學生基礎知識得以鞏固。只有具有針對性的練習才能從真正意義上促進學生的學習,也只有練習具有針對性,學與練才能真正地結合。
2.4加強練習的生活化
在進行數學教學之時,教師可以將日常的練習與學生切實可感的生活經驗進行聯系,化抽象的數學練習為具體的數學實例,引導學生在生活實際中體會數學的魅力。比如說在講解加減法之時,教師可以利用商場購物的練習來激化學生對加減法的掌握。練習的生活化不僅是練習類型的豐富手段,也是練習層次的升高手段。在生活的練習中,學生會發現數學學習的樂趣與數學學習的用處,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來,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
結語
綜上所述,課堂教學中學與練的結合、學與練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可以使課堂教學成效快速提高。筆者對當代小學數學練習存在的問題以及練習與學習中的矛盾進行分析,希望以此來明確小學數學練習的標準,使練習真正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主練習。希望學與練教學模式可以被廣泛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當中,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吉富高.小學數學練習設計必須注意的方面[J].考試周刊.2010(05)
[2]. 土克信.摭談小學數學練習設計策略[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1(07)
21世紀的中國經濟體制由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經濟增長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我國進一步參與全球競爭。各國之間的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爭。說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在這世紀之交,如何全面提高全民素質,培養出一批高素質、富有創造力的人材是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問題。提倡素質教育,高度重視和加強學生能力的培養,這是我國教育界近幾年來探討、研究的熱點。如何在英語課堂上實施、體現素質教育一直是我們英語教師研究的課題。
一.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和目標
解放后,我國沿用了蘇聯的教育體系,采用了傳統的教育方法,只注重知識灌輸,不注重技能訓練。以考試為手段,以高分為目標,使學生偏重死記硬背,照本宣科,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以至學生的質疑能力差,創新能力差。素質教育應使受教育者獲得穩定、長期發揮作用的基本品質。而英語素質教育應使受教育者獲得英語基礎知識、英語實用能力和英語運用能力。傳統的教育方式很難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為此,我們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和目的,屏棄以教師為主體,重語言知識的講授,輕語言能力的培養,片面追求升學率的作法,而把教學定位為師生雙邊共同活動,倡導師生互動方式。面向全體學生,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英語新大綱的實施和新教材的使用為英語課堂的素質教育提供了廣闊的天地。為我們教學提出了明確的目標。高考命題的變化已帶有明顯對考生素質考察的印記。其命題意圖也越來越向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靠攏。并且附加聽力。因此我們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把培養聽、說、讀、寫的全面訓練,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語言天賦,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基礎知識,英語實用能力和英語運用能力作為最高目標。
二.改變教學方式
1.堅持結構與功能的有機結合
功能是指用語言去實現的交際目的或完成的交際任務。交際法抓住了“語言是人類交際工具”這一特征,受到了當前世界各國語言教學界的推崇,而人們在用語言進行交際時,離不開結構(語言形式)。因此語言學習必須照顧語言的結構和功能兩個方面。
1)語言點與情景的有機結合
新教材的編排將結構與知識功能項目有機地結合,為廣大英語教師提供了施展自己才能的機會。高一第一課的對話主要是朋友見面時,互相問候與介紹的日常用語。作為高一老師的我,面對一批新同學,首先我作了自我介紹,Hello, everyone! This year I’ll be your English teacher. First I’ll introduce myself to you. My name is Pengqian. We’ll work together and study together. I hope we’ll cooperate very well.然后讓同學們作自我介紹或是相互介紹。Would you please introduce yourself to us? Would you please introduce the student next to you to us?在交際活動中同學們能較輕松愉快地接受 introduce sb.to sb.這一語言點。在特定的交際活動中學習比單一的句型操練更易接受,趣味性強。
2)拓寬思路,豐富表達
課堂教學中,我注意教會學生在不同的情景中用同一結構表達或在同一情景中用不同的結構表達。以拓寬學生的思路和應變能力。在教Unit 15, IB的對話時有這樣幾句對話”What can I do for you, Sharon?” “Well, I couldn’t sleep last night.”我把情景換成
If I'm in a shop (a book store…) I want to buy a shirt (a book…), what would the shop assistant
say to me? 回答同樣用 What can I do for you? 還是在這段對話里,醫生問Sharon
“What was the matter?” “I’ve got a pain here. Just here. Ouch!” 此時我又引導學生說:“What other expressions can we use here?”同學們便七嘴八舌地說出 What was wrong with you? or Was there anything the matter with you? 這樣可使學生不斷地積累,豐富表達。
3)在情景中培養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在教學中適當地講練詞語,為課文的理解疏通障礙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設置適當的情景,通過各種活動把聽、說、讀、寫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的語言能力全面發展。我在教Unit 11 Country Music一課時,先設置情景,讓同學們看VCD聽Denver 唱的Country Road 通過下列問題導入新課Just now we enjoyed a song. Do you know the mane of the song?(Country Road) Can you guess who wrote and sang the song? (John Denver) We’ve known something about John Denver from the dialogue. What kind of music does he often write and
sing? (American country music) Is this song about modern life? (No.) What is it about? Keep this
question in mind. After you finished reading this passage, you are sure to answer it.又通過T or F statements 讓同學們先表層理解,再通過進一步的問答了解細節。通過有意識地設計問題,在問答的過程中,引出一些語言點,用英語稍加解釋和替換,為同學們理解課文掃清了障礙。完成課文理解后,又回到開課時聽歌的情景中,通過問題導入兩個話題。At the beginning of the lesson we enjoyed a song Country Road. Can you tell me what kind of
feelings the song expresses? (good old days, his love for his country, value of his home)
Besides these, there are some other topics of songs. Find out A)What American song writers wrote or write about in the 1950s, in the 1960s, in the 1990s. B)The Characteristics of American country music.
先讓同學們make notes,再根據notes retell the text.最后是一個Fill in the blanks according to the text or the Chinese的反饋式檢測(附本課詳案)。
這種結構與功能的有機結合既有抓主題、細節、語言點,又有歸納總結。同時也從聽、說、讀、寫、不同的角度訓練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有利于學生英語素質的提高。
教學中我常使用改寫、復述、寫回信、話題討論等方法讓學生通過語言學語言。通過聽說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并在練習中設置情景,在情景中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2.以學生為主體,活動為中心
傳統的教師“一言堂”使學生忙于記錄,缺少聽、說、讀、 寫、譯的技能訓練。因而學生學得多,收益小。這與素質教育的目的相去甚遠。要改變現狀,我們必須改變觀念。在英語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精心設計各種相互關連的活動。使學生的學習心理、感覺器官和思維在課堂上切切實實地動起來,以求提高課堂效益。
1)面向全體學生。
素質教育著眼與全體公民,以全面提高思想道德品質、科學文化品質、心理和身體、勞動技能品質、培養能力、發展個性為目的的基礎教育。英語課堂教學一樣必須面向全體學生。教師必須想盡辦法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力爭使每個同學都動起來。因此我們在設計每堂課時需多考慮學生的心理,個性特征,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如:課前輪流的三分鐘演講,教學過程中的全體練習、領讀、帶讀、考慮難易程度的回答問題。小組活動、兩人活動、鏈式活動和競賽等方式,使每個同學都能參與。
2)設計好英語課堂教學步驟和細節
教訓活動的有條不紊、自然過度是保證課堂教學中學生真正動起來的關鍵。因此我們應根據教材的不同課型和學生實際,精心備課和備學生。認真安排好教學的每一個步驟力求教學活動過渡自然,不留痕跡。當我教L.90 Unit 23 IB 時,采用了如下具體步驟。
I. Revision:
II. Warming up(presentation)
1.Talk about Aswan. (Show them the rough map of Aswan..)
Do you know the location of Aswan? What’s it famous for? (Pyramids, the Aswan High
Dam)
Today we are going to read a passage about the Aswan High Dam
III. While reading activities:
1.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find out the answer to the question: Why was the temple in
danger?
2.Read the passage again paragraph by paragraph and then give men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After we discuss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I’ll show them the following
main ideas with the help of the slide.)
Para.1 What are the biggest man-made projects in the world?
Para.2. Why was the High Dam built?
Para.3. What is the High Dam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