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急性肝腦病的癥狀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門靜脈高壓;手術;護理
門靜脈的血液必須要在一定的壓力驅動下才能持續流向肝臟,正常的門靜脈壓力為13~24cmH2O,平均是18cmH2O。各種原因如果使門靜脈血流受阻、血液瘀滯時,門靜脈系統的壓力就會超出正常值,并出現一系列的癥狀,表現為脾腫大和脾功能亢進、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和嘔血、腹水等,這就是所謂的門靜脈高壓癥。其手術方式主要有2種,分流手術和斷流手術。分流手術:是采用門靜脈系統主干及其主要分支與腔靜脈及其主要分支血管吻合,使較高壓力的門靜脈血液分流入腔靜脈中去,由于能有效的降低門靜脈壓力,是防治大出血的較為理想的方法,包括近端脾腎分流術、遠端脾腎分流術、胃冠狀靜脈-下腔靜脈分流術、腸系膜上靜脈-下腔靜脈分流術、脾腔、門腔靜脈分流術等。斷流術:一般包括腔內食管胃底靜脈結扎術、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冠狀靜脈結扎術。[1]
1護理措施
1.1心理護理門靜脈高壓癥病人因長期患病對戰勝疾病的信心不足,一旦并發急性大出血,會極度焦慮、恐懼。因此在積極治療的同時,應做好病人的心理護理,減輕病人的焦慮,穩定其情緒,使之能配合各項治療和護理。
1.2預防上消化道出血(1)休息與活動合理休息與適當活動,避免過于勞累,一旦出現頭暈、心慌和出汗等不適,立即臥床休息。(2)飲食禁煙、酒,少喝咖啡和濃茶;避免進食粗糙、干硬、帶骨、渣或魚刺、油炸及辛辣食物;飲食不宜過熱,以免損傷食管粘膜而誘發上消化道出血。(3)避免引起腹壓升高的因素如劇烈咳嗽、打噴嚏、便秘、用力排便等,以免引起腹內壓升高誘發曲張靜脈破裂出血。[2]
1.3減少腹水形成或積聚(1)注意休息盡量取平臥位,以增加肝、腎血流灌注。若有下肢水腫,可抬高患肢減輕水腫。(2) 限制液體和鈉的攝入每日鈉攝入量限制在500~800mg(氯化鈉1.2~2.0g)內,進液量約為1000ml。少食含鈉高的食物,如咸肉、醬菜、醬油、罐頭和含鈉味精等。(3)測量腹圍和體重每天測腹圍一次,每周測體重一次。標記腹圍測量部位,每次在同一時間、同一和同一部位測量。(4)按醫囑使用利尿劑如氨苯喋啶,同時記錄每日出入液量,并觀察有無低鉀、低鈉血癥。
1.4改善營養狀況,保護肝臟(1)加強營養調理肝功能尚好者,宜給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低脂飲食;肝功能嚴重受損者,補充支鏈氨基酸,限制芳香族氨基酸的攝入。(2)糾正貧血、改善凝血功能貧血嚴重或凝血機能障礙者可輸注新鮮血和肌肉注射維生素K,改善凝血功能。血漿白蛋白低下者,可靜脈輸入人體白蛋白等。(3)保護肝臟遵醫囑給予肌苷、乙酰輔酶A等保肝藥物,避免使用紅霉素、巴比妥類、鹽酸氯丙嗪等有損肝臟的藥物。
1.5急性出血期的護理(1)一般護理:①絕對臥床休息;②心理護理;③口腔護理(2)恢復血容量迅速建立靜脈通路,輸血、輸液,恢復血容量,保證心、腦、肝、腎等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避免不可逆性損傷。宜輸新鮮血,因其含氨量低、凝血因子多,有利于止血及預防肝性腦病。(3)止血:①局部灌洗:用冰鹽水或冰鹽水加血管收縮劑,如腎上腺素,作胃內灌洗。因低溫可使胃粘膜血管收縮,減少血流量,從而達到止血目的。②藥物止血:遵醫囑應用止血藥,并觀察其效果③嚴密觀察病情監測血壓、脈搏、每小時尿量及中心靜脈壓的變化,注意有無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失調(4)對放置三腔管者做好置管后的護理:①病人取頭側位,及時清除口腔、鼻咽腔分泌物,防止吸入性肺炎。②用液體石蠟滑潤鼻腔,保持粘膜濕潤;觀察調整牽引繩松緊度,防止鼻粘膜及口部長期受壓發生糜爛、壞死;三腔管壓迫期間應每12小時放氣20~30分鐘,使胃粘膜局部血液循環暫時恢復,避免粘膜因長期受壓而糜爛、壞死。③觀察、記錄胃腸減壓引流液的量、色澤,判斷出血是否停止,這是決定緊急手術與否的關鍵。④床邊備剪刀,若氣囊破裂或漏氣,氣囊可上升阻塞呼吸道,引起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應立即用剪刀將三腔管剪斷。⑤拔管:三腔管放置時間不宜超過3日,以免食管、胃底粘膜長時間受壓而缺血、壞死。氣囊壓迫48~72小時后可考慮拔管。先放松牽引,徹底抽出氣囊內氣體,繼續觀察24小時,若無出血,讓病人吞服液體石蠟30~50ml,緩慢、輕巧地拔出三腔管;若氣囊壓迫48小時后,胃管內仍有新鮮血液抽出,說明壓迫止血無效,應做好緊急手術止血的準備。
1.6預防肝性腦病為減少腸道細菌量,避免胃腸道殘血被分解產生氨,誘發肝性腦病,可服用新霉素或鏈霉素等腸道不吸收的抗生素、用輕瀉劑刺激排泄或生理鹽水灌腸。
1.7分流術前準備除以上護理措施外,術前2~3日口服腸道不吸收的抗生素,以減少腸道氨的產生、預防術后肝性腦病;術前1日晚作清潔灌腸,避免術后因腸脹氣而致血管吻合口受壓;脾-腎分流術前要明確腎功能是否正常。
2術后護理
2.1病情觀察①密切觀察病人神志、血壓、脈搏變化;②胃腸減壓引流和腹腔引流液的性狀與量,若引流出新鮮血液量較多,應考慮是否發生內出血。
2.2保護肝臟缺氧可加重肝功能損害,因此術后應予吸氧;禁用或少用嗎啡、巴比妥類、鹽酸氯丙嗪等有損肝臟的藥物。
2.3臥位與活動分流術后48小時內,病人取平臥位或15°低坡臥位,2~3日后改半臥位;避免過多活動,翻身時動作要輕柔;手術后不宜過早下床活動,一般需臥床1周,以防血管吻合口破裂出血。
2.4飲食指導病人從流質開始逐步過渡到正常飲食,保證熱量供給。分流術后病人應限制蛋白質和肉類攝入,忌食粗糙和過熱食物;禁煙、酒。
2.5觀察和預防并發癥(1)肝性腦病:分流術后部分門靜脈血未流經肝臟解毒而直接進入體循環,因其血氨含量高,加之術前肝功能已有不同程度受損及手術對肝功能的損害等,術后易誘發肝腦病。若發現病人有神志淡漠、嗜睡、譫妄,應立即通知醫師;遵醫囑測定血氨濃度,對癥使用谷氨酸鉀、鈉,降低血氨水平;限制蛋白質的攝入,減少血氨的產生;忌用肥皂水灌腸,減少血氨的吸收。(2)靜脈血栓形成:脾切除后血小板迅速增高,有誘發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術后2周內每日或隔日復查一次血小板,若超過600×109/L,立即通知醫師,協助抗凝治療。應注意用抗凝藥物前后的凝血時間變化。脾切除術后不用維生素K和其他止血藥物,以防血栓形成。[3]
3體會
通過以上護理活動的實施,從中體會到護理人員應具有專業過硬的護理知識和高度的護理理念,這樣能顯著的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在日常的護理操作中應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和心理情緒,通過健康教育來鼓勵患者樹立信心。在正確的及時有效的護理下,能保證患者的治療效果、減輕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學增.外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