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網絡詐騙如何立案范文

        網絡詐騙如何立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網絡詐騙如何立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網絡詐騙如何立案

        第1篇:網絡詐騙如何立案范文

        電子游戲產業、電子商務產業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發展的速度是非常迅速的,如此快速的發展背后產生的問題是虛擬財產、電商之間資金流向的糾紛,由于這是新興的產業,法律規定不完備,這些糾紛往往無處解決。 所以對于我國電子游戲產業、電子商務產業的發展,我們必須加快電商市場的規范力度,保障這個平臺上消費者的合法權利。

        一、網絡交易的方式

        一種網絡交易是電子商務平臺上的網絡交易,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網絡購物。另外一種就是網絡游戲虛擬物的交易。這種網絡游戲虛擬物的交易是以游戲為平臺進行的,即通過在游戲內采用以物易物的方式進行的一種交易,虛擬錢幣也是網絡游戲虛擬物的一種,這種交易也叫在線交易。除了在線交易以外,還存在著在游戲外使用現實貨幣與網絡游戲虛擬物進行交易的情況,也就是離線交易。

        二、網絡交易產生的問題

        由于沒有統一的行業規范和相應的法律保障,網絡交易大多存在一定的風險。尤其對于網絡游戲虛擬物的離線交易來講,更是無法提供有效的保障。網絡購物的成交額每年大約在兩千億人民幣左右,網絡游戲虛擬物的年交易額也已達到數十億美元。所以在如此龐大的交易額面前我們不得不深思,該如何好好的規范這一網絡交易。

        1.交易合法性

        對于網絡購物的交易合法性,不需要筆者贅述,除了合法的交易外還存在著詐騙、欺騙等行為,同時由于網絡的特殊性,某些上當受騙者只能自認倒霉。網絡游戲虛擬物的交易一直就存在離線交易,涉及產生問題的也是改離線交易。網絡游戲在我國剛剛出現的時候,各網絡游戲運營商也曾普遍反對玩家之間進行網絡游戲虛擬物的離線交易,并且一度將網絡游戲虛擬物離線交易列為違反游戲規則的行為之一,并以格式性款的形式添加在網絡游戲服務合同之中。除了認為破壞游戲的公平性、平衡性之外。也是考慮到離線交易風險大、交易糾紛多,網絡游戲運營商沒有足夠的精力、能力和權力去處理此類問題。由于,網絡游戲虛擬物離線交易難以做到“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使得交易當中時常發生欺詐現象,而那些受騙上當的玩家通常都會向網絡游戲運營商進行投訴,要求網絡游戲運營商保護其利益,對欺詐行為進行查處和救濟。但在離線交易的過程中,網絡游戲運營商并沒有參與其中,因而難以得知是否真的有哪一方有欺詐行為,此外,受騙一方往往也拿不出有效的證據來支持其主張,所以網絡游戲運營商在處理此類糾紛時毫無章法可言。

        2.交易問題的處理

        網絡購物的交易處理如果有第三方作為中介平臺的話,是不需要擔心的,但是對于一對一的網絡購物交易欺詐情況,由于網絡的特殊性,幾乎沒有相應的良好的解決方案,對于網絡詐騙數額較大的,公安機關可以予以立案偵查。與網絡游戲運營商在接受離線交易詐騙投訴時一樣,必然要經過一個立案、調查、質證、做出處理決定并執行這樣一個復雜的過程。時間較長,也難以準確的鎖定犯罪嫌疑人。尤其在網絡游戲虛擬物交易中,欺詐現象比較多的情況下,要求網絡游戲運營商按照這樣的程序一一進行處理,顯然是無能為力的。另外,從法律上來說網絡游戲運營商并不具備裁判的權力,面對尚無法律定性的網絡游戲虛擬物以及現實貨幣之間的交易糾紛,網絡游戲運營商并無權力進行任何“判決”。從網絡游戲運營商反對玩家之間進行網絡游戲虛擬物離線交易的理由來看,顯然是出自其自身的經濟利益考慮。但是,網絡游戲運營商僅僅只是一個商業組織,沒有法律上的強制力去禁止交易,而能做到的只是在交易出現問題時袖手旁觀。從法律角度上講,目前國內并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禁止玩家之間進行離線交易。雖然在網絡游戲產業最發達的韓國,曾經以法律的形式明文禁止過網絡游戲虛擬物的離線交易,但此項禁令在實踐當中根本不起任何作用,而其結果也只能令這種交易行為更加隱蔽和難以管理,以至于韓國最終不得不取消這一禁令,轉而從保護離線交易的角度去進行法律構建。由于法律沒有明令禁止的行為就是法律所允許的行為,因此,網絡游戲虛擬物離線交易本身并不違法。只是部分網絡游戲商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在與玩家訂立網絡游戲服務合同時,利用“禁止買賣游戲賬號、角色以及游戲中的虛擬物品”的格式條款來訂立合同,最終使得離線交易行為因玩家對游戲運營商構成“違約”而成為非法交易。但是,隨著網絡游戲的發展,參與游戲的玩家越來越多,與之相伴的網絡游戲虛擬物離線交易也迅速膨脹。在此情況下,網絡游戲運營商認識到離線交易已是網絡游戲發展進程中不可回避和無法禁止的現象,同時也為了迎合主流玩家的需求,以期與競爭對手爭奪有限的客戶資源,不得不改變經營策略,對玩家關于離線交易的問題上采取比較靈活多變的處理方式。另外,網絡游戲運營商還從中發現了符合自身利益的極具潛力的全新商機,那就是借助自身對網絡游戲的控制力,主動出售網絡游戲虛擬物給玩家。

        第2篇:網絡詐騙如何立案范文

        關鍵詞:傳銷;網絡傳銷犯罪;偵查模式

        中圖分類號:D91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53(2012)01-0029-08

        Research on the Investigation Mode of Network Pyramid Selling Crime

        XU Fei-xing,ZHANG Chun-feng,WANG Bin

        (Graduate Department of Chinese Peopl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Beijing 100038,China)

        Abstract:Network pyramid selling crime,as the upgrade of traditional pyramid selling crime,has features of participating socially,spreading quickly,operating high intellectually and hiding pared to the latter,its more socially harmful and difficult to investigate.In the practice of investigating network pyramid selling crime,there a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getting involved too passively,corporation mechanism not perfect,means of obtainning proof backward and making public improperly.To effectively combat and control it,we should develop traditional investigation mode such as getting involved positively in case register,enhancing cooperation in the course of investigation,merging the policeman and together and conducting the relation of investigating secretly and investigating publicly rightly.

        Key words:pyramid selling;network pyramid selling crime;investigation mode

        近年來,網絡傳銷犯罪已呈愈演愈烈之勢,有關網絡傳銷犯罪的大案、要案不時進入報端。①據估計,全國目前有上千萬人參與網絡傳銷。[1]傳銷作為一種“經濟”,無論是對國家、社會,還是對家庭、個人,其危害都十分嚴重。進入21世紀以來,傳統的傳銷犯罪逐漸衰落,取而代之的是新型傳銷犯罪――網絡傳銷犯罪,與前者相比,后者具有涉眾廣泛、傳播迅速、高度智能及高度隱蔽等特點。顯然,對于偵查機關而言,網絡傳銷犯罪的偵辦難度更大,社會危害也更大。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筆者擬從刑事偵查學的視角,同時借助其他學科的知識,嘗試對網絡傳銷犯罪及其偵辦情況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并據此建構起完善且富有效率的網絡傳銷犯罪偵辦新模式,為偵查實踐中打擊該種類型犯罪提供切實有用的指導。

        一、網絡傳銷犯罪概述

        (一)傳銷的概念厘定

        傳銷作為我國特有的名詞,是直銷(Direct Selling)的一種具體形式,是伴隨著直銷這一營銷模式進入我國而出現的。根據世界直銷協會的定義,直銷是指在固定店鋪以外的地點,以面對面的方式,通過講解和示范,將產品和服務直接向消費者介紹和銷售的行為。[2]依照計酬方式的不同,直銷可分為單層次直銷(Single-Level Marketing)和多層次直銷(Multi-Level Marketing),兩者的區別主要在于:在單層次直銷中,直銷人員的收入來自于對商品的直接銷售,而在多層次直銷中,直銷人員除可通過銷售商品獲得收入外,還可從其直屬下線或直屬下線的再下線的銷售額或購買額中獲得收入。[3]

        在我國臺灣和香港地區,通常將“單層次直銷”稱為“直銷”,而將“多層次直銷”稱為“傳銷”。而在我國內地,由于最早采用多層次直銷方式銷售商品的以港臺商人居多,于是“多層次直銷”在內地亦被稱為“傳銷”,后來由于社會上對“傳銷”的描述和宣傳比較混亂,以至于早期無論是“多層次直銷”,還是“單層次直銷”都被統稱為“傳銷”,如在1997年國家工商總局頒發的《傳銷管理辦法》中,傳銷即被定義為“生產企業不通過店鋪銷售,而由傳銷員將本企業產品直接銷售給消費者的經營方式。它包括多層次傳銷和單層次傳銷”。此時的“傳銷”即為國際上的“直銷”。

        作為市場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新生事物,由于缺少必要的監管和規范,傳銷在國內興起不久就被一些從事“金字塔”詐騙“金字塔”詐騙形式繁多,包括“連鎖信”(Chain Letters)、“滾雪球”(Snow Balls)、“連鎖式銷售”(Chain Selling)、“金錢游戲”(Money Games)、“推薦式銷售”(Referral Selling)、“投資樂透抽獎”(Investment Lotteries)等,這些名稱都屬于一般的“金字塔”詐騙類型,其普遍特征為:1.須繳高額入會費或認繳相當金額貨品,以取得推薦他人加入的資格;2.以介紹他人加入抽取傭金為主要收入來源;3.不準退貨或退貨條件嚴苛;4.貨品定價偏高或價值很難確定。參見:何凱立.中國直銷法規的演變[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194.等違法活動的不法分子所利用,傳銷逐漸成為“金字塔”推銷騙術的代名詞。鑒于此,國務院于1998年出臺了《關于禁止傳銷經營活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指出:“傳銷經營不符合我國現階段國情,已造成嚴重危害?!虼?,對傳銷經營活動必須堅決予以禁止?!敝链?,無論是單層次直銷還是多層次直銷在我國皆受到禁止。此后雖然批準了10家符合要求的外資直銷公司繼續營業,但要求其必須依照新的銷售方式經營,即零售店鋪加雇用銷售代表的方式。但隨著2001年我國加入WTO,情況開始發生轉變。在加入WTO時,我國政府曾承諾在3年內解除“無固定地點的批發或零售服務”的市場準入限制,為此,國務院于2005年頒布出臺《直銷管理條例》和《禁止傳銷條例》兩大行政法規,這標志著長達8年的直銷禁令最終畫上句號。同時,這兩個《條例》的頒布,亦使“直銷”和“傳銷”在我國法律上正式有了相互區別的專門定義,并進而能夠區分。根據《直銷管理條例》的規定,直銷是指直銷企業招募直銷員,由直銷員在固定營業場所以外的地點直接向最終消費者推銷產品的經銷方式。顯然,根據《直銷管理條例》的規定,目前作為合法經營方式的“直銷”僅指“單層次直銷”,而不包括以團隊計酬為主的“多層次直銷”。根據《禁止傳銷條例》的規定,傳銷是指組織者或者經營者發展人員,通過對被發展人員以其直接或者間接發展的人員數量或者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報酬,或者要求被發展人員以交納一定費用為條件取得加入資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擾亂經濟秩序,影響社會穩定的行為。通常所說“非法傳銷”即指該類情形,根據上述定義,其主要包括“拉人頭”、“團隊計酬”和“收取入門費”三種類型。[4]

        (二)傳銷犯罪的刑法規制

        第3篇:網絡詐騙如何立案范文

        關鍵詞 虛擬財產 網絡游戲 網絡產業 網絡詐騙

        “網絡游戲是一種電子游戲,它與人們通常所玩的電子游戲所不同的是,它是通過互聯網進行的一種對抗式的電子游戲?!闭褚磺行律挛镆粯?,網絡游戲在世界范圍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告訴發展,迎接著各種挑戰與挫折,那么最直接也是最關鍵的第一挑戰就是如何與舊事物相容,如何被大家接受,顯然,在這一點上,它輕松地克服了這一困難,因其新穎性,休閑性以及某種程度上的吸引性贏得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接受,并且各個國家都制定了與之相關的法律,但是與網絡游戲一樣,與其相關的法律也是新興的時代產物,對于它的考驗與鑒證都有很大的爭議。

        2003年12月18日中國首例網絡虛擬財產失竊案在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這個案例也是中國在這一方面最具有影響力的案件,有著深刻的社會影響。但是,案件的審理終歸是審理,對于網絡游戲這一真空地帶的法律還尚未健全?!案鶕鹦枪竞途W游網聯合的《瑞星網絡游戲安全調查報告》顯示:受到安全威脅的游戲玩家中,有61的玩家經歷過裝備和虛擬物品被盜的情況”。那么為什么這么多人的問題得不到解決呢?原因就是對于其法律屬性尚有爭議,對于何為網絡游戲大多數人也是模棱兩可,在這樣的基礎上更不用談確定什么權利義務關系了。因此,探討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問題顯得尤為重要,對網絡虛擬財產的研究不僅是對其他法律的補充,也符合法律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何為網絡虛擬財產

        21世紀的最高集成詞匯就是網絡經濟了,它不僅集成了網絡這一高科技的信息技術手段,同時也集成了現在和未來經濟發展的趨勢。“網絡虛擬財產是指具有交換價值和實用價值的網絡游戲ID裝備以及游戲幣等網絡物品?!痹谌粘I钪腥藗円材荏w驗到其深遠影響,淘寶,當當,去哪兒,攜程等諸多網絡商城已經充分地表明,網絡經濟已經日趨產業化,人們在網絡上享受到了各種比真實生活中更好更快捷的服務,那么要獲取這些服務,必須支付一定的費用,也就是人們俗稱的網絡購物,衣食住行,沒有什么是在網上獲取不到的,網絡消費已經逐漸占領了商業領域的大部分位置,那么,人們通過網絡所獲得的服務等就是我們常說的虛擬財產,之所以稱其為財產是因為其滿足財產的構成條件,即具有價值,且具有實用能力,能夠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如何區分虛擬財產和現實財產對具體的立法有關鍵性意義。

        (一)虛擬財產的虛擬性。

        顧名思義,網絡虛擬財產首先需要具備“虛擬”這一特點,即它并不是實實在在的財產,而是以網絡為依托能夠對人們起作用且是由消費者通過消費這一方式而獲得的財產。例如,網絡游戲中的賬號、游戲幣、裝備以及在網絡游戲中所獲得服務,如點卡服務,游戲時間獎勵等。這些財產都是不能夠實際獲得的,而是以網絡為依托的,起作用是更好地配合玩家進行游戲,從而達到其希望進行精神放松和娛樂的目的。

        (二)虛擬財產的財產性。

        作為財產的一種,網絡虛擬財產也應當具備財產所應具備的條件,即有一定價值,并能滿足消費者的某種具體需求,換句話說就是有意義的消費所得。

        二、 網絡虛擬財產究竟需要何種法律保護

        網絡虛擬財產的特點決定了它與一般的財產絕對不相同,它與現實的財產相比有以下優點:第一,網絡虛擬財產比現實財產更方便更快捷,網絡虛擬財產可以通過網上銀行或者支付寶一類手段進行直接獲得,這種直接獲得指的是消費者沒有親身購買的必要。而現實財產則需要由消費者親身購買,或者親自領取,比如,在當當網上購買一本教材,那么你需要親自去購買或者領取。雖然同樣是在網絡上購買,但是這種購買并不是直接取得財產,而是需要一段時間后由商或人將貨物送至消費者處,見貨付款;第二,網絡虛擬財產大部分不用消費者勞心勞神去親自監管,在網絡上會有專門的網站或地址對相關財產進行管理和保護,相對來講更為安全。

        雖然網絡虛擬財產的優點使它成為了目前十分流行的一種財產方式,但是隨著網絡虛擬財產的逐步發展,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自從進入信息時代后,網絡游戲也是以相當可觀的速度和數量在不斷發展,因其接受者和參與者眾多,以及目前此領域屬于法律的空白領域,使其成為了眾多不法人士的主要活動區域之一。那么對于這樣的一種現象,浙江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陳旭琴和香港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戈壁泉在他們二人的論文中提到:“網絡虛擬財產自身具有的虛擬性、技術限制性、交易性、價值性以及期限性的特征決定了其是我國法律所保護的一種財產權利。它基于網絡游戲服務消費合同產生,是玩家對游戲服務供應商主張債權的憑證,因此具有債權的法律屬性,但是其在玩家控制下具備了一定的對世權與轉讓權,因此又具備了一定的物權特征,筆者認為這又是一個存在于現代網絡經濟中債權物權化理論的例證。”因此,筆者認為,網絡虛擬財產所需要的法律保護不是單純的某一項法律,而是和當今法律體系相符合的眾多法律相輔相成的法律保護。接下來筆者就一些日前最通見的問題應適用何種法律簡述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侵權問題。

        在網絡游戲世界中最通見的問題是侵權問題,筆者認為,在網絡游戲中有關游戲幣、游戲裝備、游戲賬號的交易上都應屬于個人財產的交易,那么因其符合財產的各項構成要素,所以在網絡游戲中所有的詐騙行為都應首先屬于侵權行為。

        “網絡游戲侵權是指發生在網絡游戲中的,經營商和用戶使用各種手段或通過某種途徑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行為。可以簡稱為‘網絡游戲侵權行為’或‘網游侵權’。這其中最常見的便是對虛擬財產的侵權行為。”網絡游戲中的虛擬財產的侵權行為主要是虛擬財產被盜。即盜竊者侵犯了玩家對虛擬財產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權利,也就是侵犯了玩家的財產權,是違法行為,如果數額較大,還應承擔刑事責任??墒沁@只是理論上的研究,在現實中當人們遇到這樣的問題時通常的做法是直接向公安機關以盜竊罪提出報案,但是均無成效,原因就在于,網絡虛擬財產案件存在一個極大的難點就是案件數額的核準較為困難,且大部分情況下都不知道到底盜竊者的姓名或者具體信息是什么,所以最后都不予立案。筆者認為,判斷虛擬財產糾紛的涉案金額的確定應該綜合投入和應產出的實際價值來確定,例如,玩家玩一款網絡游戲,其為了玩這個游戲所投入的網費、點卡、以及精神上的消耗均為他投入到整個游戲中的財產,其產出就是通過以上的投入最終應得到的具有一定經濟價值的產物,即一個成型的賬號或者是某種極品裝備,這些虛擬的東西通過某些商可以兌換現實貨幣。根據這些綜合確定一種或幾種虛擬財產的實際價值究竟有多少,從而尋找法律法規來定案。

        (二)和虛擬財產有關的犯罪問題。

        網絡虛擬財產還會成為財產犯罪的對象,但是由于立法的局限性,導致法律中并沒有將虛擬財產納入犯罪對象范圍中,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就是立法的滯后性,且在1997年制定刑法時,立法者并不能預料到現今網絡虛擬財產發展如此迅速,甚至是并不能預見會產生這樣的一種新興財產。這一現象與虛擬財產的侵權行為也有一定的關聯。在網絡游戲世界中,虛擬財產是能夠“生存”于其中的必要保障,對這種財產的侵犯筆者認為應當屬于刑法中所應保護的對象。意見如下:玩家為了實現網絡虛擬世界的目的,進行了不同種類的投資,比如為了玩某種網絡游戲而到網吧進行游戲,那么在網吧里所花費的網費必然應當屬于該游戲角色的投資,因為玩家到網吧的目的就是玩游戲,此為第一投資。眾所周知,網絡游戲沒有不花錢的,無論是服裝,道具,裝備以及點卡都是要玩家花錢購買的,這種購買雖不是玩家的現實財產,但正因為玩家的這種投資,才使得玩家的游戲賬號等級變高,與玩家的心理需求更為接近,因此,這應當屬于對于網絡游戲的第二投資。正是因為上述原因,所以筆者認為,網絡游戲中的虛擬財產是玩家的現實財產的轉化,屬于一種無形的投資,那么既然屬于一種投資那么為了保護這種投資必然應將其納入刑法保護范圍之內。根據以上列舉,筆者認為,網絡虛擬財產應當受《物權法》和《刑法》的雙重保護,因為網絡虛擬財產具有保護的必要性。

        三、對虛擬財產安全問題提出的解決方案

        (一)運營商應當加大對網絡安全上的各方面的投入,加大網絡文明宣傳,引導玩家正確面對網絡游戲安全問題。例如可以在涉及網絡虛擬財產較多人群的聚集地如學校等地設立咨詢處,當網絡虛擬財產的持有者向咨詢處咨詢時,咨詢處的工作人員應盡全力解決,不得拖延或者做一些有害于虛擬財產持有者的決定或詢問。

        (二)運營商應當堅決反對并通過技術手段來限制各種病毒木馬的存在,維持網絡環境的安全,降低不法分子對網絡安全虛擬財產的安全的威脅。就是禁止運營商為了謀取利益,在游戲或者相關網站中加入各種非法廣告站點,更嚴格些可以規定禁止運營商在游戲中插入各種植入性廣告。

        四、總結

        網絡游戲與網絡虛擬購物帶來的不僅僅是一種新興的經濟形式,更是一種新新的生活方式,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網絡會日益成為世界范圍內的“必要”條件,該種“必要性”表現為人們的衣食住行會更加依賴于網絡,越來越多的網上銀行,越來越多的虛擬財產持有者,購物也從現實購物轉變為網絡購物,一切的一切都通過網絡來進行,除了必要的現實需要外,人們更多的會依賴網絡,這種依賴也必然會帶來世界范圍內的有關虛擬財產的法律出臺,法律體系也將變得日益網絡化。

        因為這種猜想,筆者認為,不應該否認當今的虛擬財產的地位,雖然目前的網絡虛擬財產大多表現在網絡游戲中,但是在網絡游戲中的“角色”總有一天會成為真正的一個法律主體,即一個人會具有兩個法律主體,即現實法律主體以及虛擬主體,虛擬主體就是從事整個虛擬網絡世界的活動的主體,所以為了適應這種明顯的變化和即將到來的法律體系的變革必須從現在就重視對虛擬世界的法制建設,具體就表現在對虛擬財產的保護。

        第4篇:網絡詐騙如何立案范文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人口大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等問題十分突出,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而中小企業規模小數量多,覆蓋面廣,可以吸收大量就業人員,緩解就業緊張的壓力,因此其正逐步發展為社會生產力的主力軍。然而,由于金融領域貸款渠道有限,中小企業資金需求長期受正規金融機構的漠視,而中小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資金支持又不足,融資難成為阻礙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為求發展,中小企業家們紛紛轉向了成本低途徑廣又較為便捷的民間借貸,但民間借貸往往與非法集資、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等經濟犯罪案件交織在一起,合法融資與非法犯罪往往只有一步之隔。

        中小企業民間融資犯罪一直都是我國亟待解決的問題,若一直將無法得到正名的民間借貸處于灰色地帶,該灰色性,一方面,給真正的詐騙集資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卻使真正的為解融資之困的民營企業陷入泥沼之中。另一方面,一旦被權力所亂用,無疑就成為了打擊民營企業的有利工具。因此,民間借貸需要陽光化,這樣法律才能夠進行清晰的界定。2 中小企業民間融資犯罪風險分析

        2015 年年底,國內風頭最盛的網絡貸款平臺e 租寶出事,中國最大的龐氏騙局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當地公安機關立案偵查。隨后,P2P 平臺鑫利源在其網站首頁堪稱奇葩的公告高調宣布正式跑路,吸引了公眾的眼球,使得中小企業民間融資犯罪再一次成為公眾熱議的話題。常見的金融犯罪有集資詐騙罪、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貸款詐騙罪、信用卡詐騙罪、合同詐騙罪以及非法經營罪等。誠然,此類金融犯罪種類繁多,筆者能力有限,本文主要以最常見的集資詐騙罪、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等犯罪風險與民間借貸糾紛的區別做重點分析。

        2.1 民間借貸糾紛與集資詐騙罪的界限--以吳英案為例

        2007 年2 月,吳英及其所管理的本色集團因涉嫌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被立案調查,隨后檢察院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和合同詐騙罪兩個罪名將其起訴。2009 年一審法院改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為集資詐騙罪,并以集資詐騙罪判處吳英死刑。一審后吳英律師提出上訴,二審法院最終維持原判。縱觀整個吳英案,吳英一直辯稱自己在主觀上并無非法占有的目的,在借款中并沒有使用虛構事實等手段騙取他人財物,而且案件中所涉及的被害人都是自己的親戚朋友和熟人,不屬于社會公眾所得借款都用于公司活動,僅有少部分用于購買個人用品,亦是為了公司形象,不存在肆意揮霍[2]。但是其所有辯詞均未被采納,看似十分在理的辯護詞也成為公訴人眼中的強詞奪理。其實,庭審中吳英與公訴人的車輪戰的中心就是本文筆者所要論證的要點之一民間借貸糾紛與集資詐騙罪的界線。

        2.1.1非法占有目的的認定

        集資詐騙罪是典型的目的犯,對目的的正確理解是界定該罪的關鍵。對于法定目的犯而言,行為人對法定犯罪目的一直持希望態度。這種犯罪目的自始至終都在指引行為人的意志心理,并進一步支配行為的實施和結果的發生。[3]究竟何為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呢,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詐騙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不難認定,使用詐騙方法進行非法集資,只要具有情形[4]之一的則可以認定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誠然用列舉法無法窮盡非法占有目的的情形,故在實踐中我們應該客觀理性的看待該問題。在沒有排除其他可能性的前提下,只根據一些客觀事實,尤其是未返還或未完全返還的事實,認定行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勢必會陷入客觀歸罪的泥潭中[5]。

        2.1.2用于投資經營的認定

        誠然,正常的民間借貸活動與非法集資有一定的交集。我國法律規定,企業之間不得進行借貸活動,但如今中小企業借貸難的現狀使得企業家不得不選擇民間借貸這條危險但實用的途徑。很多時候,借來的錢是否用于投資很難做出一個清楚的判斷。借款一旦用于裝飾自己就算是個人揮霍,就構成非法占有的目的嗎?中國人好面子,喜包裝,很難說通過豪車、珠寶等公認的財富標志,傳達自己公司有實力的形象不是一種經營策略。當然我們也并不能否定這種判斷的判斷力,但是筆者更偏向于為此類行為制定一個標準。俗話說,凡是都應有個適當的度,一個理性的標準能讓我們更好的判斷行為人的目的。筆者認為應當以比例為界定標準,即所花費的錢款占所得總借款的百分比。如果行為人用于裝飾自己的錢款占總借款的百分比超過這個百分比,則可認定為其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否則則認為所得借款是用于投資經營的。這樣既可以清楚準確的判定行為人的目的,也不至于太過主觀。

        2.2 民間借貸糾紛與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以興邦案為例

        2013 年8 月份,歷經6 年起起伏伏的亳州興邦案件在亳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重審,最終在2014 年底落下帷幕。亳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分別判處主犯吳尚澧等20 名被告人十年至二十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處相應數額的罰金。該案件可以說是繼吳英案件以來的又一大撼動我國司法關于金融犯罪的案件,不同的是此次爭議的焦點更多的在于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上。

        2.2.1 對公眾的認定

        筆者認為,公眾是指不特定的多數人。公眾的本意是指行為對法益侵犯的范圍廣、程度重,可能具有實質違法性。而不特定則說明了人員的延散性、不可控性以及可波及范圍的廣泛性,是把握公眾含義的重要向度。《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規定,構成犯罪須以向社會公眾即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為要件,僅在親友或單位內部針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不屬于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在興邦案的審理過程中,筆者注意到了一個細節,該案件中部分被害人在為被告人伸冤,他們是擁有足夠的金融知識和經驗且具有一定經濟實力的投資者。在他們眼中,吳尚澧等人的行為是為了給他們帶來更大的利益,他們是心甘情愿,甚至是主動去投資的。若是把他們同其他被害人相提并論顯然有些牽強,對司法實踐中案件的審理也會有一些不公的影響。故筆者認為應當借鑒國外對私人募集資金的相關規定,有必要將公眾劃分為合格投資人與一般投資人。其中合格投資人則要求有足夠的金融知識和經驗且具有一定經濟實力。在司法實踐中,將具有投資意愿的合格投資人排除在非法集資對象之外,這樣既能保證案件審理的公平性,又能為金融經濟的健康發展留下良好的空間。

        2.2.2 對口口相傳行為的認定

        在興邦案件中,吳尚澧的辯護律師陳有西律師一直主張興邦公司的融資的對象大多是向公司內部職工,而其他人都是以職工親友的身份進行融資的,這種行為應該被稱為口口相傳行為?!督忉尅分袥]有提到口口相傳這一行為方式??诳谙鄠魇钱斍案黝惣Y案件中一種非常典型的集資宣傳形式,指行為人通過親朋好友以及相關集資戶,用明示或暗示的方法要求這些人員將集資的信息傳播給社會上不特定人員,以擴大集資范圍的行為。[6]2010 年,最高人民法院為了引導全國法院更好的辦理非法集資案件公布的四起集資詐騙案件中,有三起涉及口口相傳這一集資宣傳途徑。[7]《解釋》用列舉的方式列舉了四種向公眾宣傳的方式,僅因其后加有等字,司法實踐中一些法官就因此將口口相傳形式歸為向公眾宣傳的方式之一,而不闡明具體理由,實在不具有說服力。中國人復雜的人情關系網表明了通過熟人的介紹進行資金融通是中小企業民間融資活動的一大常態,若是單純的對口口相傳的信息傳遞方式采取全面否定、一刀切的態度,那么恐怕所有的民間借貸都可能會被冠以犯罪之帽了。

        3 中小企業民間融資犯罪的防控措施

        民間融資存在著一定的風險,關鍵在于如何更好的規避此類風險?!吨行∑髽I促進法》的頒布,老36 條,新36 條以及新36 條實施細則等國務院政策的相繼出臺,無一不表明國家對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視,但是另一方面,民間投資和民營企業在民間合法融資中卻未能得到這些法律和政策的有效庇護和保障。筆者通過訪談了解了我國司法機關對此類案件立案、審理等方面舉措,筆者認為,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民間借貸風險防范法律制度存在著立法體系混亂、現有法律不健全和法律監督管理機制不健全等缺陷。要想解決民間融資犯罪的風險,必須從多個角度深入解決而不能僅依靠單方面的力量去追求形式上的解決。據此,筆者有幾點建議提出希望能被采納。

        3.1 立法機構完善防控機制

        從現實影響角度上看,金融刑事立法的過度擴張,模糊了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之間的界限[8],導致了金融市場被刑法過度干預的現象層出不窮,使得市場主體的經營自主權無法得到保障,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金融經濟市場的發展。我國現在對于民間借貸的保護立法尚不完善,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一、民間借貸與非法集資、非法吸收公共存款、高利轉貸等經濟犯罪行為的界限模糊,雖有出臺相關立法《關于依法妥善處理民間借貸糾紛和非法集資活動的意見》予以區分、保護,但并未從本質上解決界限模糊的問題,還需進一步加以明確區分規定,使其在司法實踐中能夠得到確切的運用。二、對民間借貸的監管制度不夠完善,立法處于零散、混亂的局面,應當加強規范監管,加快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使得民間借貸有其合法性。三、應在《中小企業促進法》中補充違法追責的相關法條,使其納入刑法保護范圍,以杜絕有法不依,違法不究的現象。

        3.2 政府主管部門預防

        首先,我們必須認清在我國民間資本難以進入銀行體系這一現狀,正是由于中國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 偏見 以及中國資本市場的不成熟,造成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局面。因此,要徹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必須從改革國有銀行產權結構、治理機制和內部激勵機制著手,并允許民營資本進入銀行業來改善市場競爭結構。在與我國中小企業現狀最為相近的韓國,各種專門為中小企業服務的中小金融機構為支持中小企業生存和發展有著關鍵的作用,如韓國中小企業銀行(Industrial Bank of Korea)。筆者認為我國可以借鑒其經驗來完善金融機構服務體系,為中小企業融資另辟道路。比如建立專門的中小企業銀行。其次,政府機關可以建立起專業化的中小企業民間融資機構。同時還需對民間借貸的利率作出合理的規定,并且完善民間借貸的擔保制度的法律規定。明確中小企業民間借貸的監管主體,由監管主體實施民間借貸登記制度,合理控制民間借貸的準入,完善制裁不法借貸行為的法律,建立起有效的法律監督機制。

        3.3 中小企業家自防

        中小企業民間融資從正常的民間借貸走向犯罪的過程,歸根到底是企業家的民事行為觸及刑事犯罪的過程,所以企業家必須具備強烈的自我防范意識。首先,從企業的內部出發,應當確定科學的融資結構和適當的負債結構,務必使整個企業的內部結構透明化,遵守法律法規。其次,慎重選擇融資方式,減少融資成本。應當聘請專業的法律工作者為其起草借貸合同,并講明資金的用途。對于企業而言,有一份真實、合法的賬目明細非常重要,既可以供供投資人隨時查閱,又可以在民間糾紛中拿出有力的證據。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企業家本身要具備一點法律意識,懂得區分民間借貸與經濟犯罪,一有該苗頭,應當立即停止自己的行為。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聘請法律顧問對企業的此類事物作一詳細說明。

        第5篇:網絡詐騙如何立案范文

        關鍵詞:經濟犯罪,經濟犯罪偵查,對策

        經濟犯罪偵查與其他公安業務工作相比尚顯稚嫩,無論是在實踐中還是在理論上,都存在諸多問題亟待研究解決。本文試從經偵工作建設與發展的角度,對經偵理論與實踐中的若干難點與熱點問題作一評述,以求教于同仁。

        一、關于經濟犯罪偵查協作機制建設

        經濟犯罪的跨地區、跨行業特點日益突出,涉及面越來越廣,加強經偵協作,建立健全經偵協作機制,已成為經偵工作宏觀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有論者指出今后應在以下幾個方面發展經偵協作:在協作意識上,牢固樹立全國一盤棋的思想;在協作體系上,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立體互聯的組織網絡,全面加強各警種間、各地區間、各相關部門間和國際間的協作;在內容方式上,積極探索豐富多樣、不拘一格、高效靈活的模式。在協作要求上,遵循“依法、及時。無償”‘的原則;在協作機制上,按照科學高效的要求進行改革和完善;在發展方向上,努力向高科技看齊。有的論者從經偵部門在偵查辦案中與相關部門的聯系角度、將經偵協作分為外部協作與內部協作;將經偵協作范圍分為大陸各地經偵部門的區域協作,與港澳臺警方的區際協作,與世界各國警方的國際偵查協作,并論述了上述五種類型經偵協作途徑的內容和方式。上述研究與經偵協作機制建設實踐頗為契合。

        近年來,在偵查協作方面,公安機關經偵部門進行了積極探索:

        (一)建立了以五大經偵協作區為基礎的經偵協作網絡。在公安部的統一領導下,全國公安機關經偵部門建立了五大經偵協作區。各經偵協作區普遍制定了區域協作規定,明確了協作指導思想、原則和具體措施。

        (二)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協作配合,形成打擊合力。經濟犯罪涉及的經濟領域較為廣泛,打擊經濟犯罪工作離不開有關部門的協作配合。各級公安機關經偵部門主動加強與金融、稅務、工商、海關等部門的聯系,在聯席會晤、信息傳遞、線索協查、案件移送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效。

        二、關于經濟犯罪偵查基礎業務建設

        經濟犯罪偵查基礎業務是指經偵部門日常開展的直接為經濟犯罪案件偵查提供信息、技術等支持的基礎性專門工作。有論者指出,要用現代化手段健全和加強經濟犯罪信息資料的收集、儲存、傳遞、檢索和利用;要加強秘密力量建設;要加強偵查技術手段的建設。還有論者提出,要結合辦案,把依法查處過的和涉嫌經濟犯罪的案件資料和人員資料搜集起來,建立數據庫;抓緊配備審計、專職法律工作人員和文檢專業人員等。筆者認為,經偵基礎業務建設應充分借鑒刑偵部門開展基礎業務建設的經驗,周時緊密聯系經偵工作實際,目前,應立足于建設偵查工作急需的項目,刑偵部門已有的并可供利用的項目,就沒有必要再搞重復建設。

        對于經偵基礎業務的內涵存在較多爭論,有論者認為包括經濟犯罪情報資料、協作網絡、隱蔽力量和偵查技術四個方面。有論者認為經偵基礎業務應包括狹義的基礎業務(即情報資料與陣地控制)和專門手段(即經偵特請、行動技術和司法審計)。經偵基礎業務的內涵雖然尚無權威界定,但理論界和實戰部門均認為經濟犯罪情報信息系統建設和經偵特精建設是經偵基礎業務建設的重要內容。

        (一)經偵情報信息系統建設。經偵情報信息系統是將各種與經偵工作相關的信息、數據及各業務部門管理信息等進行規范,實現統一管理、分工收集、共享使用,同時,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快速傳遞信息,實現信息充分共享的系統。目前,經偵情報信息系統尚無全國統一標準,有論者認為,該系統應包括以下內容:經濟犯罪案件信息資料管理系統;人口、逃犯、機動車等有關公安信息查詢系統;工商、銀行、稅務等經濟犯罪相關信息系統;法律法規數據庫。卜關于經偵情報信息系統的建設,有論者提出,在系統建設中首先要在經偵民警中強化情報意識;其次,要有廣而全的立意,廣泛、全面地收集情報資料;第三,要不斷提高情報分析、研判、處理能力,善于在分散、隱蔽的情報資料中發現問題,發掘有價值的情報信息;第四,情報資料工作人員要有主動服務意識,主動將最新信息及分析。研判情況反饋給偵查部門。筆者認為,經偵情報信息系統作為金盾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按照金盾工程的總體規劃進行統籌安排、在總結有關省市經偵情報信息系統建設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制定符合經偵業務特點的公共行業標準,積極開發以犯罪嫌疑人、嫌疑單位為主要內容的經濟犯罪案件信息系統,逐步實現全國聯網。

        (二)經偵特請建設。加強經偵特請工作是增強經偵部門主動進攻能力,提高偵查工作效率的需要。經偵特請建設應緊密結合經偵業務特點,滿足偵控經濟犯罪的需要。有論者認為,經偵特請建設在物建對象、布控的領域、層次、對象具備的條件等方面應不同于其他偵查部門特請。經偵特請建設應本著需要與可能相結合的原則,積極慎重物建特情,確保特情的隱蔽精干,并做好安全保密工作。經偵特情工作取得長足發展的關鍵,是要建立一支政治、業務素質特別過硬的特請管理隊伍。

        三、關于經濟犯罪偵查工作規范化建設

        作為公安工作中的新興業務門類,經偵工作無成型的模式可循。如何保證各項業務工作依法、高效、平穩運行,是當前亟待研究解決的重大課題。為此,經偵工作規范化建設作為事關經偵工作長遠發展的重要舉措提上了各級公安機關經偵部門的工作日程。有論者提出,經偵業務工作要建立目標考核機制、破案責任制、支援保障機制、偵查工作模式機制、指導機制、激勵機制、研究機制和培訓機制人大機制,上述設想頗具見地,對經偵工作的規范化建設具有一定的啟示。

        (一)制定規章制度,使經偵業務工作有章可循。經偵工作面!臨著許多新問題,工作中諸多環節無章可循的現象較為普遍,急需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加以規范。在相關立法尚未健全,統一的業務規范尚未出臺的情況下,各級公安機關經偵部門大膽探索,紛紛制定了適用于本地區、本單位的規章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法律法規的欠缺。

        (二)規范經偵業務工作的各個環節。有論者指出,經濟犯罪案件的辦理應嚴格把握三道關,即案件的接待受理、初查和立案、結案。筆者認為,經偵業務工作中亟待規范的環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案件的管轄分工;案件受理、初查環節;案件立案、偵查環節;贓款、贓物保管、移送環節;偵查協作環節;情報信息、特請等基礎業務工作。

        (三)建立健全激勵機制、監督制約機制。為調動偵查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就必須將工作業績與晉級、獎懲等掛鉤,實行獎勤罰懶、獎優罰劣的破案責任制、搭檔制。同時,為了確保嚴格、公正、文明執法,就必須將偵查工作置于嚴格的監督制約之下,實行重要環節的集體討論制、審核制。錯案追究制等。如有論者對偵查破案責任制進行了探討。

        (四)實行經偵工作情況報告制度,暢通信息傳遞渠道。經偵工作情況信息的及時、規范、完整、真實傳遞,是上級公安機關掌握動態。正確決策的前提,也是各地公安機關相互溝通情況、借鑒經驗、共享信息的基礎。須及時報告的內容,主要包括各種發、破案數,對犯罪形勢的分析和預測,大要案件辦理進程情況及處理結果,可能產生較大社會影響的案件情況,新型案件及其作案手段。  四、關于經濟犯罪偵查涉及的法律問題

        (一)初查的祛律依據。初查是指在立案前對犯罪線索進行的調查核實、由于經濟犯罪案件中少有可供勘查的現場,犯罪危害后果較為抽象,公安機關在接到犯罪線索后,必須進行初步調查核實才能判定是否有經濟犯罪發生,進而決定是否立案偵查,這就使得初查應運而生。

        初查是在經偵實踐中產生的,《刑事訴訟法》?!豆矙C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均未規定這一程序。因此,有人對其合法性提出質疑。對此,有論者認為,初查是符合現行法律規定的精神的。首先,根據《刑事訴訟法》第86條,公安機關有權對犯罪線索進行立案前審查。雖然‘啼查“的范圍。方法還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但初查無疑屬”審查“活動。其次,《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127條、128條規定,檢察機關偵查部門和舉報中心可以對線索開展初查。公安機關經偵部門與檢察機關的偵查部門同屬偵查部門,除管轄范圍不同,其權限應該是相同的。因此,經偵部門開展初查符合立法精神。筆者認為,初查實際上是偵查工作的前移,是打擊經濟犯罪斗爭和現行刑事法律制度相折衷的產物。對于經濟犯罪案件而言,《刑事訴訟法》規定的立案條件過于嚴格,不經一定的調查取證,難以斷定是否有犯罪發生,實踐中為了滿足嚴格的立案條件,不得不在立案前開展調查。當前初查尚有待于進一步規范。

        (二)贓款贓物的追繳。通過追繳贓款贓物,盡力挽回經濟犯罪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是經偵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在經偵理論和實踐中,追繳贓款贓物也是一個爭議頗多的難點。理論界對于贓款贓物的含義眾說紛壇,大致可分為狹義、廣義兩類。持狹義說者認為,贓款贓物僅指犯罪所得;而持廣義說者則認為,贓款贓物包含一切非法所得。目前,后一種觀點居于主流地位。其中較有代表性的觀點為“贓款贓物是指行為人通過非法括動所取得的一切財物及其學息和變價款物”。關于贓款贓物的認定依據也無統一認識,有人認為,贓款贓物的性質,只能由國家授權的特定司法機關或行政執法機關通過法定程序作出的生效裁決來確定;還有人認為,有關機關可以根據贓款贓物的構成條件加以認定,據此,公安機關依法有對贓款贓物進行認定、追繳及處理的權力。筆者認為后一種觀點符合相關的法律規定。據此,下列財物均屬于贓款贓物,應納人追繳之列:1.犯罪分子采用犯罪手段直接獲得的財物;2.由贓款贓物轉換而成的其他財物,即變價款物33.贈與他人的贓物; 4犯罪分子利用贓款作為資本通過合法經營途徑所獲取的收益;5.犯罪分子利用贓款作為資本通過非法經營途徑所獲取的收益;6.采用其他非法手段獲得的收入。

        (三)證據特點。曾有學者就金融詐騙犯罪案件證據的特點進行研究,認為該類案件的證據具有明顯的序列性、對偶性和差異性、筆者認為、上述特點不僅為金融詐騙案件證據所具有,也是經濟犯罪案件證據的共們特點。

        1.序列性。經濟犯罪是發生在市場經濟運行過程中的犯罪,經濟業務的序列性特點,經濟犯罪也會具有。在實施犯罪過程中,必然會留下序列性的痕跡和反映,從而使證據表現出序列性特點。

        2.對偶性。經濟犯罪案件的證據還經常成雙成對地出現,從而表現出對偶性的特點。

        3.差異性。正常的經濟業務與經濟犯罪相比較,存在重大差異,這種差異由經濟犯罪案件的證據得以表現出來。

        上述三個方面不僅是對經濟犯罪案件證據特性的概括,而且也是辦理經濟犯罪案件調查取證的目標要求。有先、在偵辦經濟犯罪案件過程中,所收集的證據首先要能完整地反映一筆或幾筆經濟業務的流程。其次,從證據鏈條中要反映出涉案財物的流向。因為經濟犯罪大部分都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離開財物的流向,就無法反映其非法占有的主觀故意。第三,所收集的證據要能反映出經濟犯罪與合法經濟業務之間的差異。當然,經濟犯罪的證據與其他刑事案件的證據一樣,也要具備客觀性、關聯性和合法性。

        五、關于經濟犯罪案件初查及偵查對策

        經濟犯罪案件初查及偵查是經偵工作的核心內容,偵查破案是經偵工作的硬道理。經濟犯罪案件具有不伺于其他刑事犯罪案件的特殊性,其調查方法、謀略也有別于其他刑事犯罪案件。加強對經濟犯罪案件初查及偵查對策的研究,是當前經偵理論建設的重中之重。

        (一)初查的方法。在初查中,不能使用限制人身、財產權利的強制措施,因此,如何在調查措施有限的情況下,查明部分案件事實,為立案偵查做好準備,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對此,有論者指出在初查中一要因案制宜,抓住重點。二要循線追蹤,判斷性質。三要查其不意,措施果斷。筆者認為,初查中不能采取強制措施和搜查、扣押等偵查措施,而僅能進行一般的常規調查,因此,調查工作必須要講究謀略,以免因觸動被指控人,導致其毀證滅跡。在初查中應把握以下要點:一是從線索提供的犯罪嫌疑出發,開展調查;二是快速反應,速戰速決;三是以秘密調查為主,盡可能不觸動被指控人;四是調查工作要重點突出,從最容易突破的環節入手;五是注意及時依法收集證據;六是要把握立案時機,適時開展偵查。

        (二)對犯罪嫌疑人的緝捕。對犯罪嫌疑人的緝捕在經濟犯罪案件偵查工作中占有較大比重,也是當前經偵工作中的一大難點。有人提出。追逃工作的難點可從以下途徑解決:一是提高追逃主體的各項技術能力及工作責任心;二是完善有關法制建設;三是加強經偵追逃的協作機制;四是將“破案追逃”新機制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軌道;五是加大宣傳力度。六是落實經費,提供必要物質保障;七是掌握經濟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征,制訂相應對策。有人認為,追逃工作必須要發揮四個方面的優勢,才能真正搞好:一是專群結合,發揮群眾工作優勢;二是強化基礎工作,發揮“網上作戰、網上追逃”的優勢;三是強化措施,發揮專門工作優勢;四是加強地區、部門間的協作配合。還有論者結合偵查實踐提出了緝捕經濟犯罪嫌疑人的實用手段。

        (三)一般偵查方法及策略。經濟犯罪案件偵查的對抗性更強,采取正確的方法和策略才能確??藬持苿佟S姓撜邔洕缸飩刹橹\略的概念及主要特征、必須遵循的原則等進行了初步研究。有論者認為,辦理經濟犯罪案件應重視立案前的審查工作。抓住對書證或商品的鑒定,判明性質,擴大線索來源;抓住財務審計,核查被侵害標的的流向,查明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段和活動范圍;抓住有關通訊、交通工具等線索特征查明犯罪嫌疑人行蹤;抓住對犯罪嫌疑人的審訊環節,查證犯罪事實已目前,對于經濟犯罪案件偵查策略、方法的研究才剛剛萌芽,上述探討對于活躍這一領域的理論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四)各類案件的偵查方法。當前,各類經濟犯罪案件的偵查方法是理論界研究的熱點,特別是各種經偵教科書,更是對各類案件的偵查方法詳加闡述。但若認真推敲,所論及的各類案件的偵查方法未免有雷同之感。這反映出當前經偵理論研究尚不成熟,特別是在研究方法上,缺乏實踐經驗的支持。筆者認為,偵查學是一門經驗科學,理論研究唯有來源于偵查實踐,才能最終對偵查實踐發揮指導作用。經偵作為偵查學的新興子學科,更應深深地扎根于偵查實踐。

        各類案件的偵查方法,應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針對性。在偵查方法的研究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案件性質的界定。準確界定案件性質,劃清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的界限,是經濟犯罪案件偵查工作正確開展的前提,調查取證要圍繞犯罪構成進行。所以案件的定性不僅是刑法學研究的問題,偵查方法的研究也須以此為基礎。

        2.犯罪手段和類型。對犯罪手段和類型進行剖析,是研究偵查方法的重要前提。經濟犯罪的智能性特點較為突出,其犯罪手段較為復雜而且與經濟業務具有較為密切的聯系、因此,犯罪手段值得認真研究。就某一類案件而言,由于犯罪發生的環節和犯罪手段不同,此類案件也可分為幾種不同類型。唯有對犯罪手段和類型有較深入了解,才能提出針對性強的偵查方法。

        3.調查取證的重點及難點。調查取證是經濟犯罪案件偵查的主要內容。因此,偵查方法的研究也應以此為重點。由于各類案件各具特點,取證的重點及難點也各不相同,在研究中,應予以重點解決。

        第6篇:網絡詐騙如何立案范文

        中國網絡借貸行業在實現“本土化”過程中產生了多種“異化”模式。由于相關法律法規缺失,社會征信體系不完善,以及政府監管缺位,導致網絡借貸市場偽劣產品充斥,給行業發展造成不利影響。當前,我國P2P網絡借貸規模和速度全球領先,但制度建設尚不成熟,風險管理技術有待提高。我們需要借鑒國際先進經驗,立足國內發展現狀,一方面完善和提升內部風險管理體系,同時建立和健全外部監管機制,以促進我國以網絡借貸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實現真正普惠金融。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網絡借貸; 風險管理; 金融監管

        中圖分類號:F830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176X(2015)11004008

        一、前言

        網絡借貸為許多不能從銀行和其他信貸機構獲取資金的融資者提供了新的融資渠道。2007年6月,中國第一家網絡借貸平臺上線運營,隨后,網絡借貸在全國范圍內快速發展,2012年之后更是以驚人速度增長。截至 2014 年 12 月底,我國活躍網絡借貸平臺達1 942 家,累計交易額達3 058億元。

        數據來源于網貸天眼。

        收稿日期:20150718

        作者簡介:

        黃國平(1970-),男, 安徽潛山人,研究員,博士,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普惠金融創新與評價項目主任,主要從事金融風險與資產定價方向研究。Email:huangguoping@vipsinacom

        由于各國制度和環境不同,網絡借貸在各國發展模式也不相同。當前,我國網絡借貸在借鑒英美等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演變出多種“中國特色”的運營模式,產生了很大程度“異化”,內部風險管理和外部監管變得更加復雜。如何對我國快速發展的網絡借貸行業進行有效的管理與監管,已成為理論和實踐上關注的重點和熱點。

        Hulme和Collette以Zopa平臺為案例分析了網絡借貸的信任機制設計以及相關風險管理和控制問題,認為“社區觀念”是一種降低網絡信貸中信息不對稱,有效進行風險管理的重要機制。Herzenstein等、Pope和Sydnor認為,由于網絡借貸平臺是由投資者而非平臺確定借款人是否值得信賴,因而更容易出現借款人利用虛假信息騙取借款情況。Freedman和Jin通過對Prosper數據分析表明,當前網絡借貸市場中投資人并不能有效利用公開信息,但他們表現較強的學習能力,分析能力不斷提高。研究結果還顯示,違約引起的信用評級下降存在滯后效應,而利率水平受評級影響要大于違約行為本身。Lin等[5]研究也表明,借款者的信用等級、信用卡數量、借款歷史以及借款用途等對于利率水平和借款額度具有顯著的影響。Lee和Lee研究韓國案例發現,從眾行為、信息不對稱及由此產生的道德風險是導致韓國網絡借貸中信用風險嚴重的重要因素。Iyer等研究了社會資本對于網絡借貸的影響,認為社會資本可以提升信用識別能力,影響借款者的貸款可獲得性和利率水平。Everett證明了分組對風險識別的有效性,有助于降低借款人的違約率,這說明尤努斯小額信貸理論在互聯網金融領域依然有效。

        國外這一領域研究主要基于歐美發達的資本市場,較少關注諸如中國這類新興資本市場情況。中國特殊的制度環境導致了網絡借貸在中國產生了“異化”,這也決定了我們不能簡單套用國外相關的研究結論。李鈞[9]認為,我國網絡借貸中存在的主要風險包括技術風險、異化風險、監管缺位風險、擔保與關聯風險、法律風險、流動性風險以及財務風險等。廖理等[10]借助“人人貸”網絡借貸平臺的數據實證研究表明,非完全市場化的利率部分反映了借款人的違約風險,但仍有相當高比例的違約風險未被反映在利率當中。市場中投資者是比較聰明的,他們能夠借助借款人的公開信息識別相同利率背后所包含的不同違約風險,說明我國信貸市場中的投資者具有良好的風險判斷能力,這為利率市場化提供了良好基礎。王會娟和廖理認為我國網絡借貸平臺的信用認證機制能夠揭示信用風險,緩解借貸雙方信息不對稱問題,但評級指標的單一性會導致風險揭示作用局限性。為此,應豐富和完善多層次認證指標,規范線下信用認證方式,加強政府對網絡借貸平臺信用認證機制監管。

        至于網絡借貸監管方面研究,GAO向美國國會提交的報告分析了美國兩大P2P網絡平臺Prosper和Lending Club的運作模式,認為分頭監管模式與統一監管模式各有利弊。相對于傳統金融體系,網絡借貸產生了兩種主要風險,即信息真實性和違約貸款的可追索性。Davis和Gelpern[13]、Paul[14]等關于英美P2P 網絡借貸平臺監管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積極成果。國內關于網絡借貸監管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國際先進經驗的介紹和借鑒方面,同時,根據國內網絡借貸行業的監管現狀提出相應的監管政策和建議 [15-17]。黃震等[18]比較了英美兩國P2P的監管法規和監管架構,結合我國國情和P2P行業發展現狀,認為當前我國P2P監管的思路應該是劃出監管紅線,鼓勵創新為主,可重點參照英國實踐,以行業自律與國家立法相互補充,逐步完善監管的法律規范,明確監管機構和重點,完善P2P平臺退出機制。周正清[19]在分析和比較英美P2P網絡借貸監管改革的基礎上,提出了關于我國P2P網絡借貸監管的政策建議,認為我國P2P網絡借貸監管要明確監管職責,設立合理準入門檻。同時,加強資金安全保護,完善平臺信息披露,明確披露范圍,嚴格披露流程。

        網絡借貸作為一種互聯網金融創新與傳統金融既有共性又有不同,必須在創新環境下尋找更為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風險的手段與工具,才能保證這種創新性金融服務更為透明和高效,實現真正普惠金融和陽光化發展。

        二、P2P網絡借貸“異化”的風險與環境成因

        1我國P2P網絡借貸“異化”的風險成因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不斷發展,我國網絡信貸在“本土化”過程中水土不服現象凸顯,模式“異化”,風險復雜。

        2011 年 9 月份貝爾創投涉嫌詐騙投資人 三百多萬元,成為國內首家被公安機關立案調查的 P2P 融資平臺。2012 年 12 月 21 日,優易網負責人卷款逾2 000萬元跑路,受害人達64人。2013年有七十多家P2P平臺涉嫌詐騙或者跑路。2014年以來,P2P網貸更是涉嫌非法吸儲、詐騙、倒閉、跑路等惡性事件頻發。其中影響較大的倒閉平臺有國臨創投、錢海創投、旺旺貸、網金寶、科訊網等。2014年6月,北京網金寶和融信寶P2P網貸平臺跑路事件,打破了北京等大城市P2P網貸平臺不會跑路的神話。投資人、借款人和借貸平臺構成了網絡借貸的參與主體。借貸平臺、第三方信用評級機構、第三方支付和擔保公司構成網絡借貸業務的支持平臺。參與主體角色不同,其參與平臺借貸和交易過程所面臨風險類型和特征亦各有差異。金融風險無論其風險來源還是表現形式各異,都可以歸結為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以及法律合規風險。

        根據《巴塞爾協議II》的操作風險分類方法,操作風險包括以下七種事件類型:一是內部欺詐。故意欺騙,盜用財產或違反規則、法律和公司政策的行為。二是外部欺詐。第三方故意欺騙,盜用財產或違反法律的行為。三是雇員活動和工作場所安全。由個人傷害賠償金支付或差別及歧視事件引起的違反雇員健康或安全相關法律和協議的行為。四是客戶、產品和業務活動。無意或由于疏忽沒能履行對特定客戶的專業職責,或者由于產品的性質或設計產生類似結果。五是實物資產的損壞。自然災害或其他事件造成的實物資產損失或損壞。六是業務中斷和系統錯誤。業務的意外中斷或系統出現錯誤。七是行政、交付和過程管理:由于與交易方的關系而產生的交易過程錯誤或過程管理不善。顯而易見,這一定義將法律含在內,但排除了策略風險和信譽風險。本文在此根據我國P2P發展現狀,旨在強調法律、合規和監管的重要性,將法律合規風險作為主要風險單獨列出。在此,我們從不同參與人角度對他們面臨的各種風險及其成因進行歸并和總結。如表1所示。

        2我國P2P網絡借貸“異化”的環境成因

        我國網絡借貸發展具有典型“異化”特征,風險也更加復雜,究其原因:

        詳細內容可參見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教授在2014年10月11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和新華社聯合舉辦的“首屆中國網貸行業發展與評價”研討會上的致辭發言。

        一是征信體系和市場環境不完善。當前,我國網絡借貸行業尚未建立統一征信和審核系統,信息不能互聯互通。由于行業競爭加劇,規則缺失,國內某些平臺為了吸引投資者進行不切實際的剛性承諾。對于多數平臺而言,即使建立(或引入第三方)合格擔保公司進行擔保,也可能因杠桿過高和關聯交易蘊含巨大風險,給投資者造成重大損失。

        二是組織結構和交易機制上的缺陷與漏洞。良好的組織結構和交易機制是網絡信貸業務健康發展的核心,組織結構和交易機制設計不合理會導致投資人的信用判斷出現失誤。在監管缺位的環境中,平臺普遍存在利用組織和機制設計漏洞的機會和動力,有的甚至人為進行騙貸活動,走入歧途。

        三是風險管理和內控機制的不足和簡單化。當前,國內大部分平臺風險管理仍然停留在線下征信、合規檢查等簡單化手段上,沒有建立動態風險評估系統,實施量化風險管理。盡管目前多數平臺風險管理有事前信用審核機制、事后風險賠償機制,但手段單一,且缺乏事中控制。借款人在借款期間一旦發生危機事件,平臺無法及時知曉,特別是對可能發生的欺詐行為更是無能為力。

        四是IT和信息安全方面的不可靠與無保障。網絡借貸平臺依托于互聯網運營,網絡中充滿安全隱患因素,如果有黑客對資金流動信息進行任何篡改,都會給投資人和平臺帶來巨大損失。目前,國內大多數平臺自身仍然缺乏核心技術,極易遭受不法分子和黑客攻擊。

        五是監管主體不到位和法律體系不完備。目前,我國對網絡借貸的定義、準入等幾乎處于立法空白境地,涉及到的法律、法規為數不多。

        這些為數不多的法律法規包括《合同法》、《民法通則》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等。根據這些法律和規定界定,網絡借貸活動屬于民間借貸,平臺借款利率一旦超過了基準利率的4倍,投資人無法受到法律保護。另外,與借貸平臺迅速發展不相匹配的是監管主體一直處于不到位狀態,這導致我國很多平臺出于生存本能,游走于法律邊緣,出現各種諸如非法集資、高利貸業務等邊緣性業務模式。監管缺位也對那些真正從事網絡借貸業務,致力于促進網絡借貸發展的企業和個人造成很大傷害,導致市場中“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發生。

        三、網絡借貸主要“異化”模式的風險識別與分析

        我國網絡借貸在現有信用環境和法律制度下,“異化”出四種基本模式,即純粹信息中介平臺模式、混合信用中介平臺模式、信貸資產證券化模式和債權轉讓模式。對投資者(出借人)而言,在不同的平臺模式下,其投資和交易承擔的來自于平臺和借款人風險類型和大小也有所差異。我們從投資者的角度,對其進行討論和分析。

        第一,純粹信息中介平臺模式風險識別與分析。純粹信息中介平臺模式本身沒有資金介入借貸雙方,僅向雙方提供一個信息交互平臺,平臺不承擔違約責任,風險由出借人(投資者)承擔。盡管純粹信息中介平臺不直接參與交易過程,然而,平臺的中介角色決定其承擔著對借款人進行風險甄別的責任和義務。通常,網絡借貸平臺面對的借款人是中低收入人群或小微企業,大多數貸款無抵押、無擔保?;ヂ摼W金融的產生使人們寄希望于通過大數據技術來提高小額信貸風險管理和度量水平,這需要時間來進行數據積累和完善技術。純粹信息中介平臺模式中,投資者承擔的主要風險包括借款人違約風險,平臺因IT系統、操作流程、資金托管和結算等方面原因引起的技術和操作風險,以及環境和競爭所帶來的市場風險。

        第二,混合信用中介平臺模式風險識別與分析?;旌闲庞弥薪槠脚_模式深度介入借貸雙方活動,向出借人提供本金(或本金和利息)保證。迫于競爭壓力,目前國內多數平臺,通過建立各種機制,對出借人提供本金和利息保證:一是建立保證金機制為投資人可能違約損失提供補償。然而,目前大部分平臺既沒有明確說明保證金來源、規模和使用情況,也沒有相應的損失評估機制。二是組建(或引入)擔保機構來承擔擔保業務。在這種情況下,平臺由于引入或提供了擔保服務,已不是純粹性中介通道?;旌闲庞弥薪槟J较拢脚_直接參與借貸雙方的交易活動中,投資者除了承擔純粹信息中介平臺模式下的各種風險之外,還可能面臨平臺本身經營帶來的諸如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等?;旌闲庞弥薪槠脚_模式中,某些參與擔保業務的平臺存在擔保和杠桿率不匹配引發的各類問題。有些涉及擔保的貸款余額超出10倍杠桿率要求,尤其以自有資金為投資者提供本息擔保的平臺,已涉嫌違規違法。另外,平臺的拆標行為所導致的期限錯配和金額錯配的情況,也有可能引發流動性風險。

        第三,信貸資產證券化模式風險識別與分析。信貸資產證券化模式平臺將原本不流通信貸資產通過證券化方式轉換成為可流通證券。該模式利用互聯網經營模式突破了傳統金融機構的監管,較好地滿足小微企業借款需求,同時,投資人也比較認同這種由金融機構提供擔保的貸款形式。在信貸資產證券化模式中,參與網絡借貸業務的擔保機構(或小額貸款公司)將其擔保產品(或信貸資產)通過網絡銷售給投資者,繞過了監管部門嚴格監管,成了事實上的監管套利。由于信貸資產證券化模式平臺與擔保機構(和小額貸款公司)存在關聯關系,甚至平臺本身就是由擔保機構(和小額貸款公司)創立的,一旦關聯擔保機構(小額貸款公司)出現業務上問題和危機,平臺不可避免會受到牽連。與混合信用中介平臺模式類似,在信貸資產證券化模式中,平臺拆標行為導致的期限錯配和金額錯配可能引發流動性風險。

        第四,債權轉讓模式風險識別與分析。在債權轉讓模式下,第三方先行放貸,然后通過平臺將債權轉讓給投資者,平臺和專業放貸人不可分割,實質上充當了金融機構的角色。 根據現有相關規定,放貸人的債權轉讓行為本身并不違法,但是,債權是否先于轉讓形成在實務中很難確定,倘若平臺有先吸收存款再發放貸款行為,則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債權轉讓模式中,如果出現債權轉讓非基于真實債權,或債權轉讓先于債權形成,或同一債權重復轉讓等情形,則存在非法集資的風險。在債權轉讓模式中,平臺和放貸人事實上成為一體,使得債權評估、交易、資息等業務都在相同控制人操控下完成,因而,無法保證投資人利益不受侵害。由于存在期限錯配和金額錯配,放貸人必須將一定數額資金留在賬戶里以避免發生流動性風險。放貸人提供資金的數額與債權轉讓速度有關:轉讓速度越快,資金數額越少;反之越多。網絡借貸模式及投資者風險識別與分析如表2所示。

        四、網絡借貸風險管理與監管體系的建設和完善

        國際主流網絡借貸平臺都有諸如完善征信體系、優秀客戶粘性和科學定價機制等核心競爭力。例如,英國 Zopa 平臺擁有對借款人能力風險和意愿風險進行綜合評估的信用評級系統;美國Lending Club 競爭優勢在于其擁有降低貸款時間和運營成本的風險評估和度量模型。

        Lending Club 高層在 2013 互聯網金融峰會中表示,該平臺的運營成本能夠控制在一般商業銀行運營成本的一半以內,這主要緣于其前期風險控制模型的精確性、高適用性等有效地降低了貸款審批時間,從而降低了運營成本。

        學習和借鑒它們的先進經驗和理念,對中國網絡借貸健康發展具有積極啟示意義:一是構建網絡信貸等互聯金融動態量化風險管理和度量技術,完善網絡借貸的評級(評分)系統,這既是平臺核心競爭力重要體現,也是投資者自主選擇投資產品的前提;二是加強平臺合規管理,提升包括公司治理、平臺運營、業務數據等信息披露水平。

        目前,我國網絡借貸與英美等國家在行業監管、市場發展、征信體系等方面存在明顯差距(如表3所示)。隨著平臺的倒閉潮和跑路潮的出現,政府和行業監管部門陸續出臺了一些法規文件,以規范行業行為,促進健康發展。如圖1所示。

        我國網絡借貸的監管問題已經擺上議事日程,在實踐中可能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

        第一,平臺缺乏統一監管標準。在當前多部門多頭監管體系下,由于缺乏統一標準,平臺公司設立時所登記的信息與實際經營相背離,導致情況不明,事實不清,缺少實質性審核要求。

        第二,平臺缺乏統計標準和監測指標體系。建立和完善網絡借貸統計標準和監測指標不僅有助于行業整體發展,而且也有利于國家從宏觀層面考察社會的資金松緊程度,提高宏觀調控效率。

        第三,平臺缺乏信息披露監督機制。信息披露機制缺失不僅導致投資人無法辨識平臺及標的優劣,也使得平臺“跑路”倒閉查處困難。

        第四,行業平臺征信標準缺失、范圍不廣。當前,網絡借貸行業已經出現幾個具有相對影響力的行業內征信系統,但涵蓋面有限,格式標準和數據內容也不統一。

        我國網絡借貸在2013年底劃歸銀監會監管之后,監管細則何時落地一直成為關注焦點。決策層明確指出,網絡借貸的普惠金融功能作為傳統金融的有益補充,定位于信息中介而非信用中介,同時,避免監管過于嚴苛,以便為創新保留發展空間。如表4所示。

        五、結論

        P2P 網絡借貸的興起,在歐美發達國家本質上是源于征信體系與互聯網技術完善和進步。成熟征信體系使得線上信用審核與貸款利率確定成為可能,互聯網技術進步為實現信貸審批自動化和降低信息成本提供了可行手段。我國網絡借貸高速發展的重要動因在于突破“金融抑制”的動力。網絡借貸平臺以金融創新名義進行 “監管套利”,從事類商業銀行業務,從而“異化”衍變出具有典型中國特色的網絡借貸模式,所蘊含的風險也更加復雜。面對經濟下行壓力,經濟結構正處于調整的階段,在“互聯網+”戰略指導下,作為互聯網金融行業典型代表,網絡借貸仍然保持快速發展勢頭,但增速放緩,行業自身進入凈化洗牌期。一方面,諸多行業領先平臺加快引進風險信用分析及決策管理技術,旨在提升平臺的風險管理和控制能力,節省人工審閱成本,提升審批效率;另一方面,問題平臺情況逐月越演越烈,每況愈下。之前,面對各種良莠不齊的互聯網金融創新,監管上秉承的是“放水養魚,寬容有度”態度。2015年新年伊始,銀監會機構調整中,明確了P2P網絡借貸行業將由普惠金融部進行管轄。至此,監管主體正式就位,監管政策和規則亦開始出臺。 2015年7月《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指導意見》的出臺,為管控平臺風險,實施具體監管,促進行業健康發展指明方向。當前,我國網絡借貸規模和速度處于世界前列,但制度建設尚不成熟,存在嚴重且復雜的風險隱患。為此,我們需要借鑒國際先進經驗,立足國內發展現狀,完善和提升內部風險管理體系,同時建立和健全外部監管機制,以促進我國以網絡借貸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實現真正的普惠金融。

        參考文獻:

        [1]Hulme, MK, Collette, W Internet Based Social Lending: Past, Present and Future[R]Social Futures Observatory, 2006

        [2]Herzenstein, M, Andrews, R L, Dholakia, U M, Lyandres, E The Democratization of Personal Consumer Loans ? Determinants of Success in Online Peer-to-Peer Lending Communities[R] SSRN Working Paper, 2008

        [3]Pope,D, Sydnor, JR Whats in a Picture? Evidence of Discrimination from Prospercom[J] Journal of Human Source, 2011, 46(1) : 53-92

        [4]Freedman, S, Jin, G Z Dynamic Learning and Selection: The Early Years of Prosper[R] Working Paper, Washington:University of Maryland, 2008

        [5]Lin, M, Prabhala, N R, Viswanathan, S Judging Borrowers by the Company They Keep: Social Networks and Adverse Selection in Online Peer-to-Peer Lending [J] Management Science, 2013, 59(1):17-35

        [6]Lee, E, Lee, B HerdingBehavior inOnlineP2P Lending: An EmpiricalInvestigation[J]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2012,(11):495-503

        [7]Iyer, R, Khwaja, A I, Luttmer, E F, P, Shue,K Screening in New Credit Markets: Can Individual Lenders Infer Borrower Credit Worthiness in Peer-to-Peer Lending[R] NBER Working Paper 15242 , 2009

        [8]Everett, C R Croup MembershipRelationship Banking and Loan Default Risk: The Case of Online Social Lending[J] Journal of Internet Banking and Commerce, 2011, 8(16): 84-92.

        [9]李鈞 P2P借貸:性質、風險與監管[J] 金融發展評論,2013, (3) :35-50

        [10]廖理,李夢然,王正位 非完全市場化利率與風險識別――來自P2P網絡借貸的證據[J] 經濟研究,2014,(7): 125-137

        [11]王會娟,廖理 中國P2P網絡借貸平臺信用認證機制研究――來自人人貸的經驗證據[J]中國工業經濟,2014, (4):136-147

        [12]GAO Person-to-Person Lending, New Regulatory Challenges Could Emerge as Industry Grows [R] Publicly Released GAO-11-613, 2011

        [13]Davis,KE, Gelpern,A Peer-to-Peer Financing for Development Regulating the Intermediaries[R] NYU Law and Economics Research Paper No 10-22 and American University, WCL Research Paper No15,2010

        [14]Paul,S Square Pegs ina RoundHole: SECRegulationof OnlinePeer-to-Peer Lending and the CFPH Alternative[J] Yale Journal on Regulation, 2013, 30(1): 234-260

        [15]張銳 網貸平臺P2P的生態與監管[J]金融發展研究, 2014,(6):86-88

        [16]葉湘榕, P2P借貸的模式風險與監管研究[J]金融監管研究,2014,(3):71-82

        [17]王朋月,李鈞美國P2P借貸平臺發展:歷史、現狀與展望[J]金融監管研究,2013,(7):26-39.

        第7篇:網絡詐騙如何立案范文

        [關鍵詞]經濟犯罪打擊防范現狀對策

        經濟犯罪現象并不是一個新鮮的事物,而公安經偵部門作為打擊經濟犯罪行為的正規軍卻是我國公安隊伍中最為年輕的警種。1997年刑法典頒布之后,公安經偵作為一個獨立的偵查部門才在全國各地從上到下陸續建立起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在短短的幾年間經偵隊伍獲得了長足的發展。經偵部門也破獲了一大批影響大、社會危害性嚴重的經濟案件,為國家挽回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過程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與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經濟的快速增長引發了社會經濟安全的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對經濟犯罪的打擊和防范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少數偵查人員對此束手無策,存在案件“不好辦”的畏難情緒,“不敢辦”的恐慌心理和“不想辦”的消極態度。有的在偵查中“求穩怕錯”,運用強制措施不果斷,結案速度緩慢,既貽誤了戰機,又容易受外來干擾。因此,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犯罪案件的打擊防范工作,既是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理論課題,又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實踐問題。

        一、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犯罪案件偵查工作面臨的挑戰

        (一)經濟犯罪案件的打擊和防范任務加重。一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犯罪活動進一步加劇,犯罪案件整體呈現出高發態勢。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和完善的過程中,社會結構、經濟結構和人們的思想觀念急劇變化,伴生了許多負面效應,造成少數人私欲惡性膨脹,為滿足私欲鋌而走險,大肆進行經濟犯罪活動。同時,隨著改革的深入,舊的經濟體制不斷被打破,而新的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又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經濟進行機制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尚不健全,配套的法律制度也不完備,經濟管理中的縫隙和漏洞大量存在,經濟領域中秩序混亂、有失規范的現象時有發生,使犯罪分子有機可乘。擴大開放,也為國外、境外犯罪分子入境提供了條件和機會。因此,今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經濟犯罪案件的數量會不斷上升。二是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的案件種類增多。修改后的《刑法》和《刑事訴訟法》把絕大多數經濟犯罪案件的立案偵查職責賦予公安機關。據統計,需要公安機關管轄的經濟犯罪案件達77種。

        (二)公安機關經偵隊伍的素質尚待提高。一是偵查人員的經濟專業知識有待加強。由于種種原因,公安機關的偵查人員大多只接受過常規法律知識和偵查技能的培訓,缺乏掌握市場經濟運行規律所必需的會計、經濟、外貿、工商管理、經濟法等專業知識,搜集和分析證明經濟犯罪所需的證據和信息的能力較差,造成案件偵查工作總體上跟不上犯罪變化,不能適應打擊經濟犯罪的實際需要。二是偵查人員的法律素質有待提高。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與完善,與市場經濟有關的法律、法規更替發展速度很快。同時,經濟犯罪往往與經濟糾紛交織在一起,情況復雜,定性困難。這就要求偵查人員必須不斷認真學習法律知識和相關的法學理論,提高自身的法律水平。但偵查隊伍中存在的安于現狀,不專心學習和鉆研法律知識,憑經驗辦事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這不僅影響偵查人員法律素質的提高,而且往往因此造成案件偵辦工作的人為失誤。三是必須重視不斷提高偵查人員的政治素質。少數偵查人員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缺乏努力做好經濟犯罪案件偵查工作光榮感、責任感,不能正確掌握法律和政策,并嚴格依法辦案。

        (三)

        法律滯后對正確辦案有一定制約作用。司法解釋工作滯后,遠遠不能滿足現實斗爭的需要。由于相應的司法解釋未能及時跟進,使構成犯罪所必需情節的認定缺乏標準,這不僅使公安機關認定犯罪難,而且造成公、檢、法三家對經濟犯罪案件的分歧不斷,并難以形成統一認識。如:最近關于職務侵占犯罪主體的認定條件我市公、檢、法三家尚未有統一的認識,使經偵部門在辦理該類案件困難重重。

        (四)

        經濟犯罪案件的取證工作存在許多實際困難。一是受害單位或受害人隱案不報或者報案不及時,延誤了公安機關偵查破案的有利時機,經濟犯罪案件的受害人發現被犯罪行為侵害后,單純從挽回其經濟損失出發,很少及時向公安機關告發。同時,有的經濟犯罪案件中受害單位負責人常有收取“好處費”、“回扣”等商業受賄行為,這些企業害怕報案后“拔起蘿卜帶出泥”,自己的犯罪行為因此暴露,而對侵害本單位利益的經濟犯罪案件往往隱案不報。二是全社會對經濟犯罪活動危害缺乏認識,這是造成經濟犯罪案件取證難的一個重要原因。與殺人、搶劫、等普通刑事犯罪相比,經濟犯罪具有非暴力性、可視性不明顯的特征,社會公眾往往缺乏經濟犯罪的社會危害性,缺乏對經濟犯罪活動“人人喊打”、嫉惡如仇的社會環境。三是經濟犯罪分子跨區域甚至跨國犯罪,給公安機關調查取證帶來困難。同時,經濟犯罪分子具有較高的

        文化素質,掌握現代經濟運作和管理的專業知識,通曉和熟練運用電腦、電子等高科技手段,不斷創造新的犯罪形式和犯罪手段,給打擊和防范工作增加了難度。二、強化打擊和防范職能,提高公安機關的偵查辦案能力機制構想

        (一)大力提高隊伍素質,建設一支偵查能力強、執法水平高的經偵隊伍。

        1、嚴把經偵民警的進出關,保質保量地充實經偵隊伍。要打破部門界限,從整個公安機關范圍內挑選骨干,充實經偵隊伍。還可以考慮從檢察院、審計、稅務、金融、工商等部門交流專門人才,改善經偵部門的人才結構,提高辦理經濟犯罪案件的專業水平。對于政策法律水平不高,辦案能力差的經偵民警實行離崗培訓制度;經培訓不合格的,要調離經濟偵查工作崗位。

        2、加強業務培訓工作,組織經偵民警分層次分批地進行輪訓??梢酝ㄟ^授課、輔導、競賽和到稅務、銀行、證券、保險、工商等部門實習等多種形式,加強對經偵民警的業務培訓和法律培訓,培訓內容要結合日常工作中暴露出來的“難點”、“疑點”、“熱點”問題,針對性地加以培訓解決。對票據詐騙案、合同詐騙案、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是近幾年來的常發的經濟犯罪,要理論聯系實際,按照講求實效、急用先學、逐步提高的原則,有針對性地進行業務培訓。

        3、提高偵查民警的偵審水平,充分發揮口供在偵查經濟犯罪案件中的作用。法律要求認定犯罪事實必須證據確實充分,要做到證據確實、充分,犯罪嫌疑人的口供是必不可少的。從司法實踐看,經濟犯罪案件的證據數量及其暴露程度是有限的,加上公安機關偵查取證能力的局限,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往往是案件定案證據中基本的、最關鍵的組成部分??梢哉f,對目前我國的司法能力和經濟犯罪案件的具體情況而言,主要靠犯罪嫌疑人口供以外的物證、證人證言等證據定案的時代還未到來。因此,公安機關必須高度重視偵查訊問手段的運用,采取切實措施提高經濟犯罪案件的審訊水平。

        4、配好各級經偵部門的領導班子。根據目前我市經偵隊伍的現狀,要盡快把懂法律、懂經濟、熟悉偵查業務并具有較強的政治素質和綜合協調能力的同志選拔到經偵部門的各級領導崗位,并在經偵隊伍內部建立激勵競爭機制,推行競爭上崗的領導聘任制,充分調動民警的工作積極性,形成充滿活力的用人機制。

        (二)建立有利于激勵偵查員偵查辦案的積極性和工作責任感的新機制。從目前的偵查管理情況來看,仍然停留在“生產隊長派工式”的傳統體制上,局長、隊長聽匯報、看材料決策,偵查員只機械地操作,不參與決策,工作無責任感,這種機制不利于調動偵查員的工作積極性。要改變這種狀況,要優化警力資源配置,完善偵查工作管理機制,建立以探長辦案責任制。探長辦案責任制實施的關鍵是放權于主辦案件偵查的探長,賦予他們偵查破案的決策權和指揮權,并對案件的偵破負責。實行探長辦案責任制,可以減少辦案環節,節約司法資源,提高辦案效率;同時,它明確主辦偵查員的辦案責任,當案件偵查工作出現失誤時,首先挨板子的是主辦案件偵查的探長,使辦案責任制難以推行的問題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行以克服。特別是它促使偵查員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增強偵查員的辦案質量意識和工作責任感,有利于公安機關培養一批專門攻克復雜疑難案件的辦案和破案專家。結合考核競爭機制,在偵查隊伍中有效營造比能力、比工作、比實績的高壓氛圍,以求全面提高經偵工作效能。

        (三)切實加強經濟犯罪案件的打擊防范工作,完善執法質量監督機制。由于經濟犯罪的獨特性、復雜性,經濟犯罪偵查工作必須嚴格按照法律程序進行。要按照警務規范化的管理要求,在受案、初查、立案、結案等四個環節設立工作規范,明確權、責要求,設立把關程序,嚴格程序要求,完備執法手續,確保每一宗案件在偵辦程序上的完整性。

        為提高執法質量,還必須建立健全執法監督機制。一要全面落實集體議案制度,在立案、銷案、采取或變更強制措施、搜查、扣押、凍結等工作環節和工作措施實行集中審議,集體議案由辦案民警、大隊領導、分管局領導參加,實行共同把關,嚴格事前監督;二要建立健全并認真執行執法檢查監督制度,以抽查、普查、倒查為形式,定期組織專門人員進行檢查,增強事中監督;三要嚴格落實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度,嚴肅追究執法過錯相關責任人所承擔的責任,加強事后監督。四要以提高偵查人員法律素養和實戰能力為目的,建立健全執法培訓機制,提高執法民警的法律素養和執法能力從而提高經偵執法效能。

        三、采取多種措施,為經濟犯罪案件的偵查創造有利條件

        (一)加強立法工作,進一步健全法制。一是落實罪刑法定原則,制定一批有關打擊經濟犯罪活動的單行刑事法規。經濟犯罪具有較強的專業特征和行業色彩,且犯罪形式變化,情況復雜,這就決定了有關經濟犯罪的法規必須明確、細致、具體、適時,這是刑法典所難以做到的。因此,必須制定一批有關打擊經濟犯罪的單行刑事法規,使經濟犯罪的表現形式與有關法律規定盡可能對應,為司法實行提供定罪的標準,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罪刑法定,便于法律適用。二是加強司法解釋工作,增強法律的可操作性。要對經濟犯罪中有關“數額較大”、“情節嚴重”、“情節特別嚴重”、“造成嚴重后果”等定罪必備情節作出司法解釋,以滿足司法實行的迫切需要。在單行刑事法規未出臺前,要通過司法解釋對經濟犯罪的表現形式、立案標準、情節標準、經濟犯罪的特殊形態(如未遂、共犯、數量)以及對經濟犯罪如何認定和具體適用法律等問題,作出符合實際的明確規定,切實增強法律的可操作性。

        (二)積極探索和運用有利于偵查破案的偵查措施和手段。一是要重視利用視聽資料等手段獲取證據。視聽資料作為采用現代科技手段獲取的證據信息量大,精確度高,內載信息具有連續性,可以印證犯罪的某一情節或者全過程。在偵查中運用視聽資料手段,還可以對訊問和詢問等活動進行同步錄音、錄像,固定證據防止翻供和翻證。二是對金融、證券、保險、財稅、工商等經濟犯罪的多發領域,要在爭取相關經濟管理部門支持配合的基礎上,運用監控技術、計算機技術等現代科技手段,發現犯罪線索,搜集犯罪證據。三是要充分認識鑒定手段所具有的權威性、科學性,加強對司法會計鑒定、電子數據鑒定、知識產權鑒定等

        鑒定的運用,發揮其對認定犯罪的作用。四是針對經濟犯罪隱蔽性強、偵辦和追捕難度大的特點,通過加強秘密力量建設和設立據點企業等形式,增強公安機關發現經濟犯罪活動、控制犯罪嫌疑人、搜集犯罪證據的能力。(三)建設經偵基礎業務,建立觸角靈敏的預警機制。一是建設經濟犯罪情報信息網。主要為縱向直系網絡和橫向聯系網絡。縱向直系網絡主要指各級經偵部門自上而下建立的經濟犯罪情報信息搜集渠道及相關的工作制度。信息搜集范圍包括受理、在偵案件信息、在逃犯罪嫌疑人信息及經濟犯罪情況信息。橫向聯系網絡主要指金融、財稅、工商、證券、保險、技監、衛生、文化等職能部門行政執法管理信息、企業經營及社區經濟動態信息及相關的工作制度。要注重把時效性強的情報信息直接服務于實戰中。二是建設經嫌調控網。主要指對一批可能發生經濟犯罪案件的單位和可能涉嫌犯罪的人員進行秘密建檔和調查控制。三是設立信息研究中心。該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對上述三大網絡中所獲取的經濟犯罪動態、行政執法信息、重點企業經貿信息及刑嫌調控動態等情況信息進行分析、研究、綜合評估并向辦案單位發出工作指導。并本地區的經濟犯罪趨勢、犯罪手段手法和偵查技能進行前瞻性研究,及時提出工作對策和制定工作(行動)計劃。并根據經濟犯罪形勢,對重點企業、單位的安全防范工作提供預警性的指導意見。

        第8篇:網絡詐騙如何立案范文

        摘要:誠信,作為儒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現今發展起步比較晚的網絡,又有何作用?網絡的發展是新時期的新生事物,但在很大程度上受各種因素的阻礙,而缺乏誠信是網絡發展存在的問題之一。建立誠信促使網絡的發展,使網絡能發揮網絡的優勢,從而推動社會的資源共享,加快社會進步,早日實現共同富裕。但是又如何建立誠信呢?

        關鍵詞:誠信;網絡發展;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作為我國封建思想中的正統,經歷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儒家思想在我國每個人腦里已經根深蒂固。儒家思想中的絕大多數也成為現代社會道德價值標準。雖然儒家思想中也存在一些不合理或不適應現今社會發展的思想,但是儒家思想的總體的肯定作用還是不能忽視的。如誠信、信用思想便是對現今社會發展存在極大的積極意義的。在誠信極其稀缺的社會條件下,誠信不僅是一種美德,更加是一種財富和資源。同時,誠信、信用的建設也是社會進步和社會穩定的精神保證。誠信,由孔子提出,被孟子忽視,后又由董仲舒補入儒家的德目??鬃邮肿⒅匦?,并始終從世俗的人倫日用的視角進行。“子有四教:文、行、忠、信?!保ā墩撜Z·述而》)而孟子在孔子提出的眾多德目中抽出仁、義、禮、智四德,并植根于心,但卻忽略了孔子提出的信。在董仲舒的繼承下,董仲舒把孔子提出的“信”補回去,構成“仁、義、禮、智、信”五常。從而“信”在人心中開始植根。信,作為處理人際關系的精神紐帶,是人際關系融洽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信,在漢代被列為五常后,便成為最基本的道德規范。信從人從言,本指人所說的話,許下的諾言、誓言,故常常與忠、誠連語為忠信、誠信。作為道德范疇,它的核心內涵是真實無妄,即對某種信念、原則和語言出自內心的忠誠。信與不信便成了人際交往及其和諧的基礎問題。對于新興的網絡,誠信又會起著什么樣的作用呢?那我們先來看一下網絡。我國的計算機網絡組建于20世紀70年代,1994年正式接入國際互聯網。中國從1995年開始接受因特網入網申請以來,經過數年的發展,計算機網絡已經走入千家萬戶,廣泛應用在生產、服務、生活等各個領域。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統計。中國上網計算機數量、上網用戶人數的增幅位居世界前列。網絡是由微機借用互連網,依靠一定的通信技術支持,從而用文字和語言進行通信交流和信息交互的一個平臺。作為新興事物滅亡落和電話、電報、信郵等傳統通訊方式和信息交流方式相比,有著巨大的優勢,而最顯著的一點體現在通訊費用低,信息量大,信息和通信及時。網絡作為一個交互通信平臺,其通信是方便而低費用的。網絡相對于電話,網絡上的長途尤其是國際長途,電話的通信費是極大的,而對于網絡,它的費用就是極少的。同時,網絡通信也是極其方便的,只要有微機配置,接入互聯網后,就可以隨意通信交流。對于網絡,不僅有信件通信的低費用,也有電話的及時,這是網絡通信的最大優勢。網絡,作為一個信息平臺,其信息量是巨大的。相對傳統信息平臺來講,傳統信息平臺主要局限于書本、板報、廣播等,信息十分有限。而網絡,信息量是根據用戶需求而無止盡地在增加,可以夸張點說,只要你需要什么資料,到別的地方可以找到,到網絡上一定能找到。此外,網絡的信息是公開的,是可以所有人共享的,所以信息量就可以避免重復發表,這也使得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網絡的的信息量。網絡,作為一個信息平臺,其信息等資源是共享的。這使得網絡更受需求信息資源的用戶的歡迎。對他們來講,信息資源是一種財富,在網絡上可以免費或者用少量的資金便可以獲得如此大信息量的資源,這是很便捷又很實用的。同時,網絡的共享性使得資源的更優化和資源的更合理利用,這將促進社會的共同進步和社會的全面提高。由于網絡的低費用、大信息量以及信息資源的共享性、通信的及時和方便,網絡在短短幾年內馬上普及開來。但是由于網絡仍是新興事物,所以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如網絡法制不夠健全,網絡無法啟動商業網絡模式,網絡通信仍然有不安全的可能,網絡欺騙和網絡犯罪的一定范圍存在,這些都是網絡的短時間普及帶來的問題。而網絡存在的主要問題主要體現為以下幾點: 1、 網絡的虛擬性。虛擬網絡也許正是網絡與其他最大的區別。曾經有人用“你將不知道對方是不是一只狗” 來形容互聯網。在網上,你不知道對方的身份,你只能查到的是對方的IP地址,但是由于多種原因,IP地址并不能查出對方的具體身份。 1. 網絡的虛擬性給人們帶來另外一個世界,2. 但同3. 時也給人們帶來了一定的危害?;ヂ摼W的虛擬性使得很多犯罪分子有機可乘。根據中國警務報道網站資料,在短短的半年時間里,各地警方發往該站的案件新聞中,由上網誘發的、搶劫、詐騙等案件就超過了40起。網絡的虛擬性使得人們只通過文字、圖片等虛擬的事物就可以進行交流,這也使得犯罪分子利用網絡虛擬性在網絡上進行欺騙,從而進一步犯罪。據調查,1999年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的計算機違法犯罪案件僅為400余起,2000年劇增為2700余起,2001年達到4500余起(其中90%以上的計算機違法犯罪案件牽涉網絡)。 4. 網絡的虛擬性使得商業網絡無法啟動。自1994年網絡接入各生活、工作領域后,5. 各商家紛紛使用網絡這一新平臺進行商業活動。短短幾年內,各種商家都已經在網上建立了購銷網站,“網上購物”也一時成了被商家們看好的“新時尚”。但是結果卻不容樂觀,“網上購物”不僅沒有發展,反而使一些非法的個人和單位利用網絡的虛擬性建立了欺詐性的類似的購銷網站。這進一步使得部分網上消費者產生了抵觸心理。這導致了商業網絡直接流產,除了幾家很有信用的網站,又具有較好的安全技術,如8848等能繼續在網上存在,其它的基本上都轉為介紹性網站和宣傳性網站。 2、 網絡的低通訊費、高設備3、 投入。網絡需要客戶用計算機連接電話線或者通信關纜、光纖才能使用。連接后通信費用較其它通訊方式較低,但是設備卻是一種大投入。這也是促使“網吧”這新型服務場所的產生。 1. 網絡接入時通訊設備2. 投入大。這里的設備3. 投入包括最主要的微機(計算機)和其他上網輔助設備(如調節器、網線等)。據2004年4月麗水電腦市場信息,品牌電腦中的家用臺式機價位在5000元上下浮動,而筆記本電腦價位較大,從5000元到1萬元,再到3萬都有不同級別的型號和品牌。這樣的價位對于普通用戶來將還是一筆比較大的投入。其次,網絡的通信費也是一筆負擔。在1994年接受入網后,基本以撥號上網為主,通信費在每小時2-3元,自2000年后,寬帶和光纖的接入使得上網的費用從按時間流量計費轉變到包月、包年,但是這仍需要一大部分的通信費用。這使得網絡不可能進入到每家每戶。 2.網吧經營的不合理性。網吧,隨網絡發展而興起的的專門提供上網場所和設備的經營性場所。網吧一般采用寬帶或者光纖連接,速度較快,計算機之間采用資源共享技術實現互聯,從而使網吧所有計算機呈現為同一IP,同時減低了通訊的費用,由此獲得利潤。網吧同時為不能自主配置計算機和通訊網絡的消費者提供了上網場所。但是,網吧的高利潤使網吧業主非法經營和無證經營等。因為網吧只使用一寬帶或者光纖,所以一個網吧只有一個IP,這使上網的用戶變得更加神秘,同時加大了網絡的虛擬性,制造了網絡欺詐和網絡犯罪更加可能。 4、 網絡的安全技術不5、 過關。作為網絡信息平臺,信息提供者和信息需求者都將到網絡平臺上進行交流,而在交流的同時,網絡的暢通和安全是最重要的。 1. 黑客的存在使網絡不2. 安全。黑客(hacker),3. 攻擊的意思,4. 即是在隱蔽自身身份和地址的情況下專門攻擊網絡的計算機網絡用戶。黑客往往利用網絡的漏洞,避開或者直接攻擊防火墻,達到進入其他網絡用戶的計算機中,從而進行查閱、刪改等操作。因而黑客的存在將時刻威脅著計算機網絡的安全。 2.網絡通信技術服務商和軟件開發商對安全網絡建設的忽視。網絡通信技術服務商主要負責網絡通信的安全,軟件開發商主要開發保證網絡安全的軟件。但是,在現今上網的用戶中,玩游戲和聊天的占大多數,查證資料的用戶只占少數。根據2003年12月資料,公安部門對溫州市的所有網吧調查時發現,全市1900多家網吧,其中近一半是非法網吧;僅171萬中小學生中,就有30萬上過網,約有一半的上網學生去過網吧,10萬學生經常上網聊天、玩游戲。對于這樣的比例,商家不得不考慮他們的經濟利益,從而把主要轉到游戲、聊天服務的安全建設和游戲、聊天軟件的開發上??傊疽呀浧鸩奖容^晚,技術不高,又因為網絡黑客的存在,網絡服務商的經濟利益追求下,使得網絡更加不安全,不可靠。 由于網絡的虛擬性,網絡建設的硬件等客觀原因的限制下,網絡的安全又一定范圍存在,網絡的建設亟需誠信。也只有誠信,網絡才能走出現狀,只有誠信,網絡才會走向健康,只有誠信,才能發揮網絡的優勢,才能使得網絡的資源能在全社會共享,才能促進共同進步。誠信網絡的建設將會使網絡變為“現實”。網絡,由于IP的浮動,網吧公用IP的存在,使得網絡平臺無法檢測到使用者的具體身份。這使得虛擬網絡更加虛擬。同時,使用者以非真實信息登陸網絡平臺,使網絡的欺詐和網絡犯罪存在可能。所以,網絡使用者的誠信是非常重要的,使用者的誠信將會使網絡不再虛擬。一、普通用戶的誠信。在網絡登陸中,以使用信息的人數占多數。在這里,普通用戶就是指信息使用人數最多的用戶。普通用戶對網絡的使用大多在閱覽使用各種信息,聊天,游戲等,他們更多時間是在網絡上獲取信息或者是娛樂消遣。雖然他們僅使用了通信平臺和信息平臺功能,但他們卻是使用網絡的主體,他們的誠信直接關系到網絡能否轉化為“現實”。 1.使用共享信息資源時的誠信。普通用戶在使用各種信息時的誠信主要體現在反饋信息和登陸信息的真實無誤。為了更好地為普通用戶提供優質服務和實用信息資源,網絡資源提供者往往在網絡上開展調查和宣傳。普通用戶的不誠信使資源提供者無法操作,進而導致了普通用戶對網絡失去信心,導致了網絡如同虛設。 2.使用通信平臺時的誠信。普通用戶在通信時顯得十分虛假。在現實中,由于面對面的交往和各種法規的約束下,人際交往受很大限制。而在網絡世界,在法律未使用前,作為虛擬空間,僅用文字和圖片溝通的情況下,有些用戶變隨意的交往,甚至詢問對方真實信息成了一種忌諱。在這樣的情況下,誠信是十分稀缺的。誠信將會使用戶間的交往變得自如。而網絡上的誠信也一樣,也可以促進人際關系的好轉。誠信網絡的建設,勢必會讓網絡代替電話等通訊工具。同時,誠信網絡的建設,利用網絡這一通信平臺,方便的溝通方式,廉價的通信費用,這必然會使人們溝通的機會更多,人際關系將更加融洽。同時,網絡誠信的建設,會使網絡欺詐、網絡犯罪無處容身,從而使網絡走向健康發展之路。二、信息資源提供者的誠信。信息資源提供者主要指為網絡平臺提供各種信息和服務的單位和個人。這里不僅包括無償信息和有償信息,也包括正規信息和虛構信息,還包括個人和公司單位等團體。提供信息資源者的誠信也直接關系到普通用戶的誠信度的大小。信息資源提供者的誠信包括信息的真實可靠,還要及時。 1.真實性。信息提供者提供信息首先要做到真實。這是誠信的第一步。信息的真實無欺、準確無誤將會取得普通用戶的信任,也只有取得了普通用戶的信任,才能使普通用戶做到真正的誠信。當然,這里的真實性還包括信息的無誤導性。也只有提供真實準確,不誤導信息,才能和用戶間建立起溝通的橋。 2.信息的及時性。信息的及時與否也是一種誠信的尺度。信息的及時公布和提供,將使信息資源發揮應有的作用。信息的及時將會使普通用戶產生信任心理。信息的及時好比約會不遲到,這不單單指對他人的尊重,也是使他人對其產生信賴的一種可能。 3.信息的健康性、合法性。在提供信息時,雖然信息是真實和及時的,但要是不合法,就無法讓用戶接受。在提供的信息中,現在網絡的黃色信息十分多,還有等,這些信息提供的網站就很難讓用戶去接受其他真實有用的信息,所以合法、健康也是很重要的。也只有在信息資源提供時做到誠信,便會使普通用戶也產生誠信,共同建立起誠信的網絡,利用好網絡,做好溝通和交易,達到對資源的最優化利用。三、黑客的誠信。黑客的誠信也是對網絡發展十分重要的。黑客的誠信應該表現在身份的轉變和攻擊對象和目的的轉變上。只要黑客不再對網絡進行攻擊,網絡會更安全,當黑客建立了誠信,開始轉變為建設安全網絡上來,把攻擊網站轉變為測試網站漏洞,這種誠信一旦建立,網絡將更加安全,更加受其他用戶信賴,才能更好促使網絡的發展??偠灾?,網絡的誠信,對于網絡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這不僅涉及到網絡的安全和健康,也是更有效利用網絡的優勢的重要問題,網絡的誠信建設將會使人們的人際關系更加融洽,誠信網絡的利用也會使各種商業用戶降低了社會成本,為社會創造無形的財富。同時,可以進一步促使其他資源的共享,達到社會共同進步,達到社會全面的發展。 網絡的誠信建設是如此重要,但如何才能建設網絡的誠信呢?這又是網絡面臨的一大難題。網絡的發展,誠信的稀缺,勢必要建立誠信網絡以促使網絡的進一步發展。對于誠信網絡建設,于2002年12月19日在全國網絡文明工程委員會和南京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南京市文化局主辦了“中國首屆南京2002年網絡誠信論壇”,由此可見,網絡的誠信建設已經引起了普遍注意,并正在關注網絡的誠信建設。對于網絡的誠信建設,主要可以從網絡的提供商和網絡的使用者以及法制法規的制定上來著手。在社會主義國家,法制仍然十分重要,但是信用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有效的結合法制和信用思想,將會更加穩定社會秩序,更能使社會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一、網絡提供商。網絡提供商主要指建設網絡,從而使用戶享受服務的提供商,其中包括硬件和通信技術的支持。網絡硬件提供商和通信技術服務商首先都要盡力降低成本,提供更好的服務,保證網絡的暢通和安全。 1.硬件提供商。硬件包括計算機、網線等,硬件的投入限制了大量的用戶發展。提高技術,降低成本,提升產品質量,這將帶動家庭用戶和企業用戶的增多,從而減少網吧的數量,保證網吧的合法性。同時,在達到一機一IP、一人一機后,網絡就可以根據用戶的IP測得用戶的具體身份。這樣可以極大程度上提高人們的誠信。同時也便于網絡法規的制定。 2.通信技術服務商。這主要指提供連接網絡技術和保證網絡通常的服務商。通信技術服務商應大力提高技術,再次降低成本,加強安全網絡、暢通網絡、真實網絡的建設。這將有利于用戶的增加,也有利于用戶對網絡的信任。在誠信網絡的建設中,通信技術服務商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不僅保障了網絡暢通,有推進了網絡誠信建設。要是沒有通信技術服務商的保障作用,一切網絡問題都無從談起,更不用談網絡誠信。二、網絡使用者。網絡使用者包括網絡使用的普通用戶、信息資源提供者和黑客。對于三中使用群體,首先要提高整體的素質,建立起每個人的誠信觀。其次還要加強網絡法制法規的建設,從而約束網絡使用者的網絡行為。 1.提高整體素質,建立誠信觀。要在網絡上建立誠信,就要所有領域、所有人都建立誠信而在全體國民中都要建立信用,這要靠加強素質教育和信用、誠信觀念的灌輸。對于信用的灌輸,應從學校抓起,把網絡誠信深入人心。只有在所有的領域大力建設誠信,才能把誠信從其他領域轉到網絡上來。誠信,作為我國的稀缺資源,政府、學校等都應大力提倡。 2.制定相關的網絡法規。網絡作為新發展事物,在一定程度上和傳統有著很多沖突的地方,傳統的思想還未融入。對于誠信,在現今社會起積極作用的思想,是值得提倡的。但是,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來約束人們的行為,誠信是很難建立的,所以,必須在提倡建立誠信和誠信教育的同時健全相關的法規。網絡的法制建設不是抵觸網絡的誠信建設,而相反的,網絡法制是為了保證網絡誠信。只有在法制的約束下,誠信才能更好的存在于人際之間。也只有用法制來約束不信用行為,才能使誠信更加有效但是存在。網絡誠信不僅要法制來約束,網絡誠信不僅要宣傳,要教育,同時網絡的誠信建設還要去引導。當然,還有很多的手段促進網絡的誠信建設,網絡也只有實行誠信建設,才能保證網絡的健康有序發展。 誠信網絡的建設,將會推動網絡的發展,將會使網絡走上健康發展之路;誠信網絡的建設,更加發揮網絡的優勢,達到資源更加有利地共享;誠信網絡的建設,將會使網絡成為新式的廉價、最主要的通信平臺,也能使網絡拉進人與人的距離,從而建立良好的人際氛圍;誠信網絡的建設,將會全面推動社會的資源更優化,推動社會的進步,早日實現共同富裕。

        注:本文有關數據來自網上。

        參考文獻 [1]《重釋傳統》 [2]《論語》 [3]中國警務報道網站 [4]麗水IT網

        第9篇:網絡詐騙如何立案范文

        關鍵詞:誠信;市場經濟;基石

        “誠信”,即“誠實守信”,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一個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石。誠實是做人之本,守信是立事之根。誠實守信,對自己,是一種心靈的開放,是對自己人格的尊重;對他人,是一種交往的道德,是一種氣魄和自信;對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是寶貴的無形資產。然而近幾年來,由信用弱化和缺損引發的社會經濟矛盾日益突出,已嚴重危害了市場經濟的順利發展,阻礙了國家經濟乃至整個社會文明進步的步伐。

        一、誠信缺乏嚴重危害著市場經濟的發展

        中國傳統社會崇尚誠信,“誠者天之道也,誠者人之道也。”“言必信,行必果”。但是,在市場經濟發育不完善的今天,缺乏誠信的現象卻相當普遍:假冒偽劣商品泛濫,制假販假活動猖獗,假文憑、假證件、虛假廣告遍地、銀行呆賬壞賬、信用卡詐騙、偷稅漏稅、走私騙匯等等。誠信已成為當今社會最稀缺的資源之一。

        市場經濟是建立在信用基礎上的,缺乏誠信,勢必使市場經濟的運行受阻。

        (一)缺乏誠信,會增加經濟主體的交易成本,降低效率,導致大量社會資源浪費

        人們在經濟生活中的一切行為,如購買商品、出售貨物、投資生產建設、借貸資金、期權交易、雇傭、進行創新等,都需要消耗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包括以下幾項:人們在進行經濟行為前的調查成本、在經濟行為中的談判成本和溝通成本、合同付諸實施后的監管成本。誠信缺乏,都將使這些成本大大增加。

        (二)誠信的缺失嚴重影響了企業的運營,不利于企業參與國內和國際的競爭

        當前普遍存在著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貸款難、擔保難、抵押難等問題。據東方國際保理中心對我國數千家企業拖欠和虧損的案例統計,約有80%的企業是由于信用缺失造成虧損的。

        (三)不誠信的行為破壞了市場經濟秩序,給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容易導致經濟犯罪和腐敗

        據有關資料顯示,僅2000年一年,我國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的偽造金融票據、違法票據承兌的犯罪案件就達7419起,涉案金額高達52億元。2000年上半年,我國立案的經濟合同違法案件共有5338起,涉案金額達16.3億元。商業欺詐已成為侵蝕市場肌體的一大毒瘤。

        (四)誠信的缺乏影響了整個國民經濟的健康運行,損害了中國經濟的國際形象,阻礙了中國經濟全球化的進程

        一個國家經濟主體的誠信程度是國際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體現投資環境優劣的一個重要尺度。如果一個國家中一部分經濟主體誠信不足,就會損害整個國家的總體對外形象,進而影響到外商來中國投資辦廠和貿易的積極性。

        二、造成當前經濟生活缺乏誠信的主要原因

        造成當前經濟生活缺乏誠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歷史原因,也有現實原因;既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

        (一)造成當前社會經濟生活缺乏誠信的最主要原因是法制不健全,使得一些不法分子鉆了漏洞

        一方面,對失信行為的懲罰不夠嚴厲。有的國有企業欠貸款不還,銀行不能處罰它們,最后劃為呆賬、壞賬一筆注銷。這類企業由此得利,于是其他企業紛紛仿效。對失信者不重罰,使失信者獲得的收益大于成本,會對其他企業產生一種示范效應。

        另一方面,對于那些誠實守信的企業和個人國家缺乏相應的信用風險評級機制,信用好的與信用差的企業難以區分,信用好的企業并不見得在股票發行、債券認購、銀行授信額度、優惠貸款利率等方面獲得鼓勵。因此,造成企業對誠信經營的熱情不高。

        (二)在新舊體制轉換時期舊秩序遭破壞,新秩序還未完全形成

        這個階段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不道德的行為既不受舊秩序約束,又不受新秩序的處罰,比講道德的行為獲利更多,這樣的利益趨動會使一部分人選擇不道德行為。

        (三)人員流動性加劇客觀上使不守信者所受的輿論監督、懲罰作用大大減弱

        在過去的管理體制下,人事關系固定,或固定在城鎮的“單位”里,或固定在農村里,某人一旦喪失信譽,其所受的輿論懲罰相當嚴厲。而今天,跳槽流行,人員流動十分頻繁,某人在某地不講信用,換個地方照樣挺起胸膛做人。輿論機制對信譽的維護作用已大大減弱。

        (四)現代商業道德、標準商業行為模式還未形成

        中國歷史上的商業發展非常有限,談不上現代意義上的市場經濟。與此相對應的也就比較缺乏優良的商業道德傳統。人們對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則認識還很淺薄,而且對市場經濟的內在文化意蘊存在著嚴重的誤解。人們還未形成對現代市場經濟倫理規范和商業道德規范的普遍共識。

        三、建立誠信的市場經濟秩序實為當務之急

        市場經濟是誠信經濟。在市場競爭中,信譽、信用是最堅實的基石。

        (一)加強信用方面的立法和執法,用嚴格的法律制度來規范各種信用關系

        參照發達國家的經驗,建設社會信用體系應立法先行,并嚴格執法。立法應盡可能考慮到方方面面,包括銀行信用方面的立法、非銀行方面的立法、規范商業信用和消費信用行為的立法、規范商業授權行為的立法、規范信用中介服務行業行為的立法等。應盡快建立和完善失信懲罰機制,用制度懲罰失信者,使其無立足之地。同時,積極利用制度來獎勵和鼓勵那些講究商業道德、誠實守信的企業和個人。

        (二)政府應設立專門的機構負責信用制度建設工作的統一組織和推動

        具體來說,政府應加強電子網絡建設,建立起覆蓋全社會的信息查詢網絡系統,以高效的電子信息傳遞系統作為硬件支持,用先進的現代化手段加強信用的監督和管理,制定關于信用的國際化標準,在政府職能部門如人民銀行、工商、稅務、質檢等發揮監督作用的同時,注重調動行業協會等民間專業機構的積極性,促使其加強對本行業的自律管理。

        (三)從道德規范上強化誠信觀念,加強宣傳、教育

        在全社會形成這樣一種共識:誠信是市場經濟中寶貴的無形資產,是市場經濟的通行證。大力倡導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正、奉獻社會的職業道德,增強全民誠信觀念,努力形成與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健康、和諧、積極向上的思想道德體系。一方面,要增強制定各項政策法規的政府官員的誠信意識,因為他們是市場經濟的“仲裁者”,其責任心如何,直接影響到整個社會信用的提高與否。因此,應盡可能減少政府官員對待國內外企業界、商務接待和處理具體事項中的隨意性和不穩定性現象。另一方面,對于企業,要強化誠信意識,加強對員工誠信理念的教育與培訓,增強內部信用管理,形成一種講信用、守信用、以信用求生存的良好社會風氣。

        (四)加快發展社會化信用服務行業,建立規范、運作良好的信用服務中介機構

        要做好這項工作,應以法律的形式來規范公共信息、誠信數據的取得和使用程序。一方面,鼓勵信用中介機構注重自身信用數據庫的建設,另一方面,政府有關部門要建立行業部門數據庫,待條件成熟時可將自建數據的部分內容提供給信息中介機構,為我國信用行業的發展提供支持。信用中介機構的運作必須處在政府的有效監督和管理下,政府規范其機構的準入、資質條件,使其真正成為體現公平、公開、公正原則和品格的社會信用管理服務機構。

        (五)在各種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的微觀經濟主體中建立起完善的信用管理體系

        企業應建立起全程信用管理模式,全面控制交易過程中的每一個關鍵業務環節,從客戶需要出發,簽訂合同、發貨直到催款催收,尤其要重視在正式簽訂合同之前對客戶進行資信調查,實施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的信用管理流程。在信用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管理手段的選擇、風險管理效果的評估等各個方面實施有效地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信用風險。要加強對個人信用體系的監管和完善,主要包括:個人信用能力、社會對個人信用的運作程序、管理方式和執行規范、對違反信用規則的道德敗壞行為的懲罰措施等。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专区 |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网 | 久久久久综合一区二区不卡 |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 | 亚洲精品成AV人在线观看片 | 熟女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