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畜牧獸醫學的課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畜牧獸醫專業 職業標準 銜接
課 題:遼寧職業學院教研項目,課題編號:LZY201308。
現代職業教育要以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依據,要與經濟社會實現“五個對接”,即“專業與產業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這是教育部為全面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在《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出的。隨著國家骨干、示范性職業院校建設的進展,許多職業院校進行了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真正將教學與職業標準對接的實踐為數很少。
一、教學實踐案例
下面是筆者進行畜牧獸醫專業課程《飼料配制與檢測》教學改革的一個案例,試圖由此研究怎樣在高職教育教學中應用國家職業標準來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
這次課的教學內容是飼料原料的感官鑒定,這也是飼料檢驗化驗職業技能考評的重要內容。教學模仿飼料化驗員資格考試,將全班學生分成5個小組,每個組選派1名學生模擬“化驗員”,依次感官鑒定給定飼料原料;另外安排3名學生模擬“考評官”,在“化驗員”測定之后提問,然后由其他學生進行點評。其間,教師適當進行點評并進行總結。
學生點評環節其實很重要,有利于教師更加全面地了解每一位學生,同學們在互相評議的時候,能實事求是地、中肯地指出他人的優點、缺點,也很容易聯想到自己,因而對自己實際上也是一個良好的教育,既能使學生從對方的透視中認識自己,又能增加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這需要學生一方面養成傾聽的習慣,另一方面需要調動已經學習的知識才能進行全面、準確的評價。但是,點評環節并沒有想象的熱烈,很多學生似乎不知從何評起,即使少數學生發言,也只是看到哪里說哪里、想到哪里說哪里,比如“取樣不標準”“鑒定時間過長”“結果比較準確”等形式方面。很少有學生涉及飼料原料感官鑒定的內容與技巧,如鑒定的內容是否全面準確、方法是否得當、鑒定技巧是否嫻熟等。
學生為什么不會點評呢?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教師上課前并沒有給出學生一個全面的評價標準,更不用說要從形式到內容進行全面的評價了。進行感官鑒定的學生比較盲目,沒有標準,只能靠自己的理解去做;而其他學生也無法知道對方到底鑒定的對不對,很難知道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學習、哪些地方值得自己注意。可是,評價的標準是什么,如何給學生一個點評參考,這也是目前高職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尚待研究的難題之一。
二、探究與思考
飼料原料的感官鑒定既是《飼料配制與檢測》課程的重要內容,也是飼料檢驗化驗員考評內容之一,既然教學過程可以模仿飼料化驗員資格考試過程,那么就可以把飼料檢驗化驗考試中的感官鑒定評分標準拿來用在教學中,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職業標準相當于教師的教學標準(從學生角度來說,則是學習標準)。教學中要實現“課程教學對接職業標準”,教師應注意:
1.熟悉職業標準
國家職業標準屬于工作標準,國家職業標準是在職業分類的基礎上,根據職業(工種)的活動內容,對從業人員工作能力水平的規范性要求。它是從業人員從事職業活動,接受職業教育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以及用人單位錄用、使用人員的基本依據。職業學校的教師要根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要求,深入行業、企業和生產崗位一線,找到所任教課程對應職業的職業標準。
2.運用職業標準
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教師要將國家職業技能鑒定的要求和項目納入課程的教學內容體系,使學生在完成課程學習后,就能直接參加相應工種的國家職業技能鑒定。對于考核,應采取“課程考核與職業技能鑒定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在教學中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將學生的課程成績和職業技能鑒定成績相結合,既能獲得相應的課程成績又能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這樣就能使學生充分利用在校的時間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
參考文獻:
[1]馬成榮.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若干問題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9).
[2]馬君,潘海生.基于美國國家技能標準的職業教育課程開發技術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1(4).
[3]梁裔斌,白景永.以行業標準為導向的高職英語類專業課程體系建設[J].職業技術教育,2010(32).
【關鍵詞】畜牧獸醫;教學;就業導向
同志在十報告中指出,就業是民生之本的高度。提出了就業的指導方針,即“貫徹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的方針”。當前的就業形勢非常嚴峻,以就業為導向是國家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現狀和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水平而提出的在當前我國國情下行之有效的重要發展理念。作為一門專業性極強的專業,畜牧獸醫教學中如何堅持以就業為導向,適應市場,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強化學生的就業能力,是每一個牧獸醫專業教師必須面對與思考的問題。為此,筆者在實踐探索提出一些見解:
一、正確理解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理念的內涵
以就業為導向,即是將就業作為目標,又要在學校強化并且增加學生的就業技能。學生在學校學好畜牧獸醫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完善其他知識的學習,促進自身整體素養的提升。一個全面發展的學生,不僅要在理論知識、專業技能上要學扎實,同時要注重人文素養的提升。以就業為導向的理念是一種全面的、科學的、系統的就業觀,這種理念除了能夠滿足學生基本的就業需求之外,還能夠全面提升一個人的整體素質。
二、畜牧獸醫專業學生應具備的就業能力
堅持以人為本、以就業為導向和以學生技能發展為核心的辦學理念,為各地的畜牧獸醫行業培養掌握動物飼養管理、動物疾病診斷與控制等相關理論與技術,具有吃苦耐勞精神,能夠從事養殖場生產技術與管理、動物門診、飼料及獸藥營銷,能遵守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具備綜合職業能力,面向生產、管理、建設、服務第一線的技術應用性人才。
1.知識結構要求
畜牧獸醫專業學生需要掌握畜牧學和獸醫學的基礎理論知識;掌握動物解剖、生理、病理的理論知識;掌握計算機、實用英語等文化知識;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科學實驗的基本方法。
2.能力結構要求
畜牧獸醫專業學生應具有動物科學飼養管理的能力;具有動物疾病臨床診斷能力;具有動物疫病檢疫檢驗及防控能力;具有動物藥理知識和獸藥臨床使用及營銷能力;具有動物繁殖改良的理論知識和動物繁殖調控能力;具有一定的組織管理和經營的能力。
3.態度要求
畜牧專業學生應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體魄;吃苦耐勞、艱苦奮斗、誠實守信的品質;強烈的事業心和社會責任感;熱愛畜牧獸醫專業。
三、培養畜牧獸醫專業學生就業能力的實踐探索
1.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是實施就業教育的前提
現今就業市場壓力很大,學生就更要加強自己在專業方面的技術,這樣才能夠在今后的社會中立足。這要求教師應該解放思想,樹立“以就業”為導向的觀念,由以教師的“教”為中心轉換為以學生的“學”為中心,“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教師要以正確的、先進的觀念引導學生,助學生培養創新精神、實踐精神,熱愛畜牧獸醫行業,積極探索,主動思考。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實踐中身體力行地推行就業教育,才能真正把學生專業技能培養作為教學的首要任務。
2.專業教學同職業道德教育相融合,提高學生良好的道德素養
“立世德為先”。要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這是成為高素質勞動者的前提條件或基本條件,否則即使具備了較高的技能水平,也不可能成為受社會歡迎的人才。作為專業課教師,在專業課教學過程中必須把學生的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并貫穿在課堂教學之中。
3.情境式教學,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強化學生的專業技能
“教師之功,貴在引導,重在轉化,妙在開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根據學情的基本情況,制定合理的教學策略。教師的教學模式應能夠促進學生多動手、動腦,通過創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環境,激發、組織、引導、鼓勵學生自主自愿學習,把學生被動學習變為主動的、生動活潑的學習,從而培養學生能力。
在畜牧獸醫專業課程教學中,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是十分有必要的。因為畜牧獸醫專業性很強,講授內容略顯枯燥,教師單方面的灌輸知識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上課效果無法保證,長此以往,學生學不到知識。營造良好的創新教學環境,包括教學心理和畜牧獸醫專業教學環境的營造,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可以利用多媒體設施,直觀展現所要講述的內容,讓學生開闊思維,形成良好的互動氛圍。
其實,教育的目的之一則是為了讓學生有一個更好的出路。教學方式的改進,則是為了進一步提高畜牧獸醫專業學生的上課效率,提高專業素養,最終目的落實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理念,提高學生的就業率。教師應將學生分配在如鄉鎮獸醫站、中小規模養殖場、飼料廠、獸藥廠等單位實習,盡早適應,以培養適應崗位的能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