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國土空間規劃概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地下空間;管理;問題;蘇州
Abstract: The current city underground space utilization has entered a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and a lot of problems arise, especially management problems based on no unified planning. The author passes pair of underground space management departments and professional units of Suzhou, Nanjing and other cities in interviews, understanding the situation and the management problems of city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and then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underground space; management; problems; Suzhou city
中圖分類號:F29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引言
隨著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擴大城市空間容量的需求與城市土地資源緊缺的矛盾越來越尖銳,交通擁擠、環境惡化等問題越來越嚴重,走地上地下綜合開發之路,科學、合理的開發利用地下空間,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有利于城市功能的增強和生態環境的改善。
當前,我國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問題也隨之暴露,規劃和管理比較薄弱。地下空間管理涉及眾多部門,如國土資源、規劃、建設、電信、電力、民防、消防、抗震、水利、綠化、環保等,存在著無統一規劃基礎上的多頭管理。部門之間各自為政、各自施工,導致管理錯位、缺位的現象時有發生,也易造成地下空間重復建設,影響地下工程之間的銜接,使得地上地下不協調。管理問題儼然成為地下空間發展的關鍵問題。
二.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及管理的現狀
我國大規模開發利用地下空間始于20世紀60年代,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后,我國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數量快速增長,特大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總體規模和發展速度已居世界同類城市的先進前列,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大國。筆者將從規劃編制、法律法規的制定、資金籌集等方面概述我國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及管理的現狀。
(一)專項規劃先行
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建設必須堅持規劃先行,北京、上海、青島、杭州等20多個城市編制了地下空間專項規劃[參考文獻
[1] 錢七虎.中國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現狀評價和前景展望[J].民防苑,2006(S1),1-4.][1]1,有效規范了區域地下工程的開發建設,加速城市發展進程。由于各省市地下空間發展水平不一,我國尚未制定國家層面的地下空間規劃編制規范,江蘇省正在研究制定地下空間規劃編制導則,在導則的基礎上,各地方根據當地實際制定地下空間的利用規范。部分城市如上海、北京、深圳和杭州等對地下空間編制了概念性規劃[[2] 魏秀玲,楊承志.我國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管理相關問題探討[J].中國房地產,2010(355),59-60.][2]59,但尚未有城市出臺地下空間總體規劃。
(二)相關法律法規陸續出臺
在國家層面涉及到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法律法規主要有:《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管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土地管理法》、《物權法》等[[3] 何世茂,徐敏.走向有序的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法規、規劃、管理三位一體的體系建設[J]. 現代城市研究,2009,24(8):19-20.][3]20。
國內很多城市如上海、深圳、杭州、南京、蘇州等也出臺了地方性法規。2010年底,蘇州市《關于確定蘇州工業園區地下空間土地出讓價格(試行)的通知》,是首個非一線城市有關地下商業建筑開始計價的地方性文件。為推進蘇州市桐涇公園地下空間建設,解決地下空間權屬糾紛,蘇州市于2011年8月1日開始實施《蘇州市地上地下空間建設用地使用權利用和登記暫行辦法》,是江蘇省首個涉及地下空間建設用地使用權管理辦法。
從全局看,城市地下空間法規不完善、缺乏權威性的國家立法[[4] 陳曉強,錢七虎. 我國城市地下空間綜合管理的探討[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0,6(4):666-667.][4]667。
(三)籌資渠道多元化趨勢
當前地下空間的資金來源有財政籌集、資源補償籌集、政策性籌集、信貸籌集、利用外資和市場籌集等多種方式[[5] 胡春林.武漢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初探[J].城市發展研究,10-11.][5]11,政府財政是地下空間的主要資金來源。武漢市地下空間融資渠道單一,主要依靠政府籌資和土地收益、水資源費等,缺乏新型融資手段[[6] 邱先發.科學開發利用武漢市地下空間[J].建設論壇,18-19.][6]19。部分大城市對融資模式進行了積極探索,廣州、深圳和南京通過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等方式吸引民間資本投入地下空間建設[[7] 云清.滬、杭、穗、深地下空間開發動態[J].中華建設,2007,27-28.][7]28,改善了資金短缺的現狀,向投資主體的多元化邁出了有意義的步伐。
三.城市地下空間管理的問題
(一)總體規劃尚未出臺,實際施工不按規劃執行
蘇州市規劃部門制定了地下空間總體規劃,但并未向社會公布。實際施工中也沒有嚴格按照已有規劃來執行,尤其市區由于道路條件和交通的限制,地下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往往一改再改。地下總規遲遲未能出臺是施工不按現行規劃執行的重要原因。
開發利用初期,本著“有需要就開發”的觀念,蘇州市并未制定地下空間總體規劃,隨著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規模擴大、速度加快,逐漸認識到編制地下總規的重要性,但由于已完工的項目各自為政,新建工程建設進度不一,新編制的規劃在實施過程中只能根據現實情況不斷調整。
關鍵詞: 城市;地下空間;設計
Abstract: as a new type of land and resources of underground space, attract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f many countries,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underground space has become the trend of world development. In search of the living spaces,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underground space, is a strategic choice to solve the population increase, land scarcit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raffic congestion and other crises. This paper takes a square as an example, the underground space and environment design,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two, forming a mutual benefit business conditions.
Keywords: City; underground space; design
中圖分類號:TU9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在寸土寸金飛速發展的現代化都市,高效率快節奏的生活使人們不愿將時間花費在等待、路途這樣無效率的地方,集中工作、就餐、娛樂等必要行程的地點成為高效率生活的首選。高層綜合體順應要求雨后春筍般如林的生長在各地中心區、金融區、新城區。
一、概述
1.高層綜合體的整體建設中,有兩個非常重要的輔助要素:地下空間、環境建設。
1.1 地下空間:除了在地塊中高容積率的向上發展,綜合體的地下空間逐漸顯得尤為寶貴。一般來說在高層建筑設計中,地下空間大多數用于停車及設備。有時也會出現少量的商業設置。
1.2 環境建設:在節約市政用土,減少市政設施重復建設,提高市政設施利用率的同時,高層綜合體也需要承擔一定的環境建設責任。環境的優良直接影響地塊的商業氛圍以及輻射范圍。同時,可以對高層綜合體的復雜人流進行合理分配引導,對人氣帶動及城市環境建設都起到積極的作用。
2. 項目概況:地塊位于某廣場商圈,總占地面積約82畝,實際建設用地面積為29.25畝,容積率達到6.5%左右。項目擬規劃在紅線范圍內建設集高檔百貨、超級電器旗艦店、高星級酒店、高檔公寓等于一體的大型城市綜合體,并要求對代征地綠地、水域空間進行合理布局,形成完善的市民廣場空間與項目空間的有機融合。
3. 周邊條件分析
基地所在的商圈為核心商圈,周圍有電腦城,各類百貨,手機數碼城和大型超市等商業設施。為此項目提供了人氣條件。地上建設紅線集中在地塊北邊,南邊主要為代征綠地,其中包括大面積水體。
綜合體群房控制在5-6層全部用于商業,塔樓包含辦公、酒店及住宅設置。商業總體量控制在6萬m2 以內。
設計理念初步形成
綜合上述條件,設計者認為,環境及地下空間的設計阻礙因素有兩點:1.大面積水于地塊中央,若進行填埋,不僅提高建設成本,并且浪費天然水景資源。若予以保留,其下方一層的高度無法利用,按常理設置停車無法發揮最大經濟價值。2.地面廣場面積大,若完全設計成獨立廣場,會令人產生疲勞、厭煩感,甚至對到達建筑主體的人流起到阻礙作用。在保證地面廣場完整性的同時,對人流理性引導,并將地下空間利用最大化,設計者決定將地下一層設置成商業用房,廣場部分沿水體邊界安排商鋪。并按照人流聚集點設置下沉廣場,作為地下與地面的連接點。其余地下二三層停車及設備用房。此舉有效的融合地上與地下空間,打破了大面積廣場帶來的繁冗、審美疲勞的弊端。將地塊的商業價值發揮到最大。
2.1 兩橫兩縱
橫向,廣場以湖面為中心由北至南有兩條橫向分割。北端為一整排下沉廣場,并被地面交通分割成四個分區,各分區均設立垂直交通。南端為基地臨街面,分別在東西兩角設計地下商業入口,利用巨大不規則折線形臺階,對人流進行引導。在兩條橫向帶狀設計之間,設計三條步行規劃路,以滿通需求。縱向,廣場主要設立兩條不平行道路。西邊結合廣場中間橫向規劃路對水面進行不規則分割。
兩橫兩縱的設計順應不規則梯形基地條件,配合商業綜合體造型要求,對場地進行“井”字分割,使不規則折線成為環境設計主要元素。
2.2 “Z軸”聯接
地下平面交通狀況也與地上一致,由此,上下兩層的連接點變得很重要。這是將環境與地下空間結合設計的重點。除了滿足疏散交通等規范要求的樓梯、扶梯等,設計者構思了四處肩負造型功能的“Z軸”聯接,分別是北端下沉帶中間的錐形玻璃塔,及分別設立在水域中央、南端兩商業入口之間和東邊綠地上的異形“金字塔”采光井。四處聯接點高出地面的設計不僅對下層商業留出空間變化的余地,也打破了上層大面積平坦基地給人帶來的視覺疲勞感,使廣場環境高低錯落有致,配合造型景觀,豐富了廣場的環境元素。玻璃及鋼架的材質富有現代感,提高地下商業的自然采光率,一定程度上還可降低營運成本。
2.3 小品設計
X、Y、Z軸的主體設計確定之后,細節小品也十分重要。好的環境小品可使廣場整體趣味性提高,可使基地已有條件的環境價值發揮到最大,環境設計的成功與否也體現于此。
整個廣場的環境重點就是自然水面。由于水體面積巨大,所以通過縱橫交通的分割,變成大小不一的四個區域。加之中間樹立一個異形“金字塔”采光井,無疑,這里成為廣場的環境中心點。為更好地利用水體景觀效果,設計者沿東邊較大的兩片水區設計不對稱濱水步道。橫穿水景的步行規劃路有近三分之二的長度擁有沿水景觀,設計者將圍砌水面的池岸設計成種滿花卉的花壇,并隔一段設計一張木質長椅嵌于花壇之中。步道配合綠地景觀及花壇長椅,營造出被自然環境包圍的舒適田園感。在各水區中間,設計略處于水面的石材立方作為水中小品,方形的石材,排列整齊,顯得既穩重,又現代。各區立方排列不對稱,避免了石材立方容易帶來的沉重感。加之與其配合的噴泉及圍繞的花壇,使整個水體成為有靈魂的豐富景觀,人群在這里可以放松身心,忘記緊張的生活節奏,融身于廣場環境之中。
配合步行規劃路上,花中長椅的設計,在東西兩邊綠地上,沿邊設計若干包圍著花壇的木質圓形長椅,一方面為廣場人群提供休息場所,另一方面,也分擔了景觀中心所負擔的人流壓力。
三、城市色彩規劃應往何處去
3.1 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包含兩層意義。一是在設計中考慮到色彩對人的視覺心理作用,應使人感到舒適,產生正面心理效應。過度的色彩裝飾會產生浮夸、躁動、張揚、輕浮的視覺效果,對人的視覺與心理產生極大的負擔與影響。二是城市色彩規劃不是規劃一個空城,應把人的生產與生活活動考慮到規劃中去,進行把人包含于城市其中的整體色彩規劃。
3.2 與自然的和諧
城市是位于大自然中的,不能孤立地只談城市色彩,它應與周邊的自然地理情況、氣候狀況等相協調。
3.3 對色彩文化屬性的挖掘
除色彩的科學屬性外,應加強對其文化屬性的研究。
3.4 有度且可行的規劃
色彩規劃的度應把握好,不能簡單畫一地硬性規定色系色調,強制執行城市色彩規劃,那樣會抹殺城市的多樣性,收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3.5 綠化景觀
廣場本身面積巨大,所以,在統一的風格中,盡可能地豐富設計,減少審美疲勞是此項目環境設計的另一重點。而本廣場中,除去交通、水景等,最大的面積,莫屬于綠地。若是滿鋪草皮,難免顯得空洞乏味。經過商討,設計者決定,采用拼接手法,將兩種不同草皮以不規則流線間隔種植。這里,設計者沒有再采用廣場、臺階所使用的折線元素,而是采用了曲線流線設計。一是為配合綠地的親和力要求,二是為降低廣場整體的沖擊感。折線與銳角的大量出現,會對人的感官造成一定的刺激,流線型植被拼接,好似柔和劑,中和了現代風格及人體感知的兩種需求。
除拼接綠地外,廣場采用三種不同規格的行道樹。最大最挺拔的用于沿基地種植,對廣場形成一定圍合度,對步行與機動交通進行分離。第二種略小的樹種用于兩縱交通,明確其主要道路的交通地位。最小的一種用于其他規劃道路。三種行道樹形成交通等級,也明確了廣場的區塊劃分,對平坦的廣場起到豎向的遮擋及分隔,有利于形成景觀層次。
為呼應水體周圍花壇的設計,將每個下沉廣場周圍都設計成花壇,內種植會豎向生長的藤蔓型植物,使地上景觀有效的延生到下層商業空間中,形成景觀延續性。
總結
將地上環境與地下空間結合,最重要的是合理安排三軸連接,使兩層空間可以融會貫通。設計者十分重視高層綜合體中這二者的設計利用,將其結合是順應基地條件的產物,也是商業環境設計中的另一突破點。在經濟價值首當其沖的現今社會,環境的優化是對人性的關懷,同時也使經濟價值提高。將地下空間結合到環境設計,無形中使環境的優化成倍增加,不僅對商業人流進行更細致的分配,合理的降低地面廣場的人流壓力,也為商業地塊聚集了人氣,為商業經濟價值的發揮提供了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 陸元晶.張文.王正鵬.城市地下空間規劃若干問題探討[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6年S1期.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的會員“淑暉海”為你整理了這篇2020年度生豬生產恢復發展工作自查報告范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鑒作用。
【正文】
2020年度生豬生產恢復發展工作自查報告
今年以來,我縣生豬生產恢復迅速、超常規發展,生豬存欄接近2017年,生豬出欄完成三年行動具體目標,產業發展質量明顯提升,豬肉穩產保供能力持續增強。為貫徹落實《六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貫徹落實<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促進糧食和生豬生產的意見>的通知》(六政辦〔2020〕62號)文件精神,依據2020年生豬穩產保供考核辦法要求,現將我縣生豬生產恢復發展工作自查情況介紹如下。
工作開展情況(考評100分,自評得分100分)
(一)工作重視情況(考評10分,自評得分10分)
加強組織領導。為加快生豬生產恢復發展,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市一系列關于穩定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給的決策部署,根據《農業農村部關于印發<加快生豬生產恢復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的通知》(農牧發〔2019〕39號)、《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穩定生豬生產促進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的通知》(皖政辦〔2019〕29號)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制定了《霍邱縣加快生豬生產恢復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堅決貫徹落實好生豬穩定保供政策措施和目標任務,并成立了霍邱縣生豬生產恢復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縣長段賢柱任組長,縣委常委馬仁高、副縣長張勇兩位同志任副組長,發改、財政、農業農村、畜牧、市監、銀監等九部門為成員單位,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畜牧業發展中心,由縣畜牧業發展中心主任張敬華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分管副縣長多次召開專題工作會議,明確要求要提高政治站位,嚴格落實主管單位監管責任、屬地鄉鎮政府主體責任,形成推進生豬生產穩產保供工作的強大合力,并對生豬生產恢復發展工作緩慢的鄉鎮進行通報,責令加快落實穩定生豬生產發展的政策措施,切實提高生豬恢復發展速度。
(二)支持政策出臺情況。(考評10分,自評得分10分)
強化責任落實,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縣政府與各鄉鎮(開發區)簽訂了責任狀,各鄉鎮(開發區)對支持、發展本地區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工作負總責,政府主要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縣鄉均高度重視,把支持發展生豬生產和豬肉保供穩價作為當前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來抓,并將生豬穩產保供結果納入2020年工作目標績效考核。縣級財政大力支持生豬穩產保供工作,積極響應政策援助。2020年上半年,縣財政兌現支付2019年支持種豬場和規模豬場流動資金貸款貼息10.08萬元,并配合農業農村主管部門(縣畜牧業發展中心)認真做好2020年種豬場和規模豬場流動資金貸款貼息申報工作,按照省級主管部門要求擴大規模豬場貼息范圍,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將5000頭以下規模豬場納入貼息對象。上半年送審4家生豬飼養企業,待上級有關部門審核公示后,及時撥付給相關生豬飼養企業。
(三)政策落實情況(考評10分,自評得分10分)
簡化環評程序。根據《生態環境部辦公廳、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當前生豬規模養殖環評管理相關工作的通知》(環辦環評函〔2019〕872號)精神,我縣對年出欄5000頭以上的生豬養殖場建設積極開展環評告知承諾制試點。相關建設單位提交承諾書和環評報告的,可以不經過開工前的評估審查,直接作出審批決定,推進豬場盡快落地投產。優化審批程序,保障養殖用地需求。為切實保障生豬養殖用地,將生豬產業發展用地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嚴防出現“一刀切”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切實保障符合規劃、生態循環型豬場的發展用地需求,各鄉鎮在土地修編、規劃調整時,在可養區范圍內調整集中連片一定數量的設施農業用地或一般農用地指標,作為發展畜禽養殖用地,切實落實好生豬養殖用地按農用地管理、不履行建設用地審批、允許建設多層養殖設施等政策,簡化用地程序,提高用地取得效率。2020年以來,我縣陸續引進了天邦、正邦、正大、雙胞胎、大北農集團等大型養豬企業計11家,其中6家已建成并投產,能繁母豬共存欄2.35萬頭,出欄26萬頭。科學調整禁養區范圍。根據《關于進一步規范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和管理促進生豬生產發展以及引發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情況排查要求的通知》的文件要求,重新調整禁養區范圍并制定了《霍邱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霍邱縣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方案的通知》(霍政辦秘〔2020〕8號),有效減少禁養區11個、禁養面積483.5平方米。落實2019年支持種豬場和規模豬場流動資金貸款貼息政策,兌付資金10.08萬元已撥付到位。制定并實施了《霍邱縣農業農村局 霍邱縣財政局關于進一步做好規模豬場流動資金貸款貼息工作的通知》(霍農財〔2020〕29號),將年出欄5000頭以下規模豬場用于流動生產的貸款納入補貼政策的范圍。
(四)2020年末生豬存欄目標完成情況(考評50分,自評得分50分)
根據《六安市農業農村局轉發省農村廳關于穩定生豬生產 確保穩產增產保供目標(2019-2022)如期完成的通知》(六農牧〔2019〕20號)文件要求,我縣2020年穩產增產保供年存欄目標是43.6萬頭。據國家農調隊監測數據,截至10月份我縣生豬存欄72萬頭,其中能繁母豬4.25萬頭,已完成年存欄目標任務165%。
(五)2020年末生豬出欄目標完成情況(考評20分,自評得分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