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可再生能源的意義范文

        可再生能源的意義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可再生能源的意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可再生能源的意義

        第1篇:可再生能源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建筑節能;可再生能源;環境保護;

        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ositive town of our country modernization, large and medium-sized building large put into use, its relative to the traditional low building height, volume, and other key data are far beyond, become a landmark in modern, full-featured, advanced facilities, to meet the great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city life needs. But these large and medium-sized construction also often became the large energy consumption,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high emission bring side effects become more and more obvious, to solve the energy shortage and the city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three has become a priority among priorities. So, based on the large and medium construction such as the main direction of future architectur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latform for renewable energy application.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and technology promo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in buildings, became an important measure of building area to create innovative technology,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 livable city.

        Keywords: building energy; renewable ener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中圖分類號:TU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1.可再生能源建筑的時展背景:

        我國目前處于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GDP增長較快,能源消費和CO2排放總量呈較快上升趨勢,據統計,全球城市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50%,但卻消耗超過85%的資源和能源,排除85%的廢物和CO2。而城市的建筑物的能耗主要集中在采暖、照明、制冷、熱水、電力、通風等主要幾大類。據統計,我國城市的建筑能耗已經達到城市總能耗的27.6%,并且這一比例還在逐年提高。所以,建筑節能對我國乃至全球氣候變化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都是意義重大的。

        2.可再生能源種類及建筑應用概念:

        與化石能源石油、天然氣相比,可再生能源是自然界可以不斷再生、能夠永續利用的資源,主要包括太陽能、淺層地能、生物能、風能等。其中,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是指利用太陽能、淺層地能、污水余熱、風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對建筑物提供采暖制冷、熱水供應和供電照明,余電并網等。實現低能耗,高舒適度的完美結合,最大限度利用自然能源。

        3.主要可再生能源與建筑體的組合開發及應用:

        (1)太陽能的發展背景:

        我國太陽能資源十分豐富,適宜太陽能發電的國土面積和建筑物受光面積也非常大,同時我國是太陽能光伏產品制造大國。僅在2010年時,全球太陽能光伏電池年產量1600萬千瓦,其中我國年產量為1000萬千瓦。近幾年,隨著全球光伏產品價格的大幅下降,中國已將新能源產業上升為國家戰略產業,2012年7月20日,《“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國家明確提出了到2015年,我國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2100萬千瓦以上,光伏發電系統在用戶側實現平價上網。未來五到十年我國光伏發電有望規模化發展。

        太陽能的建筑應用:

        建筑體夜景照明及城市道路照明系統可全線采用了風光互補太陽能LED燈組,徹底擺脫原有系統使用市電的傳統模式,不僅大大縮短布纜線的施工周期,而且還降低了建筑能耗,達到環保節能的效果,據初步測算,僅路燈照明系統每天每公里可節約用電460度。

        建筑體光伏電力系統可由屋面太陽能系統和墻面太陽能系統組合而成。屋面系統基本可移植較為成熟的地面光伏系統基站,墻面光伏系統可結合幕墻系統,例如呼吸型節能幕墻,其外層玻璃采用太陽能光伏板或者遮光百頁采用太陽能光伏板,最大限度的利用日照角度,實現建筑體自身降耗,節能,產能。

        注:關于太陽能建筑發電,國家財政部和能源局已出臺相應的財政補貼政策。

        (2)熱源系統的發展背景:

        熱源系統分為土壤源,空氣源,水源三大類,在我國各個地區蘊藏豐富。我國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接觸此類技術,起步較晚,技術上正處于發展期。由于大型建筑體中的空調系統是能耗重點,所以針對制冷和制熱的熱源采集交換系統(熱泵)成為了全世界各國大力推廣的環保節能的建筑熱能源系統。

        熱泵系統的建筑應用:

        熱泵總體分為水源熱泵和土壤源熱泵兩大類,其中水源和土壤源在建筑體中的利用方式主要為冬季地下淺表層土壤(或水)的低溫熱能能夠被熱泵抽取,供建筑采暖和制備熱水,夏季反過來建筑向土壤(或水)排放熱量。熱泵整個系統耗電很少,維護費用較傳統鍋爐,直燃機或制冷機系統大大減少,保證了系統的高效性和經濟性。日常維修量極少,折舊費和維修費也都大大地低于傳統空調系統,運行費用每年每平方米僅為15-18元,比常規中央空 調系統低40%左右,且機房面積小,建筑物整體可利用面積提高。

        注:建議采用城市污水源,如采用地下水源,需注意政府地下水源利用政策。

        (3)風能系統的發展背景:

        風能系統作為清潔的可再生能源系統,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其蘊量巨大。全球可利用的風能為2×107MW,比地球上可開發利用的水能總量還要大10倍。我國的風力資源極為豐富,絕大多數地區的平均風速都在每秒3米以上,特別是東北、西北、西南高原和沿海島嶼,平均風速更大,現在已有不少成功的中、小型風力發電裝置在運轉。

        風能系統的建筑應用:

        我國各地區的大中型建筑體數量眾多,尤其是超高層建筑,屋面利用率很低,可考慮在建筑屋面及建筑空洞處,甚至建筑雙塔之間設置垂直軸和水平軸風機系統,利用被建筑物強化和匯聚的強風產生風能,同時建筑體的設計方案要兼顧建筑效果和風能收集的兩方面的最佳點。例如廣州的**建筑,它借助建筑平面向南偏東13度,充分利用東南風,在塔樓設備層24層及50層設置與高性能汽車引擎進風口外形相似的兩個吸風口,并通過四個風渦輪發電系統進行風力發電,每組發電量約6kWh,總發電量約24kWh,預計日發電量為288kWh,年發電量為105-120kWh。預計風力發電系統總造價約1000萬元,年節電費約8.3萬元,開創了世界上超高層建筑運用風力發電的先河。

        注:風力發電的不穩定性應引起建筑電氣設計的足夠重視

        第2篇:可再生能源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鄉村旅游區;可再生能源;旅游循環經濟

        中圖分類號:F59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10)03-010-01

        一、旅游循環經濟及其研究現狀

        旅游循環經濟是一種可持續的旅游發展模式,是在資源和環境承載力條件下進行旅游開發和開展旅游活動,在旅游業所涉及的食、住、行、游、購、娛等要素中,積極開展生態旅游、生態管理和清潔生產,倡導綠色消費的觀念措施,在旅游區內的工業、農業和第三產業之間建立循環鏈,實現旅游業健康可持續快速發展。

        目前,國內學術界對旅游循環經濟進行了積極的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研究的范圍多集中在概念、運營模式、發展體系和實踐方面的研究。國內對旅游循環經濟進行了多方面的探討,但是沒有進行發展旅游循環經濟技術支撐方面應用研究,本文試著從可再生能源技術在鄉村生態旅游區的應用入手,探索旅游循環經濟發展、旅游區清潔生產的新范式。

        二、可再生能源技術在旅游循環經濟發展中的意義

        1.可再生能源技術介紹

        可再生能源是指一些人類認識和利用有著相當長歷史且對環境和生態友好的永不枯竭的能源。與傳統能源如煤炭、石油相比,可再生能源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主要表現在:資源豐富,儲量龐大;環境污染小,干凈清潔,對環境友好。目前,許多國家制訂了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使其在全球總能源耗的比例由目前的5%提高到2020年的15%左右。隨著一大批成熟技術的應用,可再生能源的市場份額會越來越大,應用的范圍也會逐漸滲透到各個領域,成為未來的一種主要能源。

        2.可再生能源技術在旅游循環經濟應用中的意義

        (1)節約運營成本

        煤炭和柴薪使用簡單方便,前期基本上不需要設備投入,所以鄉村旅游區對煤炭、柴薪的利用占有很大的比例,其利用方式也僅僅局限于最基本的燃燒方式。使用可再生能源最主要的是前期設備投入,成本相對較大,但從長遠來看,可再生能源設備只需一次性投入,后期幾乎沒有花費,且經濟環保,能夠節約鄉村旅游區的運營成本。

        (2)降低常規能耗

        降低常規能源的使用的比例是應用可再生能源的一個重要目標。鄉村生態旅游區具有豐富的可再生能源儲備,比如太陽能、生物質能、風能等,有些旅游區還具有豐富的地熱能。要合理的利用這些可再生能源技術,需要依據鄉村生態旅游區的可再生能源組合情況,科學合理的制定利用方案體系,把其應用到旅游區所涉及的各個行業、部門和區域,可以有效的替代常規能源,降低其使用比例,實現鄉村旅游區的生態化發展。

        (3)凈化生態環境

        常規能源使用所排放的煙塵和燃燒廢棄物等嚴重影響了旅游區的光環境、大氣環境、生物環境、水環境和土壤環境等,且燃燒廢棄物的隨意堆放或不正當處理給旅游區造成明顯的污染。應用可再生能源,沒有SO2、CO2煙塵排放,沒有固體廢棄物產生,不會對旅游區的環境、空氣質量產生影響,對旅游區生態環境能夠起到凈化作用。

        三、可再生能源技術在鄉村生態旅游區應用的推進措施

        鄉村旅游地多是環境優美、資源組合較好的地方,隨著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其所暴露的問題如常規能耗過大、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廢棄物隨意堆放等引起了人們的注意。把鄉村地區的優勢可再生能源技術利用到發展旅游循環經濟中去,對于鄉村地區節能減排、優化環境、提高空氣質量及對資源循環利用能夠起到促進作用。

        1.政策激勵

        與傳統常規生化能源利用相比,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前期資金投入較大,旅游企業難以接受,所以政府應該制定相關優惠政策來激勵可再生能源技術在旅游區的應用。第一,制定激勵政策。制定推進可再生能源的相關政策,根據鄉村旅游區的規模、能源利用方式等制定出針對鄉村旅游地區的激勵政策。第二,實行價格補貼政策。對鄉村旅游區采用可再生能源技術的企業給予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減免稅收、價格補貼等優惠,企業利用可再生能源技術的前期成本由政府部分補貼。

        2.技術改進

        可再生能源技術在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大量技術還遠沒有達到大規模應用階段,應用成本較高,應當從國家層面加大對可再生能源技術的研究和改進。一方面需要加強研發工作,各科研部門、高等院校應該積極進行可再生能源技術方面的研究和實踐,使一批處于試驗階段的技術達到推廣層面,豐富可再生能源的應用體系;另一方面,積極的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歐美和日本的可再生能源技術研發處于國際先進水平,應該積極的引進并學習消化。

        3.觀念更新

        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是一種環保型、無污染的、可循環利用的能源系統,但是由于目前設備成本較高,沒有引起鄉村地區旅游企業的重視。應該積極的引導鄉村地區旅游企業經營者意識到可再生能源的潛在優勢,并給予其一定的政策和價格優惠,使其在觀念上意識到利用這項技術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4.示范推廣

        我國鄉村旅游區處于旅游業發展的初期階段,其能源利用系統尚不是很完善,尤其是以可再生能源為主體的鄉村旅游區更是缺乏。建立鄉村旅游地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具有重要意義,一是可以起到示范作用,其所帶來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成本效益將會為旅游區特別是鄉村旅游區所重視;二是其所建立起來的運作模式將會為其他旅游區借鑒,為其他旅游區建立可再生能源利用模式提供經驗。③

        參考文獻:

        [1]謝軍安,郭蘇智,王錫蓮.循環經濟的理論和模式構建[J]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2003,(8).

        第3篇:可再生能源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可再生能源法;能源基本法;立法完善

        中圖分類號:D922.6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0751(2012)05—0071—05

        可再生能源是可持續發展的能源、未來的能源,誰掌握了可再生能源,誰就掌握了能源的未來。面對能源的潛在危機、全球氣候變暖和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被稱為綠色能源的風能、太陽能、水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日益受到各級政府和全社會的重視。法律作為具有約束性和強制力的行為規范和制度資源,對于促進和保障我國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一、我國可再生能源立法的現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以下引用中國法律,略去“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個字),目前我國法律中的可再生能源“是指風能、太陽能、水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但“通過低效率爐灶直接燃燒方式利用秸稈、薪柴、糞便等”不適用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是指有關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及其管理的各種法律規范和各種法律表現形式的總和。通過十多年的努力,目前我國已經初步形成了以《可再生能源法》為基干的可再生能源法律體系,在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和管理方面基本上實現了有法可依。我國可再生能源法律體系的組成包括以下兩大方面:

        (一)可再生能源的專門性法律規范性文件

        我國可再生能源的專門法律、基干法律是《可再生能源法》(2005年2月28日通過,2009年12月26日修訂)。該法包括總則、資源調查與發展規劃、產業指導與技術支持、推廣與應用、價格管理與費用分攤、經濟激勵與監督措施、法律責任和附則八章,設立了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制度,可再生能源總量目標制度,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可再生能源發電分類固定電價和發電費用分攤制度,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制度,可再生能源財政補貼和稅收、信貸優惠措施等制度。《可再生能源法》的頒布實施,有效改善了我國的能源消費結構,降低了我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溫室氣體排放。

        為實施《可再生能源法》,我國制定了一系列有關可再生能源的專門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如

        收稿日期:2012—06—09

        *基金項目:2010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法律問題研究》(10A2D008)的成果之一。

        第4篇:可再生能源的意義范文

        一、建立可再生能源發展資金分攤機制的意義與原則

        (一)建立可再生能源發展資金分攤機制的意義

        1、可再生能源與常規能源發電的成本差額較大。由于可再生能源發電尚處于起步階段,基于現有的技術條件,與常規能源相比,絕大部分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成本都比較高。除水電外,其他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一般都高于煤電成本。目前在我國,風力發電成本為0.4-0.8元/千瓦時;生物質發電成本為0.5-0.9元/千瓦時;太陽能光伏發電則達到3.5-6元/千瓦時。而燃煤電廠(含脫硫裝置),上網電價為0.25-0.46元/千瓦時。可見,即使是技術相對成熟的風力發電,與常規的火電相比,單位電量成本平均也要高出50%以上。而生物質能、太陽能、潮汐能等其他類型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更高,與常規的火電相比,單位電量成本高出80%至數倍以上。加之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外部收益”難以量化,用現行的企業會計成本標準來衡量,顯然成本過高,還不具備與常規能源競爭的能力。因此,如果沒有社會的扶持,可再生能源發電將長期處于實驗階段,對于解決能源需求不會有實質性的貢獻。

        2、可再生能源與常規能源發電間的成本差額是人類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所必須付出的學習成本。隨著占全球人口大多數的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化石能源緊缺及由化石能源消費所引發的環境污染和氣候變暖的問題日益突出,人類依靠化石能源的發展之路難以為繼。因此,必須大力開發利用風能、生物質能、太陽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以減少化石能源的消耗,促進常規能源的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實現能源的可持續利用,進而實現全人類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既然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處于起步階段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與常規能源發電的成本差額,也就屬于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成本。對于這類有利于全社會的長遠利益的成本支出,顯然應由全社會共同承擔。但可再生能源發電所導致的常規能源的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都屬于典型的公共產品,而這些公共產品盡管使人人獲益,但由于可以“搭便車”消費,其成本支出又不能依靠市場機制予以回收。因此,建立一個適合國情的、科學的可再生能源發展資金分攤機制,對于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的健康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二)可再生能源發展資金分攤機制設計的基本原則

        1、要有利于可再生能源的開發。這既是《可再生能源法》立法精神的核心,也是建立可再生能源發展資金分攤機制的目標所在。因此,建立可再生能源發展資金分攤機制,首先要注意與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的配合,在“分攤”資金總規模上要確保規劃的需要。其次,在“分攤”資金的征收和分配上,應有助于廣泛調動各方面投資于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的積極性。

        2、要促進“分攤”資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對可再生能源與常規能源發電的成本差額的補償,無論采取何種形式,歸根到底都是要由公眾承擔相應的資金支付。目前我國已實行的通過電力銷售價格“分攤”,也無非是通過電價附加的形式向電力消費者征收一筆公共資金,然后再將這筆公共資金補貼給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因此,應該像其他公共資金的征收和使用一樣,使之盡可能產生最大社會效益。這里的社會效益,就是可再生能源發電量與單位補貼資金的比值。具體說,就是在征收資金規模一定的情況下,能夠支持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規模越大越好,或者說,在支持可再生能源發電規模一定的情況下,向電力消費者征收的資金規模越小越好。

        3、要便于操作?!笆郎蠜]有免費的午餐”,政府任何一項政策的執行,都不僅僅是帶來社會收益,同時也要社會為之付出成本。因此,在政策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具體內容的設計應盡可能減少執行的成本。具體說,一是要便于公眾(特別是相關各方)的理解;二是要便于有關各方職責的履行,以減少溝通費用、監督費用和執行錯誤造成的損失。為此,“分攤”機制應盡可能簡單明了,并能為地方政府、繳費者、受益者履行職責提供便利。

        二、可再生能源發展資金分攤的國際實踐

        (一)關于分攤資金的承擔和資助范圍

        1、關于分攤資金的承擔范圍。目前,除荷蘭等少數執行綠色能源價格體系的國家采取消費者自愿認購外(到2004年荷蘭綠色電力用戶已經占到30%,他們自愿以每千瓦時8-9歐分的價格購買可再生能源電力,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可以得到這樣的優惠價格),對于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高于常規能源的發電成本的差額,大多數國家都采用全社會共同承擔的方式予以分攤。

        2、關于分攤資金的資助范圍。對于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哪些費用可以進入分攤的范圍,主要取決于各國可再生能源的資源稟賦。原則上,進入分攤資金資助的范圍涵蓋了所有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在德國,分攤資金資助的范圍不僅包括所有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如水力發電(包括波浪能發電、潮汐能發電、鹽差能發電及潮流能發電)、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包括沼氣、垃圾填埋氣及污水處理廠廢氣、市政和工業垃圾有機分解氣體)發電等,還包括煤層氣發電項目所生產的電力。關于可再生能源電力聯網費用,德國規定電網企業應負責為新建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進行必要的電網建設、升級、擴容等,并承擔相應的電網建設、升級、擴容費用。但這些費用可以計入電網使用費,最終轉由電力用戶承擔。因此,在德國,雖然可再生能源電力聯網費用沒有被計入電網間結算范圍,亦即沒有計入可再生能源發電費用的全國分攤范圍,但通過計人電網使用費,仍然得到了社會的資助。

        (二)關于分攤資金的籌措和支付

        大體上有三種方式:

        1、固定價格機制下由電網公司代行。在那些可再生能源發電尚未參與競爭性電力市場運行的國家,由于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價格是由政府決定的,因而政府在可再生能源發展資金分攤機制中的主導作用也較強。如德國、丹麥等國家采用的是電網公司先按照政府所定的電價向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支付費用,年終時,根據按電量平均負擔的原則,在各個電網公司間進行網間的費用平衡和結算,之后電網公司再通過自定的電力銷價來將此項費用轉移給用戶。

        2、政府直接操作。如西班牙就是在國家財政預算中專門列出支持可再生能源發電的資金科目,電網企業只向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按照正常的上網競價支付購買費用,而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所需補貼由國家財政資金按固定標準直接支付。

        3、強制性配額與綠色證書交易制度。所謂強制性

        配額,就是政府要求能源企業在生產或銷售常規電力的同時,必須生產或銷售規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電量;而綠色證書交易,是指政府對企業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核發綠色交易證書,綠色交易證書可以在能源企業間買賣,價格由市場競爭決定。在這里,政府的作用主要是規定可再生能源電量銷售配額和頒發綠色交易證書,而具體的分攤金額及過程則由市場機制決定。實施可再生能源發電強制性配額與綠色證書交易制度的前提條件,一是要有競爭性的電力市場。目前,英國、澳大利亞、意大利、日本等十幾個國家以及美國的大部分州已經建立了可再生能源市場價格體系。二是對未完成強制配額的企業予以懲罰的制度。上述國家和地區均規定了未完成強制配額的罰款額度。這一額度往往成為可再生能源發電交易成本的上限。例如英國對企業的罰款是每千瓦時3便士,約合每千瓦時4.5歐分,再加上浮動的常規電力上網價格,2004年英國的可再生能源電價水平是每千瓦時7-8歐分。在此制度下,不同的可再生能源電力得到的是相同的價格,但價格水平隨時都在隨可再生能源市場供需情況而變,總價格又隨電力市場的變化而浮動。結果,一些接近商業化的成本相對較低的可再生能源電力如風電、生物質能發電等會得到較快的發展。而一些成本相對較高的可再生能源電力的發展,例如光伏發電等就可能受到相當程度的制約。同時,這種價格形成機制,在完成交易之前無法確定可再生能源的價格,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融資。此外,懲罰制度往往成為企業逃避履行義務的手段,例如英國的部分電力公司,當收購可再生能源價格高于懲罰額度的時候,寧可被罰,因此,實行配額制的國家對發展可再生能源市場的刺激力度不如實施固定電價的國家。

        三、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資金分攤存在的問題

        (一)現行的制度安排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2006年1月4日頒布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價格和費用分攤管理試行辦法》和2007年1月17日頒布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收入調配暫行辦法》,我國支持可再生能源發電的費用分攤制度主要內容如下:

        1、關于資金來源及征收主體。資金來源于終端用戶電價的小額附加,即以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的名目,向終端用戶從量計征。最初每千瓦時加收0.001元,2008年提高到每千瓦時加收0.002元??稍偕茉措妰r附加由電力銷售企業(各省電網公司)代征,單獨記賬,??顚S?,但計人本企業銷售收入。

        2、關于各地區所需補貼額的確定。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包括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上網電價高于當地脫硫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的部分、國家投資或補貼建設的公共可再生能源獨立電力系統運行維護費用高于當地省級電網平均銷售電價的部分,以及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接網費用等。其中:

        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補貼額=(可再生能源上網電價-當地省級電網脫硫燃煤機組標桿電價)×可再生能源發電上網電量

        公共可再生能源獨立電力系統補貼額=公共可再生能源獨立電力系統運行維護費用一當地省級電網平均銷售電價×公共可再生能源獨立電力系統售電量

        公共可再生能源獨立電力系統運行維護費用=公共可再生能源獨立電力系統經營成本×(1+增值稅率)

        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接網費用是指專為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上網而發生的輸變電投資和運行維護費。接網費用標準按線路長度制定:50公里以內為每千瓦時1分錢,50-100公里為每千瓦時2分錢,100公里及以上為每千瓦時3分錢。

        3、關于地區間資金平衡方式。省級電網企業將收取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首先用于支付本省(區、市)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差額部分通過地區“配額交易”平衡。省級電網企業收取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金額小于本省應支付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金額的,差額部分作為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配額對外“出售”。省級電網企業收取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金額大于本省應支付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金額的,余額用于“購買”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配額。

        4、關于地區間資金平衡的認定和程序。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和電力監管機構負責地區間資金平衡方案的制定。地區間資金平衡每月進行一次。每月20日前,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省級電網企業和公共可再生能源獨立電力系統經營企業要分別向所在地省級價格主管部門和電力監管機構(所在省未設立電力監管機構的,報所在區域電力監管機構)報送上一月度可再生能源上網電量、上網電價和電費結算情況,省級電網企業要同時上報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收支情況和配額交易情況。各省級價格主管部門、區域電力監管機構統計匯總后,于每月底前分別報送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和國務院電力監管機構。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統計審核各省級電網企業上一月度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余缺后,對收取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不足以支付本省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貼的省級電網企業,按照短缺資金金額頒發同等額度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配額證,同時制定和下達配額交易方案。為方便交易,可以對每個電網企業在本省資金總額度內開具多張電價附加配額證。省級電網企業根據配額交易方案,在配額交易方案下達后10日內完成配額交易,在配額交易完成后5日內結清補貼。持有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配額證的省級電網企業向其他省級電網企業出售配額證,出售收入計入電網企業銷售收入。

        (二)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資金分攤存在的問題

        總體上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資金分攤制度的建立,對于可再生能源發電產業的促進作用明顯。但從效率的角度看,缺陷也比較明顯,主要表現在:

        1、征收與實際可用數量不符

        在《可再生能源發電價格和費用分攤管理試行辦法》和《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收入調配暫行辦法》中,雖明確規定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為單獨記賬、??顚S?,但由于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屬價內征收,因而這部分資金不可避免地進入電網企業的銷售收入,這就從三個渠道導致可用資金量的“縮水”。

        (1)因繳納增值稅導致可用資金“縮水”。根據我國現行稅收結構,如果電力企業按17%的稅率繳納增值稅,僅增值稅一項,實際可用的可再生能源附加,就已由每千瓦時0.002元降為0.0016元。

        (2)因地區間資金調配導致可用資金“縮水”。在我國,之所以建立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資金分攤制度,根本原因就是可再生能源發電存在地區間的溢出效應,必須通過中央政府的統一管理,實現地區間的轉移支付,進而使那些可再生能源富集的地區有動力、有能力合理開發和使用可再生能源。因此,所征收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資金在各省級電網企業間的調配不可避免??捎捎谠擁椯Y金進入電網企業的銷售收入,那些調配入該項資金的電網企業,還要再次繳納增值稅,從而形成同一筆資金重復納稅的局面。

        (3)因繳納企業所得稅導致可用資金“縮水”。如果隨電價征收的可再生能源附加收大于支,該項余額留存的那個電網公司,還必須繳納25%的企業所得稅,從

        而進一步導致可用資金的“縮水”。

        2、名實不符

        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附加”成了漲價。盡管從消費者支出的角度看,隨電價征收用于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資金,無論采取哪種形式,都會體現為消費者支出的增加,但從該項資金的所有權和用途的角度看,“附加”與電價具有截然不同的性質。隨電價征收的可再生能源附加,用于公共利益目標,屬政府收入,具有準稅收性質。而電價用于企業的個體目標,屬企業收入。但由于可再生能源附加在價內征收,使其又具有了企業銷售收入的性質。所以說,現在的可再生能源附加,性質混沌不清。

        (2)公共資金的政府調撥成了“配額交易”。由于可再生能源附加在價內征收,進入企業的銷售收入,因此,各電網公司用可再生能源附加收購可再生能源電量的資金余缺調配,就必須通過某種形式的企業間的交換關系來完成,結果就出現了所謂的“配額交易”。須知,既稱“交易”,就必然要有市場,有市場,必然要有競爭,因而交易的價格是由市場而非政府所決定的。所以,在國外,“配額交易”通常是指“綠色證書交易”一類的市場交易,目的是通過競爭機制的引入,提高發展可再生能源及環境保護政策的實施效率。而我國這里的“配額交易”,“成交雙方”、“成交金額”完全由政府指定,而且也沒有價格,本質上是政府資金的調配,與“配額交易”本來的內涵南轅北轍。

        3、資金的調配層次多、時效差

        (1)資金調配層次多,管理成本高。如前所述,由于可再生能源附加在價內征收,所收資金進入企業的銷售收入,省級電網企業的余缺,形式上自然要通過企業間的資金往來加以解決。但問題是,可再生能源附加畢竟本質上歸政府所有,而我國又是一個大國,存在幾十家省級電網公司,結果,政府又必須介入這個企業間的資金往來過程,不僅企業由此增加了管理成本,政府與企業、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協調成本也隨之增加。

        (2)資金調配時間長,時效差。雖然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文件規定了省級電網企業資金調配的時限,但由于資金調配層次多,所需時間必然延長。從已進行的調配過程看,一般都在半年以上,遠遠長于政府文件規定及業內普遍預期的時間。資金調配時間長,顯然會加重資金調入地區電網公司的財務負擔。尤其是那些可再生能源發展較快而電力消費小的省份(如西部的一些省區),電價附加和發電補貼之間存在比較大的缺口,資金調配周期拖長,其財務負擔就更為沉重。

        4、未能與項目審批等相關制度有效結合

        (1)未能與項目審批制度有效結合。現行的可再生能源發展資金,是由中央政府統一出資,全國范圍內分攤,我們也可稱之為一級分攤,但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建設卻是中央與省兩級審批。比如風電項目,裝機容量5萬千瓦以下的,均可由地方政府審批。而地方政府可批準的項目,又沒有數量限制。也就是說,只要是獲準的項目,不管是誰批的,其所需的資金補助,都由中央政府承擔。既然項目的收益留在當地,而項目的公共成本由別人支付,就像“自己生孩子,別人出錢養育”一樣,當然會激勵地方政府盡可能地多批項目了。因此,一方面,它確實推動了可再生能源發電的迅猛發展,但另一方面,也存在激勵過度問題,使一些近期尚無必要的項目倉促上馬。

        (2)未能與可再生能源電價制度有效結合。仍主要表現在風電的管理體制上。我國現行的風電價格制度是實行招標定價。目前,裝機容量5萬千瓦以下的風電項目,均可由地方政府審批,與之相適應,地方審批的風力發電項目,招標也由地方組織。從而,風電價格的確定,實際上也使地方政府有了很大的影響能力。而如前所述,根據現行的費用分攤機制,就某一地區而言,無論發展風力發電產生的公共成本有多高,都由中央政府統一支付,或者說,都會在全國范圍內分攤,對當地利益都沒有影響,因此,在風電的價格上,地方政府與項目公司的利益是一致的,所以,凡是地方政府招標的風電項目,價格通常都較高。從理的角度看,地方政府如此處事也無可厚非。問題出在中央政府的政策基點:天底下哪有委托別人買東西而又對受托人無財務約束的呢?再具體一點說,既然是招標購物,怎么能沒有購價的標底呢?而在地方政府可以主導風電招標定價的條件下,實行中央政府統一出資的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分攤制度,就如同“委托別人買東西而又對受托人無財務約束”,或“招標購物而無價格標底”!因此,現行的中央政府一級的可再生能源發展資金分攤機制,不僅與項目的兩級審批相互矛盾,而且也與風電價格招標制度無法兼容。其結果,是需全國分攤的可再生能源發展補貼資金數量難以預測,也不利于約束投資成本、保證投資效率。

        四、完善可再生能源發展資金分攤機制的建議

        (一)準確定性“分攤”資金

        如前所述,從“分攤”資金的定性和來源的角度看,國外的可再生能源發展資金分攤機制,大體上可分為價格內的“民間調解”和價格外的政府操作兩種形式。我國目前采取的方式,與上述兩種方式都有相像之處,又有不同之處。我國的可再生能源附加,無論是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的相關規定,還是財政部門的表態,都將之定義為“政府性基金”,所有權歸政府財政,這似乎與第二種形式相似。但這種歸政府財政所有的“政府性基金”,卻又是在價內收取,形式上的所有權又不是政府而是電力企業。結果是政府財政性資金的調配走“民間調解”的渠道。由此產生的種種弊端,已如上述。

        因此,首先要做的就是為“分攤”資金正名。“名不正而言不順”。實際上,我國確立通過電價征收可再生能源附加的政策初衷,就是選擇的前述第二種方式。既然財政部門也認可“可再生能源附加”屬政府性基金,在名稱上就應該使其準稅收的性質得以明確。為此,建議可再生能源附加改稱為“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使之不必再通過所謂的“配額交易”等迂回曲折的渠道進行調配。如果考慮到將來有可能還要通過規范的方式解決電力普遍服務、電力改革“擱淺成本”等相關公共政策資金來源問題,也可定名為:“電力公益基金”。因為后一名稱更有包容性,可不必另立名目,進而既減少立法成本,也可避免因電價附加的基金名目過多而導致公眾的反感。

        (二)“分攤”資金應價外收取

        “分攤”資金作為一種準稅收,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從便于計劃和管理等實用的角度看,都應該在價外收取。因為,征收“分攤”資金的目的,是鼓勵發展可再生能源,以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因而“分攤”資金屬于典型的公共資金,既然是公共資金,就應進入政府賬戶,要與企業收入相互區隔?!胺謹偂辟Y金由價內收取改為“價外征收”,可避免現在的這種價內征收方式所導致的“政府向自己的財政收入征稅”在邏輯上的荒唐局面,也可避免資金量“縮水”和調配層次多、管理成本高的弊端。

        (三)合理確定“分攤”資金的征收對象

        1、“從量”計征。即只在電量電價上加“附加”。因為政府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扶持,主要源于常規能源特

        別是化石能源消費的不可持續性,而電力消費者對化石能源的消耗主要體現在電量而不是容量上,從“受益者負擔”這一公平原則出發,該項責任顯然是應由“電量”的消費者承擔。

        2、設免征范圍。近期的免征范圍內,可設定為地區和地(縣)自供電網和農業生產用戶。由于地、縣自供電網多以水電(主要是小水電)為主要電源,對地、縣自供電網用戶暫時免征,可減少爭議,便于操作。所以對農業生產用戶免征,一是因為農業生產用電量不大,二是電價涉及支農政策,因此暫時免征當無大的負面影響。如果現行“基金”有滿足“分攤”需要的空間,在該“基金”征收期限內,減免范圍也可暫按原規定執行。對上述范圍之外的所有省網公司供電用戶(包括省網公司的躉售對象、自備電廠用戶、向發電廠直接購電的大用戶),均應按電量征收“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

        3、自備電廠用戶必須繳納。

        (四)科學設定“分攤”資金征收標準

        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問題:

        1、如何確立決定“基金”標準的影響因素。應主要考慮:(1)單位補助金額;(2)電網公司收購的可再生能源電量;(3)接人工程等(未進入電源項目投資成本的)其他相關支出;(4)規劃期內電網公司的售電總量。

        其相互關系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基金”標準=(單位補助金額×收購量+其他相關支出)/售電量

        2、如何設定相關參數。方法如下:

        (1)關于單位補助金額的確定,可用規劃期常規能源平均上網電價與可再生能源標桿價的差額為依據。全國平均的單位補助金額,可在各地區的單位補助金額基礎上,加權平均計算得出。

        (2)關于電網公司收購的可再生能源電量,應以規劃期中央與省兩級規劃銜接后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為依據,減去設計的“廠用電量”后確定。

        (3)其他相關支出的確定,應以政府有關部門批準的設計文件為依據。不過,從有利于對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做經濟性比較的要求出發,接人工程等其他相關支出最好進入標桿上網電價。

        (4)規劃期內電網公司的售電總量的確定,與電力需求預測是同一問題,一種辦法是以《電力十一五規劃》為根據。如果《十一五規劃》相關指標未定,也可以近三年售電量的平均增長率為根據。

        3、是否繼續提高征收標準。我國目前的用戶電價中已有性質類似的基金,如“電力建設基金”、“三峽基金”、“庫區移民扶持基金”等,有些“基金”的征收量、需要量都因條件變化而同原計劃有很大出入。例如,“三峽基金”的征收期限是2009年,此后如果不再改作他用,就可騰出很大的資金獲取空間。因此,對于是否因支持可再生能源發電而進一步提高基金征收標準問題,建議先對現行“基金”征收、使用的實際情況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的結果酌情決定。

        (五)建立中央與省兩級分攤機制

        我國地域遼闊,地區間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在絕大多數公共政策領域,都不同程度地需要地方政府的參與。政府的可再生能源政策,不僅要考慮資源分布及經濟性評價的地區差異,也必須顧及中央與地方以及地區間的利益關系的影響。如前所述,現行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財政補貼實行的是中央政府一級承擔機制,而可再生能源發電的經濟利益及項目審批權又有相當大的部分歸地方,這種權益與責任不對等的制度安排,降低了資源的配置效率。因此,現階段的支持可再生能源發電的資金“分攤”機制,必須正確處理中央與地方關系,使之與項目兩級審批體制相協調,與目前的電力銷售價格以省為基本管理單位的利益格局相適應。為此,建議改目前的中央政府一級承擔機制為中央政府與省級政府兩級承擔機制。具體內容可概括為:“分攤”資金收入實行中央與省兩級政府間分成,“分攤”責任與審批權限相結合。

        關于“分攤”資金收入實行中央與省兩級政府分配,總的原則是利于發揮中央與省兩級政府的作用,提高政策的執行效率。至于是“地方分小頭,中央分大頭”,還是中央與地方“五、五分成”,應視項目審批權限及發展規劃中地方項目的種類、規模等因素確定。

        所謂“分攤”責任與審批權限相結合,是指屬中央戰略性布局范圍內進而由中央政府審批的可再生能源電力項目,所需補助資金全部在中央的“基金”收入中安排,即在全國范圍內分攤,而由地方規劃且由地方政府審批的可再生能源電力項目,所需補助資金全部在省級政府的“基金”收入中安排,即在省內分攤。

        經過上述改變,可有效實現可再生能源政策的激勵機制與約束機制的平衡?!胺謹偂辟Y金收入實行中央與省兩級政府分成,不僅可提高地方政府發展可再生能源的積極性,而且使之相關行為有了財務預算約束。而“分攤”責任與審批權限相結合,其結果是地方審批的項目越多,地方為此支付的可再生能源“分攤”資金量就越大,在這種地方審批項目的效率與地方的利益掛鉤的條件下,地方政府審批項目將趨于謹慎,由地方政府招標形成的上網電價也將受到有效控制。

        改目前的中央政府一級承擔機制為中央政府與省級政府兩級承擔機制,也可有效劃分中央與地方的責任,減少資金“分攤”中的利益糾紛,中央政府可將更多的精力用于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戰略性布局,并因使“分攤”資金管理的復雜程度降低而減少行政成本,從而提高中央政府政策制定和實施的效率。

        (六)重建“分攤”資金管理體系

        如前所述,現行的可再生能源“分攤”資金體制,由于定性錯誤和價內收取,不僅導致資金縮水、資源錯配問題,也不必要地增加了企業負擔,降低了行政效率。通過“正名”、“價外收取”、“建立中央與省兩級分攤機制”的改革,也為“分攤”資金的管理體系的簡化和效率提高創造了條件。

        “分攤”資金的管理體系,主要包括“收”、“付”及相關的監督等方面的內容。從我國的國情出發,目前不太可能建立專門的管理機構。近期可立足于現有的條件和其他“基金”管理經驗,對“分攤”資金的管理體系的基本框架做如下設計:

        1、仍由電網公司代收??蓞⒄铡叭龒{基金”管理方式,由財政部門給予電網公司相應的代收費用。

        2、建立中央與省兩級財政專項賬戶。電網公司代收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后,按規定的比例分別上繳中央財政和省級財政??稍偕茉窗l展基金應納入財政預算,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

        第5篇:可再生能源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 財稅政策; 可再生能源; 商業化階段理論; 政策框架

        中圖分類號:F416.2;F8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37(2015)22-0091-05

        一、引言

        能源是人類活動的物質基礎,人類的活動離不開優質能源的出現和先進能源技術的應用。伴隨著發生于20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世界各國愈加重視能源供應對于經濟的巨大作用。而近10余年全球生態環境惡化,空氣污染加劇,使得以風能、太陽能、生物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得到追捧。目前,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產國和消費國(BP,2013),是第二大能源生產和消費國以及第二石油消費國、OECD之外最大的石油進口國(王仲穎、任東明、高虎等,2012)。我國煤炭消費占能源消費的比重長期保持在70%以上(中國統計年鑒,2014),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我國CO2氣體排放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已占全球首位(IEA,2009)。我國政府已經提出2020年可再生能源消費量要占到全國一次能源消費量的15%(《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2007),但是要實現此目標,任務艱巨(王仲穎、任東明、高虎等,2012)。

        世界經驗表明,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與政策的引導和激勵密不可分?!犊稍偕茉粗虚L期發展規劃》(2007)明確指出,根據《可再生能源法》的要求,國家運用稅收政策對包括水能、生物質能的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予以支持。目前,對于可再生能源激勵政策的研究文獻主要從政策工具的應用、政策工具效果評價方面提出。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重視對于可再生能源的激勵政策應該針對不同發展階段提出。Martine et al.(2006),Hillring(1998)提出在研發階段需要針對技術研發進行支持;在生產階段主要通過減免稅收和適當補償(Lawrence & Stanton,1995);在市場化階段Suani(1999)認為生物質能政策需要將外部性引入市場價格中。同時,可再生能源在市場化階段配額標準需要保持相對穩定(Ryan et al.,2006)。國內學者王革華(2010)對我國新能源產業政策進行了梳理,同時借鑒國際經驗,提出我國應完善經濟激勵政策和非經濟激勵政策,促進新能源的發展。王璽等(2011)針對新能源產業研發、生產和銷售等環節設計了稅收優惠政策。劉葉志(2008)則從外部性理論的角度提出使用財政政策來優化資源的配置。

        本文針對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政策的發展狀況,從基礎理論入手,通過科學判斷我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階段,針對不同發展階段依據商業化階段理論與可再生能源財稅政策的關系提出相應的產業財稅政策。

        二、可再生能源的概念及發展意義

        (一)可再生能源概念和分類

        根據不同的劃分標準,能源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類型。根據是否再生,將能源劃分為可再生能源與非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的英文名稱是Renewable Energy,其概念最早是由聯合國在內羅畢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會議上確定的。可再生能源不同于常規的化石能源,具有可持續性,幾乎不會枯竭,有利于生態良性循環,主要包括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以及所產生的二次能源氫能等(張博,2007;姜南,2007)。我國將可再生能源分為水能、生物質能、風能、太陽能、地熱能和海洋能(《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2007)。這種能源資源潛力大、環境污染低,是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能源。

        (二)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重要意義

        1.能源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我國能源長期存在資源有限、優質能源儲量嚴重不足、化石能源人均儲量低的狀況,其中石油、天然氣資源僅占世界人均儲量的11%和4%。目前,中國石油進口年均增長率達到了35%,石油對外依存度在30%以上,這一數據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對能源的需求將持續增加。

        2.調整能源結構、增加能源可持續供應的需要

        我國能源消費結構長期以煤炭為主,隨著降低煤炭消費的壓力增加,必然需要相應提高水電、核電等能源的使用量。只有這樣才能建立多元化的能源消費結構。

        3.保護環境、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需要

        對于化石能源的過分依賴,使得我國環境污染嚴重,嚴重影響我國居民的身體健康。而可再生能源幾乎不會對大氣環境造成破壞。這也是為什么世界越來越重視可再生能源的原因所在。

        三、商業化階段理論與可再生能源財稅政策的關系

        (一)商業化階段理論的內涵

        根據美國總統科學技術顧問委員會研究報告(PSCAST,1999),可以將可再生能源技術的商業化過程分為研究發展階段、示范階段、規?;档统杀倦A段和大面積推廣階段。

        在研究發展階段,也是商業化準備階段,投資收回的可能性小,承擔的風險高,因而在此階段政府是研究開發投入的主體。政府等公共部門應該在技術研發方面發揮巨大作用,同時為了促進新技術的商業應用轉化,政府應該引導企業積極參與。

        在示范階段,政府提供資金支持是本環節得以順利進行的有力保障。此階段可以分為技術示范和商業化示范兩個階段。技術示范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對研發出的新技術進行生產能力的可行性驗證、示范,并發現問題,進一步完善新技術;而商業化示范階段是在上一個階段可行的基礎上對商業服務的能力和推廣前景進行驗證。本階段資金投入較大、回收期長、風險高,資金獲取是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到了規?;A段需要降低生產成本。在本階段技術特征表現為單位生產成本受累計產出規模增加的驅動而進一步下降,整體呈現“學習曲線”的特征(見圖1),直至可再生能源技術擁有與傳統能源相同的競爭力。成本下降受規模效應的驅動,而累計規模效應需要穩定的大量的資金投入,本階段需要解決的關鍵核心問題是克服成本下降的不確定性、保證投資收益的穩定性。合理的政策設計將會達到成本驅動下降的作用,否則可能出現接受補貼的企業依賴補貼生存,不想通過技術進步和加強管理增強盈利能力。

        大面積推廣階段是在可再生能源經歷了研發、示范和規?;A段之后。在前幾個階段的發展之后,由于成本經濟性已與常規能源技術相當,此時就可以進行大面積推廣了。此時政策上主要解決市場交易和信息傳播方面的障礙。

        (二)商業化階段理論與可再生能源財稅政策的關系

        可再生能源在商業化的不同階段,都不同程度伴隨著研發、示范、規模化成本降低和市場推廣等環節的運行。在技術研發環節政策支持應該是政府公共部門主導、企業等參與,主要使用科技推動政策,由國家組織研究機構和企業一起實施科技攻關計劃,并對研究示范企業提供資金支持。

        以生物質能為例,美國在燃料乙醇產業發展的各個階段主要采取的政策有:(1)在發展初期,采用提高乙醇補貼、稅收減免、信貸優惠、債券貼息補貼以及保險貸款優惠等補貼手段。首先將每加侖乙醇補貼從1978年的40美分提高到1984年的60美分。在《能源稅收法案》中要求對E10乙醇汽油每加侖減免征收4美分消費稅。通過《原油暴利所得稅法》將乙醇添加汽油的免稅時間進行延長;1980年的《能源安全法案》(Energy Security Act)要求對生產規模低于100萬加侖的乙醇生產廠商提供擔保,聯邦政府與乙醇生產廠商簽訂購買協議,實行最低收購價格;《混合和解法案》中規定對外國(主要針對巴西)生產的乙醇征收每加侖50美分的進口關稅,還規定乙醇生產設施可以進入免稅工業發展債券。關于行業競爭,《乙醇燃油競爭法》禁止對乙醇企業進行任何惡意報復,實施的效果是企業投資積極性提高。到1985年美國生物乙醇的產量接近5億加侖,生產廠商達到163家。(2)在商業化過渡階段,需要不斷擴大項目規模和項目數量。在這個階段,為了促使新產業的成熟,政府需要通過補貼稅收、優惠等形式支付增量成本,促進新技術盡快擴大規模。(3)在規模化階段,往往需要從產銷兩個方面促進產業的快速發展。美國在此階段除了對生產環節提供支持,還對消費環節提供信貸幫助:1)在《替代能源安全法案》(Alternative Motor Fuels Act)中規定對生產替代燃料汽車的企業提供信貸優惠,滿足公司平均燃料經濟(CAF)的標準,如E85標準;2)出臺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但主要由于石油生產企業的阻力,E85加注站一直沒有發展起來,使得乙醇的使用范圍受到了很大的限制;3)繼續對研發領域實施支持。(4)在商業化運作階段,即大面積推廣階段,美國實施多環節支持生物燃料產業,通過制定明確的生產計劃,補貼逐漸減少。不同商業化階段可再生能源的激勵扶持政策見圖2。

        四、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階段判斷與政策框架設計

        (一)可再生能源發展階段判斷

        1.趨勢判斷

        對于可再生能源發展階段的判斷是建立在Booz和Allen(1957)的生命周期概念基礎上的。根據PSCAST的商業化階段理論,處在不同發展階段,產業規模、產品種類、市場環境、產業利潤等都各自具有不同的特點。對可再生能源商業化階段進行實際判斷時我國數據統計不全,企業數據僅能從上市公司的年報中獲?。▽幈?,2012)。根據RESSET金融研究數據庫中關于我國可再生能源上市公司的統計,依據可再生能源上市公司產值的變化對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階段進行了趨勢估計。

        通過上市公司1993年至2013年產值的趨勢變化(如圖3)可以看出,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處在規?;A段。但這屬于對可再生能源的整體進行的判斷,具體到各種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階段還會有差別。為了提高判斷的科學性,還需要使用定量的方法通過計算進行判定。

        2.Gompertz曲線擬合法

        由于擬合精度好,產業發展生命周期分析中Gompertz曲線法已經被廣泛應用。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公式:Yt=Kab t(K>0)。結合本研究,Yt表示新能源上市公司的產值,t表示時間,公式中三個參數K、a、b的值可以采用非線性最小二乘法進行估計。根據統計學的計算方法,一般采用三和值法進行計算。三和值法的原理如下:

        筆者選取RESSET金融研究數據庫中新能源上市公司1993年至2013年共21年的產值數據,將數據按照時間等分成三個階段,即1993―1999年為第一個階段,2000―2006年為第二個階段,2007―2013年為第三個階段,這里n=7。根據21年的產值數據,通過計算和使用Eviews的非線性最小二乘法迭代估計,并經過分析,模型的可決系數為0.984279,調整的可決系數為0.981926,擬合優度高,自變量對因變量的解釋程度強。F-statistic為640.7726,Prob為0.0000,判定模型總體顯著,最后經過P值判定回歸計算出的lnK、lna、lnb是顯著的。經過計算得出a=0.9145,b=0.9178,依據對照表(如表1),可知我國可再生能源處于成長期,這與趨勢判斷一致。

        (二)我國可再生能源財稅激勵政策框架設計

        根據可再生能源商業化階段理論,借鑒美國等國家的經驗,可再生能源產業財稅政策工具的選擇需要根據產業發展階段設計。在技術研發階段,應該以財政資助為基礎,進行共性技術研發活動;在商業化示范階段應該適當增加財政投資;進入成長階段應該采取市場保護、政府采購等措施;進入大面積推廣階段,可以采取稅收優惠、金融扶持、創業投資等為主的財稅政策。由此,本文參考王仲穎、任東明、高虎等(2012)的研究,根據商業化階段理論分析構建了我國不同商業化階段可再生能源財稅政策工具選擇的模式。

        目前我國的可再生能源整體處在規模化階段,根據表2,在此階段稅收政策和財政激勵政策都需要加強。由于本階段需要企業擴大投資,促使產業形成規模優勢,使得可再生能源的技術學習曲線進一步降低,重點需要通過在稅收政策上允許企業對固定資產進行加速折舊,鼓勵可再生能源企業增加投資,另外可以在財政投資上從財政投資、財政撥款、財政貼息等方面對可再生能源企業進行支持。同時,消費終端稅收政策與補貼政策支持也需要進一步加強(胥力偉和丁蕓,2015),提升消費的拉動作用。但是,在此階段不應該進一步減免企業所得稅,以迫使企業進一步增強自己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提高產業自身的競爭優勢,形成產業競爭力。

        五、結論與探討

        目前,我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中還存在高成本、高價格的制約,更為重要的是在商業發展的初期和中期,可再生能源的投資還存在風險大、成本高、預期回報率低等困境??稍偕茉床粌H需要國家加大支持,還需要分別對水能、風能、生物質能等不同的發展階段進一步進行針對性的判斷,依據商業化階段理論和不同商業化階段可再生能源的財稅政策工具選擇模式有區別地應用差異化政策工具,尤其是財稅政策工具,并在必要的時候應用政策工具組合。

        本文沒有對政策工具的特點、不同政策工具的實施效果進行說明和評價,這也構成了下一步拓展研究的內容。

        【參考文獻】

        [1] Davis G A, Owens B. Optimizing the level of renewable electric R&D expenditures:using real options analysis[J].Energy Policy,2003(15):1589-1608.

        [2] Hillring. National strategies for stimulating the use of bioenergy:Policy instruments in Sweden[J].Biomass and Bioenergy,1988(14):45-49.

        [3] Lawrenee J Hill, Stanton W Hadley. Federal tax effects on the financial attractiveness of renewable versus conventional power plants [J]. Energy Policy,1995,23(7):593-597.

        [4] Mabee W E. Policy options to support biofuel production// Biofuels[M].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2007: 329-357.

        [5] Uyterlinde M A, Junginger M, de Vries H J, et al. Implications of technological learning on the prospects for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ies in Europe[J].Energy Policy,2007,35(8):4072-4087.

        [6] Hamrin J, Wiser R, Baruch S. Designing a renewables portfolio standard:principles,design options and implications for China[J].Energy Policy,2006(9):87.

        [7] Coelho S T, Bolognini M F, Zylbersztajn D.Policies to improve Biomass-electricity Generation in Brazil[J].Renewable Energy,1999(16):996-999

        [8] 姜南.可再生能源配額制研究[D].山東大學,2007.

        [9] 王璽,蔡偉賢,唐文倩.構建我國新能源產業稅收政策體系研究[J].稅務研究,2011(5):11-15.

        [10] 楊帥.我國可再生能源補貼政策的經濟影響與改進方向――以風電為例[J]. 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13(2):64-74.

        [11] 寧冰.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階段判斷與政策設計[D].東北財經大學,2012.

        [12] 趙建,李春梅.歐盟發展生物燃料的有關政策及其啟示[J].中外能源,2006(4):101-103.

        [13] 李天舒,張天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領域選擇和政策取向[J].特區經濟,2010(10):220-222.

        [14] 王仲穎,任東明,高虎,等.可再生能源規?;l展戰略與支持政策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2:297-298.

        [15] 劉葉志. 新能源產業外部效益及其財政矯正[J].科技和產業,2008(9):1-4.

        第6篇:可再生能源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可再生資源 政策 措施 發展

        前言: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巨大,世界各國逐漸認識并日益重視能源、環境、氣候等全球變化問題。時至今日,許多國家早已陸續制定出不同形式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以及一系列的優惠政策,來投資并鼓勵社會各界利用和使用可再生資源,以此尋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替代能源。以下筆者對我國鼓勵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扶植與優惠政策體現進行粗淺的概述,并提出幾點推動可再生資源發展的個人建議,以供參考。

        目前我國鼓勵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扶植與優惠政策體現

        為了更好的鼓勵我國可再生能源技術的發展,我國政府先后出臺了一系列的扶植與優惠政策,以此促進可再生資源的利用,具體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在國家法律法規上給予的支持

        目前我國在法律、法規以及行政規章等法律中,都對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做出了相關的鼓勵政策。例如:在十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把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提高到“增加能源供應,改善能源結構,保障能源安全,保護環境,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以此國家強制手段以及利好政策激勵可再生能源的進一步發展。

        1.2鼓勵開發利用,給予政府補貼

        目前我國有關財政部門早已制定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對開發利用可再生資源的地區和企業,給予一定的政府補貼,加快了可再生資源的發展。例如:“送電到鄉”工程,在工程實施初期,我國政策及地方財政部門籌集了近40多億的資金,支持無電地區1000多個鄉(鎮)建立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和小水電站,解決人們生活用電的同時,充分的利用和使用了可再生資源,降低了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同時,部分地方政府益對開發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企業給予一定的政府補貼,如遠地區的農牧民,購買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和小型風力發電系統給予每套100 300元的財政補貼,以此促進可再生能源在快速融入人們的生活。

        1.3利用價格支持促進可再生資源發展

        利用價格支持是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關鍵。目前我國典型的價格支持政策,主要體現在風力發電上,如:為了促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電價改革方案中提出,

        “風電、地熱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企業暫不參與市場競爭,電量由電網企業按政府定價或招標價格優先購買,待電力市場成熟時由政府規定供電企業售電量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電量的比例,建立專門的競爭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市場。以價格優惠,為可再生資源提供有力的發展環境。

        1.4對可再生資源給予國家投資支持

        目前我國除了對可再生資源給予法律政策優惠外,還給予了充足的專項投資支持,以此加快可再生資源的研究開發,建立起科學系統的可再生能源產業鏈。例如:農村推廣使用可再生資源時,地方財政部門為可再生資源產業提供了專項貼息貸款。同時,我國還將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納入了雙邊和多邊援助的優先領域,引入國外的優惠貸款支持國內可再生能源的項目發展。

        推動我國可在生資源進一步發展的幾點個人建議

        目前我國早已出臺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促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雖然取得了巨大的收益,降低了能源的消耗,但是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力度尚較為薄弱。因此,為了進一步促進我國可再生能源的開發與利用,加快我國可再生資源產業的發展步伐,筆者從可再生資源發展的兩個方面,提出幾點個人建議。

        2.1進一步加強國家政策扶植、鼓勵的具體建議

        針對我國可再生資源產業發展的基本現狀,合理加強國家扶植、鼓勵力度,落實法律法規,對促進可再生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尤為重要。我認為要貫徹落實國家法律法規,可再生資源發展的利好政策:一,應該明確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目標,制定發展戰略與發展規劃;二,加大可再生資源專項資金的投入,研發開發高端產業;三,國務院財稅主管部門應制定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的財稅政策和投儲資政策;四,建立國家可再生資源技術研發中心,并在各大高校中,開始可再生資源研究專業課程,為可再生資源產業的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與儲備;五,加大對可再生資源開發利用重要意義的正面宣傳,貫徹落實節約型社會。

        2.2加大可再生資源技術產業發展的扶植力度

        目前我國可再生資源技術發展水平良莠不齊,各類技術發展的戰略地位也不盡相同,嚴重造成部分可再生資源產業發展緩慢,無法形成適合市場經濟發展需求的產業規模。因此,針對上述問題,筆者認為我國應該根據各類可再生資源技術的特點及發展水平,制定具體的戰略措施,平衡發展,以適應市場商業化發展需求。具體建議如下:首先,加強對風力發電公司的扶植。扶植幾家大型風力企業,迅速形成規?;纳a能力,并且規范風電市場,加速風電場建設;其次,加強對太陽能熱水器產業的扶植。目前我國太陽能熱水器技術相對成熟,但是由于種種因素限制,太陽能熱水器的使用仍無法廣泛推廣。因此,我國應該盡快出臺對太陽能熱水器使用的相關優惠政策,并給予一定的政府補助,促進發展;再次,生物液體燃料。生物液體燃料多使用農村秋后廢棄收割的高梁莖稈、地瓜、木薯等原料。因此,其能源來源廣泛,價格低廉,在使用中生態環保,加強生物液體發展勢必會逐漸形成上千萬噸的液體燃料替代能力。

        第7篇:可再生能源的意義范文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同時也提出了“十一五”生態家園富民工程。為了加快生態家園的建設步伐,提高廣大農戶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和生態環保意識,普及新農村可再生能源技術知識,近年來,磐石市農業環保監測站積極發展農村可再生能源事業,如今,全市可再生能源事業方興未艾,給廣大農村帶來盎然生機。

        可再生能源和農業生態工作是涉獵多學科、技術工藝復雜的科技創新產業。作為基層農業能源生態技術推廣部門的技術干部光有熱情是不夠的,還要有過硬的技術支撐,方可得心應手、事半功倍。為此,他們曾先后派技術人員20余人次到省內先進市縣以及北京、四川、湖南等先進地區參觀學習,并有8人次參加農業部組織的各類能源生態技術培訓班。目前全站人員均達到中級沼氣生產工職業認證資格,2人為高級農村能源鑒定師,有高級農藝師2人,中級農藝師5人,從事可再生能源生態事業人員8人。他們是磐石市可再生能源、農業生態事業的中堅力量,是事業穩步、健康發展的源泉。近年來,全站公開20余篇,其中《太陽能采暖房的作用與意義》在第六屆國際能源會議上交流,并編入論文集;《集熱蓄熱式太陽房的效果與評價》在中國太陽能學會和聯合舉辦的全國“青年論壇”征文活動中,榮獲二等獎;《真空管太陽能熱水器經濟評價及其在農業生態建設中的意義》收入東北師范大學草地所《吉林省生態建設成果集》一書。

        在工作中,磐石市農業環保監測站抓住以沼氣為核心的農村可再生能源項目支持的有利時機,積極申報,有效實施項目。目前,已建成戶用沼氣池2200戶,推廣太陽能采暖房1982棟,安裝真空管太陽能熱水器2萬余臺,建立農村能源服務體系2個。各類建設項目嚴格執行農業部標準,實施過程中嚴把建設質量關、技術關和服務關,真正為廣大農民辦好事、辦實事,使項目得益、農戶在真正意義上得到實惠。此外,還建成農業生態示范基地1處,占地2公頃,建成“四位一體”日光溫室17棟,并且水、電、路、倉儲等設施齊全。他們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也換來了多項榮譽。“被動式太陽房推廣與利用”項目被省政府評為農技推廣一等獎;“生態家園工程建設”項目被吉林市科教興農辦公室評為一等獎;“朝陽山無公害基地建設”項目被吉林市科教興農辦公室評為二等獎;“‘四位一體’能源生態模式技術”項目獲吉林市人民政府二等獎;“磐石市朝陽山農業生態園區建設”獲吉林市人民政府二等獎。

        磐石市農業環保監測站為磐石市可再生能源、農業生態事業貢獻卓著,深受業務主管部門和廣大干部群眾的好評。我們相信,磐石市可再生能源、農業生態事業將會春風得意、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創造出更加輝煌的事跡,更好的服務于“三農”。

        第8篇:可再生能源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電力營銷 可再生能源 市場發展

        面對目前社會資源能源匱乏的環境,可再生能源作為關鍵的核心替代性能源,亟需開發和發展可再生能源市場,以應對全球變暖以及能源匱乏等問題,實現電力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可再生能源實現商業化開發和廣泛應用的關鍵環節是科學發電的技術手段,現階段上網電價工作系統是制約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盡快改進該系統不僅有助于提高電力企業的競爭優勢,還有利于完善電力企業的市場營銷模式。

        一、電力營銷可再生能源市場的概況

        在電力營銷模式中用于發電的可再生能源主要有太陽能、風能、沼氣及潮汐能等,在將其轉變為電能的過程中,省去了煤石油及天然氣的使用,從而也就減輕了對環境的污染,從而有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以及實現城市的綠色化。我國政府對電力能源的可持續發展也提供了大力支持,引進資金制定優惠政策,引進及補助科研技術人才,以此促進電力可再生能源市場的穩定快速發展。但是還存在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電力企業尚未形成一套科學合理的市場化的電力營銷機制,另外制定的電力價格也不夠合理,以及由此帶來的再生能源再缺乏以與傳統電力競爭各具優劣,難分勝負等問題都阻礙了可再生電力能源營銷市場的發展。

        二、阻礙電力營銷可再生能源市場發展的問題

        (一)電力營銷市場可再生能源分布不均

        利用風能、太陽能等發電的過程中明顯減少了有害物質的排放,這些可再生能源是環境友好型二次能源,但由于其分布不均,直接影響對其進行開發利用并直接阻礙了其市場營銷。通過研究發現,我國蘊藏的可再生能源十分豐富,但分布卻相當不均,尤其在經濟相對不發達的例如、甘肅及內蒙古等地區蘊藏豐富,但是這些地區因市場需求小,開發能力落后再加上交通不發達等問題,致使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率低下。

        (二)可再生電力能源營銷價格存在劣勢

        目前可再生電力能源的價格與傳統電力能源的價格相比相對較高,因而其在市場競爭中優勢不足。同時電力市場作為一個壟斷性市場,它的競爭機制并不完善,針對這一問題,國家政府雖已出臺了一些優惠政策來保護可再生發電能源的市場營銷,但這些政策并不能在本質上解決不完善的競爭市場問題。例如,利用太陽能發電比利用煤發電的價格高很多,但是煤電的優惠政策卻更多,其執行效果也就更好,這嚴重阻礙了太陽能發電的開發與利用。然而在一些發達國家,對于煤電等非再生能源發電礦物需征收相應的能源生態稅,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不可再生能源的過度使用,但我國尚未建立該項政策鼓勵可再生能源的開發。我國可再生能源的市場營銷起步較晚,尚未形成規模效應,只是建立了一些小規模的可再生能源的電廠,其成本較高,技術及設備也都是進口的,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本費用,使得購網、上網及銷售的用電價格較高,從而制約了電力營銷市場的發展。

        (三)政府對可再生電力能源的開發及市場營銷的支持力度不足

        國外可再生電力能源之所以能夠迅速發展并取得較好效果,與政府的大力扶植及國家倡導是分不開的,我國政府雖然也提倡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減少環境污染,但制定的優惠政策不足同時又缺乏可行性,實際操作能力不強,尚未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電力可再生能源市場機制,因此未能從本質上推動我國可再生電力能源的開發及其市場化營銷。

        三、電力營銷可再生能源市場的發展動力研究

        (一)合理開發與利用可再生電力能源

        我國政府尤其是相關電力部門要根據可再生電力能源在各省市的具體分布,結合市場需求,積極調整對可再生電力能源開發發展的工作思路,改進并規范市場營銷策略,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不斷優化電力產業結構,使風能、太陽能及潮汐能等友好型二次能源得到科學開發、合理利用,使其社會環境及經濟效益最大化。

        (二)合理制定可再生能源發電價格

        1、固價電價系統

        固定電價系統應明確規定可再生電力能源的發電價格,是由政府根據相應的發電成本,而不考慮其他傳統電力能源發電的價格而直接制定市場中各種發電能源的市場價格的,同時相應的電網企業應該依據既定價格支付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的企業必要的費用。

        2、溢價電價系統

        構建溢價電價系統一方面可保障可再生能源的發電工程的基本電價,另一方面又有利于解決電力市場轉型過程中的關鍵性問題。采用溢價電價系統的優勢是既能考慮到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工程運轉的實際成本,又與電力市場中的電力競價過程相接軌,其運轉的原則主要是以傳統電力的銷售價格為電力市場的參考系,從而制定相對科學合理的電價比例,通常會出現可再生能源的發電價格會受傳統電力市場波動的影響,另一種主要原則是依據不穩定且相互競爭的電價市場結合政府制定的固定電價獎勵機制共同作為制定可再生能源發電價格的參考系。通過對國外的可再生電力能源的市場營銷模式及國家政策的比較分析,可發現固定電價及溢價體系的操作流程比較簡單,并且效果顯著,因此我國應積極借鑒并結合我國具體能源分布及市場需求完善并實施這兩套發電價格定制體系,以健全我國電力市場營銷制度。

        (三)完善可再生能源電力市場競爭體系

        建立完善的符合我國可再生能源開發的電力市場競爭體系是電力市場營銷及企業發展的優先成本戰略的總核心,針對我國電力市場不完善的競爭機制,首先應制定標歧立異的發展戰略,其次需電力企業內部管理層集聚力量制定發展目標戰略方案。其中在發展戰略上標歧立異是指旨在將電力企業所提出的電力產品或電力相關服務做到標歧立異,這樣有利于確保在一定的產業區域內企業能夠提出獨特的電力產品;目標集聚是主攻該企業中的某個產品的顧客群體??傊@兩種方式有助于滿足相應產品的對應顧客群體的具體需求或者達到降低成本的市場期待,最終有助于電力市場營銷機制的建立健全。

        (四)完善可再生能源營銷的制度與法規

        目前我國可再生電力能源資源豐富但開發現狀并不理想,并且對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政策機制尚不完善,基于現狀,我國政府應在政策上給予可持續電力企業大力支持,充分發揮政府職能,運用多種手段為可再生能源的發電籌集資金,并引進技術人才,以推動可再生能源的電力市場營銷的長效發展。在推動其市場營銷的過程中,政府必須盡到其規劃協調及后期監督服務等具體職能,制定開發能源及電力發展的戰略規劃,優化電力產業結構,為可再生電力能源的發展提供保障,并運用政府宏觀調控職能調定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價格,提高其在電力市場的比重。

        四、結束語

        面對我國可再生電力能源的開發狀況及市場營銷比例的現狀,我國政府及新型電力企業積極制定市場營銷機制,規劃發展戰略,盡快實現電力營銷市場的轉型,將可再生能源作為其核心力量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舉措。從我國現階段的電力能源發展來看,溢價機制和固價系統由于易于操作且效果明顯,對于政府和可再生電力能源企業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陶曾魯,何芳.大型風電液力機械傳動裝置的理論分析[J].液壓氣動與密封,2011

        [2]張曉宇.論電力營銷可再生能源市場發展動力[J].電子測試,2015

        第9篇:可再生能源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經濟增長;可再生能源;水能;協整

        一、引言

        可再生能源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是近些年國內外經濟學者重點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能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不可缺少的物質基礎,它對經濟和社會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經濟增長對能源存在著一定的依賴性。傳統化石能源對人類社會和經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但化石能源儲量有限,這可能會給經濟發展形成一定的約束,而這種稀缺性也就決定了它的價格呈現整體上升的趨勢??偭考s束和價格約束,使得新的可再生能源對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會逐漸顯現出來。

        二、文獻綜述

        目前,已有大量學者利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時間段的樣本數據,對能源經濟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

        林伯強(2001)運用JJ協整檢驗的方法分析了中國1953-1994年能源消費和國內生產總值、能源價格、人口增長之間的關系,證明了變量之間存在協整關系,但未基于誤差修正模型的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

        馬超群等(2004)采用EG兩步法研究了中國從1954-2003年間年度GDP和能源總消費以及能源消費各構成部分(包括煤、石油、天然氣和水電力等)之間的長期均衡關系。

        郭海華、夏志均、周元(2010)研究了1985-2009年中國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通過基于誤差修正模型的格蘭杰因果關系分析,證明了我國能源消費是國內經濟增長格蘭杰原因,經濟的增長就必須以能源消費為代價,但是經濟增長并不是能源消費的Granger原因,即存在著從能源消費到經濟增長的單向因果關系結論。另外通過建立長期動態模型,得出可以用能源消費總量滯后值和國內生產總值指數滯后值來預測未來的能源消費總量和全國的經濟增長速度。

        (2011)提出在能源總量消耗不變的情況,可再生能源消費的增加會提高國家的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消費的增加會提高技術效率還可以反映在可再生能源消費的細分上面。將能源效率模型進行轉化,將GDP作為因變量,可以發現資本存量、能源消費、傳統能源在能源消費中比例、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中比例對GDP的增長有顯著正向相關作用,由此可以得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有助于經濟增長,并且傳統能源消費相對可再生能源消費對經濟增長有更顯著的提高作用。

        綜上所述,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確實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如何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實現經濟和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對能源和經濟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義。為此,本文從計量經濟學的角度對我國可再生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了分析,以可再生能源中的水能為切入點,對我國的經濟能源數據利用ADF檢驗、協整檢驗和Granger檢驗等方法來進行分析。

        三、數據來源和相關變量

        鑒于可再生能源的數據不完善,本文以我國可再生能源中的代表能源——水能消費總量和剔除價格因素的國內生產總值為變量,對可再生能源消費和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數據來源于《中國能源統計年鑒》(2001-2010年)的官方統計材料,之所以選取2001年以來的數據作為系統分析數據,是因為2001年是第十個五年計劃的開始,作者將2001年以來的社會發展時期看作一個新的經濟系統。采用以2000為基期的歷年實際GDP,單位為億元,水能消費總量所用的單位為萬噸標準煤。

        四、水能與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

        (一)ADF檢驗

        為了保證回歸的可行性,在進行回歸之前,需要就對分析的序列是否平穩即是否具有單位根進行檢驗。本文采用ADF檢驗的方法,其原假設為序列存在一個單位根,備擇假設為序列不存在單位根。如果ADF的值大于臨界值,則接受原假設,認為序列存在單位根,序列是不平穩的,反之則平穩。

        由表1得出的檢驗結果可知,在1%的顯著水平下,時間序列變量均存在單位根,序列是不平穩的;對GDP和水能消費兩個變量進行差分變換,DLOG(GDP)和DLOG(WE)分別是指GDP對數序列的一階差分、水能對數序列的一階差分,再進一步進行平穩性檢驗,發現在10%的顯著水平下這些變量都平穩了。因此,滿足協整分析的條件,可以進行Johansen協整檢驗。

        (二)協整檢驗

        雖然有時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變量中的每個都是非平穩的,但是他們的線性組合可能相互抵消趨勢項的影響,使該組合成為一個平衡的變量,這就是協整的基本思想。

        協整檢驗的常用方法有EG兩步檢驗法和Johansen協整檢驗,由于基于回歸殘差的EG檢驗在小樣本的情況下,參數估計存在較大的誤差,因此本文采用Johansen檢驗法。

        Johansen檢驗方法是基于VAR模型,在進行協整檢驗前,必須建立變量之間的VAR模型,而建立VAR模型的關鍵是要確定滯后期數。本文根據AIC和SC,經過反復計算和分析,這里選擇滯后期選擇2,JJ檢驗的結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在置信度為95%的情況下,拒絕原假設None,接受原假設Atmost 1,即之多存在一個協整方程,所以兩個變量GDP和水能消費之間存在長期的均衡關系,可以進行回歸分析。

        (三)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

        有上述分析可知,水能與GDP之間存在著協整關系,因此,本文利用Granger因果檢驗來判斷GDP與水能消費之間的關系,通過Eviews 6.0分析結果如下表所示:

        顯著性水平表示接受零假設的概率,數字越小,說明自變量解釋因變量的能力越強。表3顯示,在滯后期為2的情況下,水能消費不是GDP增長的主要動因,而經濟增長卻對水能消費的增長有影響。

        五、結論

        本文通過對2001-2010年間我國GDP與水能消費的實證分析,得出經濟增長和可再生能源消費之間存在著協整關系,即短期內兩者呈波動關系,但長期存在穩定的均衡關系??稍偕茉聪M和實際GDP之間存在實際GDP到可再生能源的單向Granger因果關系,表明可再生能源消費不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因,但是經濟產出的增長卻對可再生能源消費的增長有影響。

        參考文獻:

        [1]石剛,陳忱.經濟增長與不可再生能源消費的實證分析[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8(9):56-60.

        [2]余力.中國可再生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D].復旦大學,2010(5):30-38.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日韩欧美国产高清αv 亚洲欧美高清在线观 | 亚洲一区精品自拍偷拍 | 亚洲综合网国产精品一区 |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 | 中文字制服丝袜字幕在线 | 午夜精品第一区偷拍盗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