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環境衛生學監測的意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環境監測;醫院感染;合格率;感染率
[中圖分類號] R197.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6)28-0142-04
醫院是患者高度集中的場所,病原微生物會在醫院環境內通過各種途徑侵入抵抗力低的易感人群而造成醫院感染[1],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醫院感染管理已成為醫療質量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醫院感染控制以科學監測為依據,感染管理為手段,能進一步達到提高醫療質量、保障患者安全的目的[2],目前我國的醫科院校中尚無醫院感染管理專業學科[3],本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也沒有醫院感染管理專業人員,目前本院已按照《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和《消毒技術規范》等進行醫院環境衛生監測多年,現將日常環境衛生監測結果與醫院感染率進行比較,判斷監測是否有意義、監測手段及監測頻率是否合宜等因素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8~2015年環境衛生監測項目、數量和合格率以及醫院感染監測例數、感染例數和感染率均來源于本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主辦的《醫院感染管理簡訊》。
1.2 標本采集
由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專職人員依照《消毒技術規范》等規章制度的操作程序,對相應部門的采樣點進行采樣。
1.3 方法
監測方法和結果判定,按照原衛生部《醫院消毒衛生標準》、《消毒技術規范》和《醫院感染管理規范》執行,空氣采樣用平板暴露法(沉降法),醫務人員手、物體表面和無菌物品用棉拭子涂抹法,濕化液、消毒液、透析液、水(污水)用傾注法。
1.4 診斷標準
根據原衛生部2001年頒發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對醫院感染病例進行診斷。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 2008~2015年醫院環境監測合格率
共監測標本20179份,其中空氣14526份,占72%,合格率最高的是消毒液(100%),最差的是濕化液(76%),具體的監測情況見表1、2。
2.2 2008~2015年醫院感染率
共監測234160例,感染3096例,平均感染率1.32%,其中以2009年感染率最高(4.64%),2013年最低(0.70%),見表3。
3 討論
醫院感染情況:共監測234160例,感染3096例,平均感染率1.32%,低于劉開琴等[4]報道的1.73%,更低于楊金燕等[5]報道的2.66%,2008~2015年醫院感染率依次為3.09%、4.64%、1.33%、2.22%、1.44%、0.70%、0.80%、0.78%;均低于國家原衛生部三甲醫院感染率
醫院環境衛生監測合格情況:共監測標本20179份,合格18634份,平均合格率為92.34%,高于徐北霜等[11]報道的90.50%;空氣平均合格率為94.00%,均高于陳淼等[12]報道的78.00%和張月紅等[13]報道的92.72%,醫務人員手平均合格率為86%與李六億等[14]報道的干預后醫務人員手的衛生可達的85.17%和趙愛華等[15]報道的87.82%相近,物體表面平均合格率為83.00%,低于趙麗仙等[16]報道的98.3%,卻高于劉芳菲等[17]報道的58.14%;濕化液平均合格率為76%,高于朱小玲等[18]報道的使用24 h合格率60%,卻低于此報道的一次性吸氧裝置中濕化液合格率100%,無菌物品平均合格率為99%,與杜江等[19]報道的壓力蒸汽滅菌器滅菌效果監測合格率為98.87%相近,消毒液合格率高,幾乎達到百分之百,與劉娟等[20]報道的100%相近。2008年和2009年進行透析液監測,2010年至2013年卻停止監測,2014年又開展了監測;監測期間平均合格率為97%,低于曾玉輝等[21]報道的98.79%,卻高于于明明等[22]報道的87.3%;水(處理后的污水)平均合格率為91%,高于黃金波等[23]報道的75%,8年中經統計:χ2空氣=786.55,χ2醫務人員手=79.08,χ2濕化液=76.34,χ2物體表面=15.19,P均0.05;說明醫院環境衛生監測中空氣、醫務人員手、濕化液、物體表面的合格情況變化有差異。2009年醫院環境衛生監測項目中的空氣、 醫務人員手、物體表面、濕化液的合格率是最低的,而當年醫院感染率卻是8年中最高的,2010年以后明顯加大了空氣、 醫務人員手、物體表面監測頻率,逐步調整監測方案后,醫院感染在2010~2012年波動中明顯降低,證明調整監測是合理的、有意義; 2013~2015年合格率維持較高水平,經統計χ2醫務人員手=1.14,χ2物體表面=5.46,χ2濕化液=0.35,P均>0.05,空氣χ2=86.69,P
總之,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目前的監測均明確了監測目的,確保了監測質量,保證了重點部門、重點環節、重點人群的監測,發揮了監測作用,但是本文認為醫院環境監測工作還可以在節約資源的情況下發揮其更科學的作用,所以仍然有需要完善的方面,建議停止無菌物品的監測或者改善微生物室達到監測條件時再進行此項監測;停止物體表面、濕化液的常規監測,改成目標性監測;空氣和醫務人員手可以適當減少監測頻率,消毒液需保持現在監測頻率;透析液每月至少用量化法對其進行一次細菌學監測;提倡對處理后的污水進行監測并加大監測頻率。疑似醫院感染暴發、醫院感染暴發調查以及工作中懷疑與任何環境和用品等有關時,應立即進行其目標性監測。
[參考文獻]
[1] 周慧,白麗霞. 醫院環境衛生學監測結果分析[J]. 中國消毒學雜志,2014,31(1):78-79.
[2] 鐘振鋒,蕭幗穗. 醫院感染信息管理系統的建立與應用[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2):179-180.
[3] 李六億,郭燕紅,趙艷春,等. 全國醫院感染管理專業設置的調查[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5,15(3):309-311.
[4] 劉開琴,孫莉,范九波,等. 2010―2012年住院患者醫院感染調查分析[J]. 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4,13(8):497-499.
[5] 楊金燕,索繼江,許玉冰,等. 綜合醫院兩年醫院感染情況分析[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8):1898-1900.
[6] ⒄襠,金大鵬,陳增輝. 醫院感染管理學[M]. 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0:819.
[7] 朱小芳,趙霞,鄭潤菊,等. 2014年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分析[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10):2239-2241.
[8] 康運凱. 某醫院2013年住院患者醫院感染情況調查[J]. 中國消毒學雜志,2016,33(1):60-61.
[9] 李丹,徐麗麗,王國權,等. 醫院感染相關因素分析[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21):5294-5295,5317.
[10] 李金梅,李家斌,王進. 綜合醫院感染橫斷面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1):102-104.
[11] 徐北霜,董健,郗德鳳. 2012-2013年德州市醫療機構消毒效果監測析[J]. 預防醫學論壇,2014,20(8):598-600.
[12] 陳淼,陳巖,許欣. 醫院環境衛生學監測結果分析[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31(21).257-257.
[13] 張月紅,吳奕征,陸建紅,等. 醫院連續4年環境衛生學監測結果分析[J]. 中國消毒學雜志,2016,33(3):284-285.
[14] 李六億,袁建峰,趙艷春,等. 醫療綜合目標評估對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率的影響[J]. 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5, 14(1):16-19.
[15] 趙愛華,韓書林. 泰安市醫療機構消毒效果分析[J]. 中國消毒學雜志,2016,33(3):222-223.
[16] 趙麗仙,王緩,錢丹,等. 2010-2014銅陵市醫療機構消毒滅菌質量監測[J]. 中國消毒學雜志,2016,33(3):218-219.
[17] 劉芳菲,李金娜,何小靜,等. 應用ATP生物熒光法調查醫院環境物體表面及醫務人員手清潔度[J]. 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6,15(1):52-55.
[18] 朱小玲,王華,張艷,等. 氧氣通路中連接口及濕化液細菌污染的監測與分析[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7):81-83.
[19] 杜江,劉南,朱兵,等. 重慶內部分醫療機構消毒與滅菌質量監測分析[J]. 中國消毒學雜志,2016,33(3):224-226.
[20] 劉娟,徐勇,于雪嵐,等. 內江市醫療機構消毒質量十年監測結果分析[J]. 中國消毒學雜志,2016,33(4):324-325,328.
[21] 曾玉輝,林香玉,蔡水波.血液透析室透析液及透析用水細菌污染調查分析[J]. 醫學動物防制,2016,(1):85-86.
[22] 于明明,徐斌. 2012-2014年淮坊市各級醫療機構消毒效果監測分析[J]. 中國消毒學雜志,2016,33(8):756-757,760.
[23] 黃金波,藍云清,潘孝猛,等. 麗水市各類醫療機構消毒質量調查與分析[J]. 中國消毒學雜志,2016,33(1):42-44.
1 病房環境衛生管理的重要性
1.1醫院環境衛生概述 醫院環境是患者用于治療疾病,恢復健康的重要場所,它保證了每天都要進行的醫療性活動的正常進行,如各項常規和專科檢查,手術,病情觀察,相應癥狀的治療和護理,疾病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管道、氣道護理,傷口的護理,靜脈治療的護理等等。
醫院環境衛生包括衛生空氣環境,各場所地面及物體表面衛生,以及醫務人員及保潔人員的手及個人裝置衛生等,良好的醫院環境衛生對于患者而言既是利于康復的重要環境依托,也是預防醫院感染的重要保障。
1.2良好的醫院環境衛生是患者康復的重要保障 住院患者疾病的痊愈與健康的恢復必須在健康衛生的環境下才能獲得。舒莉[1]在《噪聲與人的身心健康》研究中認為噪聲不僅對聽力、血壓、睡眠等有不良影響,還會誘發人的煩惱、習得性無助,容易造成兒童的認知障礙等。孫發碧[2]研究表明安靜的病房環境給人舒適的感受,有利于疾病的康復,而噪音會給患者帶來不良影響。韓靜[3]研究表明污濁的空氣會干擾人的生理和心理狀態,使人出現煩躁、頭暈、倦怠、食欲減退等表現,不利于患者的康復。國外文獻顯示[4],環境污染與某些心肺疾病的入院率有關聯。
1.3良好的醫院環境衛生是預防醫院感染的重要保障 醫院感染的傳播途徑主要有接觸傳播、空氣傳播和媒介物傳播,這三者都與醫院內環境因素密不可分。Eickhoff[4]報道醫院感染約有10%是通過空氣傳播引起的。
2 醫院環境衛生管理的國內外發展現狀
病房環境是否舒適主要受國家政策制定、醫院政策制定、護士管理、后勤部門對清潔人員的培訓與督導以及由患者公共衛生意識外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制約來實現。
2.1國家公共衛生政策的宏觀調控 衛生部在總結1996年頒布的《綜合醫院建設標準》施行7年的情況和對全國28個省市206所綜合醫院的現狀進行調查的基礎上,經修訂,于2004年推出的《綜合醫院建筑標準》里對病房每床建筑面積及每床凈使用面積有著明確的標準,同時對建筑裝修和環境設計的要求也有著利于患者病情恢復的標準。
2011年衛生部應醫改要求重新制定的《2011版等級醫院評審標準》對醫院環境建設和醫院感染管理均有明確要求。對醫院病房物理環境建設和維護均起到了監督管理的作用。
全國醫院感染監控網對全國醫院進行的感染監控,對于病房環境管理提出了硬性的要求。
2.2醫院對國家衛生政策的響應落實
2.2.1醫院病房設計對溫控系統、通風系統、水暖系統等的考慮。良好的溫控系統可使患者保持穩定的基礎代謝率,保持良好的住院感受。適度的通風可改善病房空氣質量。良好的水暖系統可保證病房患者和工作人員的基本清潔工作的展開。汪強[5]在淺議醫院空調系統與病房室內環境控制中針對醫院病房室內空氣質量不佳的問題研究中指出空調系統的使用形成了對室內空氣的二次污染,要改善室內空氣質量,可從污染源控制、通風和空調凈化3個方面著手,從而提出了利用獨立新風空調系統提高室內空氣質量的設計要點。
項志f[6]在SARS病房空調通風系統設計探討中認為潔凈室空調系統及SARS病房空調系統均應考慮溫濕度控制,氣流控制,氣壓控制,節能措施等方面問題。
2.2.2探視制度和家屬陪護制度的制定有利于病房物環境衛生的維護。王云波等[7]探視者對醫院病房空氣污染影響的初步研究認為探視者是探視時間內病房空氣污染的主要因素,可通過調整探視時間和控制探視人數降低病房空氣污染。
2.2.3醫院對新護士的規范化培訓內容對基礎護理措施內容的凸顯對于維護病房物理環境的意義。隨著醫院改革的不斷深入,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考慮,護士的生活護理內容不斷得到細節的填充,護士對于晨晚間護理的工作內容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展和落實。
2.2.4醫院對保潔人員的管理對于維護病房物理環境的意義。
醫院保潔員是為醫院創造安全、整潔環境的主要成員之一,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缺乏基本醫學知識和自我防護意識,卻與醫護人員一樣接觸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感染物質,張紅艷[8]加強醫院保潔管理預防醫院感染認為對醫院保潔人員進行系統有效的培訓、監督、檢查、管理不僅給醫院帶來了整潔舒適的醫療環境,還為預防控制醫院交叉感染作出了相應的貢獻。然而劉喜萍[9]醫院保潔人員手衛生情況調查研究表明醫務人員手衛生已引起院方足夠重視,而保潔人員手衛生仍為薄弱環節。
2.2.5醫院院感部門對病房環境消毒效果的監測 陳祖云[10]研究結果表明對從醫療用品的消毒滅菌、醫務人員手衛生的依從性、醫院感染病例的監測上報、微生物標本的送檢以及重要部位的感染控制等質控關鍵環節進行強化管理在醫院感染管理中收到一定的成效。
醫院環境衛生學監測主要是針對產房、母嬰室、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手術室、重癥監護室等重點部門進行監測。醫院環境衛生學監測的環境分為四類:I類為層流潔凈手術室、層流潔凈病房;II類主要為產房、嬰兒室、供應室、無菌區、普通手術室、重癥監護病房等;Ⅲ類包括婦產科檢查室、注射室、換藥室、治療室、供應室潔凈區、急診室、化驗室、兒科病房及各類普通病房;IV類包括傳染病科及病房。
2.3護士對病房環境衛生的管理 吳曉敏[11]在“5s”理論在病房環境管理中應用的效果評價中認為應用5s理論,即通過整理(seiri)、存放(seiton)、清潔(seiso)、標準(seikeetsu)、修養(shitsuke)的模式對病房環境進行持續管理,可有效改善護理質量,減少因物品混放造成的醫療差錯;增加了工作環境的舒適感和美感,激發了護士的工作熱情和創造力。
同時,護士的三級質量控制對于病區管理的環境質量標準均有明確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情況均納入PDCA循環持續改進。
2.4患者對病房環境的評價對病房環境衛生的維護有著促進作用。韓靜[3]在對一次三級甲等醫院的患者展開的舒適度抽樣調查發現30.5%的住院患者認為病房物理環境不舒適,其中7.6%的患者認為病房的空氣質量較差,因而建議醫院管理者對病房空氣質量差等問題展開整改促進活動。
2.5患者公共衛生意識的外化對于維持病房物理環境衛生的意義重大。
2.5.1公共衛生意識的內涵 公民公共衛生意識狀態與其自身的健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社會資源有限,而人口密度則空前巨大,環境污染日趨嚴重,這一切都要求我們每一個公民都具備公共衛生意識,養成良好的公共衛生習慣。
2.5.2公民公共衛生意識的可塑性 文清秀在[12]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對居民健康和衛生意識影響的分析的調查研究顯示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開展可使居民健康和衛生意識得到顯著提高。而張雪等[13]在公共衛生與全民的健康意識探究中提出SARS、禽流感、炭疽生物恐怖事件等大型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也促進了全民公共衛生意識的提高。
2.5.3公民的公共衛生意識在醫院環境的體現 醫院環境內患者公共衛生意識的成熟則表現為:具有良好的衛生習慣,配合護士對病區環境管理進行檢查督導,保持“三短九潔”的良好衛生習慣;遵守醫院的探視和陪護制度,不喧嘩,保持病室環境的安靜,減少噪音對其他病友造成的影響;有成熟的健康責任觀,對于保潔人員和護士未對患者進行環境管理的時間段,自覺維護病室安靜、整潔,即患者公共衛生意識的外化可幫助維持病房環境的安靜、整潔。
2.5.4患者在醫院的公共衛生意識的培養 患者的公共衛生意識既沿襲于自身的衛生修養和在院外獲得的零散的公共衛生知識的塑造,同時也受到醫院內公共衛生知識健康宣教的熏陶。醫院健康教育較社會而言更為集中,專業性也更強。個人對于健康教育的接受程度不一而足,這與患者的理解認知能力、接受公共衛生教育的經歷、自身重視程度等因素均有關系,而影響患者在醫院公共衛生意識的因素和機制尚不明確,需收集基本資料進行進一步研究調查。
3 保持病房環境衛生的方法
3.1空氣消毒 空氣消毒目前比較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種:臭氧、紫外線和化學藥劑。
3.2物品表面消毒 常規采用含氯消毒劑(健之素牌消毒泡騰片)含有效氯500 mg/L的抹布擦拭。
3.3醫院工作人員手消毒 消毒時機:接觸患者前,清潔無菌操作前,處理藥物或配餐前,接觸患者后,接觸患者周圍環境及物品后,血液、體液污染后,摘手套后。消毒方法:使用流動水或速干手消毒劑進行七步洗手法洗手。
4 病房環境衛生監測手段
按照衛生部《消毒技術規范》對病房的空氣、物體表面消毒后或使用中,病房工作人員手進行采樣生物監測。空氣采樣用平板暴露法,采樣過程:清潔后第1、7、l4、21、28 d,啟動凈化空調,由半循環運行到全循環后15、30、45、60 min。按《醫院消毒技術規范》的規定,用直徑9 cm的普通營養瓊脂培養皿,對各級LAOR采用“5點法”取樣,上述過程重復10次。病房工作人員手和物體表面采樣用棉拭子法。
5 病房環境衛生的評價
目前醫院及國家感染監測網在病房衛生評價研究中對醫院感染的研究較多,有著較全面的醫院感染橫斷面調查資料。醫院環境衛生的不合格必然導致院感率的上升。然而病房環境衛生的合格并不意味著院感率的下降,二者之間沒有因果聯系。
6 結論
綜上所述,病房的環境管理需要多方人員的參與,包括醫院職能部門的長期監管,也包括護士及保潔人員的長期維護,同時還離不開患者自身公共衛生意識的外化、。醫院職能部門對病房環境中容易導致醫院感染的監管力度較大,其中對醫務人員的相關院感知識的培訓和督導比較到位,而對于醫療邊緣人群如保潔人員監管和培訓力度較弱。患者成熟的公共衛生意識可幫助維護病房環境的安靜、整潔,但其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成熟公共衛生意識的影響因素和具體機制仍尚待研究。患者對病房衛生環境的評價研究較為表淺,且缺乏對其評價的影響因素的研究。
參考文獻:
[1]舒莉,吳建平.噪聲與人的身心健康[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15(7):664-666.
[2]孫發碧.淺談聲音在病房中的應用[J].藥物與人,2014,27(320):77-78
[3]韓靜,李新輝,楊琴.住院患者對病房物理環境舒適感的評價[J].護理雜志,2012,29(21):13-15,19.
[4]A P,Rw S,L T,et al.Associations between outdoor air pollution and hospital admissions in Brisbane,Australia[J].Archives of environmental health,2001,56(1):37-52.
[5]汪強.淺議醫院空調系統與病房室內環境控制[J].中國醫院建筑與裝備,2010,(3):50-52.
[6]項志f.SARS病房空調通風系統設計探討[J].醫藥工程設計,2004,25(4):35-38.
[7]王云波,潘京海,李宗麟,et al.探視者對醫院病房空氣污染影響的初步研究[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3,30(10):915-917.
[8]張紅艷,趙惠云.加強醫院保潔管理預防醫院感染[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16):96.
[9]劉喜萍,于曉芬.醫院保潔人員手衛生情況調查[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5(8):38-40.
[10]陳祖云.質控關鍵環節管理在醫院感染管理中的應用[J].黑龍江醫學,2014,38(2):212-213.
[11]吳曉敏.“5s”理論在病房環境管理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社區衛生管理,2011,10(5):316-317.
1.1院感管理方法(1)結合院感安全生產的要求,不斷細化院感質量管理措施,減少職業暴露。根據醫院“安全生產”和“質量管理”的要求,不斷完善醫院感染的質量控制與考評制度,細化醫院感染質量綜合目標考核標準,根據綜合目標進行督查反饋,全面檢查和梳理有關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的各方面工作,認真排查安全隱患,為保證院感安全,切實抓好院感重點部門、重點部位、重點環節的管理,特別是手術室、消毒供應室、口腔科、胃鏡室、檢驗科等重點部門的醫院感染管理工作,減少職業暴露。同時,制定重點部位、重點環節的防治院內感染措施,院感科常規進行督查和指導,防止院感在院內暴發。(2)根據傳染病的管理要求,不斷加強傳染病的院感防控。不斷加強傳染病的院感防控,在手足口病、H7N9禽流感流行期間,進一步加強預檢分診臺、兒科門診、內科門診、發熱門(急)診等重點場所的管理,認真貫徹落實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醫院感染控制要求,加大醫院感染防控力度,規范工作程序,特別是對全院醫務人員以及工勤人員,加強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傳染病的防治和自身防護知識的培訓,嚴格落實了院感防控和個人防護措施,防止發生院內交叉感染,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3)不斷加強環境衛生學、消毒滅菌及手衛生監測,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為規范全院各項消毒滅菌工作,預防院內感染,要不斷加強院感采樣監測,對全院各科室進行了消毒滅菌效果監測,同時加強對手術室、胃鏡室、口腔科、供應室、婦產科等高危區的環境衛生學監測及醫務人員手衛生的監測,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并反饋。此外,對全院各臨床科室、醫技科室、門診使用中的紫外線燈管強度進行了監測,發現不合格及時更換。(4)不斷優化臨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強對抗生素使用的管理。為加強抗菌藥物臨床使用的管理,制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分級、分線管理制度,各臨床科室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具體落實措施。醫院感染管理部門積極參與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管理,制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制度,加強抗菌藥物應用的督查。(6)加強醫療廢物管理,規范消毒藥械及一次性無菌醫療用品使用。醫院感染管理部門不斷完善各項規章制度,明確各類人員職責,落實責任制,加強醫療廢物管理并常規督察,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并反饋。并對工勤人員進行培訓,使我院醫療廢物的分類、收集、貯存、包裝、運送、交接等做到規范管理,嚴防因醫療廢物管理不善引起感染暴發。常規督查及定期抽查,定期從臨床各科室采樣,到藥械科索證,不斷規范消毒藥械及一次性無菌醫療用品的管理。(7)不斷加強院感知識培訓及考核,相關結果和其績效掛鉤。制訂醫院感染知識培訓計劃、實施方案和具體措施,對新上崗人員、進修生、實習生進行醫院感染知識崗前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通過培訓,使廣大醫務人員充分認識到醫院感染工作的重要性,掌握醫院感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促進醫院感染的有效控制。針對全體工作人員定期開展醫院感染知識培訓,參加人員包括全院醫務人員及工勤人員,重點做好院感基礎知識、工勤人員的職業防護及消毒隔離知識、H7N9流感的院感控制及消毒隔離知識培訓和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培訓,努力提高業務水平和自身素質,定期抽查考核,相關考核結果和其績效掛鉤。
1.2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與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實施醫院感染管理前后對待院感的態度情況比較實施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后認為由于感染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和不重要的人數和實施前相比有顯著差異,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認為重要的人數在實施管理前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實施醫院感染管理前后院感得分情況比較實施醫院感染管理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在管理與監測、消毒滅菌、抗菌藥物使用、醫療廢物管理、隔離技術、手衛生、傳染病院感防控、無菌物品管理和職業防護等方面的得分和實施前相比有顯著差異,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一、規范護理文件書寫,強化護理法制意識
隨著人們法律意識的提高,新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頒布,如何在護理服務中加強法制建設,提高護理人員法制意識,已成為護理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護理部于今年嚴格按照省衛生廳護理文件書寫規范要求,制定了醫院護理文件書寫實施細則,采取集中講座、分病區學習等形式進行培訓,使護理人員更加明確了護理文件書寫的意義,規范了護士的行為,保障了護理安全,提高了護理質量;為護理科研積累了寶貴的資料,促進護理學科的發展;完整、客觀的護理記錄,為舉證提供了法律依據,保護了護患的合法權益。明確了怎樣才能書寫好護理文件,以達標準要求。在組織講座時,還結合我院書寫護理文件的實際情況,進行了總結和分析,提出了相應對策。為了強化護理人員盡快熟練掌握規范要求,組織了全院護理人員進行理論考試,成績合格率為100%。
二、加強監督管理 保障護理安全
1、定期督促檢查醫療安全,重點加強了節前安全檢查,增強醫務人員防范意識,杜絕事故隱患,規范了毒麻藥品的管理,做到了專柜專人管理,搶救車內藥品做到了“四定”:專人管理、定點放置、定量、定數,班班交接,有記錄。搶救設備及時維修、保養、保證功能狀態備用。 2、堅持護士長夜查房,督促檢查護理人員在崗及崗位職責履行情況,及時發現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偏差,及時給予糾正處理,堅持每月召開護士長例會,對工作中的不足作出針對性、實效性改進措施,以確保護理質量及護理安全。3、深入科室督促護士長每日工作安排。重點查新入、轉入、手術前、手術后、危重和生活不能自理、有發生醫療糾紛潛在危險的病人,督促檢查護理工作的落實,加強環節質量控制,減少了護理缺陷的發生。4、組織了新聘用護士進行崗前培訓,通過培訓,使她們樹立法律意識、質量意識、安全意識,在崗位中認真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及操作規程,履行好白醫天使的神圣職責。
三、加強了質量管理監控力度
1、護理部按照省護理文件書寫規范,及時修訂完善了各種護理文件質量標準及考核項目,檢查考核中均嚴格按標準打分。2、加強了消毒供應室無菌物品的洗滌、消毒存放、下收下送工作管理,保證了消毒物品的質量和醫療護理安全。3、加強了醫院感染控制管理,織了護士長及全院護理人員學習新消毒技術規范、環境衛生學監測的方法及重要意義、醫院感染控制對策、醫院感染管理規范,其內容納入了“三基”、年終理論考試,無菌技術操作等納入平時護理操作考試,通過每月質量檢查和護士長夜查房,對護理人員消毒執行情況進行了檢查考核,重點加強了一次性無菌物品、無菌技術、衛生學洗手、環境衛生學、消毒監測的管理和考核。4、各項護理質量指標完成情況:1)、基礎護理全年合格率達100% 2)、特、一級護理全年合格率達100%。3)、急救物品完好率達100%。4)、護理文件書寫平均分99.57,合格率達100%。5)、護理人員“三基”考核合格率達100%。6)、一人一針一管一滅菌一帶合格率達100%。7)、常規器械消毒滅菌合格率達100%。8)、一次性注射器、輸液(血)器用后毀形率達100%。9)、年褥瘡發生次數為0。
四、重視人才培養,優化護理隊伍
1、加強護理管理培訓。對未進行崗前培訓的護士長及老護士長進行了培訓。2、 為提高護理人員的素質,優化護理隊伍,選派骨干外出進修專科知識。今年選派護理骨干及管理人員參加多種形式的專科知識及技術培訓班人數達6人次,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5月與美國專家共同完成的5例心臟搭橋術,14例介入手術及術后護理,使病人康復出院,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3、繼續實行多渠道的學歷培養。截止今年底,已有116人獲護理專科學歷,7人獲本科學歷。4、加強了新業務、新技術開展。5、完成了年青護士的輪轉工作,重點加強基礎理論及基本操作技術的提高,使年輕護理人員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掌握多學科知識和能力。 6、 圓滿完成各項繼教培訓。組織全院護理人員參加市護理學會舉辦的繼續教育,參加率達100%。護理查房每月1次,業務查房學習每月1次,鼓勵護理人員發表科研論文。7、充分培養護理人員組織參與性,“5.12”護士節舉辦了以倡導人性化服務為主題的多項活動,為新護士授帽,護士禮儀表演,護理操作技術展示。護理人員各盡所長,既強化了護理知識,又陶冶了情操,增強集體主義榮譽感。更好的為醫院建設貢獻力量。 8、規范教學,加強對護校實習生的帶教工作。
五、提升服務質量,塑造醫院形象
護理人員是與病人接觸最多、最早,最密切的工作者,護理人員的素質和形象,直接影響醫院形象。
1、護理部首先從業務素質抓起,按年初制訂的“三基”培訓計劃組織實施,堅持了每季度進行操作及理論考試,每月由科室組織業務學習及一項操作技術培訓和考核,要求人人過關,成績納入個人檔案,作為個人考評的客觀依據,形成一種比、學、趕、幫的氛圍,培養護理人員有一套過硬的業務技術,使病員放心,促醫院振興。 2、規范護理人員著裝、要求文明用語,接聽電話規范,讓護理人員以端裝、和藹、親切、大方的形象和飽滿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中,用文明禮貌的語言熱情接待病人,為病人提供滿意的服務。3、繼續加強主動服務意識,貫徹“以病人為中心”的思想,讓護理人員改變思想,提高認識,及時滿足病人的要求,不斷改善服務態度,提升護理服務質量,注重護患溝通,從單純的責任制護理轉換到了以人性化護理為中心的整體護理。共2頁,當前第1頁1
六、合理利用人力資源,充分量化護理工作
1、為優化各班職責,合理利用人力資源,指導各科室實行排班,從運行情況看甚為合理有效 。2、在實行量化考核中,護理人員積極參與新方案,增強了工作的積極主動性,培養勇于奉獻,熱愛集體的精神。
七、圍繞醫院工作部署,積極協助
1、 配合醫院,完成了護士長的聘任工作。協助各科護士長順利完成交接工作。 2、 認真學習醫院人事制度改革相關文件,按照文件精神擬訂護理人員編制,并配合醫院全面展開人事制度改革。3、圍繞“創滿”、“質量管理年”的中心工作,護理部不斷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各班職責并按各項評分標準加以落實。
1.1重點部位構成
醫院感染的重點部門有手術室、門診注射室、口腔科、內鏡檢查室、門診換藥室、急診搶救室、觀察室等。手術室、門診注射室、口腔科患者多以治療為主,在這些地方停留的病員數量較多,流動性大,獲得醫院感染的概率較高。注射室一旦消毒液體、注射器具等出現問題,就會引起較多人數的感染,因其感染的群體性,波及面廣,對病員造成危害也較大。口腔科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醫護人員常接觸到患者的血液、唾液,自身的感染風險較高;手術室、口腔科的各種器械較多,容易通過多種途徑造成感染,也會給消毒滅菌帶來困難。
1.2內鏡室感染預防問題
內鏡室有關幽門螺桿菌、肝炎病毒(HBV和HC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等都有可能經內鏡傳播,其中胃腸鏡以幽門螺桿菌、沙門菌、假單胞菌;氣管鏡以結核桿菌、非典型分枝桿菌、假單胞菌感染為主[2]。對內鏡進行徹底清洗和消毒滅菌,是預防和控制疾病傳播、醫院感染的重要問題。
1.3門診手術室和換藥室感染管理問題
近年來,門診手術數量增加,控制門診手術室、換藥室感染也成了門診醫療質量提高的重要環節。手術切口感染,但多數感染是因術中細菌進入傷口所致,所以醫護人員應該高度重視,嚴格保持門診手術室的無菌環境,換藥室也要盡量保持相對無菌。
2醫院重點部位感染分布
2.1人群分布
①年齡分布:何多多等報道[3],感染與患者年齡呈“V”形分布。嬰幼兒及老年患者感染病種廣,感染率高,是院內感染的易感人群。嬰幼兒免疫系統尚未發育成熟老年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功能相對低下,侵入性操作較多,且多伴基礎疾病,是構成醫院感染的高危人群。②性別分布:牛鳳梅調查發現[4],醫院感染與性別無關,但某些部位感染有性別差異,如泌尿系感染女性較男性高。③患不同基礎疾病患者醫院感染發生率不同,根據全國醫院感染監測系統1996年監測報告,以惡性腫瘤患者發病率最高,達9.5%,其次為內分泌、營養代謝、免疫疾病患者,發病率為7.1%,而良性腫瘤及未定型腫瘤、妊娠及產褥期并發癥及精神病患者發病率較低,均在3.0%以下。④有危險因素的患者醫院感染發生率較無危險因素者高[5],如心臟外科術后行氣管插管患者,插管時間4d以上者為4d以下者的20.1倍,手術時間5h以上者為5h以下者的3.7倍。
2.2醫院感染部位分布
美國醫院感染的發病率為5.7%其感染部位依次為泌尿系感染、外科切口部位感染、肺炎菌血癥和其他部位感染,其中泌尿系感染、外科切口部位感染占整個感染部位的42.0%和24.0%。我國醫院感染的發病率為8.0%,以下呼吸道感染、外科切口部位感染、消化道感染和泌尿系感染為主,這4個感染部位占整個感染部位的70.0%,其中下呼吸道感染和外科切口部位感染分別占33.0%和21.0%。醫院感染的發病率隨手術切口的不同而異,手術切口污染程度愈重,醫院感染的發病率愈高。
3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
3.1自身因素
高危科室患者從年齡上看,老年科、兒科由于老幼體弱者較多,機體抵抗力弱;從住院時間上看,神經內科患者病程及治療周期長;從接受藥物治療看,腫瘤患者使用細胞毒性藥物和免疫抑制劑治療,易發生感染性疾病。
3.2醫源性感染因素
醫護人員無菌操作不嚴謹可成為感染源,如侵入性操作、各種插管(導尿管、吸氧管、氣管插管等)不及時清潔更換,將致病菌帶入體內增加感染的機會;抗生素的廣泛應用導致許多耐藥菌株的產生;激素用量過大、過濫使機體免疫力有下降趨勢[6]。
3.3環境因素
病室是病員密集的地方,由于通風不夠造成交叉感染機率大,加上陪護人員的增加,致使環境中微生物含量升高;護理人員進行護理操作,如對出院患者的床單元終末處理及晨晚間護理不符合濕式打掃要求,也使環境中致病微生物增多。
4醫院感染產生的原因和問題
4.1醫院感染產生的原因
新的致病微生物不斷出現,舊的病原微生物抬頭;各種先進的醫療技術的使用,特別是介入性治療;抗生素的廣泛使用,細菌耐藥性的增加。廣泛使用靜脈置管,導管菌血癥占全部醫源性菌血癥的75%,菌血癥發生率達4.2%[7];機械通氣設備也會增加感染的機會。再加之患者抵抗力的下降,衛生資源的限制等諸多因素是構成醫院感染的原因。
4.2存在的問題
各醫療機構的情況不盡相同,但其主要的問題是對于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重視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規章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規章制度執行力度不夠,醫院中心供應室存在問題是規章制度不健全,或有章不循。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不分。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清洗消毒的意識不強,醫院的醫療器械和設備陳舊,醫院感染管理日常工作管理不嚴。
5、醫院感染重點部門與重點部位控制的管理思路
筆者認為,單純依靠醫院自身已很難有效控制醫院感染,必須通過衛生系統各部門、單位的通力合作方能取得較好的預防控制效果。以筆者多年來從事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的實踐經驗來看,必須確保以下各項管理及技術措施的實施方能確保醫院重點部門與重點部位感染的預防控制。
5.1加強科室感染管理組織建設和制度建設
在醫院感染的管理中,組織制度建設應擺在首位。醫院感染管理組織協調各科室組建醫院感染管理小組,負責科室內日常工作的監督及消毒滅菌管理,分工明確,實現目標管理。院感科對各部門的環境監測結果,定期進行綜合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限期整改。建立各科室的質量控制體系,嚴格執行各項工作制度,消毒隔離制度,消毒管理制度,清潔衛生制度等。
5.2加強院內預防隔離措施,深化“標準預防”理念
將有傳染性或疑似傳染性患者按有重要流行病學意義病原菌傳播途徑(接觸傳播、飛沫傳播、空氣傳播)進行保護性隔離,其有效性已得到歐美國家一些醫院的認可實施[8],但我國尚缺乏系統、明確、嚴格的執行措施。目前,各種相關的隔離措施已被廣泛探討,正在逐步將“標準預防”的概念和基本規范轉化為嚴格的規章制度。
5.3嚴格無菌質量的監控
各科室的無菌質量是控制醫院感染的首要條件,為了提高無菌效果,主要對各種器械、物品、布類的消毒與無菌進行質控管理。壓力蒸汽滅菌效果進行常規監測,包括工藝監測、化學監測和生物監測。使用中消毒液的無菌質控,對內鏡室、口腔科、婦產科、手術室根據消毒液作用時間的長短每月定期做細菌培養,保證消毒液無菌合格率達100%。搞好環境衛生學監測,包括所有可能與醫護人員及患者接觸的物體表面,各個診療室空氣、各類器械、醫護人員的手等。
5.4重視重點部門與重點部位感染護理
5.4.1重視護理單元管理
對供應室、手術室、產房等重點護理單元,嚴格規范無菌區、清潔區、污染區及半污染區范圍,操作流程合理,醫院感染管理科人員按《規范》要求認真做好監測工作,對監測結果及時反饋。
5.4.2病區環境管理
規范病區治療室、搶救室、換藥室等的陳設,保持室內清潔和空氣新鮮,晨間護理濕式清掃,污染的臥具及時更換,據資料顯示,患者用過24h的床鋪上可以檢出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等[9]。因此,保持病床清潔、平整、舒適可以減少患者感染的機會。
關鍵詞:顱腦手術后;感染因素;防治對策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of Pulmonary Infection in Patients after Craniocerebral Operation in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WANG Yan-mei
(Bairin Right Banner County Hospital,Chifeng 025150, Inner Mongolia,China)
Abstract:Analysis after craniocerebral operation patients with nosocomial pulmonary infection factors, find out after craniocerebral operation patients with nosocomial pulmonary infection related factors, targete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hospital infection.
Key words:After craniocerebral operation; Infection factors; Countermeasures
神經外科收治的需手術的患者大多是急、危、重癥患者,術后患者需使用各種監護儀器及侵入性操作較多,加之患者無法自主更換臥位、咳嗽排痰無力、患者有其它基礎病等,這些都增加了患者發生肺部感染的機率。肺部感染是顱腦手術后常見的、嚴重的并發癥,也是患者發生治療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針對顱腦手術后患者發生肺部感染的易感因素,做好各項預防對策,對于顱腦手術患者的治愈率有重要意義。
1易感因素
1.1內源性因素
1.1.1抵抗力的下降 顱腦術后患者由于昏迷或臥床,攝入不足時,導致機體營養不良,同時機體的應激狀態會使自身的分解代謝增強,特別是老年人,如果伴有原發病,非常容易并發肺部感染。
1.1.2自身防預功能下降 顱腦手術后,患者由于各種原因需放置胃管、氣管切開或插管,胃管的留置可影響吞咽和咳嗽反射,甚至損傷局部黏膜,使細菌易于在局部繁殖;氣管切開或插管破壞了呼吸道的防御系統,增加了細菌感染的機會,另外插管作為一種侵入性操作,易導致氣道黏膜損傷,使細菌易于繁殖,導致肺部感染。
1.1.3誤吸嘔吐物或分泌物清除不及時以及機械通氣患者由于機體防御能力受到損害,都可能導致墜積性肺炎的發生。
1.2外源性因素
1.2.1環境 病房空氣、地面、物表消毒不嚴格,人員出入沒有限制等,會使環境傳播污染的機會明顯增加。
1.2.2物品 吸氧、吸痰用物污染,吸痰管未一用一更換或吸氧管使用持續時間長,氧氣濕化瓶內的液體更換次數少,細菌容易生長;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時,呼吸機管路消毒不嚴,管路中的冷凝水傾倒不及時,冷凝水返流到濕化罐,可使濕化的細菌氣溶膠吸入下呼吸道而造成肺部感染。
1.2.3人為因素 醫務人員無菌技術操作不嚴,醫療器械消毒不嚴,如吸痰用的外用鹽水和吸痰管反復使用,共用霧化吸入裝置都可引起感染的發生;手衛生不到位,在執行各種臨床操作過程中,手成為交叉感染的媒介。
1.3藥物性因素
1.3.1激素的應用 顱腦手術后治療為原發性疾病大量使用糖皮質激素, 使細胞免疫功能下降, 從而誘發肺部感染 。
1.3.2 H2受體阻滯劑及等抑酸劑的應用 改變了胃內酸性環境,易致革蘭氏陰性菌生長繁殖, 當氣管切開后, 胃內容物易返流至無保護的氣管內引起感染。
1.3.3 抗生素應用 多種抗生素聯合應用, 易引起呼吸道菌群失調,引起肺部真菌感染。
1.3.4脫水劑的使用 使呼吸道分泌物粘稠, 使分泌物沉積于終末細支氣管及肺內, 容易引起感染。
2防治對策
2.1如開禁忌癥,將床頭抬高30°~45° 特別是留置胃管者,可避免飼喂過程中及進食后嗆咳、食物返流或嘔吐,掌握好每次飼食量及速度;對霧化吸入治療的患者,有利于藥液沉積到支氣管末端。
2.2加強病房管理 對進行侵入性操作多的顱腦手術后患者,應保持病室內環境整潔空氣流通,限制人員流動,室內用空氣凈化消毒機定時自動開啟消毒,地面濕式清掃,床頭桌等用適宜消毒劑擦拭,必要時進行環境衛生學監測。病室溫度保持在18℃~20℃,相對濕性保持在50%~60%。
2.3各種治療及護理操作時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如一次性吸痰管嚴禁重復使用,口腔和氣道吸引管必須分開使用,提倡按需吸痰,吸痰的間隔時間應根據分泌物的多少而定,抽吸分泌物時動作應因柔,熟練,預防因操作不當所致的氣道黏膜損傷,而引發細菌侵入。
2.4做好氣道管理 對氣管切開患者,做好切口消毒,防止因切口逆行感染而造成的肺部感染,喉墊更換1次/d,如有潮濕或污染時應立即更換;濕化氣道,良好的氣道濕化能有效地保持呼吸道的水分,使痰液稀釋易于咯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預防肺部感染的作用。
2.5呼吸機消毒 呼吸機的外表面用濕潤的紗布擦拭即可(1次/d),污染嚴重用75%醫用酒精擦拭。呼吸機管路消毒:管道中的冷凝水及濕化器等部位是細菌寄居的重要部位,呼吸機管路消毒最好做到專人管理,呼吸機使用過程中,裝有過濾紙的濕化器應更換內襯過濾紙并及時更換濕化液(使用中的呼吸機濕化器內的濕化液應每天更換,以減少細菌繁殖),管路消毒要求達到高水平或滅菌水平。
2.6做好口腔護理 顱腦手術后患者,唾液分泌減少,更容易使細菌繁殖生長,應加強口腔護理,選用適宜的口腔清潔液,護理時棉球蘸水不能太多,防止誤吸。
2.7做好手衛生 手衛生是預防醫院感染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除工作人員做好手衛生外,指導陪護人員同樣做好手衛,病室內放置手消毒劑,方便工作人員及陪護人員使用。
2.8早期做呼吸道分泌物細菌培養,有針對性選用敏感藥物,預防肺部感染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張守杰,余養居,王瑞華.宣肺開竅法治療急性非化膿性中耳炎療效觀察與機理探討[J].中國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02,(06).
[2]邱麗華.610041成都,秦學玲,李芳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鼻咽部表面活性物質的檢測[J].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1999,(05).
隨著人事制度改革的進一步深化,護理部在醫院領導的帶領和支持下,重點規范了護理文件書寫,提高了護理人員法制觀念;加強監督管理,保障了護理安全;加大了護理質量監控力度;重視護理骨干的培養,優化了護理隊伍,提升了護理服務質量。全院護理服務質量穩中有升,病人滿意度高。現將護理部工作總結如下:
一、提升服務質量,塑造醫院形象
護理人員是與病人接觸最多、最早,最密切的工作者,護理人員的素質和形象,直接影響醫院形象。
1、護理部首先從業務素質抓起,按年初制訂的“三基”培訓計劃組織實施,堅持了每季度進行操作及理論考試,每月由科室組織業務學習及一項操作技術培訓和考核,要求人人過關,成績納入個人檔案,作為個人考評的客觀依據,形成一種比、學、趕、幫的氛圍,培養護理人員有一套過硬的業務技術,使病員放心,促醫院振興。
2、規范護理人員著裝、要求文明用語,接聽電話規范,讓護理人員以端裝、和藹、親切、大方的形象和飽滿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中,用文明禮貌的語言熱情接待病人,為病人提供滿意的服務。
3、繼續加強主動服務意識,貫徹“以病人為中心”的思想,讓護理人員改變思想,提高認識,及時滿足病人的要求,不斷改善服務態度,提升護理服務質量,注重護患溝通,從單純的責任制護理轉換到了以人性化護理為中心的整體護理。
二、合理利用人力資源,充分量化護理工作
1、為優化各班職責,合理利用人力資源,指導各科室實行排班,從運行情況看甚為合理有效 。
2、在實行量化考核中,護理人員積極參與新方案,增強了工作的積極主動性,培養勇于奉獻,熱愛集體的精神。
三、圍繞醫院工作部署,積極協助
1、 配合醫院,完成了護士長的聘任工作。協助各科護士長順利完成交接工作。
2、 認真學習醫院人事制度改革相關文
四、規范護理文件書寫,強化護理法制意識 隨著人們法律意識的提高,新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頒布,如何在護理服務中加強法制建設,提高護理人員法制意識,已成為護理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護理部于今年嚴格按照省衛生廳護理文件書寫規范要求,制定了醫院護理文件書寫實施細則,采取集中講座、分病區學習等形式進行培訓,使護理人員更加明確了護理文件書寫的意義,規范了護士的行為,保障了護理安全,提高了護理質量;為護理科研積累了寶貴的資料,促進護理學科的發展;完整、客觀的護理記錄,為舉證提供了法律依據,保護了護患的合法權益。明確了怎樣才能書寫好護理文件,以達標準要求。在組織講座時,還結合我院書寫護理文件的實際情況,進行了總結和分析,提出了相應對策。為了強化護理人員盡快熟練掌握規范要求,組織了全院護理人員進行理論考試,成績合格率為100%。
五、加強監督管理 保障護理安全
1、定期督促檢查醫療安全,重點加強了節前安全檢查,增強醫務人員防范意識,杜絕事故隱患,規范了毒麻藥品的管理,做到了專柜專人管理,搶救車內藥品做到了“四定”:專人管理、定點放置、定量、定數,班班交接,有記錄。搶救設備及時維修、保養、保證功能狀態備用。
2、堅持護士長夜查房,督促檢查護理人員在崗及崗位職責履行情況,及時發現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偏差,及時給予糾正處理,堅持每月召開護士長例會,對工作中的不足作出針對性、實效性改進措施,以確保護理質量及護理安全。
3、深入科室督促護士長每日工作安排。重點查新入、轉入、手術前、手術后、危重和生活不能自理、有發生醫療糾紛潛在危險的病人,督促檢查護理工作的落實,加強環節質量控制,減少了護理缺陷的發生。
4、組織了新聘用護士進行崗前培訓,通過培訓,使她們樹立法律意識、質量意識、安全意識,在崗位中認真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及操作規程,履行好白醫天使的神圣職責。
六、加強了質量管理監控力度
1、護理部按照省護理文件書寫規范,及時修訂完善了各種護理文件質量標準及考核項目,檢查考核中均嚴格按標準打分。
2、加強了消毒供應室無菌物品的洗滌、消毒存放、下收下送工作管理,保證了消毒物品的質量和醫療護理安全。
3、加強了醫院感染控制管理,織了護士長及全院護理人員學習新消毒技術規范、環境衛生學監測的方法及重要意義、醫院感染控制對策、醫院感染管理規范,其內容納入了“三基”、年終理論考試,無菌技術操作等納入平時護理操作考試,通過每月質量檢查和護士長夜查房,對護理人員消毒執行情況進行了檢查考核,重點加強了一次性無菌物品、無菌技術、衛生學洗手、環境衛生學、消毒監測的管理和考核。共2頁,當前第1頁1
4、各項護理質量指標完成情況:1)、基礎護理全年合格率達100% 2)、特、一級護理全年合格率達100%。3)、急救物品完好率達100%。4)、護理文件書寫平均分99.57,合格率達100%。5)、護理人員“三基”考核合格率達100%。6)、一人一針一管一滅菌一帶合格率達100%。7)、常規器械消毒滅菌合格率達100%。8)、一次性注射器、輸液(血)器用后毀形率達100%。9)、年褥瘡發生次數為0。
七、重視人才培養,優化護理隊伍
1、加強護理管理培訓。對未進行崗前培訓的護士長及老護士長進行了培訓。
2、為提高護理人員的素質,優化護理隊伍,選派骨干外出進修專科知識。今年選派護理骨干及管理人員參加多種形式的專科知識及技術培訓班人數達6人次,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5月與美國專家共同完成的5例心臟搭橋術,14例介入手術及術后護理,使病人康復出院,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3、繼續實行多渠道的學歷培養。截止今年底,已有116人獲護理專科學歷,7人獲本科學歷。
4、加強了新業務、新技術開展。
5、完成了年青護士的輪轉工作,重點加強基礎理論及基本操作技術的提高,使年輕護理人員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掌握多學科知識和能力。
6、 圓滿完成各項繼教培訓。組織全院護理人員參加市護理學會舉辦的繼續教育,參加率達100%。護理查房每月1次,業務查房學習每月1次,鼓勵護理人員發表科研論文。
7、充分培養護理人員組織參與性,“5.12”護士節舉辦了以倡導人性化服務為主題的多項活動,為新護士授帽,護士禮儀表演,護理操作技術展示。護理人員各盡所長,既強化了護理知識,又陶冶了情操,增強集體主義榮譽感。更好的為醫院建設貢獻力量。
8、規范教學,加強對護校實習生的帶教工作。
【關鍵詞】PDCA循環法;社康中心;醫院感染;控制質量
Used PDCA circulation to Management quality to Hospital infections control in community healthy center
ZHANG Hui-zhen,NING Hua-lang,FANG Jia-ying,et al.Baoan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infections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Shenzhen,Guangdong 5181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Explore the effective mean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he hospital infections control in the community healthy service centers.Methods To search key factors to the quality of the hospital infections control by the PDCA circulation with standard evaluation,Samplings monitor,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so on,the existenting key problems were solved by constantly improving and circulate administration.Results The administer standard rate that correlates with administration,monitor,disinfects isolate and medical draff of the hospital infections control rises from 61.8%to 97.1%after leading in PDCA circulation in the community healthy service center.The difference has statistics significance (P< 0.01).The medical staff cognition rate correlateing with hospital infectionsand controlling measures to hospital infectionsrises markedly.Conclusion Through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we can control and reduce the hospital infections and raise the quality level of the hospital infectionscontrol in the community healthy service centers by the PCDA circulation.
【Key words】PDCA circulation;Community healthy center;Hospital infection;Controls quality
社區健康服務(Community Health Service,CHS)是21世紀我國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方向,擔負著社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因此在醫院感染的預防和控制中,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區域[1]。為了更加規范和有效地管理社康中心醫院感染工作,整體提高社康中心的醫院感染管理水平和監控質量,自2007年6月以來,本課題組對本院下設的9個社康中心通過引入PDCA循環法(計劃P、實施D、檢查C、處理A)進行為期一年半的醫院感染質量改進,醫院感染控制質量水平整體取得滿意效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我院9個社區健康服務中心。
1.2 評估方法 按衛生部醫院感染管理相關規定、標準結合深圳市醫療服務質量整體評估管理的要求,從醫院感染管理質量、消毒質量、監測質量、排污質量四個方面制訂出質量評估標準,其中管理質量,主要評估感染管理小組活動情況,各項規章制度落實及預防控制感染工作流程情況;消毒質量,主要評估醫療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消毒管理,消毒藥械及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管理,職業防護、標準預防、手衛生及各項消毒隔離措施的執行情況;監測質量,主要評估環境衛生學監測和消毒滅菌效果監測;排污質量,主要評估醫療廢物分類處置和存放。課題組成員在研究開始前和研究周期結束后嚴格按標準項目對各相關質量做前后各2次全面質量調查,并得出質量管理的達標率,比較研究前后的效果。
1.3 PDCA實施 自2007年6月開始對社康中心的醫院感染質量實行為期一年半的PDCA循環式管理。以0.5年為一個PDCA循環實行計劃-實施-檢查-處理四個階段管理,一個循環結束后通過效果評價找尋出影響質量的關鍵問題,作為改進依據進入下一個PDCA循環,如此循環地對過程質量進行管理活動的運轉。
1.4 監測方法 監測采樣、結果分析和消毒衛生標準等均采用國家技術監督局、國家衛生部《醫院消毒衛生標準》GB15982-1995。
1.5 問卷調查 對社康中心所有醫務人員醫院感染相關知識知曉率進行問卷調查。
1.6 現場抽查 對標準預防執行情況、手衛生方法、醫療廢物的處理等措施的執行進行現場抽查,判斷合格與否的標準依據《消毒技術規范》中的要求進行評分,評定合格率,每項相關調查內容各社康中心均同。
1.7 統計方法 應用SPSS13.0應用軟件,對引入PDCA循環前后兩組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通過引入PDCA循環法對我院社康中心實行為期一年半的醫院感染控制質量持續改進和管理,現我院社康中心在醫院感染管理、監測、消毒隔離及醫療廢物等相關質量管理達標率從引入PDCA循環前的61.8%上升到引入PDCA循環后的97.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2.95,P
3 討論
3.1 引入PDCA循環法改進社康中心醫院感染質量工作,搞高了管理者的管理意識和管理水平,對社康中心的發展有積極作用。社康中心的醫院感染工作是醫院整體醫療服務質量中的一部分,也是目前醫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一個薄弱環節。由于社康中心偏離醫院,醫院對其檢查和督導顯得較不足,易導致社康中心管理者放松管理,質控流于形式,在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管理上存在不少缺陷,有醫療安全隱患。引入PDCA循環強化管理后,提高了社康中心的管理意識和管理水平,對社康中心的發展有積極作用。
3.2 要做好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引入PDCA循環提升醫院感染控制質量,首先要解決認識問題。我們針對各類人員采取舉辦學習班、講座、簡訊、現場示范等方式進行針對性多層次培訓,不斷強化醫院感染相關知識,提高各類人員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意識,增強責任心和共同參與意識。尤其是重點培訓感染管理小組人員要科學質控的意識和水平,掌握PDCA循環的方法和要點。調查顯示,在未引入PDCA循環前,醫務人員對醫院感染的法律、法規知之甚少,消毒隔離意識不強,職業防護知識欠缺,各項措施執行不力,在引入PDCA循環后(見表1),全體醫務人員對院感的防范知識、參與意識、管理水平都有了提升。可見加強知識的培訓是成功引入PDCA循環改進醫院感染控制質量的重要一環。
3.3 制訂科學、可行、規范并且有社康特點的醫院感染控制質量評估標準是PDCA循環管理中不容忽視的內容。我們從醫院感染管理質量、消毒質量、監測質量、排污質量四個方面科學制訂出醫院感染控制質量評估標準,各項質量標準再具體細化,有評估內容和評分標準,便于課題組和感染管理小組進行質量督查和進行效果評估,采用督查管理手段,實施過程管理,防患于未然[2]。由于質控標準可量化和可操作性強,評價有了依據,因而提高了質控的執行率和質控效果,現社康中心醫院感染管理小組質控執行率100%,質控水平明顯提高。
3.4 用PDCA循環法管理質量的全過程,就是找尋影響質量的關鍵問題進行持續改進質量的過程。PDCA循環做法是:計劃階段:①制訂社康中心醫院感染控制質量評估標準;②對照標準做充分調查評估;③收集調查評估的結果,找尋影響質量的不良項目(未落實項和存在的缺陷項);④針對存在的問題尤其是影響質量的關鍵問題制定相應對策措施。實施階段:按制定的對策措施執行。持續改進影響質量的不良項和缺陷項,重點整改明顯缺陷問題。檢查階段:加強監督監控,嚴格按評估標準要求檢查,執行科級每月、院級每季度的雙考核制度,檢查措施落實情況。處理階段:分析評價實施結果,用質量工具-排列圖法對比采取措施前后各個評估項目的變化,繼續找尋存在的問題,作為改進依據再進入下一個PDCA循環管理。我們以半年為一個PDCA循環實施一年半的循環式管理。研究前調查發現,醫務人員手衛生不落實項居首位,次為消毒隔離制度的落實缺陷,存在的明顯缺陷:無菌物品過期,消毒、滅菌物品管理不規范;換藥時不戴帽子和口罩等。消毒隔離是預防醫院感染的基本手段[3],醫務人員正確洗手和手消毒是控制醫院感染十分重要的環節[4]。我們針對存在的關鍵問題實行為期一年半的PDCA循環改進,各社康中心出現醫院感染缺陷不斷下降,明顯和有嚴重影響質量的缺陷未再發生,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消毒隔離正確執行率明顯提高,消毒、滅菌物品的效果監測和使用中消毒液、滅菌劑生物監測合格率均100%。
醫院感染工作是醫院管理的重點工作,是醫療質量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5]。研究表明,引入PDCA循環法對社康中心醫院感染質量實行科學管理,可有效控制和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全面提升社康中心醫院感染控制質量水平。
參考文獻
[1] 王雪梅,付朝云,王冬梅.社區衛生服務站預防醫院感染措施.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7,17(7):863.
[2] 張文菊,徐丹.注重關鍵要素有效實施醫院感染管理.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10):1416-1417.
[3] 于萍,楊金玲,曾慧韻.消毒隔離管理的持續質量改進.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6,16(7):784-785.
總結是對過去一定時期的工作、學習或思想情況進行回顧、分析,并做出客觀評價的書面材料,它能夠使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那么總結應該包括什么內容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護理人員的年終工作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護理人員年終工作總結一
我叫,女,年月出生,年月參加工作,大專文化程度,現任醫院科護士長。年月獲得主管護師資格,年月聘任為主管護師。任現職以來,始終嚴格要求自己,扎實工作、奮發進取,以良好的醫德醫風,熟練的操作技能,全面的專業知識為病人服務,工作中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績。
重視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能夠認真對待醫院組織的每一次業務考試、考核,而且取得了名列前茅的好成績,在年市衛生局組織的《護士長相關理論》考試中榮獲二等獎。充分發揮護士長管理職能,做好本科質量控制,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幾年來,本科各項護理工作指標均能達到標準要求,認真學習了防治“非典”的有關知識,學習了《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通過學習提高了安全意識,增強了責任感。在工作中既注意了把所學知識應用于臨床實踐,又注意了總結工作中的經驗,不斷升華自己的理論水平,任現職以來共撰寫論文篇,均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另外和其他醫務人員一起發明了一項預防、治療冠心病的藥物和制備方法,年被科技局評為“十大科技攻關重點項目”,并向國家專利局申請專利。年月國家專利局頒發了專利證書。
加強職業道德修養,勤奮扎實工作。時刻牢記“以人為本,誠信服務”,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維護病人權益,提高醫院的整體形象。在抗擊“非典”的斗爭中積極投入一線工作,起到了模范帶頭作用。努力為病人提供優質全面無縫隙護理,全面提升護理質量,打造護理名牌,時刻牢記“促進健康,預防疾病,恢復健康,減輕痛苦”的神圣使命。在工作中做到了服務熱情、周到細致,關心病人、體貼病人。為了更好地給病人服務,減輕病人的痛苦,苦練基本功,對操作技術精益求精。在工作中磨煉了遇事沉穩的性格,具備了快速敏捷的思維能力和應變能力。進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組織協調能力,能夠處理各種矛盾,做好各項管理工作,貫徹落實醫院一系列有關衛生改革的文件精神,以改革求發展。工作中以身作則,服從領導、團結同志,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每項工作都能夠善始善終、高標準地完成,從整體上提高了服務質量和護理水平。能夠解決本科護理工作中的疑難問題,指導參與危重病人的搶救及護理,做到忙而不亂,有條不紊,組織本科業務學習和護理查房,對護師的業務給予具體指導,不斷提高護士對健康教育指導的實際效果,認真做好帶教工作,年擔任衛校《外科學及護理》的授課教師。每月組織本科的護理質量和差錯事故分析討論,并制定防范措施。
能夠熟練掌握本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臨床表現、治療原則,掌握常用的急救藥品的藥理作用、副作用,掌握常用急救器械的性能、使用方法,熟練掌握常用急救技術,如心肺復蘇、心電監護、各種插管及搶救等。機關門診每年都有流感大流行季節,針對病人多、任務重,尤其是兒科病人多、輸液穿刺比較困難的實際情況,能夠做到有條不紊、忙而不亂,合理安排護理人員,帶領護理隊伍加班加點、從容應對。通過不斷提高整體素質和業務能力,順利完成了繁重的工作任務。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和精湛的護理技術吸引了大批的兒科患者,贏得了病人的贊揚以及領導和同志們的好評,在社會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優秀護士、病人最滿意的護士等稱號。為自己,同時也為醫院贏得了榮譽。
護理人員年終工作總結二
xxxx年醫院提出“優質服務,發展專科”的工作思路,我科護理人員始終保持著良好的精神風貌,堅守在工作崗位上,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不斷努力整改,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創優質服務、培養專科人才的宗旨,逐步提高護理工作質量。在院領導、科主任指導下和全科護理人員的努力之下順利完成全年的護理工作計劃。
一、全年各項護理工作量及工作達標情況
1、工作量:急診人次。參加搶救人次。配合急診手術
例。護理留觀病人人次。出車車次。處理突發事件次。
2、工作達標情況:急救物品完好率達。無菌物品合格率。病歷書寫合格率。護理綜合滿意度。護理技術操作考核合格率
二、加強護理人員服務意識,提供優質服務
1、強化服務理念
全科護士參加醫院組織的優質服務培訓班活動,不斷進行禮儀行為培訓、規范常用禮貌用語及操作過程中的交流用語,并使用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就溝通技巧方面問題進行學習和討論,培養護理人員對糾紛苗頭的預見性,有效處理工作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和分歧,共同構建護患之間互相信任感,全年實現0投訴,綜合滿意度達99.1%。
2、以人為本,充分滿足病人的就診需求
不斷改善輸液大廳的環境,安裝電視等設施,提供紙巾、水杯、無陪人患者床頭一杯水等便民服務。不斷優化就診流程,及時進行分診,對急危重患者采取使用急診優先服務卡優先繳費取藥等措施,減少候診取藥的時間。并通過環境的衛生督促、護理巡視及健康宣教等工作來提高服務質量。重視三無人員的病情處理、基礎護理和三餐飲食、及時了解其情況、幫忙聯系家屬或救助站,今年救助此類病人達人,通過身份證聯系省外家屬人。此舉措受到了患者家屬及其他病人的贊許。對患者的意見及在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整改,不斷提高服務形象
三、科學化、制度化的護理管理,重點監督制度落實情況。
1、通過分組區域管理,進行分組連續性排班,減少交接班次數,有效利用人力資源,通過高年資護士的動態質控,減輕年輕護士的工作壓力和減少護理隱患,保證各班的護理質量。
2、對質控員進行明確分工,專人負責各區域的物品、工作流程等管理,發現存在問題,及時反饋并討論修訂,保證各區域的護理質量。切實履行績效考評制度,如實反饋人員層級能力,使護理質控落實到位。
3、通過一年時間調整,護理隊伍結構趨于合理,根據急診區域劃分,基本上按個人工作能力定崗,基本實現護士層級管理,達到人員的合理分配使用。
4、暢通急診綠色通道,提高了搶救成功率。對于各種急、危、重癥病人就診時,合理利用綠色通道的措施,為搶救贏得了寶貴時間。
5、不斷完善護理工作應急預案包括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
6、制定各區域詳細工作指引及各區域工作告知事項,新入科人員工作注意要點等,系統引導新入人員和年輕護士更好地完成護理工作。
四、急診專業護士崗位培訓及繼續教育
1.全年科室組織業務學習次,病歷討論次,操作培訓項。
2.第二季度組織全科人員按要求完成了急診崗位技能培訓,操作考核人人過關,全科護士業務技能得到進一步提高。
3.全院考核畢業三年內護士急救藥品知識,全部合格,達標率為。新畢業生考核崗位技能操作,全部達標。成績良好。
4.基本完成全年護士進修培訓計劃,安排了護士到icu進修學習危重病人護理,安排年輕護士到兒科注射室進行小兒頭皮針穿刺技術,提高小兒頭皮穿刺技術水平。外派多名護士外出短期學習,并將新的護理理念帶回科室。全年完成了名輪科護士的急診培訓工作。
5.每季度進行三人、兩人配合搶救演練,通過演練不斷加強護士的應急應變能力,反復加強急救技能的訓練。
6.根據護理部要求進行微型培訓,培訓年輕護士的技術操作熟練度及急救儀器的使用能力,要求每組人員利用班上空閑時段進行小組病例討論及護理查房。效果良好。
7.制定急診崗位培訓小本子,組織人員對科室人員層級能力評定,指定輔導老師,實施一對一輔導教育。要求每人每季度完成護xxxx年醫院提出“優質服務,發展專科”的工作思路,我科護理人員始終保持著良好的精神風貌,堅守在工作崗位上,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不斷努力整改,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創優質服務、培養專科人才的宗旨,逐步提高護理工作質量。在院領導、科主任指導下和全科護理人員的努力之下順利完成全年的護理工作計劃。
護理人員年終工作總結三
我院為加強護理質量管理,保障醫療護理安全,提高社會及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于20xx年成立了護理質量控制委員會, 20xx年修訂并完善了護理質量與護理安全管理委員會,對全院各病區護理質量進行統一標準、定期或不定期檢查、督導,解決護理管理工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現將20xx年工作總結如下:
一、修訂完善護理質量與護理安全管理委員會管理體系。
在院級領導指導下,實行護理部主任責任制,實行護理部—片區護士長—病區護士長三級質量管理,質控管理委員會成員分組分工合作,定期或不定期下病房檢查,院質檢小組每月抽查兩次,護理部每月抽項查、每季度實行全面綜合檢查。并對病區管理,護士長管理,基礎護理、等級護理、急救藥品物品等指標進行考核;病區實行護士長責任制,質控由科室質控小組負責執行,并有記錄。質量管理委員會成員定期召開會議,總結質量檢查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提出改進措施并反饋到各科室。并將護理工作質量檢查結果作為科室進一步質量改進及護士長管理考核重點
二、認真執行優質護理的檢查與督導工作。
優質護理服務的開展始于20xx年7月,由最初的內科逐漸在80%以上科室開展,護理服務理念改變了,護理質量提高了,醫患關系逐步得到各諧,病人滿意度得到提高。基安全質量管理工作總結礎護理、病區管理、護理文書、健康教育、出院指導質量等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三、規范病區管理。
定期或不定期對臨床科室進行檢查,發現臟亂差現象,要求整改,并進一步規范,先進科室試點,優秀科室獎勵。
四、制度建設方面繼續完善各項護理規章制度、崗位職責、工作流程,護理常規,狠抓落實,持續改進護理質量
(一)定期質量檢查:護理質管會對全院各臨床科室進行質量檢查,把護理質量的核心制度和流程納入質量檢查內容:查對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分級護理、應急預案流程、不良事件處置流程;
(二)督促各科室根據本科室特點,制定并實施整體護理個性化護理和臨床路徑,全院護理方面有單個病種有臨床路徑。
(三)加強護理安全管理。對高危患者進行入院評估;20xx年1-11月份收治病人總數:17843人。共計評估在院高風險病人管道脫落294例,其中3例發生脫管,脫管發生率0.51%;評估墜床/跌倒病人1412例,其中發生墜床1例,發生跌倒2例;評估壓瘡病人553例,其中2例發生難免性壓瘡例3,發生率0.11‰;院外帶入壓瘡10例,治愈5例,未治愈因病情需要轉院2例,因病情危重而死亡2例。
(四)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良事件和安全隱患要求科室積極上報;質管會經過開會討論給予定性和處理。20xx年1-11月份共計發生護理差錯23例,高危患者發生管道脫落3例;發生藥物不良反應2例,護理不良事件共計20例。無重大護理事故發生。
五、定期組織護士長會議,每月反饋各臨床科室存在的護理質量問題,給予科室指導分析,進行整改。對護士長進行階段檢查、指導。對存在的問題限期進行整改。
六、對護士和護士長進行考核,培訓,不斷提高護理工作水平。
護理工作中存在不足,也是20xx年工作努力方向。例如在開展護理工作中缺乏條理性,不能很好的把握細節;溝通協調不是很到位,有些工作處理不及時;制度,流程有待于進一步完善等。
護理人員年終工作總結四
時光流逝,20xx年的工作已經結束了,在20xx年的工作中,我們醫院護理部的工作也已經順利的結束了。一年的工作雖然沒有什么突出的業績出現,但是我們也沒有出現一起不良影響的事故,這些都是在不斷的發展中,我們得到了巨大的鼓舞。只要做好自己平凡的工作,那就是為社會做出貢獻了!
隨著人事制度改革的進一步深化,護理部在醫院領導的帶領和支持下,重點規范了護理文件書寫,提高了護理人員法制觀念;加強監督管理,保障了護理安全;加大了護理質量監控力度;重視護理骨干的培養,優化了護理隊伍,提升了護理服務質量。全院護理服務質量穩中有升,病人滿意度高。現將護理部工作總結如下:
一、提升服務質量,塑造醫院形象
護理人員是與病人接觸最多、最早,最密切的工作者,護理人員的素質和形象,直接影響醫院形象。
1、護理部首先從業務素質抓起,按年初制訂的“三基”培訓計劃組織實施,堅持了每季度進行操作及理論考試,每月由科室組織業務學習及一項操作技術培訓和考核,要求人人過關,成績納入個人檔案,作為個人考評的客觀依據,形成一種比、學、趕、幫的氛圍,培養護理人員有一套過硬的業務技術,使病員放心,促醫院振興。
2、規范護理人員著裝、要求文明用語,接聽電話規范,讓護理人員以端裝、和藹、親切、大方的形象和飽滿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中,用文明禮貌的語言熱情接待病人,為病人提供滿意的服務。
3、繼續加強主動服務意識,貫徹“以病人為中心”的思想,讓護理人員改變思想,提高認識,及時滿足病人的要求,不斷改善服務態度,提升護理服務質量,注重護患溝通,從單純的責任制護理轉換到了以人性化護理為中心的整體護理。
二、合理利用人力資源,充分量化護理工作
1、為優化各班職責,合理利用人力資源,指導各科室實行排班,從運行情況看甚為合理有效。
2、在實行量化考核中,護理人員積極參與新方案,增強了工作的積極主動性,培養勇于奉獻,熱愛集體的精神。
三、圍繞醫院工作部署,積極協助
1、配合醫院,完成了護士長的聘任工作。協助各科護士長順利完成交接工作。
2、認真學習醫院人事制度改革相關文
四、規范護理文件書寫,強化護理法制意識
隨著人們法律意識的提高,新處理條例的頒布,如何在護理服務中加強法制建設,提高護理人員法制意識,已成為護理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護理部于今年嚴格按照省衛生廳護理文件書寫規范要求,制定了醫院護理文件書寫實施細則,采取集中講座、分病區學習等形式進行培訓,使護理人員更加明確了護理文件書寫的意義,規范了護士的行為,保障了護理安全,提高了護理質量;為護理科研積累了寶貴的資料,促進護理學科的發展;完整、客觀的護理記錄,為舉證提供了法律依據,保護了護患的合法權益。明確了怎樣才能書寫好護理文件,以達標準要求。在組織講座時,還結合我院書寫護理文件的實際情況,進行了總結和分析,提出了相應對策。為了強化護理人員盡快熟練掌握規范要求,組織了全院護理人員進行理論考試,成績合格率為100。
五、加強監督管理保障護理安全
1、定期督促檢查醫療安全,重點加強了節前安全檢查,增強醫務人員防范意識,杜絕事故隱患,規范了毒麻藥品的管理,做到了專柜專人管理,搶救車內藥品做到了“四定”:專人管理、定點放置、定量、定數,班班交接,有記錄。搶救設備及時維修、保養、保證功能狀態備用。
2、堅持護士長夜查房,督促檢查護理人員在崗及崗位職責履行情況,及時發現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偏差,及時給予糾正處理,堅持每月召開護士長例會,對工作中的不足作出針對性、實效性改進措施,以確保護理質量及護理安全。
3、深入科室督促護士長每日工作安排。重點查新入、轉入、手術前、手術后、危重和生活不能自理、有發生醫療糾紛潛在危險的病人,督促檢查護理工作的落實,加強環節質量控制,減少了護理缺陷的發生。
4、組織了新聘用護士進行崗前培訓,通過培訓,使她們樹立法律意識、質量意識、安全意識,在崗位中認真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及操作規程,履行好白醫天使的神圣職責。
六、加強了質量管理監控力度
1、護理部按照省護理文件書寫規范,及時修訂完善了各種護理文件質量標準及考核項目,檢查考核中均嚴格按標準打分。
2、加強了消毒供應室無菌物品的洗滌、消毒存放、下收下送工作管理,保證了消毒物品的質量和醫療護理安全。
3、加強了醫院感染控制管理,織了護士長及全院護理人員學習新消毒技術規范、環境衛生學監測的方法及重要意義、醫院感染控制對策、醫院感染管理規范,其內容納入了“三基”、年終理論考試,無菌技術操作等納入平時護理操作考試,通過每月質量檢查和護士長夜查房,對護理人員消毒執行情況進行了檢查考核,重點加強了一次性無菌物品、無菌技術、衛生學洗手、環境衛生學、消毒監測的管理和考核。
4、各項護理質量指標完成情況:1)、基礎護理全年合格率達1002)、特、一級護理全年合格率達100。3)、急救物品完好率達100。4)、護理文件書寫平均分99.57,合格率達100。5)、護理人員“三基”考核合格率達100。6)、一人一針一管一滅菌一帶合格率達100。7)、常規器械消毒滅菌合格率達100。8)、一次性注射器、輸液(血)器用后毀形率達100。9)、年褥瘡發生次數為0。
七、重視人才培養,優化護理隊伍
1、加強護理管理培訓。對未進行崗前培訓的護士長及老護士長進行了培訓。
2、為提高護理人員的素質,優化護理隊伍,選派骨干外出進修專科知識。今年選派護理骨干及管理人員參加多種形式的專科知識及技術培訓班人數達6人次,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5月與美國專家共同完成的5例心臟搭橋術,14例介入手術及術后護理,使病人康復出院,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3、繼續實行多渠道的學歷培養。截止今年底,已有116人獲護理專科學歷,7人獲本科學歷。
4、加強了新業務、新技術開展。
5、完成了年青護士的輪轉工作,重點加強基礎理論及基本操作技術的提高,使年輕護理人員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掌握多學科知識和能力。
6、圓滿完成各項繼教培訓。組織全院護理人員參加市護理學會舉辦的繼續教育,參加率達100。護理查房每月1次,業務查房學習每月1次,鼓勵護理人員發表科研論文。
7、充分培養護理人員組織參與性,“5.12”護士節舉辦了以倡導人性化服務為主題的多項活動,為新護士授帽,護士禮儀表演,護理操作技術展示。護理人員各盡所長,既強化了護理知識,又陶冶了情操,增強集體主義榮譽感。更好的為醫院建設貢獻力量。
8、規范教學,加強對護校實習生的帶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