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科室院感知識培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為迅速更新觀念,提高全院醫務人員院感控制的知識技能水平,我們自1997年初在各臨床科室任用了院感聯絡員。所謂“院感聯絡員”就是醫院在臨床科室選定,由院感科統一培訓管理,在各臨床科室協助主任護士長負責本科內院感控制的兼職人員。這些人員編制屬臨床科室,直接受院感科培訓指導管理,在工作中他們是院感控制三級網絡中最基層(院感小組)的骨干,是院感科和臨床科室之間的橋梁,是院感控制的有生力量。自1997年10月至今三年多的時間,我們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很快打開了我院感染控制的新局面。
1方法
1.1由院感科長與主任護士長座談,在臨床工作5至15年的醫護中選擇好學上進工作態度嚴謹善于溝通的優秀成員,任用為院感聯絡員。
1.2建立組織后院感科對院感聯絡員強化培訓一個月,即前兩周重點為基礎知識培訓和強化理念培訓,每天下午培訓2小時,培訓后進行考核評比,后每兩周專科知識輔導2小時,針對各科專業特點(特別是重點部門如手術室、供應中心、產房、新生兒病房等)的院感控制操作SOP進行培訓,培訓后由主管院長統一考核,合格者院感科聘用并發給崗位津貼。
1.3院感聯絡員每周科內查房2-3次,組織院感小組進行院感質控活動1次,都有文字記錄,發現問題及時溝通解決。
1.4院感科每二周組織院感聯絡員全院聯合查房一次,并組織培訓交流2小時,互相取長補缺,更新知識,并增強擴大的院感科包括院感聯絡員這個大團隊的團隊精神和責任感。
1.5院感聯絡員每周利用晨會時間在科內對全員進行培訓1次,將在院感科培訓學習的院感知識理念及時傳達給全科醫務人員,培訓效果由院感科進行抽查。
2優勢
2.1院感聯絡員沒做過醫院管理工作,可塑性強,時間相對充足,方便院感科組織培訓,工作學習熱情高,知識掌握觀念更新快,壯大了院感專業隊伍。
2.2每天工作在臨床,方便對全科進行培訓監督,可以隨時隨地影響本科人員更新觀念。
2.3方便和主任護士長及院感科隨時聯系溝通工作,使院感科與各臨床科室聯系更緊密。
2.4專科知識豐富,易于開展目標性監測和前瞻性監測。
2.5責任心強,易發現本科室院感控制存在的問題漏洞,能及時反應并積極采取應對措施,消除隱患。
2.6專業性強,易于積累專科院感經驗、教訓,協助院感科改進院感控制措施。
摘要目的:分析維吾爾族實習護生對院感相關知識知曉情況,為院感知識培訓及職業安全防護知識培訓提供依據。方法:2012年3~7月采用自制的調查問卷,對90名維吾爾族實習護士進行院感相關知識問卷調查。結果:90份調查問卷均有效回收,回收問卷有效率為100%。調查顯示實習護士對院感知識認知及標準預防相關措施認知仍有欠缺。結論:提高醫院感染的認知及標準預防相關措施認知,須在崗前教育及臨床實習過程中加強醫院感染相關知識教育,使實習護士對醫院感染危害性及職業防護重要性有一定認識,需加強臨床護理實習過程中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知識與技能的培訓。
關鍵詞 少數民族;實習護士;醫院感染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1.039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cognition practice Uygur nurse of hospital infection
LIU Hui,LIU Xiu-hong,WANG Lin(Friendship Hospital of Urumqi city,Urumqi830049)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practice nurses on hospital infection related knowledge, provide the basis for knowledge and sense of occupation safety knowledge training for the hospital.Methods: Used the self-made questionnaire, 90 Uygur nurses in hospital sense knowledge questionnaire. Results: 90 questionnaires effective recovery rate was 100%.Investigation showed that the practice nurse about hospital infection knowledge and standard prevention measures are lack of cognition. Conclusion: To improve the cognition and prevention of hospital infection related measures of cognitive, must practice in the pre job education and clinical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hospital infection process, make students have a certain understanding of the hazard and occupation protection importance to strengthen hospital infection,clinical nursing practice process of hospital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knowledge and skills training.
Key wordsMinority; Practice nurse;Hospital infection
近年來,隨著醫院侵入性診療技術的廣泛應用,及各類病原菌種類和數量的增加,醫院感染的控制與預防已經成為醫院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醫院感染與控制同醫院的各部門、各類、各級人員有著密切的關系,而醫院的護理工作是醫院感
作者單位:830049烏魯木齊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友誼醫院護理部
劉慧:女,本科,主任護師,科護士長
染控制與預防的一個重要環節,因而對實習護士醫院感染相關知識的培訓也是一項不可忽視的工作。現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選擇2012年3~7月來我院實習的維吾爾族實習護士90名,均為女性,年齡18~23歲,平均年齡20.45歲。本科10名,大專31名,中專49名。
1.2方法根據實習護士在臨床護理實踐過程中所能接觸到的醫院感染相關知識及預防控制的相關技能,自行設計醫院感染相關知識調查表,在崗前教育前發放,現場發放、當場回收,發放調查表90份,收回90份,回收有效率100%。
1.3統計學處理實習護士對院感知識認知及標準預防相關措施認知情況采取一般描述性分析。
2結果(表1,表2)
3討論
3.1認知水平相對不足實習護士與患者接觸機會最多,是醫護人員中主要的職業暴露以及易損傷的人群,但實習護士對于醫院感染的認知水平相對較低,沒有達到臨床應用的要求。本調查顯示,實習護士對醫院感染、感染源、感染途徑及危害、手衛生、洗手六步法及戴手套指征的知曉率較高,達81.11%以上,對醫院感染控制的重點科室、職業暴露、標準預防等知曉率較低,最低達35.56%。實習護士對醫院感染的相關的內容和預防措施認知狀態不理想。
3.2知曉率低的原因(1)實習護士才走出校門,沒有接受到應有的教育指導,缺少醫院感染管理人員的專業教育,使學生對醫院感染的危害性認識不足及職業安全防范意識不強。(2)實習護士了解醫院感染知識側重點不同。學校教育過程中對醫院感染知識教育不足,學生對醫院感染知識缺乏了解渠道及途徑。(3)目前現有的中專、大專及本科基礎護理學教材中有關醫院感染與控制知識僅有一節的內容表述,導致學校教育過程中對醫院感染知識教育不足。(4)維吾爾族實習護士對漢語文字、語言表達及理解能力的不足,影響了理解接受能力。
4對策
4.1加強崗前培訓實習護士崗前教育增加醫院感染相關知識的培訓[1],使實習護士在進入臨床實習前就對醫院感染有一定了解和掌握,充分認識到醫院感染對病人和醫護人員的潛在危險,提高實習生對醫院感染危害性認識及職業安全防護意識。
4.2指導培訓(1)重視標準預防各項措施的培訓與落實,崗前教育時讓實習護士了解預防的原則及核心內容。(2)在臨床進行各項護理操作實踐過程中,指導實習護士正確實施與落實標準預防的各項措施。(3)對醫院各區域、各部門的清潔、消毒、滅菌、隔離、無菌技術、醫療廢物管理、手衛生等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等工作提供具體針對性指導[2]。(4)對重點科室的醫院感染控制工作及對醫務人員有關預防醫院感染的職業衛生安全防護工作提供指導。(5)對醫務人員進行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培訓工作。
4.3重點科室及部門醫院感染與控制知識培訓手術室、ICU、新生兒科、產房、急診科、消毒供應中心等是醫院感染的重點及高危科室。大量流行病學調查資料表明,醫院感染通常是直接或間接借手傳播,直接途徑比空氣傳播更具危險性[3]。護士發生職業暴露及針刺傷危險遠遠大于一般科室[4]。因而在這些重點高危科室實習時,科室應對實習護士進行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的培訓,加強職業安全防護措施的指導與落實。
4.4多樣化培訓針對少數民族實習護士語言文字與溝通能力等不足,培訓方法可采取多種方式,如采用不同語言文字及圖片,同民族老師帶教,進行醫院感染知識培訓與指導,提高培訓的有效性。
4.5將實習護士納入科室醫院感染管理的范圍內實習護士在臨床實習過程中,科室要對實習護士進行醫院感染控制過程的管理,將醫院感染知識及標準預防的具體措施預防技能納入到實習護士理論及操作考核中,提高實習護士學習的積極性及主動性。
參考文獻
[1]徐艷娥.加強醫學生醫院感染知識培訓的方法及效果[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7):1402-1403.
[2]馬銳,雷海粟.實習護生對醫院感染知識知曉及手衛生執行情況[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2):295-296.
[3]許蓉,張戎,謝良才,等.實習護生與在職護理人員手衛生狀況調查[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0,27(1):113-114.
[4]謝芝蓉.實習護生醫院感染知識崗前培訓的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2):1080-1081.
醫院感染亦稱醫院獲得性感染或院內感染。是指發生在醫院中的一切感染,包括住院病人、醫院職工、門診病人`探視者或陪護者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性疾病,研究的主要對象是住院病人。包括在院感染而在出院后發病以及前一個醫院感染而在轉院后發病的病人。就其病原體來源,可分兩類: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內源性感染(自身感染)。 探討控制醫院感染的管理方法,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率,提高管理質量。方法:制定各項控制醫院感染的制度,實施以科室為單位進行質量管理評比活動的方法。結果:增強了各類醫務人員預防院內感染的意識,規范了醫院感染管理的措施。提高了醫院感染管理質量。結論: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認真落實各項醫院感染管理的措施,是有效地控制醫院感染`提高質量的重要一環,是保障病人及醫務人員安全的重要措施。
1 領導重視,建立建全醫院感染的監測管理體系
1993年我院開始成立了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由一名業務副院長擔任主任,下設3 名專職人員負責院感監測工作,各科室設質控護士和質控醫生各一名,實行科主任護士長負責制。依據吉林省、市控制醫院感染的要求特制定出有關制度,質控護士負責科內的消毒隔離監測、報告工作,院感委員會定期召開有關院感工作的總結與分析會議。
2 定期培訓、普及醫院感染知識
全院在職醫務人員人手一冊由吉林省衛生廳翻印的《醫院感染管理監控手冊》,科內每年組織學習有關院感知識不少于兩次;院感委員會組織全院醫務人員學習、考試不少于一次,及格率達100%。對新上崗職工、實習醫生、護士、進修人員施行崗前培訓及考核;護理部每年對各類護理人員的理論知識考核也包含院感知識內容;開展院感知識競賽活動,施行獎罰分明。
3 加強院感管理制度的落實,開展院感評比活動
能有效地控制醫院感染,制度的落實是關鍵。為加強管理力度,量化管理標準,規范管理措施,組織實施院感質量評比活動,每季一次,由醫務科、護理部、院感委員會及部分科室小組成員聯合組成檢查小組,到各科室進行檢查,包括疫情報告、院感病例監測、消毒隔離質量、消毒滅菌效果及衛生學監測。同時,結合院感委員會、護理部日常監督檢查的結果對各科檢查項目進行具體評分,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及時反饋有關科室,年終落實獎罰制度。
4 護理管理措施
護理管理工作包括諸多內容,控制醫院感染是護理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醫院感染是伴隨著醫院的建立和發展而并存的,護理工作是造成醫院感染和控制醫院感染的重要環節,只有加強護理管理,才能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
4.1 加強護士職業道德教育:護士長對護士要經常進行思想素質教育,牢記“慎獨作風”是控制醫院感染的關鍵。
4.2 落實護理管理制度:提高醫務人員的自覺性,實行護士長夜班總值查房制度,對不合格消毒隔離要求的科室、個人通報和扣罰。
4.3 加強醫療用具的管理:由主管院長和設備科科長專職購進所有醫療設備、用品,經過驗證無細菌、熱源后方可發放使用,對用后的一次性醫療用品在各科進行毀型、分類、登記,集中用1:2000的優氯凈浸泡后,每日由專職人員回收,定期焚燒。
4.4 加強病房管理:每日用優氯凈濕拭掃床兩次并整理病人床鋪單元,做到一人、一針、一管、一巾、一帶、一用一消毒,做好出院、轉科、死亡病人的終末消毒工作。對特殊區域如嬰兒室、重癥監護室,禁止探視和陪護;對治療室、換藥室每日用紫外線燈空氣消毒兩次并登記,其臺面每日每班用優氯凈消毒劑擦拭。
5 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菌群失調”
期查閱病歷,了解用藥情況,杜絕不合理用藥。
關鍵詞:院感;病人;護理
【中圖分類號】R550【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4-7526(2012)06-0131-01
病人常因發生院內感染延長住院時間,增加病人的痛苦和醫療費用,甚至導致治療、搶救的失敗。經過臨床實踐和經驗總結,在構成醫院感染的眾多危險因素中,環境因素和診療護理操作中造成的污染或感染是可以改善和避免的。為了減少病人院內感染,提高醫療資源的利用,我們進行護理干預,實施以下措施。
1開展院感知識的全員培訓
1.1定期進行全員(包括護工和勤工)的院感知識的培訓,讓大家意識到院感的嚴重危害,掌握預防院感的基礎知識及技能,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規程,正確應用隔離技術和護理管理制度。
1.2醫院,科室院感監督小組,定期監督檢查各項措施的落實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2保持病室空氣清新,環境,物品干潔
2.1空氣中微生物污染的程度直接決定了呼吸道感染率的高低,其在空氣中傳播是因起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環節。因此,控制微生物在空氣中的含量是非常重要的。
2.1.1限制探視,減少人員的流動。
2.1.2通風是減少空氣中致病微生物簡單而又效的方法,每天定時開窗通風2-3次,每次20-30分鐘[1],夏天空調房應適當增加次數或延長通 風時間。紫外線照射法,1次/d,30min/。本科室采用在通風的基礎上,應用氣相二氧化氯空氣消毒機1-2次/周,30min/次,可選用有人模式/無人模式。定期做空氣細菌檢測。
2.2環境及物體表面的消毒
2.2.1一切物品包括儀器和清潔用具必須固定專用,并用使用后消毒。
2.2.2室內地面需要消毒液濕拖2次/d,門及門把手,床頭柜,椅子,床架,治療車及各種監護儀器表面易落灰塵,應用消毒液濕抹布擦凈2次/d。
2.2.3用貼有院感專用的盒子裝血壓計、聽診器、體溫計、等醫療用品置與床頭柜,專人專用,避免交叉使用,病人出院時進行終末消毒;輪椅、擔架等不能專用的醫療器械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2]。
2.2.4院感病人產生的生活垃圾,裝在黃色垃圾袋,按感染性廢物相關規定處理,產生的醫療垃圾,按照隔離的傳染病人的醫療廢物相關規定處理,使用過的床上物品物品應進行終末消毒。
2.2.5定期對物體表面進行細菌學檢測。
3手的清潔與消毒
3.1正常人的手皮膚上都是有細菌存在的,其中有部分致病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等,在正常人的皮膚上不致因起感染,一旦轉移到人體易感部位,如肺部,傷口等,尤其是重癥病人極易引起感染。因此,洗手的目的是為了切斷通過手轉播的途徑,是任何醫療護理工作者接觸病人前要做的第一件事,也是離開病人或隔離區域前要做的最后一件事[1]。
3.2手的消毒是指化學消毒劑浸泡或快速有效易干的手消毒揉搓劑消毒雙手。
3.3院感病人床頭備快速有效易干的手消毒揉搓劑,指導家屬、陪人接觸病人前后進行手消毒。
3.4監督勤工落實消毒隔離制度,嚴格一床一抹布。
4執行院感病人登記報告制度
4.1根據傳播途徑,將院感病人床邊隔離、室間隔離等。
4.2床尾插藍色標示卡,因起全員的注意,自覺做好以上消毒隔離措施,在診療護理中,做好標準預防[2]。
4.3進行室內感染檢測,預防感染的流行及爆發。 一總結:通過實施以上措施,本科室的院感病人感染率明顯下降,從第二季度的0.37%降至第三季度的0.24%[3]。
參考文獻
[1]劉志紅,周蘭妹主編.危重護理學.人民軍醫出版社.2003.3 76-77
受檢科室:
時間:
總分:
項目
檢查標準
分值
考核細則
扣分
組
織
管
理
1.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制度、感染管理小組、小組職責,建立科室院感管理文檔
10分
查看資料、組織、制度,未建立文檔扣5分,資料不全扣3分,無記錄、改進措施各扣1分。
2.參加院感知識培訓,抽查院感知識
3.消毒效果監測報告整潔、齊全
4.定期進行院感管理質量分析,有持續質量改進措施,有記錄
無
菌
原
則
1.治療室、換藥室分區合理、清潔整齊;無菌物品及非無菌物品分區存放、標識清楚,無菌包干燥、外觀清潔,標識清楚,分類放置,無過期
30分
實地查看,一項不合格扣2分
2.無菌紗布、棉球、棉簽等一經打開在24小時內使用,在容器外注明開啟時間,消毒液棉球現用現泡,無菌持物鉗戊二醛浸泡消毒,每周更換一次
3.藥物現用現配,注射器中的無菌藥液不得超過2小時;無菌藥液開啟24小時內使用,注明開啟時間
4.酒精、碘酒(碘伏)等消毒劑一經打開在7天內使用,注明開啟時間,瓶蓋嚴密
5.進治療室必須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在治療臺前、處理無菌物品、加藥、注射等操作時戴口罩,進行無菌操作時戴無菌手套
6.一次性滅菌物品存放在清潔干燥的區域,已去除外包裝的滅菌物品需入櫥內或帶蓋容器中,一次性物品不得重復使用
消
毒
隔
離
1.治療室、換藥室紫外線燈消毒,記錄規范;紫外線燈管清潔,每周用95%酒精擦拭并記錄,各項消毒液濃度符合要求,監測有記錄
20分
實地查看,查看記錄,一項不合要求扣2分
2.壓脈帶、濕化瓶、體溫計、吸引瓶等一用一消毒,一次性物品不得重復使用;聽診器、血壓計等醫療用品的消毒有登記
3.冰箱清潔定時除霜,無過期、污染物品,不得存放個人物品
4.病人被服清潔無污跡,按要求進行床單位終末消毒處理;臟被服禁止放在病房走廊上
5.
拖把分區使用,標記清楚,定點放置,用后消毒處理
醫
療
廢
物
1.分類放置,標識清楚,垃圾袋、利器盒使用規范,專物專用
20分
實地查看,查看記錄,一項不合要求扣2分
2.傳染性廢物雙層垃圾袋包裝,并注明“傳染性”字樣
3.登記本記錄規范,無漏項、代簽字樣等,按時上交
4.各垃圾桶加蓋、清潔,每天消毒.生活垃圾不得混入醫療廢物
5.醫療廢物按規定分類收集、毀形、消毒,每日移交有登記
標
準
預
防
1.工作人員了解標準防護的主要職責
10分
實地查看,提問,一項不合要求扣2分,抽查一人洗手,一步不合要求扣1分
2.工作人員掌握隔離技術,合理使用各類防護用品
3.工作人員掌握洗手指征,執行七步洗手法
4職業暴露的及時報告和正確處理.
消毒
效果
監測
1.
各項監測達標:空氣監測、物體表面監測、醫務人員手監測、使用中的消毒劑監測等
2.
紫外線燈管照射強度監測每年2次
10分
查看報告,記錄,每項占2分
3.
4.
5.
6.
7.
【關鍵詞】針刀治療;針刺暴露;職業防護
【中圖分類號】R76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0)009-0047-01
近年來針刀治療已經成為較普及的治療軟組織疾病的方法之一,我院針刀治療室平均每日接待治療患者50例以上,因針刀科室工作特殊性注射、針刺等操作頻率較高,銳器使用較多(如針刀,注射器等)使針刀科成為了醫護人員發生針刺暴露高危科室之一。
1 臨床資料
2003年~2008年五年間導致針刺暴露因素年平均值統計如下:客觀條件限制導致的暴露3例、操作不當導致的暴露9例、意外傷害導致的暴露4例,防護意識淡薄導致暴露6例,采取相應干預措施以后2009年導致針刺暴露因素統計如下:客觀條件限制導致的暴露1例、操作不當導致的暴露5例、意外傷害導致的暴露3例、防護意識淡薄導致暴露2例,暴露次數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2 針刺暴露的原因分析
2.1 客觀條件限制導致的暴露原因:未使用專用的醫用銳器盒,導致裝入的銳器有刺穿容器壁的機率。
2.2 操作不當導致的暴露原因:取安瓿內藥液時未按要求進行操作,有回套針冒現象,使用后的針刀未及時放入銳器盒,鋪設無菌盤時針刀未按要求平放,傳遞針刀時針尖正對操作者,針刀治療過程中操作失誤刺傷自己,使用后的注射器未及時毀型等。
2.3 意外傷害導致的暴露原因:由于各種不可遇見的因素而發生的暴露。
2.4 防護意識淡薄導致的暴露原因:新入人員院感知識培訓不足或未能完全掌握,醫療處置人員在收集或轉運損傷性廢物時未佩戴防護用具。
3 討論
針刺暴露風險的防范
3.1 針刀室從硬件上改進達到損傷性廢物防護要求:如購置符合標準的醫用銳器盒以及購置防針刺暴露的防護用具等。
3.2 針刀科加強院感知識培訓提高防護意識:要求每年對新老員工進行針刺職業暴露的培訓,尤其是對新員工要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提高科內人員防護意識。
3.3 制定針刀室有創操作操作規程,規范針刀科醫療護理操作:加強“三基”培訓,對有創操作規程組織學習,嚴格落實操作規范。
3.4 落實醫院發生針刺暴露后的處置及上報流程:針刀室醫護人員必須了解和掌握針刺暴露后正確的處置方法和上報流程,積極采取進行暴露后的補救和監控措施,分析導致針刺暴露的原因科室組織討論提出改進措施防范再次暴露發生。
4 結論
2009年通過以上防范措施的實施使針刀科針刺暴露的數量明顯下降,說明正確的職業防護措施是預防針刺暴露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 顧紹霞,CHKD期刊全文庫《職業與健康》[j].2010,4
[2] 王紹玲等,CHKD期刊全文庫《護理研究》[j].2010,1
1.1兒科特點
兒科患者是一個特殊群體,患兒年齡大多偏小,家屬陪護多,小孩患病后家長常伴有焦慮、恐懼心理,對護理工作要求高,對于相關治療和護理的實施,家長不愿讓實習生參與,在實習過程中護生常出現畏難情緒,使教學處于被動局面。
1.2實習生特點
醫療護理工作是一種風險性工作,實習生面對兒科這一特殊環境,部分實習生心理壓力大。實習生文化層次各有不同,包括本科生、專科生、中專生,其中本科生和專科生理論知識較好,學習新知識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強,但缺乏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有機結合的能力,特別是在護理操作技能上存在不熟練等缺點;中專生理論知識相對薄弱,理論與實踐結合不起來,對專業知識理解較難,對護理操作技術有畏難情緒,不愿意多動手。加之實習生年齡偏小(18歲左右),人生觀價值觀不成熟,有的甚至不喜愛護理工作,讀護理專業是因為家長的愿望而讀。這些特點也常使得帶教處于被動局面。
2臨床帶教方法
2.1科室基本情況介紹
護生在剛入科室時對其熱情接待,主動詢問護生基本情況,如實習過什么科室、所讀學校、籍貫,介紹科室環境及規章制度,如治療室內物品、藥品的擺放位置,搶救室內物品、藥品的擺放位置,搶救器材名稱、用途等,拉近與護生的距離,以消除護生剛到陌生環境后的緊張感,幫助她們盡快融入到醫院臨床工作中,珍惜到醫院實習的機會,并對其提出明確的兒科實習目標及應準備的事項。
2.2三基的帶教
在帶教的過程中根據護生的具體情況實施帶教方法,在帶教專科生本科生時,讓她們通過臨床的實際病例和具體的無菌操作技術等來鞏固在校學過的理論知識,掌握專科疾病的臨床表現以及治療、護理常規,并在個案的病例護理過程中進行實地指導,使理論知識與實踐有機結合。如上主班接收新急性喉炎的患兒過程中讓其知道什么是犬吠樣咳嗽和吸氣性呼吸困難,在處理醫囑過程中讓其知道為什么需要用抗生素和激素類藥物治療,在病情觀察過程中為什么觀察患兒的面色呼吸最重要等。治療班時讓他們參與到小兒輸液的配制,并告知每一個環節的注意事項,在靜脈條件許可下,可以讓她們完成整個輸液過程,在操作中做到“放手不放眼,放做不放教”,讓她們找到在兒科實習的成就感。在帶中專生時,因她們本身年齡偏小,理論知識相對薄弱,加之兒科的特點,使得她們不愿意多動手,所以首先在精神上多鼓勵她們,讓她們知道在兒科實習也能學到不一樣的知識,在理論知識方面結合病房現有病種,讓她們先預習課本相關知識,再帶她們深入病房觀察病人情況,知道此病種的主要臨床表現、治療、護理常規。在操作方面,利用空閑時間讓他們先練習無菌操作技術,如輸液的配制過程中的注意事項,藥物劑量的換算,注射器的熟練使用,讓他們熟練后才有信心參與到實際工作中。
2.3院感知識的帶教
鼓勵護生參加醫院組織的院感知識培訓,要求掌握消毒隔離、院內感染的基本常識,如垃圾分類,醫務人員的手衛生規范,六步洗手法。同時在實際工作中指導監督他們正確運用這些專業知識,如什么時間需要洗手,洗手的部位,洗手規定各部位的揉搓時間等。
2.4職業素質的教育
從思想道德專業知識、身體心理、組織紀律、文字書寫等多方面聯系實際進行教育,用自己身邊優秀老師的典型事例或發生的醫療差錯事例等進行正反兩方面的教育,讓他們吸取經驗和教訓,引以為戒。
2.5與病人溝通能力的帶教
在與家長及患兒溝通過程中讓她們知道對患兒要充滿愛心,多站在患兒的角度,避免在患兒進食、哭鬧及睡眠時進行護理操作,交流時語言要通俗易懂,語調適中,語氣溫和誠懇,面帶微笑,對年長患兒使用安慰性、鼓勵性、解釋性、贊美性的語言,以取得患兒及家屬的信任與認可。
2.6相關法律知識的帶教
1.現存風險
1.1環境布局不合理 鄉鎮衛生院房屋條件有限。手術室一般建在使用過的病房或廢棄的庫房。使用面積緊張,環境差,布局不合理,功能分區不齊全,各區功能無標識或不明確,設備簡陋或設備已損壞無更新,有些手術室無心電監護儀、麻醉機等。
1.2制度建設滯后 鄉鎮醫院基礎設施缺乏、落后,人力資源短缺,手術室人員配置不全,尤其是護理人員身兼數職,或臨時從病房抽調沒有手術室護理經驗的臨床人員,對手術的器材不熟悉、無菌觀念不強,在面對搶救病人時往往束手無策。
1.3消毒滅菌管理不規范 環境器械消毒是重要環節。鄉鎮醫院無規范的院感人員,環境、醫療器械消毒滅菌無法達到衛生部的“兩規一標”要求,醫療廢物不能做到規范化處理等,容易造成手術部位感染,給病人不必要的危險和傷害。
2.對策
2.1加強領導認識,改變管理理念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增加硬件投入,改善手術室環境,布局合理,功能分區符合《手術室醫院感染與預防控制技術規范》要求。提高手術室人員的規范意識,增添手術室必要的醫療設備,保證手術順利進行。
2.2健全手術室規章制度
(1)硬件是基礎,軟件是關鍵。人員配置要合理,不能一味強調減員增效和成本核算。根據手術分級量化及合理配備麻醉和護理人員,保證手術室工作的健康有序運作。
(2)健全手術室的規章制度,提高手術室人員的管理意識。手術室工作節奏快,意外情況多,這就要求手術室人員不但要有過硬的理論知識和臨床經驗。還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健全手術室的各項規章制度使手術室管理逐漸走向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如查對制度、消毒隔離制度、應急工作程序、一次性用品管理制度、各級各類工作人員崗位制度等,保證手術健康有序的運作。
(3)加強醫院院感知識的培訓,強化無菌意識。鄉鎮衛生院手術室和消毒供應室是連在一起的。醫療器械一般為酶洗―除銹―保養。定期參加院感知識培訓班學習,及時掌握醫院感染管理新知識、新技術、新規范。嚴格執行衛生部消毒管理“兩規一標”要求執行。保證手術的質量和不必要的隱患。
2.3手術室的空氣質量,直接影響到手術治療的效果,手術室的溫濕度要適宜。地面、墻壁、物品表面每日手術結束要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打掃。每周進行一次大掃除。每月進行一次空氣消毒。每季度進行一次生物監測。使手術室空氣
2.4醫療垃圾收集、存放、處理應嚴格執行《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規定》,一次性醫療用品應嚴格把關,注意消毒日期出廠日期、有效日期,并固定妥善保管,使用后嚴格登記。
2.5加強細節管理,細節決定成敗。
參考文獻
[1] 李潔玲 《淺談加強手術室消毒隔離的措施和體會》 中國熱帶醫學,2001,4.
[2] 楊寶忠 海平 《醫院感染危險因素研究》 寧夏醫學院學報,2005,1.
[3] 《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規定》.
[4] 醫院重點科室管理制度.
關鍵詞:檢驗人員;醫院感染;知曉率;調查分析
所謂醫院感染,即醫院院內感染或醫院獲得性的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醫院里面所獲得的感染。它包括住院期間發生的感染和在醫院內獲得之后,出院一段時間發生的感染,并不包括入院前就已經開始,或者入院時就已經處在潛伏期的感染[1]。檢驗科在基層醫院感染控制工作中既是一個重要科室,也是醫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手段之一。檢驗科工作人員幾乎每天都要與門診病人保持零距離的接觸,臨床上還要接觸許多的標本,部分標本還包括得有可以致病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有著較強的傳染性,檢驗人員的職業風險也逐漸增大[2]。了解臨床檢驗人員對醫院感染知識的知曉情況,探索基層醫院檢驗科醫院感染管理現狀,制定相應措施,更好地加強醫院感染管理就顯得十分重要。現就檢驗人員醫院感染知識知曉率進修調查分析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
來自通山縣部分醫院檢驗科2012年檢驗科工作人員,其中49名初級人員,39名中級人員,11名高級人員。
1.2調查方法
利用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以無記名方式,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現場發放問卷調查填寫,現場收回問卷調查。問卷調查試題均采用多項選擇題。
1.3統計方法
采用χ2檢驗。
2結果
2.1醫院感染知識知曉率醫院院感知識的平均知曉率在基層醫院檢驗科是34.51%,見表1.
2.2不同層次的檢驗人員對院感知識的知曉率
經統計學分析,醫院感染知識的知曉率,除了院感管理部門有所區別,無顯著性差異,見表2。
2.3手衛生不到位
檢驗人員對洗手的重要性與洗手指征缺乏正確的認識,相關科室沒有配備自動噴灑水龍頭,沒有配備擦手紙巾、專用毛巾和速干手消毒液等干手設施手衛生得不到保障,手衛生習慣性差,洗手方法不到位,手消毒意識淡薄,直接在工作服上或共用毛巾上擦手。檢驗人員能在接觸患者血液、體液后及時洗手的占100%,檢驗人員能做到在接觸患者前后、無菌操作前后洗手的占95%;穿隔離衣前后和脫手套之后的洗手率僅占72.73%和83.84%。
3討論
3.1院感管理重視不夠
大家對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從醫院的管理層到檢驗工作人員,總體配置不合理,專職人員不到位,科室定位不準確,管理職能不能很好的發揮出來。部分院長和業務骨干還存在重醫療、輕預防的思想,臨床科室醫院的院感領導小組形同虛設,沒有充分發揮出醫院感染控制委員會的職能和作用[3]。所以,醫院管理者應高度重視院感工作,建立健全院感管理體系,明確職能,明確崗位職責非常必要;按醫院管理要求和需要,完善三級網絡組織管理體系,切實讓院感管理落到實處。
3.2自我防護意識不強
醫院普遍存在“重檢驗,輕院感”的現象。一般而言,檢驗科的標本來自于臨床科室,其種類繁多,病原體也不盡相同。少數檢驗工作人員為了圖省事,在操作過程中,不戴口罩、不戴帽子、不戴手套,缺乏自我防護意識。常在實驗工作中使用一些銳器,隨時有皮膚被污染和刺傷的可能。既不重視對患者的保護,也忽視了自身的防護意識。個別同事在實驗室接聽電話,在工作場所進食,個別人員穿著污染的工作服進入生活區,還有些人把私人物品存放在實驗室冰箱內,他們對檢驗標本的生物危害性認識不夠,這些都可造成檢驗人員的職業暴露而導致醫院感染。所以,我們要嚴格遵循“六部洗手法”及時洗手消毒[4]。對檢驗科新入職人員、實習和進修人員,必須完成崗前培訓的環節,待考核合格之后才能上崗[5]。
3.3實驗室設置不合理
近年來,在實驗技術迅猛發展的大氣候下,大多數醫院,特別是基層醫院檢驗科建筑設計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布局也存在較為突出問題。污染區、半污染區和清潔區的劃分不規范,這樣一來,就間接的增加了院感發生的機會[6]。醫院實驗室面積不夠、檢驗科用房分配不足,科室布局不合理,通風效果差、采光能度低,清潔區和污染區相互交叉;廣泛存在分不清采血窗口和標本放置窗口區的問題。這些都很容易造成病原微生物的傳播,甚至導致工作人員感染。所以要嚴格劃分工作區和生活區。嚴禁將工作區物品帶離實驗室,檢驗人員應保持室內有序存放物品,工作臺臺面清潔,對每一天的空氣、地面和物體表面,要求做常規消毒,并做好詳細記錄;在進行各類檢驗時,一旦出現了工作服和場地被污染等情況,我們必須馬上對其進行消毒處理[7]。
3.4醫療廢棄物處置不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