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建筑工程改造與加固范文

        建筑工程改造與加固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建筑工程改造與加固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建筑工程改造與加固

        第1篇:建筑工程改造與加固范文

        關鍵詞:建筑工程;結構;加固技術;應用

        1 建筑結構加固改造的意義

        在建筑結構工程的發(fā)展進行分析,當工程建筑施工達到一定階段之后,作為主要的建設方式,工程結構的維修得到有效運用。在我國的建筑工程結構中,由于歷史及發(fā)展方式的特殊性,在多數(shù)方面要求對既有建筑物實施加固及維修改造。而鑒定作為建筑物加固及維修改造的前提得到使用,隨后結合鑒定結果對有效的加固處理措施進行確定。現(xiàn)階段,我國發(fā)展生產(chǎn)中,生產(chǎn)力重心的提升已逐漸從新建工業(yè)企業(yè)向已有企業(yè)的技術改造轉移,促使更大的投資效益得到獲取。另外,我國也急需對民用建筑的改造進行加大。

        2 建筑工程加固改造的原因

        由于我國社會、經(jīng)濟及科技速度的快速發(fā)展,較多建筑物都需通過改造進行用途變更、業(yè)主改變以及工業(yè)建筑的更新改造。還包括建筑中存在的質量問題或使用環(huán)境的逐漸惡化等原因,都需運用加固技術對建筑物進行改造處理。

        2.1 勘察造成的缺陷

        結構中存在的缺陷主要在地質勘察過程中無法對地基土及地下水的真實狀況進行反映的表現(xiàn)。例如:較稀的勘察布點、鉆孔深度不足等因素,導致建筑施工過程中以及竣工之后出現(xiàn)地基沉降的現(xiàn)象產(chǎn)生。

        2.2 設計過程中產(chǎn)生的缺陷

        設計人員在對建筑物進行設計的過程中,雖然對建筑結構安全及使用的各種各樣的因素進行考慮,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實際上每個結構都有自身獨特的特性存在,無法完全通過設計過程中運用的數(shù)學模型進行描述。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通常會和原有的設計構思出現(xiàn)不符。盡管建筑工程也有了較大程度的發(fā)展及進步,但結構仍有自身不足導致各類缺陷出現(xiàn)。另外,我國建筑物結構設計中存在較低的冗余度,導致使用的安全性造成影響。

        2.3 施工過程中存在的缺陷

        結構的自身缺陷還通過施工中表現(xiàn)出來。導致該類隱患產(chǎn)生的原因都許多,施工隊伍存在較低素質是引起人們廣泛關注的關鍵,導致建筑物出現(xiàn)質量降低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隨著建筑隊伍發(fā)展速度的逐漸加快,特別是對于農(nóng)村建筑隊伍,存在建筑隊伍管理和技術都相對降低。在管理方面,出現(xiàn)違紀及混亂的現(xiàn)象,都會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造成影響。

        3 建筑物結構加固技術

        3.1 混凝土結構加固

        通常直接加固的方法是對混凝土進行加固,在梁、柱、板、墻及一般構造物的混凝土結構中得到使用,在加固后不會對建筑物的凈空造成影響。但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存在較長的濕作業(yè)缺點。在高壓區(qū)混凝土較低強度或存在梁、柱受到嚴重缺陷等混凝土承重構件的加固中得到適用。

        3.1.1 鋼板粘貼加固

        該加固方法存在施工速度快、不存在濕作業(yè)或僅在抹灰工序中出現(xiàn)濕作業(yè)的情況,存在較小的生產(chǎn)及生活影響。在加固后,不會影響原有結構的外觀及凈空。在較大程度上膠粘工藝及操作水平對加固效果造成影響。在正常濕度環(huán)境中且對經(jīng)理作用所承受的受彎或受拉構件的加固中得到適用。

        3.1.1 繞絲法

        在混凝土結構構件斜截面存在不足的承載力的加固中得到適用。或采用橫向約束力對受壓構件進行施加的場合。

        3.1.2 截面加大的加固方法

        該方法存在施工工藝簡單、較強適應性的特點,且存在成熟的設計及施工經(jīng)驗。子啊梁、板、墻、柱及一般構造物的混凝土加固中得到適用。但存在較長的現(xiàn)場施工濕作業(yè),影響了正常的生產(chǎn)及生活,且在加固之后,減小了建筑物的凈空。

        3.1.3 粘貼纖維,增強塑料的加固方法

        存在良好的抗腐蝕及看潮濕的特點,幾乎不會對結構自重造成增加、且耐用以及較低維護費用等特點。但應設置專業(yè)的防火處理。在各種受力性質的混凝土結構構件以及一般構筑物中得到適用。

        3.1.4 粘結外包型鋼的加固方法

        也被稱之為濕式外包鋼加固法,存在可靠的受力、便捷的施工以及較小的現(xiàn)場工作量,但在用鋼量方面相對較大,在超過600℃的高溫場所中進行施工時不宜進行無防護操作。在使用中不會對原構件截面尺寸進行顯著增大的條件下進行適用,但又要求大幅度對其承載能力進行提升的混凝土結構進行加固處理。

        3.1.5 錨栓錨固的方法

        在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20~C60范圍內(nèi)的混凝土承重結構進行改造及加固中得到適用。在出現(xiàn)嚴重風化的上述結構及輕質結構中不宜進行使用。

        3.1.6 預應力加固法

        該方法的運用能夠使被加固結構的應力水平得到降低,不僅存在良好的加固效果,而且還能進一步將結構整體的承載力度得到提升。但在加固處理后會在結構外觀上對原結構造成影響。通常在大跨度、重型結構的加固以及高應力及高應變條件下的混凝土構件的加固中得到適用。且在處于無防護狀況下,禁止在超過600℃的環(huán)境中進行使用,也不宜在混凝土存在較大收縮、徐變結構中得到應用。

        3.2 砌體結構的加固

        3.2.1 鋼筋混凝土外加層的加固方法

        該加固方法包含在復合截面加固法以內(nèi)。其優(yōu)點主要包括:簡單的施工工藝、較強的適應性。當砌體加固之后能夠進一步提升承載力,具有設計及施工經(jīng)驗成熟的優(yōu)點。通常在柱、帶壁墻的加固中得到適用。但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存在較長的濕操作時間,影響了生產(chǎn)及生活的正常發(fā)展。在加固操作之后,會造成建筑物凈空得到一定縮小。

        3.2.2 鋼筋混凝土外加層的加固方法

        包含在復合截面加固法其中,該方法的優(yōu)點于鋼筋混凝土的外加層加固法相類似,但在承載力提升方面相對較低。在砌體墻的加固中得到適用,有事也可在鋼筋混凝土外加陳加固帶壁柱墻時封閉兩側穿墻箍筋中進行使用。

        3.2.3 增設扶壁柱的加固方法

        被包含在加大截面加固法之內(nèi)。該方法的優(yōu)點也和鋼筋混凝土外加層加固方法相類似,但提升承載力被制約,較難對抗震要求所滿足,通常在非地震取得到應用。

        3.2.4 無粘結外包型鋼的加固

        也劃分為傳統(tǒng)加固中的一種,該方法的特點是施工簡便、少量濕作業(yè)以及較少的現(xiàn)場工作量,具有可靠的受力狀況。通常在不允許對原構件進行增大的截面尺寸中得到適用,卻要求對截面承載力的砌體柱的加固進行大幅度的提高。該方法的缺點是較高的加固費用存在,且應運用于鋼結構類似的防護措施進行使用。

        3.2.5 預應力撐桿的加固法

        較大程度上對砌體柱的承載能力得到提升,且存在可靠的加固效果。在對高應力及高應變狀態(tài)的砌體結構進行加固處理中得到適用。該方法的缺點是不宜在超過600℃的溫度環(huán)境中進行使用。

        4 結語

        綜上述所,人們的生命及財產(chǎn)的安全直接受到建筑結構的安全性的影響,所以,在進行加固改造的過程中必須采用有效的加固措施進行施工。針對各種實踐環(huán)境條件,采取適當?shù)募庸谭椒ǎ_保建筑結構穩(wěn)定安全。

        參考文獻

        [1] 何志吉.談建筑結構的加固方法與施工[J]. 中國高新技術企業(yè). 2009(06).

        第2篇:建筑工程改造與加固范文

        第二條在抗震設防區(qū)從事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設防的有關活動,實施對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設防的監(jiān)督管理,適用本規(guī)定。

        第三條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設防,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

        第四條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負責全國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設防的監(jiān)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qū)域內(nèi)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設防的監(jiān)督管理工作。

        第五條國家鼓勵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進行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設防。

        制定、修訂工程建設標準時,應當及時將先進適用的抗震新技術、新材料和新結構體系納入標準、規(guī)范,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推廣使用。

        第六條新建、擴建、改建的房屋建筑工程,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和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進行抗震設防。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降低抗震設防標準。

        第七條建設單位、勘察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工程監(jiān)理單位,應當遵守有關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設防的法律、法規(guī)和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的規(guī)定,保證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設防質量,依法承擔相應責任。

        第八條城市房屋建筑工程的選址,應當符合城市總體規(guī)劃中城市抗震防災專業(yè)規(guī)劃的要求;村莊、集鎮(zhèn)建設的工程選址,應當符合村莊與集鎮(zhèn)防災專項規(guī)劃和村莊與集鎮(zhèn)建設規(guī)劃中有關抗震防災的要求。

        第九條采用可能影響房屋建筑工程抗震安全,又沒有國家技術標準的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當按照有關規(guī)定申請核準。申請時,應當說明是否適用于抗震設防區(qū)以及適用的抗震設防烈度范圍。

        第十條《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中甲類和乙類建筑工程的初步設計文件應當有抗震設防專項內(nèi)容。

        超限高層建筑工程應當在初步設計階段進行抗震設防專項審查。

        新建、擴建、改建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設計應當作為施工圖審查的重要內(nèi)容。

        第十一條產(chǎn)權人和使用人不得擅自變動或者破壞房屋建筑抗震構件、隔震裝置、減震部件或者地震反應觀測系統(tǒng)等抗震設施。

        第十二條已建成的下列房屋建筑工程,未采取抗震設防措施且未列入近期拆除改造計劃的,應當委托具有相應設計資質的單位按現(xiàn)行抗震鑒定標準進行抗震鑒定:

        (一)《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中甲類和乙類建筑工程;

        (二)有重大文物價值和紀念意義的房屋建筑工程;

        (三)地震重點監(jiān)視防御區(qū)的房屋建筑工程。

        鼓勵其他未采取抗震設防措施且未列入近期拆除改造計劃的房屋建筑工程產(chǎn)權人,委托具有相應設計資質的單位按現(xiàn)行抗震鑒定標準進行抗震鑒定。

        經(jīng)鑒定需加固的房屋建筑工程,應當在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確定的限期內(nèi)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未加固前應當限制使用。

        第十三條從事抗震鑒定的單位,應當遵守有關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設防的法律、法規(guī)和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的規(guī)定,保證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鑒定質量,依法承擔相應責任。

        第十四條對經(jīng)鑒定需抗震加固的房屋建筑工程,產(chǎn)權人應當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設計、施工單位進行抗震加固設計與施工,并按國家規(guī)定辦理相關手續(xù)。

        抗震加固應當與城市近期建設規(guī)劃、產(chǎn)權人的房屋維修計劃相結合。經(jīng)鑒定需抗震加固的房屋建筑工程在進行裝修改造時,應當同時進行抗震加固。

        有重大文物價值和紀念意義的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加固,應當注意保持其原有風貌。

        第十五條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鑒定、抗震加固費用,由產(chǎn)權人承擔。

        第十六條已按工程建設標準進行抗震設計或抗震加固的房屋建筑工程在合理使用年限內(nèi),因各種人為因素使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能力受損的,或者因改變原設計使用性質,導致荷載增加或需提高抗震設防類別的,產(chǎn)權人應當委托有相應資質的單位進行抗震驗算、修復或加固。需要進行工程檢測的,應由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進行檢測。

        第十七條破壞性地震發(fā)生后,當?shù)厝嗣裾ㄔO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對受損房屋建筑工程抗震性能的應急評估,并提出恢復重建方案。

        第十八條震后經(jīng)應急評估需進行抗震鑒定的房屋建筑工程,應當按照抗震鑒定標準進行鑒定。經(jīng)鑒定需修復或者抗震加固的,應當按照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進行修復或者抗震加固。需易地重建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進行規(guī)劃和建設。

        第十九條當發(fā)生地震的實際烈度大于現(xiàn)行地震動參數(shù)區(qū)劃圖對應的地震基本烈度時,震后修復或者建設的房屋建筑工程,應當以國家地震部門審定、的地震動參數(shù)復核結果,作為抗震設防的依據(jù)。

        第二十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設防質量的監(jiān)督管理,并對本行政區(qū)域內(nèi)房屋建筑工程執(zhí)行抗震設防的法律、法規(guī)和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情況,定期進行監(jiān)督檢查。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應當對村鎮(zhèn)建設抗震設防進行指導和監(jiān)督。

        第二十一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應當對農(nóng)民自建低層住宅抗震設防進行技術指導和技術服務,鼓勵和指導其采取經(jīng)濟、合理、可靠的抗震措施。

        地震重點監(jiān)視防御區(qū)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應當通過拍攝科普教育宣傳片、發(fā)送農(nóng)房抗震圖集、建設抗震樣板房、技術培訓等多種方式,積極指導農(nóng)民自建低層住宅進行抗震設防。

        第二十二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有權組織抗震設防檢查,并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檢查的單位提供有關房屋建筑工程抗震的文件和資料;

        (二)發(fā)現(xiàn)有影響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設防質量的問題時,責令改正。

        第二十三條地震發(fā)生后,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專家,對破壞程度超出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允許范圍的房屋建筑工程的破壞原因進行調(diào)查,并依法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

        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應當根據(jù)地震調(diào)查情況,及時組織力量開展房屋建筑工程抗震科學研究,并對相關工程建設標準進行修訂。

        第二十四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對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設防質量問題都有權檢舉和投訴。

        第二十五條違反本規(guī)定,擅自使用沒有國家技術標準又未經(jīng)審定通過的新技術、新材料,或者將不適用于抗震設防區(qū)的新技術、新材料用于抗震設防區(qū),或者超出經(jīng)審定的抗震烈度范圍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并處以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第二十六條違反本規(guī)定,擅自變動或者破壞房屋建筑抗震構件、隔震裝置、減震部件或者地震反應觀測系統(tǒng)等抗震設施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并對個人處以1000元以下罰款,對單位處以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第二十七條違反本規(guī)定,未對抗震能力受損、荷載增加或者需提高抗震設防類別的房屋建筑工程,進行抗震驗算、修復和加固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處以1萬元以下罰款。

        第二十八條違反本規(guī)定,經(jīng)鑒定需抗震加固的房屋建筑工程在進行裝修改造時未進行抗震加固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處以1萬元以下罰款。

        第3篇:建筑工程改造與加固范文

        關鍵詞:隔震技術;既有框架結構建筑;應用

        Abstract: China is a seismically active country in the world, the 1976 tangshan earthquak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in yushu earthquake in 2010, and 2013 of ya 'an earthquake, to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caused serious damage. So must the isolation technology in building structure reinforcement application. Here in this paper, the isolation technology in bot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rame structure building reinforcement are discussed.

        Keywords: isolation technology; Both the frame structure buildings; application

        中圖分類號:TU352.1+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為了能夠對既有房屋的抗震能力進行有效的提高,必須要采用一定的加固措施,對其既有框架建筑進行加固處理。其中隔震技術就是在結構物基礎和上部結構底部之間進行柔性隔震層的設置,以此來對地震的反應力進行降低。地震是屬于一種具有非常大隨機性和危害性的自然災害,對人們的生命和生活帶來了極大損害。在長期和地震對抗的過程中,人們對抗震經(jīng)驗進行不斷總結,為抗震減災尋找更加完善的補救措施。隔震技術以其投資少、施工快以及節(jié)能等的優(yōu)點,在既有框架建筑加固中得到了廣泛的使用。下面本文就對隔震技術在既有框架結構建筑加固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一、隔震技術發(fā)展現(xiàn)狀

        (1)隔震技術的發(fā)展

        在20世紀初期日本對靜力理論的提出到后來對結構體系的大大減小,進而逐漸形成一種柔性的抗震結構體系,后來又對工程建筑上部結構剛度的加大,減少工程建筑結構底層的柔性的抗震結構體系,最后發(fā)展到現(xiàn)在世界上普遍使用的延性結構建筑工程抗震體系。從傳統(tǒng)的既有框架結構建筑加固隔震技術發(fā)展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逐漸形成了一套相對比較完整的工程建筑防災抗爭體系,這種很多既有框架建筑中都是行之有效的。

        (2)隔震技術在建筑加固中的應用現(xiàn)狀

        現(xiàn)階段,我國在耗能減震和基礎隔震技術方面的研究已經(jīng)逐步走向成熟,而且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了推廣應用與試點應用時期,而其它的在建筑工程中的減震控制技術到目前為止還處于理論研究和前期試驗或者探索階段。

        二、隔震技術在既有框架結構建筑中的應用

        (1)隔震技術在既有框架結構建筑加固中的使用原理

        既有框架結構建筑加固中的隔震技術主要是在結構物基礎和上部結構底部之間進行柔性隔震層的設置,在小地震或者風荷載作用時,建筑中的隔震層通常都會產(chǎn)生一定的剛度,而且不會發(fā)生任何位移情況,如果地震的發(fā)生比較強烈時,建筑中的隔震系統(tǒng)就會發(fā)生變形以及水平位移的情況,對地震所產(chǎn)生的能力進行大量的吸收,建筑物上部結構對其能力的吸收是比較有限的,這就使得地震的反應得以降低。基于建筑隔震層將基礎頂面和結構物進行了分開,在對地震進行阻隔時,就會傳遞到建筑物上部,建筑工程隔震系統(tǒng)對結構周期進行了延長,避免了因為地震周期和工程建筑結構物自振周期向鄰近而出現(xiàn)的共振情況,此外,對地震的阻隔也大大減弱了建筑結構工程的加速反應,建筑工程上部結構的地震加速反應的降低是古代傳統(tǒng)建筑工程結構反應的1/5-1/13,此外,因為既有框架結構建筑加固中的隔震裝置的剛度比上部結構的裝置要小得多,因此,建筑工程上部結構中,在發(fā)生地震時的水平變形由原來的結構晃動放大型發(fā)展到后來的整體平動型。隔震技術上的進步使用一方面能夠保證建筑工程結構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很好的保護了建筑內(nèi)部的貴重儀器、設備以及室內(nèi)裝飾,保證了人們的生命財產(chǎn)和工程建筑的結構在地震發(fā)生后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2)隔震技術的設計流程和內(nèi)容

        在進行隔震技術使用的時候,一定要詳細對建筑現(xiàn)狀進行檢測和調(diào)查,對其進行隔震分析和施工頂撐設計,同時還要對不同的節(jié)點進行精細的計算,其設計流程為:對檢測報告和原設計圖進行分析-選擇隔震方案-進行力學計算-進行專業(yè)隔震分析-進行隔震力學設計-對各節(jié)點設計進行優(yōu)化-進行施工圖審查-完善施工圖-設計施工頂撐-施工現(xiàn)場進行指導-對特殊情況進行處理。其內(nèi)容主要包括4部分,分別是隔震層設計、頂撐設計以及上下部結構改造設計。其中隔震層設計需要對確定隔震層位置、驗算支柱承載力和變形力、選擇制作布置和型式以及選擇隔震縫構造等;頂撐設計需要對鋼支撐的力學進行計算,對建筑支撐梁、鋼管頂梁方式等均需要進行多次試驗,確保其合理;上下部結構改造設計則主要是要對隔震支座新增樓板和對地震作用和抗震進行驗算。

        三、案例分析

        (1)工程概況

        彝良縣洛澤河鎮(zhèn)毛坪中學建設項目:受9.7地震影響,原來校舍部份不能使用,因此必須建設新建筑。其中初設建筑有宿舍樓、食堂及兩個廁所,其中宿舍樓建筑面積:4266.16平方米,本次擬建總建筑面積為6690.09平方米。僅學生的宿舍樓進行了隔震設計。

        (2)隔震設計

        本工程隔震設計在基礎與上部結構之間設置由橡膠隔震支座和阻尼裝置等部件組成的具有整體復位功能的隔震層,以延長整個結構體系的自振周期,減少輸入上部結構的水平地震作用,達到預期防震要求。設置橡膠隔震墊后,經(jīng)計算分析,構件斷面尺寸能較好滿足上部建筑功能的要求。將隔震墊設置于-1.500~0.000標高段,設置專門的檢修層,方便今后隔震墊的更換,隔震墊以下下支墩按罕遇地震作用進行設計。其中學生宿舍隔震設計采用PKPM系列的程序SATWE進行分析,其各項數(shù)據(jù)如表1所示。

        表1學生宿舍隔震設計各項數(shù)據(jù)

        從周期分析,結構扭轉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與平動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之比小于0.9,說明結構具有足夠的抗扭剛度;從地震作用下位移角分析,結構的層間位移角均小于1/550,保證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結構主體不受破壞,非結構構件不會嚴重破壞導致人員傷亡,保證建筑的正常使用功能;從剪重比分析,上部結構多數(shù)樓層的剪重比大于等于2.11%,以有效保證地震能量中長周期成分不對結構產(chǎn)生反應譜分析不能估計的破壞;從軸壓比分析,所有框架柱的軸壓比均滿足規(guī)范要求,從而保證框架柱在地震作用下的延性要求;從結構的空間振動圖形分析,結構的前三個振型分別為X方向、Y方向及扭轉方向,結構的動力特性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總結

        隔震技術在既有框架結構建筑加固中廣泛而成熟的使用與推廣,標志著人類已經(jīng)過上了確保發(fā)生地震時房屋完全時代,為人類地震災害的減輕找到了一條更安全、更合理的新抗震途徑,此外,隔震技術也被廣泛應用到了生命線工程、防災指揮中心、救護中心、避難中心、民用建筑以及量大面廣的現(xiàn)代化工業(yè)中,對防震減災工作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張宇,金嶠,周晶,基于性能的既有砌體結構隔震加固研究[J],工程抗震與加固改造,2010(6):359-361

        [2]張亞英,甄進平,隔震技術在既有框架結構加固中的應用[J],工程抗震與加固改造,2012(4):164-165

        [3]周德源,張輝,施衛(wèi)星,余楠.建筑結構抗震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9(45):159-160.

        [4]鄧耀聰,隔震技術在既有框架結構加固中的應用探討[J],世界華商經(jīng)濟年鑒·城鄉(xiāng)建設,2013(3):591-592

        第4篇:建筑工程改造與加固范文

        【關鍵詞】隔震技術;既有框架;加固

        我們國家的建筑工程,尤其是早期的建筑工程,對房屋的抗震性都具有很高的要求。而且近年來我們國家相繼發(fā)生了“汶川地震”和“玉樹地震”等幾次比較重大的地震災害,國家和人民也因此遭受嚴重損失,因此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愈加受到重視。

        新建的建筑物,在建造時重點針對建筑物的抗震要求,進行建筑的框架結構設計,具有較強的防震能力,不需要進行隔震加固。而我們國家早期的一部分建筑工程,沒有較高的抗震性能,若重新建設這些建筑物,將會產(chǎn)生巨大的經(jīng)濟開銷,而且花費大量時間,可說是“得不償失”,所以對這一部分建筑工程,通常應用隔震技術對其進行加固,從而使其不僅能節(jié)約施工成本,還使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得到加強,同時,加固的施工過程也不會影響建筑物的原有結構,具有十分明顯的應用優(yōu)勢。

        一、隔震技術的應用原理

        將隔震技術應用于建筑物的加固時,主要是在建筑物的下部和上部結構間,安裝隔震支座,通過隔震支座提供的穩(wěn)固功能,來提高建筑物的堅固性、抗震性。隔震支座安裝時,用高強力的螺栓將其與上部結構進行連接與固定;隔震支座與下部結構進行連接時,就將其安裝在連接鋼板上,再將連接鋼板通過預埋錨桿固定在地基上,通過上、下兩個部分的固定,將隔震支座穩(wěn)定地安置于建筑物的框架結構中,從而實現(xiàn)隔震技術在既有框架加固的應用。

        在發(fā)生地震時,建筑結構的上、下部分會在震動作用下產(chǎn)生相對位移,若既有框架結構加固中應用了隔震技術,隔震支座就可以利用其在震動作用下而發(fā)生的緩慢變形,來應對建筑物上、下部結構的相對位移變化,消減地震的作用力,從而起到穩(wěn)固和支撐的作用,保持建筑物的結構完整,避免地震對建筑物的破壞作用。

        二、隔震技術應用于建筑物加固的分析

        使用隔震技術對既有建筑進行加固時,需要對具體的加固施工細節(jié)和方案措施進行總體上的分析,在相關的加固要求下,實施建筑工程結構的隔震加固。在加固過程中需要注意其適用范圍、實施內(nèi)容等。所以筆者根據(jù)實際工作經(jīng)驗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隔震加固的應用范圍

        隔震技術的優(yōu)點固然很多,對建筑的加固也十分重要,但是隔震加固技術并不能應用于所有的建筑結構,也具有一定的應用范圍,有一定的限制性,因此隔震技術的加固設計不能對所有的既有框架結構實施加固。

        同時,將隔震技術應用于建筑物的加固時,還需要結合建筑物加固的工程造價、加固工程的施工周期、建筑物的具體結構、加固工程的規(guī)模等因素,綜合考慮隔震技術的加固設計和施工的實現(xiàn)方法。例如,對于裝修的時間短、外觀要求高、裝修的檔次高的一些建筑物,為了避免地震損害其裝修和外觀,就可以對其進行隔震加固;對于位于地震頻發(fā)帶的建筑,也需要使用隔震技術對建筑的結構框架進行加固,做到“未雨綢繆”。

        (二)隔震技術的加固內(nèi)容

        隔震技術應用于框架結構的加固,就應該設計一套加固方案,在加固方案中要包含所有的隔震技術的具體實施方法。通常就需要對既有的框架結構進行隔震區(qū)設計,讓隔震區(qū)能夠安置在最合適的位置,使其不僅能夠提供隔震功能,還能將對建筑物的影響降到最低;設計出建筑物上、下部分結構的改造方案,使其改造工作能夠合理進行的同時保證原有框架結構的完整性;設計框架結構的頂部改造方案,力求加固施工時,盡量不影響建筑的正常使用。具體實施時,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

        一方面,在進行具體的加固施工前,需要確定的內(nèi)容就有建筑物結構的隔震區(qū)位置、隔震支座的型號、隔震支座的承重能力以及隔震支座的變形能力等。例如,地下建筑物的隔震加固,就應該將隔震區(qū)設置在建筑物的頂部筏板處;若有獨立柱,就應該將隔震區(qū)設置在獨立柱的基礎頂面處,若有必要,還可以對建筑物的獨立柱進行加固。對于建筑物的上、下部結構的改造,主要就是根據(jù)預先計算的地震作用會帶來的相對位移量,分析出隔震支座應該具有的相對應的高度和承重能力、變形情況,以適應隔震支座安裝的新增樓板。

        另一方面,將隔震技術應用于建筑物的加固時,需要注意所有同隔震區(qū)連接的建筑結構都能實施斷開處理,避免隔震區(qū)的加固工程帶來的不良影響。針對進行隔震加固的建筑,應該注意將建筑物的樓道與建筑的原結構實施斷開處理,避免隔震區(qū)對樓道產(chǎn)生不良影響。針對沒有地下室的建筑物,在對其進行隔震加固時,需要特別注意結合建造物的具體情況,采取結合多種技術的手段,進行加固施工,制定有針對性的加固方案,避免建筑的加固因為沒有地下室的支持而降低加固效能,也避免建筑物的加固施工對建筑物的外觀和內(nèi)部結構產(chǎn)生的不良影響。

        三、隔震加固的施工應用

        將隔震技術應用于既有框架的加固工程時,應該特別注意,進行加固施工時要嚴格按照相關施工要求,對加固建筑的填土范圍、工程結構要做到符合相關規(guī)范和要求,避免不規(guī)范施工帶來的對加固工程的不良影響,使加固工程能夠合理展開。

        對建筑物進行加固時,也需要特別注意掌握建筑物的框架結構的實際情況,根據(jù)具體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加固方案,從而既達到建筑物的加固要求,也保證了建筑物的結構不受破壞,避免對建筑的正常使用帶來的不良影響。

        對建筑物進行加固時,由于混凝土的結構堅固,還需要讓加固工程具有混凝土結構,是加固工程本身也具有足夠的堅固性。同時混凝土結構的施工過程,需要特別注意增加建筑物獨立柱的混凝土量,讓獨立柱具有較強的堅固性。此外,對獨立柱進行混凝土進行澆筑加固時,應該使用高質量的混凝土,施工時更應該采用混凝土鉆孔澆筑技術,以提高混凝土的澆筑效率。從而使加固工程,不僅具有隔震技術的優(yōu)點,還具有傳統(tǒng)建筑工程的優(yōu)點。

        結束語:

        筆者根據(jù)多年的工作和學習經(jīng)驗,對隔震技術的加固應用進行了較為概括的闡述和討論,其中重點對其應用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進行分析,對隔震技術應用原理則進行了較為簡略的分析。本文對隔震技術應用的分析,已經(jīng)結束,但是文章外的研究才正開始,更該在實際工作中,對其進行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張亞英,甄進平.隔震技術在既有框架結構加固中的應用[J].工程抗震與加固改造,2012,34(4):76-79.

        [2]鄧耀聰.隔震技術在既有框架結構加固中的應用探討[J].世界華商經(jīng)濟年鑒·城鄉(xiāng)建設,2013,(3):24.

        [3]劉文靜,李黎,葉昆等.LRB隔震技術在連續(xù)梁橋中的應用[J].東南大學學報(英文版),2011,27(2):196-200..

        [4]張亞英,魏平,王里等.隔震技術在磚砌體結構加固工程中的應用[J].工程抗震與加固改造,2012,34(5):102-105.

        [5]張俊斌,楊曉東,王倫等.鋼筋混凝土摩擦耗能支撐加固既有框架結構的研究[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2,12(17):4201-4205.

        第5篇:建筑工程改造與加固范文

        1.建筑結構加固原因

        1.1人為因素 設計一旦發(fā)生過失通常是因為設計人員對結構承受的載荷和作用力認識不充分,探討載荷漏項,與施工過程中的現(xiàn)實載荷大大高出設計值等起因釀成的。還有就是施工質量不好。因為施工管理雜亂,施工人員技術水平低,施工企業(yè)不能把好質量關等原因導致的施工質量不好在已有工程事故原因統(tǒng)計中占了相當高的比例。第三是不恰當?shù)氖褂霉芾怼L貏e體現(xiàn)在:建筑物落成交付使用后,在使用時部門管理不妥當,私自更改建筑物的用處或行使環(huán)境管理不完善,維護沒有定期進行,由于侵蝕性物質進入結構構件產(chǎn)生損害等。

        1.2環(huán)境因素 在長時間的外部環(huán)境及使用環(huán)境條件下,建筑結構材料每分每秒都受到外部介質的腐蝕,造成材料狀況的惡化,可總結以下三個方面:(1)化學功能:比如化工車間的酸、堿氣體或液體對混凝土結構、鋼結構的腐蝕。(2)生物效益:如細菌、微生物使木材不斷腐朽等。(3)物理作用:如溫度高、濕氣重、白天晚上溫差的變化、凍融循環(huán)等,會使結構發(fā)生裂縫等。自然危害如地震、風災等的破壞,嚴重者能夠令建筑物毀于一旦,輕者會減小對結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所以,很必要對受損建筑物實施一定的維修和加固,以增強工程結構的安全性,延長建筑物使用壽命。

        1.3其他因素 除了上述人為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的制約外,在建筑使用期內(nèi)因為結構用途要求和設計準則的更改,使原有建筑不能符合繼續(xù)使用標準,所以需要對其進行加固改造。

        2.加固原則

        2.1在已有建筑加固前一定實施結構抗震鑒定或可靠性鑒定,加固設計方案應按照鑒定結論來落實。

        2.2加固計算需要按照結構上的真實的受力情況判斷,截面面積可以使用切合實際有效截面面積,并探討加固的應力滯后特點,并且加固部分與原結構協(xié)同工作的水平。

        2.3加固需降低對本來結構的損傷,以及盡可能利用實際結構的承載能力。

        2.4以經(jīng)濟合理、技術可靠、便于施工,以及降低對生產(chǎn)、生活的影響的加固方案。

        2.4加固方案決定后,除了要探索加固領域的部分效果,而且要研究與之相關的整體反應。

        3.建筑工程施工中常見的加固技術

        常常應該加固的結構大部分存在因為結構自身的承受載能力由于自然災害或施工質量不過關或功能失效等因素的制約而造成結構承載能力不充足的現(xiàn)狀,所運用的加固方法多是從增強結構的有效受力面積啟航縮小截面的應力,或者直接變動結構的受力體系,改觀其傳力途徑從而降低結構構件的受力,從而達到加固的目的。當然,加固建筑結構還可以使用托換技術。通常采用加固措施可以從加固的結構形式進行分類:

        3.1預應力加固法。運用外加預應力鋼拉桿或撐桿對結構進行加固的方法是預應力加固法,即經(jīng)過施壓預應力使撐桿或拉桿受力,制約并更改原結構內(nèi)力均勻分布,所以減小結構原有應力水平且增強結構的承載能力。特點是經(jīng)過預應力方法迫使后加拉桿或撐桿受力,更改原結構的內(nèi)力分布情況,減小原結構的應力水平,使平常加固結構中所特有的應力應變滯后狀況得以完全解決,具有卸載、加固和更改結構內(nèi)力的三重效應, 撐桿或后加拉桿和本來就有的結構基礎上能夠很好地一起完成工作,結構承載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

        3.2增大截面加固法。增大截面加固法,也稱為外包混凝土加固法,它通過增大構件的截面和配筋,來提高構件的承載力、剛度、穩(wěn)定性和抗裂性。該方法適用面廣,可廣泛應用于梁、 板、柱、墻、基礎、屋架等混凝土構件的加固。根據(jù)構件受力特點和加固目的、構件幾何尺寸、便于施工等要求可設計為單側、雙側或三側的加固和四面包套的加固。在構件外部外包混凝土加大截面加固的方法,加大構件截面面積和配筋量的一種加固方法,進而實現(xiàn)增加構件承載能力的目標。加大截面法是一種守舊的加固手段,工藝淺易用途廣泛,增大截面法的技巧,尤其是在設計構造方面一定留意處理好新增加部分與本來部分的整體工作共同受力情況。

        3.3外包鋼加固法。以型鋼(一般為角鋼)外包于構件四角(或兩角)以加強其受力性能的加固方法。適用于使用上不允許增大混凝土截面尺寸,而又需要大幅度地提高承載力的混凝土結構加固。外包鋼加固結構,尤其是框架結構, 最為復雜是節(jié)點區(qū)受力,構造處理相當有難度。為確保力的有效傳遞,在加固區(qū),框架柱的外包角鋼應通長設置,中間不允許斷開。下端應視柱根彎矩大小,伸到基礎頂面或錨固于基礎,中間需穿過各層樓板,上端應延伸至加固層的上層樓板(或屋面板)底面。加固法施工簡單方便,現(xiàn)場工作量較小, 較為穩(wěn)當?shù)氖芰顩r,適用于在使用上不同意加大原構件截面尺寸,但又要求大幅度地增強截面承載能力的混凝土結構,主要用于鋼筋混凝土柱、梁、桁架弦桿和腹桿的加固。

        3.4粘貼鋼板加固法。把特別定制的建筑結構膠粘貼鋼板用在混凝土構件表面上,使它一起工作、整體受力,以提高加固結構承載力的一種措施。它實際上是一種體外配筋,增加原構件的配筋量,因此相應增強結構構件的抗彎、剛度、抗拉、抗壓和抗剪等方面的內(nèi)在力量。所以,運用此法加固對結構膠的條件相當高,結構膠一定具有粘結力強、彈性模量高、強度高、耐老化、線膨脹系數(shù)小的特點,并要求具有很好的彈性。

        3.5纖維復合材料加固法。纖維材料加固技術是利用樹脂類粘接劑建筑結構膠將碳纖維粘貼到結構或構件的表面,形成復合材料體,通過碳纖維與構件的協(xié)同工作,來提高結構或構件的承載力和延性的一種加固技術方法。目前使用很多的是將碳纖維片材用專用黏結膠粘貼與構件收拉區(qū)表面,使其與被加固構件截面共同工作以達到對結構進行加固增強的目的。此方法明顯的特點是具有輕質高強、潮濕、耐腐蝕、在簡直不增加結構的自重、能適應混凝土截面彎曲的粘貼條件,在簡直不增加構件剛度和截面積的情況下大幅度提高構件的抗震性能和變形能力。

        4.結語

        現(xiàn)在我們面臨的一項意義重大的任務是建筑結構的加固改造。建筑結構加固技術已逐漸成為建筑工程中的一個新興的行業(yè),隨著建筑業(yè)的蒸蒸日上,建筑物的維修、改造、加固的應用范疇和領域也就越來越廣泛,在探究新的建筑加固技術的同時,需要與傳統(tǒng)的加固技術結合,使二者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真正意義上做到對建筑物加固提供科學先進且切實可靠的技術支持。?

        第6篇:建筑工程改造與加固范文

        關鍵詞:房屋建筑工程;預應力施工技術;應用方法;質量控制

        當前,我國建筑工程獲得了飛速發(fā)展,人們的日常生活也得到了改善,越來越多的施工技術也應用在工程建設當中,使房屋建筑工程的技術含量得到進一步提升,也促進了技術創(chuàng)新。預應力技術作為房屋建筑工程的新型施工技術,得到了業(yè)內(nèi)同仁的一致認可和關注,因此,我們應對預應力施工技術的應用和管理方法進行分析,為房屋建筑工程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科學依據(jù)。

        一、預應力技術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應用

        1、加固施工中的應用

        加固工程主要是對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結構和各種設備進行加固,以提高工程的抗壓性和承載性,使房屋建筑工程的使用壽命更長。一般來說,加固工程主要分為改變結構的受力體系加固和體外預應力加固等方式,對結構進行改造的主要目標是為了在結構器件上施加預應力,使彼此之間產(chǎn)生作用力,使初彎矩時產(chǎn)生的預應力不斷降低,從而使整體結構的承載力得到提升。由此可見,預應力技術在加固工程中得到了有效的應用,能夠保障房屋建筑工程整體結構的壽命。

        2、縮短施工進度

        在預應力施工過程中,預應力的作業(yè)與鋼筋、模板的施工同步進行,混凝土澆筑前,僅進行梁體內(nèi)波紋管道的埋設以及端部螺旋筋、錨墊板的固定,砼澆筑完畢,梁體同條件試塊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100%時才能進行張拉作業(yè)。因梁體底模拆除時間和張拉時間相同,且張拉過程較快,未張拉前,其他工序照常進行,故對工期影響不大。相比鋼結構體系,進度較快。

        3、鋼筋結構改造中的應用

        在鋼筋結構改造中,為了使預應力技術發(fā)揮應有的效果,首先要保證框架梁預應力筋彎處設置加密箍筋或者沿彎折區(qū)域設置一定的鋼筋網(wǎng)片,以提升預應力筋彎折區(qū)段的混凝土結構穩(wěn)固性。房屋建筑工程框架梁的寬度不大于三十五厘米時,可以不用設置四肢箍,以避免對預應力筋孔道發(fā)生碰撞問題。當框架梁的橫截面高度范圍之內(nèi)出現(xiàn)了集中荷載作用時,應該在相應的位置設置附加的箍筋,且不要采用吊筋的方法,防止預應力筋孔道擠彎而影響到房屋建筑工程結構穩(wěn)定性。

        二、如何提高預應力施工技術管理水平

        1、加強對原材料的質量控制

        原材料的質量是預應力施工技術管理的基礎,對整個工程的質量影響在百分之八十左右。其中最重要的原材料就是預應力筋,在預應力筋的采購過程中,要選擇具有良好信譽的供應商,并檢查材料的合格證、出廠證,確保所有質量檢驗證件齊全,再按照需要的數(shù)量和型號進行購買。在預應力筋進入施工現(xiàn)場之前,應對其質量進行二次檢查,確保施工質量都合格之后才能夠允許預應力筋進入施工現(xiàn)場。與預應力筋相連接的各種配套結構必須要按照施工設計的規(guī)范進行安裝和使用,也同樣要進行質量檢查,才可以用于施工。

        2、加強對混凝土澆筑的質量控制

        混凝土澆筑時預應力筋束穿之后的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為了能夠確保預應力技術的施工質量,在束穿之后應對其數(shù)量、規(guī)格進行檢查,并觀察其是否存在著質量損害,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修補,確保束穿質量合格之后才能夠進入混凝土澆筑環(huán)節(jié)中。在施工中,應加強質量防范意識,處理波紋管候要盡量避免與振動棒相接處,在節(jié)點部位應用較小的振動棒振搗密實,防止出現(xiàn)安全事故。

        3、加強固定架焊接管理

        預應力筋應在各個控制點用固定架來支撐,因此固定架焊接質量與預應力施工質量有著直接聯(lián)系。使用普通鋼筋綁扎成型,用波紋管的管底標高,按照設計要求預應力曲線矢高在控制點位置箍筋上劃線,將支架焊接到梁箍筋上,間距為一米。為了防止固定架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發(fā)生變位現(xiàn)象,應使固定架具有一定的支撐能力,并確保固定架位置的準確,最好由焊工和防線人員共同對焊接過程進行施工管理。

        4、加強對施工人員的素質管理

        施工人員的專業(yè)素質是保障預應力施工技術實現(xiàn)的關鍵,很多施工人員掌握基礎技術,卻不注重技術創(chuàng)新,對自己的行為也沒有進行嚴格管控,難免會出現(xiàn)人為誤操作,使施工質量和安全受到威脅。因此,在預應力施工技術管理過程中,應注重對施工人員的行為控制,使其具備質量意識和安全意識,自覺保護施工材料和施工成品。

        第7篇:建筑工程改造與加固范文

        關鍵詞:建筑結構;加固改造設計;技術分析

        中圖分類號:TU3文獻標識碼: A

        前言

        隨著我國社會的發(fā)展和經(jīng)濟的進步,居民對于建筑工程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從而催生了建筑結構加固技術的發(fā)展。建筑結構的安全問題直接影響人民的生產(chǎn)生活及生命財產(chǎn)安全,因此,確保建筑物質量的安全可靠性是建筑施工中的重點。施工人員應該盡量避免因操作不當、原材料質量、施工周期等問題對建筑物牢固性及承受性能的影響,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對建筑結構進行全面的加固。本文筆者結合自身實踐經(jīng)驗,圍繞建筑結構的加固改造技術展開探討論述,為相關從業(yè)人員提出了具有一定參考價值的意見。

        一、我國建筑結構加固改造現(xiàn)狀

        隨著我國建筑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建筑結果加固改造技術也是逐漸加快,但是由于發(fā)展時間比較短,總體還處在一個初級發(fā)展階段還未形成比較穩(wěn)定的市場秩序,人們的業(yè)務活動也沒有相應的行為準則來進行規(guī)范,到目前為止我國的建筑加固改造多集中在一些高校研究所、大型設計院,沒有形成規(guī)模性的生產(chǎn)產(chǎn)業(yè)。

        我國建筑物加固改造技術一般操作步驟主要包括現(xiàn)場鑒定、設計施工以及整體驗收階段,現(xiàn)場鑒定主要是對建筑物的損壞程度、建筑物的工作性能等做出鑒定,在作鑒定報告時主要包括需要加固的范圍、類型以及建筑物的構造等重點內(nèi)容。在建筑物加固改造技術進行設計時,需要明確標出加固所用材料以及具體的施工方案等。在進行加固施工時需要制定具體的施工方法,選取更加具有專業(yè)性能的工程施工隊伍。目前我國在對具體建筑物進行加固時,仍然以經(jīng)驗為主,加固技術在應用中仍然存在很大的風險,在對建筑物進行加固時,有很大的隨意性,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以及行為規(guī)范等。

        二、建筑結構加固改造設計中常用的技術分析

        (1)、注漿加固法

        注漿加固技術是對注漿技術的應用,注漿技術是一種應用較早的技術,已經(jīng)廣泛運用到建筑工程當中。然而,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注漿技術在當今的技術水平之下有了新的發(fā)展。注漿加固法主要適用于對混凝土建筑,如大廈、公寓等房屋建筑的建設與修補,它是利用氣壓、液壓或者電化學原理,使用注漿管在地基土中注入能固化的漿液,讓漿液在巖石間隙或者土顆粒中以擠密、滲透與填充的方式將水分、空氣排出并取代其位置,在一段時間后漿液固化,從而將原本較為松散的土粒膠結成為整體,以此達到加固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在以此法加固房屋結構時,灌漿需要在低壓、慢速的狀態(tài)下持續(xù)進行,以保證漿液能夠較多地排出建筑中的空氣;在澆灌過程中,需要明確分析建筑裂縫的大小以及漿液注入狀況,以分析結果為根據(jù),嚴格控制注入量,調(diào)節(jié)注入壓力。注漿技術的應用改變了以往的防水與加固技術,將加固步驟在一定程度上予以減少。

        (2)、結構粘鋼加固法

        結構粘鋼加固法是加固房屋建筑的新技術,這種技術是通過使用特殊的結構粘膠劑,將鋼板用建筑結構膠粘貼在建筑的混凝土構件表面上,使鋼板與混凝土構件渾然一體,從而達到對原結構的剛度與強度增強的目的。這種加固方法利用先進技術充分發(fā)揮、表現(xiàn)出鋼結構的作用及其優(yōu)秀的性能。其主要的工藝流程是:混凝土基面放線與打磨基面清理鋼板下料鋼板鉆孔與打磨植入M12化學栓預貼鋼板配置粘鋼膠涂膠并粘貼鋼板固化、拆卸加壓固定系統(tǒng)進行檢驗與維護。結構粘鋼加固法在施工過程中占用的空間較少,并且在完成對房屋建筑的加固之后還能夠保持建筑的原貌,在房屋建筑外觀與周邊環(huán)境方面造成的影響較小。結構粘鋼加固法相比起其他建筑結構加固方法具有極其明顯的特征,即建設周期短,工程施工所需時間非常少。結構粘鋼加固法在原材料的選擇以及使用的施工工藝上非常簡單,是一種經(jīng)濟實惠的施工方法。這種結構加固技術不僅是一種快速施工技術,還是一種無濕作業(yè),或者說是少量濕作業(yè);不僅對房屋建筑的外觀及周邊環(huán)境影響小,而且在加固工程完成后對建筑結構不會產(chǎn)生任何不利影響。

        (3)、植筋加固法

        植筋加固法在原有建筑改造或者續(xù)建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它是一種便捷有效的建筑結構加固方法,常用于混凝土結構的連接與錨固。通常而言,這種方法使用的是普通鋼筋。植筋加固法中的“植筋”即是植入鋼筋,在這種加固技術實施之前應當先在施工建筑上選定正確的位置進行鉆孔,并且對鉆孔進行清理,而后再將事先準備的鋼筋填充其中,通過錨釘膠的使用來控制與矯正鋼筋的植入角度與方向,再過一段時間使鋼筋穩(wěn)固之后,進行施工的養(yǎng)護與檢驗。植筋加固法主要應用在增建或者變更房屋建筑結構之時,利用改造柱頭、樓板以及剪力墻等方法,加固房屋建筑結構。

        (4)、外包鋼加固技術

        應用外包鋼加固技術,利用角鋼外包在構件的四角位置,在角鋼之間采取綴板連接方式。外包鋼加固法分為濕式與干式兩種情況。濕式外包鋼法,在原有構件和型鋼之間,利用環(huán)氧樹脂或者乳膠水泥等粘結,將新舊材料之間進行有效協(xié)同,確保工作整體性,但是作業(yè)強度較大;干式外包鋼法,即原有構件和型鋼之間沒有任何粘結作用,雖然有時候以水泥砂漿填補,但是并不能實現(xiàn)結合面拉力與剪力的傳遞,難以保障原構件和型鋼的整體工作,只能實現(xiàn)單獨受力。這種方法基本對原結構構件的截面尺寸更改不大,僅是提高構件承載力,增加剛度與延性,一般在屋架、磚窗間墻、梁、混凝土柱等結構構件、構筑物加固中應用廣泛。

        (5)、強化混凝土弱剪力墻體系

        在進行混凝土弱剪力墻體系加固改造時要特別注意,尤其是在剪力墻開洞和切除剪力墻時,不能過于削弱抗剪強度以至于結構的破壞,在每取消一道剪力墻時也應該在同軸線上及時補設,從而在維持均衡和安全的前提下進行加固改造。這是因為剪力墻是由鋼筋混凝土澆成的墻體,它是由剪力墻組成的承受豎向和水平作用的結構,以此合理的對砌體結構體系進行改造能夠有效的強化混凝土弱剪力墻體系。對于砌體結構的加固,通常有兩種方式,即直接加固法和間接加固法。運用直接加固法的具體操作方法通常是利用鋼筋混凝土直接對砌體外表面進行加固。通過在鋼筋混凝土在砌體結構上直接加固能夠提高其承載力;此外,還可以利用鋼筋、水泥、砂漿等進行混合,涂抹到砌體外表面進行加固。間接加固法利用的則是無黏結外包型鋼對砌體進行加固處理。此種方法可以減少濕作業(yè),但是施工成本相對較高,此外,利用預應力撐桿加固的方法也可以有效提高砌體結構的承載能力,從而達到建筑結構加固的效果。

        (6)、平屋頂增設坡屋頂進行加固改造

        建筑結構加固技術的應用,是在當代建筑過程中必不可缺的一種技術處理使用措施。在進行建筑工程的施工過程中,平屋頂是施工結束后最容易出現(xiàn)漏水現(xiàn)象的一項的施工環(huán)節(jié),同樣漏水現(xiàn)象等問題的出現(xiàn)也是影響其牢固性的重要原因;所以,在進行建筑建造的過程中,除了通過在屋頂增設坡屋頂之外,還可以對整個平屋頂進行結構技術處理,進而達到加固的目的。坡屋頂作為一種導流結構的出現(xiàn),其能夠更為有效的將降水過程中積存的雨水進行排放,進而減輕屋頂?shù)臐B透漏水現(xiàn)象的發(fā)生。通過實踐應用,我們可以從中研究發(fā)現(xiàn),在進行建筑結構坡屋頂技術加固改造的過程中,必須要了解相關建筑的實際建筑狀況,才能夠進行加固技術的方案的制定實施,由于現(xiàn)有建筑結構均有載荷限制,所以在進行加固技術改造的過程中,應該盡量避免較大負荷的設施在加固技術中的應用。

        三、結語

        總而言之,有效的對建筑結構加固技術進行改造將有利于保證建筑物使用質量的安全,確保使用住戶的生命以及財產(chǎn)安全。因此,相關從業(yè)人員應該科學的運用各種措施對不同的建筑結構進行加固,以提高建筑物質量,增強其抵抗地震等自然災害的能力,從根本上延長建筑物的使用壽命,確保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得到堅實的保障。

        參考文獻

        [1]馬明巖.建筑結構加固技術及發(fā)展趨勢[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23).

        [2]鄒小平.淺析建筑結構的加固改造技術[J].中國房地產(chǎn)業(yè),2011(08).

        [3]劉越超.建筑結構加固方案設計研究[J].科學之友,2010(10):51-52.

        第8篇:建筑工程改造與加固范文

        析了加固改造工程的造價控制。

        關鍵詞:結構加固;造價控制;加固改造

        中圖分類號:TU723文獻標識碼: A

        一、結構加固方法和適用范圍

        當前,混凝土結構加固分為直接加固與間接加固兩類, 設計時可根據(jù)實際條件和使用要求選擇適宜的方法和配套的技術。前者包括加大截面法、置換混凝土法、有粘結外包型鋼法、粘貼鋼板法、粘貼纖維增強塑料法、繞絲法、錨栓錨固法等; 后者則包括預應力加固法、增加支承加固法等。此外, 混凝土結構加固改造的配套技術一般有托換、植筋、裂縫修補、碳化混凝土修復( 尚未成熟)、混凝土表面處理、混凝土表層密封、結構或構件移位、結構自振頻率調(diào)整等, 選擇時應根據(jù)需加固結構在承載力、剛度、裂縫或耐久性等方面的不足, 并結合各種加固方法的特點、適用范圍和施工可行性進行選擇。如對于裂縫過大而承載力滿足要求的構件, 采用增加配筋的加固方法是不可取的, 而應采用預應力加固, 以降低被加固構件的應力水平, 達到良好的加固效果, 并大幅提高結構整體承載力, 但會對原結構外觀造成一定影響。適用于大跨度或重型結構的加固以及處于高應力、高應變狀態(tài)下的混凝土構件加固, 在無防護的情況下不得用于 60℃以上的環(huán)境中, 以及混凝土收縮徐變大的結構。對于剛度不足的構件, 可選擇增設支點或加大截面加固法。若構件承載力不足, 但配筋已足夠大時, 應采用繞絲法, 其優(yōu)缺點與加大截面法相近, 適用于混凝土結構構件斜截面承載力不足, 或需對受壓構件施加橫向約束力的情況。粘貼纖維增強塑料加固法的適用性較廣, 除具有與粘貼鋼板相似的優(yōu)點外, 還具有耐腐蝕、耐濕、幾乎不增大結構自重、耐用、維護費用較低等優(yōu)點, 但需進行專門的防火處理, 適用于各種受力性質的混凝土結構構件和一般構筑物。

        二 加固改造工程造價編審中的要點

        1 在造價編審中, 除了計算施工圖中反映的工程量及其費用外, 還應注意改造過程中要將新加構件錨入原有結構中, 就可能要拆除某些構件的某些部位, 將新構件錨入后再將原有結構進行修復, 由此增加的工程量及其費用也應加以考慮。

        2注意核對定額中每個定額子目所包含的工作內(nèi)容, 避免重復計算造價。

        3加固改造工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不常見或零散的施工工藝, 因建筑工程定額較強地針對新建擴建的工程項目, 而改造項目的施工工藝和定額消耗水平與建筑工程定額存在較大的差別, 因此改造工程項目內(nèi)容較難在建筑工程定額內(nèi)找到相適應的子目進行套算, 這時應考慮套用其它專業(yè)定額的相似子目, 如修繕定額等。

        三、 案例分析

        某加固改造工程為舊式商務樓, 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 設有 1 層地下室, 由于地處市區(qū)商業(yè)旺地, 現(xiàn)需因地制宜, 利用原有的建筑物將其加固改造。經(jīng)設計復核計算, 發(fā)現(xiàn)部分柱軸壓比超限或配筋不足, 部分梁、板配筋不足, 需對結構進行相應加固, 具體方案為: 基礎采用微型鋼管灌注樁, 樓板采用碳纖維布加固, 同時采用鋼構套、現(xiàn)澆混凝土套或貼鋼板對梁柱進行加固。

        1 基礎加固

        在設有地下室的情況下, 采用加大原樁承臺截面法并打入鋼管樁, 其基礎加固工程造價除按圖計算外, 還應考慮以下費用: ①由于加大原有樁承臺,需打鑿地下室底板混凝土及清理外運, 這部分費用應計入造價中; ②重新澆搗地下室底板的防水處理費用; ③重新澆搗地下室底板混凝土所增加的費用;④地下室底板鋼筋制作安裝及鋼筋焊接費用; ⑤新舊基礎接駁處的處理費用, 要將原基礎表面鑿除保護層并洗凈, 需計算重新澆搗混凝土的費用, 這部分在計算中較易被忽略; ⑥基礎與舊基礎鋼筋焊接費用, 由于焊接工程量大, 而定額的鋼筋制安中只考慮非設計焊接, 故此部分費用應增加計入工程總價中;⑦打入鋼管樁須進行的超前鉆費用。

        2柱的加固

        本工程對柱構件采用現(xiàn)澆混凝土柱套及鋼構柱套進行加固, 鋼構柱套是在柱的四角粘貼角鋼, 相互之間采用-鋼綴板焊接固定, 施工時先清洗原混凝土柱面浮渣, 柱角部和粘貼角鋼面均需打磨, 以免粘貼不牢, 粘貼角鋼后用夾具固定, 鋼綴板應分段焊接。柱套角鋼遇到樓板時, 應鑿孔穿過上下連接,其根部應伸入基礎并滿足錨固長度。鋼構柱套施工需考慮的費用有: ①按常規(guī)應考慮鋼構架制安; ②柱角部及粘貼角鋼面的打磨費用, 較易被忽略; ③角鋼穿過樓板時, 考慮鑿開樓板的費用; ④鋼構架制安完成后, 用混凝土填充的費用; ⑤角鋼根部伸入基礎的錨固費用。

        3 梁的加固

        本工程對梁構件采用鋼構架及環(huán)氧樹脂化學灌漿法進行加固, 具體做法如下: 將混凝土表面鑿掉相應厚度并打磨平整, 鐵絲刷刷毛和壓縮空氣吹凈后,將已除銹并用二甲苯擦凈的鋼件附于表面, 用卡具卡緊并與梁側的鋼綴板和角鋼焊牢。用環(huán)氧膠泥將鋼板周圍封閉, 留出排氣孔并預埋灌漿孔, 待灌漿孔粘牢后試壓, 如正常則以 0.2~0.4MPa 的壓力將環(huán)氧樹脂壓入, 直至排氣孔溢出漿液為止, 用膠泥封孔后再以較低壓力維持 10min 以上方可停止灌漿。根據(jù)以上施工工藝, 建筑工程定額中沒有合適的定額子目可以套用, 尤其是對鋼板進行環(huán)氧樹脂化學灌漿,其工、料、機的確定非常困難。為了使施工報價審核結果更合理和更具說服力, 筆者建議施工、監(jiān)理、業(yè)主、造價咨詢等有關各方派人到現(xiàn)場測算該施工方案的工、料、機的消耗量, 實施后筆者根據(jù)各方確認的工、料、機的消耗量及市場材料價格, 審定此部分造價為 250 萬元, 與施工方送審造價相比, 核減了造價達 90 萬元, 有效地避免了施工單位套用建筑工程定額中不適合該分項的定額子目抬高造價, 為業(yè)主節(jié)約了投資并獲得好評。

        四、加固改造工程的造價控制

        1 工程的結算方式

        施工合同中業(yè)主可通過約定嚴格科學的工程結算方式, 有效地將工程造價成本控制在一個合理范圍內(nèi), 避免承包商在施工過程中故意提高工程造價,產(chǎn)生不必要的漏洞, 從而加大工程成本。對于加固工程, 采用固定總價合同的結算方式是比較合適的, 因為加固工程的工作內(nèi)容較零散, 但項目內(nèi)容和施工部位相對較明確, 且通常工期較短, 相對新建工程在施工中出現(xiàn)的變更也較少, 所以采用固定總價合同結算方式更能使工程造價得到合理有效的控制。

        2設計變更的管理

        為了做好工程造價的成本控制, 應根據(jù)工程具體情況, 建立和健全相應的設計管理制度, 對影響工程造價的重大設計變更, 運用價值工程理論, 組織多方人員參加技術經(jīng)濟的多方案論證, 獲得有關管理部門批準后方可進行, 使建設投資得到有效控制, 當然在確定加固方案時, 除了要研究加固范圍的局部效果外, 還應考慮與之相關的整體效應。如避免因局部加固導致整體剛度失衡, 或破壞了原結構, 強剪弱彎等不利情況。

        3混凝土結構加固施工方案的優(yōu)選

        混凝土結構加固施工方案的制定尤為重要, 應根據(jù)不同情況制定不同的加固方案, 并遵循安全、經(jīng)濟、快捷、施工方便的原則, 才能使加固工程取得良好的社會和經(jīng)濟效益。為了使加固方案滿足加固工程“短、平、快、省”的要求, 應根據(jù)需加固的構件情況綜合考慮和確定,以框架梁加固為例, 較合理經(jīng)濟和技術先進的加固方案應為粘鋼錨固法和碳纖維加固法, 前者造價低,施工簡單, 占用空間小, 加固效果好, 明顯優(yōu)于加大截面法和預應力加固法; 后者除材料費用較高外, 各種優(yōu)勢盡顯其中, 自重輕且強度高, 固化后碳纖維強度比鋼材高出十幾倍, 且勞動強度小和工期短, 每個作業(yè)面只需 1~2 人操作, 每人每日可完成近1O。

        第9篇:建筑工程改造與加固范文

        關鍵詞: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加固施工

        1 建筑結構加固基本原則

        1、建筑結構的加固改造設計應由專業(yè)人士承擔

        建筑結構是否需要加固,應經(jīng)結構可靠性鑒定,專家依據(jù)有關規(guī)范規(guī)程標準提出鑒定意見書。鑒定意見書可以做為結構維修加固改造設計的依據(jù)之一。由于建筑結構加固設計所面臨的不確定因素遠比新建工程多而復雜,況且還要考慮業(yè)主的種種要求,因此,承擔維修加固改造設計的人員除具有較強的結構理論、明晰的結構概念外,還應具備較為豐富的工程經(jīng)驗才能夠全面系統(tǒng)地分析問題,提出較為合理的結構加固設計方案。

        2、處理好構件與結構、局部與整體、臨時與永久的關系

        當某些構件不滿足要求時必須進行加固,但結構體系的加固往往會被忽視,加固設計人員應從整個結構體系安全的角度來考慮。當個別構件加固不影響整體結構體系的受力性能時,可進行局部加固;結構整體不滿足要求時,應對結構進行整體加固。臨時加固的要求可以適當降低一些。

        一般而言,結構經(jīng)局部加固或部分構件加固后,并不意味著該結構整體承載能力就一定提高或是安全的,其安全性還取決于原結構方案及其布置是否合理、構件之間的連接是否可靠、原有的構造措施是否得當與有效等,這些就是結構整體性或結構整體牢固性的內(nèi)涵,因此,結構工程師在承擔混凝土結構的加固設計時,應對結構的整體性進行檢查與評估,以研究是否需作相應的加強,而不能僅僅關注結構的局部或部分構件。

        3、加固改造的實施必須有科學的先后順序

        通常應先治理后加固,由高溫、高濕、凍融、冷脆、腐蝕、振動、溫度應力、收縮應力、地基不均勻沉降等原因造成的結構損壞,在加固時,應采取有效的治理對策,從源頭上消除或限制其有害作用,正確確定加固處理時機,使之不致對加固后的結構重新造成損壞。結構加固一般應先卸載或部分卸載,卸載后按一定順序實施加固。一般而言,應先加固后拆除;先加固后開洞;先基礎后柱、梁和板;先重要構件,后次要構件,最后做好保護與防護。

        2 建筑工程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加固方式

        1、增大截面法

        該方法在砼結構加固中最為常用,具體做法就是:在建筑物的構件外部外包砼,并增加該構件的截面面積與配筋數(shù)量,以提升構件的承載力的結構加固方法。在建筑工程中應用這一砼結構加固方法具有施工工藝簡便和適用范圍廣的特點,因而被廣泛用于建筑砼結構中的梁、柱、板、墻等的加固。但應用這一方法具有較大的濕作業(yè)量,需要較長的施工和養(yǎng)護時間。此外,還對結構外觀和構筑物空間也有一定的影響。

        2、增加支承點

        應用這一方法主要是用于減少結構的計算跨度,以改善結構的內(nèi)力分布,從而提升其承載力的結構加固法。主要適用于那些構筑物的凈空沒有限制的跨度較大的梁板、網(wǎng)架等的加固,應用該方法具有簡單可靠的優(yōu)點,而缺點就是使用的空間會受到一定的限制。根據(jù)所增設支承結構變形的性能,可分為彈性和剛性兩種支點。

        3、鋼板粘貼法

        應用這一方法主要是在砼構件表面應用特殊的建筑結構粘結膠與鋼板粘結,從而一道受力,進而提升結構承載性能的加固方法。也就是通過體外配筋提升原有構件的配筋量,從而全面提升構件在抗拉、抗剪、抗壓、抗折以及剛強度等方面的性能。該方法主要適用于那溫度和濕度正常且承受靜力荷載的構件的加固,具有速度快且對結構沒有影響的優(yōu)點,而缺點就是鋼板的自重大、鋼獨大,在施工過程中具有一定的難度。

        4、砼置換法

        該方法主要適用于砼強度等級較低的砼結構,尤其適用于砼強度等級在C10之下的砼結構的加固,具有其它方法難以替代的職能,全面解決承重構件所處受壓部位砼強度低的問題。其具有的優(yōu)點同增大截面法相似,且加固之后不會改變構筑物的空間,也同樣存在較大的濕作業(yè)量。

        5、外包鋼法

        所謂外包鋼法,主要是在原有的砼構件的四周包裹角鋼,并在角鋼與角鋼之間用扁鋼相連接,再進行結構膠的灌注,從而與原有的結構相粘結和鍵合,讓后來所加的型鋼同原有的結構一起工作的結構加固方法。該加固方法可分為干式和濕式的兩種方式。其中干式的外包鋼法主要是將型鋼直接外包在原有的構件,同原有的構件并不會粘結,亦或是即使填塞了水泥砂漿,也難以確保結合面的剪力得到有效的傳遞,難以實現(xiàn)整體的工作,因而只能單獨受力;而濕式的外包鋼法主要是應用具有良好粘結性能和高強度的建筑結構膠,將砼構件與鋼板粘結在一起,以便形成牢固而又復合的整體型構件,從而確保應力傳遞的有效性,讓構件能夠聯(lián)合工作,最終達到改善或提升結構的強度與承載能力的目的。具有受力可靠、作業(yè)量小、施工方便,缺點就是成本較高,需要耗費大量的型鋼。主要適用于結構構件截面不能顯著增大而且需要大幅度提升其承載能力的砼結構。

        3 建筑工程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加固技術應用

        1、梁柱加固

        加固時柱從底層開始從下至上全高加固,主筋下部植入基礎承臺內(nèi),保證新增豎向結構承受的豎向荷載能夠順利傳給基礎,并保證剛度的連續(xù)性,柱子縱筋采用焊接。梁柱節(jié)點處,柱加固縱向鋼筋應貫穿樓板不截斷,如有梁阻隔時可從框架梁兩側繞過,然后采用一定的坡度收至設計位置,在框架梁上下各增加附加鋼筋滿足豎向鋼筋間距要求;不被原柱阻礙的梁加固縱筋采用通長筋,有柱阻礙則采用植筋技術植入到原柱混凝土中。

        增大截面法加固后結構新、舊兩部分整體工作的關鍵,主要在于界面能否有效的傳遞和承擔界面的應力(主要是剪力和拉力)。而界面粘結強度低、離散性大,界面所具有的粘結抗剪和抗拉力有時遠不能滿足受剪和受拉承載力的要求,因此需在梁柱表面設置一定數(shù)量的銷釘,保證界面粘結效果。

        2、樓面板加固

        通常需要改造加固的工程,預應力空心板的混凝土強度降低,預應力筋松弛,撓度變形較大。對于Ⅲ、Ⅳ級損傷的預應力空心板,不宜作加固后繼續(xù)承載,故采用自密實混凝土樓板置換處理;對于Ⅱ級損傷空心板,主要考慮底部做疊合板處理和置換兩種方案,由于底部疊合板的扎筋支模難度大,且澆注的時候需在空心板上鉆澆筑孔,對原板造成二次損傷,加固質量也較難保證,因此決定也采用置換處理。樓面板處理時新增鋼筋不能與相鄰樓板鋼筋形成通長筋的,其端部必須按規(guī)范要求植入四周原梁混凝土中,負彎筋端部也需植入原梁中。在以上加固中,Ⅰ級損傷的梁、板、柱構件均不做結構處理。

        3、墻體加固

        在加固砌體結構中,鋼筋網(wǎng)水泥砂漿法具有較突出的優(yōu)勢,同時結合鋼筋網(wǎng)復合砂漿課題研究成果,用抗裂復合砂漿替代水泥砂漿。由于復合砂漿擁有較高的拉強重量比和較高的韌性、延展性及耐久性,比普通水泥砂漿有較大的抗裂能力,因此可以減小涂抹厚度和對加固鋼筋的更好保護。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結構加固作為建筑行業(yè)中的一個細分行業(yè),不但具有建筑行業(yè)的上述特點,還具有投入小,產(chǎn)出大,低碳環(huán)保,節(jié)能減排、新技術、新材料的廣泛應用等一般建筑行業(yè)不具有的特點。建筑結構加固符合國家“十三五”規(guī)劃,具有多重重要意義的新興服務行業(yè),是我國建設節(jié)能減排、低碳環(huán)保經(jīng)濟發(fā)展路徑、建節(jié)集約型社會、實施可續(xù)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對我國的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和意義。

        參考文獻

        [1] 吳雯. 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加固技術的研究與應用[D]. 西安工業(yè)大學 2014

        [2] 張學偉,劉衛(wèi)東,張理,趙彥,嚴寅坤. 某框架結構辦公樓的改造加固設計[J]. 工業(yè)建筑. 2011(02)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本国产欧美一二区 | 欧美亚洲另类精品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亚洲日本韩无线码 |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精品 |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777 | 亚洲老人精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