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城市軌道交通實習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語文課程建設 實踐研究 職業能力 學以致用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0-0063-02
2009年教育部頒布了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新大綱中明確指出:中等職業學校的語文課程教學要以培養學生的基本科學文化素養、服務專業學習和終身發展為功能定位。傳統的職業學校的語文課程沿襲著學科型課程體系,教材內容面向全國中等職業學校,缺少適應專業和未來職業崗位發展需要的學生應該掌握的語文基本能力,在教學方式上沿襲著傳統的語文課程教學方法,造成了學生不同程度上的厭學傾向,對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及綜合文化素質極為不利。通過深入專業進行調研,在如何打破語文課程傳統的學科型課程體系,保持課程的系統性與完整性方面進行實踐研究。
一、語文課程建設基礎
課程結構以學生素質為本位,構建專業課程與人文課程橫向綜合的課程體系;課程內容以崗位能力為核心,課程形式以探究和實踐為主體,以適應中職學校學生的文化基礎、心理特點及接受能力。打破傳統學科體系,以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為主線,整合課程結構,改革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方式,開發與職業崗位需求相適應的教學內容,建設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
長春職業技術學校是省內辦學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公辦職業學校,是“首批國家示范校”、“國家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國家城市軌道交通人才培養基地”、“國家汽車實用人才培養基地”、“長吉圖職教集團主辦單位”。學校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課程建設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在學校發展建設大環境、大背景下,語文課程建設的基本內涵可概述為:以突出基礎課程的服務功能為前提,以語文能力項目訓練為基礎,以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為目標,以職業崗位對語文學科知識需求為核心,構建符合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發展需要的語文教學課程體系。
二、重構語文課程教學內容
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專業特點,崗位需要,將語文課程教學內容整合為六個學習項目:漢字書寫規范、實用口語交際、應用文寫作、語文實踐活動、閱讀與欣賞、經典誦讀。前四個項目為必修內容,閱讀與欣賞、經典誦讀等內容可作為選修內容。例如,漢字書寫規范中,重點講授常用漢字運筆規律和組字規律以及專業詞匯的書寫訓練;應用文寫作中重點講授就業市場調查報告、工作日志、勞動合同、實習報告、實結;實用口語交際中重點對自我介紹、應聘等口語交際進行訓練。后面兩個學習項目作為選修內容,通過感知不同文體特點,理解內容與主旨。整個學習過程從基本知識入手,學習任務由易到難。
經過三年的課程建設,將構建網絡學習平臺,形成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學生可以在線賞析經典篇章、下載電子課件、在線答題,通過對文學作品的閱讀和賞析陶冶自己的情操。
三、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
語文課程建設,由于打破傳統的學科知識體系,因此,在實施過程中必然會受到多方面的阻力,同時,以崗位需求為核心構建新的課程開發及教學框架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觀念需要更新,知識需要綜合,角色需要轉變,教師相互協作,實現語文教學的轉變。而面對的現實是:生源質量不高,教學處境尷尬。學生的價值觀念淡薄,學習動力不足。
四、課程建設舉措
在課程建設思路上,以職業崗位需要的語文綜合能力任務驅動教學的課程設計思想,重構基于工作核心能力導向的課程教學內容及訓練項目,寓知識探究于能力訓練之中、寓職業素養于課程學習之中、寓團隊協作于教學過程之中。使學生掌握職業崗位需要的聽、說、讀、寫能力。
為彌補國家課程單一性的缺陷,反映出不同專業對于人才需求的多樣性與差異性,將學生的興趣和企業的需求融入到教學之中,突出本學校語文課程體系教學特色。
根據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采用四步教學法,即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團隊合作,提升質量;自由質疑,拓展空間;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語文實踐活動是培養語文應用能力和職業能力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年齡特點和知識結構,在教師具體指導下完成。目的在于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語文綜合能力為目標,形成能力,提高素養。通過書法作品展、演講比賽、誦讀比賽、辯論賽、實踐活動報告會等語文實踐活動,培養訓練學生的搜集信息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培養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學生深入社會實踐,認知、了解、感受社會生活,體驗、感悟的過程更是學習、理解的過程,通過總結,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會經過內化形成他們人生寶貴的經驗,從而形成一種職業能力。
依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及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要求,在“閱讀與欣賞”、“經典誦讀”選材上以經典名篇為主,引導學生與作者“交流與對話”,使學生感悟文學作品的內涵,培養學生的鑒賞、分析能力,凸顯語文學科因素,以豐富學生認知、發展思想、形成能力為立意,通過情境教學課程設計,解決目前基礎課程被動教學的問題。
五、構建多元化學習評價考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