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白內眼障的如何治療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討白內障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將佛山市順德區桂洲醫院2012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共100例,118眼,將納入患者按奇偶數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41例(50眼),觀察組59例(68眼)。對照組采用小梁切除術,觀察組采用白內障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術后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結果 術前兩組患者視力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u = 0.6526,P > 0.05);術后1 d觀察組患者的視力矯正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u = 2.1781,P < 0.05);術后隨訪調查發現,觀察組患者的視力矯正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u = 2.1158,P < 0.05)。術前,觀察組前房深度及眼內壓分別為(1.80±0.39)mm、(25.66±3.27)mmHg,對照組分別為(1.80±0.44)mm、(26.12±5.21)mmHg,兩組術前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 > 0.05);術后,觀察組前房深度及眼內壓分別為(3.01±0.47)mm、(13.31±4.11)mmHg,對照組分別為(2.91±0.50)mm、(13.12±3.77)mmHg,與術前比較,兩組患者前房深度均明顯升高,眼內壓均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6.00%,觀察組為1.47%,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8050,P > 0.05)。 結論 白內障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安全性較高,患者術后恢復良好,并發癥較少,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 白內障摘除;人工晶體植入術;閉角型青光眼;療效;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 R7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5)07(b)-0109-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ataract extraction and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for angle-closure glaucoma combined with cataract. Methods The patients with angle-closure glaucoma combined with cataract admitted to Guizhou Hospital of Shunde District in Foshan City from February 2012 to March 2014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a total of 100 cases, 118 eyes, the enrolled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odd-even number, with 41 cases (50 eyes) in control group, 59 cases (68 eyes) in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aken trabeculectomy,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aken cataract extraction and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The curative effect was observed and compared after operation.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vision pre-operation (u = 0.6526, P > 0.05); the vision correction situation of observation group postoperative one day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u = 2.1781, P < 0.05); postoperative follow-up survey found that, the vision correction situation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u = 2.1158, P < 0.05). Before treatment, the anterior chamber depth and intraocular pressur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1.80±0.39) mm, (25.66±3.27) mmHg, which of control group was (1.80±0.44) mm, (26.12±5.21) mmHg,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fore operation ( all P > 0.05). After operation, the anterior chamber depth and intraocular pressur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3.01±0.47) mm, (13.31±4.11) mmHg, which of control group was (2.91±0.50) mm, (13.12±3.77) mmHg, compared with before operation, the anterior chamber depth of two groups w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intraocular pressure w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differences were al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control group was 6.00%, which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1.47%,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1.8050, P > 0.05). Conclusion Cataract extraction and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for angle-closure glaucoma combined with cataract has high safety, goo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less complications,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關鍵詞】超聲乳化;小梁切除;青光眼
【中圖分類號】R3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515(2011)04-0053-02
臨床上,因晶狀體混濁膨脹導致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急性發作的病例時有發生,部分慢性閉角型青光眼和開角型青光眼也因年齡因素伴有晶狀體混濁,造成雙重視力損害,同時兩者又互為因果、密不可分。我們采取超聲乳化摘除白內障人工晶體植入術聯合小梁切除術較好地解決了上述兩個矛盾,既增進了視力,又低了眼壓、且手術安全可行。
1 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58例(62眼)合并白內障的青光眼患者,男20例(20眼),女38例(34眼);年齡59~79歲,平均(64.4±5.3)歲;其中急性閉角型青光眼30眼,慢性閉角型青光眼18眼,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8眼。術前常規眼科檢查:視力、眼壓、裂隙燈、房角鏡、眼底檢查等。
術前眼部情況:矯正視力:光感~≤0.05者23眼,>0.05~
1.2方法 所有病例術前半小時予復方托吡卡胺滴眼散瞳,愛爾卡因表麻及利多卡因球周浸潤麻醉,做以穹窿部為基底的結膜瓣,眼球上方11~1點位作鞏膜隧道切口,瓣寬4.5~5mm,起于角鞏緣外表3mm,深入角膜緣內1mm,3點位行輔助切口注入粘彈劑,分離粘連房角和虹膜后粘連,環型撕囊,水化分離晶體核后行超聲乳化,抽吸皮質干凈,再次注入粘彈劑,植入人工晶體調整到合適位置,掀起鞏膜瓣前唇,切除1mm×3mm小梁和周邊虹膜組織,灌注抽吸干凈粘彈劑,平復虹膜縮瞳,恢復前房,10-0尼龍線縫合鞏膜瓣和結膜瓣,術后局部使用抗菌素和糖皮質激素2~4周,追蹤隨訪3個月。
2 結果
2.1視力 術后3個月復查矯正視力,≤0.05者4眼,均為開角型青光眼晚期患者,眼底檢查視杯盤比接近1.0。>0.05~
2.2眼壓 術后3個月復查眼壓,平均為(16.85±4.28)mmHg,較術前平均眼壓(28.3±3.6)mmHg有明顯降低,經t檢驗t=4.56,P
2.3結膜濾過泡 Ⅰ、Ⅱ型功能性濾過泡54眼,眼壓控制滿意,Ⅲ、Ⅳ型非功能性濾過泡8眼,眼壓≥21mmHg者3眼,經局部滴降眼壓藥1月后控制在正常范圍。
2.4術后并發癥 前房炎癥反應12眼,前房積血5眼,角膜內皮水腫5眼,結膜瓣漏3眼,人工晶體虹膜夾持1眼,未出現后囊膜破裂、玻璃體脫出、角膜內皮失代償等嚴重并發癥。
3討論
3.1手術優點 傳統手術治療青光眼采取小梁切除加周邊虹膜切除術,目的是增加房水外引流降低眼壓。由于術后存留了晶體,一方面晶體膨脹增厚、位置前移與虹膜接觸面積加大,形成瞳孔阻滯,房水流出受阻,導致眼壓再次升高,手術失敗。另一方面晶體混濁影響視力,并有逐漸加重趨勢,必將進行二次手術方可復明。我們采取超聲乳化摘除白內障人工晶體植入術聯合小梁切除術治療合并白內障的青光眼,則一次性的解決了兩個問題,不僅摘除混濁晶狀體置換透明人工晶體,有效地改善視力,而且去除晶體可明顯加深中央前房深度,解除瞳孔阻滯避免眼壓升高。有文獻報道認為超乳手術中機械分離(粘彈劑鈍性分離、人為壓迫虹膜根部、注吸時水柱對房角的沖洗力也可有鈍性分離作用)粘連的房角,用水柱沖洗粘于房角的色素顆粒及炎性物質,有利于改善小梁網的濾過功能[2]。還有周朝暉等[3]認為白內障摘除術后房水中將產生一些白細胞介素-1、前列腺素等介質,可促進小梁網細胞外基質的降解,增加房水流出量。我們術中聯合小梁切除加周邊虹膜切除術,增加了房水外引流作用,內外引流雙重降壓更好地保證了術后正常眼壓并維持長期穩定。盡管合并青光眼的白內障為復雜白內障范疇,超聲乳化難度大。但隨著技術的不斷完善,目前已達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微創、快捷,保證了手術的安全性。在臨床中我們還發現摘除晶體有利于手術后前房的恢復,避免晶體膨脹虹膜前移,持續淺前房引起角膜內皮水腫等并發癥。
3.2手術并發癥 術后前房出血與術中切除小梁、虹膜周切及分離粘連虹膜有關,當然與全身狀況也有一定影響,如有無高血壓、糖尿病等,總的來說嚴格掌握手術指征是保障手術成功的關鍵。術后少量前房出血經常規止血、脫水處理,一般可自行吸收。但若前房內充滿著積血且眼壓高時需行手術放出前房積血。即在角膜緣內1~2mm處,作一斜形切口,并用生理鹽水沖洗前房,將積血放出[4]。盡量避免從原切口進出,以防破壞濾過功能。術后前房炎癥反應和角膜內皮水腫在術后并發癥中最為常見,考慮與白內障晶體核較硬,超聲乳化時間過長有關,術前長期高眼壓、炎癥反應重急于手術也是引起術后前房炎癥反應和角膜內皮水腫的主要原因,觀察發現術前盡量降低眼壓,局部使用糖皮質激素減輕炎癥反應后再手術,則術后反應輕,恢復較快。對于晶狀體Ⅳ~Ⅴ級核,尤其是合并青光眼長期高眼壓,角膜內皮功能不良者,術者建議采取小切口娩出晶狀體妥當一些,避免超乳能量對角膜內皮的損傷,造成嚴重后果。對癥措施有局部使用角膜營養液和高滲液滴眼,但恢復時日較長。至于結膜瓣漏考慮與角鞏緣切口有關,均經加壓包扎緩解。1眼人工晶體虹膜夾持者系術前瞳孔散大無法還原,晶體面前移所致,觀察無持續虹膜炎癥反應,未作處理。縮小撕囊口和植入大光學面晶體能否避免人工晶體虹膜夾持有待于今后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 李美玉.現代眼科診療手冊.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4.294
[2] 馬小兵,葉云晏.白內障超聲乳化及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J].中國眼耳鼻喉科雜志,2008;8(5):324~325
[3] 周朝暉,何守志,楊銀輝,等.人工晶體植入術后虹膜和睫狀體中腫瘤壞死因子αmRNA表達的實驗研究[J].中華眼科雜志,2005;41(3):265~266
【關鍵詞】 白內障摘除;人工晶體植入;閉角性青光眼;療效觀察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10.055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10—3676—02
隨著近年來發生白內障的人數逐年增多,據不完全統計,全球大概存在20%人群發生白內障1—2,已經引起醫療界的廣泛關注,所以對于這方面的研究和調研一直是醫務人員努力的方向。由于白內障患者在疾病進展過程中,水腫的晶狀體常會增大導致房角堵塞,進而造成房水外排受阻,引起眼內壓明顯增高,常會合并閉角性青光眼的出現,最后兩者相互作用最終造成視神經萎縮而失明3;同時青光眼也可以影響白內障的功能,最終對于視力的降低具有一定的影響。所以對于閉角性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早期進行診斷治療顯得尤為關鍵,目前對于該病的治療手段一直都是爭論的焦點,主要存在以下3種治療方法:單純白內障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治療;青光眼白內障手術同期聯合開展治療;一期進行房角小梁切除,二期進行白內障摘除聯合人工晶狀體植入手術。隨著眼科疾病治療經驗的積累及醫療設備的更新,對于閉角性青光眼治愈采取單純白內障摘除聯合人工晶狀體植入進行治療已經成為可能。所以我院倡導采取該種方法進行該病的治療,療效可觀,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于2008—2011年收治的98例患有閉角性青光眼的患者,共計124眼,男64例,女34例,年齡43—77歲,平均年齡為53.5歲,其中原發性閉角性青光眼患者為68例(78眼),繼發性閉角性青光眼患者為30例(46眼)。該組患者均經眼科一般檢查后,所有患者均存在合并白內障情況,視力均低于0.5。采取非隨機分組的方式,分別設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其中研究組患者共68例(74眼),該組患者房角粘連程度小于圓周的一半,術前采取3種或者以上的降壓藥物進行治療,可以有效地控制眼內壓,而采取單純白內障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進行治療;對照組患者共56例(50眼),該組患者房角粘連程度大于或者等于圓周的一半,在術前使用3種或者以上的藥物無法有效地控制眼內壓,采取白內障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聯合小梁切除術進行治療。
1.2 術前處理及檢查 住院患者均給予常規檢查,包括在裂隙燈下測眼壓及局部眼征體檢,同時對癥處理治療,對于眼壓增高的患者,應該給予降壓藥物聯合降壓眼藥水聯合治療,給予20%甘露醇靜滴以提出血液滲透能力,排除多余水分進而降壓,而眼藥水方面一般給予2種或者以上降壓眼藥水進行治療,本院用的較多的為硝酸毛果蕓香堿滴眼液或者0.5%噻嗎心胺滴眼液等。待眼部眼壓控制趨于穩定后,同時進行淚道沖洗減輕眼部炎癥后,對患者進行房角鏡檢查。對于手術禁忌的情況進行排除,及采取相關的措施進行處理以確保手術安全。
1.3 手術方法 術前30min采取復方托品卡胺散瞳,復方奧布卡因滴眼3次以上進行表面麻醉,2%利多卡因與0.75%布比卡因等量混合進行球后麻醉。術中縫線固定上直肌,做穹隆部為基底的結膜瓣。角膜緣后1.5mm做弦長6.0mm反眉形隧道切口,內口達角膜緣內1.0mm,做10點位透明角膜1.5mm長輔助切口,注入黏彈劑,隧道刀穿刺進入前房,直徑6mm環行撕囊或開罐式截囊后用BBS液充分水分離.旋撥晶狀體核入前房.切核刀將核切為兩半后分別娩出.吸出殘留皮質,囊袋內注入黏彈劑,植入人工晶狀體,吸出黏彈劑,前房內注入毛果蕓香堿縮瞳.如行小梁切除則剪開鞏膜隧道兩側形成鞏膜瓣,切除約1mmx2mm大小含小梁的角鞏膜組織,相應部位做周邊虹膜切除。10—0尼龍線間斷縫合鞏膜瓣兩側各1針,球結膜褥式縫合,手術完畢球結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5mg,再涂眼膏包術眼。
1.4 隨訪觀察 為了解患者的臨床療效,需對患者進行隨訪觀察治療,一般觀察時間設定為術后的一周內需每天隨訪,術后3個月內進行隔月探訪,之后采取每半年隨訪一次。
1.5 統計學方法 將所記錄的數據經SPSS軟件統一處理后,比較每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眼內壓、視力及前房深度,同時比較兩組患者之間在治療后眼內壓、視力及前房深度的情況,計數資料采取(χ±s)表現形式,若P
2 結 果
2.1 前房深度比較 對照組術前測量所得的前房深度為(1.81±0.47)mm,研究組術前前房深度為(1.81±0.39)mm,對照組術后前房深度(2.90±0.50)mm。研究組術后前房深度(3.30士0.41)mm。經統計學比較后,兩組患者的前方深度在術前術后存在明顯的統計學差異(P
2.2 視力比較 將兩組患者在術前、術后及隨訪期間的視力矯正情況比較,發現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在術前和術后視力恢復均存在明顯的統計學差異(P0.05)。
2.3 眼內壓比較 對于眼內的測定,都是在給予降壓藥物治療后,再進行測定的。對照組術前用藥后平均眼壓為(25.32±5.04)mmHg,術后平均眼壓為(13.21±4.23)mmHg,研究組患者在進行術前用藥后,進行眼壓測定,其平均眼壓為(25.78±5.68)mmHg,術后平均眼壓為(13.46±4.16)mmHg,兩組患者在術前、術后進行比較,存在明顯的統計學差異(P
2.4 并發癥情況 兩組患者均出現并發癥,其中研究組有1例出現后囊膜破裂,術后角膜炎癥反應較嚴重,眼壓一過性升高,角膜出現水腫,采取藥物進行對癥治療,經半個月后癥狀完全緩解,患者康復出院。而對照組中有2例出現后囊膜破裂的情況,但是對于人工晶狀體的植入不產生影響,手術成功后,針對出現的角膜水腫及眼壓增高情況,給予藥物治療,患者待13天,好轉出院。
3 討 論
對于白內障合并閉角性青光眼患者的臨床治療方式在國內外的學者中一直飽受爭議,有些學者主張,采取單純白內障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進行治療4,可以在治療白內障的同時提高視力,而有些學者主張采取白內障摘除術聯合人工晶體植入治療的同時,在配合房角小梁的清除,從而根治閉角性青光眼,但是這種方法在患者術后隨訪中來看,后遺癥較多,容易因眼壓的降低發生黃斑病變的出現導致視力的下降,同時還可發生遲發性眼濾泡破裂的情況5。本次研究中回顧性分析所篩選的患者大多數都是來自于農村,患者在來院就診時,白內障往往已經發生為成熟階段,需要采取白內障囊外摘除治療。綜上所述,研究組和對照組所采取治療白內障合并閉角性青光眼方法均可以改善患者視力,但白內障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手術方法簡便易行,盡可能保持組織完整性,并發癥少,較為安全、可靠,值得在臨床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 朱芹,歐陽珊,李睿姝,等.原發性慢性閉角型青光眼房角粘連與視野缺損的關系[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1,29(12):1319—1321.
[2] 謝愛宏,譚輝,吳玉珍,等.急性閉角型青光眼伴白內障患者瞳孔擴大的手術治療[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1,27(21):3940—3941.
[3] 祁勇軍,曾錦,梁鳳鳴,等.冷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聯合微切口推注式人工晶體植入術的臨床觀察[J].實用醫學雜志,2011,27(10):1837—1839.
[關鍵詞] 閉角型青光眼;白內障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視力;眼壓;前房深度
[中圖分類號] R779.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35-0135-02
閉角型青光眼是眼科的常見病、多發病,具有小角膜、淺前房、窄房角、眼軸短等解剖特點[1],其中晶狀體因素在閉角型青光眼的發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解除晶狀體因素可從發病機制上阻止閉角型青光眼的發生。隨著白內障超聲乳化技術的發展和普及,白內障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達到解除瞳孔阻滯、控制眼壓、恢復視力的目的[2]。2009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應用白內障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50例(60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診治的閉角型青光眼患者50例(60眼),無青光眼手術等內眼手術史,晶狀體均有不同程度的混濁,除外晶狀體膨脹等引起的繼發性青光眼,其中男36例(40眼),女14例(20眼);年齡最小42歲,最大76歲,平均(65.1±7.9)歲。其中原發性急性閉角型青光眼18眼,慢性閉角型青光眼42眼。全部患者術前房角均有不同程度的粘連。術前眼壓控制在
1.2 手術方法
術前予1%毛果蕓香堿及0.5%馬來酸噻嗎洛爾滴眼液、口服乙酰唑胺、靜滴20%甘露醇降低眼壓。術前1~2 d停用縮瞳藥物。術前30 min予美多麗散瞳及20%甘露醇125~250 mL靜滴降低眼壓。采用顳側隧道式角膜透明切口,以前房穿刺刀于透明角膜緣行輔助切口,前房內注入粘彈劑。以撕囊鑷或撕囊針進行連續環形撕囊約5.5 mm進行水分離和水分層,采用超聲乳化儀以攔截劈核法行白內障超聲乳化,以自動注吸系統清除囊袋內殘留皮質,植入折疊式后房型人工晶體于囊袋內,吸除粘彈劑。
1.3 觀察指標
視力:采用國際標準視力表檢查;眼壓:常規裂隙燈檢查眼前段和眼底鏡檢查眼底;前房深度,采用Haag-Streit Ⅱ型前房深度計[3]。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組間兩兩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進行方差分析,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術前術后患者視力、眼壓、前房深度的變化情況
術后隨訪至今,所有患者的視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視力≥0.5共30只眼,占50%,視力0.2~0.4合計25只眼,占41.7%,視力≤0.1合計5只眼,占8.3%。5眼患者術后視力無提高,經眼底檢查發現有視神經萎縮。術前術后患者眼壓、前房深度的變化情況見表1。表1結果顯示,術后1 d及術后1周及術后1個月、3個月的眼壓分別較術前明顯降低,組內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隨著術后隨訪時間的延長,患者的眼壓呈逐漸降低趨勢。術后1周及術后3個月患者的前房深度分別較術前明顯增加,組內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2.2 并發癥
治療后患者未出現前房出血、虹膜損傷、視網膜脫離及后囊破裂,出現角膜水腫6眼、后彈力層皺褶5眼,經全身及局部激素治療消失。
3 討論
原發性青光眼發病迅速、危害性大,隨時可導致失明。閉角型青光眼的發病主要是由于前房角關閉,眼內的房水排出受到阻礙所導致,主要臨床表現為眼痛、視線模糊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4]。傳統的閉角型青光眼的治療多為藥物控制眼壓后根據病程選擇虹膜周邊切除或濾過性手術,但術后患者的視力沒有提高,甚至可能下降,尤其是濾過性手術,術后可能會加重晶狀體混濁膨脹,或須再行白內障手術,并可能出現淺前房、低眼壓、脈絡膜滲漏及脫離、惡性青光眼等并發癥[5]。
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術應用于閉角型青光眼最大限度提高和恢復了患者的視力,且并發癥明顯減少。本研究入選的50例患者術后隨訪至今,所有患者的視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視力≥0.5共30只眼,占50%,較術前增加18只眼。與卓業鴻等[6]報道的觀點一致。
超聲乳化手術是在一個相對封閉系統下進行,壓力較大的灌注液本身和沖擊力可掙開窄前房、撕開粘連的周邊虹膜,沖走并吸掉房角色素;超聲波的機械作用及術后的炎癥刺激,房水中炎性介質釋放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小梁網細胞外基質降解,利于房水排出,從而降低眼壓[7]。表1結果顯示,術后1 d及術后1周及術后1個月、3個月的眼壓分別為(17.54±2.81)mm Hg、(15.43±3.75)mm Hg、(14.08±2.75)mm Hg、(13.12±3.87)mm Hg,分別較術前(31.83±4.36)mm Hg明顯降低(P < 0.05)。且我們發現,隨著術后隨訪時間的延長,患者的眼壓呈逐漸降低趨勢。高付林等[8]也證實了上述觀點。
應用晶狀體超聲乳化術治療以厚度
綜上,白內障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可以明顯提高視力,降低眼內壓,且并發癥少,值得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薛春燕,曹春林,董振平,等. 閉角型青光眼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術后的眼前節結構變化[J]. 眼科新進展,2008,28(9):692-693.
[2] 謝麗蓮,朱俊東,陳文芳,等. 白內障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療效觀察[J]. 成都醫學院學報,2011,6(2):168-169.
[3] 宋旭東,王寧利,唐廣賢,等. 超聲乳化手術治療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多中心試驗[J]. 醫學研究雜志,2010,39(3):17-22.
[4] 鄭嶠. 白內障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術聯合鞏膜隧道內小梁切除術治療合并白內障的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療效觀察[J]. 河北醫藥,2013,35(3):418-419.
[5] 魯銘,羅艷. 前房穿刺聯合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治療急性閉角型青光眼[J]. 中國醫師雜志,2009,11(6):788-789.
[6] 卓業鴻,魏雁濤,王梅,等. 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的臨床療效觀察[J]. 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06,29(2):103-105.
[7] 馬惠杰,楊靜,廖凱,等. 白內障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J]. 華西醫學,2008,23(4):789-790.
[8] 高付林,胡蓮娜. 白內障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效果觀察[J]. 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2,6(7):180-181.
[9] 卓業鴻,魏雁濤,王梅,等. 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的臨床療效觀察[J]. 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06,29(2):103-104.
【關鍵詞】青光眼;小梁切除術聯合白內障超聲乳化PC IOL植入術;臨床療效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對于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進行治療的75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青光眼中閉角型38例,開角型37例)。兩組患者的一般情況如下:閉角型青光眼組:共38例,男性18例,女性20例;年齡23~61歲,平均年齡(47.6±3.2)歲;右眼有17例,左眼有21例;術前患者的眼內壓在22~74 mm Hg,平均眼內壓為(41.8±11.3)mm Hg。開角型青光眼組:共37例,男性18例,女性19例;年齡22~63歲,平均年齡(48.2±3.1)歲;右眼有17例,左眼有20例;術前患者的眼內壓在21~68 mm Hg,平均眼內壓為39.7±11.8 mm Hg;以上患者均合并晶狀體不同程度的混濁。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比較,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方面基本一致,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手術主要采用兩個切口,小梁切除術主要在上方以角膜緣為基底;超聲乳化術在顳側透明角膜為切口。對患者進行球后麻醉,在上方制作以角膜緣為基底的結膜瓣和板層鞏膜瓣,將絲裂霉素棉片(0.2 g/L)放置在結膜瓣和鞏膜瓣下方,放置時間約為5 min,用平衡鹽溶液進行沖洗。隨后進行超聲乳化手術,顳側透明角膜為切口,水分離分層后,進行超聲乳化,將后房型人工晶體植入;將長條的小梁切除,約為1 mm×2 mm,并將相應位置的周邊虹膜切除;術后對切口進行縫合,在結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5 mg),局部給予抗生素和糖皮質激素滴眼液。
1.3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 13.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統計學分析采用兩組間的t檢驗進行,對于定性資料采用卡方檢驗或者秩和檢驗,本研究對于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眼壓進行比較時,采用t檢驗,對于兩組患者手術成功率進行比較時,采用χ2檢驗,當P
2結果
2.1兩組患者眼內壓比較兩組患者的眼壓均下降,視力明顯提高,閉角型青光眼組患者的眼壓低于開角型青光眼組患者,兩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mm Hg)開角型青光眼3739.7±11.816.5±4.3閉角型青光眼3841.8±11.310.2±3.7P值>0.05
2.3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均沒有發生嚴重的并發癥,最常見的為角膜水腫,經藥物治療痊愈。閉角型青光眼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多于開角型青光眼患者,但兩組間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見表2。
3討論
青光眼是一種有視盤的特征性損害和視野損害的進行性視神經病變[1],是眼科的常見病、多發病。其發病原因復雜,危害性大。它的主要病理特征為患者的眼內壓間斷性或持續性升高,眼內壓水平超過了眼球所能夠承受的程度[2],而造成眼球組織損傷,視力下降,視神經萎縮等,其中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主要是由于眼內房角發生突然狹窄或者關閉,房水不能夠及時排出,導致房水累積,眼內壓突然增高[3];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患者大多沒有明顯癥狀,患者的前房角開放,但房水外流阻力增加,早期即可造成視網膜神經纖維層缺損,晚期出現視神經萎縮。本文主要探討小梁切除術聯合超聲乳化PC IOL植入術對于原發性閉角型及開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的治療效果。
小梁切除術聯合超聲乳化PC IOL植入術手術過程雖較為復雜,但對患者造成的損傷小,該術式不僅能夠降低患者的眼內壓,同時也能較快地恢復患者的視力,術后并發癥較少[4],對于原發性閉角型及開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患者治療效果較好,但是由于開角型與閉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結構特點不同,閉角型患者晶體前移,前房較淺,因而,對其手術難度稍大[5]。
本研究對于75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患者(閉角型38例,開角型37例),采用小梁切除術聯合超聲乳化PC IOL植入術進行治療,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的眼壓均下降,閉角型青光眼組患者的眼壓低于開角型青光眼組患者,兩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小梁切除術聯合超聲乳化PC IOL植入術對于原發性閉角型及開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的治療效果,安全性較高,能夠降低眼壓,閉角型青光眼的眼壓控制好于開角型青光眼患者。
參考文獻
[1]王寧利主譯. Shields青光眼教科書(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166.
[2]洪穎,張純,王薇.超聲乳化白內障吸出術對功能性濾過泡形態和功能的影響.中華眼科雜志,2009,45(10):898902.
[3]盛迅倫,夏美華,王娟,等.青光眼合并輕度白內障兩種手術方式比較.國際眼科雜志, 2006, 6(2): 373376.
[摘要] 目的 分析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高度近視伴嚴重視網膜脈絡膜病變的白內障患者的療效。方法 對63例(63眼)高度近視伴嚴重視網膜脈絡膜病變的白內障患者行鞏膜隧道切口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平均年齡68歲,術前矯正視力光感~0.1,平均近視度數-12.4 D,平均植入人工晶體度數+2.77 D。結果 除1眼術后視力未提高外,其余眼術后視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術后視力≥0.1者占74.6%,≥0.3者占27%,未見視網膜裂孔和視網膜脫離等并發癥。結論 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度近視伴嚴重視網膜脈絡膜病變的白內障患者的視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術中切忌追求速度和操作粗暴。
[關鍵詞] 高度近視;白內障;視網膜脈絡膜病變
Effectiveness of cataract extraction with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implantation of PCLOL to treat high myopianion serious chorioretinopathy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e the effectiveness of cataract extraction with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implantation of 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 to treat high myopia complicated serious chorioretinopathy.Methods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implantation of PCLOL through sclera tunnel incison was performed on 63 high myopia patients with cataract complicated serious chorioretinopathy.The average age of patients was 68 years(48~86) old.The preoperative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was LP~0.1.The mean diopter was -12.4 D.The mean diopter of LOL was +2.77 D.Results Except that visual has not been improved after one surgery,visual improve in various degree.The visual acuity of 0.1 over better was obtained in 74.6%.0.3 or better obtained in 27%.No retinal hove or detachment were observed.Conclusion The visual of high myopia patients with cataract complicated serious chorioretinopathy can be improved in various degree by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implantation of PCLOL,and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patients’ life.Must taboo pursuing the speed and operating rudly in the surgery.
[Key words] high myopia;cataract;chorioretinopathy
目前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正占據白內障摘除手術的主導地位。然而,對于高度近視眼伴嚴重視網膜脈絡膜病變的白內障患者來說,其白內障手術的療效目前尚有顧慮。本文對2002年1月~2004年5月在我院行白內障摘除手術且合并高度近視伴嚴重視網膜脈絡膜病變患者63例的手術效果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02年1月~2004年5月在我院行白內障摘除術且合并高度近視伴嚴重視網膜脈絡膜病變患者63例(63眼),男15例(15眼),女48例(48眼),年齡48~86歲,平均68歲,均于術后眼底檢查明確有嚴重視網膜脈絡膜病變。術前矯正視力:光感~眼前和一尺指數者48眼(85.7%),0.01~0.08者8眼(14.3%);
1.2 儀器和設備 采用Alcon公司Universal Ⅱ型超聲乳化儀,Alcon公司OcuscanA/B型超聲檢測儀。Topcon公司OMS-85手術顯微鏡。
1.3 手術方法 術前30 min開始用美多麗滴眼液散瞳,術前10 min術眼滴1次愛爾凱因眼藥水(0.5%鹽酸丙美卡因)進行表面麻醉,于上方角鞏膜緣后2 mm作鞏膜隧道切口,前房內注入黏彈劑,連續環形撕囊,直徑5.5 mm,充分水分離,囊袋內原位劈核超聲乳化,超聲能量60%,所用時間30~110 s,植入PMMA 5.5 mm直徑人工晶體,吸除殘留的黏彈劑,鞏膜切口不縫合。
轉貼于
2 結果
2.1 手術情況 手術均順利完成,且成功植入人工晶體,手術時間均小于15 min。
2.2 術后最佳矯正視力 眼前和一尺指數者1眼(1.6%),0.01~0.08者15眼(23.8%),0.1~0.2者30眼(47.6%),0.3~0.6者17眼(27.0%),除1眼術后視力無提高外,其余術眼視力均較術前有不同程度提高。
2.3 并發癥 術中發生后囊膜破裂3例,破口小,無玻璃體脫出,均囊袋內植入人工晶體。術后有21眼發生角膜水腫,經局部藥物處理,3~5天內全部消失,所有病例術后未發生視網膜裂孔、視網膜脫離以及其他并發癥。
3 討論
高度近視是伴隨眼球進行性病理改變的高度近視性屈光不正,亦稱進行性或病理性近視。眼球的病理改變包括眼軸延長、視網膜脈絡膜病變以及晶體混濁等各種變性性改變,其中眼底改變主要表現為視網膜及其相應部位的脈絡膜的變性萎縮改變,其中黃斑部的改變除表現黃斑萎縮外還可出現出血、Bruch膜破裂所致的分枝或網狀白線及Fuchs斑等,周邊視網膜脈絡膜常見囊樣變性[1]。以上病理改變均易導致視網膜脫離等嚴重的眼底改變。視網膜和脈絡膜病變雖然只是高度近視眼的病理改變中的一部分,但卻可以使患者的視力難以滿意矯正,甚至有時可致嚴重的視力障礙。白內障的發生、發展對于高度近視伴嚴重視網膜脈絡膜病變患者的視力影響更是雪上加霜,給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帶來極大不便。國內有報道指出,高度近視白內障人工晶體植入術后視力康復與患者眼底變性程度呈正相關[2],即高度近視伴嚴重視網膜脈絡膜病變的白內障患者術后多不能達到良好的視力。因此,目前對此類白內障患者的手術與否尚存顧慮。
本文研究針對高度近視伴嚴重視網膜脈絡膜病變患者,分析白內障摘除手術的效果,結果顯示手術均順利完成,除1眼術后視力無提高外,其余術眼術后視力均較術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術后視力≥0.1者47眼(74.6%),其中≥0.3者17眼(27.0%),而白內障患者術前視力在光感~一尺指數者占85.7%。手術效果表明,術后視力在一定程度上的提高無疑對患者的工作尤其是患者的日常生活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我們認為高度近視伴嚴重的視網膜脈絡膜病變不應成為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醫患雙方的顧慮,該手術對提高這類患者的視力和生活質量的作用應予以肯定,并且可以通過術后低視力康復,配戴助視器進一步提高部分視力。
本文所有病例在隨訪過程中均未發生視網膜脫離。一般認為白內障術后發生視網膜脫離與術中晶狀體后囊膜破裂伴玻璃體脫出密切相關[3]。目前,由于超聲乳化技術的發展,視網膜脫離的發生率已降到最低水平,但其危險性依然存在,尤其是高度近視眼白內障患者的晶體核大且硬,后囊膜較薄,晶體懸韌帶的韌性和彈性較差,術中后囊膜易破裂,使術后發生視網膜脫離的危險性增高。本文病例核硬度Ⅲ~Ⅳ者占74.6%,術中發生后囊膜破裂3例。這也提示我們術者不僅要有嫻熟的超聲乳化技術,而且術中要切忌追求速度和操作粗暴,應力求保持晶體后囊膜的完整性,避免玻璃體脫出,為防止術后發生視網膜脫離起到積極作用。不過,國內有報道認為,后囊膜不完整、玻璃體屏障破壞并非是由白內障術后發生視網膜脫離的唯一原因,變性、液化、黏滯性降低的玻璃體流速快、流動范圍大,且在視網膜表面的流動方向與眼球的運動方向相反,導致液體撞擊視網膜裂孔邊緣,從而形成渦流作用,這是晶體后囊膜完整病例發生視網膜脫離的原因[4]。因此,對于后囊膜完整的高度近視伴嚴重視網膜脈絡膜病變的白內障患者術后定期進行詳細的眼底檢查尤其重要。
本研究中術眼術后視力≤0.3者有54眼,占85.7%,視力
[參考文獻]
1 楊鈞.現代眼科手冊.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476-477.
2 韓芳,袁天國,王雪梅,等.高度近視并發白內障人工晶體植入術后視力康復的相關因素分析.中華實用眼科雜志,2001,19(8):622-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