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社區議事廳建設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2011年3月9日,北京富力萬麗酒店會議室,正午的陽光透過玻璃窗,將寬敞的議事廳灑滿異樣明媚的色彩。與這般色彩相輝映的是,圍坐茶幾侃侃而談的諾華中國區總裁易珉與記者開展的一場精彩對話。
“綜合諾華的在華成長足跡,一直朝著‘品質’二字在努力。”易珉微笑著說,“我們認為,在商業行為和經營活動中,除了市場業績的表現,做到對員工、投資者、消費者、社區、環境等各個相關方負責任才是一個企業真正的品質所在。”對于企業“品質”,易珉強調著諾華的信心。
作為專注于醫藥保健領域,擁有創新藥品、成本節約型非專利藥品、預防性疫苗及診斷試劑,以及消費者保健產品等多元化的業務組合,并在上述領域均處于領先位置的公司,諾華在當日召開的“2011年諾華公司新聞會”上公布了很多引人注目的數字:2010年全球凈銷售額以當地貨幣計增長14%,達506億美元;對華投資累計總額超過7億美元,投資復合增長率達47%,而自2009年起的未來5年內投資10億美金,在上海建設中國最大的綜合性醫藥研發中心計劃也在緊密執行中;2010年諾華制藥在美國、歐洲和日本的13項新產品獲得批準,并提交了16項新藥申請;諾華中國大學培養員工400人;“格列衛全球患者援助項目”在中國累計拯救患者14000人;“抵消碳排放足跡”項目完成后,預計在未來30年內吸收大氣中120萬噸二氧化碳……
談及諾華2010年的這些成績,易珉神色從容:“諾華是一家醫藥企業,對我們而言,堅持‘關愛和救助’的社會責任理念是我們關注人類健康、打造有品質企業的方向。”
“真正的品質站在社會責任的肩膀上”
1996年,汽巴一嘉基公司和山德士公司正式合并成立諾華公司,自那時起,它的表現始終引人關注。尤其自2004年以來,諾華的業績實現了大跨越式提升,世界排名也穩步上升。
能夠持續穩健地發展到今天,加入諾華14個月的易珉用自己的感受和觀察來解讀共中的原因:“做一個負責任的企業公民是諾華一貫的追求,因此無論是投資者回報、高品質的產品、還是對人與社會、環境負責的商業行為,無論是健康的公司文化還是穩定的人才儲備,我們都做得很均衡,這種均衡的發展也是我們一直在追求的品質。”
顯然,易珉對諾華的這一理念有著高度的認同。多年的跨國公司管理經驗讓他形成了這樣的一個觀念:經營企業應該像做人一樣。易珉認為,企業是由人組成的,而社會則是由人和企業共同組成的。做企業如同做人,一個有品質的人通過自己正確的價值觀和有道德的行為而在社會立足;與此類似,一個有品質的企業則需要通過協調與合作,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以達成與環境、社會、相關機構和群體的和諧共贏,進而取得長遠的發展。
幫助他形成這種理念的,是跨國企業面臨的發展環境。“面對快速增長的市場環境,跨國公司需要同時完成內功和外功的打造。”帶著些許自豪和信心,易珉告訴記者:秉承這一做人的道理,他在過去的2010年主要推動了兩項工作:一方面通過幫助企業“修煉內功”,推動內力的持續強勁,最終打造企業在中國這個新興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持續關注社會、環境等各方面對企業的要求,形成獨具企業文化特色的品質。
“對員工負責是實現品質的前提”
“只有有品質的企業才能夠留住優秀的人才,才能夠得到持續的壯大,而實現的前提是對員工負責任的機制和文化。”易珉堅持認為,抓住人才就等于抓住了企業的核心命脈,也正基于這一原因,他堅定不移地從員工的角度出發,不斷創造條件,留住員工。
2010年,易珉一旦有機會便爭取在諾華中國大學的培訓項目中與員工做交流,像朋友一般與大家分享企業經營與做人的理念,并溝通公司對他們的期望,了解他們的發展需求以及面臨的工作難題。除了在基層員工中發掘、甄選、培養人才,諾華還針對不同級別的管理人員開展專業技能培訓。如為培養高級管理人才的輪崗制度為培養一級經理人的專業培訓等,并且不斷反復地觀察、評估與指導,幫助他們實現績效與能力的提升,這些為員工的成長營造了積極的工作環境和空間。通過與國內外頂尖學術及商業院校如北京大學、哈佛商學院、洛桑管理學院及中歐商學院等的合作,截至2010年,諾華中國大學累計培養員工400余名。
此外,易珉還注重對公司文化的建設,諾華將“關愛和救助”的核心理念貫穿于始終,并吸引員工的親身投入。比如自1999年至今對北京郊區太陽村服刑人員子女身心健康的關愛以及對汶川、舟曲地震的資金、醫療捐助和志愿者服務,諾華的員工紛紛參與進來,親身感受和踐行著這一理念。而在各種日常公益活動中,諾華也發動員工積極參與,用真、善、美的觀念和健康的追求融入到企業文化之中。比如“戒煙行動”;諾華中國倡導員工在各自的家庭中通過影響家庭成員,致力于保護員工身體健康、傳播好的生活方式并保護環境。
也正是得益于這種思路,諾華的員工形成了共同的積極的價值觀,使得各個部門的合作更緊密,形成一個穩固的企業個體,而員工也因此成為一個真正的“社會公民”。截至2010年,諾華中國在華員工已超過5000人。
“與社會,環境緊密聯系的企業戰略才具有長久的品質效應”
“要尋求長遠的發展,脫離對社會、環境應該承擔的責任是不可能實現的。”易珉對社會責任的事務所言不多,不過,他認為,基于對社會與環境的人文關懷的視角來觀察和對待企業的發展戰略,才能夠塑造長久的企業的品質。
在交流中,易珉不時強調,引導人們的生活方式實現從“買藥”到“買健康”的轉變,這對人們擁有更健康的生命有著重大的意義,這也是諾華公司取名“承諾中華”的宗旨之一。
作為全球唯一在創新藥品、成本節約型非專利藥品、預防性疫苗及診斷試劑以及消費者保健產品等領域均衡發展的企業,諾華有著一支強大的研發團隊致力于解決各種疾病方案。在易珉看來,致力于幫助大家從“買藥”到“買健康”的觀念轉變是諾華未來發展中的挑戰,更是機遇。
易珉認為,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私家車的購買率,對住房的需求逐步攀升,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人們還遠遠沒有形成“買健康”的觀念,仍然習慣在疾病發生的時候尋醫問藥,而缺乏對日常保健和真正健康的生活質量的關注。而事實上,花費十元的防病成本遠遠低于花費千元的治療成本。因此,諾華希望通過治病到防病的藥物研究,引導人們對疾病、健康觀念的轉變,關愛人類的健康與保健。
除了對生命健康的關愛,諾華也對自然環境投入了極 大的關注。2010年底,諾華啟動的全球第三個“抵消碳足跡”項目,將在2011至2014年完成約500萬株樹木的種植,覆蓋中國西南部約3800公頃植被已經遭到破壞的山區土地,預期將在未來30年內吸收大氣中120萬噸二氧化碳,并有望申請成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協議”下的“清潔發展機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項目。在啟動儀式上,易珉系統地分析了該項目吸收二氧化碳、保護生物多樣性、防止滑坡等災害、為當地社區創收等等種種可持續性的多贏效益。
履行社會責任將賦予醫藥行業更高、更好的舞臺
針對企業對社會責任的認識,易珉認為,對社會責任的履行讓諾華獲益匪淺。自2006年以來,諾華就加強道德操守合規建設,開展企業規范、員工培訓、文化建設等工作,并創立誠信與合規通訊,作為諾華內部道德操守合規溝通平臺。也正是這種行業的自覺性和前瞻陛,在很多企業面對變化臨時尋求對策的時候,諾華卻已經具備了風險的抵抗力和競爭力。
易珉認為,隨著人們對健康投入越來越多的關注,制藥行業將能通過更多富有責任感的行為,為自身贏得發展機會。
“醫藥行業所做的工作與中國政府要解決的問題一致:一是研究人類的疾病治療方案;二是減輕病痛、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如何做到呢?一方面是解決藥物的可獲取性,確保需要藥物的病人能夠獲得可治的藥物。另一方面就是解決覆蓋的問題,不能因為某個群體地處偏遠或者其他的原因,而將他們遺忘”。
但易珉也深知,人類健康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僅僅依靠某一個體是無法完成的。擁有豐富合作經驗的易珉同樣深諳合作之道,他認為,這一重大使命需要更多有品質的公司、更多有責任的機構和群體共同完成。就中國市場而言,目前中國經濟社會正在飛速發展,任何一個跨國公司、本土的公司僅僅通過有機增長都難以滿足這一快速增長的市場,未來只有與各個方面的深入合作才能實現。易珉也號召更多的企業參與到這個新平臺的開拓之路中。
在這方面,諾華也已經開展了很多嘗試。作為諾華全球最大的藥物可獲取性項目,“格列衛全球患者援助項目”(GIPAP)2010年在中國進一步深化開展。截至2010年12月底,GIPAP項目在中國設有307家注冊醫療中心,508位注冊醫生,覆蓋全國31個省,累計向中國患者捐助的格列衛藥品價值超過74億人民幣,逾14000位患者從中獲益。這一項目通過與中華慈善總會的合作,共同滿足對藥品有迫切需要的患者,解決藥品可獲取性的問題。
在醫藥覆蓋方面,2010年諾華與新疆政府合作開展的健康快車計劃,通過培訓、捐助等,為地處邊疆的人們提供了更好的醫療教育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