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冬季滅鼠實施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流行性出血熱(EHF)是吉林省重點防制的傳染病,我市近幾年發病呈明顯的上升趨勢,我地區疫情已由農村漸向城市擴延,由以往的單一野鼠型向以家鼠型為主的混合型衍變,省、市政府都很重視此項防治工作,但由于多種原因,防治效果不理想,疫情持續上升。本文主要對我市EHF疫情情況、上升原因進行分析,研究我市近年來EHF的流行規律、掌握流行動態、發病趨勢,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學依據。
1資料來源
來自遼源市疫情資料和監測資料。
2結果
2.1歷史概況流行性出血熱從最初發病到現在共發生521例,死亡15例。我市各縣區的首發病例分別發生在東豐縣1971年、東遼縣1991年、龍山區1999年、西安區2001年,從發生病例到2000年,每年發病數均為個位數字,從2001年開始,發病數逐年增加,到2006年達到歷史高峰,發病率14.20/10萬,高于全省平均發病率,排名由原來全省的第4位上升到第1位,從1971~2000年30年間全地區共發生病例77例,從2005~2006年共發生病例322例,發病數明顯上升,2006年發病191例,比2005年上升45.80%。
2.2近幾年疫情現狀見表1。
我地區出血熱的地區分布以農村為主,近兩年城區發病明顯增加,2005年比2004年城區發病數上升50.00%,2006年比2005年城區發病數上升122.22%。
時間分布:明顯季節性,有春季、秋冬季2個高峰。近兩年每月都有病例發生,7、8、9月病例明顯減少,有明顯的季節性。
人群分布:職業以農民為主占82.36% ,年齡分布在8~85歲之間,以青壯年為主,15~55歲的患者占83.02% 。性別以男性居多,男女比為4.9∶1。
3疫情上升原因分析
①滅鼠工作存在滅鼠方法不科學、鼠藥效果不顯著、農村鼠密度過高、滅鼠資金欠缺的問題,導致帶毒鼠活動猖獗;②人群疫苗接種率低,遠遠達不到保護目的,無法在群眾中建立起有效的免疫屏障;③政府投入資金欠缺,由于我地區經濟基礎薄弱,疫苗費用過高,農民難以承受,導致接種率偏低;④受一些客觀因素影響,宣傳不到位,一些偏僻鄉鎮對信息閉塞;⑤群眾防病意識薄弱,對出血熱危害認識不足;⑥我地區周邊地區是我省出血熱高發區,造成我地區帶毒鼠增多;⑦由于基層防保人員工作不保,造成工作消極懈怠,沒有起到應起的作用。
4幾點建議
4.1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在各級政府的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相關文件精神,切實加強對流行性出血熱防治工作的領導,落實各項綜合性防治措施,要充分認識到此次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要真抓實干,不流于形勢,不應付了事,要切實屢行職責,真正控制住疫情蔓延的態勢,確保人民身體健康。
4.2加強部門協作,密切配合,科學滅鼠,有效降低 傳染源要有針對性地選好時機、地點、方法,統一時間開展滅鼠,提高滅鼠效果,減少人群感染機會。
4.3加大疫苗接種力度嚴格執行我市出血熱疫苗接種實施方案,接種對象為16~60歲的重點人群,有疫情發生的鄉鎮中的重點人群基礎免疫接種率達到60%,其他地區重點人群應達到40%。
4.4加大宣傳力度,提高防治知識的覆蓋面在加大新聞媒體宣傳的同時,各級衛生防患者員要通過日常工作時機,深入基層,面對面地向群眾宣傳預?到危害性,提高自我防病意識和能力,有效降低發病率。
4.5加強出血熱監測工作要加強對疫區人間、鼠間流行性出血熱疫情及鼠間帶毒率監測,了解主要疫源地的變化趨勢,開展疫情的預報和預測。
促進環境衛生整體水平不斷提高一、全面加強社會衛生管理工作。
組織發動各居民組做好鞏固和發展創建成果的工作,1加強對各居民組環境衛生的監督檢查。同時,積極推進專業清潔隊伍和專業除“四害”隊伍,防止出現管理松懈,衛生狀況滑波等現象,進一步鞏固、發展和提高創建成果。
全轄區各單位開展創建“衛生單位”活動,2加強轄區單位衛生工作的督促檢查。推動各行各業愛國衛生工作的有效開展。樹立典型,推廣經驗,互相比、學、趕、超,營造整潔優美舒適的工作環境。
努力擴大“四害”防治覆蓋面,二、加大除害防病工作力度。有效降低全轄區“四害”密度
清理雜物,努力打開“全民參與、全民動手”愛國衛生工作新局面。家庭住戶翻盆倒罐。搞好室內外環境衛生,以實際行動積極參與統一行動日活動,營造聲勢,掀起愛國衛生運動的。組織開展以除害防病為重點的全民愛國衛生運動中,增強居民的自我防疫能力,人人動手消除“四害”大力整治社區環境衛生,提升社區環境衛生整體水平。
全面控制“四害”孳生、活動的高峰季節。同時,1組織開展全轄區除害統一行動。動員社區廣大干群積極參與迎新春、五一、國慶統一除“四害”行動以及夏季除害、秋季滅蚊、冬季滅鼠、滅蠅滅蟑周等專項行動。加大公共場所的消殺力度,組織專業消殺隊伍定期做好道路綠化帶、預留地、待建地、等的日常除“四害”工作,嚴格控制“四害”密度,防止病媒生物傳染疾病在轄區的發生和流行。
努力從源頭上解決蚊蟲孳生問題。根據上級的要求,2積極開展“四害”防治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全轄區認真開展“四害”防治設施建設的組織和宣傳發動工作,制訂全轄區具體實施方案,各居民組推廣安裝四防裝置。
致力提高居民衛生意識和健康素質三、廣泛開展社會衛生宣傳教育活動。
努力將我居委會愛國衛生宣傳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充分發揮宣傳作用,1采取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立體式的宣傳模式。通過設立愛國衛生宣傳專欄、派發宣傳資料、刊登宣傳專版、舉辦知識講座、組織老人、義工、學生上街宣傳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愛國衛生工作。完善和豐富愛國衛生內容,及時向社區居民工作信息,提供咨詢等服務;加印《除害防病識小冊子》進行全面派發,保證居民每戶一冊,積極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明的衛生行為。
組織開展專題群眾國衛生宣傳活動。清潔活動月”除“四害”統一行動等大型愛國衛生運動期間,2結合全年不同時期的中心工作。組織各居民組集中開展愛國衛生統一宣傳活動,突出活動主題,廣泛深入地發動群眾參與愛國衛生工作。
一、指導思想:
校領導、廣大教師要高度重視疫情防控工作,提高政治站位,切實把做好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緊迫的工作任務,學校將加強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監督工作落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建立平安校園,確保平穩有序做好開學前后各項工作。
二、工作目標
按照國家和省市縣及教體局關于疫情防控要求,構建“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管理與應急處置機制,與當地社區和衛健防疫部門緊密合作,形成聯防聯控機制,做到“五早”(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有效防止疫情向校園傳播、蔓延,保障廣大師生員工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維護各校正常的教學、工作、生活秩序。
三、組織領導: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四、適用范圍
本方案適用鎮各小學、幼兒園及鎮校外培訓機構。
五、具體工作安排:
(一)疫情防控工作
具體責任人:張曉敏劉亮各校園負責人
職責要求:
1、開學前,根據各校具體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疫情防控方案”和“應急處置預案”,制定防控制度,并在正式開學前做好教職員工的培訓,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各校園應建立學校、年級、班級、家長四級防控工作聯系網絡,加強與所在社區和衛生防疫部門聯系與溝通,開展好聯防聯控。
2、開學后,各校要落實校園疫情動態監測制度,落實好教職員工和學生晨、午檢制度,設置合適的暫時隔離觀察場所,配備必要的用品,確定專人負責。制定完善嚴格的門衛制度。設置專門垃圾收集容器,用于收集廢棄口罩及廢棄消毒物品等。
3、制定疫情防控工作督查方案
開學前后要在各校、園開展自查的基礎上針對各校疫情防控工作開展督查、驗收。就校內疫情防控組織架構和工作體系構建情況、聯防聯控機制建立情況、防控工作方案制定情況、疫情信息排查上報情況、重點人員健康監測與管理臺賬建立情況、疫情防控措施落實情況、開學工作預案制定情況、校園管控與環境衛生整治情況、物資保障與人文關懷落實情況等方面進行重點督查。
4、各小學、幼兒園應提高認識,壓實責任,認真落實好縣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要求的各項工作,充分發揮教體系統全體師生積極主動參與聯防聯控、穩防穩控的作用。加強疫情信息報送管理,尤其對重點師生員工和境外返泗人員,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日報告、零報告”制度,不得遲報、漏報、瞞報。
(二)師生員工管理
具體責任人:
職責要求:
1、各校要全面摸排教師及保衛人員、食堂工作人員等各類教職員工和學生假期去向,全覆蓋、無遺漏、精準掌握每位教職員工、學生返校前14天的身體健康狀況,建立外出教職員工和學生(含境外返泗)信息臺賬。實行“一人一檔”。健康內容信息至少應包括:自身身體健康狀況、家庭成員身體健康狀況、假期是否曾前往重點疫區、是否接觸重點疫區高危人員等。
2、在學校指導下,通過班級群發送健康防疫知識和各類權威信息,在開學報到前一天逐一聯系學生、家長了解情況,規勸體溫異常學生繼續在家生活、學習,暫緩進校。
3、各校根據教師身體健康情況,及時調配好師資,確保開學后教學需要。針對師生可能出現的焦慮、煩躁等情緒,組織心理健康教師等專業人員,有針對性地開展師生心理健康教育。
4、開學后,各校要密切監測教師健康狀況,做好每天晨午檢和每日缺勤缺課學生登記,對出現癥狀信息,需詢問并記錄完整。對病愈復課學生要認真查驗其健康證明,認真落實《復課證明查驗制度》。繼續落實每天“零報告”“日報告”制度。如發現發燒、咳嗽等狀況的學生,要及時到定點醫院就診,并配合衛生部門做好對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的隔離消毒工作;及時向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及衛生部門匯報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發生情況。
(三)疫情防控物資供給、保障。
具體責任人:
職責要求:
各校、園依據辦學規模提前補充消毒劑、洗手液等防護物資,及時調整增加預算安排,開學前至少準備兩周使用的防控物資,為疫情防控提供資金保障,保證采購質量,并做好采購文件和憑據的管理、留存備查。做好物資管理、進庫出庫登記,做好物資安全存放、領用、配置、使用、檢查等方案和臺賬。在校園內設置并完善洗手設施,確保師生流動水洗手需求。
(四)衛生管理及消毒工作。
具體責任人:
職責要求:
1、開學前,各校園均應提前開展校園內環境清潔整治行動,確保不留死角,清潔消毒到位,重點做好廁所消毒、教室通風和食堂滅鼠滅鼠,徹底清除各類病毒生物孳生環境。
2、開學后,加強人員密集場所衛生管理,每日對教室、宿舍、食堂、運動場館、各功能室、教師辦公室、實驗室、廁所等校舍和公共活動場所進行清掃與消毒,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使用公共上課場所(如音樂室、舞蹈室、電腦室、實驗室等),要堅持使用一次消毒一次。
3、落實手部衛生。張貼宣傳掛圖,引導師生勤洗手,尤其在眼保健操前和午餐前,提醒學生洗手。幼兒園要專人落實幼兒每日洗手要求,推行七步洗手法。配置洗手液、手消毒劑等,定時對地面、墻壁、桌面、門把手、水龍頭等物體表面進行消毒。
4、各小學、幼兒園均應開展多種形式衛生健康知識宣教,普及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識,穩定師生思想情緒,引導師生增強自我防控意識,做好個人防護。
5、學校臨時留觀區產生的垃圾盡量用醫療廢物專用袋及時清運。未清運的垃圾要置于有蓋的桶內,每天用含1000mg/L的含氯(溴)消毒液噴灑垃圾桶內外表面等;按照《醫療廢物垃圾管理辦法》和《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做好不同垃圾分類處理。
(五)食品安全管理及校園安全檢查
具體責任人:劉亮張偉各校園負責人
職責要求:
1、各校均要成立食堂防疫防控專項工作小組,科學制定食堂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制定分時、分區、分批錯峰就餐方案。在前期對食堂全面消毒的基礎上,各校要強化后勤保障人員疫情防控意識,食堂公共區域在使用期間保持開窗通風的基礎上,每日上下午2次通風。食堂餐桌椅每日上下午2次使用250mg/L-500mg/L有效氯(溴)溶液擦拭消毒,30分鐘后再以清水抹布擦拭干凈,確保師生飲食安全。同時加強后廚監管,確保所用食材新鮮、清洗干凈。
2、加強學校食堂疫情防控,各校根據學校實際,提倡就餐人員自備飯盒、分段錯峰、分餐進食。以班級為單位,分批到食堂就餐,減少學生流動聚集。就餐時要留出間隔保持適當距離。餐廳每次用餐后消毒1次,重點對餐桌椅消毒,餐具用品高溫消毒。
3、嚴格落實食堂從業人員持證上崗制度,做好食堂從業人員的健康體檢和晨午檢工作。身體不適者及有發熱癥狀人員嚴禁進入食堂。
4、食堂進貨嚴格落實索證索票,不使用來源不明的家禽家畜或野生動物。
5、做好供水設施,如飲水機等的清潔、消毒工作。
6、各校園加大校園巡查和校內空置房等場所和重要設施、重要部位的監管力度,做到安全管控不留死角。二小、石龍幼兒園和智慧星幼兒園要做好校車和宿舍安全檢查工作,對駕駛人員進行安全提醒,確保校車通行安全。
(六)校園封閉管理。
具體責任人:
職責要求:
1、各校應積極參與聯防聯控,持續落實領導干部帶班制度,所有校園一律實行封閉式管理,開學前,除值班人員外,嚴格控制人員進出校園。開學后,所有進入校園的師生、外來人員必須測量體溫,不允許快遞、外賣等進入。對體溫異常者禁止進入校園。
2、錯時安排不同學段和年級學生入校和離校時間,引導家長在校門外指定區域接送學生,避免家長進入校園和教室。
3、學生在校期間,班主任負責開展全日健康巡查,并做好記錄。幼兒園幼兒在園期間,在衛生保健人員指導下,班主任、保育員負責開展全日健康觀察,并做好記錄。學校值班領導要不定期督查。
(七)防疫宣傳教育
具體責任人:
職責要求:
1、各校要在開學前,做好宣傳,提醒師生返校途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要全程正確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減少接觸交通工具的公共物品和部位。注意手衛生,未洗手不得觸摸口、鼻或眼部。及時用流動水洗手,
2、開學前,組織老師學習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知識和疫情應急處置預案并開展防控應急演練,進一步熟悉和掌握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流程和各項制度,增強法制觀念,依法依規開展科學防控。同時,通過邀請當地衛生機構醫護人員來校講解防護知識、和病毒肺炎通用預防指南等。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傳染病防控教育。
(八)教學管理工作。
具體責任人:
職責要求:
開學前各校園應根據學校教師調配、班級人數、教學內容提前謀劃,安排好教學任務,控制好班額,組織教師備好課。開學后,各校在保證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可以組織一定規模的集體活動,在校期間引導學生不串座、不串班、不打鬧,保持安全社交距離,
六、工作紀律要求
1、正確認識當前形勢和任務,增強責任感、緊迫感、思想上高度重視。
2、落實責任、迅速行動,切實進入工作狀態,確保各項工作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