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校本研修學期小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撰寫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2021年初二勞技教師工作小結
在區教研室的指導下,全區信息科技學科決定進行一次課例研究。經商定,實驗基地放在青浦高級中學。研究成員有,區教研室:姚為民、___忠;朱家角中學:池堅、___;青浦一中:周世杰;青浦高級中學:___明、王體祿、黃曉紅、楊兆環、費靜。實踐課教師為我校教師費靜?;舅枷胧峭ㄟ^研究,使二期課改的理念進一步深化。《信息科技》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如何在課堂時間內,強化基本概念,加強實踐操作,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毫無疑問,教師的引導作用極為重要。因此,如果在研究中對課堂模式的改變和課堂效益的提高能取得一些經驗,對將來的課堂實踐會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痉椒ㄊ锹犎⌒陆處煹膶嵺`課,對課堂進行全程錄象。然后對特定的主題進行研討。反復幾次以后,通過同伴互助和專業引領,使得新教師的能力迅速提高,老教師的經驗得到深化。___月__日在青浦高級中學第一次活動,聽了楊兆環、費靜兩堂實踐課。課題是《authoware動畫中設置按鈕交互》。課后研討中大家認為課上得不錯,作為新教師很不容易。總的印象還是老師傳授的多,學生自己感悟的少。有些應該學生思考的東西,老師用講解代替了。但也不是說全部放給學生,例如請學生自主看書,要給出注意點;提出操作任務時,應指出關鍵點。這些都是正確的引導。根據課程的特點,學生有充分的實踐時間。但是如何調控,很難掌握。也就是出現什么問題、問題到什么程度,老師應該進行干預。課堂上老師請學生進行一些演示操作,解決某一個特定問題,這個方法還是值得提倡。還有就是學生之間差異較大,如何解決。月__日在區教師進修學院又進行了一次研討活動月日在青浦高級中學聽了費靜一堂實踐課,課題是《authoware動畫中設置其他交互》。課后進行了研討。月日在青浦高級中學聽了費靜一堂實踐課,課題是《網頁制作中設置鏈接》。課后也進行了研討。
二.學校信息化建設本學期信息化建設硬件方面完成了新教學樓和宿舍樓的網絡布線,技術上采用光纜到位,樓內交換機工作。軟件方面主要是暑假受到“沖擊波”病毒影響,校園網工作不正常。做完分析以后,對全校近___臺教師用機重新___系統,加裝防火墻。
在一網四室的檢查中,整理了資料,規范了工作。檢查中獲得了區一等獎。
三.教師培訓工作配合wps辦公軟件的使用,舉辦了兩次講座。介紹了wps文字處理軟件的應用。為了幫助新教師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的考試,進行了培訓。
四.教學常規工作《信息科技》學科教學工作基本正常,在期末做了大量的準備,讓每一個學生進行了操作考試,強化和鍛煉了學生的操作能力。同時結合教學,___學生參加了___市第___屆師生電腦作品展和__年信息科技學科競賽。高一勞動技術課存在問題,由于教學軟件配置較高,目前安排在電子閱覽室運行與上課。由于時間沖突,上課只能安排在晚上,干擾了正常教學、影響了學生的自習,請學校設法解決。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作總結
面對新一輪課程改革實驗,我校按照教育局的安排和部署,在五校聯盟學校的幫助下,緊緊圍繞“課堂教學改革”這一中心工作,積極開展了“卓越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嘗試,注重校本教研活動,堅持把課程改革作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組織、扎實工作,現將我校課程與課堂教學改革情況小結如下:
一、制度健全,層層落實
我校高度重視課改工作,成立了“校長——分管校長——教導主任——建設小組——教研組”組成的課程改革實驗領導小組,負責全校課改實驗工作的領導、規劃、協調和推進。專門成立了佛山市第六小學課程和課堂改革“卓越課堂”建設小組,由梁妹女主任負責組織開展工作,葉蕓老師擔任組長、王宇儀老師擔任副組長。并通過多種途徑,向社會、家長廣泛宣傳,制訂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保障了課改的有效推進。形成各級領導重視、社會各界關注、廣大家長積極擁護、教師熱情探索的良好課改氛圍。
二、突破課堂教學,落實課程改革
1、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提高課堂質量
新課程向傳統的教學方法提出了挑戰。我校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和方法,凸顯發現、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掌握方法的過程。教師走下高高的神壇,變成學生學習的伙伴、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努力營造民主、平等、互動、合作的師生關系。充分尊重學生,調動學生參與新課改的積極性。各科組結合學科特點,抓好突破口,在課程和課程教學改革中別具一格。
數學科提倡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把“學數學”和“用數學”結合起來,如:教學“面積”這一知識后,老師讓學生量一量教室的面積,算一算鋪某種型號的地板磚需要幾塊。經常這樣訓練,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數學對于我們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學數學的價值有多大,從而激發了他們學好數學的強烈欲望。
英語科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合作交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為學生提供開放型探索材料,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要求。學生根據各自的思維現實和發展潛能進行自我探索、自我發現的“再創造”活動。從而讓不同的人在英語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如在遇到比較難以記住的單詞時,可以讓多個學生尋找不同的記憶方法。英語科組積極承擔區研究課任務,由陳衡衡執教的課例展示得到同行的高度贊譽。
語文科根據學生學習、個性等情況把學生分成自主合作學習小組,每小組4到6人,每一位小組成員都要承擔一定的角色,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 學生的個性、興趣、能力不同,在合作討論中交流,生生互動,正好互為補充、互相促進。學生在自學中兼以合作討論,即可解決知識問題,又可培養互助精神。在合作學習中由于小組成員的積極參與,使學習過程遠遠不只是一個認知探索的過程,同時還是一個交往的過程,在共同的探討中、收獲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研究的熱情,也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2、探索“卓越課堂”教學模式
自2014年我校依托“五校聯盟體”的教研力量,融各家之所長讓課堂改革生花,我校課堂在逐漸發生著變革。課改就是要課堂改革,改革的核心是要通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能動性。在專家理論的支持下,老師的改革思路慢慢清晰,各學科科組紛紛開始了“小組合作自主探索學習”模式的探究學習。我校與聯盟的學校也開展了同課異構和研課、磨課等活動。
2015年初我們開始在二年級至五年級抽出一個班作為實驗班,在實驗班中,我們開始了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初次探究。實驗老師在實驗班中分組,使用導學案作為教學導學,指導學生在課堂上通過獨學,組學,群學和班學。老師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起著指導的作用。
獨學:老師通過布置有效的預習任務,讓學生在上課前提前預熱,思考老師的預習問題,經過內化,帶著問題去聽課。獨學為學生預留空間思考內化。
組學:老師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分組合作學習,學生要通過小組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在小組合作中學習與人溝通,學習同伴所長。組學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安全的學習氛圍。
群學:小組合作學習的另一個階梯提升學習。學生在群學中會有跟多自由思考的空間和自我學習力發展的空間。
班學:班學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全體集體學習關鍵學習點,另一部分出現在課堂結束前,學生在班學中的知識大展。學生在班學大展中充分發揮自我能動性,老師加以輔導提升。
課堂改革沒有固有的模式,但一個學期下來,我們學校的實驗班的課堂上發生了變化。課堂上不再是以老師為主導,而是以學生為主導,老師為輔。在課堂上總能聽到討論聲,看到學生們在小組中熱烈地討論,老師游走在課堂上,給予適時的指導。師生關系和諧,學生感到學習的樂趣。
三、扎實開展校本教研,促進教師專業化的發展
新的教育理念,呼喚新型的教師,理想的課程必須通過教師的實踐才能轉化為現實的課程,我校本著全員培訓、全程培訓的原則,在全體教師中扎扎實實地進行教學改革理論的學習和開展校本教研活動。
1、明確各項要求。要求每名教師認真學習理論材料,寫好學習筆記,寫好理論學習心得和實際工作的教學案例,學習方式采取教師自學和集體學習兩種。要求教師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與自己的課堂教學相結合,使理論真正應用到實際中;要求每個班主任在班上建立合作小組,訂好組名、組號、組員分工、組規等,每名教師都在自己任教的科目上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2、依托盟校,周周校內教研,月月五校交流。教研組活動應該是學校的教學基地,是教師提高業務水平的平臺。組織好每一次教研活動,才能使我們的每一位教師從中獲得真正的收益。我校各學科每周都有一次的教研活動,教研的形式多樣,有聽課評課、經驗交流沙龍、專題發言等。務求做到每周的教研都有主題,有積淀,有收獲。每月五校聯盟體還會組織各學科老師進行專題的教研活動,采取在聽研究課時分好任務,觀察老師學生上課現象,在集中時發表自己所看到的課堂現象,通過一輪交流后,再馬上分任務重構課堂。這種參與式的盟校教研活動使教師在教研中獲得了真實的感受和體驗,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3、專家引領,同伴互助。為了進一步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和促進教師素質發展,結合我校開展的“卓越課堂”教學模式的探討,我們邀請各方的專家為老師進行培訓、指導。如:10月份邀請了黃詠珩兩次到校為全體老師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工作坊”的培訓,黃老師給我們送來的十種“合作學習工具”使老師們耳目一新、獲益良多。11月邀請西安東城一小骨干老師王娟老師進校聽課,與全體行政、數學老師進行研討,為老師答疑解困。此外,我們還多次組織老師們聆聽安文鑄教授、丁煒等多位專家的課改專題講座。
在校內,我們各科老師實行了師師結對,制定好結對的計劃,做好研討的記錄。采取教師個人備課與年級組集體備課相結合的方法,實現資源共享、同伴互助的格局。
4、有條不紊地安排教師參加培訓。鼓勵教師走出去學習先進經驗,為外出學習創造條件。本學期我校為二十多位老師創設外出學習、培訓的機會,將課改理念深植每一位教師的心中。如:江瑋校長赴西安與各校長進行“有效推進課改的策略”交流研討;嚴紹煒、賴可、梁少芳等六位教師赴西安東城小學觀摩學習“卓越課堂教學模式”課例展示;梁妹女、余小庭等六名語文老師到珠海參加“全國小學語文創新課堂”研討會;李健花主任到浙江衢州進行中層干部研修學習;吳莉文老師參加?;曾允光、陳宇娟、黃軍、鄧才灝四名老師分別赴中山、惠州學習觀摩;佛山市英語骨干老師葉蕓到深圳研修。
近年來,我校師生在各級評比中屢獲殊榮:多篇論文、課例獲得省、市級以上獎勵,江瑋的論文《利用英語分享閱讀資源,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葉蕓的“課例《Rain Forest Food》”、陳衡衡的“課例”《Let’s read》分別獲省課題一等獎,英語科組《分享閱讀的途徑和方式研究》中期研究報告獲省課題組一等獎。一部分文章還發表在禪城教育雜志等刊物上;葉蕓、梁妹女老師被評為課改優秀教師;王宇儀、陳鎮中、黃啟和老師獲育苗杯數學競賽輔導老師獎;黎紅梅、黃佩儀榮獲小學生五月詩會優秀指導老師稱號;賴可老師榮獲禪城區小學語文老師專業素養大賽一等獎;吳婉瑩、梁妹女老師榮獲禪城區語文說課比賽二等獎;廖展鳴榮獲小學教師教學比賽二等獎。
謝若琳等六名學生獲禪城區暑假征文比賽三等獎;等三名學生獲禪城區小學生五月詩會一等獎;邵靖殷在全國基礎教育英語綜合能力競賽獲二等獎;陳俊宏獲小學數學育苗杯通訊賽二等獎;陳智軒 黃澤霖參加小學“派樂英語”故事朗讀展示活動獲一等獎。
四、借力社區資源,豐富學生學習生活
學生對于社區活動的興趣和需求是我們開展社區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前提和基礎。在對學生的社區活動的興趣和經歷進行調查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對于參加社會實踐和社區服務非常有興趣;他們參加過學校組織的夏令營、冬令營,以及一些展覽等活動,對于這樣活動印象非常深刻;學生愿意經常到社區參加一些活動,愿意多了解社會,而這種活動也使他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發展了實踐能力和生活能力,更培養了健全的人格。
我校跟市東、東城、佛平、佛平北、文南、永安等六個社區共建單位,經常組織各種各樣活動,如:親子家居藝術插花培訓、參觀佛山市勞教所、參觀水廠、參觀佛山市消防局、參觀葉家祠堂、慰問社區敬老院等。學生對于這些活動很積極參與,家長也非常支持孩子參加一些學校搞的課外活動,他們平時也會給孩子提供一些了解社會的機會,讓孩子學習獨立處理一些事情。他們認為帶孩子出去搞一些社會實踐活動不會耽誤太多時間,這種的實踐活動多一些挺好的,他們的孩子在參加了一些活動之后,回去變化都非常大,動手能力增強了,也愿意勞動了。
本學期,我校申報為禪城區城市學校少年宮,開設了足球、乒乓球、科學、編織等項目,并經過與六個共建居委會商議,確定了服務社區、走進社會、珍惜環境、關愛他人、學習技能五個方面的課程內容,并且制定出課程活動時間計劃。
活動月份
課程內容
具體工作
負責社區
2015年3月
服務社區
分派結對班級到共建社區清潔衛生
6個社區
2015年4月
走進社會
邀請社區老革命干部給孩子講述英雄事跡
6個社區
2015年5月
珍惜環境
帶領學生郊游,進行環境調查
6個社區
2015年6月
走進社區
參觀永安社區的葉氏大宗祠參觀,了解歷史文物的保護。
6個社區
2015年7、8月
走進社會
學習技能
利用暑假到社區活動室學習寫毛筆字、學太極、剪紙、編織、乒乓球、籃球等。
6個社區
2015年9月
珍惜環境
組織學生到中山公園活動,感受中山公園的美麗。
6個社區
2015年10月
關愛他人
慰問環市敬老院老人,表演節目
6個社區
2015年11月
走進社會
組織學生參加陶藝親子活動,并參與祖廟老人飯堂義賣活動。
6個社區
2015年12月
學習技能
參與社區親子乒乓球培訓、比賽
6個社區
五、今后工作的打算
今后,我們將繼續加強宣傳、學習的力度,提高全體教師對新課程改革的認識,總結已取得的成績,改進目前存在的問題。
1、課程改革工作小組組織課程改革現場聽課、調研、分析、診斷問題,課程改革情況進行交流。
2、總結前段工作,形成初步的成果和經驗。
3、收集和積累課程改革的各種資料和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