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藥學專業實習自我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自主學習;藥學;學習方法
[Abstract] Autonomous learning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which puts initiative of the students as intrinsic motivation for learning, which can make the students construct knowledge, understand knowledge with active attitude. In recent years, self-directed learning has been appli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fir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ology, pharmaceu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inese medicine component analysis, chemist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natural medicinal chemistry, pharmacology, pharmacognosy, chemistry and drug treatment, which gain good effects. Students can form the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with positive attitude by self-directed learning, which can be used in related disciplines of pharmacy.
[Key words] Self-directed learning; Pharmacy; Learning method
知識的傳授是有限的,而學習能力的延伸是無限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從長遠、發展的眼光來看,教育的任務應當由傳授學生知識向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轉變。自主學習重視學生全面發展,通過教師預設案例及問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積極主動地建構知識、理解知識、應用知識,培養學生適應社會、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學生培養的新型學習方式,在藥學[1]、醫學[2-3]、民族醫學[4]、英語[5]等專業廣泛應用,逐漸受到各大院校的認可。本文將總結自主學習在藥學中應用的成功案例,以期為該方法在藥學以及相關學科的合理應用提供參考。
1 自主學習在藥學領域的應用
1.1 在中藥學中的應用
為避免在中藥學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和獨立性,改變“填鴨式”教學,李海燕等[6]在中藥學教學過程中注重增強學生自主學習意識,逐步從以“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為中心,在講授每章概述內容時,強調共性內容,然后在學習具體藥物時,只需掌握共性以外的個性特征,向學生傳授學習的方法,切實做到“授人以漁”;創設最佳的學習氛圈,增加歷史典故以及經典醫案,激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適當引入病例,通過分析病例,促使學生將所學的中醫基礎、中醫診斷等知識結合起來,溫故知新,增強自主學習興趣;充分利用中藥標本和校園藥圃,讓學生鑒定藥材,學以致用,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何世民等[7]強調中藥學的教學方法應當與時俱進,認為自學與網絡教學是“實地現場教學”模式強有力的補充,建議將中藥學中較為次要和簡單的內容,采用教師布置自學要求和思考題,依托課程中心和網絡課件引導學生自學的方式進行教學,該項改革受到大多數學生的認可。舒樹苗等[8]在課堂教學環節,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幫助學生制訂學習方案、確定適合自己的自主學習方法實施自主學習;在實踐教學環節,通過開設創新性實驗并提高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比例;安排實訓教學環節;合理規劃見習、專業實習和畢業設計;進行社會實踐并撰寫實踐總結,保證自主學習的順利開展。同時,建議應當設置與自主學習相應的質量評價標準(如學習能力)和評價方法(如形成性評價)。王君明等[9]建議以問題為基礎,在發現、提出及解決問題過程中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并提出將課堂多樣化,提高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動性。
1.2 在中藥炮制學中的應用
竇志英等[10]在中藥炮制學理論教學模式的改進中,強調將學生作為認知主體而不僅僅是教育對象,提出具有針對性和層次性也要體現廣泛性和綜合性的問題,營造師生研討的氛圍來保證課前設計的質量,并充分利用現代網絡資源、多媒體技術、情景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理念及原則方面,培養學生的中醫藥思維、批判性思維及創新意識。做好課后教學工作以完善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使學生提高了學習興趣,樹立了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觀念。薛海萍[11]創設了中藥炮制學虛擬實驗室,使學生可進行模擬實驗操作,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1.3 在中藥藥理學中的應用
王暉等[12]采用啟發式教學,根據中藥功效主治讓學生自己分析判斷藥物可能的藥理作用,并引出藥理作用可采用什么方法證實等問題,并采用PBL的教學法增加設計性實驗,讓學生自主查閱書籍和文獻等,設計實驗方案,全班集體討論,確定最終方案。通過這兩種教學方法的應用,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效果。方曉艷等[13]在教學過程中,統籌教材,突出重點,采用求異、求同不同方法比較藥物間藥理作用,并將中藥藥理作用與中藥功效主治相互滲透、中藥藥理與現代藥理的相互比較,以期能提高大學教學質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1.4 在藥劑學及中藥藥劑學中的應用
楊文婷等[14]在藥劑學課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知道教學計劃和教學要求、自主建立處方分析題庫、設計工藝操作單元的磁貼、注重學生的自我總結和反思等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行為。并在教學過程中,增加對專業前景的展望、培養自信的態度、公開地鼓勵表揚等,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動機。章圣朋等[15]在理論教學方面,注重新課導入方式、突出案例分析,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實驗教學方面,加強設計性實驗,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并建立模擬藥廠,提高學生感性認識,縮短實驗室教學與生產實踐之間的距離;在實踐教學方面,學生可自主選擇高校研究所、藥劑科室等單位實踐,關注學生個性化教育,為提高藥劑學教學質量提供思路。徐靜[16]在教學中應用PBL教學法[17]結合案例教學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潘雪英[18]建議在備課時,對于學生自己能學會的知識,要相信學生,引導學生自學;對于新舊知識有直接聯系的,采用遷移類比的方式,誘導學生自學;而對于難以理解或不易接受的,采用動手操作、演示等方式,指導學生自學。張荷蘭等[19]在藥劑學中實施小組自主學習,建議應當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策略和基本的合作技能;選擇適宜的教學內容以利于有效激發自主學習的欲望;同時需要學生具備具備閱讀、理解、歸納以及自制等學習能力。
國大亮等[20]從知識、情感、能力三方面剖析了教學設計的要素,詮釋教學設計對中藥藥劑學教學活動的指導作用,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張繼芬等[21]借助Moodle平臺,將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引入中藥藥劑學教學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團隊合作、學習探究和知識創新能力,實現高質量的教與學。時軍等[22]在中藥藥劑學教學實踐中采用啟發式教學,新課引入采用日常實例、背景知識或已學知識,課堂教學過程中利用圖片、動畫等輔助作用幫助同學們理解抽象概念,將重難點知識詳細講解,課后注重自學輔導,培養探索與創新能力,使沉悶的課堂變得生動活潑,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助于學生自學能力的形成。
1.5 在中藥制劑分析和中藥成分分析中的應用
邵晶等[23]通過問題預設、案例討論分析、熱點問題追蹤、專題項目設置等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課前準備并引導學生按照正確方向進行自主知識構建,綜合自主學習過程學生的參與程度、團隊協作能力、解決問題及創新能力對學習結果進行考核,為了更好地激勵學生參與整個教學活動,提高學習興趣,引入競賽機制。所建立的“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引導教學為輔”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探究性、合作性、創新性,使課堂教學達到最優化。為達到期望的效果,要求教師在問題及案例的設置時,應當與科技進展和前沿相聯系,并考慮其針對性、準確性、實際性、合理性及與專業的相關性、與其他專業的連貫性等。
1.6 在中藥化學中的應用
徐暾海等[24]在自主學習模式與理念的應用、教學內容的組織、教學程序的安排、作業的設置、教學形式的選擇以及參考文獻的推薦等方面,調動學生有效參與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將概念知識轉化為操作技能、把陳述性知識內化為操作性知識的能力。魏娜等[25]在中藥化學的教學中,將課程講授分為3個階段:第1階段分析比較醌類、黃酮、苯丙素類的結構及性質,找出相似性與差異性;第2階段從生源途徑的共性上理解萜、三萜、甾體的結構特點;第3階段則是生物堿類獨立講解。通過規劃合理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并為更好地開展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一定的參考。劉浩宇[26]采用情景式教學、啟發式教學、討論式教學、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等方法,使學生逐漸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求索,從學習知識轉變為學會學習,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李文軍等[27]在中藥化學中開展“以三棵針為原料提取鹽酸小檗堿”、“復方丹參片中丹參提取工藝優選”等本土化、科研事例等案例,在案例的分析、思考、討論、交流、報告撰寫過程中,使中藥化學的教學貼近社會,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1.7 在天然藥物化學中的應用
韓維娜等[28]注重理論教學的藝術,在教學過程中嘗試運用以問題為中心的討論式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和雙語教學,并強調實習教學和實驗課教學的重要性,建立了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強化實踐教學為平臺的教學方法,加強了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由于不同院校教學條件、教學內容等存在差異,在借鑒過程中應當注意靈活變通,切不可生搬硬套。劉可越等[29]在天然藥物化學課程中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發展自主學習技能的教學模式時,為創設學生主動參與的新型教學環境,運用PBL教學法[30]和雙語教學方法,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全面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1.8 在生藥學中的應用
鐘世紅等[31]深入挖掘生藥學課程特色,靈活運用啟發式教學法、課題式教學法、實踐教學法(改進實驗課教學、改進見習模式、引導學生聯系實際)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樂學、善思,調動學生的主動作用,鼓勵其主動發展,以培養其自主學習的能力,推進教學改革的實施。
1.9 在分析化學中的應用 鄧海山[32]在理論課教學中,首先創設一個復雜而有意義的情境(問題、實物、圖像、活動、語言、原有知識及相關背景),并尋求解決之法;然后引導學生在已有答案的基礎上舉一反三,增強學生對知識和學習方法的遷移能力;最后,讓學生對所獲問題的解決方法進行總結、反思,培養學生的反省認知能力。在實驗課教學中實施開放式、設計性實驗教學。課堂之外,構建自主學習的網絡平臺、建立自適應測驗系統,促進學生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提高。通過構建分析化學課程的自主學習體系,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在獲得知識、掌握技能的同時,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1.10 在藥物治療學中的應用
吳昊姝等[33]針對藥物治療學的教學目的,將課程教學分為兩個階段,第1階段采用教師教授總論章節并結合藥物治療實例進行講解,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第2階段采用讓學生自由組團,開展文獻調研、綜述寫作、PPT 制作及展示、課堂討論等多種個性化教學手段,由教師和學生一起綜合評價學生的自主學習、知識運用和團隊協作能力,并根據自主學習和考核特點,建設具有網上互動和評價功能的課程網站,促進學生課后自主學習,增強獲取專業知識的能力,提高綜合素質。
2 展望
自主學習是以學生主動性為學習的內在動力,為實現“教學是為了不教”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教”得有方,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的熱情和積極性。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應當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大膽創新,將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融合使用、合理調配,形成完善的方法和質量評價體系,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中,最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自主學習在藥學中的成功應用,為其在藥學及相關學科的進一步推廣積累了經驗。隨著藥學研究的不斷深入,成果的不斷累積,如何將現有的研究成果進一步的升華,則是今后應當關注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雷英杰,丁玫,劉玉明.元認知理論指導藥學本科生自主學習的研究[J],藥學教育,2013,29(4):14-16.
[2] 周鈺,牛相來,霍新慧.針灸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5,13(3):107-108.
[3] 鄧華菲,馬瑩煊,姚芳,等.校園網絡環境下的病理生理學自主學習模式研究[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5,29(1):37-40.
[4] 烏孜土爾克?巴格拉西,李軍,關素珍,等.新疆不同民族醫學生學習動機、自主學習能力及影響因素分析[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5,38(4):520-523.
[5] 劉瑾.元認知策略在中高職新生英語口語課堂上的應用[J].藥學教育,2015,31(1):62-66.
[6] 李海燕,王倩.在中藥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07,2(5):102-103.
[7] 何世民,郭忻,汪文娟,等.中藥學教學現狀及教學改革芻議[J].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26(2):18-20.
[8] 舒樹苗,張瀛予,方玲.淺談中藥學專業大學生自主學習模式[J].教育教學論壇,2015,(18):173-174.
[9] 王君明,崔瑛,王輝,等.以自主學習為導向的中藥學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18):129-130.
[10] 竇志英,王暉,王艷,等.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中藥炮制學理論課教學模式[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4, 12(22):84-85.
[11] 薛海萍.虛擬中藥炮制學實驗室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2,10(22):60-61.
[12] 王暉,陳艷芬,龔夢鵑,等.在《中藥藥理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與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09,17(4):330-331.
[13] 方曉艷,王燦,苗明三.以自主學習為導向的中藥藥理學教學方法探討[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4,22(9):1439-1440.
[14] 楊文婷,樂薇,吳士筠,等.以學生為中心的藥劑學教學模式探索[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4,(5):66-67.
[15] 章圣朋,鄢海燕,李麗華,等.淺析藥劑學教學改革與思考[J].廣州化工,2014,42(22):214-215.
[16] 徐靜.藥劑學教學中應用PBL教學法結合案例教學法的初步探索[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21):40-41.
[17] Miflin BM,Campbell CB,Price DA. A lesson from the introduction of a problem-based, graduate entry course: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views of self-direction [J]. Med Educ,1999,33(11):801-807.
[18] 潘雪英.淺談藥劑學的備課[J].衛生職業教育,2006,24(4):88-89.
[19] 張荷蘭,陸鴻奎.小組自主學習在藥劑學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1,29(18):47-48.
[20] 國大亮,何永志,張艷軍,等.中藥藥劑學教學設計的要素分析[J].藥學研究,2014,33(9):544-545.
[21] 張繼芬,陳章寶,張繼瓊.以Moodle網絡課程教學平臺為依托的大學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探究[J].藥學教育,2014,30(1):42-44.
[22] 時軍,周毅生,沈雪梅,等.中藥藥劑學啟發式教學的認識與實踐[J].安徽醫藥,2010,14(12):1524-1525.
[23] 邵晶,郭玫,余曉暉,等.《中藥制劑分析》與《中藥成分分析》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探討[J].亞太傳統醫藥,2015, 11(3):141-143.
[24] 徐暾海,徐M,桂海水,等.自主學習模式在中藥化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藥學教育,2011,27(2):39-41.
[25] 魏娜,康勝利,張小坡,等.中藥化學教學方法的探討[J].海南醫學,2012,23(11):135-136.
[26] 劉浩宇.中醫藥高職中藥化學課程改革探索[J].中醫教育,2009,28(2):65-67,84.
[27] 李文軍,李旋珠.《中藥化學》案例教學中案例的設計與思考[J].云南中醫學院學報,2013,36(2):87-89.
[28] 韓維娜,劉曄,劉科宇.《天然藥物化學》教學實踐策略的探討[J].中醫藥導報,2006,12(2):91-92.
[29] 劉可越,楊耀防,車向新,等.基于問題的學習法在《天然藥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時珍國醫國藥,2008, 19(9):2180-2181.
[30] Miflin BM,Campbell CB,Price DA. A conceptual framework to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self-directed,lifelong learning in problem-based medical curricula [J]. Med Educ,2000,34(4):299-306.
[31] 鐘世紅,李羿,古銳,等.以自主學習能力為培養目標的生藥學教學方法探討[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11(1):23-24.
關鍵詞: 成績考核模式 綜合性評價 過程性評價 網絡學習評價 自我評價
課程學業成績評價,即教師根據學生的課程學習能力和水平做出的成績評定,是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對學生的學業評價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切身利益和教師的榮譽。《植物化學保護》課程是植物保護專業的一門骨干專業課,在專業人才培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為切實有效地提高植物化學保護課程的教學質量,一些高校開展了多種形式和內容的教學改革研究,發表了多篇專題性研究論文[1]-[3]。但是,這些教學改革主要側重于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實驗實踐教學,很少涉及對課程學習成績的評價或考核。早期的植物化學保護課程包括理論課與實驗課兩部分,是一門課程的兩個組成,課程學習成績來自對理論課成績(期末考試)、實驗課成績(試驗報告)及平時成績(作業、考勤等)的綜合評價,三者所占的比例各校間可能會不一致,但大多為60%~70%、20%~30%和10%。可見期末理論課考試成績占據主導地位。筆者所在的青島農業大學(以下簡稱我校)以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和山東省名校工程建設為契機,從2000年開始將植物化學保護課程拆分為理論與實驗兩門課程,并分開考核。
其中,傳統的、已普遍采用的理論課程考核分為期末成績(閉卷考試)、平時成績和考勤成績,各自所占比例分別為70%、20%和10%;實驗課程考核分為實驗報告、平時成績和考勤成績三部分,它們的比例依次為70%、20%和10%。這種考核模式雖然彰顯了對實踐教學課程的重視,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但是仍未克服以期末考試和撰寫實驗報告為主的單一考核模式,欠缺對學習過程的考核,學生的學習動力仍顯不足,學習效果的增強幅度不大。為此,本教研組從改革課程考核方法入手,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建立了植物化學保護理論課與植物化學保護實驗課兩個考核體系,并在應用中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1.植物化學保護理論課考核體系
圖1 植物化學保護理論課程成績組成及比例改革
傳統的考核模式以期末考試即閉卷考試為主,平時成績、考勤為輔,其中期末成績占比為70%(圖1)。由于期末考試所占比重過高,學生往往更重視期末考試而忽視學習的過程,從而出現為考試而學習、考前突擊、死記硬背等現象[4]。因此,傳統考核模式應適當改變,以切實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況,提高教學質量。教研組經過調研,在不影響傳統教學的前提下,逐步調整了三者的比例,降低了期末考試成績的比重至50%,提高了平時成績的比重到40%,平時成績包括自我評價、課程討論和網絡作業三個子模塊,成績各部分組成及所占比例見圖1。平時成績比重的增加,使得考核創新與實踐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大大增加,給予了任課教師采用多元化考核模式的空間,有利于課程考核的綜合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的實現及相關考核模式的不斷創新。考勤成績比例不變,并不意味著考勤不受重視,新模式特別提出理論課程無故缺課超過1/3學時的學生,該門課程以不及格計算。
1.1綜合性評價在課程考核中的應用
學業成績評價方式必須多樣,除了傳統的閉卷筆試外,還應該采用其他考核方式如開卷筆試、撰寫論文、課后作業相結合的方法,即綜合性評價方法。在綜合性評價考核方法中,除了考試和考勤之外,其他均為平時成績范疇。提高平時成績所占比例至40%,要求我們必須采用科學、規范和合理的綜合性評價方法,更有效地對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效果進行評價。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采用過多的考核方式,容易增加學生的負擔,且不易操作。因此,綜合植物化學保護的課程特點,配合采用三五種考核方式對學生進行學業考核,易于操作且更科學準確。本教研室通過研究和討論,在近三年的植物化學保護和植物化學保護實驗課程教學中,采用多種考核手段如閉卷考試、考勤、網絡學習評價、課后作業、過程性評價和自我評價等六種方式組合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學業成績評定,其中后四種屬于平時成績的范疇,考核模式改革思路見圖2。考核模式的順利推進,需要任課教師一方面在課堂上積極引導,活躍課堂氣氛,把握課堂節奏,做好課堂進行中的過程性評價,另一方面要布置相應的作業,引導學生課下做好作業,特別是利用網絡資源獲取有效信息,課上課下的結合使得學習效果相得益彰。此外,還要鼓勵學生在不同的階段自我評價學習效果,增強自我辨別和糾正能力,查缺補漏,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圖2 植物化學保護課程成績的綜合性評價模式
過程性評價作為綜合性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指通過對學生在討論、探究、實踐活動中的表現的觀察,給予學生一定的等級和評語,激勵每個學生不斷地保持對課程的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在這個方面,教研組通過討論和前期試驗,認為過程性評價應包括實驗實踐的動手能力、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情況等。為便于實際操作,在教學過程中,由主講教師建立教學記錄制度,可推薦班干部或者學生選舉產生教學記錄員,記錄本次課程課堂發生的教學討論、提出問題、回答問題的情況,任課教師根據記錄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過程性評價。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錄音筆對課堂進行錄音,課后任課教師可根據錄音回放對參與的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由于過程性評價的效果具有隨機性,每節課都可以發揮的內容可能差異很大,因此任課教師需要在備課中做必要的準備,從而在課堂上引導大家參與討論或者回答問題。
1.2網絡學習評價在課程考核中的應用
為了配合教學,教研組在我校建立的網絡教學平臺上建立了“植物化學保護”網上課程板塊[5],它突破了時空的限制,使學生在課余時間快速獲取大量與課程相關的信息,并與教師開展互動式學習與交流。教研組對此進行了調查和研究,結果表明通過網絡平臺的交流,學生完成網絡作業的質量和參與答疑討論的熱情較高,學生更重視課后的學習,可有效地進行輔助教學[6]。同時,網絡教學平臺也提供了一種新的成績考核模式:網絡學習評價。植物化學保護課程網絡學習平臺主要包括課程介紹、教學大綱、教學日歷等16個模塊,其中網絡學習評價方法主要涉及其中的課程管理模塊中的學生學習統計。該板塊可有計算機自動統計匯總學生登錄次數、進入課程次數、發表討論次數、回答問題次數、查看教學材料次數等,并對學習情況進行排序,這為任課教師評價學生的課外學習情況提供了重要依據。此外,任課教師也可以根據各章節內容,要求學生完成一些具有章節特色的課后作業,進行實時上傳,任課教師在網上進行批閱和回復,與傳統的紙質作業相比,網絡作業有效地提高了效率。教研組經過討論研究和前期試驗,認為將網絡教學評價列入成績考核方法中是合理而且可行的;從教學實際分析,其成績占比幅度為10%,可有效地考查學生課外學習交流的情況,促進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
1.3自我評價在課程考核中的應用
自我評價是一種重要的評價方式,已成為社會心理學、教育學和文化學等多學科關注的熱門話題。學生自我評價,是指學生對自己學習效果和狀況的評分,代表自己對自己學習態度和效果的認可程度,也應該列為成績評價選項,屬于平時成績的重要組成。在近幾年的實際教學中,教研組成員要求學生就課程學習情況如聽課效率、課程感想、考試準備情況等做自我總結,且對自己的期末成績進行評定,提交一份自我評價報告,作為成績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總成績占比幅度為10%。自我評價內容包括:聽課效率自我評價,知識點難易及如何克服自我評價,與任課教師互動的自我評價,期末考試成績自我評價,課程學習對自己的影響評價等,任課教師批閱自我評價報告時應尊重同學們的想法,同時提高教學水平。經過對近三年課程教學的調查和研究表明,學生自我評價有效強化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自我評價能力和學習認知能力,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和責任心,間接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
2.植物化學保護實驗課考核體系
圖3 植物化學保護實驗課程成績組成及比例改革
傳統的考核模式以實驗報告成績為主,平時成績、考勤評分為輔,其中實驗報告的成績占70%(圖3)。由于實驗報告所占比重過高,學生往往更重視實驗報告的寫作,出現為取得較高的實驗報告分數而采取抄襲甚至編造數據的現象,各種能力的提高不明顯。因此,以實驗報告為主的考核模式應該不斷改革,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和思維能力。教研組經過調研,在不影響傳統教學的前提下,逐步調整了三者的比例,降低了實驗報告的比重至40%,平時成績的比例為20%,增加期末實驗操作考試模塊,所占比例為30%(圖3)。實驗報告比重的降低,并不意味著實驗報告不再重要,而是引導學生對實驗報告有理性的認識,不再認為實驗報告就是考試,減少壓力,從自己所做實驗內容出發,寫出高質量的實驗報告,切實提高自己的實驗設計、操作和結果分析能力。實驗考試的增加,可以集中考查學生所學的實驗內容,更具有針對性,可有效改善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認真程度。平時成績所占比例不變,但是增加平時成績考核的內容,平時成績包括自我評價、網絡學習和實驗操作表現三部分,因而考核方式多元化趨勢明顯。考核模式的更新,使得學生更注重實驗操作日常表現,有利于綜合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的實現,從而增強學生的實驗設計、操作和分析能力。與理論課程相同,實驗課程無故缺課超過1/3學時的同學,該門課程以不及格計算。
2.1實驗考試在課程考核中的應用
在新的考核模式中,教研組加入實驗考試這一模塊,目的是檢驗學生對實驗操作和分析能力的掌握情況,督促學生在具體實驗中認真對待每一個實驗要求,做好每一步,注重細節。教研組認為實驗考試對于實驗課程考試是不可缺少的,可有效地抑制學生不認真對待甚至忽視實驗課程的情況,客觀上提高實驗報告的質量。在具體教學中,實驗考試時間選擇方面可分為隨機考試或者期末考試,隨即考試主要是在教學過程中隨機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測試,期末實驗考試是實驗課程結束時任課教師組織規劃的較正規的考試,兩種考試各有利弊。考試內容方面,可采用實驗操作考試和紙質試卷考試。本教研組通過長期的試驗,時間上采取期末實驗考試的方式,內容上采取試卷和操作相結合的方式,比如在實驗課程結束的第二周,由任課教師組織同學們進行實驗考試,試卷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筆試,時間為60分鐘,主要考查學生對本課程若干題目的實驗設計和分析能力及對各個實驗的熟悉和掌握情況;第二部分為操作考試,考試時間30分鐘,考察內容如給定的農藥制劑,通過計算得出田間施用所需的推薦濃度,然后根據計算LD50所需,配制出濃度梯度,任課教師或者監考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結合評分標準進行評分,筆試分數和操作分數之和即為同學的實驗考試分數。
2.2過程性評價在實驗考核中的應用
與理論課程的改革思路相同,過程性評價應在實驗課程考核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通過觀察學生的實驗操作課堂教學評價學生的課堂表現,補足減少實驗報告成績所帶來的不利因素,督促學生更注重實驗過程,提高對實驗的糾錯、掌控和分析能力。過程性評價包括實驗過程中的實驗流程設計、操作準確程度、出現錯誤時的應變能力等。為便于實際操作,在實驗過程中,由主講教師擔任實驗記錄員,根據實驗記錄對學生的實驗情況進行評分;也可利用實驗室所安裝的視頻設備回放功能,課后對每一位同學的實驗情況進行記錄和評分。教研組通過討論和前期試驗,認為過程性評價對于實驗課程較重要,所占比例10%是合理的,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對實驗的重視程度,客觀上提高了學生實驗報告撰寫的質量。
2.3網絡評價在實驗考核中的應用
網絡教學平臺的建設不僅為植物化學保護理論課程的學習提供了一個互動和提高的平臺,而且為實驗課程的學習提供了方便,提高了效率。與理論課程相似,學生可以登錄網站進行課程學習,任課教師將自己的課內或課外學習資料放在網絡空間上供學生隨時閱讀,可以進行實時的作業上傳和批改。但是,與理論課程相比,實驗課程的資料相對較少,因而網絡學習實驗課程存在一定不足,實驗課程的網絡學習需要認真規劃。教研組經過討論研究和前期試驗,認為網絡學習占比例在5%較為合適,主要以實驗數據、實驗圖片的匯集為主,由教師和其他同學共同評價,匯聚成的圖片或者數據庫可以供下一屆學生參考和比較。比如,在農藥生物測定的板塊,殺蟲劑實驗中,選課學生可利用智能手機拍攝昆蟲的死亡或存活實驗圖片及實驗結果做成的回歸圖上傳至網絡教學平臺,共同分享實驗成果,由任課教師和其他學生評價,取長補短,教學相長,共同進步,從而增強實驗教學效果。
2.4自我評價在課程考核中的應用
學生自我評價,代表著自己對自己學習態度和效果的認可程度,也應該列為實驗成績評價選項。與理論課程相配套,實驗課程也設置自我評價這一塊,評鑒內容與理論課程略有不同,比如對某個實驗的認識和熟悉程度等。教研組通過前期試驗,認為實驗教學中的自我評價同樣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任課教師與學生關系的融洽程度,從而最終提高實驗課程成績,提高學生對實驗課的興趣和認知。
3.學習效果
教研組從改革“植物化學保護”課程考核方法入手進行實踐和創新,引導教學改革向多層次、多角度發展。取得的主要效果有:課堂學習效果顯著強化,學生近三年課程及格率均為100%,平均分達到80分以上;學生的動手能力明顯提高,實驗成績顯著提高;學生的課外學習能力、自我評價能力及網絡學習水平顯著提高;師生關系更為融洽,課堂利用效率和活躍程度增加;植物化學保護課程相關的科技創新立項數量逐年提高,近幾年平均超過15項;近三年考研率均超過50%,居學校各個專業前列,其中大部分學生考入浙江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等知名科研院所進行學習深造;由教研組參與申報立項的植物保護專業技能大賽,學生以較高的熱情參與與植物化學保護課程相關的技能競賽。成績評價的多樣化和規范化,促使老師不斷加大自我學習自我完善的力度,使課程教學方式和考核方法多樣化,同學和任課教師教學相長,促進我校植物化學保護課程教學的長遠發展。
4.結語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高等教育的發展,單一和固定的課程成績考核模式,已不能完全適應培養具有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廣適應、善創新的植保專業大學畢業生的需要。本教研組以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和山東省名校工程建設為契機,分別從植物化學保護理論課和實驗課程成績評價的現狀出發,大膽探索,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成績考核模式,采用多種考核方式相結合,注重課程成績的綜合性和過程性評價,注重網絡學習評價、自我評價在日常教學中的應用,增加實驗考試模塊,建立新的和科學合理的學業評價模式,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王英姿,紀明山,祁之秋,等.植物化學保護多媒體課件的開發及應用[J].安徽農業科學,2007,35(30):9748.
[2]江定心,田永清,徐漢虹.以培養應用能力為導向的植物化學保護學課程實習教學實踐與體會[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6(2):100-102.
[3],周利娟,徐漢虹,曾鑫年.植物化學保護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8(1):237-239.
[4]錢坤,何林,鄧新平,等.農藥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教改思路淺談[J].中國植保導刊,2013,32(12):59-60.
[5]羅蘭.《植物化學保護》的教學改革與探索[J].科技信息,2010,13: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