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黔靈山公園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生態公園;規劃設計;設計原則;路線組織;植物景觀規劃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燕子嶺生態公園地處深圳市龍崗區坪山街道,位于坪山新區中部。坪山新區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迅速,公園休閑綠地稀缺,生態環境脆弱。為改善坪山新區的生態環境,并為區內居民提供休閑運動的場所,本項目具有實施的必要性。
1總體規劃
1.1 功能定位
本公園的功能定位為市政公園,為園區居民及本地居民提供一個生活休閑和運動的好去處。
1.2 規劃設計原則
1.2.1總體性原則——將燕子嶺生態公園作為西部工業組團和坪山新區的綠化戰略整體考慮,并與城市發展相協調。
1.2.2 特色性原則——突出地方文化特色,生態特色。
1.2.3 保護性原則——充分尊重自然環境,保護現有的生態人文景觀。
1.2.4人性化原則——規劃建設景觀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人類生存發展創造“人與自然和諧”的優良生態環境空間。
1.2.5 可行性原則——結合現狀實際情況,注重項目的可操作性。
1.2.6可持續發展原則——注重自然與人工、動態與靜態、日間與夜間、局部與整體、宏觀與微觀的時空可持續性。
1.2.7 安全性原則——公園道路選線與建設、游人觀景平臺、風景建筑及服務管理設施,應符合有關安全規定與規范,防止地質災害發生。此外,三叉路口應設路標,預防森林火災發生危及游人生命安全等。
1.3總體規劃布局
1.3.1規劃理念——城市綠心
本規劃方案全面分析用地現狀后,提出的規劃理念為“打造城市綠心”。用地位于坪山新區的中心地帶,位置重要,建成之后可以輻射周邊,服務整個區域。以綠地環境和人文環境改造為契機,促使城市環境不斷對周邊地區形成的輻射效應,綠心不斷搏動,促使綠色持續增值,才能實現城市可持續地發展。(見圖1)
圖1
1.3.2 總體布局
通過對基地的現場踏勘,在盡量減少土方量開挖的情況下,根據對人流線路的分析,設置了六個公園入口。主入口位于用地的西南面,設置有主要的集會演藝廣場及體現公園主題的園林構筑物等,公園管理處及人工湖位于主入口東側,形成了一幅湖光山色的美妙畫卷。次入口位于用地東北角,由于現狀地形存在較大的高差,通過對地形的整治,利用現狀的高差關系,形成了一個多層次、多變化的入口,給人們提供不同的景觀視覺效果。入口廣場上設置的圖騰柱,強化了入口的標志性。青清茶舍入口選址在一個亂掘地上,通過對周邊山體以及場地的的整治,形成一個具有荷塘月色、幽靜竹林的休閑活動場所,供游人休憩品茗之用。燕子湖利用現狀魚塘進行整治,增加駁岸及水榭等休閑設施,形成一個令人心曠神怡的垂釣之地。其余公園入口均結合周邊環境及景觀節點需要進行布置。
每個出入口、景點之間都以園路及登山道連接,增加了公園的可達性。在山體制高點或視線開闊區域設置亭、閣等休息場地和觀景平臺,形成景觀節點,達到步移景異的效果,豐富了游人的空間體驗。(見圖2)
圖2
2道路、公園出入口及路線組織規劃
2.1 規劃原則
2.1.1 在資源整合與資源共享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的已有市政道路與村道。
2.1.2 道路規劃與公園地形、水體、植物、景點、公共服務管理設施結合,形成完整的道路網絡和體驗風景景觀。
2.1.3 道路的設置展示了燕子嶺公園風景景觀空間,體現了公園地形地貌特征。
2.1.4 道路的轉折、銜接通暢,符合游人行為規律、符合安全規范。
2.2對外交通
基地北面有一條市政路,西南面有規劃市政路,南面沿坪山河有一條村道。沿這些道路設置出入口,分散布置,方便游人從各個方向到達公園。
2.3 內部交通
公園內的道路均為人行登山道和園路,步行道的設置原則是:結合地形,充分利用現狀擁有的景觀資源,通過合理的規劃設計,開辟出真正屬于游人的步行游覽路線,使人在自然環境中暢游,領略不同的視覺景觀。步行道寬度為1.5~2米,材料以花崗巖及青石板為主,配上少量的卵石、洗石米等,形式自然,與環境融為一體。
2.4停車場
根據燕子嶺生態公園的可游覽面積,在主次出入口等設置市內公交車停靠站及機動車停車場。停車方式采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形式,即集中在北面次入口和南面主入口安排約200個停車位,在節假日人流量特別大、停車位飽和時,可允許部分車輛在路邊停靠。
2.5豎向規劃設計
豎向設計以保持現狀地形為前提,在合理開發、減少對山體破壞的原則下進行設計。采用大范圍自然粗獷,具體場地精致合理,注重細部刻畫的方式,在保護現有完好植被、地貌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和場地的要求進行設計。規劃后做到步移景異,功能與景觀并重,使人們體驗到山體公園在不同高度時的景觀效果和登山樂趣,將寓教于樂與健身鍛煉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整個公園以燕子頂為主要制高點,以其他山脊形成主要園路的地形格局,盡量在園區內做到土方平衡,開敞與閉合相結合,保證地形的美觀大方,流暢。
對于不可避免設置的擋土墻結合環境藝術設計進行美化。
3植物景觀規劃與設計
3.1植物景觀規劃原則
3.1.1 規劃原則
嚴格保護現有植物資源,保護古樹名木;維護原生種群和區系,維護以森林景觀為主的自然生態環境。
堅持鄉土樹種為本公園綠化樹種主要種源,地帶性植物類型優先的原則和植物多樣性原則。
營造生態風景林,堅持生態效應與景觀效應相結合的原則。
3.1.2樹種規劃
山體綠化體現多樹種、多層次、多色彩、多景觀的森林景觀,大部分地域采用3-5年生苗木。對現狀主大葉相思和尾葉桉林為主的山體規劃實施改造,采用大混交的方式恢復和建設生態風景林地;對主要景點和道路兩旁重點美化,形成具有特色的游路植物景觀;
3.1.3景觀創造
利用不同的植物配置方式,根據空間性質及功能,創造出不同性格的空間環境。通過植物的花、果、葉、干豐富景觀,利用植物的季相變化豐富整個公園的色彩和時空變幻。同時,適當加大色彩豐富的香花型植物比重,并注重水邊濕生植物和巖生植物景觀的營造,創造出宜人的、生機盎然的植物景觀。
3.2植物分區設計原則
3.2.1公園的綠化種植樹種應選用鄉土樹種如:小葉榕、高山榕、橡膠榕、香樟、陰香、白蘭、檸檬桉、龍柏、臺灣相思等。
3.2.2為了充分發揮生態系統效益,盡早實現環境美,進行適當的密植,并衣照季相變化,考慮樹種的搭配,做到常綠與落葉相結喝,喬木與灌木相結合,觀花與觀葉相結合,形成四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植物景觀;
3.2.3綠化種植應考慮到整體效果的統一和局部效果的特色,總體上綠地廣鋪地被植物(芒其、蟛蜞菊、馬尼拉草),形成底色基調。應采用自然與整形的結合,疏密與密植相結合的方式,整體綠化簡潔.活潑;
3.2.4綠化種植應采用群體與單體結合,平面和豎向結合,喬木和灌木結合,喬灌木和地被結合的多種形式,結構豐富,具有立體的綠化效果;
3.2.5綠化樹種應考慮倒植物學特性和生態需要,考慮到環境綠化的季相,色彩變化,色彩上選擇色葉,開花樹種;樹形上選擇冠形規整的樹種,以大喬木為主,適量種植小喬木和花灌木。
3.3樹種選擇的原則
3.3.1要基本為公園植被區自然規律;
3.3.2以鄉土樹種為主;
3.3.3選擇抗性強的樹種;
抗性城市工業排出的“三廢”適應性強的樹種,以及對土壤、氣候、病蟲害、噪音等不利因素適應性強的樹種。
3.3.4速生樹種與慢生樹種相結合
4公共服務管理設施規劃
公園內的公用設施、游憩設施、服務設施、管理設施和游路開辟等內容、數量、空間分布等,應考慮方便游人使用,為不同年齡、不同愛好、不同需求的游人著想,讓游人在公園內玩得開心,盡興而歸。
公園公用設施:公廁、園燈、公用電話、垃圾箱、飲水站、路標、導游牌、停車場等設施。生態停車場布置在主次兩個出入口及青清茶舍處,采用植草磚,結合綠化種植形成生態停車場。園燈結合主次入口和服務管理用房布置,照明標準參照有關標準執行。垃圾箱采用垃圾分類,培養環保意識,沿主要游覽步道每隔400-600米設置一個,在公園南面設置垃圾轉運站,整個園區的垃圾統一收集到垃圾站進行壓縮轉運。
導游標識系統:為了幫助游客正確且安全地使用各項設施,必須完善指引標識、入口標識、照明標識、警告標識、道路標識,標識設計應結合文化內涵設計和環境藝術特色,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使用木質或石材材料,成為公園內景觀系統的組成部分。
廁所分布:公園的公廁主要分布在游人集中的區域和登山道旁,服務半徑約為300米,蹲位數量按照游人容量的2%設置,管理用房及青清茶舍內亦有一定數量的蹲位供游人使用。
5結束語
綜上所述,燕子嶺生態公園在整個設計中本著尊重自然,歸于自然的原則,充分體現出山體公園的特性及優勢。現代化生態公園的規劃設計要符合長遠發展的戰略思想,作為城市綠化美化、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載體,為大眾提供了身心愉悅空間,在改善現代化城市和居住環境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
《城市綠地分類標準》(CJJ/T85-2002)
剛剛進山,黔靈公園的驕陽被拋在腦后,迎來的是秋天般的涼爽氣息。山上樹木森郁,還有掛了牌的百年古樹。草叢中夾雜著五顏六色的小花,好一派初春景象。
人們常說“出江水暖鴨先知”,可黔靈山是“青山春來猴先知”。春天來臨,游客增多,猴子們不約而同地下山向游客討要食物。這只老猴一邊吃糖,一邊喝水;那只小猴一邊蕩秋千,還一邊啃著蘋果。真可愛呀!!
游玩了黔靈山,就來到黔靈湖邊。溫暖的春風和著涼爽的湖風,給人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湖中鯉魚歡跳,仿佛在演奏一曲春天的贊歌。
湖中鯉魚歡跳,山間古樹野花,如同一幅描繪春天的畫卷。人們行走在這里,處處感受到春天的美。
青巖古鎮位于貴陽市南郊花溪區,與鎮遠、丙安、隆里并稱為貴州四大古鎮。古鎮始建于明代,原為軍事要塞,鎮內完好地保存了大量明清時期的古建筑,電影《尋槍》的拍攝,使得青巖古鎮為更多人所熟知。古鎮建筑依山就勢,城墻用巨石筑于懸崖上,有東、西、南、北四座城門,鎮內建筑精湛的石雕、木雕工藝是一大看點。
2、黔靈山公園
黔靈山公園位于貴陽市區西北隅,園內可以爬山觀景,也可以游湖、看鐘乳洞,還可以去弘福寺禮佛,或者逛動物園。這座公園內容豐富,門票卻很便宜,即使公園內要另外收費的小景點,也都只要幾元錢,性價比很高。
3、甲秀樓
甲秀樓是貴陽的標志性建筑,它始建于明代,坐落于市區內南明河中的一塊巨石上,是一座三層的木質閣樓。甲秀樓是第一次來貴陽的游客必去的景點,這里的夜景也非常漂亮,樓旁同樣建于明代的翠微園也可一并游覽。
4、花溪公園
花溪公園位于貴陽南郊的花溪區,是貴陽歷史悠久的自然景觀公園。花溪公園融山水田園和民俗風情于一體,這里景色四季皆美,尤以春季群花與秋季梧桐夾道的黃金大道最迷人,而蜿蜒于花溪河上的百步橋也是一道美景。
5、天河潭
萬峰林景區距離興義市約4.5公里,是典型的喀斯特盆谷峰林地貌,分為東、西峰林,景觀各異。東峰林以巍峨的喀斯特峰叢為特征,西峰林是高原喀斯特景觀。因為萬峰林氣勢宏大壯闊,山峰密集奇特,造型和諧完美,明河暗流溝壑縱橫,溶洞峰林此起彼伏,有著鬼斧神工人間仙境的韻味。
2、龍宮
龍宮位于貴州省安順市南郊,與黃果樹風景區毗鄰,距省會貴陽市116公里。龍宮是貴州接待條件最成熟、景觀最精華的黃金旅游點之一。龍宮風景區是以暗河溶洞為主稱奇、并集旱溶洞、峽谷、瀑布、峰林、絕壁、溪河、石林等多種喀斯特地質地貌景觀為一體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3、修文陽明洞
位于修文縣城東棲霞山,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因明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王陽明謫為龍場(今修文縣城)驛丞時,于正德三年(1508)曾居于此洞而得名。王陽明在此三年,其著名的致良知、知行合一等重要思想及一些膾炙人口的散文名篇便是在此悟出及寫出的。
4、黔靈山
2、下午晚上去市中心的河濱公園和人民廣場,順便逛逛夜景。
3、第二天上午坐車到安順黃果樹風景區,可以坐火車到安順新汽車站轉車到黃果樹風景區。
4、預計中午到達黃果樹風景區,在景區附近酒店住宿一晚,最好淡季去。放置好行李后下午先去陡坡塘景區,晚上回酒店住宿。
5、第三天上午逛黃果樹瀑布風景區,可以早去早回。下午逛完天星橋景區就可以返程了。從景區門口坐車到安順火車站,到貴陽火車站,坐臥鋪就可以回去了。如果坐飛機,需要在火車站打的。
“呵,那不是傳說中的蓬萊仙島嗎?”我心頭一震,加快了腳步。
在蜿蜒向上盤旋的的路邊生長著許多墨黑色的竹子,在霧中,它們像一個個素衣仙女,婀娜多姿,偶爾伴著微風,輕輕搖曳~~
“吱吱~~”一種刺耳的叫聲打斷了我的聯想,我不得不朝前望去。呵,是一只神氣的猴 子,直立在路中間,“吱吱”地叫著,仿佛在鸚鵡學舌地說著:“此樹是我栽,此路是我開,
要想過此路,賞個紅蘋果!”
“真不學好!”我雖然嘴上說著,但心里卻笑著它那傻樣。它呢?趁我發愣時,從的
袋子里拿出個大蘋果就跑。我苦笑著搖搖頭。
不料,一只大猴從天而降,從那猴手中搶起蘋果就啃,那猴沒辦法,急得抓耳撓腮。我同情心泛濫,從背包中拿出個蘋果朝它扔去。它接住后,高興得手舞足蹈,還一本正經的朝我行了個45度超標準的日本禮,逗得我和游客們捂著肚子大笑。小猴子呢?用感激的目光猛看了我一會兒,緊緊抱著蘋果,溜上枝頭,啃去了!
李白是因為喜歡貴州的茅臺酒,才來貴陽安居的。私塾就在黔靈山公園旁。私塾不收學費,只收茅臺酒。
坐了20分鐘的滴滴車,我來到李白住處。這里山青水秀,鳥語花香,真是人間仙境。李白身著漢服,長須飄飄,果然不負“詩仙”稱號。他看到我,只問了一句:“帶茅臺酒沒有?”我說“帶了”,就趕緊把茅臺酒從書包拿了出來。李白接過酒,看了看,又聞了聞,發現沒有問題,就把我帶進書房。
李白拿出一本《唐詩三百首》,對我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韻’。要學寫古詩,就要從讀古詩開始。”接著,他就開始帶我讀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看我是小學生吧,他教我讀的好多詩都是我們課本上有的。只是他搖頭晃腦的讀書神情與我們老師大不相同。
讀了一會兒詩,他又拿出一本書,上面寫著《聲律啟蒙》,說道:“學寫古詩,還要學會對仗。”于是,又帶我讀道:“云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春對夏,秋對冬,暮鼓對晨鐘......”都是一些很順口的句子,既熟悉又新鮮。
不覺到了中午,李白問我:“你午餐怎么安排?”我說:“我帶了方便面。”李白說:“那好吧,你吃面,我喝酒。”說完,他就打開一瓶茅臺酒喝起來。他邊喝邊唱,興致很高,一瓶酒,一會兒時間,就被他喝了個大半。我怕他喝多了影響下午上課,勸他少喝一點,他卻說:“你不懂的,煙出文章酒出詩。”
下午,我的課程是學做詩。他說開始做詩,要求不能高,基本通順就可以了。說完,他就給我示范:“孝禹不洗澡,處處蚊子咬。夜里一翻身,壓死知多少?”我心里想,李白這是在打擊我。我想起他寫的《望廬山瀑布》,就調侃他:“日照香爐生紫煙,李白來到烤鴨店。口水直流三千尺,一摸口袋沒有錢。”李白聽了,連說“好詩,好詩”。但是他不甘心,又說道:“清明時節雨紛紛,孝禹亂吃肚子疼。借問廁所哪里有,牧童笑著不應聲。”我一聽,這是要我把便便拉在褲子里呀,太狠心了!看來我得放大招了。我轉了轉腦袋,念道:“鋤禾日當午,地雷埋下土。李白來跳舞,炸成二百五。”李白一聽急了,大叫道:“你個小屁孩,敢罵我二百五?”說完,拿起雞毛撣子就來打我。于是我們就在書房里追趕起來......
貴陽:理想的避暑勝地
當選理由: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樹木常青,四季如春。
風景獨好:古語說:“山北為陰,山南為陽”,貴陽因位于境內貴山之南而得名。貴陽是一個十分美麗的城市,山、水、林、洞濃縮高原風光,民族節盡顯民族風情。
旅游貼士:貴陽名勝古跡有黔靈山、甲秀樓、明代建筑文昌閣、扶峰山、地下公園、花溪公園等。貴陽市郊名勝古跡眾多,民居建筑獨具特色。
風味美食:獨山鹽酸菜是聞名全國的腌菜之一,它以酸、辣、甜、咸俱全的獨特風味,受到普遍歡迎,在國際享有盛譽。獨山鹽酸菜的重要原料之一是用貴州“三名椒”之首的獨山辣椒加工成粉,輔以上等青菜、糯米甜酒、冰糖、白酒,加上少量的純堿制成。這道菜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維生素C,可作下飯小菜或作烹調的輔料。另有凱里酸湯魚、碗耳糕、折耳根、引子湯粑、雷家豆腐圓子、畢節湯圓、腸旺面、葉糍粑等。
哈爾濱:天鵝項下的珍珠
當選理由:自然風光旖旎,四季分明,多姿多彩。
風景獨好:哈爾濱歷史悠久,不僅薈萃北方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而且是中外文化融合的名城。
旅游貼士:哈爾濱文廟、極樂寺和西方古典式建筑及造型奇特的東正教、天主教教堂,被世人譽為“東方小巴黎”。太陽島、東北虎林園、松花江畔斯大林公園、松峰山、二龍山、玉泉狩獵場和亞布力都是哈爾濱著名的旅游勝地。
風味美食:大面包,又叫大列巴,被稱為哈爾濱一絕,是哈爾濱獨特的風味食品。這種大面包為圓形,有2.5公斤重,味道別具芳香。另有京字牌松仁小肚、老鼎豐糕點等。
昆明:花枝不斷四時春
當選理由: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終年蒼翠滿城,花枝不斷,四季如春。
風景獨好:昆明自然風光優美,名勝古跡眾多,素有“春城”和“花都”的美譽。
旅游貼士:作為一座中國西南地區的歷史文化名城,悠久的歷史為昆明留下了眾多的文物古跡和風景名勝。昆明必游景點有滇池 、 石林 、 翠湖公園 、 云南民族村 、 金殿公園 、 西山森林公園 、 九鄉風景區 、 圓通山 、 大觀樓 、 筇竹寺 、世界園藝博覽園等。
風味美食:瓤小瓜、瓤青頭菌、瓤寶珠梨、火夾清蒸雞樅、櫻桃肉燒玉蘭、原盅雞、昆明鹵鴨、過橋米線、雞絲涼卷粉、豌豆粉、滇味炒面、燕麥炒面、呈貢臭豆腐、云南回餅、昆明滇八件等。
大理:風花雪月山水含情
當選理由:蒼山之麓,洱海之濱,山川秀麗,風光迷人。
風景獨好:大理是中國西南邊疆的文化發祥地之一,地處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紅河四大江河流域,動植物資源種類繁多,被譽為“植物寶庫”和“動物樂園”。
旅游貼士:“蒼山不墨千秋畫,洱海無弦萬古琴。”大理的“蒼山雪”、“洱海月”、下關風”、“上關花”是著名的“風花雪月”四景,自然風光獨甲天下,不可不游。
風味美食:白族人民的基本口味嗜酸、辣、甜、微麻。著名菜點很多,如:炒鍋魚、洗沙乳扇、喜洲破酥糖招、活水煮活魚、柳條蒸肉等。
伊春:綠色的寶庫
當選理由:森林總面積達400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83.4%,是我國最大的森林公園。
風景獨好:伊春位于祖國北部邊陲小興安嶺的腹地,這是個風光旖旎、景色秀美的城市,不僅盛產木材,而且還是旅游觀光的勝地。伊春猶如一塊綠翡翠,鑲嵌在小興安嶺萬頃林海之中,它以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中外游客。在連綿起伏的山腳下,在紅松與白樺的掩映中,一幢幢典雅古樸的木刻楞小樓顯得更富有詩情畫意。
旅游貼士:來到伊春,可別忘了到恐龍博物館瞧一瞧。它是一座造型新穎別致、頗具現代風范的建筑。這里陳列的平頭鴨嘴龍、棘鼻青島龍、馬門溪龍、鸚鵡嘴龍等,使游客能夠加深對侏羅紀時代的了解。
風味美食:俗話說靠山吃山,林都伊春靠著大森林,吃的自然都是森林出產的綠色食品,美味而又有利于健康。伊春的菜肴還是以東北菜的風味為主,雖不如南方菜吃得精細,卻也別有風味。砂鍋鰱魚頭、滑肉片、山雞燉榛蘑、河魚燉豆腐等是伊春特色菜式,一定要品嘗水餃,鮮肉榆黃蘑餡水餃、鮮肉老山芹餡水餃、木耳雞蛋餡水餃等。
承德:清涼境地
當選理由:著名避暑勝地,夏季涼爽,雨量集中,基本上無炎熱期。
風景獨好:承德毗鄰京津,是燕山腹地。此地年均氣溫8.9攝氏度,夏季多溫涼,冬季少嚴寒。承德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園林——避暑山莊;世界最大的皇家寺廟群——外八廟。金碧輝煌的寺廟群融滿、漢、蒙、藏、維多民族佛教建筑藝術之長,氣勢磅礴。
旅游貼士:普寧寺、小布達拉宮、避暑山莊、棒槌山、普樂寺。
風味美食:蕎面河漏。蕎面是承德地區特別是壩上的傳統作物,分白蕎面和黑蕎面,各有特色。蕎面配上鹵,佐以蒜末、香油、醋,極為鮮美可口。美食家們認為,北京抻面、山西刀削面、承德蕎面河漏是北方面食三絕,各具風味,難分軒輊。另外還有驢打滾、碗坨、涼粉、撥御面、清宮御膳銀絲雜面、鮮花玫瑰餅等。
太原:古都魅影
當選理由:名勝古跡眾多,古色古香的建筑給予游人夏日的清涼。
風景獨好:太原集中了名山、石窟、寺院、廟宇、湖泊、森林、溫泉、溶洞、峽谷、河流、古建筑、古遺址、名人故居、歷史文化紀念地、博物館等旅游資源,這在國內較為少有。
旅游貼士:晉祠文物區、天龍山的北朝石窟及隋唐造像、崇善寺明代藏經、五臺山等。
風味美食:太原的面食最為有名,品種多,歷史久,制作方法各異,澆頭菜碼考究。炒莜面、拉面、貓耳朵、搓魚兒、莜面栲栳、紅面糊糊、肉絲炒剔尖、刀削面、炒疙瘩等應有盡有。除面食外,當地的風味食品首推特色早點“太原頭腦”(八珍湯),羊雜碎湯、灌腸等,都是值得一嘗的美味。
呼和浩特:不老的塞外風情
當選理由:被譽為“塞外青城”,氣候宜人,文物古跡眾多、民族風情獨特。
風景獨好:呼和浩特地處陰山南麓,南瀕黃河,周邊為碧草千里、牛羊遍地的內蒙古大草原,自古就有著“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塞外草原風情。大青山、桌子山、烏海風光、鄂爾多斯草原等自然風光連為一片,給呼和浩特平添了幾多美麗迷人的自然風光。
城市因欣賞她的人多情。貴陽于我而言,正是這,夜半多情人。
{年華尚輕,深緣淺情}
我與貴陽的緣分要追溯到四年前,彼時我高中畢業,固執地想要借助大學的翅膀看看外面的世界。無奈分數難堪,在母親“不準走太遠”和自己“至少得在省會城市”的拉鋸中選了幾個周邊省份的二類院校。上帝隨手一指,便被原本補在末尾用作湊數的院校錄取,來到這座高原城郭。
乘火車抵達時正值白晝,車站臨近郊區,入站前有短暫停留。因故鄉便是南方丘陵地貌,隔著車窗玻璃看見此起彼伏的山巒也不能如北方人一般驚嘆,只覺得那一個接一個山坳中擠滿的房屋老舊而灰敗,毫無省會城市該有的樣貌。火車站往學校時乘坐的是新生大巴,那時花溪大道還未翻修,沿路的十里河灘濕地公園和孔學堂才將動工,水泥廠和發電廠未拆,目光所及處,樹木和天空盡是灰蒙蒙的,像蒙了厚厚的塵。
初始也多有不適。學校位于臨近花溪的山上,離市區近一個小時的路程,僅一路公車沿著盤山公路自山頂過校區,往返于市區和花溪之間,無論何時均擁擠不堪。城市多山少平地,基礎建設難以改善,車多路窄,路上少有不堵的時候。買衣服常逛的地方是市西商業街和花溪十字街市場,攤販密布,人流量巨大,一到周末便是人擠人的光景。且老板多帶著貴陽人特有的潑辣,講普通話極易被宰,試穿了不買或砍價太兇多半會被斥罵。故后來偶然得知貴陽別稱“林城”和“筑城”,也未在腦海中聯想到多少綠意蔥蘢和高樓林立的場景,只偏執地認為山和樹,擁擠和繁雜,才是這城市最好的注解。
真正對貴陽稍有改觀,應該從大二某個夜晚開始。那日我獨自一人在校圖書館游蕩,想尋一處安靜人少的角落看會兒閑書,無意間發現五樓的長露臺,可見花溪大道那旖旎一路的燈火。蒼山為底,長天為幕,桔黃的光亮蜿蜒成一條巨龍游弋至遠方,最終隱沒在如墨的夜色之中。車輛如螻蟻,在巨龍的腹部穿梭,帶著某些莫名的情緒,消失在燈火盡頭。
{時光過隙,笙歌闌珊}
后來我才領悟過來,那瞬間的觸動其實是一種歸屬感,覺得這座城市是我的。但僅限于彼時我略微熟悉的部分,而非貴陽的全部。
這樣的感覺在大三做雜志兼職編輯每周五往返市區述職時尤為明顯。已記不清是多少個有風無風的夜晚,采訪活動結束后搭乘出租車自市區返回學校,汽車飛馳,窗外的景色飛速退后,我在巨龍的腹部之中,仰頭看我曾經俯視的光亮,煽情地想起更多的人,是怎樣各自穿過各自城市的燈火。
也因工作機緣,體會過這城市不同的面貌。從酒博會到動漫展,從葡萄酒窖到咖啡沙龍,從人文書屋到迷笛搖滾……作為省會城市,貴陽多少有些時尚脈搏,只是多以旁觀者的姿態,客觀自持,難以動情。
偶有千里外的朋友前來看我一場,雖地主之儀盡到,也做不來本地人一般熟知每條街角巷弄,只知道帶人去旅游攻略里一搜便有的幾個大地方,諸如青巖古鎮、黔靈山、甲秀樓之類。到青巖一般是走走逛逛,吃些炸豆腐、糕耙稀飯、鹵豬腳之類的特色小吃,沒準走時會帶上幾包玫瑰糖或花露,卻不知哪家才是正宗。就連甲秀樓都是來往貴陽三年之后陪人前去,路過牌匾、石橋,站在建于南明河中央的三層古樓上,如前來旅游的朋友一般感慨一句:“從這里看出去,貴陽和網評的‘臟、亂、差’相去甚遠嘛。”
{經年此去,更聲疊夢}
有時候自己也沒辦法道明,怎么就留在了貴陽。剛參加工作時房子租在市區一所大學旁,每天六點半醒,擠公交到市中心大十字下,再步行走過最繁華的中華中路,到達噴水池的國貿大廈。七八點鐘的城市將醒,道路兩旁的建筑高聳,在某個小雨淅瀝,道路潮濕的清晨,獨自穿過這街市,一時間竟如莊生,不知是夢是醒。直到后來搬到地處市中心的單位宿舍,下班時走路回家,看廣場上行人依舊,才終于意識到自己對這座城市真正熟悉起來。
貴陽人嗜吃好玩,晚餐是最豐盛的一頓,吃夜宵通宵玩也都是常態。或許是這般原因,在我看來,貴陽的媚態也都給了這夜晚。
大學兼職工作時結識的一幫損友每半月便要聚上一聚,內容多是吃飯喝茶。以噴水池為對稱軸,東西兩邊的陜西路和合群路算是全國有名的夜市。天色一暗,白日里的尋常街道便依次搭起帳篷,拉起電線,擺上座椅,開始熱鬧非凡。不僅僅是這兩條街道,公園北路、東山市場、紅邊門虎門巷、飛山街、青云路……幾乎每一個片區都會有這么一個吃宵夜的去處。在貴陽,“酒香從不怕巷子深”,從城市老舊小區內的無名小店到百貨大廈內的美食廣場,好吃的地方從不缺顧客。
總愛用拋物線來形容貴州,GDP一度墊底之后,總該是崛起之時。作為省會的貴陽,城市發展也快,好幾個大型樓盤項目將幾個城區打通連接,高速發展的同時,樓市崩盤說也不絕于耳。就這一點,無論是貴陽,還是貴陽人,多少有些浮躁。而我自己,不知何時也成了這浮躁里的一員,時時關注樓盤廣告,規劃數年后買下一套屬于自己的小戶,免漂泊流離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