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教育敘事故事范文

        教育敘事故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育敘事故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教育敘事故事

        第1篇:教育敘事故事范文

        愛的故事

        新的學期開學趕上了三八婦女節,第一天就感受到二小滿滿的幸福,校長帶來了可口的慕斯蛋糕,以及彩色鉛筆,希望老師們用鉛筆繪畫自己的七彩人生。二小7位帥氣的男神團隊帶給祝福舞蹈,讓所有的姐妹們幸福感爆棚,在快樂的同時,迎來了新學期和學生斗智斗勇的趣事。

        郭瀟是個讓人一見就十分難忘的小家伙:在一年級算個子比較高的,小單眼皮里裝的是滿眼的倔強與叛逆。一年級時,剛開學我就牢牢的記住了他,這樣一個問題人物,每一天闖禍最多,并且無論你怎樣說服他,他也不會說一句“我錯了”。他對待任何一個教師的態度都是高昂起脖,用不信任的眼光看你,對我也是一樣。他的這種態度真的把我氣的不得了,有時我想:這哪里是個孩子分明是塊頑石。我和梁老師聊起他們班級的時候,都只能苦笑,因為我們對他真的是軟硬皆施了,真的是無能為力了。就在我不知所措時,我驚異地發現了他的閃光點:他很聰明,喜歡幫老師整理器材,喜歡幫助其他同學,愛打抱不平。從此,我每一天都用愛的目光去迎視他的漠然。漸漸的,他的漠然淡了,也許他感受到了老師不嫌棄他,有時也很喜歡他,甚至對他比對別人還好。直到有一天,他又犯錯了,我輕輕地摸著他的頭對他說;“郭瀟,你又犯錯了,老師明白你不是故意的,只是有時管不住自己,是嗎?”此時,他不說話,把頭低下了,眼角也濕潤了,可是他的倔強,使他努力不讓眼淚流出來。

        過了好一會兒,他輕輕地說:“老師,我錯了!”就在這個時刻,我的眼淚在眼睛里打轉。半年多的磨合,我最終等到了這句話,是多么的不容易呀!從此以后,他能夠認錯了,雖然經常是改了犯,犯了還改,可是我很知足,因為他最終能夠誠懇地聽我的勸告了。我相信我所給他的每一份叮嚀,每一份鼓勵都將使他向正確的人生路上靠近。

        第2篇:教育敘事故事范文

        【關鍵詞】繼續教育;項目評估;高校教師

        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說:未來十幾年,是我國人才事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必須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危機感,積極應對日趨激烈的國際人才競爭,主動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堅定不移地走人才強國之路,科學規劃,深化改革,重點突破,整體推進,不斷開創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新局面。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雖然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從整體來看,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的整體規模、素質能力、結構分布、體制機制以及發展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高層次人才尤其是世界一流的拔尖人才和領軍人才匱乏;基層一線專業技術人才短缺,專業技術水平亟待提高;隊伍結構、分布不盡合理,人才的培養與快速發展的經濟社會需求結構不相適應;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人才投入不足、激勵不夠;人才成長發展的社會環境還需要進一步改善,等等。

        1 高校教師繼續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教師作為人才培養的主力軍,其自身尤其需要繼續教育。繼續教育是“對已獲得一定學歷教育和專業職稱的在職人員進行的教育活動。是學歷教育的延伸和發展,是使受教育者不斷更新知識和提高創新能力,以適應社會發展和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的需要,是現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產物。”高校教師繼續教育的效果也就直接地影響著我國人才培養的效果,因此對于高校教師繼續教育的效果進行評估就顯得尤其重要。

        高等教育要面對挑戰,沖出重圍,其首要任務就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而師資隊伍建設的關鍵一環就是進一步加強繼續教育的力度。國家各級政府已經意識到加強高校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性。陜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提出:開展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健全面向全體勞動者的職業培訓制度,緊密結合市場需求和就業要求,推進職業技能培訓,強化職業技能鑒定。整合各項財政補貼政策,加強對職業培訓的資金投入,實施青年技能就業和技能成才培訓計劃,將城鄉就業求職青年全部組織到勞動預備制培訓之中。實施企業職工技能提升培訓計劃,根據產業升級和企業技術發展要求,組織企業員工開展新一輪崗位提升培訓。針對失業人員、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農村居民進城落戶者、退役士兵等群體的特點和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切實提高職業培訓質量,增強培訓促進就業的實效。實施就業培訓基地建設示范工程。

        教師專業發展是當前教師發展的共識。199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勞工組織的《關于教員的地位和建議》中提出教師專業化的問題。它指出“教師應被視為專門的職業,教師應通過專門的教育和訓練掌握已經被證實的認識以及具有一定基礎理論的技能,從而為社會公共服務。”

        2 高校教師繼續教育項目評估及存在的問題

        任何一個項目培訓的評估都分為四個層面,即反應(reaction),學習(learning),行為(behavior)和結果(results),這四個層面都很重要,都應該被教育、培訓、發展方面的專業人才在進行計劃,協作或者教學時所了解,不管培訓內容是技術的還是管理的;不管參與培訓者是否是管理人員;也不管培訓項目是在教育、 商業,或者企業。在有些情形下,尤其是在學術機構,培訓的目的并不需要改變行為。最終的結果僅僅是增加知識,改進技巧,改變態度,在這種情形下,只需要前面的兩種層面來進行評估。

        評估的原因就是為了確定一個培訓項目的效果。在計劃和實施一項有效的項目培訓時,下面的每一個因素都值得考慮:1.確定需求;2.確立目標;3.確定培訓內容;4.挑選參與培訓人員;5.確定最好的培訓時間安排;6.挑選合適的培訓設施;7.挑選合適的培訓師;8.挑選及準備好聽音錄像設備;9.協助好項目培訓;10.評估項目。

        高校教師繼續教育項目評估不同于其他項目培訓的評估,它培訓的目的主要是一種知識和觀念的更新,最終的結果僅僅是增加知識,改進技巧,改變態度,只需要對前面兩個層面即反應和學習進行評估。

        通過學院暑期對我校高校教師繼續教育的培訓看出,此次培訓從計劃到實施,沒有進行系統的評估,沒有對高校教師的培訓需求做調查,第一個要素確定需求就沒有做,不了解高校教師需要什么樣的培訓。這就導致有的培訓內容不符合教師需求,也就無法確立目標和培訓內容。在培訓時間安排上,挑選了假期剛放假的幾天,有的教師有抵觸情緒,加之天氣炎熱,教室學員多卻沒有空調設備,學員無法集中精力學習,導致不到一半時間學員退課人數達到三分之二。學員的挑選幾乎是強制性的,主要通過政策的硬性規定而不是出自教師自愿,因此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高校教師的專業發展主要應該是一種自覺的自我發展,在當今科技迅速發展和社會迅速變化的時代,高校教師本身的知識需要更新,高校教師需要不斷地接受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

        3 解決方案

        造成這些問題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繼續教育管理制度的不健全。繼續教育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保證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工作健康發展的基本前提。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理應包括確定繼續教育目標、 制訂培訓計劃、實施教育方案以及評估學習成效等。

        高校教師繼續教育的評估應該是貫穿在整個教育過程中的,而不應該僅僅是教育結束時僅僅了解學員的滿意度上,從教育開始之初就要有合適的調查問卷了解高校教師想要什么樣的繼續教育,他們最想要的,最缺乏的是什么?這樣才可以確立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才會有良好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Z].2011-11-4.http:///infoDetails.jsp?infoId=259.

        [2]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2010―2020年)[Z].中組發[2011]7號,日期:2011-6-27,http:///infoDetails.jsp?infoId=218.

        [3]陜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Z].2011-9-19.http:///infoDetails.jsp?infoId=197.

        [4]伍厚文.我國高校教師專業發展中的“師范性”“學術性”問題的思考[J/OL].http:///link?url=eyQ9qOq1UkVicBfOZkyeilErlFTL7D-e_1wTYPj3O3V7

        cUR4cvJB-0bNYcWGJLHjU005f-l1Uyc6mW89siPlWY__cFWp7xV9tKn9LvxM3wq.

        [5]洪璇娜.高校教師繼續教育的現狀與對策[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年第31卷第6期.

        [6]黃健毅.高校教師繼續教育的有效形式[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2,第6期,p143-145.

        [7]楊金花.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3年第一期.

        第3篇:教育敘事故事范文

        關鍵詞: 高校教師 培訓需求 效果評估

        一、高校教師培訓的現狀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高等教育管理者和高校教師對培訓的認識更趨于理性和自覺,培訓已經成為提高教師綜合素質、提升專業化能力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國高校教師培訓的內容十分豐富,我歸納了一下,大致可分為:(1)提高教學水平的培訓,如對教育觀念、教育思想的培訓、教育教學技能的培訓等;(2)提高專業水平的培訓,如對學科新理論、新成果的培訓、提高科研能力的培訓等;(3)某類技能的培訓,如外語培訓、計算機操作技術及信息處理能力的培訓等;(4)提升職業道德修養與政治思想素質的培訓;(5)各類職業資格的培訓;(6)其它各種實踐、實訓,等等。

        我國高校教師培訓形式多樣,主要可分為崗前培訓、學歷培訓、國內名校訪問研修、出國進修、學術研討會、專題培訓班等。從華東地區高校教師培訓的調查來看,提高學歷和學位是最主要的培訓形式,包括在職攻讀學位、以研究生畢業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教師進修班、委托培養研究生等[1]。但隨著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的發展,近年來一大批優秀的博士生加入到高校教師隊伍中來,高校教師的學歷結構得到明顯改善,學歷培訓的需求正在逐步趨緩,高校教師培訓正轉向知識性培訓、學術性培訓與教學性培訓并重。

        二、高校教師培訓的需求

        1.高校教師培訓的需求是較高層次的需求,是實現自我價值的需求。

        馬斯洛(Maslow)從人本主義心理學角度構建了人類需求的五層次理論: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當前四個層次的需要都獲得滿足以后,動機的發展就會進入最高層次的需要,即自我實現的需要,也就是使人的潛力得以實現的傾向。高校教師作為社會的精英階層,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得到滿足后,更關注自我實現需要的滿足,也就是追求專業的發展。因此在培訓時,教師們都重視專業知識的更新,知識結構的優化,學術影響的擴大和學術地位的獲得。

        2.學校需求和教師需求具有一致性。

        根據華東地區的調查[1],目前學校最需要提高教師學歷學位層次的培訓、高層次的學術交流研討及學科專業知識的提高培訓,希望教師參加的培訓形式主要有:在職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參加學位進修班、委托培養研究生和到國內重點高校訪學。

        相對于學校,高校教師的培訓需求依次是“高層次的學術交流和研討”、“提高學歷學位層次的培訓”及“本學科專業知識的提高培訓”,這與選送學校的培訓需求是基本吻合的。這種一致性從根本上保證了教師培訓需求的實現。

        3.不同專業性質的教師的培訓需求不同。

        除了上述帶有共性的培訓需求外,從事不同的專業,對教師的素質和能力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不同專業性質教師的培訓需求也會有所側重。

        基礎性的學科教師培訓主要在于加深專業知識的深度,并通過專家指點啟發研究思路。因此,參加學術研討會、學歷提升、國內外高校訪問研修、參加進修班等都是比較常見的培訓形式。

        對于應用性比較強的專業的教師而言,培訓重點不在于追求理論知識的精深,而在于增強自身的實踐技能和能力,從而更好地指導學生。因此在培訓中如果僅僅只是采用課堂講授的方式,學習書本知識,那么所得就非常有限。教師應到企業實地培訓。學校可以參照建立學生實習基地的做法,建立教師培訓基地,從制度上加強對教師的操作能力的培養。

        4.不同發展階段的教師的培訓需求不同。

        高校教師的職業發展是有階段性的,不同發展階段的教師在知識水平、教學能力和科研水平方面都是有所區別的,因此他們的培訓需求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

        剛進入高校的青年教師,往往有很強的進取心,發展潛力巨大,但是缺乏專門的教學技能的訓練,對教育理論知識的了解也不足夠,因此他們首要的培訓需求就是學習教育理論、掌握教學方法和技巧。另外,他們在專業知識和研究水平上底子也比較薄,因此,可采用國內訪問學者、學歷提升、專題培訓班等培訓形式。

        對于有了一定教學和研究基礎的骨干教師而言,他們在教學上已經累積了一定的經驗,但仍有提高教學能力的空間。在專業知識和研究水平方面,他們有著不斷優化知識結構、了解學科發展動向、掌握前沿理論知識、加強科研能力的培訓需要。

        對于取得教授職稱并成為學科帶頭人的教師,他們在教學、科研上已經有了很深的造詣,此時的培訓對于他們的意義更多地在于加強學術交流、擴大學術影響、掌握學科發展的最新動態。因此,他們采取的培訓方式多為參加高層次的學術會議、出國訪問研修,以帶領學科建設和發展。

        三、高校教師培訓的效果評估

        培訓的需求與需求的滿足是培訓的組織和實施者最為關心的問題,普遍的觀點認為這兩者之間存在差距。陳久青等人[2]的調查表明,由于管理工作不到位、培訓方式不當、培訓內容先進性不夠、指導老師的水平不高等原因,教師接受培訓的實際效果與其期望效果之間存在較大差距,培訓需求實際上并沒有完全實現,只有41.7%的被調查者認為“培訓效果不錯”。

        提高培訓效果的前提必然是科學地對培訓的效果進行評估,而目前對高校教師培訓進行研究時多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對培訓的效果評估不足。這是因為目前高校教師培訓尚未建立科學完善的評價體系,培訓質量評價缺少量化指標。因此,雖然問卷調查便于描述高校教師培訓的總體狀況,通過統計分析,可以探討教師的年齡、學科、職務、職稱等變量與培訓情況之間的相關關系,但是在評估培訓效果方面的意義有限。并且在如何改進培訓內容及形式,提高培訓效果方面,利用問卷調查得到的信息不夠充分。因此,我認為可采取個別訪談和焦點團體訪談的方式,特別是焦點團體訪談的方式進行培訓效果評估,以彌補問卷調查的不足。

        焦點團體訪談和個別訪談都是質的研究的方法,相對于個別訪談,它能通過觀察不同參與者對同一主題進行交談,從而獲得個別訪談說不能看到的看待問題的多種角度、參與者之間的相互糾正及他們之間的人際互動信息。焦點團體可以在一個集體的環境中調動參與者一起對研究的問題進行思考。由于參與者是一個群體,而不是一個人,研究者可以充分利用群體成員之間的互動關系對問題進行比較深入的探討。大家通過相互補充、相互糾正,討論的內容往往比個人訪談更具有深度和廣度[3]。

        焦點團體訪談的方法,不僅可以有效地評估教師培訓的效果,而且可以讓教師發出自己的聲音,表達自身在培訓的組織實施、具體內容和形式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而不會總是被動地參與培訓項目,而是主動地參與到培訓中來。尤其是在一項具體的培訓活動中,通過焦點團體的訪談,培訓的組織和實施者可以靈活地調整培訓方案,滿足被培訓者的需要,提高參與的積極性,增強培訓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華東地區高校教師培訓專題研究課題組.華東地區高校教師培訓現狀調查.教師教育研究,2005.3.

        第4篇:教育敘事故事范文

        1.1構建評估指標體系

        在構建大學附屬醫院繼續醫學教育評估模式前,根據我校繼續醫學教育工作的特點,把握繼續醫學教育評估的性質和目的,緊緊圍繞各大附屬醫院繼續醫學教育工作的各具體環節,查閱大量文獻資料,掌握評估指標體系的理論和方法,了解國內目前大學系統所屬教學綜合型醫院繼續醫學教育評估工作的總體情況,結合實地調研,構建大學附屬醫院的繼續醫學教育評估指標體系。

        1.2專家咨詢法確定指標

        專家咨詢法又稱特爾菲法,也稱專家咨詢預測法,它是對專家意見采取有效控制的反饋,從而取得一組專家最可靠的統一意見,專家咨詢法多用于指標體系的論證和確定,本文采用了兩輪定量與定性方法相結合的專家咨詢法,用以構建大學附屬醫院的繼續醫學教育評估模式。

        1.2.1選擇咨詢專家。

        篩選具有臨床醫療、醫技或護理工作經驗15年以上、有較高的學術水平、碩士及以上學歷、副高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或教學職稱、具有科室或教研室行政職務(職級)、主持、參與過繼續醫學教育項目的專家;篩選在相關衛生行政崗位從事衛生行政管理工作15年以上、具有副高及以上衛生管理或教學職稱的管理學專家;在大學校本部篩選從事衛生事業管理、流行病學、統計學教學并具有副高及以上教學職稱的專家。專家組中既有繼續醫學教育管理與教學理論研究、統計學的專家,又有繼續醫學教育項目的負責人,根據本文的研究目的,選擇25人以上的咨詢專家,符合專家咨詢法的原則,體現了權威性和代表性。

        1.2.2繼續醫學教育評估指標的篩選。

        (1)取界值法。對于繼續醫學教育評估備選指標庫中的定量指標,統計其中的可量化的硬件性指標,按照其權重進行賦分;對于其中的定性指標,則向繼續學醫學教育管理專家、繼續醫學教育項目負責人、部分繼續醫學教育對象和管理人員等發放調查問卷,按最終的調查結果做統計分析后賦分。(2)指標五性評分法。指標的五性評分法是指咨詢專家根據每個備選的指標所體現出的不同的獨立性、代表性、獲得性、重要性和靈敏性等五個層面的具體情況,給予其相應的評分,并根據每個指標的具體得分分值,分別對該指標的算術平均數、指標等級和變異系數進行計算,因此,每個指標都以上述三個判斷尺度來確定,缺少其中任何一個判斷尺度都不能最終確定該指標;同時,為了避免備選指標庫中的重要指標因某種干擾因素而被剔除,因此而設定備選指標的排除標準為:凡有兩個尺度不符合界值標準的指標都將被剔除備選指標庫。(3)指標權重的確定。本文同時運用專家咨詢法與優序圖法來判斷各指標的重要性順序,同時用以確定指標的權重,因此專家的可靠性是由專家的積極系數、權威程度和意見集中程度來衡量的,而專家的積極系數是由咨詢調查問卷的有效回收率來判斷的。

        1.3信度與效度分析

        本文通過計算克朗巴赫α系數的值,對兩輪咨詢問卷的最終調查結果進行一致性檢驗分析,通過專家對備選指標庫及評估指標體系中各指標的主觀性評價來得到兩論咨詢問卷的內容效度。由于我校各大附屬醫院的繼續醫學教育工作現況是用統一的指標體系進行描述、分析和評價,為了解評估指標體系的結構和確定由此所設的一系列變量的作用,本文采用了因子分析法對評估指標體系進行了結構效度分析。

        1.4質量控制

        1.4.1問卷設計階段。

        在咨詢調查問卷首頁附有專門發給咨詢專家的一封邀請函,其中對本文研究目的、研究內容、研究背景、研究意義及專家的回答在研究中的作用等做了詳細介紹,以便獲得真實可靠的調查結果,同時就專家咨詢法的工作原理進行了簡要介紹。問卷中所涵蓋的備選指標按照一級指標、二級指標、三級指標的順序和規范進行排列,并附有繼續醫學教育評估指標體系結構圖,以便專家篩選指標時一目了然。

        1.4.2專家咨詢階段。

        兩輪問卷的間隔周期為5周左右,由專人打印裝訂好調查咨詢問卷,送至咨詢專家本人手中,同時將電子版調查問卷也發給專家,與專家約定好回收問卷的具體日期,再由專人按約定時間回收電子版及紙質版問卷。為了提高咨詢質量及問卷回收率,咨詢問卷中就指標五性評分含義做了介紹。咨詢結束后,組織人員逐一整理、核查回收的問卷,對于問卷中的某些缺項重新進行調查,并請專家重新填寫咨詢問卷;對于其中填寫方法不正確、無法彌補存在問題的問卷則果斷予以剔除。對優序圖結果部分通過互補檢驗進行質控,并將結果在下一輪咨詢中進行反饋,以提高專家意見的一致性,達到專家咨詢法的效果。

        1.5統計學處理

        將收集的所有數據錄入Excel電子表格,建立數據庫,對數據進行整理后,采用Exeel2007和SPSS19.0軟件對數據進行錄入工作并對其進行統計分析。利用SPSS19.0統計軟件在分析數據前對所有數據進行錄入及描述,描述性分析用構成比、頻數、率表示;專家積極系數用咨詢問卷的回收率和應答率表示;專家意見集中程度用指標重要性賦值的算術均數表示;專家意見的協調程度用變異系數及專家協調系數表示。主要應用標準差、百分數、變異系數、協調系數、算術均數等統計學指標,通過一致性檢驗標準來決定專家意見是否應被采納,顯著性檢驗的P值均0.000,小于0.05,結果可靠,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咨詢專家基本情況本文開展了兩輪咨詢調查。

        2.2繼續醫學教育評估模式的構建

        對備選評估庫中的53個指標進行了篩選與修改,根據專家咨詢結果,剔除了代表性不好的10項指標,根據現有工作需求又增加5項指標,修改了其中9項指標的名稱,并對指標內部結構進行調整后,最終形成了下轄三個層次的我校附屬醫院繼續醫學教育評估指標體系。

        2.3專家的積極系數、權威程度及協調系數

        專家積極系數即專家咨詢表的回收率,本次兩輪調查問卷的回收率分別是:96%和100%,有效回收率均為100%;提出建議的專家占專家總數的百分比分別為49.82%、50.17%。兩輪咨詢所有指標的專家權威系數平均值分別為(0.72±0.05)和(0.75±0.05)。協調系數分別為0.0027、0.0035,P值均為0.000。

        2.4信度與效度分析

        根據專家主觀評價,兩輪咨詢問卷的信度與效度均較好,13個二級指標的相關矩陣,各變量間具有較強的相關性,這13項二級指標所反映的信息有重疊符合球形假設,適合作因子分析。

        3討論

        3.1繼續醫學教育評估模式的構建

        3.1.1專家咨詢法應用評價。

        本文進行了兩輪咨詢調查,以新疆醫科大學各附屬醫院的繼續醫學教育現況為評價對象,擬定備選評估指標庫,指標篩選采用專家咨詢法,指標權重則通過優序圖法來確定。本文使用與層次分析法相近但又使用方便的優序圖法,由于其檢驗方法和數據處理簡單,結果穩定可靠,易被使用者掌握和推廣,且適合于多因素多指標的調查。

        3.1.2評估模式的構建。

        由于國家衛生計生委于2005年頒布的《繼續醫學教育工作評估指標體系》所轄的兩級指標結構無法與我校附屬醫院繼續醫學教育的具體工作層面一一對應,本文在此基礎上,增加了三級指標,重新構建了一組既獨立又相互關聯并能較完整表達繼續醫學教育工作要求的評估指標體系,具有科學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特點,符合大學附屬醫院繼續醫學教育評估模式構建的要求。

        3.2對專家的評價

        篩選的咨詢專家主要來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衛生計生委、新疆醫科大學及各大附屬醫院,包括醫院管理學、流行病學與統計學、教育學、臨床醫學、護理學等各相關專業的專家,其中既有繼續醫學教育實踐經驗豐富的老專家,又有才思敏捷、樂于為繼續醫學教育事業奉獻的中青年專家,他們能夠從不同角度提供較全面的建議,符合咨詢專家的篩選標準。

        4做好我校繼續醫學教育工作的建議

        4.1以評促建,建立我校繼續醫學教育工作長效評估機制

        由于組織專家開展全程會診式的繼續醫學教育評估成本太高,加之整體評估時間顯得倉促,因而評價結果存在片面性,建議將嚴格參照評估指標體系進行的我校繼續醫學教育評估工作納入各附屬醫院的年度規劃中,并將其作為評估、監測繼續醫學教育工作的有力工具,并且每5年在全校范圍內開展一次較大規模的自評,用以校正現有的評估體系,驗證評估結果。

        4.2繼續醫學教育數量與質量并重,自評結合專家評審,進一步完善評估模式

        第5篇:教育敘事故事范文

        構建繼續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提高教師繼續教育質量,關鍵落在一線的培訓機構。培訓機構是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組織的主體,也是培訓的直接實施者,其教學組織和管理服務,直接關系到培訓質量,直接關系到中小學教師素質的提高。因而,構建開放高效的教師終身學習體系,首要工作是開展培訓機構評估認定,積極推進教師培訓機構標準化建設。

        一、實行評估認定的指導思想

        1999年,教育部專門為教師繼續教育工作制定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規章――《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規定》,并對承擔繼續教育的培訓機構提出明確的要求。《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要求制定《教師教育機構資格認定標準》。對承擔教師培養、培訓任務的機構進行鑒定認定,為建立開放的教師教育體系提供質量監督的標準和依據。

        教師教育工作要從加強培訓機構建設上著手,把培訓機構能否取得培訓資格提上法定程序。有學者指出,必須制訂教師教育培訓機構的基本條例,這樣既可以規范教師培養的秩序,也可以切實提高教師培養的質量,從而使教師培養走上法制化軌道。在教師進修院校、師范院校和有條件的綜合大學中組織開展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機構評估認定工作。教育部師范司提出了“建立健全教師教育制度,依法研制教師教育機構資格認定和教師教育課程鑒定辦法,建立教師教育質量評估制度”的工作方向。

        開展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機構評估認定工作,是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作持續發展的基礎性建設,旨在充分利用和挖掘教育資源,提高培訓機構主動適應社會需要的能力,增強培訓的吸引力和生命力,逐漸將培訓由政府行為轉化為社會化行為。

        二、評估認定的模式建構和實施程序

        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機構評估認定需要形成一套高效、實用的認定運行模式。

        1 科學設計評估方案的指標體系

        根據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指導思想、目標和教育部《示范性縣級教師培訓機構評估標準(試行)》,緊扣相關政策法規及文件精神,本著區域內教育實際狀況和長遠規劃兼顧的原則,以組織領導、功能定位、規劃管理、辦學條件、經費投入、師資隊伍、功能績效、特色創新等為總體框架,設計出一套科學的、合理的具有操作性的評估指標體系。

        2 多元評估形式并舉的評價模式

        評估形式和方法是多元化的。評估信息收集整理上,可運用聽――查――談――察等形式,形成閉環控制系統。聽取培訓機構對辦學總體情況的匯報,查閱有關文件資料,召開培訓學員、授課教師代表參加的座談會,聽取意見-實地考察各項辦學條件和后勤保障設施。科學客觀地分析評估結果,重視形成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對培訓規劃、教學方案、制度實施過程性評價;對學員掌握的知識、技能實施要素性評價。對學員教育理念、創新意識、科研經歷實施成果性評價。

        評估過程要堅持三條原則:(1)堅持自評與他評結合的原則,把評估對象的自評放到重要位置上來,充分發揮其主觀積極性。(2)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原則,定性評價要準確,定量評價要精確。運用科學評估方法,進行量化與歸納評議,以求彌補單純定性評價帶來的不足。(3)多重評估方式并舉原則,相互印證,以獲取客觀的、準確的評估結果。

        3 嚴格規范認定程序的組織模式

        評估認定是由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實施。其組織程序從工作性質和功能上來講應該分成三段,一是政策導向階段,是由教育行政部門提出評估認定工作安排和要求,公布認定指標標準。二是“評估”階段。三是“認定”階段,根據評估結果,由教育行政部門比照要求,對培訓機構進行法定程序的行政許可認定。

        在評估結論的基礎上,教育行政部門認定“合格”的培訓機構,取得相應的合法培訓資格,由教育行政部門頒發培訓評估認定證書,明確其職責和承擔培訓任務范圍。認定“不合格”的培訓機構自認定結果公布之日起要認真整改,一定時間內再次提出認定申請。評估認定工作實行開放式,認定具體方案在階段時間內可作發展性的調整,培訓機構認為條件成熟及時向主管部門提出申請,教育行政部門受理后及時組織開展認定。未經評估認定的培訓機構和認定“不合格”的培訓機構,今后規定不得承擔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

        認定工作不是終結性的,而是建立在發展性的基礎之上,對已獲得培訓資格的培訓機構,將隨機進行檢查,繼續對培訓機構進行工作督導,強化對培訓機構的宏觀管理。

        三、評估認定的功能

        評估認定是一種對培訓機構執行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的整體評價,也是間接衡量和評估培訓質量的重要手段。

        1 激活培訓競爭機制

        現行的教師繼續教育工作一直體現為一種計劃管理體制下的政府行為,這已經難已適應當前市場經濟體制變化和教育自身發展的需要。缺乏競爭,也就缺乏生機和活力。實施評估認定,培訓機構視其為發展的契機和動力,不等不靠,對照標準,加大投入建設,優化整合教育資源,有效地培育競爭辦學機制。漸而使教師繼續教育逐步走出政府統包的窠臼,開始走向社會,為教師繼續教育工作開辟一條新的通途。

        2 促進培訓機構建設

        評估認定的指標中明確地提出培訓機構各項辦學設施量和質的要求,培訓機構借機創建示范性教師培訓機構,增添教學設施,完善生活服務,優化資源配置,給受訓教師學習提供一個好的環境和條件。

        師資隊伍建設是培訓機構提高培訓質效的核心工作。培訓機構積極創造條件,加強授課教師培訓與培養,及時更新知識,增強理論水平和研究能力,引導他們深入實際調研,不斷提高教學實際水平。同時引進人才,優化教師隊伍,聘請專家學者作兼職教師,充分挖掘教育資源,以滿足培訓教學的需要。培訓管理者通過評估認定,其為教師教育服務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也得到進一步增強。

        3 貼近成人教育需求

        第6篇:教育敘事故事范文

        一、數字化故事敘述的主要用途

        1.開發多元化的智能模式。當前,初中英語教學所使用的資源基本上都是以簡單的人物角色為主,通過基礎的詞匯和句子的擴展,逐步完成教學任務目標。將數字化故事敘述與初中英語教材結合起來,不但符合初中生的年齡特點和身心需求,還可以引導學生將自己目前所掌握的一些詞匯、句子以及常用對話句型串聯起來編成一個小故事,再借助多媒體圖片、文字和視頻等豐富故事,制造出視覺、聽覺上的沖擊,讓學生在初中英語課堂上得到更多的發展,不局限于當一個乖乖的知識接受者。

        2.強化多媒體應用力度。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數字化故事敘述方法,可以強化多媒體應用力度,讓學生在接觸到多媒體所發出的信息時,學會疑問、思考,進行選擇性接收。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是初中英語教學的主要任務,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利用多媒體來制作屬于個人的數字化小故事,那么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便能慢慢掌握更多相關的技能,掌握多媒體技術與所學內容最佳結合點,以及如何將真實情感融入其中。

        3.有利于英語課程的整合和優化。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采用數字化故事敘述,可使其學科資源與多媒體信息技術得到最大化的整合和優化,形成一個高效的學習展示平臺。在教學時,主要讓學生以小組方式完成相關的數字化故事的制作,從而達到教學目的和完成教學任務。學生需要通過網絡去收集相關資料,對信息進行準確篩選和整理,才能將其與所學英語知識制作成數字化故事,再將制作成果分享給他人,此過程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整合資源的能力和創新精神。

        二、數字化故事敘述在初中英語課程應用中的設計原則

        1.學生主體性原則。在初中英語課程中應用數字化故事敘述,教師應遵循學生主體性原則,加強學生“課堂主人”意識,并鼓勵學生加強其自身的主體認知,在實際過程中要思量學生主體的地位以及作用。因此,教師需多鼓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認真指導學生從選題到作品完成的每一個環節,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數字化故事敘述中更突出。

        2.接近實際原則。初中生正處于敏感的青春期,對身邊的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和興趣,因此在設計數字化故事敘述時,教師應充分利用初中生的好奇心,選取與實際生活接近的主題進行商討。如此一來,在熟悉的主題上,學生能產生更多的想法,更好地將自身掌握的英語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有利于創作出生活化的數字故事作品。比如在學習“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這一單元時,這個主題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可以作為數字化故事制作的主題,讓學生將自己的周末生活制作成生活的數字化故事。

        3.多感官參與原則。聽說讀寫能力是學習英語必不可少的能力,缺少其中一個,都會對英語的實際運用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在初中英語中應用數字化故事敘述時,也要遵循多感官參與的原則,教師所設計的內容須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多個感官共同參與。比如在學習“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時,可以讓學生以自己最喜歡的電影院制作一個數字故事作品,自己通過網上查資料和實地考察去搜集相關材料、動腦思考與探究、構建故事板、錄制與之相應的背景音樂以及展示數字故事的作品,由始至終主動參與。

        三、數字化故事敘述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完整的數字化故事敘述一般有如下五個步驟:

        1.選擇恰當的學習主題。主題的選擇是學生進行數字化故事敘述活動的第一步,因此故事學習主題的選擇是否恰當將會影響到最終的學習效果。故事情節并非越曲折就越好,故事主題應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或是貼近學生生活的重大活動和當前社會新聞熱點,這些主題更貼近學生本身,容易吸引學生對其展開研究和創作。而且這些主題來源于學生熟知的環境,能給學生提供更多創作的源泉,才能形成豐富立體的作品,分享作品時也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鳴。因此,在學習主題的選擇上,應優先選擇學生感興趣和好奇的內容作為故事主題,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主性,促使他們更積極地參與到數字化故事敘述活動中來。當前的電影產業發展得越來越好,許多學生在空閑時間都會和朋友、家人走進電影院去看一場電影,各種熱映的電影也成為學生課余時間的討論話題,當在教學“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時,就可將此作為學習主題。

        2.制定正確的學習方案。團隊合作在數字化故事敘述中是非常重要的,在確定了英語學習主題“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后,由于當地的電影院數量也不少,可以小組的形式共同合作來制定正確的學習方案。比如影院的實地調查的地點和時間安排,調查之后的數據統計,數字故事的制作等等,都要事先有一套正確的方案,將每個成員的具體分工內容落實好,通過大家的力量將這次英語活動完成好。

        3.開展有效的學習活動。在開展英語學習活動過程中,要將數字化故事敘述融入其中,如此才能讓學生獲取知識從而提升英語水平。教師需要在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困惑,不能完全放手讓學生去盲目操作。因為學生對于數字化故事敘述還是很陌生。教師進行及時的指導,便能避免學生浪費時間做無用功的情況出現,讓學生在付出心血和時間之后能得到較好的成果,從而增加他們的學習成績感,以此保持對英語學習的熱情。

        第7篇:教育敘事故事范文

        關鍵詞:民族傳統體育;學統;嬗變;賡續傳統

        中圖分類號:G80-05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2076(2017)02-0063-06

        Abstract: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logical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it explain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sports and its traditional way and regeneration of modern dualistic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ancient Chinese traditional sports embodi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fucianism in ancient times, cultivated the spiritual power of emotional attachment and re-adoration in the cultural soil of pan-morality, and took both the unity of form and spirit and the concurrency of study-think as the learning way to inherit the academic tradition. For a wide range of mass foundation and the principles of learning in the world between the two-way interactions, it promoted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ousands of years to show a strong vitality. In the modern times, under the tide of Western learning,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have been more and more dependent on the western academic ideas. In the face of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choices of the new era, we must adhere to the traditional sports ontology to promote the China traditional sports regeneration, so that we can make it more brilliant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academic tradition; evolution; persisting in tradition

        中傳統的思維模式注重統緒,學統指治學的傳統,是一門學術體系及其傳統的傳承。方朝輝認為,所謂“學統”,是一種獨立的學術傳統,包括一門學問所具有的獨特的運作邏輯、意義世界和研究范式等[1]。學統是植根于本民族“文化生命”之系統,民族傳統體育是具有豐富內涵與民族性的傳統文化,它的塑造、傳承與發展與中國古代學統息息相關。近代以來民族傳統體育在經受到西方體育系統的沖擊后發生嬗變,其傳統性遭到了極大的破壞,用西式的學術眼光解讀中國傳統體育,導致其內外兼修、形神兼備的傳統特色丟失,進一步導致現代中國體育在精神上無家可歸。

        成中英認為:“傳統是歷史性的存在,尤其具有現實的影響力,構成伽達瑪所謂的‘有效歷史’。因之,它不必只是歷史,而有或多或少的規范權威,但其規范力量不一定來之理性自身的說服力,而是來自人的群體情感與習慣[2]。”歷史之賡續,興滅繼絕,慎終追遠,黨的十以來多次提出復興傳統文化。在民族傳統體育領域,大多數學者開始意識到立足于本民族體育文化的重要性。而民族傳統體育的根本精神、最高理念與終極意義是什么,需要從古老的學統精神中去探尋,正如鄧曦澤所說,有效的學統不僅是賡續歷史的必要條件,也是開拓未來的必要條件――學統是學術積累與創新的自覺有效的組織形式。一個不能賡續歷史的文化是絕不可能創新而開拓未來的,在學術的歷史與未來之間,最有效的連接就是學統[3]。近代以來中國文化界都在賡續舊有學統,有關民族傳統體育的理論與實踐均未涉及這一方面,追問學魂、重構學統,對民族傳統體育的優秀傳統再生、守護民族體育的獨特性具有重要作用,促使其在近代化的道路上獲得技術進步與精神旨趣的同步發展,找到安身立命的終極歸宿,更好地傳承和發揚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讓國人感受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真正的意義之源,自覺承擔其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責任。

        1 述古:古代民族傳統體育蘊含的學統文化

        傳統是圍繞人類的不同活動領域而形成的代代相傳的行為方式,是一種對社會行為具有規范作用和道德感召力的文化力量[4]。傳統使得不同歷史階段之間保持了連續性與統一性,是決定文化形成、延續、發展或停滯的相對穩定的內在要素。中國古代的“學統”以儒家為宗、以經學為源、以子學為流,各個領域“同宗孔孟”,而民族傳統體育是通過身體活動展現出來的、對傳統文化本質特征的高度概括和反映,在民族傳統體育的治學方法、技藝傳承上也充分體現了蘊含孔孟之道的治學傳統,表現出豐富的人文情感性與社會價值觀。

        1.1 文化土壤:情感連帶和重禮崇德是民族傳統體育的精神力量

        社會中的人設計出各種活動和動作形式,氏族公社成員在生產實踐、政治、宗教和藝術活動中受教育,利用游戲、競技、唱歌、跳舞、記事符號進行教育,利用神話傳說作為材料和手段[5]。可見,民族傳統體育自古就是教育的重要內容和手段,孔子著書設教,提倡學習要務于下學上達,通過學習人情事理,修養德行,以求通達于仁義,“君子六藝”中的射和御就是古代民族傳統體育的代表內容,“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其目的不在競技,而在修身知禮,強健體魄為修外,知仁義禮制為修內,以”仁“為核心的道德體系與”禮“為核心的教化體系貫穿民族傳統體育的始終。同樣,產生于勞動生產、原始宗教的中國民族傳統體育多是集體性的活動,帶有明顯的社會倫理價值取向,參與者通過情感連帶獲得情感能量,因而其活動更注重表演、娛樂、養生,從而具有怡情養性的效果,在儒家文化的影響下形成了以“天人合一”為哲學基礎,堅持和諧、寬厚、禮讓的價值取向的體育運動。

        民族傳統體育以肢體動作為載體,將形而上的倫理價值轉化成為實體動作與團體活動。司馬光在《投壺新格》中寫道,“投壺者不使之過,亦不使之不及,所以為中也,不使之偏頗流散,所以為正也,中正,道之根抵地”,投壺的活動體現了中國古代傳統的中正觀,即不偏不倚恰到好處,即是“大中至正”的學問。在程陽侗族搶花炮項目中每年的勝者來年要進行還炮儀式來酬謝神恩,整個儀式中體現了嚴謹的社會秩序,在活動中要求人們遵循道德規范,尊重老人,遵從傳統,自覺履行義務,傾注了人們對搶花炮儀式的情感。厚德載物,內外兼修的傳統觀念、對宗教神靈或是祖先的崇拜及信仰、深受儒家正統思想影響的思維意識在民族傳統體育中得以體現。

        朱熹說:“《大學》之條目,圣賢相傳,所以教人為學之次第,至為纖悉。”(《朱子四書或問》,《大學或問》卷一)他強調做學問以《大學》為先,其三綱領八條目是修學明德的根本。文以彰德,武以顯德,在民族傳統體育中一門技藝的傳承,首先要考察徒弟的德行,少林《拳經拳法備要》中就強調“道勿濫傳”,應傳“賢良之人”。《峨眉槍法》也有:“不知者不與言,不仁者不與傳。談元授道,貴乎擇人。”弟子入師門,也先要遵守一系列戒規,所謂“未曾學藝先學禮,未曾習武先習德”。道德的審查在整個傳承過程中不會中斷,許多門派在傳授拳術中講究“口德、手德、身德”[6],以此磨礪心性,正己修身。武德使人具有“內圣外王”的俠義精神,在內具有圣人的才德,對外實行王道仁義,這也是理學代表人物陸九淵提倡的教育目的。

        1.2 學統傳承:形神兼備和學思并行是民族傳統體育的學習方式

        古代學統的追求除了上文提到的主體精神的涵養,更需要真才實能的精益求精。“一層功夫又一層,層層深進,層層入細。由顯至隱,由粗如微,徹頭徹尾,逐層向里”[7]。形而上者為體,形而下者為用,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形而上者即無形之道體,形而下哲即萬事萬物的象與形,道是所有器物運動發展的規律,無形之道存在于有形之器。因而,熟練博學是治學的基本功,深造自得的境界來自爐火純青的功夫,“拳打千遍,身法自現”,只有通過長期反復的苦練,才能體會到傳統體育某項技術的精髓,感悟其內涵。

        孔子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是學思兼進者為圣[8]。思想獨立為學統之本[9],中人向來強調以學養思、以學促思、思融于學,學統也是思統[10]。學武的關鍵在于“悟”,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西方人擅長邏輯推理,而中國人則講究悟性高深,悟性是中國文化傳統精髓之一,武學一途,勤學苦練固然重要,但不管是套路還是心法,都要在無數的體悟中,窺其精要。“道可受兮不可傳”(《楚辭?遠游》),中國傳統的傳承方式不可以言語傳之,不可以照本宣科,而需要心領神悟,學與思并用,自思自得。

        古代民族傳統體育的傳習方式以經驗為主體,尤其注重心傳心悟的學統模式,以心傳和神傳為核心,師徒之間具有高度的同頻共振,這不僅是知識的延續,更是生命的延續,即是中國傳統的性命之學,生命之間的學習傳遞才能保持知識技藝最鮮活最本真的狀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傳習講究神韻的模仿與體悟,這就是用一個生命去讀另一個生命,技術是一座橋梁用以搭載文化的傳承。

        1.3 社會基礎:民族傳統體育的群眾需求與致用機制具有雙向互動性

        文化活動具有其原本功能和自身的社會使命,儒家文化的致用傳統,就是學問與社會關系緊密結合,梁啟超在《清代學術概論》中談到“蓋在有益于社會,有用于國計民生”,旨在提倡學術要有用于社會民生,在某個地域人民的社會實踐中,民族傳統體育成為教化當地民風、牽系民族情感的重要方式,與當地人民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密切相關。民族傳統體育因其具有廣泛的社會群眾基礎而有了經世致用的原則與學習目的,也因為這種致用機制維系大眾情感而有了更為廣泛的社會基礎,這是一種良性的雙向互動,從而使民族傳統體育在幾千年的發展中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

        從民族傳統體育的起源來看,社會文化意義上的民族傳統體育產生于其實用價值。其與勞動生產密不可分,如射箭發明于原始狩獵,“烏號弓者,柘桑之林,枝條暢茂,烏登其上,下垂著地。烏適飛去,后從撥殺,取以為弓,因名烏號耳。”(《四部備要》)原始戰爭促進了民族傳統體育的萌生,蹴鞠最早便是為了訓練軍士,以提高軍隊戰斗力創造出來的,“蹴鞠,黃帝所造,在練武士,本兵勢見。”(《四部備要》)與生產、抗災等有關的活動,如由古代鮮卑等族射天儀發展而來的較射、瑤族的播公鼓舞、侗族的哆毽、高山族的竿球、黎族的跳竹竿等。原始部族通過這些儀式化的肢體運動來實現自身與主宰自然的某種神秘力量之間的交流、互滲,從而獲得某種力量、結果或實現某種角色認同,這便是民族傳統體育最初的實用價值。

        從民族傳統體育的形式來看,民族傳統體育是一種身體活動行為,在動作技能的形成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教育的大眾化、社會化通過所在社區的各種民俗活動實現,這就使得知識與技能相結合,我們往往能從一個地域民族的傳統體育活動中看到它的生活概貌、文化特征、民族性格等,這就是篤行與治學、踐履與修身相結合。朱熹說“學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實”[11]。民族傳統體育是技藝之學,是一種強身健體、修身養性的行為方式,在肢體動作中展現出其特有的文化內涵。

        從民族傳統體育的意義來看,人們有意無意創編的體育活動隨著歷史的發展進入階級社會,逐漸反映出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帶上社會心理,越來越成為促進民族認同、增強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在儒家學統的影響下,古人不僅關注道德自律的內在超越,而且具有“以天下為己任”的憂患意識、責任及使命感,這也是孔子所說的“內修身克已,外齊家治國平天下”,把道德修養之事作為治理國家的根本。司馬談說:“夫陰陽、儒、墨、名、法、道德,此務為治者也。”(《史記?太史公自序》)將修身的成果貫徹到外在的治平實踐之中,這也是中國古代文臣武將的最高理想,文治與武功皆是治國安天下的必要手段,甲骨文中“武”的本意是一個人拿著兵器進攻,通過軍事訓練防身御敵,以此獲得“下武精技防侵害、中武入窗采硇摹⑸銜淶玫榔教煜隆鋇墓δ埽所以尚武精神與國家強盛關系密切。

        2 嬗變:民族傳統體育學統的斷裂

        19世紀中葉,西方的堅船利炮使中國被迫打開國門,文化也隨之滲透不止,而中國由于政治經濟上的客觀狀況又必須要向西方學習,一時“西學東漸”成為一種時代潮流,中國文化被迫走上現代化的道路,中國幾千年的統緒也就此打斷,傳統的學統無法擺脫對西方學術的依傍而自立。“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治學的傳統被打破,民族傳統體育幾千年來的一些傳統特征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這種外源式的近代化進程無疑是二元性的,即民族傳統體育的轉型又要延續傳統的生命價值,又要在短期內承受西方體育學術系統的影響。20世紀初,以““為背景的“土洋體育”之爭愈演愈烈,現代體育就是在這種從“抗爭”到“融合”的情況下轉型。傳統體育中的學統裂變,西方的藝術體操與中華民族的尚武精神、技擊內容相結合,其學習方式、教學方法以及競技思想也紛紛灌注于民族傳統體育之中。

        2.1 傳統體育表現方式的轉變:性命之學走向外化之學

        西方學術是建立在名詞、術語、邏輯、概念之上的文化系統,受古希臘先哲和啟蒙運動理性主義思想影響,做學問注重邏輯思辨,正如哈貝馬斯所言:“18世紀為啟蒙哲學家所系統闡述過的現代性設計含有他們按內在的邏輯發展客觀科學、普遍化的道德與法律以及自律的藝術的努力。同時,這項設計亦有意將上述每一領域的認知潛力從其外在形式中釋放出來。[12]”由此,在理論研究方面,武術是民族傳統體育的核心學科,在此領域過于側重競技、術法等方面研究,并且研究方法較為單一,由于西方現代體育思想的制約,大部分武術學者的注意力集中在與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相關的技術、規則、競賽等技術方面的實用研究,忽視了對武術內在理論價值的研究,忽視了武術蘊含的極大的文化資源[13]。

        在動作形態方面,民族傳統體育開始注重套路的嚴整性與技術的規范性,對動作技術的理解必須有高度的客觀性,同時追求高難新美的外在形態,著力提升動作的難度與美觀等表演特色。舞獅原是在民間節慶時期開展的一種娛樂性體育活動,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許多民族傳統體育的發掘和弘揚,舞龍舞獅項目也被總結和整理出來,賦予其規定的套路和難度,登上競技場,走向競技化,比賽的分值多偏向于技巧和難度動作,一味追求動作的高、難、險而忽視了獅子應有的獅型獅態。例如在以往的北獅項目上教條于比賽的人數和道具、音樂和套路等形式,這種帶有西方學術特點的概念化、知識化的學習是生命之外的傳承,與內在的骨血生命很難融為一體,因而也就缺乏了真正的傳統韻味和藝術感染力,這是與中國傳統“性命之學”相對的“外化之學”。

        2.2 傳統體育傳承方式的轉變:徹底的理性主義

        西方學術以學制教育為載體,科目明確,條分縷析,正如錢穆所說“中國重和合,西方重分別”,他們崇尚“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信條,“把論證進行到底”的思辨精神和徹底的理性主義。受西方分科教育的影響,將體育學列為一個單獨的學科,民族傳統體育學成為其下設的二級學科,傳統的師徒關系也轉為教練員與運動員或者老師與學生的關系。

        學術及其傳統的傳承是學統的重要方面,師承是古代文化延續的主要方式,在封建社會中,“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原則讓師父對弟子有著絕對的權威,拜師學藝的艱辛更是讓師道尊嚴不容侵犯,師父的言行對弟子有極大的影響,弟子也十分尊崇師父所傳授的“道”。而受到西方學制教育以及現代教育普及化、大眾化的影響,一門技藝的傳承不再因封閉而充滿神秘感,新建立的師生關系是民主平等的講究合作的人際關系,師生之間的內在傳遞性消失,缺少了心傳心悟的呼應與關聯,不再傳承生命而是傳承知識,不再以心傳心而是傳承書本,教學上追求名詞、概念的傳遞,缺失了對傳統體育中神意氣韻的闡述,學生需要用邏輯去理解而不再用“道”的思維體悟。

        2.3 傳統體育社會價值的轉變:民族認同感缺失

        在方法論上,西方的知識分子傾向于所謂的“價值中立”(valuefree)原則,也就是主張客觀知識與主觀價值的相對分立,面對自然、社會和人生保持“無動于衷”的價值判斷[14]。一些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技術與內涵逐漸分離,與人們的生活越來越遠,成為賽場所特有的競技項目或只有少數人參與的舞臺表演。

        傳統的民族傳統體育通過技藝切磋來健身強體,繼承弘揚中華民族精神。中國龍舟運動源于對原始圖騰龍文化的崇拜、先民的生產及軍事活動等,后來被賦予紀念屈原投江的含義,龍舟競渡始終具有對宗教情緒的虔誠、對祖先英烈的崇拜,人們通過這項團體活動來抒發感情,它凝結了氏族部落群團原始文化心態有的觀念意識與情感意志[15]。民族傳統體育注重情感的抒發,以此來維系民族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它們源于社會、發展于人民群體中,因而總會表現出一定的社會意義。而西式思維打破了中國傳統修齊治平的學統,民族傳統體育也不需要再有以武安天下的治世之用,其社會參與度逐漸降低,維系情感的功能減弱。以龍舟競渡為例,隨著現代經濟、科技的發展,對宗教、祖先的崇拜情w逐漸低沉,其中很多傳統習俗也隨之減少或趨于商業化,因而民族認同感較以往而言有所缺失。

        3 賡續:當代人文教育與民族傳統體育的傳統再生

        民族傳統體育作為一門學科有其獨特的話語基礎,用西方式知識眼光解讀傳統學問就失去了傳統體育安身立命的終極歸宿。在新的歷史發展條件下,民族傳統體育雖然由于各種歷史與社會原因發生嬗變,然而其深深植根于中華文化的土壤之中,一些根本原則不能廢棄,否則將不符合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客觀規律。正如周積明所說,特定的價值傾向乃是從文化模式形成的進程中積淀而生,是經過人們尤其是文化精英反復感知和思考并用文化制度固定下來的集體意識,只要產生特定價值傾向性的文化土壤未發生根本性變化,特定的價值觀念也就必然具有強大的穩定性、延續性與普遍性,只不過在不同的歷史環境下衍生出不同形態而已[16]。民族傳統體育的嬗變并不是危機,這個階段正是傳統與現代文明交融的磨合期,代表著民族傳統體育在曲折中前進的發展方向,當代傳統文化復興的潮流也為民族傳統體育的傳統再生帶來了新的契機。賡續民族傳統體育中的學統,結合現代社會的客觀情況,就是重建民族傳統體育尊道求道、內外兼修、求真務實的傳統特色。

        3.1 “尊道求道”:回歸傳統體育的本體精神

        中國的“士人”沒有西方的來安頓生命,而是在所謂的“道”的光輝之下安身立命,“道”與現實生活處在一種微妙的平衡狀態。堅持道義、堅持真理是中華文化的特征,而儒家傳統中的“道”與“學”本來就不能截然兩分,學統“是儒學在現時代得以存活與發展的基礎”[17],學統的主要任務就是解釋“道”,使“道”通過治學體現出來。隨著現代民族傳統體育的競技性越來越突出,其內意與外形逐漸分離,“道欲明者,當先明學”,所以,重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尊道求道的傳統是賡續學統的首要內容,將技術文本轉化成文化文本,突破名詞概念的表象,尋找體育活動背后最鮮活的內涵。對道的追求體現了一個人的價值觀,這是一個人生存處事的核心原則,是其內心深處終其一生恪守的東西,這就是“道”作為中華文化代表的根本之處,也是民族傳統體育人文教育中的必要之處。

        在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上,尊道求道的傳統要求尊師重教,師者傳道授業解惑,是“道”的直接傳承者,而學生需要通過師承和心悟來體道,而不是拘泥于書本和固有技術套路。而古今兩種傳承方式各有長短,要有選擇地繼承傳統,古為今用,同時也要看到西方民主教育的優長,在兩種方式之間取得一個“中庸”的狀態。

        在民族傳統體育的形式上,不能盲目地追求難度、美觀的動作,而忽略了對內在神韻的領悟與外在感情的抒發,每一處細節都應體現出它的傳統意義與社會價值,還原該運動的本質形態。民族傳統體育代表了人類的智慧與文明,傳統體育的魅力不在于“高難美新”的人為設計,而在于簡單質樸的動作中蘊含的道理,大道至簡,無為無待,這是一種品心靜氣超凡脫俗的道德觀念,一種內化的宗教關懷和人文精神。傳統體育秉承著中國學統的“內明之智”,以肢體活體傳承著人類文明的靈魂,這也是民族傳統體育的本體精神。

        3.2 “內外兼修”:繼承傳統體育踐行者的本質素養

        “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論語 述而》)是先秦儒家所倡導的進德修業之法,其中的“藝”指陶冶性情是文藝活動,也指鍛煉身體的體育運動,如御、射等等,然而身心皆娛的同時都不得游離于“道”“德”“仁”的大原則。武術精神是代表著中國人文精神,而武德武禮是武術精神的核心,也是一個武者素質的集中體現,拳諺有云“拳以德立,無德無拳,心正則拳正,心邪則拳邪”“拳品如人品”[18],武德教育是從古到今武者矢志不渝的追求,也是學統文化在武術領域的重點要求。身修而根本立,大學強調“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學習如知識、器物、技術等形而下的領域,完成形而上的人格的塑造,把武德修養內化為自己的自覺行為和價值認同,從而實現自我完善,達到德才兼備的境界,對知識有清醒的認識并且能夠去踐行,這就是習學成德。新時代的武德教育應該結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并且貫徹到武術技術教學過程中,以培養社會需要的武術之才。

        除了對武德武禮的重視,內外兼修還包括民族傳統體育情感、氣韻的抒發,比如太極拳富有極強的表意性和隱喻性,以神意為先帶動肢體行為,把自然現象、生活哲理灌注到拳勢中去,太極拳文化符號注重內外的聯系,即思與身的協同,是融思想與身體為一體的整體行為[19],如果只學習其肢體動作將其體操化將失去太極拳的精髓。對民族體育傳統的復興即是回歸項目的本質,對身體活動內在神意繼承發展,如北獅競賽從2015年起加入傳統項目,在保持公平與規范的同時突出“傳統”,從競技性過渡到藝術性,把人民群眾所熟知的傳統故事、民俗特色等編入其中,更加注重獅子的神韻形態,使得北獅運動大眾化、通俗化,主題鮮明新穎,不再拘泥于形式,不再僅僅是刻意的競技而是回歸舞獅的本質內涵,這也是傳統北獅發展的正確趨勢。

        3.3 “求真務實”:重塑民族體育的民本價值

        近代以來,在西方文化強勢入侵的背景下,中國的經濟政治結構、傳統思想文化改變,冷兵器時代湮沒在一次次工業革命的浪潮中,新技術不斷應用,民族傳統體育的實用價值面臨新的挑戰。中華民族的“傳統體育活動”是以軍事武藝為主干,以保健養生為經絡,進而形成各地村落中漢族民間鄉土游戲與類似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兩大特色[20]。可見,傳統體育具有實用至上的觀念。發展到今天,武術、摔跤等活動由軍事技擊轉化為健身之技,古代的民俗藝術、宗教祭祀等活動多以娛樂、表演的形式展現出來,因而民族傳統體育的實用價值已經演變為娛樂、健身、經濟、競技、表演等等。

        然而,當今操化的、用于比賽和表演的民族傳統體育是遠離人民群眾的,這種精英型的文化形態無異于孤芳自賞。發展競技體育的價值與意義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檢驗一種活動發展優劣的最主要標準,是自愿自發參與其中的人口數量。民族傳統體育以其信仰向心力、情感傾訴性與經世致用的普世價值成為雅俗共賞、老少皆宜的大眾化運動項目,我們必須把傳統體育這種代代傳承的文化魅力繼承下來,扭轉傳統體育發展的形式化趨向,并與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潮流結合,為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重新植入古老而又嶄新的文化內涵。把人民群眾的文化財富還原到大眾生活中去,讓民族傳統體育成為一種實用性文化,逐步滲透到人民文化生活、社會生活、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利用其實用價值使民族傳統體育更好地為大眾服務,保持其具有的雅俗共p、老少皆宜、功能多樣、自娛自樂等文化特質,以功能復合與精神愉悅的結合來提升群眾參與度。

        除了實用價值外,民族傳統體育得以安身立命的終極歸宿在于其精神價值。社會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傳統學統意識的弱化是毋庸置疑的,但那種以治國平天下為己任的普世價值觀至今仍積淀于民族傳統體育人的心中,運動員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民族情感堅守著這份精英型的文化形態,秉承著為國爭光的態度走向競技場,傳承著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這不是純粹的民族主義訴求,也不是滿足當下現實的功利性的需要,而是永恒的價值理想,民族傳統體育也應在此基礎上繼承修齊治平、經世致用的傳統,由超越走向永恒,藉升華成為不朽。

        4 結語

        魯迅在《華蓋集》中寫到:“歷史上寫著中國的靈魂,指示著將來的命運。”“古為今用”是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必由之路,古代學統下學上達、學思并行、經世致用的特點使得民族傳統體育表現出重禮崇德、形神兼備、維系情感的傳統特征,在文化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面對西方競技體育的壓力,民族傳統體育的一些傳統與文化內涵被逐漸邊緣化,民族傳統體育由傳統的“性命之學”走向“外化之學”,傳承方式具有了西方徹底理性主義的性質,社會價值轉變導致民族認同感缺失。此時,重視文化根源性、重視學統、重視傳承顯得尤為重要,傳承學術傳統以為時用對民族傳統體育的繼承發展有重大意義。民族傳統體育的價值理念與情感歸宿仍作用于中國人的內心深處,即使在現代西方文化強勢入侵的狀況下也是如此,我們應該深刻思考民族傳統體育在中國古代長期傳承經久不衰的原因,賡續學統,重建尊道求道的傳統以回歸傳統體育的本體精神,重建內外兼修的傳統以繼承傳統體育踐行者的本質素養,重建求實務實的傳統以重塑民族體育的民本價值,發展多功能性的、形神兼備的、雅俗共賞的民族傳統體育,追求歷史的延續性與非延續性的統一,以此守護中國傳統體育的根脈。

        參考文獻:

        [1]方朝輝.學統的迷失與再造[N].中華讀書報,2011-05-11(15).

        [2]成中英.新論人文精神與科學理性:中西融合之道[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3-4.

        [3]鄧曦澤.斷裂與傳承:中國現代學術的學統問題――以馮友蘭、蒙培元、黃玉順為例[J].學術界,2009(6):214-225.

        [4]希爾斯.論傳統[M].李家永,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36.

        [5]毛禮銳.中國古代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14.

        [6]王培生.吳氏太極拳詮真[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15.

        [7]錢穆.朱子新學案(上)[M].成都:巴蜀書社,1986:596.

        [8]葉適.習學記言[M].北京:中華書局,2009:185-186.

        [9]夏中義.九謁先哲書[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5.

        [10]許紀霖,陳思和,蔡翔,等.人文精神尋思錄之三――道統學統與政統[J].讀書,1994(5):46-55.

        [11]黎靖德.朱子語類[M].北京:中華書局,1986:86-89.

        [12]王岳川.后現代主義文化與美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17.

        [13]邱丕相,馬劍.武術學科的科學化歷程與面臨的挑戰[J].體育科學,2004,24(4):62-64.

        [14]劉悅笛.“政統”、“道統”與“學統”――中國社會轉型中“士人”向“知識分子”的身份轉變[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08(4):63-70.

        [15]倪依克.當代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思考――論中國龍舟運動的現代化[J].體育科學,2004,24(4):73-76.

        [16]周積明.乾嘉時期的學統重建[J].江漢論壇,2002(6):56-60.

        [17]鄭家棟.斷裂中的傳統:信念與理性之問[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194.

        [18]張綽庵,韓紅雨.中華武術諺語文化特征管窺[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8,32(6):67-69.

        第8篇:教育敘事故事范文

        證券交易過程中,中小投資者由于在資金、信息和投資知識存量上處于劣勢,通常會傾向于觀察公開交易信息進行交易。另外投資者與基金經理之間、基金經理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為了避免因投資失誤而出現的聲譽和報酬風險,基金經理之間也產生模仿其它基金經理投資行為的動機。這些原因導致金融市場出現羊群行為現象,羊群行為是指投資者在信息不確定環境下,因受他人行為的影響,進而忽視自己的私人信息而模仿他人行動的決策行為。

        到目前為止,國內對羊群行為的研究仍局限在對股票市場羊群行為的存在性檢驗和特征描述上,而對市場羊群行為與股市走勢有何關系,各行業羊群行為分布是怎樣的,羊群行為對投資者而言是否會產生收益等問題的研究甚少。然而如何利用市場已知信息對個股某段時期內的羊群行為程度測度直接影響到機構投資者的投資效果。此外,對個股羊群行為程度的認識也有助于中小投資者規避風險,識別市場信息。為此,本文引入Rani等(2007)的交易量序貫模型,試圖在計算出個股季度的羊群行為程度的基礎上,進一步回答上述問題,以期為投資者的投資決策和股市監管問題提供一些有價值的結論。

        二、交易量序貫模型的構建

        股票市場羊群行為源于投資者的認知變化,不易刻畫,但模仿行為使得投資者在連續一段時間內買賣相同的股票,結果會導致交易量的序列相關,在市場特征上則表現為“聚集性”。這種交易的聚集性與投資者買賣股票的一致是等價的,都包含了投資者從眾狀況的信息,由于金融時間序列的“聚集性”可通過自相關來描述,所以可以利用日交易量之間的自相關系數來刻畫羊群行為程度。Rani(2007)對美國股票市場的實證檢驗表明:日交易量自相關性確實能夠反映股票市場中的羊群行為程度。

        本文借鑒Rani提出的方法來度量個股的羊群行為程度。在該方法的框架下,采用“羊群行為程度”(以下簡稱SPEC)指標來衡量股市中投資者模仿他人投資的程度,將其定義為日交易量相對于前一日交易量的自相關系數。SPEC經濟意義上可以表述為:同一時期內,大部分投資者買入或賣出同一個股票行為的程度,SPEC值越大時,則表示這只股票的羊群行為程度越顯著。因此,本文首先估計了股票日成交量之間的自相關系數β1iq。

        羊群行為是投資者之間的模仿行為引起的,與此對應,投資者觀察到資產真實價值的變化而同時調整投資組合,如影響整個市場的重大信息發生,從而導致股票交易量的遞增或遞減,這實際上是投資者對經濟基本面所采取的行為,而非模仿他人,這種行為是“偽羊群行為”。鑒于此,我們將各股票的日交易量進行標準化,即把日交易量與市場日交易量的比值作為股票日成交量的變量,從而有效的排除了“偽羊群行為”的可能。計算公式如下:

        Voldiq=β1iqVold-1,iq+β2iqday1+β3iqday2+β4iqday3+β5iqday4+β6iqday5+uiq(1)

        其中,Voldiq為i股票第q季度中第d天的股票成交量;day1~day5為虛擬變量,當第d天為周i時dayi為1,否則為0,該虛擬變量是為了分離周效應引起的交易量的變化。

        獲得日成交量的自相關系數之后,建立回歸方程,進而分離導致股票成交量序列相關的其他因素。Beaver(1986),Bamber(1986),Jain(1988)等人在文章中指出,公司規模、同行業競爭強度、知情交易水平及股票市場的波動性等因素均可導致日交易量的自相關。這種情況下會造成不同公司、行業和不同時期的羊群行為指標不具有可比性,因此需要通過回歸進一步將導致成交量序列相關的這些因素分離出去。分別以公司流通市值、行業內公司數、llorente和收益的方差作為公司規模、同行業競爭強度、知情交易水平、波動性的變量。llorente計算公式為式(2):

        returnt+1=c0+c1*returnt+llorente*returnt*Vt+ut(2)

        其中,returnt為第t個交易日的對數收益率;Vt為長期時間趨勢調整之后的股票換手率,計算公式為式(3):

        Vt=log(turnovert)-1200∑-1s=-200log(turnovert+s(3)

        其中,turnovert為第t個交易日的股票換手率,定義為當日交易的股數除以總流通股數。

        通過回歸將導致交易量自相關的其他因素分離出去,計算公式如下:

        ACCiq=αi+β*ln(MVEiq)+γ*SICiq+Φ*variq+δ*llorenteiq+SPECiq(4)

        上式中,ACCiq為日交易量自相關系數β1iq;MVEiq為i公司q季度末的流通市值;SICiq為i公司q季度所在行業的公司數;variq為i公司第q季度的日收益的方差;llorenteiq為i公司q季度的知情交易水平;殘差項SPECiq即本文定義的股票i第q季度的羊群行為程度。

        三、實證檢驗

        本文采用上述交易量序貫模型量化中國股票市場整體及個股的羊群行為程度,進而對市場羊群行為程度與股票市場指數走勢關系、各股票所屬行業的羊群行為水平進行考察,并且對個股SPEC值與其收益之間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試圖通過對我國股票市場羊群行為的特征和實際影響進行分析,進而推論出其在現實中的應用,從而為投資者和金融監管部門等經濟主體應對羊群行為提供建議。

        1數據來源及初步處理

        本文選取1998年1月1日前上市的A股股票作為研究樣本,截止2007年12年30日為止,有效樣本股票共134支。其中不包括退市股票,以及1998年后相繼上市的股票。樣本中交易量波動超過5σ的日數據屬于異常數據和不足26個交易日的季度數據予以剔除。

        2實證檢驗及分析

        (一)參數的估計和分析

        利用樣本數據,對式(1)~式(4)分別進行估計,結果如表1、表2和表3所示。表1給出個股交易量自相關系數(ACCiq)、周內的虛擬變量(dayi)的參數估計結果的均值、各個參數所對應的t值的中值。

        表1 個股交易量自相關系數回歸結果

        變量系數t值

        Volt-10.4775283.683***

        day10.0004252.922**

        day20.0004193.537***

        day30.0004262.648*

        day40.0004262.505*

        day50.0004303.021**

        注:***表示在1%的置信度上顯著;**表示在5%的置信度上顯著;*表示在10%的置信度上顯著。下同

        結果顯示交易量的自回歸系數是正的,并在統計上是顯著。這意味著季度內日交易量之間存在較強的相關性,這與前文的理論分析結果一致。

        由于區分羊群行為和干擾因素導致日交易量自相關之后,可以更加清晰地辨識羊群行為程度,所以通過進一步回歸,將導致交易量自相關的干擾因素分離出去。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干擾因素回歸結果

        變量系數t值

        C00.4389.069***

        Ln(MV)0.0020.671

        SIC0.0000.333

        var13.1735.855***

        llorente0.0357.624***

        回歸結果表明,公司規模、行業競爭強度對交易量的自相關系數影響不顯著,所以依次刪去這兩個變量,重新進行回歸。對134只股票計算出的SPEC統計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中國股票市場個股羊群行為指標統計描述

        指標平均中值標準差最小值最大值

        SPEC0.0000.0070.185-0.6780.704

        (二)檢驗結果分析

        圖1 市場SPEC與上證綜指走勢對比

        從SPEC與市場走勢對比圖中可以發現:中國股票市場羊群行為程度表現出同市場走勢一定的相關性。67%的SPEC峰值點(點1、2、3、4、6、7、8、9)出現在大盤下跌期;25%的峰值點(點10、11、12)出現在大盤上漲中期,并且此峰值較小。總體來看,市場下跌期羊群行為強于市場上漲期,這一結論和宋軍、吳沖鋒(2001)是一致的。

        產生上述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市場初步上升時,投資者往往會看好市場,大幅增倉,但隨著大盤的進一步上漲投資者對市場風險的認識逐漸增強,當大盤上漲到一定高度,投資者認為股票價格過高不宜追漲,交易量開始萎縮,市場羊群行為程度減弱;而當大盤跌至一定程度,投資者開始恐慌,出現群體性拋售行為,SPEC值自然達到頂點。這種現象與行為金融研究學家Kahnemen和Tversky(1979)提出了著名的期望理論(Prospect Theory)是一致的,該理論刻畫了投資者對于收益和損失的態度差異,認為同樣幅度的價格下降給投資者帶來的損失感覺大于同樣幅度的價格上升給投資者帶來的收益感覺。

        與1989~1999年美國市場的羊群行為對比,中國股市SPEC的波動遠遠高于美國股市SPEC的波動,這與我國證券市場為“政策市”有很大關系。另外我國股票市場實行電腦交易,投資者可以方便地通過電腦屏幕觀察到股票即時買賣及漲跌情況,并且我國采取委托單驅動報價方式,因此只要有人利用資金優勢或持股優勢,在市場上拋出大量的買單或賣單,就會引起所有投資者的注意,從而引發羊群行為。對此,金融監管機構應該加快有關證券市場的法律法規建設,嚴禁市場操縱,防止莊家利用資金和持股優勢制造虛假的市場參數。

        考慮到行業之間差異,按照中國證監會公布的新行業分類標準將上市公司分類,計算出每個行業中個股-季度SPEC的均值,將SPEC值較高的和較低的行業列于表4。

        表4 行業SPEC的檢驗結果

        行業名稱SPEC行業名稱SPEC

        電力、蒸汽、熱水的生產和供應業2.949計算機應用服務業0.052

        石油、化學、塑膠、塑料2.836非金屬礦物制品業0.461

        農業2.794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0.679

        普通機械制造業2.471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0.683

        銀行業2.075煤炭采選業0.721

        食品、飲料、煙草和家庭用品批發業2.014交通運輸輔助業0.876

        旅游業1.853化學纖維制造業1.237

        林業1.732證券、期貨業1.566

        公共設施服務業1.625通信服務業1.634

        漁業1.459旅館業1.650

        批發和零售貿易1.308通信設備制造業1.888

        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1.162有色金屬礦采選業1.893

        土木工程建筑業0.348專用設備制造業2.355

        塑料制造業0.327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3.512

        金融信托業0.108房地產開發與經營業6.027

        考察上表可以發現:SPEC值較低的行業多為傳統穩定行業,較高的多為新興或高科技行業。分析原因,可以認為傳統穩定行業的公司一般規模較大,披露信息的準確性較好,投資者對公司基本信息了解充分,故其羊群行為投資者較少;而熱門行業往往緊扣時代主題,與國家產業發展政策一致,機構、散戶及分析人士都競相猜測政策的傾向和底線,從而在投資決策上表現出典型的羊群行為。另外軟件、通訊、環保等高科技產業中,如果某個領域出現重大、革命性的產品問世,將不可避免地直接刺激該領域的概念炒作。所以此類行業股票容易受到追捧,羊群行為投資者較多。此結論對投資者而言,為追求收益的穩定性,應多投資于傳統穩定行業,從而避免股價劇烈波動的風險;金融監管機構應更加監控具有炒作潛力的行業,從而使市場避免巨大的波動甚至金融危機。

        (三)個股SPEC與其收益關系的實證分析

        本文對個股的SPEC和季度收益率進行平穩性檢驗后,進一步將季度收益對當期至滯后8期SPEC進行回歸,以期檢驗出個股SPEC值與收益之間的關系。利用逐步回歸法去掉不顯著的因素項對樣本進行回歸,得到如下結果:

        R=0.014+0.104 SPEC-0.063 SPEC(-5)-0.049 SPEC(-6)

        (4.241***)(5.970***)(-3.592***)(-2.821***)

        回歸結果顯示:個股當期SPEC與其收益率呈顯著的正向關系;滯后五、六期SPEC與收益呈顯著負向關系。考察其原因,可以認為羊群行為使得市場對股票超額需求,從而股價大幅上漲。某些莊

        家率先買入某些股票導致股價大幅提升后,追逐價差的動機將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加入買進的行列,從而進一步推動股價上升,使得當期收益率較高。但股價過于上漲后,投資者逐漸認識到投資其中的風險較大,對其關注就會減弱,甚至出現拋售現象,導致股價下跌,所以滯后一段時期的收益為負,反之亦然。這說明羊群行為可以給采取該行為的投資者帶來正的當期收益,遵循收益最大化的投資者會采取這種行為,但這種收益會在5~6個季度后得到糾正,所以投資者應在獲得收益后及時擺脫羊群行為。這一發現對投資者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投資者可采取“觸發點”投資策略,即當收益率相對平均水平過高(過低)時,買入(賣出)該股票,當收益率回到相對均衡狀態時賣出(買入),從而獲得超額回報。

        另外,本文實證也表明:監管部門應該提高市場公開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向市場提供及時、充分、準確、廉價的信息;上市公司應該增強信息披露的透明性,尤其是重大事件應細化持續披露,減少普通投資者信息不對稱的影響,進而減少由于羊群行為引發的動蕩。

        四、結論

        結果表明,在市場走高下的羊群行為低于在市場下挫時的羊群行為,傳統穩定行業中羊群行為低于房地產、高科技等易炒作的熱門行業中羊群行為,羊群行為可以給采取該行為的投資者帶來正的當期收益,但是這種收益會在5~6個季度后得到糾正。

        綜上所述,證券交易過程中,個股羊群行為程度對股票收益率具有顯著的揭示作用,是市場交易信息的明顯信號。另外對不同行業的股票而言,羊群行為程度明顯不同。因此,對于投資者而言,為了更加有效的進行投資,在交易中應更加關注個股SPEC值的變化;而對于監管者而言,對SPEC監控是發現市場異常變化的重要工具。

        第9篇:教育敘事故事范文

        關鍵詞:廣義虛擬經濟;飛機;參數估算法;研制費用;偏最小二乘回歸法

        中圖分類號:F014.3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9448 (2013) 02-0013-07

        Based on the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under the Aircraft Life Cycle Cost Estimation Study

        JIANG Peng(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ha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traditional estimation methods, the paper presented a life cycle cost estimation model of the aircraft based on the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using 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method. It establishes an aircraft airframe fee model through Partial Least-Regression analysis and Ordinary LeastRegression analysis from the number of different dimensions, such as: a number of design drawings A4,stand-alone trial-hours, material cost, tooling, working hours and the flight test ups and downs and so on. The example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aircraft life cycle cost estimation methods, life cycle cost estimation model of the aircraft based on the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in aircraft price forecasting has higher accuracy and better refle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urchase price and performance parameters. Keywords: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aircraft, estimating parameter, development cost, partial least regression

        一、飛機全壽命周期費用概述

        隨著航空工業的不斷壯大發展,飛機的各項性能指標得到了全面提升,伴隨著性能提升是飛機的設計越來越復雜,工藝要求越來越苛刻,加上通貨膨脹的影響,飛機的各種研制費用大幅增長。飛機費用的增長已成為各國飛機裝備發展的一個關鍵制約因素,需要花大力氣認真對待。對飛機這樣龐大復雜的系統,其研制費用的估算就顯得尤其重要。成本估算的方法比較多,按照估算原理,一般可以分為基于統計和參數擬合的方法和分析法兩大類[1]。基于統計和參數擬合的方法主要包括類比成本方法、參數成本方法、神經網絡法以及功能成本法(Function Cost Estimating)、基于實例的推理方法(Case-Based Reasoning, CBR)和基于灰色系統理論預測法等等。分析估算方法主要包括:詳細估算方法和作業成本方法(ABC),還有基于特征和加工工藝的估算法等等。主要估算方法特點比較如表1所示。

        二、廣義虛擬經濟與偏最小二乘回歸法

        (一) 廣義虛擬經濟

        林左鳴的《廣義虛擬經濟――二元價值容介態的經濟》[3]一書,較早提出現代社會已進入到廣義虛擬經濟的時代,二元價值容介態的廣義虛擬經濟理論認為:實體經濟主要滿足人的物質需求(生理需求和使用功能需求),同時滿足人的物質需求和心理需求以及只滿足人的心理需求的經濟可定義為廣義虛擬經濟[2-4]。

        傳統經濟活動生產交換的商品,主要是表現為使用價值,即滿足人們生理需求的價值,但若以一個全面的角度分析人,不但有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還有心理需求,特別是在基本生理需求得到滿足后,人們追求更多的是心理需求,滿足心理需求的價值標的,與實體經濟生產滿足生理需求的使用價值相對應而言,就是所謂的虛擬價值[2]。因此,創造滿足人的心理需求的使用價值的經濟活動是實體經濟,而創造滿足人的心理需求的虛擬價值的經濟活動是虛擬經濟,當把兩類經濟活動融合為一體,并凸顯了滿足人的心理需求,即在商品價值量構成中虛擬價值占主導時,這樣的經濟活動就是廣義虛擬經濟[3]。關于廣義虛擬經濟的一個簡捷的定義是:如果說傳統經濟是“物本經濟”,那么廣義虛擬經濟就是“人本經濟”,在“以人為本”經濟理念下,即便是很傳統的經濟活動,由于理解不同,衡量尺度和目的的改變,也會產生出和“以物為本”經濟模式完全不同的結果,這正是我們不僅要會用狹義虛擬經濟手段來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更要善于用廣義虛擬經濟視角來指導今天新經濟全面發展[4]。

        (二) 偏最小二乘回歸法[5,8,15]

        偏最小二乘回歸法(Partial Least-Squares Regression, PLS)是在克服普通最小二乘回歸法(Ordinary Least-Squares Regression, OLS)處理樣本點不足,自變量之間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不足等問題的基礎上引入的,與OLS相比,PLS有以下幾個特點:

        1)能夠在自變量存在嚴重多重相關性的條件下進行回歸建模;

        2)允許在樣本點個數少于變量個數的條件下進行回歸建模;

        3)PLS在最終模型中將包含原有的所有自變量;

        4)PLS模型更易于辨識系統信息與噪聲(甚至一些非隨機性的噪聲);

        5)在PLS模型中,每一個自變量的回歸系數將更容易解釋。

        (1) PLS建模原理

        設有q個因變量Y{ y1,y2,…,yq }與p個自變量X{ x1,x2,…,x p },觀測了n個樣本點。PLS分別在X與Y中提取出成分t1和u1(也就是說,t1是x1,…,xp 的線性組合,u1是 y1,…,yq 的線性組合)。在提取這兩個成分時,為了回歸分析的需要,有下列兩個要求:

        1)t1和u1應盡可能大地攜帶它們各自數據表中的變異信息;

        2) t1和u1的相關程度能夠達到最大。

        五、實證研究廣義虛擬經濟下飛機全壽命周期費用的估算

        為了對比分析傳統估算方法與基于廣義虛擬經濟視角下估算方法在飛機全壽命費用估算方面應用可行性問題,我們隨機對某類型的飛機進行了8組數據取樣,主要以材料費和工裝工時費用為例,利用DAPCA Ⅳ方法和偏最小二乘回歸方法進行計算,并將計算結果與實際的理論值進行比較分析。

        通過實證研究可以發現,以飛機研制的材料費為例,在廣義虛擬經濟視角下偏最小二乘回歸法所建立的模型估算誤差大多數比傳統估算方法建立的模型小,它的平均絕對偏差是7%,而傳統估算方法的平均絕對偏差是26.8%,在工裝工時方面,傳統估算方法的誤差明顯高于在廣義虛擬經濟視角下的估算方法誤差,平均絕對偏差分別是27.7%和18.3%,高出近10個百分點。計算結果如表2所示。

        通過實例仿真驗證,可以看出在廣義虛擬經濟視角下,由于增加了客戶期望值、客戶滿意度這兩個指標來反映飛機全壽命周期費用中的虛擬成本,使得預測的精度更高。因而從廣義虛擬經濟角度,考慮飛機全壽命周期費用中的虛擬成本,對機全壽命費用的估算更為適用。

        六、總結

        隨著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融合發展,科學技術不斷進步,各種類型的飛機性能也得到了不斷提高,飛機需要量也在不斷增加,因此,對飛機費用的分析也越來越顯得重要。特別在考慮虛擬經濟的情況下,影響飛機估算的因素眾多,關系也更為復雜。本文在傳統估算方法的基礎上,結合偏最小二乘回歸方法,提出了基于廣義虛擬經濟的飛機全壽命費用估算模型。實例表明,與傳統的飛機全壽命費用估算方法相比,基于廣義虛擬經濟視角的估算模型在飛機價格預測方面具有更高的精度,并且能更好地反映采購價格與性能參數之間的關系。所以說,基于廣義虛擬經濟視角的飛機全壽命費用估算模型的應用是可行、有效的。

        參考文獻:

        [1] 潘雙夏,姜少飛,馮培恩,等.產品生命周期的成本決策支持系統框架研究[J]. 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 2002, 8(11): 881-886.

        [2] 林左鳴. 虛擬價值引論――廣義虛擬經濟視角研究[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18(3):21-25.

        [3] 林左鳴. 廣義虛擬經濟――二元價值容介態的經濟[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4] 林左鳴. 廣義虛擬經濟論要[J]. 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18(5):1-5.

        [5] 徐哲,劉榮.偏最小二乘回歸法在武器裝備研制費用估算中的應用[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 2005, 35(3): 152-158.

        [6] 尹力,劉強,王惠文.偏最小二乘相關算法在系統建模中的兩類典型應用[J].系統仿真學報, 2003, 15(1): 135-137.

        [7] 郭基聯,張恒喜,劉曉東.飛機機體研制費用的偏最小二乘回歸分析[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 2001(4): 121-124.

        [8] 李壽安,張恒喜,童中翔等.偏最小二乘回歸在軍用飛機價格預測中的應用[J].航空學報, 2006, 27(3): 600-604.

        [9] Word S, Word K, Tjessem K. Hierarchical multiblock PLS and PC models for easier model interpretation and as an alternative to variable selection[J]. Journal of Chemometrics, 1996, 10(5/6): 463-482.

        [10] Johan A W, Theodora K, John F M. Analysis of multiblock and hierarchical PCA and PLS models[J]. Journal of Chemometrics, 1998, 12(5): 301-321.

        [11] 侯妍.裝備研制項目立項論證技術風險評估方法研究[J].軍事運籌與系統工程, 2006,20(3):59-64.

        [12] 呂建偉.裝備研制方案評估的群決策方法研究[J].軍事運籌與系統工程,2005,19(2):42-46.

        [13] 金鋒,崔卉,張玉平.武器裝備研制階段費用預測方法及仿真[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 2006, 26(11): 991-994.

        [14] 王禮沅,張恒喜,徐浩軍.基于粗糙集的空戰效能多指標綜合評估模型[J].航空學報, 2008, 29(4): 880-885.

        [15] 王帥,范春彥,辛永平.基于偏最小二乘回歸的研制費用估算模型[J].2007,35(11):29-32.

        [16] 王永杰,王禮沅,張恒喜,郭基聯. 基于遞階偏最小二乘回歸的飛機采購價格預測[J]. 火力與指揮控制. 2010, 35(10):98-101.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在线日本妇人成熟免费a√午 | 欧美性爱在线免费精品 |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站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 日韩中文免费码 |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