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商業保險參與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以政府為主導的社會保障體系給人民提供了基本的社會保障,本文通過觀察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的實施現狀,分析政府以商業保險為補充手段在參與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商業保險自身經營進行反思,探尋產生問題的原因。本文針對商業保險參與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存在問題及原因,從制度本身規劃,考慮保險市場發展環境,從不同市場主體的角度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使商業保險更好地參與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最大程度發揮其互補作用。
關鍵詞:商業保險;社會保障體系;政府及商業保險公司
一、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障的關系
商業保險是指合同的主體雙方通過訂立保險合同,即保險人和投保人締結形成投保和承保的合同關系,保險公司作為活動主體通過向投保人征收保費的方式建立起保險基金,對資金進行相關管理活動,以獲取盈利。同時利用保險基金履行其風險分散補償損失的職能。社會保障字面意思可理解為維護社會安全,世界各國對社會保障的定義不盡相同且處于隨時變化的狀態,但對其基本功能的定義都有共同的認知。在國際上,社會保障主要被定義為一系列措施,以減輕人們在面臨失業、疾病、老年、工傷和分娩時所面臨的經濟損失。在承受損失的情況下,提供最大程度的補助,社會保障是社會的安全網,國家是提供主體,由政府提供社會服務和社會救助,在一定程度上維護社會公正和社會保障。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包括社會救濟、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特殊照顧和安置,社會互助和個人儲蓄積累,后來提出商業保險應作為社會保障補充。在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障之間的關系方面,社會上存在著許多種不同的看法。第一種觀點是將商業保險視為社會保險的一部分,并支持商業保險來管理社會保險。第二種觀點認為,商業保險是社會保險的補充,商業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的差異很大,強調二者的區別。還有人建議,如果我們只依靠基本的社會保障措施,如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保險,忽視商業保險,有效的社會保障制度就無法建立。
二、商業保險參與保障體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的理解存在誤區1.視角過于單一目前有些觀點認為,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的運行依然是單純以政府為主體進行主導。但實際上,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應該是對整個社會的合理資源配置。不同的保護水平應由不同的實體主導。通過調整社會結構,社會保障共享機制更加合理,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滿足不同學科的社會保障需求,滿足不同層次的福利訴求,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實現這一效果的前提是要調動整個市場的積極性,讓各個部門及主體全都參與到社會體系建設的過程中,而在不同領域應遵守不同的規則,單靠政府的一手掌控,不合理也不現實。2.過分夸大市場的作用追逐利潤是市場的本性,有些人贊成將基本的社會保障交由市場調節,這樣做反而本末倒置,阻礙了商業健康保險的發展。為了獲利,保險公司將重點維護重大疾病保險。忽視商業醫療保險市場的發展不能滿足基本的健康保障需求。再比如公立醫院的改制在一定程度上使其公益性逐漸降低,從而影響到法定醫療保障制度的健康發展。如今的許多社會現象都說明了社會保障機制雖然離不開市場的參與,但不得完全依賴于市場,在調動各個市場主體的積極性的前提下,同時也要注意加以正確引導,制定規則加以約束。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市場的積極作用。
(二)雙方合作存在困難1.主體的根本目標存在差異商業保險的經營主體根本目的是盈利,而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是公益性的體現,二者的根本目標的不一致,在某些方面會造成合作的阻礙。社會保險的低費率會降低保險公司的盈利能力。而保險公司為了開拓市場以及積累經營經驗參與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當中,長期入不敷出會降低其積極性,很難持續合作。2.合作執行存在困難商業保險公司目前沒有明確的政策來規范自己的地位,在社會保障體系中發揮管理職能是不方便的,不利于進一步深化雙方的合作。進一步的合作政策計劃難以制定,在提高雙方合作水平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而且在法律制度方面也不夠完善,對于第三支柱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缺少良好的推動力,比如稅收優惠等方面。3.市場競爭日益復雜商業保險公司面臨著巨大的市場外部競爭,政府在引入市場機制參與社會保障體系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都在抓住機遇,希望以此促進自身發展。面對復雜的金融市場,商業保險管公司經營相對單一,商業銀行和信托公司等都是商業保險公司開拓市場的阻礙因素。其他金融機構的繁榮發展將導致人才流動不平衡,高素質人才將轉向繁榮的產業,這將導致資金管理水平的不平衡。且其他金融機構可以憑借其豐富的客戶資源以及投資管理水平,研發出更具競爭力的產品,在某些程度上削弱了商業保險公司的競爭力。隨著受托人數量的增加和范圍的擴大,商業保險公司應善于抓住市場合作的機會。在經營不同業務的過程中,應擴大業務范圍,增強自身市場競爭力,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三、商業保險參與過程中產生問題的原因
(一)發展理念不清晰我國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的發展建立尚處于初步階段,并沒有一個確定的長久發展理論體系作為支撐。對于理論方面,缺少對各層次的結構以及各自的定位的詳細闡述,大多數研究只是片面表明某一部分的重要性,未能從整體上把握社會保障體系多層次的發展要求,往往過于強調法定的基本保障以外的其他因素的重要性,這樣容易造成過度追求市場效用的發揮的現象。不僅理論層面有待完善,在政策的實施上的定位也不夠清晰。雖然商業保險參與了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但在重大災害發生時,還是由政府承擔主要賠償責任。許多權責劃分表明當下政策體系的發展并不清晰。理論和政策實踐的定位模糊,必然影響多層次保障體系的高效健康發展,削弱保障的實際效果,在實際生活中,也往往出現體系紊亂的局面。
(二)主體參與程度不夠中國的商業保險參與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在政策方面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支持,但相關政策的實施并未取得預期的效果。市場機制和社會機制并不能充分發揮其職能,使每個社會主體都參與到體系之中,滿足其個體的不同需求。這也限制了社會保障制度的進一步發展,也阻礙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不利于擴大保險需求的良性循環。
(三)社會主體組織欠缺長遠規劃在實踐中,各種市場主體都表現出積極參與社會保障體系的思想,但卻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甚至偏離了原有的軌跡。在商業保險參與社會保障體系的過程中,許多壽險保險公司為了一時的盈利目的,開發出很多偏向于理財的產品,滿足其投資融資需求,而忽略長期壽險業務的開發。而財產保險公司則以車險作為其主要業務來源,缺少開發新產品新業務的動力。整體保險市場有效服務能力呈現出供給不足的局面,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仍然面臨很大困難。
四、解決對策及發展方向
(一)對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統籌規劃協同推進現代社會保障體系是一個有著自身運行規律的獨立系統,內部復雜但也明確,不同的層級有著不同的作用,不同的內容對應不同的責任,統籌規劃有助于權責分明,保障各部分都履行好自己的職能,使整體效率最大化。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首先要明確其中的各個層次,劃清分類界限,才能為商業保險的參與掃清障礙。將傳統的家庭保障視作基礎層級,法定保障為第一層次,法定保障由政府主導或負責,以政策支持并集市場、社會各方之力的政策性或公益性保障為第二層次,以市場主導并由市場主體提供的商業性保障為第三層次。這樣明確劃分,規定了市場和政府等不同主體各自的責任內容,在確定的發展空間內,各司其職,推動整體的協調發展。
(二)保險公司應加快創新把握機遇我國商業保險產品服務創新能力有待加強,現存的各類產品多樣化程度低,無法滿足不同類型的消費者的不同需求。促進商業保險的發展可以從不同方面進行著手。各類保險產品的設計取決于不同地區人們的需求。例如,在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可以引入高端保險產品,這可以滿足高收入人群的保險需求,更好地彌補基本需求,將更好地整合商業保險和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
(三)政府要不斷加強和完善行業監管商業保險對社會保障體系的補充作用要想得到有效發揮,良好的法律體系和良好的經營環境,是保險業健康發展的有效保障。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必須嚴格規范市場準入機制,從根本上減少保險市場中道德風險的發生。對新產品的開發要加大監管力度,在提倡創新研發的同時,政府也要對新產品的的上市資格進行嚴格審查,全面規范把控商品定價,讓群眾可以安心享受選擇保險產品,在自身經濟承受能力范圍之內,自由選擇需要的風險保障。對于保險公司的資金使用,政府還應發揮監管作用,實時監控資金使用情況,根據不同類型項目的內容制定不同的規定,規范投資行為,確保保險安全資金,并確保保險公司的還款能力。穩健地實施嚴格監督和管理資金的收集和運作能力。使保險基金的運用不會威脅社會總體穩定,保證資金安全以及商業保險補充作用的發揮。
五、結論
面對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保障需求日益增長,二三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的作用愈發重要。要想讓社會保障的職能得到更大程度的發揮,商業保險是一個十分有效的補充手段,對于保障水平的完善起到了促進作用,但是商業保險首先要加強自身的建設,才能更好發揮其補充作用。從監管體系出發,從商業保險所處外部環境著手,降低其道德風險,到對保險公司自身經營管理方式的改進,提高運營效率,滿足人們多樣化需求。在社會保障體系自身不斷完善的過程中,商業保險要充分發揮其補充作用,同時在政策的激勵下,各類市場主體的活力要充分發揮,令政策制定的目標理想實現。
參考文獻:
[1]魏華林,林寶清.保險學[M].北京:髙等教育出版社,2011.
[2]鄭功成.社會保障概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3]鄭功成.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現狀評估與政策思路[J].社會保障評論,2019,(01).
[4]陳韋潮,毛超.新農保實施背景下商業保險發展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11,(07).
[5]王海艷,司辛欣.充分發揮商業保險對基本養老的補充作用[J].上海保險,2014,(12).
[6]鄭秉文.第三支柱商業養老保險頂層設計:稅收的作用及其深遠意義[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6(01):2-11.
[7]李文銳.保險產業政府規制的系統分析[J].經濟問題,2017(1).
[8]許飛瓊.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障關系的演進與重構[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0(2):1-2.
作者:樊奕 單位:天津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