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創造性思維培養幼兒美術教學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幼兒美術教學在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教師觀念誤區、結構化語言、限制性指導嚴重影響了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及美術教學實效性的提升,因此,有必要立足創造性思維培養視角探索幼兒美術教學策略,以期為幼兒創造性思維培養及潛能開發獻策。
【關鍵詞】幼兒;美術教學;創造性思維;培養
創造性思維是個體潛能開發與社會進步的根基,因此,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要從幼兒階段抓起。正如歷史學家阿諾德·托恩比所言:“要為幼兒潛在創造力的發展提供一個非常好的發展機會,這對于任何一個時代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事。”根據教育部出臺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藝術領域的學習可提高幼兒對美的認識與感受,豐富其創造力與想象力,并以自我獨特方式去發現美、創造美。可見,美術等藝術類教育對幼兒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意義重大。鑒于此,有必要基于創造性思維培養對幼兒美術教學策略展開探討。
一、幼兒美術教學中創造性思維發展的梗阻
(一)觀念性誤區限制想象放飛
現階段,幼兒美術教學中多數教師仍存在觀念誤區,強調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與訓練,忽略了幼兒美術活動過程的體驗及情感態度的培養,嚴重影響了幼兒觀察、思維及想象能力的發展,導致幼兒美術表現過于程式化、固定化,缺乏個性與心靈感受。不僅如此,很多教師未樹立科學的兒童觀,不注重尊重幼兒天性,這導致孩子只能被動服從、一切行動聽指揮、依葫蘆畫瓢,無益于其在美術活動中發揮主觀能動性與想象力,致使幼兒美術作品千篇一律。
(二)結構化語言縮小發散空間
幼兒美術教學中,師幼之間主要以語言為媒介,將美術教學與幼兒學習活動緊密相連,因此,教師指導性語言不僅傳達了其個性、教育理念及業務能力,更透露著其對美術活動的理解與思考、對幼兒的認知與態度等。值得注意的是,現階段幼兒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指導性言語多以命令為主,加上問題設置的高度結構化,嚴重限制了孩子的想象空間,如在“裝飾拖鞋”一課中,教師提問:“我們以前學過的裝飾線條除了折線,還有什么線?”如此結構化的語言及問題極大地縮小了幼兒思維發散空間,無益于其創造性思維的形成與發展。(三)限制性指導引發思維定式思維定式是依循積累的思維活動經驗,通過反復使用而形成的定型化了的思維路線、方式、程序及模式,一旦形成就很難打破,并會對個體認知過程產生巨大影響。在幼兒美術教學中,很多教師無意中的示范、暗示等限制性指導及出示的范畫促成了幼兒的思維定式,如孩子畫背景時提醒:“你可以畫藍天、畫座山”,過多的限制難免導致孩子形成思維定式,只知一味模仿范畫,在美術活動中失去了思考的樂趣,無法隨心所欲地放飛思維與想象,繼而影響其想象力的發展及創造性思維的形成。
二、基于創造性思維培養的幼兒美術教學策略
(一)尊重天性,呵護幼兒奇異思維
針對幼兒美術教學中存在的觀念性誤區,教師要打破傳統的兒童觀,注重尊重幼兒天性,切忌以“是不是”“像不像”作為美術作品評判標準,而要從多個視角肯定孩子,呵護其奇異思維,鼓勵其天馬行空、放飛想象。奇異思維是幼兒美術活動中的“突發奇想”,是其主動探索問題、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標志,是孩子好奇心的稟賦使然,此時,教師不應以藝術的“美”為固定評價標準,而要以合作者姿態解答孩子的突發奇想,向珍惜露珠般珍視各種突發奇想,并引導其進一步探索。例如,有些孩子在畫葡萄時,喜歡將每顆葡萄畫成不同的顏色,并幻想如彩虹糖一般五顏六色的葡萄,對于這樣的創作,教師不能以“沒有這樣的葡萄”“這樣畫不對”等評價挫傷孩子的創造熱情,相反,要給予充分的肯定:“每一顆葡萄都畫得很圓”“串聯的五彩葡萄很漂亮”,以此激勵孩子打破思維限制,創造出幼兒階段最獨特的作品。
(二)循循善誘,引導幼兒標新立異
幼兒美術教學中,教師的語言指導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言行舉止,因此,除了要考慮美術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師還要注重采用科學的語言策略引導孩子美術學習興趣的提升,鼓勵孩子標新立異,持續拓寬其思維發散空間。教師要明確的是創造并非“教”出來的,而是引導、鼓勵、挖掘出來的,因此,教師要順應孩子內心強烈的創造需求,循循善誘,鼓勵其充分發揮自身獨特風格,使之樂于在美術創作中別出心裁的想法,相同的題材,教師要引導孩子從多元視角表現,使之把握事物間的聯系。例如,在引導孩子畫小螞蟻時,教師可采用求異法啟迪其思維和想象,這樣有些孩子想出了螞蟻在洞口搬食物、有些則想象出螞蟻大王指揮小螞蟻搬運食物、還有些想象螞蟻搬食物遇水等多元情境,使之全憑自己的想象作畫,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效。
(三)創設情境,孕育幼兒想象思維
別林斯基曾言:“創造過程只有通過想象才能完成。”幼兒美術活動孕育著大量想象思維的發展空間,因此,教師在美術教學前要注重創設情境,迅速把握孩子無意注意、提升其有意注意力,給予孩子產生想象的刺激物,使之成功由一件事物聯想至另一件事物,完成整個創造性思維生成的訓練過程。同時,教師要引導孩子做生活的有心人,經常引領孩子徜徉于千姿百態的自然中,使之賞花賞景、聆聽鳥語蛙鳴、感受水流浪涌,持續積累視聽經驗,并在記憶表象的基礎上自覺展開想象,將存儲其腦海中的一切轉變為美術創造的靈感源泉。例如,教師可針對孩子普遍喜愛的《西游記》《白雪公主》等影視節目及繪本故事,培養孩子觀察與思考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使之大膽創造,畫出《孫悟空救白雪公主》等意愿畫,實現現實、虛擬的結合,展現出非凡的想象力。
(四)優化教具,培育幼兒通感能力
教具因其開放性、多樣性,也蘊含著豐富的創造因素。因此,教師要注重優化教具,豐富教學形式,提升幼兒的通感能力與思維創造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要認識到教具對幼兒想象力訓練的局限性,注重依循孩子個性差異性進行篩選,主動甄別、挖掘美術課堂內外能夠發揮幼兒聯想、幻想思維的材料,以充分發揮教具激發孩子創造性思維的功效。此外,通感是美術教學中必須發展的一種能力,有助于幫助孩子打通生理界限、克服感官單一化使用、感官不協調等習慣,使孩子口、耳、手、腳、心、鼻等感覺系統全面貫通、互為轉化,培養孩子的通感能力,對激發孩子創造性思維意義重大,因此,教師要善于利用多元教具引導孩子科學使用感覺器官、發揮其組合優勢,在學會通感的基礎上鼓勵幼兒用腦去幻想畫面,并利用畫畫將場景表現出來。綜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蘊含著無限的發展潛力,因此,如何有效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深度挖掘和開發其成長中的潛力是幼兒教育者不得不思考的問題。幼兒美術教學是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的有效途徑。因此,還需立足創造性思維培養視角加強幼兒美術教學的研究與實踐,以深化幼兒美術教學改革,全面助力幼兒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參考文獻:
[1]鐘英.幼兒美術教學中思維創造能力培養研究[J].藝術評鑒,2019(21).
[2]黃圣榮.在美術教學中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J].教育評論,2005(03).
[3]王昆,鄭競翔.美術教學中幼兒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學前教育研究,2014(09).
[4]申健強,申利麗.談在藝術活動中對幼兒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教育探索,2011(11).
作者:許珂 單位:山東省青島市市北區道口路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