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時代旅游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互聯網+”、“萬眾創新、大眾創業”的新時代背景下,旅游行業對人才的創新創業意識有了更新更高地要求。從加強新時代旅游從業人員創新創業教育的迫切性出發,分析了高校旅游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借鑒“建構主義”理論,提出了試行“校內工作室”模式、搭建“五位一體”實踐教育平臺等方面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建構主義;新時代;創新創業教育
一、新時代旅游創新創業教育的迫切性
1、適應旅游產業地位提升的需要
旅游業資源消耗低、綜合效益好,提供的就業崗位多,對國民經濟發展產生的乘數效應明顯,日益成為“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重要力量,以及國民經濟“重要支柱性產業”。產業地位的提升對專業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
2、提升旅游專業學生就業能力的需要
據統計,全國開設旅游類專業中職層次以上在校生2016年為67.2萬人,2017年招生27.7萬人,就業形勢依然嚴峻。有關研究認為:推動畢業生自主創業是有效緩解就業壓力的重要手段,若自主創業比例達到畢業生總量的30%以上,則創業促進就業的效果顯著。但是,目前旅游專業畢業生還是以被動就業為主。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增強學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創新創業是青年學生成才成長的重要途徑,新時代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復合型、應用型、創新創業型人才。
3、滿足旅游人力資源市場的需求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不斷提升,對旅游的追求持續增長,旅游行業快速發展,尤其“互聯網+旅游”催生了很多新商機,為畢業生創業提供了許多機會。如以中小旅行商、快捷主題酒店、小型餐飲美食企業、中小鄉村接待點為代表的旅游企業,遍布各市縣城鎮區域,進入門檻比較低,但創業成功率相對較高,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這類創業對旅游人力資源市場既提供了平臺,也提出了新要求。
二、當前旅游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以傳統教學模式為主
長期以來,高校人才培養主要是“以教師、教科書和課堂教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形成了教師單向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其缺陷是作為認知主體的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處于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地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被忽視,其創新意識也很難被激發,更談不上培養創新創業能力。
2、培養方案設計和實施有缺陷
主要表現在:一是培養目標沒有明確創新創業能力。二是創新創業教學環節不足,許多學校開設了就業指導等課程,但重點是圍繞如何就業。三是實習就業限制創新創業培養。旅游專業學生實習的主要方向是星級酒店、旅行社等。包括萬豪、洲際等國際品牌企業,往往已經形成了一整套系統嚴謹的操作規范、服務體系、管理制度和企業文化,強調員工行為要以嚴格遵循為主,客觀上限制了實習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3、缺少適應新時代的創新創業課程
在以就業為導向的培養模式下,大多數高校開設的多是以通識類、基礎性為主的就業指導課程,不僅與專業有關的少,同時符合OTA或其他新型互聯網、新媒體企業需求的課程相當缺失和滯后。
三、基于建構主義的改革對策
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獲得,而是學習者在社會文化等背景或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素材和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認為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雙方共同參與、討論的過程,情境化、開放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理解,建立一套自己的知識體系。教師應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借鑒此理論,筆者以安徽國際商務職業學院為載體,組織實施了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
1、樹立新理念新思路
堅持“以生為本”,突出學生在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中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角度來設計和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以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和社會需求為導向,以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重點,以“校企合作共建”為平臺,以實踐教學和課程體系改革為載體,分層協同共建,實現優勢資源共享,將專業培養目標和創新創業培養目標有機結合,促進旅游人才可持續發展。
2、試行“校內工作室”模式
探索“互聯網+旅游”背景下的旅游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重點圍繞“校內工作室”模式。校內工作室是指在教師和行業專家的共同指導下、設在校內的就某個旅游專業領域開展實踐和研究的場所及機構。這種模式就是整合利用好校內、校外兩種資源,模擬或實際開展旅游企業經營管理活動。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到校內工作室開展實踐鍛煉,也可以在老師和行業專家的指導下開展實際的經營活動,接觸到旅游網站運作、旅行社運營、旅游市場營銷與推廣等一線工作實際。學校可以建立創業孵化基地,提供給一些優秀的學生,讓他們在課余時間進行創業實戰,開設一些微型經濟實體,比如小型旅行社服務網點、特色咖啡吧、茶吧等,為將來進入社會進行創業積累寶貴經驗。
3、構建旅游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按照建構主義教學理念,構建“有層次、遞進式”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1)開設通識型創新創業課程。在公共基礎課程模塊中開設就業指導與職業規劃、創新意識培養、創業學原理、創業融資等相關課程,在人才培養全過程中不斷輸送、傳播、培育創新創業理念、意識和知識,為學生們今后創業打下相應的基礎。(2)開設專業型創新創業課程。在專業技能課程模塊開設專業型創新創業課程。如開設《旅行社模擬經營》課程,采取“項目+團隊合作”方式,通過模擬創辦和經營一家旅行社,讓學生熟悉開辦旅行社的條件、程序及難點,熟悉旅行社組織結構設計、旅行社人力資源管理、旅游產品的設計與運作、旅游產品的營銷、旅游財務管理等具體的經營與管理任務,積累創新創業實踐感性認識。(3)推行創業體驗實訓。在課程實訓當中,安排學生前往旅行社、星級酒店等旅游企業參觀體驗,開展旅游企業經營實際認知教育,鼓勵一些有創業意愿的學生把專業實踐與創新創業學習緊密聯系,提高旅游創新創業能力。(4)開發創新創業專業選修課程。開發具有旅游管理專業特點的創新創業選修課程,如《旅行社創辦指導》《旅游微店開店技巧》《特色民宿創辦與經營》等。
4、搭建“五位一體”實踐教育平臺
(1)舉辦創新創業講壇。由旅游院系、專業教研室定期組織創新創業專題講壇,邀請創業成功人士或者參與過創業的優秀校友分享自己創業的經驗,激發學生創業興趣,培育創新創業意識,引導學生不斷深入認知創新創業。(2)組建創新創業社團。鼓勵成立旅游創業協會、旅游創業聯盟等相關社團,如安徽國際商務職業學院“學之旅”社團。社團日常活動和管理均由學生承擔,比如為旅行社設計開發旅游線路、為旅游企業推銷旅游產品,增加在創新創業方面的體驗。專業教師負責指導活動開展,如針對“互聯網+旅游”,指導專業學生開辦旅游微店,積累經驗和基礎。(3)開展創新創業大賽。校級、二級院系層面可廣泛開展“互聯網+旅游產品設計大賽”、“互聯網+旅游營銷創意大賽”等賽事,積極參與省級、國家級相關賽事。通過比賽,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增強溝通交流能力以及創業所需基本能力。(4)設立創新創業獎學金。學校可設立專項獎學金,鼓勵和幫扶有良好創業思路的學生,完善創業孵化機制和激勵措施。同時,學校應積極聯系地方政府及旅游管理等行政部門,爭取有利于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政策和措施,如支持學生申報培養創新創業及實踐服務型人才的“旅游英才計劃”。(5)創新創業實驗班。報告指出,高校人才培養要“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學校可聯系企業共建創業實驗班,根據市場和企業需求,遴選學生組成虛擬教學班。該班學生除了學習正常的必修課程外,必須選修規定學時或學分的創新創業類實驗課程,參加校企合作單位組織的實踐實習,畢業后優先應聘到企業工作。
參考文獻:
[1]程冰,趙霞.新常態背景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河池學院學報,2015(8).
[2]鄒亮,曹洪珍.試論旅游管理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4(4).
[3]王恒,曹洪珍.創新創業教育背景下旅游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以遼寧對外經貿學院為例[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15(6).
[4]魏潔.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類旅游管理專業創新創業能力培養[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6(7).
作者:王祥武 單位:安徽國際商務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