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工科大學生的知識結構與能力要求決定其擁有更大的創新創業能力,激發創業意識,設計評價體系是工科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主要內容。本文論述了創新創業教育在新工科建設中的重要性,將新工科與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相結合,制定新工科創新創業教育新策略。
關鍵詞新工科創新創業教育大學生
1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意義
1.1創新創業教育是新時期人才培養的要求
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是推進高校綜合改革的重要內容。雙創新時期需要更多有創新創業意識能力的大學生,高校人才培養要向培養就業崗位創造者轉變。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建議綱要聚焦于人才培養,明確提出建立教學科研水平雙一流高校的要求。國務院關于印發《中國制造2025》的通知中提出,要完善以企業為主體,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制造業創新體系,引導社會各類資源集聚,大力推動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十大重點領域突破發展,創新創業教育的根本是理論與實踐教學環節的深度融合,高校要結合學科優勢,實現以學科專業對接產業行業,推進學科專業群服務國家戰略及地方產業發展[1]。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高校必須將培養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的應用型人才作為重要任務,建立多元化質量標準,注重大學生創新思維,實踐能力的訓練。使創新創業教育面向全體,貫穿于高校教育全過程,滿足社會對創新創業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1.2創新創業教育是高校教育改革發展的保障
2015年,國務院印發關于推進建設雙一流大學的方案通知,強調分類管理,適度發展綜合性大學。新時期,人才培養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務,雙一流建設的重要基礎是建設一流本科教育,迫切需要管理創新,創新創業教育應是全面覆蓋與貫穿教育過程的素質教育。高等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在于其培養人才是否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高校在培養人才中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創業能力的培養,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專業水平高,具有較強創新創業能力的大學畢業生。創新創業教育是高校教育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國以才立,人才是驅動國家發展的第一資源,黨的報告提出,要培養造就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青年科技人才與高水平創新團隊。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與政府、企業及科研院共同構建育人體系,有利于全面提升人才的綜合素質,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培養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的創新創業人才[2]。
2工科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分析
2.1工科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分析
創業是一項復雜的集中多種知識能力的綜合活動,是富有創業精神的個體尋求機會加以實現的過程。堅實的專業實踐形成與創新創業相適應的認知系統。工科大學生必須逐步掌握寬廣扎實的專業知識,了解與創業過程相關的產品生產、營銷過程。創新能力是工科大學生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工科大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先進技術,有自己實在的拳頭產品,可圍繞自己的優勢確定創業目標,從事創業。正確的創新創業思維是嚴密的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的和諧統一,目前工科大學生普遍存在人文科學知識欠缺,創業精神缺乏,創新意識淡薄等問題,自主創業信心不足,缺乏相關企業的實際經營管理經驗,缺乏人際關系與商業網絡。導致其創新創業困難重重,不敢在創業路上邁出第一步。培養大學生的人文素養,要培養其人文科學知識,協調社會生活的能力,使其不僅具有創新意識、技能,還有創新人格。
2.2工科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基本內容
創業可為國民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通過創新創業教育使學生認識創業是解決中國社會就業問題的重要途徑。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營造創業氛圍,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方式與嚴謹的工作作風,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扎實的專業知識為學生創新創業創造了條件,商業知識是創新創業必備的知識,物資管理、市場營銷管理等企業管理知識,是合理利用企業資源必需的。工商注冊登記、財務知識等相關法規知識是創新創業中重要的基礎。創業教育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不可僅局限于課堂教育,創新實習是很好的提升創業能力的途徑,學生參加創業計劃競賽等活動使其學會組建創業團隊,了解企業戰略、生產經營、風險防范等過程[3]。構建創新創業教育環境包括校內外環境,校外環境指有利于創新創業的社會環境,高校對校內環境體系的構建起主導作用,應盡快完善各項創新創業教育制度與運作機制,將智力創業與實踐創業等有機結合,建立彈性學制與創業配套教育制度。教育評價是對創新創業教育目標完成程度做出的價值判斷,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應根據學校具體情況進行完善。
3新工科建設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
3.1引入全新的教育新理念
創新創業是一種以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的全新教育思想,應貫穿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重點培養具備開拓進取與不斷創新精神的專業人才。目前多數高校對創新創業教育了解不夠,主要在小范圍內改革,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高校應借鑒發達國家創新創業教育先進經驗,在培養模式、教學設計等教育教學關鍵環節中落實創新創業教育理念,而非僅停留于口頭文件上。高校應加強頂層設計,提高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視度。
3.2建立健全人才培養機制
高校應根據自身辦學定位,建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協同機制,建立與行業協同的人才成長引導機制,推動新工科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實現與產業方發展需求對接。營造雙創氛圍,引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創新創業活動,帶動創新創業教育與各專業教育深度融合[4]。
3.3創建多元化教育體系
推進新工科創新創業教育應與專業實踐教學相融合,創建多元化創新創業教育體系,高校應將創新類課程納入教學計劃,挖掘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形成依次遞進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立多層次的教育課程模式,推動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改革。
3.4促進創新創業教育可持續發展
高校應通過整合教學資源,加強實踐教育基地建設,滿足不同專業大學生的創新需求,使學生經歷從認知到實踐,從創新到創業的全過程,接受系統完整的創新創業訓練。高校通過健全組織保障與制度保障體系,引領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方向。建立多部門齊抓共管的教育工作機制。以創新創業教育基地為平臺,為學生提供實踐保障。
4工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實現
目前高校對新工科創新創業教育研究不夠深入,如何構建新工科與傳統工科結合的新結構,是工科高校亟待解決的問題。工科高校要對傳統工科教育體系進行改革,探索人才培養改革的新思路。
4.1強化頂層設計
學校要深入貫徹落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文件精神,將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引入新工科建設,建立構思、設計、實施的培養模式與協同化教育、家庭化培養、個性化指導相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突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目標,將其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4.2建立人才培養新機制
高校可建立精細協同創新中心、精細校企聯盟等,通過校企對接推動作用,面向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建立協同化教育資源的匯集機制。專業負責人帶領全體專業教師培養本專業全體學生,建立家庭化全員育人的引導機制。專業教師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將其引進相關科技創新小組,建立個性化人才指導的常態化機制。
4.3促進創新創業教育與人才培養方案融合
制定特色試點專業本科指導性培養計劃意見,確保學生的知識能力達到預期要求[5]。通過將辦學定位、專業學科與地區經濟及產業集群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相結合,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個性化培養深度融合,設置創新創業學分,對學生取得的創新創業成果給予學分認定。
4.4構建全新的創新創業實踐平臺
學校通過構建專業知識、項目實訓的層次遞進、有機銜接的創新創業綜合實踐平臺,保證學生能接受系統完整的創新創業訓練,經歷從認知到實踐創業全過程。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創新創業能力訓練、專業認知實踐、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等教育活動,持續提升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與社會適應性。
4.5完善創新創業教育保障機制
學校要不斷完善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選派教師參加創新創業教學培訓。通過協同化育人,聘請行業專家到校從事創新創業教學活動。學校應成立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做好學校相關重要決策。設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建立多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構建校級綜合訓練平臺,為創新創業教育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堅持資源整合的原則,推進課外活動創新實踐平臺建設,通過模式改革、成果驅動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通過校園文化建設,組織在校學生參加各類創新創業大賽,切實鍛煉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5結語
創新創業教育成為高校教育改革發展的迫切要求。新工科建設背景下,最大限度挖掘培育學生的內生動力,大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是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的根本保障。
參考文獻
[1]張磊,周文斌.高職院校學生“四融合”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策略分析———以“互聯網+”為視角[J].河北職業教育,2018,2(6):83-85.
[2]董晶.新工科背景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8(6):8-11.
[3]肖榮輝.新工科建設背景下大學生“三創”教育體系構建[J].高等職業教育探索,2018,17(6):44-47.
[4]江旭梅,唐子蛟.新工科視閾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黑河學刊,2018(6):29-30.
[5]常任琪,劉潔琳.“五位一體”構建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平臺[J].科技經濟導刊,2017(22):156.
作者:蔣龍 吳海剛 單位: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