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反思構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社會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已經成為越來越多高校教育改革的重點內容。文章在回顧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基礎上,反思“雙創教育”存在的問題,并通過構建科學有效的教育模式來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互聯網+”;信息時代
一、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發展歷程
我國高等教育在數十年間的不斷發展,為社會培養了眾多的高素質人才。與此同時,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也在不斷增加。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黨和國家提出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口號來緩解目前的就業壓力。尤其是在黨的十八大之后更是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呼吁大學生自主創業。在以習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國家更是出臺眾多鼓勵政策來幫助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人才。各大高校也在積極建設人才培養機制,從健全組織體系、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提升服務能力等眾多方面推動創新創業教育的建設,開發學生的潛力。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與專業結合、與時代結合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創新意識,引導學生關注社會變化,對于學生實現自我價值有著重要意義。同時,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反過來提高學校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對于建設創新型校園,建設創新型人才隊伍,提高學校的競爭力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1997年清華大學的“創業計劃”大賽是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開端,此后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來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進一步推動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學生創業技能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在2015年,國務院頒布《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為高校的雙創教育改革提供了指導性的意見。作為創新型人才培養基地的高校,更應該努力構建既符合學生成長教育規律又契合社會發展的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
二、當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面臨的問題
1.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認識不足,缺乏總體設計布局。目前很多高校缺乏大局觀,沒有認清創新創業教育的真正內涵,依然將大學生創新創業看作是創辦企業,定位于務實層面,并未將創新創業教育與素質教育相結合,沒有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融入現代的人才培養計劃中。導致大學生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的理性認識不足,無法以理性的眼光看待創新創業教育體系,認為其知識流于形式,最終無法培養出合格的人才,與黨和國家提出的緩解就業壓力的目標相背離。2.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結合不足,缺乏實際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創新型人才,鼓勵大學生創業緩解當前的就業壓力。從此目標出發,需要大學生將自己定位為一個創業者,有足夠的能力來創業。但是就目前來看,部分高校在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上注重理論知識而缺乏實踐操作,僅僅是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加入幾門創新創業課程,組織一些講座,并未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相結合。這必將導致大學生只注重理論而沒有實際的操作能力,使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努力白費。3.與時代結合不足,沒有加入信息時代的思想。目前我們正處于信息時代,完善的互聯網能為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極大的便利,在黨的十八大以后,總理提出“互聯網+”的概念和思路。在“互聯網+”理論的指導下,大學生需要以全新的眼光來看待現在的創新創業教育,不能繼續停留在過去的觀念中。而現在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缺乏靈活性,更有甚者在創新創業教育機制的建設中“隨大流”,沒有自己的特色,教學內容單一,不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在教育教學中沒有引入相關的網絡平臺,依然沿用舊的模式,不能適應新的時代環境。4.大學生創新創業落實不到位。雖然全社會都在鼓勵大學生創業,但是高校、政府、社會還存在著各自為政的情況,沒有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在創業過程中大學生屬于弱勢群體,缺乏經驗和抗風險能力,需要學校的教育、政府的支持、社會的幫助。但作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推動者,高校、政府、社會各方并未緊密合作,各方都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存在著有的政策制定不符合實際,社會、高校落實政策不到位等情況,無法形成一個有效的合作機制來確保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
三、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
從創新創業教育發展歷程中可以看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是一種面向時代面向未來的教育,是一種為實現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的素質教育,目標是構建培養高素質創業人才的現代教育新模式。作為人才培養主陣地的高校,應該承擔起人才培養的重任,將創新創業教育與人才培養體系融合,與實踐結合,與時代融合,切實落實好創新創業教育政策,為社會輸出高素質人才。1.將創新創業教育與人才培養計劃深度融合。創新創業教育應有別于傳統教育,其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和實踐能力。高校管理者應該把握教育改革方向,更新教育理念,將創新創業教育與人才培養計劃融合,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學科建設規劃、人才培養目標以及教學質量評價之中,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計劃的各個環節中,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2.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融合。創新創業教育培養的是實際操作型的人才,而不是僅有理論缺乏實踐的空談者。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應貫穿于整個大學學習階段。在低年級階段,高校要通過高中渠道為學生灌輸創新創業的理論基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讓學生有意識地用各學科知識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高年級階段學生在擁有創新型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之后,應該進行多種實地操作,以此培養在創業過程中需要的團隊協作能力。通過整個過程的系統性訓練培養出的人才,足以應對創業過程中的問題。3.培養學生在信息時代對于互聯網的應用能力。改變教育理念,高校應當注重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在教育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師生的互聯網思維教育,注重“互聯網+”思維的培養。在平時的教育中要通過講座、海報等多種方式提高師生對互聯網思維的重視程度。在培養方式上要注意貼近生活,讓學生易于接受,樂于接受,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主動接收“互聯網+”模式下的創新創業教育。4.校企合作培養創新型人才。高校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最終目的是服務于社會。高校擁有的是海量的教育資源,缺少的是在真正實踐過程中的經驗和走出校園后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面對的實際問題。與之相反,企業擁有豐富的實際操作經驗和對于創新型人才的需求。在創新創業教育教育改革中,政府擁有制定政策和宏觀調控的能力。在深化教育改革中要強化校企聯合,各自的優勢互補。企業向高校提出人才的需求,高校從實際需求出發,制定新型的人才培養計劃,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人才,同時,政府從高校和企業的目標出發,制定合理的政策對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提供助力。高校、社會、政府三方聯合機制共同助力,確保培養出合格的滿足社會需求的人才。結語隨著高校、社會、政府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學生創業也更加地便利,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正朝著理性化的方向發展。對于現存的問題,可以提高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認識促進實踐與理論的統一,保證就業創業教育改革的成功。
參考文獻:
[1]趙楊,王雯雯.新媒體時代如何構建新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J].好家長,2017(50):253
[2]和建華.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探究[J].教育現代化,2017,4(07):157-158+165
[3]段嚴.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探索[J].現代國企研究,2016(20):68.
作者:王琳琳 單位:佳木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