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茶文化對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的啟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首先就茶文化和職業素養的概念進行了簡單的說明,接著針對當前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具體的分析,最后結合這些問題就茶文化對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的啟示提出了相應的看法,希望以此推動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工作的創新與優化。
關鍵詞:茶文化;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啟示
1相關概念闡述
1.1茶文化
茶文化是以“茶”為核心的文化范式,其從茶事活動中發展而來。事實上,茶的發現遠遠早于茶文化的形成,只不過當時的“茶”在人們看來只是一種中草藥。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于茶的了解也越來越多,茶的飲用性被人們所挖掘,自此茶才開始慢慢走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正如“柴米油鹽醬醋茶”所言,茶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由此可見其重要性。茶文化在形成過程中受到了儒釋道等傳統文化思想的影響,其與人們的生活理念、生活追求等相契合,因而也受到了人們的喜愛與追捧。當然,具體來講,茶文化在物質器物角度主要涉及茶葉、茶具等相對實用、日常可見的內容,這些內容為大眾所熟悉;茶文化在精神思想角度則包孕著豐富的內容,比如茶文化習俗、茶事禮儀、茶文化思想(禪茶一味、茶道四諦)、茶文化習語、茶文學(茶詩、茶詞、茶小說)等都在其涉及范疇之內。茶文化從唐代沿襲至今,其在社會諸多方面都有所體現。而茶文化思想則更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其為現代人提供了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因而有著重要的價值。
1.2職業素養
職業素養指的是“人類在社會活動中需要遵守的行為規范”。事實上,職業素養可以簡單分為三個部分,分別為“職業信念”、“職業技能”、“職業行為習慣”。其中,職業信念不僅包括良好的心態、端正的價值觀,同時還涉及“愛崗敬業”等具體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則是人們從事某項職業所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如果入職者的職業技能未達到該崗位的要求,那么其將無法勝任后續各類工作項目;職業行為習慣是人們在該職業中逐漸形成的習慣特征,同時也是職業素養的體現。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等問題層出不窮,這些問題自然與學生的職業素養不過關存在著一定的關聯。如果將職業素養比喻成冰山,那么對于大學生而言,職業素養可以分為兩方面:其一為顯性素養,主要包括大學生的職業知識技能和職業形象,這類素養占整體職業素養的八分之一,通常可從學生的專業證書、學歷證書中看出;其二為隱性素養,這類素養主要包括職業道德和職業態度等相對不易從直觀上識別的內容,且這類素養往往是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2當前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所存在的問題
2.1教育目的模糊
教育理念的科學與否將直接關系到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的收效多寡。就一些高校的職業素養教育工作加以觀察,不難發現其中存在著教育理念落后、教育目的模糊等問題。不少負責職業素養教育的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往往未能幫助學生設置科學的、系統的學習目標,且教師并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未來的職業素養進行分類講解。一些高校針對學生開設了與職業素養相關的公共選修課,教師在課堂上未事先了解學生的具體專業,他們的教學較為籠統,不能給多數學生的職業素養發展提供更好的參考。
2.2教育方式死板
不少教師在開展職業素養教育工作時往往存在教育方式過于死板的問題。以公共選修課為例,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往往以自己為中心開展教學,其在整個課堂上幾乎與學生“零交流”,更別談對學生的實際專業情況有所了解了。在這種相對死氣沉沉的教學環境中,學生對于所學內容也會產生一定的抵觸。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教育方式的不合理,很多學生往往會在課堂上開小差,更有甚者會逃課,這對于他們自身的職業素養培養自然是不利的。
2.3教育內容片面
很多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往往只是根據與職業素養相關的教材進行教學,他們所講知識點也基本上局限在教材的范圍內。而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社會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新職業,職業素養的要求也隨之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變化,而這些變化時教材中所不具備的。如果教師一味地按照教材進行講解,那么學生也掌握的內容就會跟不上時展的需要,他們所具備的職業素養也將無法適應未來復雜的職業需求。當然,還需要指出的是,教育內容未能與實踐相結合,因而學生對于職業素養的認識也較為淺顯。
2.4教育測評單一
根據職業素養的分類,其包括“顯性”(職業知識技能)和“隱性”(職業道德和職業態度)兩個方面。而單純地通過結課成績、專業成績、證書獲取等情況就能夠較為具體地了解其中的顯性素養,但卻無法有效獲取隱性素養的內容。而隱性素養占據了整體職業素養的絕大部分,僅憑職業素養課程的卷面成績、作業完成情況、結課論文等很顯然無法具體掌握學生的實際素養。因而現階段的職業素養測評無法準確合理地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真實職業素養。
3茶文化對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的啟示
3.1明確教育目的
茶文化有著豐富的內涵,其中的茶文化思想對于職業素養教育有著一定的幫助。教師不妨將茶文化思想運用到教學工作中,借此優化教學理念、明確教學目的。比如在中華茶道思想中有著“怡和清真”的說法,其中的“真”就表示要明辨真假,這要求教師對不科學的教學目的加以否認,并在日后的教學工作中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目的的設置加以明確。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和缺點才能夠真正得以進步,這對于職業素養教育中教學目的的設置而言莫不如此。
3.2完善教育方式
傳統的教育方式過于死板,導致職業素養教育未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基于此,教師不妨對教育方式加以完善。比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結合PPT等對職業素養的知識進行講解,幫助學生通過音頻、視頻、圖片等形式形象生動地學習相關知識。當然,教師還可以邀請知名茶學專家前來講解茶葉行業的職業素養要求,幫助學生以知微見著的形式了解其他行業的職業素養要求。當然,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前往茶園觀光,讓學生近距離了解茶園工作人員的工作流程,從而站在工作人員的角度真正理解職業素養的內涵。
3.3豐富教育內容
為了幫助學生較為具體的了解職業素養,教師不妨以茶企為例進行講解。教師可以向學生擴充與茶企相關的知識點,幫助學生了解茶企工作人員在工作過程中需要掌握的職業技能,同時向學生指出這些工作人員所具備的職業道德素質和工作作風等,這樣學生就能夠更好地將所學知識與這些內容結合起來,從而加深對于職業素養的理解。當然,教師還可以向學生普及茶文化知識,比如茶文化中的“知行合一”思維,讓學生認識到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重要性。
3.4優化教育測評
針對單一的教育測評,教師應該對此加以優化。具體來講,教師不應僅以學生的卷面成績或論文完成情況對學生進行評分,而應結合學生的實習表現進行具體評價。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前往當地茶企或茶博會進行實習,并根據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的具體表現等給出綜合的評分,這樣能夠更為科學地掌握學生的職業素養情況。
參考文獻
[1]李志偉.雙創視閾下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的維度———基于中國傳統文化視角[J].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學報,2016,v.29;No.156(1):87-89.
[2]李建平,汪斌,陳龍.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素質教育的現狀及路徑研究———以四川師范大學為例[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30(9):23-27.
[3]邵茜,李芳.“雙創”背景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高專醫學生職業素養培育的路徑探析[J].衛生職業教育,2018,v.36;No.495(12):13-15.
[4]張克榮.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以經濟管理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為視角[J].安順學院學報,2016,18(1):66-68.
作者:祝頤 單位:貴州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