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經濟發展的財政政策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的必要性
1.綠色轉型是順應時代潮流的客觀要求
新世紀以來,經濟發展方式的綠色轉型成為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理念,促進傳統經濟和工業文明向綠色經濟轉變逐步為人們所接受。世界各地的很多國家大力發展綠色經濟發展模式,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優化各類能源結構,將協調經濟健康有序發展同環境保護有效結合起來。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我國要對綠色經濟房展方式進行正確的定位,順應時展的潮流,謀求人類自身發展與環境的和諧發展,將綠色轉型發展成為可以應對國際經濟危機的力量。
2.綠色轉型時發展可持續經濟的內部要求
一直以來,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是廉價資源和低成本要素,而這種模式在推動經濟增長的同時也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的問題,惡化了環境、資源問題。在全球倡導綠色經濟發展方式的大環境下,我國企業的競爭能力受到了嚴重的打擊,可持續發展經濟也成為一句空話。因此,只有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綠色轉型,通過走可循環發展的低碳經濟道路,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以集約型發展為新的增長點,才能在全球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為長期的經濟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3.綠色轉型是提高我國綜合競爭能力的有效途徑
長期以來,我國在產業結構上存在這樣一個現象:結構長期處于不平衡狀態,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較小,化工也比重較大。由于這一現象的存在,我國服務業對經濟的帶動作用非常有限,同時資源和環境承受著非常重的壓力。而從產業升級上來看,我國多數企業仍處于傳統的加工制造階段,新型產業的發展總體上比重不大。從自主創新能力上來看,我國的企業缺少核心技術,科技創新不強,企業的增長大部分考規模的擴大和投入的增長來拉動,缺乏核心競爭能力。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是有效解決上述問題的重要途徑。
二、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的財政政策舉措
1.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打造綠色產業體系
產業結構的調整時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的突破點,財政政策應該全力支持以搞科技發展為依托的產業結構升級,推動綠色產業體系的建立。首先,要充分發揮財政稅收制度的約束作用,對傳統工業進行大力改造,逐步取締能耗高、附加值低的重工業企業,尤其是化工業企業,實行稅收減免政策,大力支持高耗能行業的綠色化轉型。其次,通過發放財政補助、貼息貸款等手段,鼓勵科研、信息、設計等生產服務型企業的大力發展,提高其對經濟的拉動作用。
2.合理利用現有資源,普及資源節約理念
就目前我國的財政政策而言,對于合理利用資源、環境保護等方面的鼓勵和支持海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因此,推進資源改革,構建與高效資源利用率相配套的財政政策顯得十分必要。第一,要適當擴充征收資源稅的范圍,對一切可以進行計量的不可再生或再生難度大、時間長的資源拉入到征收范圍,以減少企業對資源的掠奪式使用。第二,改變礦產資源的計算和征收方式,將從量征稅的政策改為從價征稅,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資源的開采率和回采率。第三,實行差別稅率,提高資源稅稅負,循序漸進提高對不可再生或再生難度大、時間長的資源的資源稅征收標準,激勵企業有效提高資源的利用程度,同時大力發科研,研究可持續和可替代的資源,提高技術水平。
3.改進能源結構,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
經濟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的一大前提就是促進能源結構的改進。財政政策應注重對能源結構優化的引導,大力推進可再生資源的研發和使用。首先,通過財政對可再生資源發展的大力投入,有效改善能源使用結構,提高財政的支持力度,鼓勵新能源開發,逐步提高綠色能源的比重。其次,推進清潔能源的產業化發展,大禮開展核能技術、二代生物燃料技術等新型技術的研發。最后,調整現有能源的價格機制,使其能準確的反映市場的供需關系,更好的體現資源稀缺度,引導消費者樹立節約意識,擴大再生能源的使用比重。
4.加大對綠色技術創新的扶持,推廣綠色經濟產品
第一,通過獎懲結合的方式,使企業自覺地承擔起責任,自主的降低排放指標,擴大綠色環保型經濟產品的使用范圍。第二,通過消費信貸、價格補貼等方式調動公眾對購買綠色經濟產品的積極性,鼓勵公眾購買綠色產品,如節能燈、使用新能源的汽車等。第三,引入政府的力量,構建綠色采購制度,擴大政府采購中綠色產品所占的法定比重和產品種類范圍,制定嚴謹的政府綠色采購標準,規范標準實施過程,拉動綠色經濟產品的需求量。
作者:王高歌 單位:河南省上蔡縣社會醫療保險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