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電視新聞深度報道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電視新聞深度報道是相對于新聞事件的一般動態性報道而言,即對新聞事實做深層次剖析的報道,要注意:一、選題;二、注意理論思辨性;三、強調各種表現手法的科學運用。
【關鍵詞】電視;新聞;深度;報道
電視新聞深度報道是相對于新聞事件的一般動態性報道而言,即對新聞事實做深層次剖析的報道。電視新聞深度報道是憑借畫面和聲音,形象地對重大的新聞事件、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有典型意義的社會現象做背景介紹、有分析解釋、有歸納預測的新聞報道形式。西方新聞學概括深度報道是“以今日時態核對昨日背景,從而說出明日的意義來”。兩種解釋基本道出了電視新聞深度報道的內涵。深度報道旨在揭示新聞事實的內部聯系和因果關系,反映事實產生的原因、環境及其發展過程,挖掘深刻的社會意義,從而打破一事一報、一事一議的新聞報道舊框框。可以說,電視新聞深度報道,是電視新聞走向成熟的標志,是電視魅力的具體體現,更是電視觀眾日益提升的收視心理、審美情趣的需要。因此電視新聞工作者要努力做好深度報道。做好電視新聞深度報道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選題
首先,新聞深度報道是關于重大新聞事件、影響深遠的社會現象的深入報道。對于一般的不具有影響的新聞事件,尤其是偶發事件,新聞做得再長也不能算作深度報道。其次,有思想深度是深度報道的必要條件,但光有思想深度而缺少對新聞要素和事件意義的方面的深度挖掘也不能稱為深度報道。一般來說,深度報道的題材應具有這樣的特點:一是具有重大影響或典型意義;二是貼近群眾,是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三是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因此記者要把好選題關,要高瞻遠矚,嚴格按照新聞價值的標準來篩選題材。只有這樣才能使深度報道收到較好的效果。正如中央電視臺1994年《焦點訪談》、1996年《新聞調查》的分別開播,就標志著真正意義上的電視深度報道在我國出現。這些節目的開創不僅表現在尖銳的潑辣的節目風格上,更表現在前所未有的報道思想深度與力度上。《新聞調查》是中央電視臺唯一一檔深度調查類節目,在百姓和高端都有著廣泛的影響。這里,以《百萬大移民》為例:首先選題上內容深刻,具有宏大的社會與現實意義。這期節目的選題是移民———寧夏西海固地區百萬大移民,在我國現在比較普遍的一個現象,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在1972年聯合國考察該地區后,定論為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但是在這里至今還生存著百萬居民。“在宏觀經濟逐年增長的今天,西部山區的鄉村里,還有人年復一年,過著這樣的艱難生活。他們不應該被遺忘”。對于這部分生存在“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的人們,40年來,百萬移民,已經、正在、將要搬遷到適合居住的地方。這個選題,反映了西部山區的貧困生活,也反映了政府在為幫助他們解決困難方面發揮出巨大的作用。而當地的移民由開始的扶貧移民,到后來改為生態移民,也為這種移民模式提供了經驗與范例,具有宏大的社會與現實意義。
二、注意理論思辨性
彰顯新聞力量。具有較強的理論思辨色彩是深度報道的又一顯著特征。深度報道的生命在于通過構思嚴密的邏輯力量,以精心的選材配以理性的思索,讓觀眾從中悟出道理。深度報道的思辨色彩可以表現在對于生活各個方面的理性思考中,既有政治的、也有經濟的;既有道德的、也有理論的。關鍵之處在于思辨出事實表面之下隱含的本質以及對本質的敏感和認識,以一種反思的態度進行思考,從而實現感染人、教育人、啟發人的社會功效,彰顯新聞力量。
三、強調各種表現手法的科學運用
深度報道在內容上對事物做多層次的主體化的展示和理性思索,但在表現形式上應是不拘一格因事而異的。既可以做成紀實性的,解釋性的,也可以做成評述性的;既可以做成連續性的,系列性的,也可以做互補性組合式的。深度報道傳播信息豐富,具有強力的故事性與沖突性,這類報道在敘述上,運用調查、評論、解釋、分析、預測等方法,從歷史淵源、因果關系、矛盾沖突及其相關的影響、發展趨勢等方面立體化報道新聞事實。電視可以對某一事件進行深度挖掘,進行多側面、多色彩、多層次、交錯、立體式的集中報道。《百萬大移民》節目通過在一個即將要搬遷的村子里,原本46戶人家,最后工作人員只找到了兩家,其中一家的故事來敘述的。他們即將搬遷到的地方叫紅寺堡———寧夏最大的移民安置區。這里從開始的戈壁灘,到現在的移民安置區,由荒涼變成居住區,由一個不適合居住的地方到人口幾十萬的區域,中間充滿離開故土艱辛與大自然的抗爭,離家與貧困的沖突,但結局卻是幸福的。為我們展現了近四十年的歷史的縮影,信息豐富,而且具有強力的故事行和沖突性。新聞深度報道在畫面上應具有高度的紀實性。電視畫面具有“再現性”、“現場性”、“概括性”等傳播特性,會使故事的講述更具表現力,更具趣味性,這有利于反映生活的原始面貌,展現時間發展的過程。新聞深度報道在解說上有著敘述的真實性,評論客觀。在進行電視深度報道時,不僅要有傳神的畫面,還需要有深刻、優美、契合畫面的、能夠讓畫面煥發光輝的解說詞。新聞深度報道應充分體現人文關懷。在處于轉型期的中國社會,人文關懷應該成為新聞傳播的精神底蘊。對報道對象的主體性、報道的模式化問題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新聞深度報道以記者的調查行為為表現手段、以探尋事實真相為基本內容、以做真正的調查性報道為追求目標,崇尚理性、平衡和深入的精神氣質。在我們日益發展的社會,我們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問題,而一般的新聞報道也愈不能滿足我們對事件的了解與認知。我們想要了解更多、知道更多事件的來龍去脈,以及它背后的故事。因此,在今天我們需要這種新聞深度報道,而且是越來越需要。而這也是媒體發展過程中必要的階段,為了受眾,也為了他們自己的利益。我們相信,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中國,新聞深度報道的探索和實踐只是剛剛開頭,發展前景廣闊。所以,不管哪種形式,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增強深度報道的傳播效果。同時,我們還應注意到,電視是多種表現手段的綜合藝術。記者編輯要善于將像、聲(同期聲、效果聲、音樂)字幕等多種電視手段有機結合,科學運用,從而達到最佳的表現效果。
【參考文獻】
中央電視臺《新聞調查》節目2011年11月5日播出《百萬大移民》
作者:張曉東 單位:錦州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