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傳統工藝美術問題與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工藝和美術目前現狀
(一)邊緣化特點強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的傳統工藝的美術的行業越來越邊緣化,加上高等學校的有關專業也越來越少,導致我國傳統工藝的美術的前行道路越來越艱難[1]。對于我國現在很多人來說,分不清工藝美術的概念,其實工藝美術之前是我國很多高校的主要專業,培養了一大批相關的人才。目前關于設計的高校生已有一百萬人,這些高校大部分是有之前的工藝美術類的職業學校升級上來的,在這樣的職業學校,教學內容其實很少涉及工藝美術的內容,有些只留下了很少與之相關的課程。在清華大學,有專門一個系叫做工藝美術系,但是這只是借用了手工的形式,與我們了解到的傳統的工藝美術沒有多大關系,因為他們提倡的只是用最新的工藝方法去加工藝術品。
(二)標準性不強
對于手工藝人來說,最重要的是通過自己的雙手去創造美好的生活,去塑造藝術,對于我國目前的手工人來說,還沒有建立起非常完善的手工工藝技術的標準,大多數還是停在美術的標準。因為我國的近代以來,我國的傳統的手工工藝人員大都沒有學識,文化背景不高也更別提接受高等教育了。但是這一批手工藝人對于專業的美術工作者非常尊重,希望通過向他們學習來提高自己的工藝水平,因此當時很多手工藝人就到了美術職院進行學習深造,這就是形成了我國以素描、色彩和圖案為核心的工藝美術的教學的一整套體系。這個可以滿足當時的社會需求,因為這一批手工工藝者有很豐富的實踐的經驗,將自己平時的實踐經驗與美術知識進行融合,這可以短時間提高他們的水平[2]。但是想要長遠的發展,卻是不夠的。因為對于傳統技術的傳承與發展來說,需要對于手工工藝具有研發的視角,但是那一批手工工藝者只有學習到一些美術的專業知識,很多評價標準以及色彩造型都是來自于美術。大家都崇尚美術標準,而忽視了工藝標準。這是影響非常大的,因為傳統工藝的傳承需要借助標準的工藝技術,而不僅僅單純是靠美的感覺。目前我國的手工藝人的整體工藝技術的標準還不夠強,由于會影響到我國傳統手工工藝的進一步發展的自信心和方向,所以需要非常重視這一塊。
二、如何將傳統工藝品進行創新
(一)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
近些年來,經常提到創新這個詞,不僅是在生活領域還是在工業領域,都非常重視行業的創新,因為可以為整個行業注入新的活力,推動整個行業來說,發展。所以對于傳統的手工藝人來說,如何創新是需要面對的一個重要的問題以及挑戰[3]。因為我國的傳統手工工藝還承載著我國幾千年的傳統習慣和傳統文化,進行傳統的繼承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進行創新的前提是很好的將傳統繼承下來,不能一味求新,拋開傳統。比如之前對于秦淮河燈彩的討論活動,希望對秦淮河的燈彩進行創新,吸引更多的人來參觀和游玩。眾多周知,南京的秦淮河燈彩到目前已經發展了一千多年了,主要是造型燈,尤其是在明清時期,會在南京的夫子廟以及大報恩寺進行展出,非常受百姓歡迎,獲得了一致好評。在明代的時候,一共有200多種造型燈進行展出,花樣百出,繪聲繪色,到了清代的時候,是有140多種造型燈進行展出。但是目前的秦淮河燈盞只剩下了20多種,所以當時討論的核心內容是,秦淮燈彩的重點是繼承優秀的傳統作品,而不是先進行創新。有一些外部人員用光導纖維來進行秦淮河燈的制作,自以為是一種創新,殊不知失去了秦淮燈盞的原有意義。因為光導纖維是一種廢次品,將其用作秦淮燈的制作,充其量看作是廢物利用,循環使用,不能稱為創新。因為既沒有保留傳統的意義,也沒有在造型上進行創新,結合現代審美。
(二)手工工藝的創新必須要符合規律
在進行手工工藝品創新的時候,需要符合行業的發展規律才能走的更遠,發展的更好,對于傳統也能得到更好的傳承[42]。這就需要首先對手工工藝的規律進行深入的研究,先研究透傳統意義的真實情況,再進行積累經驗,沉淀知識,對于傳統工藝的研究,是非常復雜及其有難度的,需要有耐心以及豐富的實踐經驗。在進行探究的時候,還要不斷思考,不斷反思。之前有很多傳統的手工工藝都創新失敗了,因為他們只想著創新,如何變新花樣,忽視了對傳統的研究,覺得這項工作過于冗雜,沒有靜下心來吸取傳統的優秀經驗。還有一個失敗的原因是會受到經濟以及社會輿論壓力的影響,無法保持真實的自我,失去了原有傳統文化的魅力。比如最近幾年都很火熱的金絲楠木,大家可能都不知道,在傳統的理解中,金絲楠木是做棺材的原材料。因為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金絲楠木屬于陰性材料,是用來做棺材的,但是目前很多人用來打造家具,作為身份和金錢的象征。這就與我國的傳統歷史相違背,很多人并不了解這一情況,金絲楠木性寒,不利于人們的身體健康,在家里做家具的話,是很沒有必要的。只是社會的發展,大家都把金絲楠木看作是有錢的象征,導致大家趨之若鶩,忘記了金絲楠木原有的特性。其實這是不利于傳統手工工藝的發展的,因為違背了發展的規律。
(三)建立自己的一套標準評價體系
對于工藝美術的標準,很少人去思考這個問題。其實,為了更好的傳承優秀的手工工藝,需要建立起手工工藝自身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標準。如果沒有自己的評價標準,每一種手工工藝都是做成美術品,往美術的方向發展,那將會失去傳承的意義。工藝美術不僅僅有美術的標準,還有工藝的標準,從核心的意義來說,工藝美術是指在傳統的手工藝中,那些具有美術傾向的產品,根本意義還是手工藝品,而不是美術品。對于手工藝品來說,工藝是由材料決定的,所以傳統手工藝的內涵是對某種材料通過手工勞動的方式進行改變他的形態以及過程。重點是關注材料、工藝以及形態[5]。對于傳統手工藝的研究來說,研究的核心是對于材料的研究,因為材料問題是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如果對于手工藝的材料有深刻的認識,對材料的特征了如指掌,那么手工藝的技術也會得到飛快的進步,能夠運用手工工藝對材料的形狀進行改變,達到傳承的效果[6]。所以手工工藝的技術標準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慢慢構建自身的理論基礎以及關于工藝的評價體系,而不是僅僅看美術標準。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這是一個持久戰,需要進行深入的研究,對于材料的研究透徹,才能慢慢進行創新。
(四)學習傳統本身的內涵
如果要對傳統的手工工藝品進行創新,那么需要先明白傳統本身內涵是什么,需要弄清楚傳統的正宗是什么意思。傳統本身就很富有內涵,需要我們花大精力去了解和學習[7]。對于創新來說,首先是要了解是從傳統的內部進行創新還是外部進行創新。對于手工工藝來說,結合其發展規律。應該是先由內而外。因為首先需要面臨的是工藝美術的傳統如何繼續發揚光大的問題,只有在進行傳統的繼承的基礎上,才能進行創新。對我國的傳統工藝有自信,慢慢地,才能加快動力去創新,注入新的活力。當把傳統文化的精髓都進行吸收以及發揚之后,創新會不期而至,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能碰撞出思維的火花[8]。當有了創新的想法之后,再付諸實踐會更加順利。對傳統的文化進行吃透,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再結合時代的發展,結合現代的技術,手工工藝品的傳承將變得不再困難。
三、結語
綜上所述,創新在工藝美術中的手工藝品是非常重要的,重點是要對材料十分了解,對于材料的各種變化以及各種可能都了如指掌。手工工藝的創新不能僅僅靠材料來創新,這是非常有限的,還要考慮它的宣傳方式以及工藝標準。傳統的手工藝和美術行業承載的更多的是社會文化上的責任。對于現在的手工藝人來說,不能僅僅把傳統手藝看作是賺錢的方式,而是要看作一種使命感去傳承。創新之后能夠繼續延續下去,承載我國數千年的傳統文化,這是需要進行認真探索的方向。我們在創新的時候,要先繼承傳統,結合傳統工藝品的發展規律,慢慢地建立起自身的評價體系,了解傳統本身的內涵。注重工藝品的技術而不是美術感,將其從邊緣化拉回來,結合現在的審美以及技術,一定可以使工藝美術的手工藝品得到很好的發展。再一次重回大眾的視野,建立傳統手工工藝發展的自信心和方向,為傳統工藝美術帶來新的生機,讓更多的人了解傳統手工藝品,不僅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也傳承了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周家樂.從形式形態到內涵形態的設計教學思維轉換[J].裝飾,2017,03.
[2]朱鍔.設計中的設計[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4.
[3]張舸,魏瓊.“靜態”保護向“活態”傳承的轉身——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旅游業開發的互動研究[J].廣西社會科學,2018,3.
[4]徐琛.20世紀中國工藝美術教育概述[J].美術觀察,2016,11.
作者:王郡娜 單位:山東農業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