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聲樂教學多媒體技術運用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時代的進步,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人們的教育觀念也發生了很大改變,多媒體技術已經成為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人們認識到,傳統的教育模式非常單一,而豐富教育方式,充實教育內容,重視學生的學習體驗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據此,分析多媒體技術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與優勢,強調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聲樂教學
隨著多媒體技術在教育領域逐漸成熟,其應用也愈加廣泛,幾乎涉及所有的學科。多媒體技術展現出來的便捷、形象等特點吸引越來越多的學校和老師的注意。那么,多媒體技術在聲樂教學中具體是怎么運用的呢?運用多媒體技術又有什么優勢呢?
一、與聲樂教學相結合的多媒體技術
聲樂亦稱藝術歌唱,是運用藝術化的語言(圓歌夢)與科學化的歌喉(藝術嗓音)相結合,塑造出鮮明生動,悅耳動聽的聽覺形象———歌聲,來表現語意高度凝煉的歌詞(詩或詞)以及典型化,情感化的旋律音調①。多媒體技術是指電腦程序中處理圖形、圖像、影音、聲訊、動畫等的電腦應用技術。傳統的聲樂教學大都是黑板教學和書本教學,教師將曲譜畫在黑板上,或是通過書本來進行,非常耽誤時間,教學工具也主要是鋼琴、錄音機、影碟機等,但是這些工具之間彼此獨立,聲音、視頻、圖片和文字不能有機地結合起來。使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對文字、圖像、視頻等進行編輯加工,選取需要的片段整合制作成一個教學課件,各種信息可以隨時切換,教學內容可以表達的更加清晰,更加形象,不僅節省了時間,還能使教學方式更加多樣,有利于學生的學習與理解。
二、多媒體技術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
(一)錄制分析學生演唱過程人們往往會對自己的錯誤不自知,當我們演唱的時候,很難發現自己的問題。學生唱歌時候的缺點一般表現為音準、節奏、發音吐字不準確,肌肉僵硬、表情管理不到位,情感不足等,這些問題在演唱的時候很難注意到。教師可以幫學生將演唱的過程錄制下來,和學生一起分析演唱中出現的問題,而且還可以將學生的多次演唱放到一起,縱向對比學生的表現,不僅有助于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及時改正,還能幫學生深入分析自己的舞臺風格,找到自己的最佳狀態。
(二)播放視頻音頻創設教學情境怎樣將枯燥的課本內容變得生動是教師們一直都在思考的問題,聲樂教學雖然比傳統課程豐富一些,但是教學方式也非常有限,多媒體技術可以豐富教學形式,利用各種媒介創設情境,把書本理論變得更有生氣。播放視頻、音頻,展示圖片文字,將聲、形、光合理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學習音樂、感受音樂的同時走進音樂。學習激昂的歌曲就播放激昂的視頻,學習鄉間小調就展示田園風光,讓學生在相應的環境氛圍中體會情感,真正地走進歌曲。
(三)利用網絡搜集資料,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互聯網時代,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在網絡上搜集資料,豐富教學內容的深度與廣度[1]。我們不能否認,每個人的知識都是有限的,教師也需要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同時可以幫助教師學習。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搜集最新的案例素材,資源資訊,并將這些內容與課程相結合,融入教案與課件,課程內容與時俱進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讓學生收獲更多。
(四)勞逸結合,緩解學生壓力俗話說得好:磨刀不誤砍柴工。學生的課業壓力比較重,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在課間給學生播放歌曲或是有趣的視頻,可以幫助學生緩解壓力,平衡一下學習和休息的時間。勞逸結合才能使學生保持最好的狀態,提高學習效率。
三、在聲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
(一)營造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因斯坦曾經說:“教育應該給學生展示的東西,能夠讓學生非常輕松、非常愉悅地接受,讓學生感覺到是老師送給學生一份非常美好的禮物,給學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而不是讓教育成為學生的負擔。”[2]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有助于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傳統的教學方式大都是黑板教學,老師通過語言或者板書向學生傳授知識,或者是采用鋼琴伴奏的形式,帶領學生練習演唱技巧,或是使用錄音機,DVD等教具,這些教具彼此獨立,聲音、圖像、文字很難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教學形式比較枯燥、單一,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收集與課程有關的視頻、圖片等資料,在課堂中播放,將學生帶入音樂的氛圍。有趣真實的視頻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學習傳統民歌的演唱時,大部分學生并不太能欣賞我國的傳統民族音樂,所以學習熱情不高。現在的學生大都喜歡比較流行的音樂,教師可以搜集學生可能會感興趣的民歌演唱視頻。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開始時,打開有《我是歌手》幾個字樣的軟件,學生們會很驚喜,注意力迅速集中。這時老師可以播放譚維維在節目中演唱的《康定情歌》,這種民族元素與流行元素創新融合的“民族搖滾”不僅帶有傳統民歌獨特的唱腔和曲調,還有符合現在學生審美的流行元素,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迅速將課堂氣氛調動起來,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學習興趣,學生也會更容易接受民歌,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
(二)轉化抽象知識,便于學生理解聲樂教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課程,涉及樂理知識、發展音域、發聲、呼吸、氣息支持等多個方面。其中樂理知識教師通過講課就可以傳授給學生,學生也可以通過課本或者奇特突進進行學習。但是發聲、呼吸等抽象的技巧知識,只是通過簡單的講授和書本,學生很難學到其中的精髓。此外,學生對自己的身體結構不了解也會影響聲樂的學習,例如,怎樣發聲最省力、怎樣氣沉丹田、怎樣控制呼吸氣息,這些都需要學生對自己的發聲器官有所了解。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幫助學生更加了解自己,有助于學生理解這些抽象的知識。學習發聲是學習聲樂的基礎,也是學生最頭疼的部分,學生沒有辦法看到老師的胸腔腹腔是怎樣運氣、怎樣發力的。聲樂的基本發聲技巧有以下幾個:一是打開喉嚨,穩定喉頭,這是唱歌的基本,也是核心,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流暢、平穩的聲音;二是學會運用共鳴,要想使聲音雄厚圓潤、優美動聽、傳得遠,不能僅靠喉嚨發力,要學會充分利用自己的器官,合理運用共鳴;三是練習咬字,發音要清晰;四是訓練音準與節奏,豐富演唱方式等。教師在教學生穩定喉頭或是運用共鳴的時候,單純依靠口述很難表達清楚,內容比較抽象,學生也不太容易理解。這時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播放詳細清晰的發聲講解視頻或是多媒體動畫片,直觀展現內部結構,可以將抽象的教學內容直觀化,學生更容易理解,還可以顯著提高教學效率,對于學生和教師都很有幫助。
(三)加深學生情感體驗聲樂教學不僅僅要交給學生樂理知識和演唱技巧,還要提升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富有感情的歌曲才能帶給人真正美的享受,而要想唱出有感情的歌曲,首先需要理解歌曲的內涵、創作背景以及其想表達的感情。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如播放音頻的同時在PPT上展示相應的背景知識或者圖片,讓學生在欣賞熟悉歌曲的同時更加深入了解歌曲的內涵。以民歌教學為例,民歌產生于勞動人民的日常勞作之中,歌詞或許很簡單,但是結合其創作背景以及產生的環境,就會產生不一樣的情感。利用多媒體向同學展示勞動人民的日常生活,以及歌曲創作的環境,配以文字介紹,視覺聽覺的雙重刺激會給學生不一樣的感受,加深學生對民歌的理解。
四、結語
多媒體技術可以將聲音、畫面、文字等有機結合在一起,使用靈活,形式多樣,自普及以來,在教育行業廣泛應用,早就已經成為一種非常重要的教學工具。聲樂教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可以將難以理解的抽象內容直觀化,還有助于學生體會歌曲表達的情感。多媒體技術的內容非常豐富,教師需要不斷學習新技術,創新教學形式,探索多媒體技術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方式,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注釋:①百度百科:聲樂教學。
參考文獻:
[1]徐曉.多媒體技術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評《多媒體音樂教學課件制作與實例》[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9,(10):300.
[2]張金輝.多媒體技術在計算機輔助教學中的應用———評《計算機輔助教學多媒體課件設計制作與應用》[J].新聞愛好者,2019,(09):114.
作者:烏紅梅 單位:赤峰學院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