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低碳經濟對礦山企業財務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財務管理面臨的問題
傳統的財務管理主要追求企業的經濟利益最大化,對低碳綠色環保重視不足,在綠色環保等固定資產和設備升級等方面,往往是被動整改,而不是主動作為。綠色低碳經濟下的財務管理則不僅要追求經濟利益,還要考慮社會利益和生態利益在內的綜合利益,更加具有可持續性發展。
2.未充分認識“碳資產”和“碳金融”
傳統的財務管理未將綠色低碳權納入“碳資產”和“碳金融”管理范疇,一般都將其視為企業的費用進行管理。
二、引入綠色低碳經濟的主要做法
為了能夠全面掌握公司綠色低碳經濟發展的制約環節,公司高度重視。成立了以公司總經理為組長,以分管科技、生產、財務、安全環保的領導和下屬分子公司一把手為主要成員的綠色低碳發展小組。通過對礦山企業進行全面對標分析,分別診斷出了技術、工藝裝備和財務管理等三大類、15項重大關鍵制約環節。一是,技術發展方面。診斷出了綠色低碳礦山發展7項重大關鍵制約環節,如可動態監測礦山開采和智慧生產為主要內容的互聯網應用的數字化礦山技術等。二是,工藝裝備方面。診斷出了以資源使用效率最大化為主要內容的5項重大工藝裝備差距等。三是,財務管理方面。梳理出了以經濟評價、投資決策和綠色低碳資產為主要內容的3項重大關鍵制約環節。公司針對財務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制約關鍵環節,進行了大膽探索實踐。
1.樹立資產觀念
財務上的資產定義是指由企業過去經營交易或各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換句話說,任何公司、機構和個人擁有的任何具有商業或交換價值的東西就被稱為資產。綠色低碳權無論是從過去的交易或事項、企業擁有或控制,還是預期帶來經濟利益流入均滿足資產定義。在公司范圍內,重點針對管理層,全面宣貫綠色低碳權是資產,不是費用的觀念。特別是國家財政部會計政策委員會于2016年9月了《碳排放權試點有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下稱“意見稿”),將碳排放權確認為會計意義上的“資產”,納入企業資產負債表管理,進一步在公司高層內部達成了綠色低碳權是資產,而不是費用的共識。綠色低碳“資產”屬性的確認,為碳債券、碳質押、碳保險等各種碳金融產品設計給出了依據,也提供了具有公信力的碳排放權估值標準,有助于解決綠色評判標準缺失這一阻礙綠色金融發展的核心問題。同時,更提升了金融機構及投資者對企業碳資產價值的認可度,激發社會各方參與碳市場的積極性。
2.引入綠色低碳評價指標
由于之前將綠色低碳視為企業費用,因此在項目投資決策方面均按照“項目收益率和項目收益動態回收期”為評判依據。一方面造成了企業綠色低碳發展歷史欠賬大,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企業發展面臨生存風險和發展后勁不足等問題。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公司經過全面對標和分析,在以往效益評價基礎上,分別從國家對行業發展最低要求、行業平均水平、行業先進和國際先進水平四個維度全面引入綠色低碳評價因素。其中對于行業發展最低要求方面的綠色低碳發展要求的項目,實施“綠色低碳發展一票決定權”,取消了“項目收益”評價指標。對于公司綠色低碳處于對標行業平均水平的項目,評價權重上升為主要指標,但同時也要考慮項目收益率等指標。
3.制定綠色低碳評價考核
針對傳統的財務管理評價經營層僅追求企業的經濟利益和股東利益最大化問題,公司全面引入綠色低碳評價標準。即調整評價體系,分為短期和長期評價體系,短期評價(年度評價)和長期評價(3-5年為一周期)權重分別按照40%和60%設置。長短期評價標準中均引入綠色低碳發展水平在行業中的水平,按行業最低要求、行業平均水平、行業先進水平和國際先進水平進行區間劃分,針對不同區間給予一票否決和加減分管理。通過引入綠色低碳評價標準,大幅提升了各級管理層,特別是一把手對于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高度重視。一方面,快速解決了企業長期發展中積累的歷史綠色低碳發展短板問題;另一方面,有力地促進了企業更加重視綠色低碳技術、綠色低碳工藝裝備在企業中的推廣應用,也促進了資源高效、綠色環保開發和社會可持續發展。
4.加強業財融合
綠色低碳經濟發展,有助于財務與業務的高度融合,只有財務全程參與,才有可能輔助業務決策。如在低碳籌資方面,財務全程參與后,理解了業務實質就可充分利用各級政府給予的優惠政策,發行“綠色債券”等方式滿足產業升級發展需要。在低碳投資方面,從項目規劃開始,財務就融入其中,做好財務風險規避和收益評估等工作。通過綜合衡量,將短期效益不明顯,但長期效益可觀的低碳項目納入投資規劃等。
三、結語
通過上述探索,特別是綠色低碳權是資產、引入綠色低碳因素評價項目投資和經營層以及財務全程參與綠色低碳經濟發展,使個人、企業、社會均取得了科學全面發展。公司不僅解決了歷史遺留短板問題,實現了低成本經營,更實現了可持續發展能力。
作者:黃俊麗 單位:攀鋼礦業公司財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