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傳統文化與農村初中德育教育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發展至今留下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是每一個工作在教育前線的教育工作者努力奮斗的目標,眾所周知,中華民族歷經歲月的洗禮,是禮儀之邦,身為華夏兒女的我們理應感到驕傲,然而在物質文化迅猛發展的今天,我國的精神文明發展進度卻表現得很緩慢,不斷有新鮮豐富的物質文化內容對傳統的道德文化發起挑戰,學習傳統美德,培養青少年良好的行為習慣就成為了每一個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重任,將中華民族良好傳統文化作為培養學生學習和做人的基礎,形成每一個青少年知榮辱、講正氣的高尚品格,從青少年的成長進步上著手教育,乃至形成良好社會風氣,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懈努力。德育工作能夠幫助學生高效完成人格建樹和完善,培養思想道德品質,提升綜合素質水平,其中農村初中生目前存在著被社會不良風氣所影響的現狀,初中的德育教育過程較為棘手,培養農村初中生高升的道德情操形式頗為嚴峻,在農村,人們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落后的教育方式,德育教育的開展具有巨大的挑戰性,但這并不能讓奮斗在教育一線的老師們退卻。
二.傳統文化對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中國傳統文化是學校在進行德育教育過程中十分寶貴的精神資源,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智慧精華和文明建設,在西方國家文明尚未萌芽的時候中國就已經提出了“仁”與“禮”的思想,而傳統經典的文化在學校進行德育教育的時候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現如今農村的德育教育出現了一定的危機,很多學校為德育工作開展了不少形式方面的活動,建立過德育機構,成立過德育校長,但其根本卻依舊沒能夠改變,將德育工作流于形式,難以從實際情況出發以學生為中心進行切實有效的德育教育指導,農村初中生在社會上多元信息的沖擊下,沒有及時得到老師相應的指導和約束,自然而然形成道德無序,善惡模糊的社會價值觀,對青少年的成長有著異常不利的影響,家庭方面也很難提供良好有效的德育教育,這跟其父母長久以來的綜合素養以及受教育水平有關,在德育教育問題上,很多家長容易產生誤區,誤導孩子,甚至忽視德育教育,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因此老師要合理運用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華幫助學生樹立自身優良品質。
三.通過傳統文化增強德育實效性
通過傳統文化增強德育教育時效性,首先要引導學生學會樹立遠大的理想,并為之不懈努力,曾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在民族復興的偉大抱負下引導初中生清晰認知到正確的價值取向,不僅在物質方面,還要在精神方面有所追求,堅定自己的理想,在人生的道路中有目的有方向的行走下去;中華傳統文化有許多優良的品質,要培養學生孝敬長輩,誠信待人,勤儉節約,可以定期以某一個傳統文化優秀品質為主題舉辦一個相關活動,例如以“孝”為題,舉行比賽,讓學生們將生活中和父母長輩之間的點點滴滴寫下來,或是以唱歌的形式表達對父母的愛意,讓學生和家長共同參與,喚起學生內心善的部分,日常誦讀經典,把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典籍傳承下去,舉辦成語大賽、漢字大賽等益智類優質活動,讓更多的農村初中生體會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奧與魅力,培養學生的感恩之心,以“謝謝你,__”為主題鼓勵學生說出感恩之情等等。中華傳統文化發展至今,支撐著每一個中華兒女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棟梁,一個國家想要長久發展勢必要培養好下一代的思想文化水平,利用傳統文化教育農村初中生是必要也是最有效的辦法,讓每一個學生熱愛生活,品格高尚,是每一個教育人的責任。
參考文獻
[1]石婧楓.傳統文化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策略[J].學周刊,2019(17):37.
[2]李鏡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德育工作實踐的研究[J].名師在線,2019(13):80-81.
[3]朱興文.新時期加強農村初中德育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7(04):53.
[4]王向東.解決農村初中學生德育教育問題的方法與對策[J].學周刊,2016(08):74.
作者:田國艷 單位:甘肅省莊浪縣水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