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婦科腹腔鏡手術超聲引導的作用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討超聲引導下腹橫肌平面阻滯麻醉應用于婦科腹腔鏡手術中的效果。方法:選取本院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80例,將患者隨機分成基礎組(全身麻醉,40例)和聯合組(全身麻醉聯合超聲引導下腹橫肌平面阻滯麻醉,40例),比較兩組患者術中平均動脈壓(MAP)、心率(HR)和術后疼痛情況。結果:麻醉前,兩組患者MAP、HR水平無明顯差異(P>0.05);麻醉5min、30min及術畢時,聯合組患者MAP、HR水平均高于基礎組(P<0.05)。術后2h,兩組患者VAS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術后12、24、48h,聯合組VAS評分均低于基礎組(P<0.05)。結論:超聲引導下腹橫肌平面阻滯麻醉應用于腹腔鏡婦科手術,能有效維持患者術中動脈壓和心率的穩定,減輕術后疼痛。
【關鍵詞】腹橫肌平面阻滯;超聲引導;腹腔鏡;婦科;全身麻醉
婦科手術為臨床中常見腹部手術類型之一,腹部手術需要對腹部區域有良好鎮痛、肌松效果,全身麻醉為常選麻醉方式之一,具有麻醉效果顯著、麻醉起效快、安全性高等優點[1]。但臨床實踐發現,單純全身麻醉下實施腹部手術存在一定局限性,部分較為敏感患者在術中可受到手術疼痛、牽拉刺激等影響,引起患者血流動力學紊亂,也并不能減少患者術后疼痛[2]。隨著麻醉技術發展,超聲引導下腹橫肌平面阻滯逐步應用于腹部手術中,采用超聲引導實施腹橫肌平面阻滯,具有準確性高、輔助腹部鎮痛效果顯著等優點。為探究超聲引導下腹橫肌平面阻滯在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筆者研究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本院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80例進行研究。納入標準:(1)患者均在本院擬行全身麻醉下婦科腹腔鏡手術;(2)患者ASA分級均為I~II級;(3)評估后,患者均有超聲引導下腹橫肌平面阻滯麻醉指征;(4)與患者和家屬講解此次麻醉及研究方法,獲得患者同意。排除標準:(1)穿刺部位合并有感染患者;(2)心肺功能明顯異常,肝腎功能明顯障礙患者;(3)免疫系統功能障礙、膿毒血癥、生命體征不穩定等合并其他嚴重疾病患者。將患者用隨機分組表分成基礎組(40例)和聯合組(40例),兩組患者年齡、ASA分級及手術類型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基礎組患者實施全身麻醉,給予依托咪酯注射液(3mg/kg)+順式阿曲庫銨(0.15mg/kg)+枸櫞酸舒芬太尼注射液(0.5g/kg)+咪唑安定注射液(0.03mg/kg),靜脈推注行快速麻醉誘導,并給予面罩去氮給氧3~5min,失去意識后,氣管插管并連接麻醉機行機械通氣,術中給予丙泊酚注射液0.15~0.30mg/(kg•h),注射用瑞芬太尼注射液0.005~0.010mg/(kg•h),持續靜脈泵入,維持麻醉,保持BIS值為40~60,并適量追加順式阿曲庫銨。聯合組在全身麻醉基礎上采用超聲引導下腹橫肌平面阻滯麻醉,超聲監視下,在背闊肌前緣、髂脊和腹外斜肌后緣組成三角區域進針,超聲顯示達到腹橫肌平面后,注入0.375%羅哌卡因注射液15~20ml,腹橫肌平面在超聲顯影下無梭形回聲信號,表示麻醉阻滯成功。
1.3觀察指標
(1)MAP與HR:麻醉前(T0)、麻醉5min(T1)、麻醉30min(T2)、術畢(T3),測量并比較兩組患者MAP、HR水平。(2)疼痛:術后2、12、24、48h,采用視覺模擬量表(VAS)對患者主觀疼痛進行評分,用0~10cm刻度尺表示VAS評分0~10分,0分代表無疼痛,10分表示劇烈疼痛[3]。
1.4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用SPSS24.0統計軟件包分析。年齡、MAP與HR水平和疼痛評分用(x±s)表示,t檢驗;ASA分級、手術類型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血流動力學
麻醉前,兩組患者MAP、HR水平無明顯差異(P>0.05);麻醉5min、30min、術畢時,聯合組患者MAP、HR水平均高于基礎組(P<0.05)。見表1。
2.2術后疼痛術后
2h,兩組患者VAS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術后12、24、48h,聯合組VAS評分均低于基礎組(P<0.05)。見表2。
3討論
全身麻醉為目前臨床中婦科腹腔鏡手術經典麻醉方式,可發揮有效鎮痛和鎮靜作用[4]。但臨床實踐發現,全身麻醉部分患者術中疼痛刺激、手術牽拉刺激反應較明顯,可影響患者正常心理、生理平衡,表現為血流動力學紊亂、術中躁動等,影響患者手術和麻醉安全性[5-6]。有學者研究指出,術中良好鎮痛是維持患者血流動力學穩定的關鍵[7-8]。隨著麻醉技術發展,近年局部麻醉阻滯方式在臨床中廣泛應用,超聲引導下腹橫肌平面阻滯為腹部鎮痛良好的麻醉阻滯方式。本研究結果顯示,超聲引導下腹橫肌平面阻滯在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中應用能有效維持患者術中血流動力學穩定(P<0.05)。腹橫肌平面注射局麻藥,對腹壁神經有良好阻滯效果,可減輕腹部創傷疼痛,并能降低術中牽拉反應,協助提高麻醉阻滯效果。超聲引導下腹橫肌平面阻滯在超聲可視下穿刺操作,可提高穿刺準確性,降低對神經、血管的損傷,具有較高麻醉安全性[9-10]。本研究結果表明,超聲引導下腹橫肌平面阻滯能顯著降低患者術后疼痛(P<0.05),進一步證實超聲引導下腹橫肌平面阻滯麻醉在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中應用具有良好鎮痛效果。綜上所述,超聲引導下腹橫肌平面阻滯麻醉在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中的應用,能有效維持患者術中血流動力學穩定,減輕術后疼痛。
參考文獻
[1]芮昌松,何紹旋.超聲引導下經腹橫肌平面阻滯應用于腹膜透析置管術的效果觀察[J].醫學綜述,2017,23(16):3321-3324.
[2]蔣輝,康瑜,李文,等.超聲引導腹橫筋膜和腹直肌后鞘阻滯用于胃癌根治術患者術后鎮痛的效果[J].中華麻醉學雜志,2018,38(2):203-205.
[3]封洲,王堅偉,張虓宇,等.右美托咪定復合羅哌卡因對于腹橫筋膜阻滯時效的影響[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9,39(5):526-529.
[4]王東亞,范艷霞,賀海麗,等.超聲引導下腹橫筋膜平面阻滯對乙肝產婦術后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18,49(4):431-433.
[5]鐘宇,王澤芬.右美托咪定聯合羅哌卡因阻滯在經腹全子宮切除術后鎮痛中的應用[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6,41(8):1029-1031,1032.
[6]聶彬,遲曉慧.超聲引導下雙側TAP阻滯聯合ⅢH神經阻滯對剖宮產術后切口疼痛的影響[J].河北醫學,2019,25(7):1095-1098.
[7]王東亞,范艷霞,賀海麗,等.右美托咪定在超聲引導下腹橫筋膜平面阻滯剖宮產術后鎮痛中的應用[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18,49(3):302-304.
[9]宋幽平,王翔宇,潘柏言,等.不同劑量右美托咪定聯合羅哌卡因腹橫筋膜阻滯對術后鎮痛的影響[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9,48(8):734-737,742.
作者:曾慶平 鄧年華 全守波 劉春貴 楊文長 單位:東莞市松山湖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