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服裝設計基礎課程個性化教學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是以培養學生自主創業,服務創新型國家的教育戰略舉措。其以“能力本位”的教學理念和多元化、立體化的教學評價方法極大撼動原有的培養模式。針對高職院校服裝設計專業技能操作與專業知識共同培養的模式,通過教學過程中以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為抓手,并與服裝設計教學中提倡的創新性教學方法相互融通,將創新創業理念貫穿于《服裝設計基礎》課堂教學中。通過個性化的課程改革舉措,為培養學生全方面能力綜合發展,成為創新應用型人才提供依據。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服裝的設計感及獨特性需求不斷提高,這就使得國內服裝企業由過去傳統以來料加工為主的小作坊逐步發展成集面料研發、產品設計、生產制作、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企業。而《服裝設計基礎》課程作為服裝設計基礎專業的必修課程,是學生從事服裝設計相關工作的基礎技能。各個學校在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模式的同時,學生缺乏市場意識和原創精神是不得不正視的教育問題。因此《服裝設計基礎》課程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習者創新能力為中心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是信息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和高等學校順應時展,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必由之路。
1課程現狀分析
1.1課程設置改革現狀
《服裝設計基礎》課程是高等院校服裝專業培養學生掌握服裝設計基礎知識和設計實踐能力的專業主干課程,高職院校更是以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為主設置具體教學內容。但受教學方法靈活性不高、教學場所單一、學生知識面較窄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學生的設計作品大多閉門造車,要么款式設計老套,缺乏原創精神;要么過于注重個人想法的表達,與市場的實際需求存在較大的差距。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是以培養學生自主創業,服務創新型國家教育戰略舉措。近年來,在相關政策扶持下,《服裝設計基礎》課程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現已初具雛形。如以項目化形式設置教學任務,每節課按企業某個實際需求設置相關教學內容,要求學生通過完成企業實際任務達到相關理論和實踐能力的學習。這種教學模式強化了市場需求在教學當中的重要作用,引導學生了解目前市場所需、企業所求,對于學生適應未來職場要求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但也應該看到,這種教學模式雖然適應了市場大眾化的需求導向,但相對有限的實踐課時對于學生設計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用較為有限。
1.2教學團隊創新創業素質培養現狀
教師是學校教授學生的主力,教師創新創業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相關能力的培養。目前高職高專院校的《服裝設計基礎》課程教師都是直接從學校畢業出來的高學歷人才,理論知識扎實的同時,很多教師并未真正長時間深入市場一線從事相關設計工作,缺乏一定的實踐經驗和專業實戰能力,而外聘教師雖有豐富的實戰經驗,但缺乏服裝的文化知識和傳授能力。同時長期市場化的工作模式,對于創新型能力的培養也較為有限。因此,針對創新創業的教育理念改革,很多高職院校教師自愿利用假期及休息日深入企業一線,了解企業需求和市場技術理念更新情況。但這種階段式的短期學習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教師實踐能力并對教育理念進行了更新,但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在教育過程中的深度實施以及教師雙創背景下素質能力的提升還是不夠的。
1.3實踐能力培養現狀
《服裝設計基礎》課程作為具有“藝術、工程、文化”三個方面結合的綜合性課程,實踐環節不僅僅局限于效果圖的繪制,流行和市場的把握、設計思想與工藝結構的表達均是雙創背景下課程實踐能力培養的重點。目前高職《服裝設計基礎》課程基本均設有相關實訓課程,如課堂實訓或集中性實訓環節等,意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創新精神。但課程實訓的重點多在學生設計能力提升,學生創新設計是否切合市場需求,設計作品能否實現等問題往往不被教師及學生重視。所以學生通過課程學習后普遍缺乏市場意識,不會針對品牌定位與市場行情進行產品的開發,忘卻了服裝的具體功能和商品性。出現“畫的好,做不出來”或“有創新,沒市場”的窘境。
2個性化課程改革舉措
2.1校企合作推進創新創業教育
為了促進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服裝設計基礎》課程在高職院校大多附有相關實訓課程。院校應充分利用與高校合作的服裝企業實訓基地,讓學生通過企業實訓,感受市場氛圍,提升實踐能力。還可開辟“企業家課堂”活動,請成功企業家和創業成功的校友走上講臺,向學生介紹專業經驗,分享創業的心得。這種學習形式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服裝設計基礎公司工作模式,并通過和有經驗的設計人員進行學習,開拓視野。改善服裝設計基礎行業更新換代快,科技變化飛速,在校學習《服裝設計基礎》理論知識與現代服裝企業所需實際要求不對應的現狀。為學生作品根據市場需求進行創新將來自主創業打下鋪墊。另一方面還可打破學生思想上對創業的神秘感,打消學生心理上對創業的畏懼,增強創業的信心和勇氣,激發學生創新創業激情。
2.2互聯網+的教學資源促進學生創新能力
微課程、信息化課程是近些年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對高校相對于較寬泛傳統課堂的有力補充,“微課”的問題聚集,主題突出,便于學生有針對性的學習,營造了一個真實的“微教學資源環境”。而信息化課程記錄45分鐘課堂教學,更是對微課學習的強化與補充。學生利用互聯網“服裝設計基礎”微課和信息化課程的學習可以快速有效的接觸不同高校不同教師對于《服裝設計基礎》課程的講解,思維更加開放,學習更具針對性。彌補了《服裝設計基礎》實踐學習地區化時尚差易化以及教師本土化的弊端。易于實現“隱性知識”、“默會知識”等高階思維能力的學習并實現教學觀念、技能、風格的模仿、遷移和提升,從而迅速提高學生設計創新水平,對于創新能力的培養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2.3團隊項目化學習推進學生創業合作能力
創新創業離不開團隊協同合作的力量,而這恰恰是目前《服裝設計基礎》課程設計最易被忽視的一點。團隊項目化學習是指通過企業真實項目要求、教師的指導,安排學生團隊合作完成相關任務內容。這其中教師的合作及學生的合作同樣重要。教師的合作體現在服裝設計基礎課程并不是學生單一設計、繪畫能力的培養,它與服裝結構、市場營銷等課程密切相連。這就需要由兩到三個專業教師同時指導教學,讓學生體會到課與課之間的聯系性、整體性。而學生之間的合作則體現在企業項目化的教學內容,主要由設計和生產兩部分完成。就設計而言,需要前期調研,并結合流行趨勢和品牌特點確定主題,進行新品開發。而這個過程需要企劃、設計、制版等多方面的協調合作。不是僅靠個人努力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有不同特長的同學之間的相互配合,這種合作式學習是對學生日后創業基礎能力的培養,也是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有力手段。
2.4結合學生職業規劃推進創新創業能力
服裝設計基礎課程本身涉及內容較廣,包含設計、企劃、工藝等多方面內容,且與現代互聯網+的經濟形態結合密切。因此為了更好的提升學生創新能力,滿足日后創業所需。教師在具體的課程能力培養中,要將本專業知識技能的傳授與現代服裝產業大數據的分析與整合、傳統產業的生產方式、產業結構改造等內容進行密切結合。根據不同學生能力側重及職業規劃,以培養學生的核心技能為主線輻射其它相關技能的模式進行培養,從而實現學生“一技在手、全面發展”的教學目的。
3結語
雙創背景下服裝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要求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和開拓精神的雙向培養,《服裝設計基礎》課程作為服裝設計專業的必修課程,應結合服裝設計專業性質及學科特色,從校企合作、互聯網資源整合、教師團隊結合以及學生自身職業規劃等角度制定個性化的課程設置模式,實現創新帶動創業、創業促進創新的良性循環。通過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提升,以點帶面,從而進一步促進服裝行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季學琴.對高職高專服裝設計專業教育改革的探討[J].福建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4):78-81.
[2]余世文.大數據視域下的民辦高校設置“互聯網金融”本科專業的探索研究[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8(1):81-85.
[3]王東.微課應用的現狀與對策[J].云南教育,2018(3):36-38.[4]陳偉.試述對微課的認識[J].教育現代化,2017(12):136-137.
[5]譚軼群.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新與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2011(3):90-92.
[6]高維亮.微課視角下的翻轉課堂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教文匯,2018(3):173-175.
[7]孫偉.河南農業大學“雙創”教育體系的構建[J].高等農業教育,2011(3):37-40
作者:李卉 嚴加平 單位:揚州市職業大學紡織服裝學院 揚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